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以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教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体验式文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文化教学,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从而用自己亲身领悟和体验学习的方式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使交际能力与认知能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特别适合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认知水平、增强文化理解。
     体验式教学自诞生以来,得到很快的发展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实践和认可,至今仍然在改变并丰富着教学过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体验式教学思想的发展及主要模型进行了梳理,为体验式文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有效地利用语言与文化环境在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其文化认知水平和实际的交际能力进行了探讨,对体验式文化教学进行了设想和建构,以“茶文化”为案例对其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体验式文化教学的原则、优势及待解决问题进行了阐释,以期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新方法。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写作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国外文化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借鉴;通过对国内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现存的问题;最后对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对国内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发展历程及主要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分析,为体验式文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体验式文化教学原则及体验式文化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类型,最后以“茶文化”这一文化主题为例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
     第四章基于前文的研究,通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对比,对体验式文化教学的特点及未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为结语,总结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Experiential Learning, which is learner-centered and teacher-led, emphasizes learning from doing; it indicates that learning process is to solve problems. The learners not only build knowledge system, but also put these information into practice in their life, work and study, which will help them get unique ability by experienc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an help impro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cognitive competence in the meanwhile. Experiential Learn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it appeared. It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and got approved in mand fields; until today, it has still shaped improved teaching,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1is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s, topic selection reasons, significance and concept definition, sorting out review of culture teaching abroad and at home, analyzing problems in culture teaching of TCFL.
     Chapter2sorts out period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broad and at home, lists main theory model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xperiential culture teaching.
     Chapter3analyzes Patrick R. Moran's Theory of Culture Experience and principles of experiential culture teaching, and takes Chinese Tea as an example.
     Chapter4analyze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unsolved of experiential culture teaching based on former research.
     Chapter5is conclusion, summarizes main conclusions and discusses the further research.
引文
①覃光广,冯利,陈朴,文化学词典,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②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①威廉·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②覃光广等编,文化学词典,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① Patrick R. Moran, 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P24. ① Sapir E, Language[M]. New York:Harcourt, Brace,1921.
    ② 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③ Kramsch C, 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A View from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1991, P217-240.
    ④ Brody, A Linguistic anthropological perspevtive o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ulture as the Core Perspective on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Greenwich, CT: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P37-51.
    ① Stern · H ·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UP,1992.
    ②何永成,语言文化教学研究评述,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09-113。
    ③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3-9。
    ④ Brooks N. H.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World,1964.
    ① Nostrand H. Empathy for a 2nd Culture:Motivations and Techniques, National Textbook, 1974.
    ② Hammerly H. Synthesi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llinois: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2.
    ③ Damen L. Culture Learning: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7.
    ④ Robinson 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Processes and Approaches for Foreign Language, 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5.
    ①熊文华、朱文俊,汉英语言学习与社会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135-145。
    ②吕必松,关于语言教学法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③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6):57-67。
    ④陈光磊等,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125--160.
    ⑤刘英林,对外汉语教学论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0,(6):19-22.
    ⑥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⑦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
    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世界汉语教学,1995,(1):1--5。
    ⑨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104-109。
    ①张占一,谈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6):57-67。
    ②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17-28。
    ③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31-39。
    ④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19-30。
    ⑤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谈,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1996。
    ⑥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104-109。
    ⑦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汉语学习,1994,(5):46-50。
    ⑧贾放,关于文化课整体设计的构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6):103-106。
    ⑨辛平,充分利用文化大环境开设文化实践课——文化课教学模式新探索,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 文选,P626。
    ①刘继红,谈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4):40-45。
    ②邢秀芳,小学中段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西南大学,2006。
    ③王雷,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
    ④郭佳、包兰宇、王晓娟、李凇,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76--80。
    ⑤李江,大学英语教学的体验式视角,外国语文,2009,25(5):169-172。
    ①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124-128。
    ②陈剑,体验式教学在泰国初中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暨南大学,2009。
    ③张嫒,谈体验式教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郑州大学,2012。
    ④刘丽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商贸汉语口语课教学中的运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2008。
    ⑤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
    ⑥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3-7。
    ⑦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10):26-31。
    钟启泉,“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全球教育展望,2001,(9):11-18。
    ①于洪波等主编,简明中外教育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①于洪波等主编,简明中外教育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②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③拉伯雷,巨人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①蒙田,论对孩子的教育,蒙田随笔全集上卷,江苏:译林出版社,2004。
    ②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③蒙田,蒙田随笔全集上卷,江苏:译林出版社,2004。
    ④培根,新工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①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②约翰·S·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③卢梭,爱弥儿——论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①杜威著,胡适译,杜威五大演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②杜威著,胡适译,杜威五大演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①孙瑜,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其在成人培训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①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②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① David A. Kolb,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Previous Research and New Direction, Perspectives on Cognitive Learning and Thinking Styles. NJ:Lawrence Erlbaum,2000.
    ②唐纳德·A·舍恩,培养反映的实践者,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③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体验式学习的力量,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①颜元(清),颜元集,上海:中华书局,1987。
    ①荀况,荀子选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②陈青之,中国教育史,湖南:岳麓书社,2010。
    ①颜元(清),颜元集,上海:中华书局,1987。
    ①于洪波等主编,简明中外教育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②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③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④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①刘献君,周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六十年的理念变迁及其启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52-62。
    ①张洁,成人学习的舒适区现象及其对应策略,职教论坛,2007,(2):27-29。
    ①高审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
    ①徐晓燕,流畅体验研究综述,中国西部科技,2007,(8):54-124。
    ① Patrick R. Moran, 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①陈蓉,在华汉语强化教学项目中的文化体验研究一以CIEE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10。
    ①余泽民,咖啡馆里看欧洲,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①王灿明,体验学习的内在机制探析,今日科苑,2007,(24):254。
    ①郭鹏,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复旦大学,2008。
    ①罗会德,王滨,学习型社会与哈钦斯大学理念,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44-48。
    [1]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21(1)。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3]郭佳、包兰宇、王晓娟、李凇,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
    [4]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
    [5]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6]何永成,语言文化教学研究评述,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
    [7]贾放,关于文化课整体设计的构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6)。
    [8]江红来,课程文化定义的探讨,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9)。
    [9]李朝阳,五个层次:古德拉德的课程概念分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
    [10]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11]刘惊铎,道德体验引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2(1)。
    [12]刘继红,谈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4)。
    [13]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25(3)。
    [14]梁松鹤、李斌,论体验的教育价值,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15]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2)。刘英林,对外汉语教学论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0,(6)。
    [16]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
    [17]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全球教育展望,2011,287(6)。
    [18]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9]吴支奎,论体验课程,教育实践与理论,2011,31(8)。
    [20]熊文华、朱文俊,汉英语言学习与社会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
    [21]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上),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10)。
    [22]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中),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11)。
    [23]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12)。
    [24]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6)。
    [25]周淑卿,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美感认知理论的观点,西南大学学报,2009,35(6)。
    [26]张小秀,体验——审美教育的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
    [27]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28]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汉语学习,1995,(4)。
    [29]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6)。
    [30]张占一,谈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6)。
    [3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8)。
    [32]钟启泉,“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全球教育展望,2001,(9)。
    [33]张楚廷,素质:教育的沉思,高等教育研究,2000,(2)。
    [34]朱小曼,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1)。
    [35]Patrick R. Moran, 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36]Joah Kelly Hal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7]爱德华·霍尔著,何道宽译,无声的语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8]陈青之,中国教育史(上、下册),湖南:岳麓书社,2010。
    [39]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0]杜威著,胡适译,杜威五大演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41]佛洛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2]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3]黄中天,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4]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5]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6]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著,黄荣华译,体验式学习的力量,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7]吕必松,关于语言教学法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48]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9]马斯洛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上卷,江苏:译林出版社,2004。
    [51]培根,新工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2]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3]覃光广等编,文化学词典,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
    [54]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5]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6]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57]威廉·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荀况,荀子选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58]约翰·S·布鲁巴克著,单中惠等译,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59]于洪波等主编,简明中外教育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6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1]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等译,体验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2]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谈,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1996。
    [6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5]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66]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7]陈剑,体验式教学在泰国初中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暨南大学,2009。
    [68]王雷,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
    [69]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70]邢秀芳,小学中段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西南大学,2006。
    [71]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南京师范大学,2004。
    [72]张华,经验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1998。
    [73]张媛,谈体验式教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郑州大学,2012。
    [74]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专题网站:http://www.Chinese.cn/conference/7/。
    [75]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http://www.china360.org/。
    [76]留学中国:http://studyinchina.moe.edu.cn/11.aspx?id=2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