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城居子女的义务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苏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之地,也是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出现较早、情况较突出的地区。本研究选取苏州市区、太仓、无锡、常州苏南三市四地为调查地点,运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苏南外来农民工城居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文章从制度障碍、入学途径、教育接轨、城市差异、社会歧视以及农民工家庭自身等角度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农民工城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特别是提出了构筑城市中“教育共同体”的思想,对其他城市与地区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Sunan has faster development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ety. And it's also the region wher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city habitat children appeared earlier. This paper chooses Suzhou, Taicang, Wuxi and Changzhou as an example. I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by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n analyses th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of barriers, entry, the convergence of education, urban differences, social discrimination and their own migrant workers' families thoroughly. On the base of i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especially devote itself to desig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 a city, which can provide positive sense to other cities.
引文
[1]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7-05/26/content_1566883.htm.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29页。
    [1]李爱慧,《论19—20世纪之交美国公立学校对“新移民”子女的同化作用》,《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6期。
    [1]郭姗姗、周谊,《从美国的“隔离但平等”的判决看我国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3期。
    [2][日]植村广美,《关于农民工儿童的学习上进心分析——与北京市当地儿童的比较》,《青年研究》,2006年第3期。
    [1]莫怡文,《权利的贫困——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台声》,2005年第7期。
    [2]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治选择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与对策》,《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4期。
    [4]温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平等权——问题与法律保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云南省少工委,《昆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中国德育》,2006第1卷第5期。
    [1]王博,《关于长沙市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8期。
    [2]姜和忠、徐卫星,《基于输入地政府视角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以浙江为例》,《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第29卷第2期。
    [3]范先佐,《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4]邵国栋,《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以南京市某民工子弟小学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第18卷第5期。
    [5]毛迎春,《对民工子女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第8期。
    [6]陈大寅、周信德,《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7]侯靖方、方展画、林莉,《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1]崔海军,《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理论观察》,2005年第6期。
    [2]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章辉美、陈强玲,《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探析》,《学术界(双月刊)》,2006年第6期。
    [4]廖为海,《美国择校制度对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启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5]王善坤、卢清波、范国平,《农民工城居子女教育问题刍议》,《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6]奚琳、王顺洪、李敏,《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券的分析》,《湖南农机》,2007年第5期。
    [1]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8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www.cznd.gov.cn。
    [2]滨湖区人民政府,www.wuxi-binhu.gov.cn。
    [3]http://www.wuxi.gov.cn/news/govinfo_neWs/20084/140592.shtml。
    [1]苏州人民政府,www.suzhou.gov.cn。
    [2]璜泾信息网——璜泾概况,www.jshuangjing.com/aboutus.html。
    [1]Coleman/ames S,《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equality of result》,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73年,第129页。
    [1]Coleman James S,"Inequality,sociology,and moral philosoph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4,Page 739.
    [2]曾丽红,《教育公平——一个历史与理论的分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年9月第33卷。
    [3]王艳峰、刘永红,《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康宇,《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理论探析》,《兰州学刊》,2D06年第8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6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68页。
    [2]王思斌,《“相对剥夺”与改革环境的建造》,《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3]T.Robert Gurr,"Why Men Rebel",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
    [1]新华网,http://news.jsinfo-net/jiangsu/2008/2/474373.shtml。
    [1]《2006年苏州市区小学入学工作意见》,http://www.szsx.org/xwgk/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9。
    [1]张仕平,《经济型乡—城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初探》,《人口学刊》,1999年第2期。
    [1]赵蓉、李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系列》,《甘肃农业》,2006年第1期。
    [1]章辉美、陈强玲,《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探析》,《学术界(双月刊)》,2006年第6期。
    [1]段丽华等,《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2期。
    [1]王艳峰、刘永红,《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王艳峰、刘永红,《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3]郭建鑫,《教育公平、公共财政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
    [1]《厦门同安区财政预算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6日。
    [1]梁莉,《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6卷第6期。
    [1]光明网-光明日报,2006年8月3日。
    [2]吴志宏、陈韶峰、汤春林,《教育政策与法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3页。
    1.黄黎若莲、郑功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次。
    2.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池子华著,《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王建民、胡琪编,《中国流动人口》,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8.陆学艺等著,《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9.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钟水映,《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国家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吴志宏、陈韶峰、汤春林,《教育政策与法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孙霄兵、孟庆喻,《教育的公正与利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胡卫主编,《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柯兰君、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6.陆炳炎主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9.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版。
    20.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1.Jennifer L,Hochschild,Nathan Scovronick,"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Public School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3.
    22.Coleman James S,《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equality of result》,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73.
    23.Peter Townsend,"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A Survey of Household Resources and Standards of Liv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24.Meighan,Roland,"A sociology of educating",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Ltd,1981.
    25.Bi 11 Jordan,"ATheory of 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 ",Polity Press,1996.
    26.Diane Ravitch,"Brookings Papers on Education Policy 2002",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7.Ballantine,Jeanne 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Inc,1983.
    28.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46卷第2期。
    29.李爱慧,《论19—20世纪之交美国公立学校对“新移民”子女的同化作用》,《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6期。
    30.郭姗姗、周谊,《从美国的“隔离但平等”的判决看我国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问题》,《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3期。
    31.莫怡文,《权利的贫困——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台声》,2005年第7期。
    32.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治选择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3.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与对策》,《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4期。
    34.温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平等权——问题与法律保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5.云南省少工委,《昆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中国德育》,2006第1卷第5期。
    36.王博,《关于长沙市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8期。
    37.姜和忠、徐卫星,《基于输入地政府视角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以浙江为例》,《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第29卷第2期。
    38.范先佐,《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39.邵国栋,《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以南京市某民工子弟小学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第18卷第5期。
    40.毛迎春,《对民工子女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第8期。
    41.陈大寅、周信德,《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42.侯靖方、方展画、林莉,《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43.崔海军,《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理论观察》,2005年第6期。
    44.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5.章辉美、陈强玲,《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探析》,《学术界(双月刊)》,2006年第6期。
    46.廖为海,《美国择校制度对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启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47.王善坤、卢清波、范国平,《农民工城居子女教育问题刍议》,《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48.奚琳、王顺洪、李敏,《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券的分析》,《湖南农机》,2007年第5期。
    49.曾丽红,《教育公平——一个历史与理论的分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年9月第33卷。
    50.王艳峰、刘永红,《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1.康宇,《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理论探析》,《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
    52.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53.王思斌,《“相对剥夺”与改革环境的建造》,《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54.张仕平,《经济型乡—城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初探》,《人口学刊》,1999年第2期。
    55.赵蓉、李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系列》,《甘肃农业》,2006年第1期。
    56.段丽华等,《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2期。
    57.郭建鑫,《教育公平、公共财政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
    58.梁莉,《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6卷第6期。
    59.钱再见、耿晓婷,《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路径选择》,《南 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60.韦克难,《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61.罗义、杨宏山,《流动人口基础教育的府际责任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探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9月第5卷第5期。
    62.贾君、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建设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
    63.黄岳辉、黄皓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5期。
    64.张鹃,《论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建议》,《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8期。
    65.陈立双、吴光炳,《武汉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18卷第3期。
    66.朱蕴丽、卢忠萍,《农民工子女教育必须走多元化均衡发展的路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9卷第5期。
    67.王博,《关于长沙市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8期。
    68.周佳,《简易学校:从自力救济走向自助安置》,《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8期。
    69.吴新慧、刘成斌,《接纳?排斥?——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社会空间》,《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7期。
    70.姜保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71.金万成,《论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路径》,《理论界》,2006年第4期。
    72.徐韬、姜维,《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与和谐社会发展》,《职业圈》,2007年第16期。
    73.周佳,《“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74.雷世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75.周振华、刘义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双重困境与出路》,《教育探索》,2006年年第3期。
    76.王玲玲,《苏州外来民工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途径》,《教育评论》,2006年第1期。
    77.侯靖方等,《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78.张良才、李润洲,《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
    79.[日]植村广美,《关于农民工儿童的学习上进心分析——与北京市当地儿童的比较》,《青年研究》,2006年第3期。
    80.Mun C,Tsang,"Intergovernmental Grants and the Financing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No.2001/6.http://www.tc.columibia.edu/centers/coce/pdf_file/al.pdf
    81.Carey Oppenheim,ed.,"An Inclusive Society:Strategies for Tackling Poverty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98.
    82.Kawamura,Takeo,"Reforming Compulsory Education",http://www.mext.go.jp/english/topics/04091701.htm
    83.Mun C,Tsang,Yanqing Ding,"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China Review 2005/1,http://www.tc.edu/centers/coce/pdf_files/alo.pdf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