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首先结合当前网络时代的背景,在梳理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的契机与挑战、剖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缺陷、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困的基础上,对高校现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反思。然后从系统的视角来审视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各个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尝试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主要维度,按照组织者、参与者所起的主次作用不同,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划分为:教育工作者主导的网络“三育人”方法、受教育者主动的网络自我教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参与的网络双向互动方法、师生员工共同营造的网络环境优化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网络合力育人方法这五大类基本实施方法。最后本文阐明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科学发展趋势。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network era, this paper comb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y network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alyzes the flaws of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fines clearly the dilemma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then reflects on the methods of curren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carefully examines the elem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hich constitut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methods, attempts to t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ys as the main dimension,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ers, the participants'differ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function, the network executive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divided into:the network "threefold education person" methods leaded by the education workers, the network self-education methods initiated by educated, the network interactive methods participated equally by educators and educates, the network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methods built by teachers, students and all the staff, and the network education with joint forces methods coordinated closely by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Finall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network executive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引文
1.[美]泰普思科.泰普思科预言——21世纪人类生活新模式[M].卓秀娟等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2.
    2.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3.[德]康德.伦理学[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38.
    4.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前言)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为什么说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OL].http://www.gov.cn/jrzg/2011-12/09/content_2015892.htm.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9.
    8.车彤.困惑与突破——新时期高校德育方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50.
    9.谭焱良.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德育方法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4.
    10.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455.
    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12.关海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图书出版社,2008:231.
    13.姜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0:4.
    14.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3.
    15.韩玉芳,林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36-40.
    16.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7.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序言)5-317.
    18.江华.互联网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青年报,2001—05—27.
    19.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0.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274.
    21.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2.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3.徐绍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4.罗家英.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5.成广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77-183.
    26.余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构建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48.
    27.霍福广,刘社欣等.信息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38.
    28.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44.
    29.赵为粮,游敏慧.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创新技法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
    30.管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原则与方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5):93.
    31.吴倬,张瑜.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09(1):8.
    3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72-81.
    33.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4.胡钰.如何利用BBS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7)
    35.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35-39.
    36.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37.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26-27.
    38.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6-7.
    39.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1-122.
    40.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7):83-85.
    41.何星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89.
    42.杨军丽.基于网络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11):40-41.
    43.曲贵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D].吉林大学硕十论文2009:3.
    44.[美]阿瑟·W·库姆斯、安·B·迈泽.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45.[美]迈克尔·海姆著.从界面到网络空间[M].金吾伦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28.
    46.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J].广岛数学教育学报,2005,(1).
    47.胡恒钊.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0(9):82.
    48.傅忠贤,潘道兰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52.
    49.敬菊华,张绍荣,张珂.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6.
    50.檀江林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出版社,2007:15-22.
    51.黄明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要素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8-167.
    52.余明远.虚拟空间的现实投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负向嬗变及应对[J].社会科学论坛,2010(5):140.
    53.[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5.
    54. Jordan, Tim. Cyberpower: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et,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1999. P66.
    55.陆群,敬革,玉梅.网络中国:网络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308-309.
    56.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127-366.
    57.徐建军,王凡.浅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80.
    58.曹春梅,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88.
    59.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03.
    60.韦吉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1)
    61.封希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61-262.
    62.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47-248.
    63.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64.艾·阿·阿斯拉强.伊·彼·巴甫洛夫的生平和科学创造[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59.
    6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19.
    66.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49.
    6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286.
    68.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2-163.
    69.邹学荣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93-308.
    70.张鸿燕.网络环境与高校德育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9-145.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7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8-179.
    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75.[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什么是教育[M].邹进泽.北京:三联书店,1991:2.
    76.王希泉.“交往”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8-28.
    7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78.宋元林,陈春萍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42.
    79.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3-359.
    8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5-373.
    8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434-435.
    82. Kohlberg ·L. 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Harpeer and Row,1984.
    83.Louis E·Raths et al.Values and Teaching,Columbus.Ohio,Merrily.1978:45P.
    84.[美]路易斯·拉斯思等.价值与教学[M].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7.
    85.严励主编.网络传播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03.
    8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220.
    87.苏炜.大众传播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27.
    88.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79-80.
    89.姚文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作用发挥的教育学路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0(4):129.
    90.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130.
    91.魏祖志.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理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197.
    92.蒋宏大.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中:72.
    93.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34.
    94.靳诺等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0.
    95.李春梅,孙崇文.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以湖北地方高校为例[J].理论月刊,2011(3):185.
    96.曾秋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郑州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89.
    97.郗芙蓉,白嘉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人才,2010(11):126.
    98.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5-286.
    99.赵纪宁等.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118.
    100.林佩云.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9):71.
    101.邓希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70.
    102.网络协会:城市网瘾青少年2400万[OL].http://www.china.com.cn/info/edu/2010-02/03/content-19358249.htm.
    103.张雪霞,尤太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现状的调查报告[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13.
    104.傅晓斐,韩巍.长清大学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9(3):34-35.
    105.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8.
    106.孙明红,曹世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1(6):165.
    107.史迎霞.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1):37-38.
    108.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56-157.
    109.冯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228.
    110.余亚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2.
    111.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4.
    112.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15/200708/2 5587.html,2005-04-20.
    113.易连云.德育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40-145.
    114.方国才.挑战与对策:信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4.
    115.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及其体系构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6-87.
    116.冯文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1-12.
    117.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58.
    118.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本)1549.
    119.黄厚铭.面具与人格认同——网络的人际关系[EB/OL].2002-10-19.http://cindy.cis.nctu.edu.tw/MUD/99/papers/huangl. txt
    120.何祥林,谢守成,刘宏达等.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51.
    12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7.
    122.房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导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86.
    123.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4.
    124.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OL].www.xinhua.com.2007-01-24.
    125.王庆量,刘兰花等.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93-94.
    126.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4.
    127.王荣发等.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9.
    128.李合亮著.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0.
    129.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
    1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67.
    131.杨久华.信息网络化与党的教育方法改进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4):120-121.
    132.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
    133.谢德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智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56.
    134.成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192.
    13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3.
    136.周中之,石书臣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5.
    137.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55-256.
    1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139.宋术学.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教育对策探讨[J].教育科学,2006(4):68.
    1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1.
    141.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13.
    142.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00.
    143.赵士林,彭红等.网络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01.
    144.张雷.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116.
    145.邓云涛.网络游戏:美酒,还是毒药?[N].中国教育报,2005-02-04,(3).
    146.探秘中国网瘾治疗中心,15天收费6000元[OL].http://games.sina.com.cn/y/n/2005-08-05/1344120542.shtml.
    147.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9.
    148.佐斌,马红宇.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研究——基于十省市的调查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8.
    149.孟静雅.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14-115.
    150.孟究平.论大学生校园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5.
    151.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36.
    152.田鹏颖,赵美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30.
    153.张志安,肖芳,刘慧芳.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205.
    154.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155.艾红梅,王平,任志锋.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看方法研究需要关注的儿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3):67.
    156.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46.
    157.胡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79.
    158.董学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289.
    159.庞乐,赵伯飞.基于微博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型学习应用初探[J].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8.
    160.王赫男,贺志强,冉花.不同模式下网络德育平台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8):96.
    161.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3-114.
    162.龚志宏.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81-223.
    16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04.
    164.陈勇,王艳霞.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1(6):35.
    165.李学勤.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6.
    1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167.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57.
    16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
    169.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168.
    170.李聚山.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191.
    171.傅荣校,杨福康.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
    172.周洪亮,史甲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中):31.
    173.教育部、团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管理和大学生社团工作[0L].http://www.sina.com.cn,2005-03-03.
    174.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62.
    175.蔡卫红.浅析互联网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党史月刊,2010(10):50.
    176.吴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343.
    177.张铤.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51.
    178.赵菲菲.从隐性教育的内涵解读德育的微妙性[J].基础教育研究,2009(6):10.
    179.成长春.网络思想教育新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25-26.
    180.本书编写组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10.
    181.陈正元,唐新华.“师生共建”—全员育人的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2(3)61.
    18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183.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2.
    184.胡成广.网络德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87-88.
    185.程洁,张键.网络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252-259.
    186.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234.
    18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翁铁慧主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4.
    188.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1:5.
    189.张明菊,范天森.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与实践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68.
    190.韩广梅.更新学生工作观念,构建全员育人新理念[J].高教论坛,2006(4):169.
    191.程亚萍.论高校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5.
    192.胡长金.缓解矛盾冲突的对策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3(2):161-162.
    193.邢雪梅.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化的儿点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4.
    194.包枫娇,刘畅.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3):92.
    195.涂德祥.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5.
    196.万金淼,孙晓杰.“三位一体”就业指导法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104.
    197.唐继东.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当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33.
    198.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3.
    19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6.
    20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OL]. http://_MOE_GOV_CN. mht.
    201.桑玉成,黄芳.树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理念[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7.
    202.宋劲松.论网络社会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J].求实,2010(5):70.
    203.田霞,邵晨昱.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60.
    204.周伟婷.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网络建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536.
    205.吴满意,谢海蓉.论网络人际互动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3):130.
    206.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10(3):33.
    207.吴满意,谢海蓉.网络人际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视域——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理论与改革,2011(5):130-131.
    208.祁承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3):29.
    209.陈文远,林文.全员育人理念与校风建设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1(4):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