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子文件保护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电子文件的保护问题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电子文件保护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先进的成果和经验,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将有助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在绪论中,阐述了对电子文件保护的研究意义并综述了国内外电子文件保护研究成果。
     论文主体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来比较分析我国与国外在电子文件保护领域的不同之处,最后提出自己对电子文件保护的一些启示,具体如下:
     第2章从宏观层面来比较中外电子文件保护。首先,本章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与我国关于电子文件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电子文件保护立法的特点:国外普遍重视信息立法;信息安全立法体系比较完善;立法权分配较合理,立法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分析了我国在电子文件保护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政策性文件、行政规章较多,权力机关立法较少;缺乏统一的立法指导原则和规划。其次,本章比较了国外电子文件保护相关标准体系与我国电子文件保护标准体系的不同,分析了我国电子文件保护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不足:我国在标准制定中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现有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研究过程中国际参与度不高。
     第3章在微观层面上比较分析了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文件保护实践。经比较得出我国与国外电子文件保护实践的特点有:我国电子文件保护工作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影响深远,而国外的电子文件保护工作实践相比而言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我国各地区的电子文件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独立性,相互之间合作水平不高,而国外在电子文件保护实践中各地区和机构都寻求积极合作,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工作能力;我国在电子文件保护领域缺乏有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对国际研究参与程度低。相比而言,一些重大的电子文件研究项目是由国外研究机构或部门发起并领导的。
     第4章提出对我国电子文件保护的一些启示和见解,具体从我国电子文件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我国电子文件保护实践的发展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本章分析了电子文件保护领域立法特点,提出了加强权力机关立法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电子文件保护执法建设,完善执法手段;构建了我国电子文件保护标准体系框架;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电子文件保护实践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制定电子文件保护工作统一规划,发挥我国后发优势;加强各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在电子文件保护实践中,走基础建设与研究探索相结合的道路。
At present,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has been attached attention by many countr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America,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n Japan can be used by us to improve our practices in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So the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ours in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s expatiat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olegomenon. And then instances and the outcome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overseas and in our country are reviewed.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hesis emphas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mblanc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an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led. The paper compares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overseas in the macroscopical and microcosmic aspects. In the macroscopical aspect, the main points include the laws for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the systems of the standards of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The microcosmic aspect is mainly about the overview of the practices of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in the America,the european union and our country, And then it is about 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ours in the practices of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thesis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 Concrete content includes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s, regulations, the framework of standards and the practices of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at present and then emphasized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s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aw-enforcement in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Then, the paper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standards of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In the last par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electronic records protection was briefly described.
引文
1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 1 版
     2 露西娅娜·杜兰蒂,肯尼斯·迪波多,焦红艳.InterPARES 国际研究项目.山西档案,2001 年第 3 期:9-13
    
    3 谢春枝.国外电子文件研究进展.环球视野,2000/6
    4 谢春枝.英美澳三国电子文件研究新进展.湖北档案,2000.8
     5 杨安莲.聚焦电子文件管理前沿——国际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热点及启示.档案学通讯,2007 年第 6 期
     6 杨安莲.聚焦电子文件管理前沿——国际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热点及启示.档案学通讯,2007 年第 6 期
     7 肖志宏,赵冬.美国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借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8 肖志宏,赵冬.美国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借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 李文凯.美国 2002 年电子政务法.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7):19
    10 B laze D.Waleski.The Legal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Liability,Inc_2006:141-142
     11 马民虎,景乾元.美国《2001 年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案》的评介与思考.信息网络安全,2002(6):26-28
     12 解志勇,于鹏.信息安全立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 8 月
     13 李小霞.中外信息安全法制建设比较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6)
    
    14 石正喜、张君华.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15 武丽,景卫东.国家标准与电子文件——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和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2(4)
     16 Errol Rhoden.人员与管理方法——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陈林,钟宁译).计算机安全,2003(5)60
     17 谢春枝.国外电子文件研究进展.环球视野,2000(6)
     18 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研究综述.情报杂志,1999/7
    
    19 王少辉.美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实践.档案管理,2006(2)
    20 王少辉.美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实践.档案管理,2006(2)
    21 王少辉.美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实践.档案管理,2006(2)
     22 任平.欧洲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及其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23 http://dagl.zhangye.gov.cn/ywzd/jyjl/200704/31497.html 检索时间 2008.5.4
     24 http://www.cegov.cn/article/2007/0427/article_3894.html 检索时间 2008.5.3
     25 宗文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0.10
    [1]露西娅娜·杜兰蒂,肯尼斯·迪波多,焦红艳.InterPARES 国际研究项目[J].山西档案,2001(3):9-13
    [2]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1999(7)
    [3]谢春枝.英美澳三国电子文件研究新进展[J].湖北档案,2000(8)
    [4]杨安莲.聚焦电子文件管理前沿——国际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热点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2007(6)
    [5]http://www.ccda.gov.cn/ccda/PubTemplet/%7B538116AD-AF2A-4978-B786-5A2A1621E91C%7D.asp?infoid=263&style=%7B538116AD-AF2A-4978-B786-5A2A1621E91C%7D 检索时间 2008.5.6
    [6] 解志勇,于鹏.信息安全立法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 8 月
    [7]朱玉媛.档案学研究进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第 1 版
    [8]唐跃进.光盘信息存储与保护[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5)第一版
    [9]郭莉珠,张美芳,张建华.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第一版
    [10]Errol Rhoden.人员与管理方法——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陈林,钟宁译)[J].计算机安全,2003(5):60
    [11]杨辉.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完善[J].江西通信科技,2007(2)
    [12]李小霞.中外信息安全法制建设比较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6)
    [13]肖志宏,赵冬.美国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借鉴[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4]李文凯.美国 2002 年电子政务法[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7):19
    [15]木头.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J].网络信息安全,2005(3):68-72
    [16]B laze D.Waleski.The Legal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Liability,Inc_2006:141-142
    [17]马民虎,景乾元.美国《2001 年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案》的评介与思考[J].信息网络安全,2002(5):26-28
    [18]石正喜,张君华.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19]http://www.zzwljc.com/News_View.asp?NewsID=26 检索时间 2008.4.13
    [20]王国鑫,孟宪勇.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办公自动化,2008(6)
    [21]宗文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0.10
    [22]丁媚.电子文件研究现状比较[J].档案学通讯,2001(6):23-24
    [23]马格丽特·赫德斯托姆,丁华东,张斌(译).电子文件研究的框架[J].兰台世界,1994(8)
    [24]旻苏,李景.美国标准体系及战略分析[J].中国标准化,2006(9)
    [25]符婷.我国《标准化法》法制建设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JM)学位论文,2007(4)
    [26]薛凌云,杨坚争.国外电子签名法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4(6)
    [27] http://daj.zggs.gov.cn/show.aspx?id=48&cid=35 检索时间:2008.4.20
    [28]王巍.电子档案的保护[J].信息化建设,2007(9):47-49
    [29]唐葵.浅议电子档案的保护[J].机电兵船档案,2007(1):40-41
    [30]李向前.光盘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档案与建设,2006(1):78-79
    [31]黄芳,王丽华.浅谈电子档案的保护[J].兰台内外,2006(6)
    [32]http://www.cain.com.cn/zgdaxxw/gjda/gwdajs/200552313370734.asp?pageid=7142&LanMuID=/zgdaxxw/gjda/gwdajs,检索时间:2008.4.23
    [33]冯卓,任然.信息安全的现阶段问题分析与发展动向[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4)
    [34]宛玲,吴振新,郭家义.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管理与技术策略——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
    [35]章鹏远.数字信息长期保护与英国数字保护项目[J].图书情报工作,2003(8)
    [36]任平.欧洲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37]宋怡.中外在数字信息长期保存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对策异同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6)
    [38]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曹珍富,黄继武.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 E 辑:信息科学,2007 年第 37 卷第 2 期:129-150
    [39]周楠.网络与信息安全评估标准综述[J].网络通讯与安全,2007(4)
    [40]周霞.信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06(7)
    [41]洪宏.CC 标准及相关风险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2004 年 1 月
    [42]黄萃.从法律角度探讨电子文件的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2(1)
    [43]刘志东,邓莉.电子文件的保护措施[J].信息化建设,2006(2)
    [44]陈勇.电子档案载体与信息保护新探[J].科技档案,2006(2)
    [45]余勇.常用的信息安全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7)
    [46]苏艳红.采取针对性措施 加强对电子文件的保护[J].广州档案,2006(3)
    [47]安小米.国际标准化信息与文献:档案/文件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综述[J].浙江档案,2006(1)
    [48]武丽,景卫东.国家标准与电子文件——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和保护[J].档案学研究,2002(4)
    [49]闫先泉,孙学良.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与保护[J].大庆社会科学,2002(4)
    [50]张明兰.美国标准体系及启示[J].上海标准化,2002(3)
    [51]雷猛.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简析[J].信息网络安全,2005(2)
    [52] 王少辉.美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实践[J].档案管理,2006(2)
    [53]任平.欧洲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54]安小米.ISO15489 文件管理国际标准中外研究比较[J].档案学通讯,2007(3)
    [55]焦红艳,安小米.文件管理国际标准 ISO15489 的内容及特点[J],中国档案2002(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