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来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演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个历史和事实历来为两岸中国人所共同认同。1945年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回归祖国,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和“中国情结”溢于言表。台湾回归祖国到两岸政治分隔现在超过半个世纪了,这种共识和认同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了迷茫和分歧,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出现了多元化状况。这在近年来的政党选举和民意调查中有明显的表现,也为大陆和全球华人所深思和关注。毫无疑问,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迷茫和分歧对于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一个深层的障碍。要完成祖国的统一,除了政治上统一和治权的统一,更是两岸民众心态的整合,是两岸人民对“中国认同”的凝聚和升华。因此,本文从了解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现状开始,指出台湾民众国家认同“中国化”到“台独化”倾向演变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六十多年来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演变的原因。这有助于了解台湾民众的心态,加深两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本文提出的转变和减缓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台独化”的粗浅对策是本着“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完全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决”的原则和信念而思考的,希望这些对策能为祖国的早日统一做出一丝贡献。
Both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belong to one China. This is a universally recognized fact to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 from earlier periods. Most of Taiwan people loved China very much at the moment of coming back to motherland from Japan in 1945. Taiwan had been put back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became an issue only as an aftermath of the ensuing anti-popular civil war started by Kuomintang, and more especially because of intervention by foreign forces. They created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s. The mainland and the Taiwan were separated for more than fifty years from 1949. During those years, the Taiwan people emerge puzzling and diverged on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e phenomenon is presented obviously in the recent parties' election and the public polls. The question is cared and contemplated by whole Chinese. The tendency of Taiwan people's "Taiwan independency" national identity becomes the deep obstruction to reunification of China.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unification of govern and sovereignty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traits people's psychology and "Chinese identities" sublimation. So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 starts from the status of the Taiwan people's national identity, indicates the tendency of Taiwan people's national identity that evolutes from "Chinese identity" to "Taiwan independency identity".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evolution and change. The analysi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aiwan people's notions and psychologie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th sides' peopl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many suggestions that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aiwan problem is our Chinese problem and we can solve it by ourselves". The author thinks they can slow the "Taiwan independency" identity and the author also hopes they can contribute to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引文
[1].薛军力、徐鲁航.《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认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4].施正锋.《台湾人的民族/国家认同》.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台湾研究中心,2000.
    [5].林劲.《浅析现阶段台湾的“国家认同”危机》.《台湾研究集刊》.1993(3).
    [6].刘国深.《当代台湾政治分析》,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
    [7]. G. Almond.《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18, Aug. 1956.
    [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
    [9].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年10月.
    [10].俞可平等著.《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页.
    [11].陈孔立著.《台湾历史纲要》.. 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6年4月.
    [12].王明珂.《集体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当代》91期.台北:当代杂志社.
    [13].徐鲁航.《抗战时期“皇民化运动”在台湾失败的原因初探》.《东方文化》.1996年2期.
    [14].郑梓著.《台湾议会政治四十年》.台湾自立晚报出版社,1987年版.
    [15].[美]易劳逸.《蒋介石与蒋经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4月.
    [16].黄国昌著.《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五南图书出版社,1995年.
    [17].若林正丈.《台湾:分裂国家与民主化》.台湾:月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8].萧新煌.《新台湾人的心—国家认同的新像》.台湾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版.
    [19].《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1999年5月出版.
    [20].(美)R·达尔著.《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1].(美)G·阿尔蒙德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2].史全生主编.《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23].丁介民.《从政策及非政策层面看台湾意识之茁长(1988—1997)》.(台北:前瞻与回顾—团结自强学术协会论文),民国87年.
    [24].(美)詹姆斯·利雷(James R.Lilley)、(美)楚克·唐斯(Chuck Downs)主编.《台海危机:过去、现在和未来》.华宏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
    [25].孙代尧著.《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6].陈玉玺著,段承璞汉译.《台湾的依附型发展[专著]:依附型发展及其社会政治后果:台湾个案研究》.台北:人间出版社,1992.7.
    [27].彭明敏著.《彭明敏看台湾》.台北:远流出版社,1994年.
    [28].李长顺主编.《台湾宪政改革剖析》.华艺出版社,1993年9月.
    [29].荆尧、常燕生、辛旗编.《九十年代台湾政治》.华艺出版社,1991年9月.
    [30].封汉章著.《台湾四十年纪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31].李义虎著.《政治赌博中的台湾》.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4月.
    [32].(美)李桦著.《第三只眼睛看台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7月.
    [33].李家泉著.《李登辉主政台湾之后》.中国实言出版社,1997年2月.
    [34].《台湾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北京:《时事》出版社,1988年6月.
    [35].陈隆志著:《台湾的独立与建国》.台湾: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
    [36].彭怀恩著:《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台湾政治心理取向》.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民国81年(1992,1).
    [37].长舜著.《台湾人眼中的时弊》.北京:华艺出版社,1992年11月.
    [38].范丽青著.《台湾变局—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政权争战》.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9月.
    [39].林仁川著.《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年3月.
    [40].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历史的见证-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四十周年》.
    [41].李敖著.《白眼看台独》.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
    [42].李纯青著.《李纯青台湾问题论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
    [43].王甫昌.《省籍融合的本质》.收入张茂桂、吴乃德等主编《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台北:业强,(1993).
    [44].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台北:扬智,(1998).
    [45].江宜桦.《新国家运动下的台湾认同》.收入于林佳龙、郑永年主编《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台北:新自然主义,(2001).
    [46].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联经,(2001).
    [47].汪宏伦.《台湾为何要「自找麻烦」?》.收入于林佳龙、郑永年主编《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台北:新自然主义,(2001).
    [48].张茂桂 吴忻怡.《关于民族主义论述中的认同与情绪》.收入于林佳龙、郑永年主编《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台北:新自然主义,(2001).
    [49].张茂桂.《省籍问题与民族主义》.收入张茂桂、吴乃德等主编《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台北:业强,(1993).
    [50].(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
    [1].陈孔立.《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1页
    [2].陈孔立.《台湾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民众的复杂心态》.《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第3期.第1页.
    [3].陈孔立.《1945年以来的集体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第4期.第1页.
    [4].陈孔立.《两岸隔绝的历史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1期.第1页.
    [5].林震.《论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问题》.《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2期.第67页.
    [6].叶世明.《台湾族群形成探析》.《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第168页.
    [7].林晓芳.《浅析五十年来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多元化走向》.《福建师范大学学 报》2003年1期.
    [8].陈德民.《“文化台独”析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10期.第39—45页.
    [9].才家瑞.《对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的几点思考》.《台湾研究》.1999年第2期.
    [10].郭志珊、杨传荣.《台湾民众对统一的心态》.《台湾研究集刊》.1994年第4期.
    [11].郭正亮.《政党定位与统独内涵的变迁》.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1999年5月15日“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李明轩.《新学者拥抱乡土一台湾寻根热》.台湾《天下》杂志.1991年5月.
    [13].王建民.《台湾“大选”活动中的“南北问题”》.中国网.
    [14].王甫昌.《光复后台湾族群意识的形成》.《历史月刊》.(1998)第131期.30-40页.
    [15].王甫昌.<族群意识、民族主义与政党支持:一九九○年代台湾的族群政治>.《台湾社会学研究》.(1998),第2期,1-45页.
    [16].汪宏伦.《制度脉络、外部因素与台湾的「national question」》.《台湾社会学》(2001).183-239页.
    [17].张茂桂.《是批判意识形态,抑或猎杀巫婆?对于赵刚<新的民族主义,还是旧的?>一文的回应》.《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6年第23期:255-269页.
    [18]. Hao Skiyuan. On Ethnic Groups and the Politics of Ethnicity in Taiw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Autumn, 2004,p25-37.
    [19].杨传荣.《李登辉与九十年代的台湾政局》.载于《台湾研究》.1991年第一期.
    [20].吴能远.《试论九十年代台湾的政治发展》.载于《台湾研究》.1993年第四期.
    [21].陈斌华.半月谈网络版.《综观岛内局势新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新契机》2005-05-24.
    [1].郑崇阳.《台湾选举民意调查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5月答辩.
    [2].白小军.《台湾政党政治及其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4月提交.
    [3].林晓芳.《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宪政改革”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6月答辩.
    [4].吕晶华.《“台湾意识剖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2002年1月完稿.
    [5].阎彤.《论台湾宪政体制改革中的“总统”》.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6月答辩.
    [6].王秀刚.《台湾民进党“执政”以来的“大陆政策”》.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5月.
    [7].赖文凤.《陈水扁两岸主张之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7月答辩.
    [8].潘越.《从国民党解除党禁看台湾政治转型》.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5月.
    [9].贾国燕.《中国共产党对台战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5月.
    《反分裂国家法》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十五大报告
    十六大报告
    新华网:http://xinhuanet.com/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
    凤凰网:http://www.phoenixtv.com/
    你好台湾网:http://nihaotw.com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http://www.chinaiiss.org/
    国务院公务员台湾事务办公室http://www.gwytb.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