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选刊与当代小说的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在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当代性文学选刊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它们对当代小说发展的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并分析总结了其运作的经验与作用的方式,揭示了其运行的逻辑根据。此外,本论文还分析反思了选刊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以此重构出较为理想的当代文选机制及运作模式,使其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共分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概述了当代文学选刊的产生与发展,选刊在当代文坛的角色和地位,提出了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认为选刊兼具文学传播、文学评价、生产导引三重角色,是当代文学场中的一个重要存在,一股重要的文学运作力量,对繁荣当代小说、促进其发展具有显著功绩。认为研究选刊可以对这种当代性文选(包括选刊、年选本、作品选等)的运作起到参考、指导作用。
     正文部分:第一章,考察了选刊在“扶植作家成长”、“推动创作潮流”、“文学导向”三个方面对当代小说的繁荣与发展起到的作用,认为选刊培植了一代中国作家的中坚,推动了“改革小说”、“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底层叙事”这些小说潮流,并引导了当代小说的现实诉求。第二章,归纳出了选刊作用于小说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发现模式、集结模式、倡导模式、炒作模式,认为选刊通过这些模式有效介入了当代小说的发展。第三章,分析了选刊运行及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根据——信任问题,分析了信任的生成(公信力)、转化(权威与权力)以及选刊公信力与权威性的维护等问题。认为选刊运行和起作用的逻辑基础不是权力,而是信任及由此生成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信任主要产生于受众的需要和选刊自身品质、能力、表现的遇合,选刊应该从其内在品质入手维护和提升其公信力与权威性。
     余论:分析了选刊所存在的负面问题及问题的根源,从“谁来办”、“为谁办”、“怎样办”等方面重构出了理想的当代文选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当代选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认为选刊的缺陷主要是文学性标准弱化、审美趣味单一,而这都是因选刊运作受制于政治场与经济场而缺乏文学自主性的结果;认为选刊应该加强其对严肃文学的身份认同,在功能定位上以选优为基础,适当注重发现、扶植、导向等功能。
This paper studies about the periodicals of selected works such as Selected Stories,Story Monthly,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world.The paper deeply inspects these periodicals' multipl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s,and summarizes their basic operating experiences and acting patterns, and analyzes the 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ir operations and actions.Moreover,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defects of these periodicals and their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novels,and gives some advice or countermeasures directionly.The author expects hereby reconstruct an idealized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contemporary analecta, which would bring about better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s.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Preface,Body,and Discussion.
     The Preface introduces the comeabout and growth of those periodicals and describes their roles and statu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world,and propose their research values and possible research approach.Those periodicals act as literature oganizaions of spread,evaluation and product-leading,and they form significant forc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world.So the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ming contemporary novels ' production and boosting its development.The author believes this research about these periodicals has practical worth,it can guide the opert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analecta".
     In Body part,author uses three chapters to expand his paper.The Chapter I inspects those periodicals' som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s,which mainly manefest in fostering novelists,promoting literature currents and steering literature's direction.The author considers those periodicals have cultivated the nucleus of one Chinese novelist genertion,have promoted some literature currents such as "The Reform-novel","The New-Realistic-novel","The Shock Wave of Realistic" and "The Substrate-For novel",and have leaded the realistic appe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s.The ChapterⅡsums up four valid acting approaches from those periodicals' operation experiences,that is "Find-patterns","Assembly-patterns", "Advocate-patterns" and "Hype-patterns".Through these methods those periodicals have got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s effectively.The ChapterⅢanalyzes the logical reason for those periodicals' actions and operations:the trust.This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buildness of trust,the credibility's transform:authority and power, the maintenance of credibility and authoritative.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logic foundation of those periodicals' operations and actions is trust but not power.This trust engender mainly from readers' demand and those periodicals' good quality,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So those periodicals should maintenance their credibility and authoritative through upgrading its intrinsic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Discussion,author points out some defects of these periodicals and their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novels,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 through recollect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who host(periodical)?","service for whom?","how to operate?" Finally,the author puts forword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lity of "the contemporary analecta-ology".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ose priodicals are weak in literariness and lack of diversity in aesthetic style,which root in those periodicals' survival surrounding:they are enslaved to politic field or enomic field and therefore lack of literary autonomy.And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ose periodicals' self-identity and function-located.Thus the author expect to reconstruct a desir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the contemporary analecta".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3]顾农:《文选与文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5]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6]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版。
    [7]赵福海:《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8]汪习波:《隋唐文选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9]俞绍初、许逸民主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10]贺严:《清代唐诗选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3](德)西尔伯曼:《文学社会学引论》,魏育青、于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4](法)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王美华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5](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6](美)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7]朱国华:《文学与权力一一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19]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0]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德)尼克拉斯·卢曼:《信任》,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3](波兰)彼德·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 2005年版。
    [2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5]陈振炬:《信任与文化:人性化过程与文化产业发展》,台北理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26](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靳建国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27](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美)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陈金岚、陶远华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9](美)弗里德曼:《选择的共和国--法律、权威与文化》,高鸿钧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美)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2]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靳一:《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赵彦华:《媒体市场评价研究一一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5]张邦卫:《媒介诗学一一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6](德)瑙曼等著:《作品、文学史与读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37](加拿大)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荷)佛克马、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40]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44]陈美兰:《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5]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6]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张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8]雷达:《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版。
    [50]张韧:《新时期文学现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51]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孔范今、施战军主编,路晓冰编选:《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53]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54]陈晓明:《无望的叛逆--从现代主义到后—后结构主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5]祁述裕:《市场经济下的文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6]魏天祥主编:《九十年代文艺新变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57]黄发有:《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58]黄发有:《媒体制造》,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59]黄发有:《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黄书泉:《文学转型与小说嬗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1]陈霖:《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大众传播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2]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3]郑崇选:《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4]李明德:《仿像与超越--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5]李频主编:《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6]杨剑龙:《现实悲歌--谈歌、何申等新现实主义小说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7]刘旭:《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8]李友梅、孙立平、沈原:《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与实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9]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0]刘川鄂:《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1]黄曼君:《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2]李洁非:《漂泊者手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73]朱水涌:《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黄发有:《“真实”的背面--评析<小说月报>(1980-2001)兼及“选刊现象”》,《文艺争鸣》2003年第2期。
    [3]燕华:《惯性与突破:1981年-1989年<小说选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4]燕华:《惯性与突破--1981年至1989年<小说选刊>研究》,《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
    [5]燕华:《洪波与潜流--1981至1989年<小说选刊>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6]燕华:《边缘化的主流--1981至1989年<小说选刊>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6期。
    [7]王尧:《一个人的“选本”与“选学”》,林建法编:《2003中国最佳中篇小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孟繁华:《序:犹疑不决的选择》,孟繁华选编:《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3年中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9]谢有顺:《序》,谢有顺编选:(2002中国中篇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10]许子东:《选本的权利与责任》,许子东:《呐喊与流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汉萍、逢君:《力求经典的刊物--<新华文摘>陈汉萍副编审访谈录》,《广西文学》2004年第5期。
    [12]王宁:《“文化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13]张清华:《经典与我们时代的文学》,《钟山》2000年第5期。
    [14]吴子林:《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以明清之际小说的“经典化”进程为个案》,《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15]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文艺争鸣》2005年第5期。
    [16]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17]张颐武:《打捞文学的记忆--关于文学经典、作家和作品标准的对话》,《延安 文学》2002年第3期。
    [18]吴义勤:《前言:我们该为“经典”做点什么?》,吴义勤编选:《2003年中国短篇小说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9]陈思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态势及相关出版对策》,收钟永诚编《作家学者出版人三方纵论出版大格局》,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朱国华:《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文化研究》第4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1]蒋述卓:《消费时代的文艺学建构》,收张晶主编《交叉与融通一一文艺学的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
    [23]雷达:《探究生存本相,展示原色魄力--论近期一些小说审美意识的新变》,《文艺报》1988年3月26日。
    [24]李洁非:《十年烟云过眼--小说潮流亲历录》,《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1期。
    [25]张颐武:《分享艰难的文学》,《文论报》1996年5月15日。
    [26]张颐武:《分享艰难--谈“社群文学”的崛起》,《光明日报》1996年7月18日。
    [27]雷达:《现实主义冲击波及其局限》,《文学报》1996年6月27日。
    [28]萧夏林:《泡沫的现实和文学--我看“现实主义冲击波”》,《北京文学》1997年第6期。
    [29]童庆炳、陶东风:《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30]关仁山:《燕赵壮歌--谈歌印象记》,《中国作家》1997年第4期。
    [31]杨扬:《走出“底层文学”的误区》,《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1期。
    [32]王晓明:《对现实伸出尖锐的笔》,《上海文学》2006年第1期。
    [33]汪政、张光芒、贺仲明、何平、王晖:《当下的文学生态与文学民主》,《钟山》2007年第1期。
    [34]孟繁华:《“到城里去”和“底层写作"》,《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
    [35]陈应松、李云雷:《“底层叙事”中的艺术问题》,《上海文学》2007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0-1989,1995-2007)
    《小说月报》(1980-2007)
    《中篇小说选刊》(1981-2007)
    《新华文摘》(1980-2007)
    《中华文学选刊》(1993-2006)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4-2007)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5-2007)
    《长篇小说选刊》(2005-2007)
    《文艺报》(1985-2007)
    《文学报》(1981-2007)
    《文论报》
    《人民文学》、《收获》、《钟山》等相关文学期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