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生产力理论揭示了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明示了政府的文化职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切实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供完善的文化服务。对现代政府而言,满足公众文化需要,保证公众的文化权利,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其重要职责。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承担者,其任务不仅仅是提供直接的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得到提供以及保证公民的文化权利得到实现。因此,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由三大基本职能构成,即文化市场监管职能、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和支持发展文化产业职能。本文围绕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这一个重要内容展开研究,希望为新时期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贡献绵薄之力。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运用行政管理学和政府学的基本理论,采取系统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本文在厘清核心概念和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目标选择,挖掘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现实动因,在吸收借鉴主要国外政府文化职能创新的理论、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最终为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创新提出转变创新观念、完善创新机制、重构创新模式、提升创新能力、评估创新绩效五条路径,以及为实现路径而选择法律、政策、经济、技术、人才五种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手段。
Culture is the soul and blood of a nation and its rise and fall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stiny of world. Each government h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o contribut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national civilization and to enhance the creativity and vitality of its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has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cultural rights of the general public, and provid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m to enjoy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as well a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through the refined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all of the wise and responsible governments in history pay great attention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is another significant social functions reform after the economic functions reform and the political functions reform,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 scientific and right judgements about ou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at is centered on Comrade Hu Jintao, which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culture nowadays, and make a profound analysis about our country'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ategies.
     The article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nets,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Marxism, takes the administrative and executive and governmental principle, adopts systematic,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After clarifying the the basic concepts and issues,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 goal selec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and find the inner and realistic intention of our government actives. After absorbing and drawing the main theory and policy experience of foreign government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inds new ways for the innovation of our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from five paths, including the new transform theory,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mechanisms,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model,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etc, as well as five implementation means, including the methods of legal, policy, investment,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resources.
     Except to the parts of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disser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as follows:
     Chapter I, the clarification of questions. It mainly focuses on clarifying the related connotations and conceptions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including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Chapter II, the goal selection. This part focuses on two questions. The purpose and content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It Clearly analyses the core goal, the basic goal, the overall goal, the long-term goal,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and points out the function direction, the scope of the normative functions, the transform focus of function, the structure adjusts, ect.
     Chapter III, the realistic motives. Th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There are three items in this chapt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the opportunities of this innov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nowadays.
     Chapter IV, Learn from others. The indication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The discu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ieces. Review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main foreign governments and finding out the inspirations to our government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Chapter V,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he ways and mean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Finds new ways for the innovation of our government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from five paths, including the new transform theory,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mechanisms,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model,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etc, as well as five implementation means, including the methods of legal, policy, investment,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resources.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1 .
    
    ①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3.
    ②陆学艺、景天魁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23.
    ①参见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②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4.
    
    ①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4.
    ②张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4 .
    ③(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87,90,92-93.
    
    ①沈荣华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5)
    ②转引自王玉德等中国传统文化新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
    ③林国良、周克平当代文化行政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4.
    ④董世明、漆国生行政管理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2003:42.
    ⑤刘长文国家职能新说【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3).
    
    ①江超庸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6.
    ②朱勤军公共行政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5.
    ③左言东、徐诚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要【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225.
    ④沈荣华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若干思考【J】政治学研究1999:(4).
    ⑤董世明、漆国生行政管理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2003:42 .
    ①国家计委发展司:我国文化事业投入及文化经济政策基本思路【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6,(7):38.
    ②郑杭生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97.
    ③陈洪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深圳: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12):55.
    ④孙若风政府文化职能的历史性拓展[N]人民日报,2006-11-28
    ①[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24.
    ①万林艳公共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1): 98-99 .
    
    ①李军鹏公共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5.
    ②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③乌杰系统辩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133.
    ④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1 .
    ①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2.
    ①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0.
    ①朱仁显、陈楚亮西方政府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嬗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64.
    ①朱仁显、陈楚亮西方政府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嬗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64.
    ②朱仁显、陈楚亮西方政府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嬗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65.
    ①赵龙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5.:38.
    ②在我国,文化管理机构主要有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部,广播电视部,卫生部,体育运动委员会等。
    ③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 37 .
    
    ①金太军、赵晖、高红、张方华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5 .
    ②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54-55.
    ③黄楠森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新华文摘,l998(3)。
    
    ①汪杰贵政府文化职能概念新论【J】社会科学论坛2006(1):99.
    ②俞晓敏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13
    ①以下职责参考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48—50.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现代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243-245.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5.
    ①孙若风政府文化职能的历史性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5—6—16
    ②万林艳公共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98 .
    ③万林艳公共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99.
    ①转引自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16.
    ②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51.
    ①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52.
    
    ①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53
    ②以下两点因素转引自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55-57.
    ①黄新华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探析【J】市场经济研究.2004(3).
    ②王沪宁行政生态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92.
    ①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20.
    ②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57
    ①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58-59.
    ①伍颐园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变迁的基本格局和制约因素【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3).
    ②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60.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改革发展的目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 30 .
    ①以上内容引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6.htm 2007—10---24.
    ①丁言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转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2):80.
    ②《少儿科技》编辑部总书记的深情祝福【J】少儿科技2008(3).
    ①丁言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转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2):77.
    ②胡锦涛在党的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6.htm 2007—10---24.
    ③胡锦涛在党的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6.htm 2007—10---24.
    ④沈望舒塑造幸福感——中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任务【J】北京观察2006(11):11.
    ①沈望舒塑造幸福感——中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任务【J】北京观察2006(11):13.
    
    ①李少惠,曹爱军,王峥嵘行政变革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路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4):26.
    ②李少惠,曹爱军,王峥嵘行政变革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路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4):27.
    ①丁言文化生产力理论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走势【EB/OL】http://www.studa.net/wenhuayanjiu/070529/09320956-2.html
    ①以下四个范围引自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4—77.
    ②袁曙宏公共利益如何界定【N】民主与法制周刊,2004—8—11.
    
    ①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5.
    ②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5.
    ③(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商务印书馆, 1988:16.
    ①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6.
    ②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6-77.
    ①(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
    ②(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17.
    ③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6.
    ④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6.
    ①雷振文均衡利益秩序及其建构【J】岭南学刊2008(1):51.
    ②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7.
    ③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305 .
    ④华民转型经济中的政府【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212-214 .
    ①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7):77.
    ②以下内容引自宋立根,赵新峰地方政府公告服务部门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
    ③(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3.
    ①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管理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②转引自宋立根,赵新峰地方政府公告服务部门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
    ③国家文化部2005年文化工作要点http://www.jnwh.gov.cn/whxx/whhy.htm.
    ①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61-262.
    ②(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万鹏飞译.治理地方公共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①以上四点意义引自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61-262.
    ②李少惠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中的公共行政——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的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5):42.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9.
    ①以下四点引用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3-7.
    ②引自(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①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3.
    ②参见王宁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及影视传媒的功能:中国的视角【J】.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3.
    ③引自郁建兴,王诗宗全球文化变革与我国文化政治策略【J】,教学与研究,2004(2) .
    ④(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2008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死亡【J】评论2008-2-1日双周刊,美国:纽约州宾厄姆顿大学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出版.
    ⑤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4.
    
    ①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5.
    ②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60-477.
    ③焦锦淼WTO与中国文化【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90-91.
    
    ①单世联现代性与文化工业【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385.
    ②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6.
    ③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6.
    ④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6.
    
    ①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以全面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J】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②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7.
    ③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19
    ④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富于人性的全球化(中文版)【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l .
    ①(德)十尔根·弗里德里希斯全球化—概念与基本假设(中文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3.
    ②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19.
    ③(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相互依赖与全球主义【J】战略与管理2002(4):67.
    ④(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332一333.
    ⑤刘靖华霸权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216.
    ⑥虞汉胤.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创新【D】浙江:浙江大学, 2004:20.
    ①王昉荔:厘析政府文化职能的演进历程【J】公共管理2008(10):18..
    
    ①傅才武,宋丹娜我国文化体制的缘起、演进和改革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3.
    ②傅才武,宋丹娜我国文化体制的缘起、演进和改革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4..
    
    ①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②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文艺(上)[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③以下特点引自樊非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文化职能转变【D】南京:河海大学2004:12.
    ①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97-98.
    
    ①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213.
    ②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1996:121.
    ③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94.
    ④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1996:32.
    ⑤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213.
    ⑥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55.·
    ⑦为景山学校题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1996:35.·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183·
    ②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1996:57.
    ③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
    ④樊非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文化职能转变【D】南京:河海大学2004:15-16.
    ⑤转引自刘云山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N】人民日报2006—9—7
    ①以下几点引自王昉荔厘析政府文化职能的演进历程【J】管理观察2008(10):18.
    ①王昉荔厘析政府文化职能的演进历程【J】管理观察2008(10):18.
    ②以下四点经验引自樊非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文化职能转变【D】南京:河海大学2004:11—13.
    ③黄飚文化行政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67.
    ①胡熠论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J】《行政与法》2002(1)21-22.转引自樊非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文化职能转变【M】河海大学2004:13
    ①以下四点内容引自李军鹏著.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8—10.
    ①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1—12.
    ①(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8.
    ②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50—51.
    ①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文艺(上)【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②蒋昌忠,宋丹娜.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①傅才武,宋丹娜我国文化体制的缘起、演进和改革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6.
    ②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创新【EB/OL】学习时报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4-06/21/content_5591077.htm 2004-6-11.
    ③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J】《规划师》2002(6)
    ④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41。
    
    ①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42.
    ②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43.
    ③于炳贵,郝良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46.
    
    ①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33.
    ②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34-35.
    ③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36.
    ④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39.
    ⑤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46.
    ①于炳贵,郝良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49—53.
    ①张曙光中国经济失衡:政府富老百姓穷【J】中宏数据库,第117期.
    ②张志强文化产品的供需失衡状况【J】理论探索2005(4):18.
    ③资料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
    ④国家统计局人民生活水平步步高http://www.stats.gov.cn/ztxw/szhh/200107030012.htm 2001-07-04
    ⑤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stats.gov.cn2004-2-26
    ①张志强文化产品的供需失衡状况【J】理论探索2005(4):19.
    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文化部.“九五”期间全国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人员呈递减趋势【EB/OL】http://www,ccnt.gov.cn/whcy/?nav=whcy01
    ④电影、杂志、图书的数据,以国家统计局每年发表的年度统计报告为准,其中杂志、图书的出版总数与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数据略有出入.录音带、录像带的数据,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准。
    ①张志强文化产品的供需失衡状况【J】理论探索2005(4):18—21.
    ①[英]克里斯托弗·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07,214,217,218。
    ①(美)奥斯本(Osborne,D.)盖布勒(Gaebler,T.)著周敦仁等译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3-110.
    ②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①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4):31
    
    ①参见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M】(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5;21世纪的治理【J】(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全球治理1995年创刊号。
    ②罗茨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J】(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without Government),政治研究1996(154)。
    ①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M】. 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324—325.
    ①说明:合计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M】2002:324—325.
    ②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编,国家统计出版社, 2002:32.
    ①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29
    
    ①刘轶它山之石:美英法韩等国的文化政策【J】社会观察2004(4):10
    ②卢娟国外政府文化资助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EB/OL】http://www.mcprc.gov.cn/gsjpd/zcfg/t20080225_51849.htm
    ③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26.
    
    ①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26-227.
    ②Annette Zimmer,Stefan Toepler: The Subsidized Muse:Government and the Arts in West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999(23):33-49.
    ③陈波徐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EB/OL】http://book.QQ.com 2007-11-6.
    ①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30.
    ①王雁红.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唯实探讨, 2005(6):49.
    ②杨秋林、陈全民、李建新美、瑞、澳绩效审计的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93—95.
    ①以下六点转引自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230-231.
    ②胡象明.行政管理全球化:中国的视角与机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3):23-29。
    ①以下三点参考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7-55.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7.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
    ①以下三点引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http://www.gov.cn/jrzg/2006-09/13/content_388046_5.htm. 2006-9-13
    ①.以下几点引自中国深圳经济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EB/OL】http://sz.ce.cn/Special/2009/200902/2009-02-22/Special_20090222170415_26130.html 2009-2-22.
    ①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136.
    ②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136-151.
    ①齐勇峰.关于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A】//江蓝生等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2.
    ①齐勇峰.关于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A】//江蓝生等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2.
    ②齐勇峰.关于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A】//江蓝生等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3.
    ③齐勇峰.关于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A】//江蓝生等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3.
    ④齐勇峰.关于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A】//江蓝生等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3.
    ①周明勤浅析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及影响【J】中国水利2001(5):31.
    ②周明勤浅析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及影响【J】中国水利2001(5):31.
    ①以下四个维度引自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6—38.
    ①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6.
    ②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7.
    ③胡象明,鲁萍治理视角下的政府服务市场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 (5)
    ④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1.
    ①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7.
    
    ①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8.
    ②(美)奥斯本,盖布勒.政府改革—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54.
    ③(英) 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13.
    ①(美) E. 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69-87.
    ②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8.
    ①袁名别、郭炜煜高绩效政府管理的保障机制与途径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9.
    ②藏乃康、潘左华.政府公共性考量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8.
    ③以下四个阶段引自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1.
    ①以下四个环节引自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1-154.
    ①蔡康英丁卓周延年.基于AHP模型的政府系统职能评价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4),总第29卷第7期.
    ②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3.
    ③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3.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4.
    ②袁名别、郭炜煜.高绩效政府管理的保障机制与途径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0 .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1-92.
    ②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2):64.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2-93.
    ①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 2006:110—111.
    1.[美]赛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美]菲利普·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利的转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美]保罗·肯尼迪:《未雨绸缪——为21世纪做准备》【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美国定向领导世界吗》,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1.[美]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12.[美]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法]洛里哀:《比较文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版。
    14.[英]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至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18.《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版。
    19.《列宁选集》【M】第1至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
    20.《毛泽东选集》【M】第1至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21.《邓小平文选》【M】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2.《江泽民文选》【M】第1至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上、中、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2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实践的回顾》(上、下卷),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7.俞可平主编:《全国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8.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执行主编:《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9.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执行主编:《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0.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执行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1.关世杰等译:《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金元浦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庄锡昌主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傅铿著:《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5.曹锡仁著:《中国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36.周晓阳、张多来著:《现代文化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李宗桂著:《中国文化概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李宗桂主编:《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9.中华孔子学会、云南民族学院编:《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0.马维野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晓东著:《全球化与文化整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2.蔡俊生等著:《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3.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44.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5.胡惠林著:《文化政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6.刘伟胜著:《文化霸权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7.陈立旭著:《市场逻辑与文化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8.柯可主编:《文化产业论》【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9.谢名家等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50.刘玉珠、金一伟主编:《WTO与中国文化产业》【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51.刘小敏、李振连著:《WTO与中国文化》【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2.叶取源等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3.孙宽平、滕世华编著:《全球化与全球治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4.杨伯溆著:《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5.易舟著:《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56.秦月鸥著:《大话中国》【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2年版。
    57.赵鲁杰等著:《美国全球霸权与中国命运》【M】,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58.彭立勋《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2003年深圳文化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林国梁著《当代文化行政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韩永进著《新的文化发展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1.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03年8月13日。
    2.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2002年5月31日),载《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
    3.丰子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3期。
    4.汤一介:《“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载《学术月刊》1997年第10期。
    5.蔡拓:《文化的全球化及其对国家关系的影响》,载《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6.胡惠林:《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载《学术月刊》2000年第2期。
    7.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载《文艺报》2002年10月10日。
    8.张鹏:《加入WTO后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载《探索》(哲社版)2000年第4期。
    9.徐绍刚:《浅谈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载《新视野》,2002年第4期。
    10.张骥、齐长安:《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载《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11.蒋旭东:《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论纲》,载《江淮论坛》2002年第5期。
    12.肖玲诺:《面临信息化的民族文化》,载《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13.刘海军:《浅谈美国文化霸权》,载《国家关系学院举报》2001年第2期。
    14.王德胜:《经济全球化与弱势民族的文化困境》,载《思想战线》2001年第1期。
    15.徐迅:《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载《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6.凌厚峰:《论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历史发展——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0期。
    17.陶彦霓:《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载《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8.胡邦炜:《当代文化冲突与我国的文化安全》,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19.康凤云:《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创新》,载《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20.方宁整理:《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光明日报》1999年7月22日。
    21.苑捷:《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述》,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22.侯尚智:《和谐论:全球化时代理性思维的选择》,载《东方论坛》2001年第1期。
    23.王恒仁、李智成:《关于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几点思考》,载《理论学习》2001年第2期。
    24.于炳贵、郝良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载《哲学研究》2002第7期。
    25.于炳贵、郝良华:《文化帝国主义与国家文化安全》,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26.郝良华:《全球化进程中的美国文化霸权》,载《理论学刊》2002年第4期。
    27.郝良华:《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载《理论学刊》2004年第10期。
    28.郝良华:《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9.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恩施)2004年第3期。
    30.谢晓娟、郭京龙:《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31.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载《中国统计》2004年第1期。
    32.戴晓东:《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载《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版。
    33.[美]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4期。
    34.[美]约瑟夫·奈·威廉·欧文斯:《美国的信息优势》,载《参考资料》1996年4月17日。
    35.[美]沃尔特·赖斯顿:《比特、字节和外交》,载《外交事物》1997年版。
    36.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载中新网: http ://www.chinanews.com.cn/。
    37.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shnhuanet.com/。
    38.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sinhuanet.com/。
    39.温家宝:《把目光投向中国——在哈佛大学的演讲》,载中华网:http://www.chinanews.cn/。
    40.《版权公报》(中文版),2002年第1期,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网:http://www.ncac.gov.cn/。
    1.Samuel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Foreign Affairs,Summer,1993.
    2.Weiberg,Albert K,Manifest Destiny:A Study of Nationalist Expansionism in AmericanHistory,Chicago:Quadrangle Books,1935.
    3.Philip H.Coombs,The Fourth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Educational and Affairs,New York:Harper & Row,1964.
    4.Leonard R. Sussman,The Culture of Freedom:The Small World of Fullbright Scholars,Maryland;Roman & Littlefield,1992.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5)14号。
    2.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1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发(2003)105号。
    4.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发(2006)24号。
    5.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影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办发(2003)197号。
    6.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出办(2003)1147号。
    7.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出办(2006)616号。
    8.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
    9.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
    10.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0号。
    11.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化表演团体的意见,文市发(2005)31号。
    12、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
    13、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中宣发(2005)15号。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
    18号。
    1、中国文化产业网:http://www.cnci.gov.cn
    2、文化产业网:http://www.culture.org.cn
    3、文化产业网:http://www.cciif.com
    4、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dfies.com
    5、当代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dfies.com
    
    6、中国文化报:http://www.ccdy.com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ttp://ccnt.gov.cn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http://www.cass.net.cn
    9、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http://www.cciidi.sjtu.edu.cn
    10、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http://www.ciipku.com
    11、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