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研究者对纳兰性德的关注大多只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纳兰性德词集、年谱和手简的整理、笺校与考订;二是对其生平、诗词内容、风格及风格成因的研究。而对纳兰性德诗歌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较少有系统的论述。本文对纳兰性德的诗学观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纳兰性德的诗歌本质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清初诗学背景下的诗歌本质观进行探讨,为纳兰性德的诗歌本质观提供一个历史的比较平台,以突现纳兰性德的诗歌本质观特有的民族色彩。2、探讨纳兰性德诗歌本质观,以“性情”为核心范畴,分析了“性情”的内涵、源泉、特性、审美功能以及与其他创作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主要内容包括:1、重视情致的抒写。2、倡导比兴寄托。3、主张恰当用典。4、反对因袭模仿。5、主张学古求变。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与个性。
Nalanxingde is a famous Man clan poet in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he wins very high praise: there is only one person from the north of Song Dynasty to now. However it is regretful that the attentions which the researchers paid to Nalanxingde often focus on two facets: one facet is arranging, annotating and correcting Nalanxingde s poetry, life record and original handwriting, the other facet is the research on Nalanxingde's life,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works and the cause of style. The research on Nalanxingde's poet theory, which conducts his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s short of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makes an elemental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cept of poetics of Nalanxingde.
    The whol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poet essence,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wo facets: 1)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poet essence on the background of poetics in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supplies a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latform for the concept of poet essence of Nalanxingde, in order to stress highlight on Nalanxingde s national special features about the concept of poet essence of Nalanxingde. 2)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poet essence of Nalanxingde, mainly focuses on the "feeling" category, including contents, features, aesthetics function of feelings and the connecting with other essential factor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poet creation of Nalanxingde, which includes four facets: 1) Pay attention to expressing feelings. 2) Initiate placing feelings on works. 3) Advocate using allusion correctly. 4) Oppose following other people's example. 5) Advocate learning to the ancients in order to seeking change. In a word, the concept of poet creation of Nalanxingde runs through a basic aim from beginning to end: a poet should express his feeling and personality through his poems.
引文
1、况周颐著 王幼安校订《蕙风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1页。
    2、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28页。
    3、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28页。
    4、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5、黄宗羲《马雪航诗序》,转引自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丈论选》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6、王夫之著 戴鸿森笺注《薑斋诗话笺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
    7、王夫之著 戴鸿森笺注《薑斋诗话笺注·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8、叶燮《原诗》,转引自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44页。
    9、王士祯著 张宗柟纂集 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10、《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7页。
    11、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14页。
    12、《原诗》,《通志堂集》卷十四,第557、558页。
    13、《原诗》,《通志堂集》卷十四,第558页。
    14、《原诗》,《通志堂集》卷十四,第558页。
    15、《原诗》,《通志堂集》卷十四,第558、559页。
    16、《原诗》,《通志堂集》卷十四,第559页。
    17、《与顾梁汾书》,《通志堂集》卷十三,第524、525页。
    18、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29页。
    19、王国维著 徐调孚注 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第52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7页。
    20、《鹧鸪天·离恨》,赵亭秀、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页。
    21、《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赵亭秀、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08页。
    22、《采桑子.塞上咏梅》,《通志堂集》卷六,第209-210页。
    23、《风流子.秋郊即事》,赵亭秀、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24、《长相思·山一程》,《通志堂集》卷七,第261页。
    25、《如梦今.万帐穹庐人醉》,赵亭秀、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28页。
    26、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通志堂集》卷十九,第744页。
    27、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通志堂集》卷十九,第744页。
    28、《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717页。
    29、顾贞观《纳兰词·原序》,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15页。
    
    
    30、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14页。
    31、吉联抗译注 阴法鲁校订《乐记》,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32、陆机注 金涛声点校《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页。
    33、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14页。
    34、钟嵘著 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5页。
    35、孔颖达《诗大序正义》,转引自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第6页。
    36、白居易著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共四册)第一册卷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28页。
    37、《渌水亭讌集诗序》,《通志堂集》卷十三,第510页。
    38、《渌水亭讌集诗序》,《通志堂集》卷十三,第510、511页。
    39、《渌水亭讌集诗序》,《通志堂集》卷十三,第512页。
    40、《与顾梁汾书》,《通志堂集》卷十三,第524、525页。
    41、《南歌子·古戍》,《通志堂集》卷七,第255页。
    42、《满庭芳·堠雪翻鸦》,《通志堂集》卷九,第334、335页。
    43、《沁园春·试望阴山》,赵亭秀、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页。
    44、《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9页。
    45、《南歌子·古戍》,《通志堂集》卷七,第255页。
    46、《浣溪沙·小兀喇》,《通志堂集》卷六,第234页。
    47、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通志堂集》卷十九,第746页。
    48、《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7页。
    49、李沛《古代少数民族文论家论文学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第38页。
    50、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七,转引自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4362页。
    51、赵函《纳兰词》序,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17页。
    52、《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5页。
    53、《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卷十三,第532页。
    54、《青衫湿·悼亡》,赵亭秀、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5页。
    55、《沁园春·代悼亡》,《通志堂集》卷九,第322、323页。
    56、《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通志堂集》卷八,第309页。
    57、《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通志堂集》卷七,第251、252页。
    58、严迪昌《清词史》,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67页。
    59、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39页。
    60、《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通志堂集》卷九,第326、327页。
    61、《野鹤吟赠友》,《通志堂集》卷三,第96页。
    62、《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通志堂集》卷六,第223页。
    63、《点绛唇·一种蛾眉》,《通志堂集》卷六,第219页。
    
    
    64、《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通志堂集》卷六,第237页。
    65、《生查子·惆怅彩云飞》,《通志堂集》卷九,第351页。
    66、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35页。
    67、《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7、698页。
    68、禹克坤《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第14页。
    69、《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8页。
    70、《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700页。
    71、皎然《诗式·用事》,转引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6页。
    72、《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703页。
    73、《填词》,《通志堂集》卷三,第97页。
    74、《填词》,《通志堂集》卷三,第97页。
    75、杜甫《述怀》,浦起龙著《读杜心解》,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2、33页。
    76、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页.《丛书集成初编目录》2609-10,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7页。
    77、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页。
    78、吴乔《围炉诗话》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页。
    79、吴乔《围炉诗话》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页。
    80、《通志堂集序》,《通志堂集》,第1页。
    81、《通志堂集序》,《通志堂集》,第1页。
    82、姜西溟《同集书》后跋,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40页。
    83、韩慕庐《纳兰君神道碑铭》,《通志堂集》卷十九,第764页。
    84、《临江仙·寒柳》,《通志堂集》卷八,第301页。
    8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转引自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396页。
    86、《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9页。
    87、《金缕曲·赠梁汾》,《通志堂集》卷七,第245、246页。
    88、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20页。
    89、屈原《离骚》,转引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第230页。
    90、徐釚 编辑《词苑丛谈》第二册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2页。《丛书集成初编目录》2679-81,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1页。
    91、《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9页。
    92、《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5页。
    93、西谛《步韵诗》,《小说月报》,1923年第14卷1月号,第30页。
    94、《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718、719页。
    95、《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699页。
    96、《原诗》,《通志堂集》卷十四,第560页。
    97、《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第706页。
    98、《渌水亭杂识》一,《通志堂集》卷十五,第611页。
    99、陆游《入蜀记》第三,引自《陆游集》第五册《渭南文集》第四十五卷,中华书局,1976年版,
    
    第2431页。
    100、王佑夫著《中国古代民族诗学初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27页。
    1、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
    2、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良运著《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韩经太著《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中华书局,1997年版。
    5、王佑夫著 《中国古代民族诗学初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6、王佑夫主编 《清代满族诗学精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买买提·祖农、王弋丁主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王弋丁、王佑夫、过伟主编《少数民族古代文论选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粱庭望、潘春见著《少数民族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胡经之主编 《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童庆炳主编 《文艺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童庆炳、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张佳生主编 《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