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语言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散曲作为继武诗词的文学样式,在语言艺术上既继承了诗词的传统手法,又体现出适应于该文体表现需要的诸多创新,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为:
     在散曲语言的叙述方式上,既继承传统诗词“代言”、 “自言”二体,又有所新变。“代言体”散曲包孕的内涵较诗词更多样化,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言叙动”为特征。“自言体”散曲既以传统的“意象结构”表现“情感结构”,又以其独特的“直陈”方式直接表现情感。
     散曲语言的结构功能方面,散曲以明朗之言开头,以“浩荡”之语铺排,以“响亮”之言结尾,也与该文体多作“奔进式”抒情相适应。
     散曲的格律也与诗词大异其趣。在句子更富于表现力、平仄调协灵活、韵与情完美结合等构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散曲格律体现出一种“阳刚美”趣尚,跟诗词偏于“阴柔美”迥然有别。
     色彩作为散曲的一种特殊语言,既是描景绘人状物的装饰手段,也是造境抒怀的情感载体。其以虚衬实、对比着色的色彩艺术,对散曲作为“俗文学”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散曲的语言修辞以曲体灵活开放的语言形态为基础,在“滑稽诙谐”审美风尚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求新逐巧的审美趋向,使散曲在表达上真正达到“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
As a literary form following poetry, not only did Sanqu inherit traditional tactics of poetry, but it also represented many innovations suitable for its unique style. Therefore, Sanqu carried with itself som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hich were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s to the manners of narration, Sanqu, while succeeding to two traditional "speech styles " of poetry -"speech -on -behalf style" and "self expressive style", also manifested originality to some extent. "Speech-on-behalf style" Sanqu wrapped up a greater variety of connotations than poetry and featured "noting speeches and motions". "Self-expressive style "Sanqu, in addition to displaying "emotion structure "with the help of "image structure", also expressed emotions directly by means of its specific "speaking frankly "manner.
    The metrical pattern of Sanqu was rather different form that of poetry. With expressive sentences, Sanqu can harmonize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with flexibility and combine the rhythm and emotions into perfection .Due to these factors, the rules and forms of Sanqu revealed a "beauty of masculine hardness" far from the "beauty of feminine softness" sholon by poetry.
    Being a special language of Sanqu, color acted as not only one kind of decorative means in painting scenes and characters, but also an emotion carried in producing contexts and expressing feelings.
    By setting the solid off with the void, and employing contrasting hues, the art of color has brought Sanqu as a "popular literature" into its full play.
    Based on the flexible and open language form, and influenced by "the funny and humorous aesthetic fashion", the rhetoric of Sanqu manifested tendency of seeking novelty and originality .In this way, Sanqu, while expressing, has reached summit where "no speech that can not be adopted and no events that can not be displayed."
引文
1、隋树森《全元散曲》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2月版
    2、门岿选注《明曲三百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谢伯阳、翁晓芹选注《清曲三百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4、王骥德《曲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
    5、梁扬、杨东甫(中国散曲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6、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7、任讷《散曲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31年5月版
    8、羊春秋《散曲通论》,长沙,乐麓书社,1992年12月版
    9、赵义山《元散曲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7月版
    10、王毅《元散曲艺术论》,长沙.乐麓书社,1997年5月版
    11、赵义山《20世纪元散曲研究综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2、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3、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4、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组委会编《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15、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一)-(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16、幺书仪《元代文人心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17、谢伯阳主编《散曲研究与教学》,余杭,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18、门岿主编《中国古典诗歌的晚晖——散曲》(全国第二界中国古代散曲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19、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
    20、门岿《知不足集——中国古代散曲论及诗文杂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1、赵义山《新世纪文存两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2、杨有山《诗词曲的体性之别与文体嬗变》,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9月
    
    版
    23、谭晶德《唐诗宋词的艺术》,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4、艾治平《古典诗词艺术探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25、谭汝为《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版
    26、姜宗伦《古典文学辞格概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27、盛子潮、朱水涌《诗歌形态美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28、张方《中国诗学的基本观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9、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版
    30、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
    31、吴晟《中国意象诗探索》,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32、朱志荣《中国文学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3、王兆鹏《唐宋词史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4、周振甫《诗词例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5月版
    35、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
    36、刘庆云、刘建国《词曲通》,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7、席金友《诗词曲基础知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8、周云龙主编《词曲研究的新拓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9、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1月版
    40、许明主编、刘祯著《华夏审美风尚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41、张惠民、张进《论元代闺情散曲的审美特征》。《人文杂志》,1993年第6期
    42、许金榜《元代散曲抒情写意的艺术特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43、许金榜《元代散曲写景作品中的景物、心态和艺术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44、许金榜《文学画廊中新而杂的人态物象——论元代散曲中的写人咏物作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
    45、关霞《元散曲情绪结构初探》,《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3期
    46、杨海明《“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47、杨景龙《元散曲的俗美特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48、罗斯宁《元代艺妓与元散曲》,《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49、陆联星《元散曲的形成与艺术特色》,《淮北煤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50、张晓军《散曲审美特征论》,《河北学刊》,1995年第6期
    51、谢真元《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元散曲审美特征新论》,《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52、李日星《散曲谐趣论》,《中国韵文学刊》,1997年第2期
    53、张晶《元散曲中的博喻》,《名作欣赏》,1994年3月版
    54、王学奇、王洪{论元散曲中的“顶针格”修辞法》,《河北学刊》,1992年第4期
    55、萧自熙《全方位拓宽的元人散曲隔句对》,《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56、杨义《李白代言体诗的心理机制》(一)-(三),《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至第3期
    57、张晶《论散曲的“当行本色”》.《吉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58、张永绵《论元曲的语言和语言艺术》,《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59、康锦屏《元散曲语言的审美特征》,《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60、王星琦《散曲语言对正宗文学语言的偏离》,《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