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文献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吕祖谦是南宋乾道、淳熙间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学问广博,撰述宏富,在四十五年的短暂一生中留下数百万字的著述,其用力之勤勉、学问之精深、成果之丰富,在当时可能只有朱熹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对于当时、后世的学术影响都非常深远。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吕祖谦文献整理研究活动的考察,梳理并评价了吕祖谦的文献学特点与成就,总结提炼其文献学思想。
     第一章主要围绕吕氏家族的世家特点,分析家学传统、家学渊源对吕祖谦文献学撰述及思想的影响。吕氏家学的特点之一是经史并重、史学最著,吕祖谦的学问不拘泥于经、史、子、集之藩篱,有经史贯通、文史融合之倾向,其学术思想与方法路径,都来自家学传统。吕氏家学的另一传统是博闻广问、不名一师,造就了吕祖谦学术上的泛观广接、兼容并蓄。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吕祖谦在经典诠释学方面的成绩及其特点。吕祖谦在经典诠释方面采取注释、解说等不同形式,前者如《吕氏家塾读诗记》、《古易音训》等,以传统的训诂注释方式诠释经典。后者如《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等,则采取以解说阐发大旨的方式。本章的论述主要围绕《吕氏家塾读诗记》展开。首先梳理《读诗记》的撰述过程与流传,分析《读诗记》的编撰宗旨、学术背景与学术渊源,并对《读诗记》在注释体例上的创新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细致的文本研读,梳理了吕祖谦《读诗记》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考释、诗义阐发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读诗记》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前代学者兼收并蓄,对后来注释影响深远,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
     第三章主要考察吕祖谦的文献编纂之学,文献编纂是吕祖谦学术撰述中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本人明确的学术目的与宗旨,是吕祖谦对南宋学术文化发展及传播形式的自觉适应与积极推动。《大事记》是其史部文献编纂的代表作,本文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大事记》的体例特点、学术渊源以及史学考辨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梳理,并对《大事记》史学考辨的方法、路径进行了考察。
     第四章主要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考察吕祖谦文献学的影响。以吕祖谦与朱熹在文献学方面的互动为中心,分《诗经》诠释和文献编纂两部分。
Lv Zuqia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in the eras of Qiandao and Chunxi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is knowledgeable and productive, with millions of words as works in his whole45-year life. His thoughts have also been very influential so far. Probably only Zhu Xi can be comparable to him then.
     This thesis summari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v's study on Philology and also evaluates his achievements, by observing Lv's relevant research activities. So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1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earning upon Lv's works and thoughts by studying the traits of the Lv family. The Lv's family has a strong tradition in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scholarships, covering many fields such as literature, history studies and philosophy. For Lv Zuqian himself, he inherited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of his Family Learning,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 by combining historical studies with literature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other trait of his family learning is to absorb knowledge from different schools, thus helping to broaden Lv Zuqian's own horizon.
     Chapter2mainly examines Lv's achievement in hermeneutics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well as related traits. The main focus of this chapter is on the book Du Shi Ji. Firstly, it reviews how this book was written and became popular, analyses its main purpose/academic background/origins, as well as summarises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annotation style. By using textual analysis, this chapter shows Lv's achievements in character annotations, investigations of naming system, as well as interpretations of poems. The book Du Shi Ji can be comparable to Classic of Poetry,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scholarships.
     Chapter3investigates Lv's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compilation-which can be seen as an indication of his academic objectives. It also shows how Lv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scholarly culture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book Da Shi Ji, for example, is one of his compilations in historical studies. This chapter fully examines the style, origins and achievements of this book, as well as its methodology used in historical studies.
     Chapter4evaluates Lv'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history. It compares his achievements with that of Zhu Xi, in terms of1) the annotations of Classic of Poetry and2) the literation compilation.
引文
[1]王明清《挥麈录》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罗莹《宋代东莱吕氏家族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11页。
    [3]罗莹《宋代东莱吕氏家族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16页。
    [1]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12,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王明清《挥麈录》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3,中华书局,1983年。
    [4]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编卷1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周必大《文忠集》卷186《江阴李教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34《武夷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2]陆游《晁伯咎诗集序》,《渭南文集》卷14。
    [3]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19《范吕诸儒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4]陈开勇《宋代开封——金华吕氏文化世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页。
    [1]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中国思想史论丛》卷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64页。
    [2]张方平《乐全集》卷36《吕公神道碑铭并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王硅《翰林侍读学士吕公墓志铭》,《华阳集》卷38,《丛书集成初编》本。
    [4]杜大硅《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编卷2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19《范吕诸儒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9,中华书局,4839页。
    [7]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春秋集解》,中华书局,1981年。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紫微杂说》,中华书局,1981年。
    [3]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王珪《翰林侍读学士吕公墓志铭》,《华阳集》卷38,《丛书集成初编》本。
    [1]杜大硅《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编卷2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吕氏杂记》,中华书局,1981年。
    [3]吕陶《秘书丞吕希纯可起居舍人制》,《净德集》卷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10页。
    [5]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6]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59页。
    [1]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23《荥阳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2]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3]吕本中《紫微杂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57页。
    [1]脱脱《宋史》卷336《吕公著传》,中华书局,1976年。
    [2]苏颂《苏魏公文集》卷3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陈襄《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吕公著》,《古灵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吕本中《童蒙训》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吕本中《童蒙训》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朱熹《伊洛渊源录》卷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晁说之《与吕舜徒书》,《嵩山文集》卷15,《四部丛刊续编》本。
    [3]吕本中《师友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1]陈傅良《止斋文集》卷4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刘玉敏《吕祖谦学术渊源略考》,《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3期。
    [3]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33页。
    [4]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5]以上并见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尚书全解》,中华书局,1981年。
    [6]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文集》卷十一《汪圣锡挽章》,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392页。
    [1]韩淲《涧泉日记》卷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392页。
    [3]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90页。
    [4]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43《刘胡诸儒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5]脱脱《宋史》卷459《隐逸传》,中华书局,1976年。
    [6]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86页。
    [1]如郑吉雄《浙东学术名义检讨》,《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至12页。
    [2]《二程遗书》卷24“伊川先生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70页。
    [3]《二程遗书》卷18“伊川先生语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83页。
    [4]《二程遗书》卷19“伊川先生语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12页。
    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57页。
    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18页。
    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61页。
    [1]孙钦善《论中国传统诠释学的继承和发展》,《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九辑),北大出版社,2010年。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本章所引《书录解题》皆出自此版本,以下只注明卷数,不重复出注。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古周易》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87页。
    [3]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古易音训》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7页。
    [4]同上书。
    [5]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古易音训》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8页。
    [1]朱彝尊《经义考》卷30,中华书局,1998年。本章所引《经义考》皆出自此版本,以下只注明卷数,不重复出注。
    [2]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22,岳麓书社,1996年。本章所引《朱子语类》皆出自此版本,以下只注明卷数,不重复出注。
    [1]陈傅良《春秋后传》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李明复《春秋集义·诸家姓氏事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吕祖谦全集》第五册《春秋集解》李解民《点校说明》,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三册《东莱书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19页。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三册《东莱书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20页。
    [1]同上书,637页。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三册《东莱书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35页。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七册《左氏传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19页。
    [2]《四库全书总目·左氏传说》,中华书局,1981年。
    [3]《四库全书总目·左氏传续说》,中华书局,1981年。
    [1]《仪顾堂续跋》卷2,《续修四库全书》本。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69页。
    [3]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六册《东菜博议》,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76页。
    [4]同上书579页。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六册《东莱博议》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81页。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拾遗》“己亥秋所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29页。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卷9,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50页。
    [2]王懋竑《朱熹年谱》卷2,中华书局,1998年,81页。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17,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341页。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拾遗》“己亥秋所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31页。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文集》附录卷第一,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45页。
    [2]同上书《东莱吕太史文集》卷15,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3]同上书《东莱吕太史文集》附录卷第一,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50页。
    [4]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69页。
    [5]并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14,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2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42页。为行文方便,以下引自《读诗记》的文字,不再一一出注,仅注明卷数或篇名。
    [2]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185页。
    [3]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中华书局,2002年,231页。
    [4]顾永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影印说明》之《吕氏家塾读诗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
    [1]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中华书局,2002年,233页。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9页。
    [3]《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点校前言。
    [4]《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435页。
    [5]《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439页。
    [1]《东莱吕太史别集》卷7,410页。
    [2]《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415页。
    [3]王懋竑《朱熹年谱》卷2,中华书局1998年,81页。
    [4]严粲《诗缉》序,明嘉靖味经堂刊本。
    [1]陈文采《两宋诗经著述考》,台湾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第9页。
    [2]《东莱吕太史外集》卷五《拾遗》“己亥秋所记”。
    [3]以上《东莱吕太史外集》卷五《拾遗》“门人周公瑾介所记”。
    [1]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91页。
    [2]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尤袤《吕氏家塾读诗记》序,中华书局,2002年,231页。
    [1]吴冰妮《<吕氏家塾读诗记>研究》第一章第三节“《读诗记》引文分析”,北京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2]本书统计数字皆引自吴冰妮《<吕氏家塾读诗记>研究》。
    [1]欧阳修《诗本义》卷11《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吴冰妮《<吕氏家塾读诗记>研究》第二章第一节,北京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首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2]林希逸《诗缉》序,明嘉靖味经堂刊本。
    [3]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237-238页。
    [1]本文所引毛传、郑笺、孔疏,皆出自《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不再一一出注。
    [2]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92年,326页。以下引自此书,只标书名简称《通释》及卷数,不再出注。
    [3]胡承珙《毛诗后笺》卷七,黄山书社,1999年,431页。以下引自此书,只标书名及卷数,不再出注。
    [1]《二程遗书》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2页。
    [1]以上皆见《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一
    [2]以上《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721页。
    [3]《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一
    [1]以上皆见《丽泽论说集录》卷3《门人所记诗说拾遗》。
    [2]《丽泽论说集录》卷3《门人所记诗说拾遗》。
    [1]夏传才、董治安主编《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2003年,88页。
    [2]陈奂《诗毛氏传疏》卷一,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1]本文所引《诗集传》出自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下文只注明篇章,不一一出注。
    1方玉润《诗经原始》卷4,中华书局,2006年,175页。
    [1]闻一多《诗经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224-228页。
    [1]洪湛侯《诗经学史》(上),中华书局,2004年,356页。
    [1]《李迂仲黄实夫毛诗集解》卷11,《通志堂经解》本。
    [1]王应麟《玉海》附刊,转引自洪湛侯《诗经学史》(上),中华书局,2004年,368页。
    [1]黄焯《毛诗郑笺平议》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陈戍国《诗经刍议》,岳麓书社,1997年,115-141页。
    [1]邱汉生《诗义钩沉》序,中华书局,1982年,10页。
    [1]《丽泽论说集录》卷3《门人所记诗说拾遗》。
    [1]戴维《诗经研究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293页。
    [1]段昌武《毛诗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吴国武《董逌<广川诗故>辑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152页。
    [1]邱汉生《诗义钩沉》序,中华书局,1982年,27页。
    [1]董洪利《古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页。
    [2]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32页。
    [3]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40页。
    [1]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第二章《吕东莱著述考》,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东汉精华》,中华书局,1981年。
    [1]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2]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05页。
    [3]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少仪外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9页。
    [2]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八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31页。
    [3]本文所引《大事记》,即出自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八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随文标注卷数,不再出注。
    [4]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419页。
    [5]吴师道《礼部集·时所性文钞后题》卷18,《金华丛书》本。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129页。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177页。
    [1]《东莱吕太史别集》卷10《答潘叔度》二十八。
    [2]楼鈅《攻媿集》卷55《东莱吕太史祠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黄灵庚、冯春生《吕祖谦丛论》,转引自《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53页。
    [4]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文集附录》卷3高元晦等祭文,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88页。
    [1]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四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899-900页。
    [2]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94页。
    [3]《东莱吕太史别集》卷7《与朱侍讲》。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32页。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4页。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63页。
    [3]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4]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50,中华书局,1977年。
    [5]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皇朝文鉴》,《四部丛刊》本。
    [6]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七册《两汉精华》附录朱弥鈱《刻<两汉精华>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一册《古文关键》附录《古文关键旧跋》,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2]刘长亮、闻玉坤《论吕祖谦《古文关键》选文及评点的实用性》,《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02期。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418页。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一册《古文关键》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杨士奇《东里集》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六册《诗律武库》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344页。
    [3]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六册《诗律武库》点校说明引宋版碑,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4]刘知几《史通》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郑樵《通志·校雠略》,中华书局,1995年,1804页。
    [6]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1]丁原基《宋代类书的文献价值》,《应用语文学报》第四号,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应用语言文学研究所印行,2002年6月,29-56页。
    [1]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七册附录朱弥鈱《刻<两汉精华>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2]吴承学《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4期。
    [3]吴承学《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4期。。
    [4]以上皆引自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四册《皇朝文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卷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濂《宋文宪公全集》,《芝园后集》卷26,《题东阳二何君<周礼义>后》,《四部备要》本。
    [3]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九册《历代制度详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九册《历代制度详说》卷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2]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95页。
    [3]以上皆引自黄灵庚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四册《皇朝文鉴》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4]黄曙辉编校《刘咸忻学术论集》(史学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12页。
    [1]以上引自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二册《近思录》卷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黄灵庚 吴战垒《吕祖谦全集》第十一册《东莱评注三苏文集》点校前言,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2]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杜海军《<欧公本末>的发现及其文献与学术价值》,《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
    [1]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魏天应编、林子长注《论学绳尺》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周密《浩然斋雅谈、志雅堂丛钞、云烟过眼录、澄怀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澄怀录》,中华书局,1981年。
    [1]顾炎武撰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13,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715页。
    [2]《吕祖谦全集》第八册《大事记》卷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3页。本章所引大事记皆出自此版本,为行文方便,不一一出注,只在文中说明。
    ①陈振孙撰 徐小蛮 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0页。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大事记》,中华书局,1981年。
    [2]《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卷8,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2]《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五《与叶正则》
    [3]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70页。
    [1]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第二章《吕东莱著述考》,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1]《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10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黄灵庚 吴战磊《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己亥秋所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末附《进书表》,中华书局,2010年,9607页。
    [2]高似孙《纬略》卷1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22,岳麓书社,1996年,2664页。
    [1]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卷一,明成化九年刊本。
    [1]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317-1318页。
    [1]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34,岳麓书社,1996年,2892页。
    [1]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1]黄灵庚 吴战磊《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别集》卷14“读史纲目”,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61页。
    [1]《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卷8“门人集录史说”,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18页。
    [1]《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集说集录》卷10,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59页。
    [2]吴怀祺《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1992年,216页。
    [3]《吕祖谦全集》第二册《丽泽论说集录》卷10“门人所记杂说”,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257页。
    [1]吴玉贵《资治通鉴疑年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页。
    [2]转引自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九州出版社,2011年,171页。
    [3]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九州出版社,2011年,263页。
    [1]吴玉贵《资治通鉴疑年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页。
    [1]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2]黄灵庚 吴战磊《吕祖谦全集》第一册《吕集佚文》之《与李侍郎仁父书》,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99-703页。
    [3]黄灵庚 吴战磊《吕祖谦全集》第一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己亥秋所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1]吕思勉《理学纲要》篇十“浙学”,东方出版社,1996年。
    [1]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97页。
    [1]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2]脱脱《宋史》卷434《儒林四》,中华书局,1976年。
    [3]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1《东莱学案》,全祖望《同谷三先生书院记》,中华书局,2009年。
    [4]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序一,学苑出版社,2003年。
    [1]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0《南轩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2]杜海军《吕祖谦年谱》附录《吕东莱先生本传》,中华书局,2007年。
    [3]陈荣捷《朱子新探索》,学生书局,1988年。
    [4]黄灵庚吴战磊《东莱吕太史别集》卷10《与陈同甫书》,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5]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87《祭吕伯恭著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本文所引《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出自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下文出注时只注明书名篇卷。
    [1] 《吕祖谦全集》第四册附录《重刻<吕氏家塾读诗记>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96页。
    [2]姚永辉《朱熹、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本节对吕、朱《诗经》讨论的过程主要依据姚文的考证,以及束景南《朱熹佚文辑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黄灵庚 吴战磊《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页。
    [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5《答刘子澄》。
    [3]《东莱吕太史别集》卷7《与朱侍讲》十七。
    [4]《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
    [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4《答吕伯恭》。
    [6]《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4《答吕伯恭》。
    [1]《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4《答吕伯恭》。
    [2]《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与朱侍讲》34。
    [3]《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4《答吕伯恭》。
    [4]《东莱吕太史别集》卷16《答朱侍讲所问》。
    [1]《吕氏家塾读诗记》卷5《桑中》篇解。
    [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4《答吕伯恭》。
    [3]黄灵庚 吴战磊《吕祖谦全集》第四册《吕氏家塾读诗记》附录《刻吕氏读诗记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795页。
    [1]《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81。
    [2]参考杜海军《吕祖谦与近思录的编纂》,《中国哲学史》,2003年4期。虞万里《吕祖谦与<近思录>》,《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期。程水龙《理学在浙江的传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参见程水龙《理学在浙江的传播》第一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4《答时子云》。
    [3]《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8《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
    [4]《丽泽论说集录》卷10《门人所记杂说》。
    [1]《东莱吕太史别集》卷7《与朱侍讲》书二。
    [2]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剳》,三联书店,2002年,169页。
    [1]《东莱吕太史文集》卷3《与张荆州》。
    [2]《朱子语类》卷122。
    [3]《朱子语类》卷104。
    [4]《朱子语类》卷122。
    [5]《东莱吕太史文集》卷4《与刘子澄》书二
    [1]《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与朱侍讲》二十五。
    [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十六。
    [3]《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6《与林择之》书八。
    [4]《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书十八。
    [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书三十一。
    [6]《晦庵先生答吕伯恭》书二十七。
    [7]《东莱吕太史别集》卷7《与朱侍讲》二十九。
    [1]《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与朱侍讲》三。
    [2]《东莱吕太史别集》卷8《与朱侍讲》七。
    [3]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3页。
    (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十六册),黄灵庚吴战垒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吕祖谦《十七史详节》(八册),黄灵庚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6年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79年起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年。
    (宋)《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张方平《乐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王硅《华阳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明成化九年刊本
    (宋)吕本中《师友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吕本中《童蒙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吕本中《紫微杂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2006年
    (宋)欧阳修《诗本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苏辙《诗集传》,宋筠州公使库刻本
    (宋)朱熹《诗集传》,《朱子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宋)朱熹《诗经集传》,中国书店,1994年
    (宋)严粲《诗缉》,明味经堂刊本。
    (宋)李樗 黄櫄《李迂仲黄实夫毛诗集解》,《通志堂经解》本
    (宋)段昌武《毛诗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岳麓书社,1996年。
    (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92年
    (清)胡承琪《毛诗后笺》,黄山书社,1999年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2006年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1991年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9年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0年
    (宋)司马光《稽古录点校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8年
    (清)梁玉绳等撰《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中华书局,1982年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
    (清)黄式三《周季编略》,凤凰出版社,2008年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81年
    (明)黄宗羲(清)全祖望《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思想初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姚荣松《吕祖谦——中国历代思想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孔东《宋代东莱吕氏之族望及其贡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
    潘福恩、徐余庆《吕祖谦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杜海军《吕祖谦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
    徐儒宗《婺学之宗——吕祖谦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武义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杜海军《吕祖谦年谱》,中华书局,2007年
    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罗莹《宋代东莱吕氏家族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
    陈开勇《宋代开封——金华吕氏文化世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王凤贤等《浙东学派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增注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蒋见元朱杰人《诗经要籍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闻一多《诗经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
    黄焯《毛诗郑笺平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夏传才、董治安主编《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2003年
    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
    陈戍国《诗经刍议》,岳麓书社,1997年
    邱汉生《诗义钩沉》,中华书局,1982年
    戴维《诗经研究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中华书局,2002年
    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钱穆《中国思想史论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陈文采《两宋诗经著述考》,台湾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
    《朱熹年谱》卷二,中华书局,1998年
    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黄山书社,2010年
    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
    董平《浙江学术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刘咸忻学术论集》(史学编),黄曙辉编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董洪利《古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
    余敏辉《欧阳修文献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吴玉贵《资治通鉴疑年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九州出版社,2011年
    钱穆《朱子新学案》九州出版社,2011年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九州出版社,2010年
    吕思勉《理学纲要》,东方出版社,1996年
    陈荣捷《朱子新探索》,学生书局,1988年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程水龙《理学在浙江的传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束景南《朱子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周梦江《吕祖谦致陈亮信考释举例》,《浙江师院学报》,1984年3期
    周梦江《吕祖谦、陈亮通讯考述》,《温州师院学报》,1993年2期
    李解民《<春秋集解>为吕祖谦撰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5页
    张宗友《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作者与流传之探索》,《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4期
    黄觉弘《今传<春秋集解>作者非吕祖谦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1期
    张其凡《吕中与<大事记讲义>》,《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1期
    丁赋生《古易音训<宋咸熙刊本>考》,《杭州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冯春生《吕祖谦经学著述目录版本考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6期
    冯春生《吕祖谦丁部文献目录版本考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2期
    黄灵庚《吕祖谦佚文补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1期
    黄灵庚《吕祖谦佚文考辨三则》,《文献》,2008年2期
    杜海军《吕祖谦与<近思录>的编纂》《中国哲学史》,2003年4期
    孙建元《吕祖谦<音注河上公道德经>记略》,《古汉语研究》,1996年3期
    孙建元《吕祖谦音注三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4期
    岱宗《刀笔宗师吕东莱》,《浙江月刊》1974年6卷8期
    童向飞《尹焞、陈亮、吕祖谦、朱嘉、周必大等与韩元吉交游考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
    邱鸣皋《陆游、吕祖谦、韩元吉关系考述》,《齐鲁学刊》,2001年6期
    王基西《理学家小传——东莱先生吕祖谦》台湾《中国语文》535期,2002年1月
    刘昭仁《朱熹与吕祖谦的交谊》,《黄山学报》,2004年8月
    罗莹《正心诚意——论东莱吕氏家族的理学传统》,《学术月刊》2010年1期
    韩酉山《吕本中与“中原文献之传”》,《江淮论坛》,2009年3期
    罗莹《论东莱吕氏家族的家教与家风》,《殷都学刊》,2009年3期
    胡昌智《吕祖谦之学术渊源》,《幼狮月刊》,34卷3期1976年3月
    潘富恩、施昌东《论吕祖谦》,《浙江学刊》,1982年1期
    步近智《论吕祖谦与婺学的特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2期
    王远《吕祖谦之家学及其开创的婺学渊源小考》,《浙江方志》,1991年1期
    董平《吕祖谦思想论略》,《浙江学刊》,1991年5期
    潘富恩《论吕祖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中国哲学史》,1992年1期
    田浩《重寻历史上的吕祖谦》,《大陆杂志》,91卷2期1995年8期
    潘富恩等《简论吕祖谦的治学之道》,《宋代思想和中华文明》,学林出版社,1995年
    汪俊《宋代吕氏家族学术特点述略》,《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
    刘玉敏《吕祖谦学术渊源考略》,《中国哲学史》,2007年3期
    杜海军《吕祖谦受学吕本中吗——与刘玉敏商榷兼论吕祖谦学术渊源于吕本中》,《中国哲学史》2008年1期
    黄灵庚《吕祖谦学术简论》,《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
    邵建东陈国灿《略论吕祖谦的民本思想》,《宁波大学学报》,2007年4期
    黄灵庚《经、史并重的吕学特色》,《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5期
    肖永明张长明《吕祖谦的思想学术渊源与治学特点》,《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3期
    陈国灿《吕祖谦的学术风格》,《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5期
    姚培峰《吕祖谦的学术思想与处世风格》,《敦煌学辑刊》,2005年2期
    方同义《论吕祖谦的人格气度和学术特色》,《宁波大学学报》,2008年6期
    杜海军《论吕祖谦研究中的偏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4期
    杜海军《论吕祖谦对浙东学术的培植与影响》,《江南文化研究》(第一辑),学院出版社,2006
    冯旭云《浅论南宋乾、淳之际吕学的独特地位》,《文学界》
    徐洪兴《南宋浙东学派研究的一项硕果:<吕祖谦评传>》,《浙江学刊》,1992年6期
    巩本栋《填补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空白:读<吕祖谦评传>》,《复旦学报》,1992年6期
    陈卫平《别具特色的思想家评传:读<吕祖谦评传>》,《孔子研究》,1994年3期
    马秀娴《吕祖谦之理学研究》,香港新亚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
    《中国哲学家——吕祖谦》,《哲学与文化》,1981年8卷8期
    王凤贤《吕祖谦思想的心学倾向》,《学术月刊》,1991年6期
    李明友《吕祖谦的理学思想》,《浙江大学学报》,1992年1期
    李明友《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孔子研究》,1992年1期
    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的实学思想述评》,《复旦学报》,1992年6期
    屠承先《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学术研究》,2001年8期
    潘富恩、陈天林《论吕东莱<易说>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研究》,2002年3期
    程梅花《吕祖谦的方法论及其对老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3期
    李仁群《吕祖谦对老庄思想的兼容与改造》,《安徽史学》,2004年6期
    杨金鑫《“鹅湖之会”新述——兼论吕祖谦的哲学思想》,《湖南师大学报》,1988年5期
    肖永明《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2期
    潘富恩《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江南文化研究》,学苑出版社,2007年
    林建勋《吕东莱的春秋学》,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硕士论文,1990年
    郭丽娟《吕祖谦诗经学研究》,台湾东吴大学硕士论文,1994年
    洪春音《朱熹与吕祖谦诗说异同考》,台湾东海大学硕士论文,1994年
    吴冰妮《<吕氏家塾读诗记>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蔡方鹿《吕祖谦的经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原则》,《中国哲学史》2008年2期
    知堂《谈东莱博议》《宇宙风》44期,1937.7
    赖炎光《吕祖谦的诗经学》台湾《中国学术年刊》(6卷),1973年6月
    黄灵庚《吕祖谦<左传>学述要》,《<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
    张卫中《吕祖谦左传研究论析》,《绍兴师专学报》1992年1期
    张卫中《吕祖谦左传研究论析(续)》,《绍兴师专学报》1992年1期
    朱宏秋《论吕祖谦<左传>学之经传观》,《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年1期
    朱宏秋《浅论吕祖谦<左传>学之经史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年1期
    朱宏秋《浅论吕祖谦<左传>学之理说与心说》,《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4期
    孙旭红《吕祖谦<左传>学中的王霸之辨》,《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2期
    赵制阳《吕氏家塾读诗记评介》,台湾《孔孟学报》,1997年9期
    彭维杰《朱子诗传旧说探析》,台湾《国文学志》,1999年6期
    杜海军《<读诗记>及其权属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6期
    杨延《从诗史互证看<吕氏家塾读诗记>的宗毛倾向》,《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6期
    杨延《从以礼说诗看<吕氏家塾读诗记>的宗毛倾向》,《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1期
    杨延《<吕氏家塾读诗记>特色初探》,《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5期
    杨新勋《论吕祖谦<诗经>学的主要思想》,《江南文化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
    杨新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6期
    王玉桂《<吕氏家塾读诗记>之训释和文献价值》,《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期
    吴冰妮《<吕氏家塾读诗记>前后文本比较分析》,《文献》2009年2期
    杜海军《吕祖谦的<诗>学观》,《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5期
    蔡方鹿、付春《吕祖谦的<诗经>学探析》,《宁波党校学报》2008年2期
    李家树《南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驳议述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
    姚永辉《论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中的“诗史互释”》,《诗经研究丛刊》第八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
    姚永辉《朱熹、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
    顾永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刊本<吕氏家塾读诗记>影印说明》之《吕氏家塾读诗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
    李之鉴《吕祖谦易说浅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期
    蔡方鹿《吕祖谦的易学思想》,《周易研究》,2008年2期
    吴国武《董逌<广川诗故>辑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七辑),15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徐儒宗《吕氏<古周易>与朱子<周易本义>简论》
    胡昌智《吕祖谦与其史学》,台湾东吴大学硕士论文,1974年
    刘昭仁《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李宗翰《吕祖谦之历史思想》,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硕士论文,1997年
    高焜源《吕祖谦的史学批评》,台湾华梵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胡昌智《吕祖谦的史学》,台湾《书目季刊》10卷2期,1976.9
    潘富恩等《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哲学研究》,1984年2期
    孙方明《吕祖谦史学思想初探》,《西南师院学报》,1985年2期
    李炳泉《吕祖谦的史学思想》,《烟台师院学报》,1989年3期
    张其凡《<大事记讲义>初探》,《暨南学报》,1999年2期
    吴怀祺《吕祖谦的史学》,《史学史研究》1992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7期1992.7
    潘富恩《吕祖谦与浙东史学》,《孔子研究》,1992年1期
    陈居渊《吕祖谦的正统史观与<三国志详节>》,《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4期
    董平《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中国哲学史》2005年2期
    徐小燕《<历代制度详说>初探》,《书目季刊》2003年6期
    钱茂伟《吕祖谦史学研究的学术史考察》,《江南文化研究》,
    蔡坚《理学与事功:略论吕祖谦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1期
    许爱莲《吕祖谦及其<东莱博议>》,“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0年
    林文腾《吕祖谦<皇朝文鉴>研究》,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1年
    吴万居《吕祖谦<东莱博议>锥指》,《光武学报》13期,1988年5月
    萧之华《秉春秋快笔、诛奸雄之心——谈吕祖谦及其<东莱博议>》,《文艺月刊》243期,1989年9月
    陈守富《<东莱博议>及其评点本》,《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4期
    林素芬《吕祖谦的辞章之学与古文运动》,《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28卷2期,1995年12月
    陈广胜《吕祖谦与<宋文鉴>》,《史学史研究》,1996年4期
    陈广胜《<宋文鉴>与吕祖谦的学术思想》,《宋代哲学与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张秋娥《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从<古文关键>评点看吕祖谦的修辞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期
    杜海军《<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对苏辙文的辑佚与校勘价值》,《浙江师大学报》,2009年3期
    林永锐《吕祖谦的<东莱博议>评说》,《海南大学学报》,1993年3期
    罗莹《<古文关键>经典的确立与文章学上的意义》,《沈阳师大学报》,2009年4期
    王晓靖《吕祖谦<古文关键>中散文理论探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4期
    江枰《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质疑》,《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4期
    马东瑶《吕祖谦的文学教育》,《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6期
    邱江宁《吕祖谦与<古文关键>》,《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5期
    杜海军《吕祖谦与<唐宋八大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期
    王晓靖《试论吕祖谦的诗歌创作》,《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期
    吴承学《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4期
    朱黎辉王金生《吕祖谦家学传承及文学贡献分析》,《牡丹江师院学报》,2008年3期
    孙琴安《吕祖谦的散文评点及其地位》,《江南文化研究》,学苑出版社,2007年
    黄淑娟《吕祖谦成学背景及其教育思想研究》,东吴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官志隆《吕祖谦丽泽书院讲学研究》,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张垣铎《吕东莱的教育思想》,《东方杂志》12卷6期,1978.12
    张垣铎《吕东莱教育思想初探》,台湾《南台工专学报》1卷13期,1990.11
    潘莉娟《论吕祖谦求实用的教育思想》,《北方论丛》1991年6期
    刘贵杰《吕祖谦的人格教育思想》,台湾《社会科教育学报(竹师)》,2004年7月
    牛梦琪《吕祖谦的教育思想》,《驻马店师专学报》,1989年2期
    赵雨《吕祖谦的学习心理思想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2期
    秦玉清张彬《吕祖谦与丽泽书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2期
    魏丽《试论吕祖谦经世致用的教育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期
    林明贤《<近思录>思想研究》,台湾辅仁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张秀惠《南宋古文评点研究》
    许修嘉《陈亮与吕祖谦学术思想异同——思想合流契机》,台湾逢甲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高越天《述金华学派》,《浙江月刊》5卷10期,1973年10月
    李甲孚《朱子、吕祖谦与近思录》,台湾《“中央”月刊》7卷4期,1975年2月
    朱仲玉《试论金华学派的形成、学术特色及其历史贡献》,《浙江师大学报》,1989年4期
    叶建华《宋代浙江事功学派述评》,《浙江学刊》,1989年6期
    周梦江《南宋婺学与永嘉学派》,《浙江学刊》,1990年2期
    李华瑞《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史学月刊》,2001年2期
    徐德智《朱熹和吕祖谦的经史观》,《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2004年6期
    邵建东《陈亮与吕祖谦政治思想比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2期
    潘富恩《论朱子与东莱思想之异同》,《朱子学刊》,2000年总11期
    潘富恩《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
    潘富恩刘华《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复旦学报》,1994年5期
    黄灵庚《婺州文献述要》,《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