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与《贞观政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唐代有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贞观政要》,这是一部以宫廷档案为主体的史料文献汇编,与一般仅对档案初步排列的比次之书不同。《贞观政要》作为一部档案文献汇编,对历代封建统治者安邦治国都曾起过不同程度的帮助作用。此外,作者吴兢的史德对档案文献编纂者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文章主要通过四部分来阐述《贞观政要》一书的编纂特点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和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主要论述了吴兢的生平及其档案事业的成功之路,以及吴兢写作《贞观政要》的动机;其次是详细地论述了《贞观政要》一书的编纂内容、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贞观政要》的编纂特点,《贞观政要》的档案文献价值,《贞观政要》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论述了《贞观政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There is a historical work——Zhen Guan Zheng Yao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ass is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archives documentary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archival materials. As an archives documentary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Zhen Guan Zheng Yao affect every dynasty after Tang, the feudal rulers also to study the experiences about governing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archivists can learn the excellent characters from Jing Wu about editing and publicating the archives documentary.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e thesis. It expand on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bout editing and the effects to our society nowadays. First, it introduce a life of Jing Wu, the successful documentary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the motive why to write the book. Second, it expound the subject matter and the thought of Zhen Guan Zheng Yao. Thir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t introduc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ocumentary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about Zhen Guan Zheng Yao, to introduce the distinctive marks of Zhen Guan Zheng Yao, the vales about archives documentary, the announcement of Zhen Guan Zheng Yao to the archivists who edit and publicate the archival materials. Fourth, it discuss the historical values and the effects nowadays of Zhen Guan Zheng Yao.
引文
①《唐会要》卷 63《史馆上》。
     ①《唐会要》卷 64《史馆杂录》。
    ② 周君铨,中国古籍《贞观政要》,古今谈,1994(1): 31 页。
    ①《唐会要》卷 63《史馆上》,《册府元龟》卷 554《国史部·选任》、卷 556《国史部·采撰二》。
    ②《史通》卷 12《古今正史》云:“长安中,余与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封郎中徐坚、左拾遗吴兢奉诏更撰《唐书》,勒成八十卷。神龙元年,又与兢等重修《则天实录》,编为三十卷”。刘知几所记为“左拾遗”,与两《唐书·吴兢传》的记载矛盾,我将其列出,以资参考。
    ③《唐六典》卷 8《门下省》。
    ①《唐六典》卷 16《卫尉宗正寺》。
    ②《旧唐书》志 23,《职官二》。
    ③《新唐书》卷 145《刘吴韦蒋柳沈传》。
    ④《史通》卷 11《史官建置》。
    ①《唐会要》卷 64《史馆下》,又见《资治通鉴》卷 207 则天后长安三年及卷 210 玄宗开元九年。
    ①《新唐书》卷 58《艺文志二》说二书属“实录”类。
    ②《旧唐书》本传云,中书令萧嵩监修国史,从吴兢处取来的《唐书》为 65 卷,《新唐书》本传则云 60 余篇,此属“正史类”。
    ③本节主要依据《旧唐书》卷 102、《新唐书》卷 132《吴兢传》及《新唐书》卷 58—卷 60《艺文志》部分内容撰成。
    ①《唐会要》卷 62《御史台下》,卷 56《起居郎起居舍人》,《资治通鉴》卷 208 中宗景龙元年,《全唐文》卷298《上中宗皇帝疏》。
    ② 东汉的两位皇帝,前者亲手造成了党锢之祸,后者因重兴党锢之祸而导致黄巾大起义。
    ③《新唐书》卷 132《吴兢传》,又见《全唐文》卷 298《上玄宗皇帝纳谏疏》。
    ①《上〈贞观政要〉表》。
    ②《资治通鉴》卷 208 中宗神龙二年,详细内容可阅《新唐书》卷 122《魏元忠传》。
     ①《贞观政要·序》说:“撮其旨要,举其宏纲”。
    ② 帙为包裹线装书的套子,用布或帛制成,因此称书一套为“一帙”,或“一函”。
    ③ 原田种成《贞观政要》定本由于“副篇”、“补篇”,再加上正篇,凡 287 章。
    ①《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②《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③《贞观政要·论尊敬师傅第十》。
    ④《贞观政要·论刑法第三十一》。
    ⑤《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
    ⑥《贞观政要·论简约第十八》。
    ①《贞观政要·论政体第二》。
    ②《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③《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④《贞观政要·议征伐第三十五》。
    ⑤《贞观政要·崇儒学第二十七》。
    ⑥《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① [元]戈直,《贞观政要集论·序》。
    ②《贞观政要·辩兴亡第三十四》。
    ③《贞观政要·论刑法第三十一》。
     ①《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①《贞观政要·论简约第十八》。
    ②《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③《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
    ④《贞观政要·论仁义第十三》。
    ①《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②《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
    ③《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④《贞观政要·论刑法第三十一》。
    
    ①《贞观政要·论刑法第三十一》。
    ②《贞观政要·论赦令第三十二》。
    ③《荀子·王制篇》。
    
    ①《贞观政要·论政体第二》。
    ②《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③《贞观政要·论简约第十八》
    ④《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直谏附》。
    ⑤《贞观政要·论君臣鉴戒第六》。
    ⑥《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⑦《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
    ⑧《贞观政要·辩兴亡第三十四》。
    ⑨《贞观政要·论公平第十六》。
    
    ①《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直谏附》。
    ②《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
    ③《贞观政要·议征伐第三十五》。
    ①《贞观政要·议安边第三十六》。
    ②《贞观政要·议征伐第三十五》。
    ③《贞观政要·论政体第二》。
    ④《贞观政要·论仁义第十三》。
     ①《贞观政要·崇儒学第二十七》。
    ②《贞观政要·论礼乐第二十九》。
     ①《史记》卷 130《太史公自序》。
    ① 张志哲,《中国史籍概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年版,327—328 页。
     ①《上〈贞观政要〉表》。
    ②《贞观政要·序》。
     ①《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贞观政要·议征伐第三十五》。
    ②《贞观政要·论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③《贞观政要·论礼乐第二十九》。
    ④《贞观政要·崇儒学第二十七》。
    ⑤ 吴兢曾编撰成《唐名臣奏》10 卷,见《新唐书》卷 60《艺文志四》。《新唐书》卷 60《艺文志四》云:“禀,袁州萍乡(今属江西)人,集贞观以前文章。”
    ①《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② 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版。
     ② 指“贞观四年,太宗论隋曰”章的前一章“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章,亦即第 1 章。
     ①《史通》卷 6《叙事》。
    ①《史通》卷 6《叙事》。
     ①《资治通鉴》卷 248 宣宗大中二年二月,卷 249 宣宗大中十三年八月。
    ② 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134 页,218 页,351 页。
    ① 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134 页,218 页,351 页。
    ②《元史》卷 25《仁宗纪》。
    ③《元史》卷 172《曹元用传》。
    ④《元史》卷 36《文宗纪五》。
    ⑤ [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等,《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761 页,595—596 页。
    
    ① 咸平为宋真宗年号,公元 998—1003 年。
    ② 天禧亦为真宗年号,公元 1017—1021 年。
    ③ 天圣为宋仁宗年号,公元 1023—1031 年。
     ①《龚定庵全集类编》卷四《乙丙之际著议第九》。
    ①《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
    ②《尚书·皋陶谟》。
    ③《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
    ①《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
    1、[唐]吴兢,王贵标点,《贞观政要》,第 2 版,长沙:岳麓书社,2000 年 9 月版。
    2、[唐]吴兢,《贞观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版。
    3、[唐]吴兢,泽应注译,《贞观政要》,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年版。
    4、雷绍锋、邱跃康,《济事经邦的宝典——〈贞观政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9 月版。
    5、[日]山本七平著,周君铨译,《〈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年 6月版。
    6、[台]雷家骥,《〈贞观政要〉快读》,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版。
    7、肖群忠,《君德论—〈贞观政要〉研究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 9 月版。
    8、安立志,《〈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7 月版。
    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年。
    10、范文澜,《中国通史》第 6 卷《中古时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11、张岱年、石翔,《中国帝王文化名著》,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2、[英] 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12 月版。
    13、曹喜琛、韩宝华,《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0 月版。
    14、韩宝华、刘耿生,《档案文献编纂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15、曹喜琛、刘耿生,《档案文献编纂学》,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年 1 月版。
    16、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17、袁永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光明日报,2004 年 7 月 21 日。
    18、瞿林东,“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学习时报,2000 年 7 月 24 日,文史经纬版。
    19、彭忠德,《贞观政要》的版本和佚文,历史研究,2002(6):172—176 页。
    20、聂鸿音,《贞观政要》的西夏文译本,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7(1):63—65 页。
    21、丁柏传,《贞观政要》中的君臣治国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8)第 7 卷第 3 期:123—127 页。
    22、北大史学论坛,浅谈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与“贞观之治”,http://www.hist.pku.edu.cn/club/ dispbbs.asp?boardid=53&id=6701。
    23、袁成,读古代政治伦理名著——《贞观政要》,伦理思想史,2000(1):31—34 页。
    24、王光耀,关于吴兢与《贞观政要》的几个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2):7—19 页。
    25、金泳三读《贞观政要》,广西日报,1994 年 9 月 3 日。
    26、金泳三携带《贞观政要》进入总统府,视点,1993(7)。
    27、杨圣琼,论《贞观政要》中唐太宗的人才思想,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4—56 页。
    28、施丁,论吴兢撰《贞观政要》,贵州文史丛刊,1997(3):1—7 页。
    29、徐绍敏,吴兢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贡献,档案学通讯,2001(5):22—25 页。
    30、闫质杰,吴兢与《贞观政要》,辽宁大学学报,1998(4):14—16 页。
    31、瞿林东,吴兢与《贞观政要》——纪念吴兢逝世一千二百三十周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79(6):41—46 页。
    32、耿余耀,吴兢与《贞观政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87—88 页。
    33、田力夫,自己做好,管住下属,人民日报,2005 年 12 月 7 日。
    34、彭劲松,中国古代用人思想及其借鉴,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342—344 页。
    35、安岭,贞观之治以省官为首,江南论坛,1998(5):43 页。
    36、周晓红,张学良与《贞观政要》,兰台世界,2000(1):43 页。
    37、谢保成,再论《贞观政要》的成书问题——日本学者原田种成的“两次进书说”难以成立,史学史研究,1997(4):49—56 页。
    38、彭忠德,有国有家者之座右铭——《贞观政要》,光明日报,2001 年 7 月 10 日。
    39、王桂华,忧国如家——读《贞观政要》,史海纵横,2000(1):32 页。
    40、爱新觉罗·胡冰,用人识人,当以史为鉴,青海金融,2005(1):64 页。
    41、薄一波,以史为鉴防止腐败,《薄一波文选》,人民出版社,1992 年 12 月第 1 版。
    42、乡卿,唐代史学家吴兢与档案史料编纂,文书、档案工作史话,1983(4):31—32 页。
    43、李晓菊,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档案学通讯,2004(6):57—60 页。
    44、姬建敏,吴兢的文章实践和理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9—81 页。
    45、吴兢不改史,做一位诚实正直的史官,信用中国-http://www.ccn86.com,发布日期:2005-6-17。
    46、陆玲燕,唐太宗用人艺术对企业管理的艺术,沧桑,2004(6):47—49 页。
    47、韩玉贤,美玉乃是良工琢——读《贞观政要》,理论导刊,1988(5):40—43 页。
    48、李万生,三论《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与吴岚先生商榷,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18—19 页。
    49、许强,试论文献学家的识见——读《贞观政要》的启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8—29 页。
    50、郭善勤,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读《贞观政要》,文史知识,2000(11):87—90 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