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4)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1927-1934),是在1920年代中期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及军事北伐余威犹在的背景下进行的。广东是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和根据地,中共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广东发动农民运动,其组织深入并植根于乡村,为其后的广东土地革命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当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在广东迅即转入农村或地下活动,发起反抗国民党的暴动和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为了领导土地革命,中共在广东尽力恢复和壮大组织系统,并借用各种名义,以不同的形式,力求普遍建立共青团、赤色工会、农会、济难会等群众组织。在暴动和起义胜利后,迅速组建苏维埃政府,推动土地革命的深入。但无论是群众组织还是苏维埃政权,只是中共夺取政权、管理政务的工具,由此导致中共党组织与群众组织和苏维埃政权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原本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常被异化为包办与被包办的关系,反而不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能动性。同时,中共为迅速扩大党组织而一度采取的“拉郎配”方式,虽使组织的人数剧增,但也使组织人员混杂,降低了组织的战斗力。
     中共在广东发动土地革命所需的经费和物资,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主要来源于对革命对象的罚款和没收,往往比较充裕;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主要依靠各种税捐,逐渐入不敷出,甚至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大约从1929年起,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成效欠佳,经济困难是重要原因之一。
     广东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小的经济斗争入手,尽力在广东各地发动农民、妇女、青年、工人运动。中共在广东组织的兵运,虽无很突出的业绩,但在全国仍是一枝独秀。此外,中共还在广东城市和港澳恢复了济难总会及其组织系统,以慈善社团的名义,公开救助因从事革命活动而遭迫害者及其家属,在普遍救济的前提下区别对待,为中共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增强了中共组织的凝聚力。但是,中共在广东的上述工作,都曾受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其成效。
     中共在广东领导的土地革命,以武装暴动的方式夺取政权,建立根据地,几遍及广东全省各地,其中以东江地区最具代表性。但在没收并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左”倾政策提出“没收一切土地”,由此采取“烧毁一切田契”和“掘平田界”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感情,打击了农民参加土地革命的积极性;而失去广大农民的真诚支持和热心参加,土地革命是不能成功的。可见,土地革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正确与否。
     由于广东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历史源流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共在广东领导的土地革命具有浓重的地方性色彩。首先,广东的土地革命发生在土著与客家杂居的粤文化区,文化风习与他省有显著区别,民间武器极多,宗族械斗常见,中共化宗族械斗为阶级斗争的革命方式,在广东较别处更有作用。其次,广东深受国民革命的影响,中共领导革命的基础较好,且不仅在广东大陆领导的革命轰轰烈烈,而且在广东各海岛尤其是海南岛发动的革命斗争也是如火如茶,成为基础雄厚、海陆兼备的革命。再次,广东毗邻港澳。香港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理因素,成为中共领导广东土地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而香港和澳门又是革命者比较安全的“避风港”。
     广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开展土地革命时间最早、波及面最广的地区之一,因此,中共在广东领导土地革命的成败得失,不仅关系到中共在广东的发展,也是涉及中共全党工作的问题。中共领导广东土地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是:首先,没有在革命进行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从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从而改正工作中的错误,也没有针对广东的地方特点,保持地方工作的独立性。其次,没有正视、改造农民的缺点,忽视以至压制知识分子的作用,不能使革命具有持续性发展的特性。第三,没有理顺集权与民主的关系,没有培养党员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民主意识,从而无法根据广东地方的特殊性,作出适宜的决策。
The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1927-1934) led by the CCP took plac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revolution as a result of KMT-CCP cooperation and the lasting northern expedition in the mid-1920s. Guangdong Province was the base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The CCP used various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launch the Peasant Movement. The organization was deeply rooted in the countryside and laid firm foundations for the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afterwards. When KMT-CCP cooperation broke down, the CCP members in Guangdong immediately entered the countryside or had to go under. They initiated insurrections and uprising against KMT, established Soviet regime and revolutionary base, and developed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movement.
     In order to lead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the CCP in Guangdong managed to resume an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CCP tried to establish mass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 red union, the peasant association and so on in different names and forms. After the victory of riots and uprising, swiftly, the Soviet government was set up, and furthered land revolution. But mass organizations and Soviet government were just tools for the CCP to seize state power and govern the people. Th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CP organizations and mass organizations, and Soviet government was so subt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ing and being led was alienated int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opolizing and being monopolized, so that it was not so good for mass organizations and Soviet government give full play.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enlarge its organization, the CCP once absorbed all people without any necessary check. The organization did enlarge rapidly, but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mbers reduced the battle effectiveness of the organization.
     Before the Guangdong Soviet government was set up, the funds and materials which the CCP needed to launch agrarian revolution, mainly came from fining the revolutionary objects and confiscation, which was often abundant. Yet, after Soviet government was set up, the CCP mainly relied on various taxes. Gradually, income fell short of expenditure and thus financial crisis appeared. From about 1929 on,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CP was not successful. Economic difficulty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During the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setting about the small economic struggle, the CCP did its best to arouse peasants, women, youth and workers. Although there were no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e Soldier Movement led by CCP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 CCP resumed the Relief Headquarters and its organization system in cities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Always in the name of charitable societies, the CCP publicly assisted those who were persecuted for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and also their family. Under the premise of relief in general, the CCP treated them differently. These activities saved the backbone of the CCP, and strengthened its organization's cohesive force. However, these work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left lines, thus, they could not work efficiently.
     The CCP led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seized state power with armed uprisings, and founded revolutionary base almost all over the whole province. Dongjiang was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 But in the process of confiscating and distributing land, leftist policy requested confiscation of all land, only burning all land deeds and digging ridge, which hurt seriously the interests and feelings of peasants, dampened peasant's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ithout peasant's sincere support and heartily participation,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could not be successful. So the success of agrarian revolution largely depended on the CCP's correct agrarian revolutionary policy.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folk customs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Guangdo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led by CCP has strong localism. Firstly,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happened in Yue culture region where native people lived with hakka. The cultural ethos differed a lot from those of other provinces. Common people owned lots of weapons. So fights with weapons between families were common. The CCP transferred family fights into class struggle, which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anywhere else. Secondly, Guangdong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national revolution. The base on which the CCP led revolution was great. Not only was the revolution in the Guangdong continent dynamic, but also in Hainan Island. The revolution in Guangdong became a strong-based one with land and marine force. finally, Guangdong is adjacent to Hong Kong and Macao. Due to its special political and geographical position, Hong Kong became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 led by the CCP. Hong Kong and Macao became safe harbor for revolutionaries.
     Guangdong was one of the areas where the CCP fought against KMT and launched agrarian revolution earliest after the first KMT-CCP cooperation broke down. Therefore, the success of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 led by the CCP was not only related to development, but related to all jobs of the CCP. The lessons that Guangdong agrarian revolution led by CCP failed are as follows. First, in the process of revolution, the CCP did not sum up the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 or failure to correct mistakes in work, did not keep independence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Guangdong, either. Second, the CCP did not face up and reform peasant's weaknesses, neglected and even suppressed intellectuals, so revolution could not develop sustainably. Third, the CCP did not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ization and democratic, and did not cultivate independent thinking spirit and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thus the CCP could not make appropriate decisions according to particularity of Guangdong local situation.
引文
1、《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2、《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川陕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1984年版。
    5、陈公博:《苦笑录(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年版。
    6、《大南山苏区史料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资料》,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东江革命根据地税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五兴龙苏区),梅江报社印刷厂1985年印刷。
    12、《东江革命根据地梅埔丰苏区史料汇编》(1927-1935),1987年印。
    13、《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潮州市红蜻蜓广告有限公司排版制作)2003年版。
    14、《冯白驹研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5,乙1-3,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1985年印刷。
    16、《广东文史资料》第29、30、32、34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1981、1982年版。
    17、《广州文史资料》第1-50辑,广东人民出版社。
    18、《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19、《广州起义资料》,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1、《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2、《广东青年运动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3、《广州百年大事记》二,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4、《广东党史资料》第一至九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5、《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25-1927年)》,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6、《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2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1982年版。
    27、《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9、《海陆丰革命史料》(1927-1933)第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0、《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1、陈毅、肖华等:《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2、王首道、肖克等:《回忆湘赣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3、陈立明等主编:《江西苏区纪事》,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4、《李春涛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5、《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6、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37、《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人民出版社。
    38、萧铮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66年版。
    39、《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1、《南粤英烈传》第一、二、三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1986、1987年版。
    42、《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43、《彭湃研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4、《彭湃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5、《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6、《土地改革五十年:萧铮回忆录》,(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1980年印行。
    47、《王首道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48、《萧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
    49、《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50、《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1、《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2、《中共“三大”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3、《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4、《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从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5、《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6、《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1894-1949),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年版。
    5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1989-1991年版。
    58、《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
    59、《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中、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60、《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61、《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2、《周恩来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陈善光:《现代化的辩证法: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版。
    3、陈汉昌编著:《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4、陈耀煌:《共产党·地方菁英·农民:鄂豫皖苏区的共产革命(1922-1932)》, 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版。
    5、陈翰笙:《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6、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丁身尊主编:《广东民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编:《东江革命根据地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10、《广东党史研究文集》(第二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11、《广州工人运动简史》(第一卷),广东科普印刷厂2000年版。
    12、郭太风、杨勇刚主编:《中国革命史论——对象·动力·理论·道路·关系》,上海书店出版1996年版。
    13、《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一卷、第二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黄振位:《广东革命根据地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黄增章:《民国广东商业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7、贺岳僧:《二十年来的中国》,独立出版社1943年版。
    18、何友良:《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
    19、姜义华:《理性缺位的启蒙》,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20、梁尚贤:《国民党与广东农民运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1、雷冬文:《近代广东会党——关于其在近代广东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刘权:《广东华侨华人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刘志文主编:《广东民俗大观》,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
    24、马齐彬,陈文斌等编:《中国共产党创业三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5、《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6、时光主编:《星火燎原1927-193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沈云龙:《民国史事与人物论丛》,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8、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9、申仲铭:《民国会门武装》,中华书局1984年版。
    30、唐滔默编著:《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史:1927-1937》,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31、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中文图书供应社出版1974年版。
    32、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1924-1927》》,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3、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
    34、叶左能:《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5、叶左能,蔡福谋:《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36、叶左能主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7、叶左能,邱海洲:《陆丰革命史1919-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38、杨奎松:《走近真实—中国革命的透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9、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0、《苏维埃之光》,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1、《论东江苏维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2、赵生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3、《中共南路党史大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4、《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5、《中共广州地方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6、钟贻谋编:《海陆丰农民运动》,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47、赵效民主编:《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8、张守常:《中国农民与近代革命》,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49、张晓辉:《民国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三联书店1979年版。
    2、[美]阿瑟·恩·杨格:《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美]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6、[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7、[美]菲尔·比林斯利著,王贤知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8、[法]古斯塔夫·勒庞著,咚德志,刘训练译:《革命心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版。
    11、[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列文森著,郑大华、任普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法]劳格文主编:《客家传统社会》,中华书局2005年版。
    14、[美]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15、[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6、[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美]萧邦奇著,周武彪译:《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美]莫里斯·迈斯纳著,杜蒲,李玉玲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美]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21、[美]史沫特莱著,梅念译:《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22、[日]山本秀夫,野间清编:《中国农村革命的发展》。
    2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24、[美]萧邦奇:《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5、[美]易劳逸:《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1、C. Martin Wilbur The Beginning of the Farmers Movement in Kwantung,1924-1926.
    2、Fernando Galbiati Peng Pai and the Hai-lu-feng Soviet..
    3、Rodert Marks Rural R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4、Roy Hofheinz, Jr. The Broken Wave:the Communist Peasant Movement, 1922-1928.
    1、蔡树邦:《近十年来中国佃农风潮研究》,《东方杂志》第30卷第10期(1933年5月16日)。
    2、陈耿之,刘庆和:《东江苏维埃的一面旗帜》,《广东党史》2004年第1期。
    3、陈永红:《东江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东党史》2000年第4期。
    4、陈金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党组织的曲折发展》,《广东党史》2001年第3期。
    5、陈创义:《土地革命时期大南山的革命民歌》,《广东党史》2006年第5期。
    6、陈学明,唐志全:《方志敏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陈胜华:《井冈山“洗党”——党史上鲜为人知的第一次整党运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8、陈云:《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问题》,《党的文献》1997年第3期。
    9、陈翰笙:《广东农村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满铁调查月报》第十五卷第六期(1935年6月)。
    10、何友良:《苏区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消亡》,《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
    11、黄锟:《中共在华北的民众动员(1937-1940)》,《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0期。
    12、胡厚荣,王萍:《共产国际的城市苏维埃理论与毛泽东的农村苏维埃战略》,《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3、黄道炫:《苏区时期的“赤白对立”——阶级革命中的非阶级现象》,《史学月刊》2005年第11期。
    14、黄道炫:《一九二○~一九四○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 《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15、黄道炫:《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不以中共军事政策为主线》,《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16、黄慰慈,姚传远,黄子云:《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声——“四一五”至“八一”前广东各地的武装起义》,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7、黄少群:《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共中央 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
    18、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国外社会学》1998年第4期。
    19、金冲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比较研究》, 《党的文献》2000年第2、3期。
    20、金冲及:《对党的六大的历史考察》, 《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
    21、李国忠:《苏维埃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比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2、梁尚贤:《国民党镇压广东农民运动及其影响》, 《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23、刘胜红:《中共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黑龙江档案》2001年第3期。
    24、刘一皋:《对查田运动研究的几点再认识》,《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25、刘秋平:《试析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26、刘晓农:《鄂豫皖苏区:白雀园肃反》,《文史精华》2006年第1期。
    27、刘洋:《“扩红”与“筹款”——发动查田运动的现实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1期。
    28、刘受初:《反“围剿”战争中的中央苏区人民》,《吉安师专学报》1994年第5期。
    29、刘荣刚:《中央苏区政治动员述论》,《党史文苑》1997年第1期。
    30、罗尚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
    31、龙观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党史文苑》2005年第16期。
    32、龙观华:《近二十年中央苏区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3、卢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地区工人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 年第4期。
    34、毛克明:《社会动员·政权实现·组织建设——略论辛亥革命遗产与“三大法宝”理论的历史演进》,《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5、睦传厚、章剑鸣:《湘赣革命根据地肃反斗争若干问题的探讨》,《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36、彭耀文:《一九二七年的东江三次大暴动》,《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37、孙维彬:《夏羲在湘鄂西苏区“肃反”纪实》,《文史精华》1998年第1期。
    38、吴平:《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的海陆丰劳动银行》,《银行与纸币》1988年第4期。
    39、吴卓强:《土地革命时期广东党组织“布尔什维克化”浅议》,《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4期(1993年)。
    40、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O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41、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年)》,《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5期。
    42、王观斓:《叶坪乡的查田运动》,《星火燎原》1979年第2期。
    43、王玉福、高学栋:《评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44、王岳良:《宁化的扩红运动》,《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2期。
    45、王彬彬:《阶级斗争一“棒”就灵——我的文革记忆之一》, 《上海文学》2000年1月号。
    46、温锐:《苏维埃时期中共工商业政策的再探讨—兼论敌人、朋友、同盟者的转换与劳动者、公民、主人的定位》,《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4期。
    47、文道贵:《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苏维埃政权性质的认识轨迹》,《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8、熊寿棋:《红军第四军状况(从一九二九年七月到一九三O年四月)》,《党的文献》1999年第2期。
    49、晓农:《闽西苏区的旷世奇冤“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50、肖承罡:《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广东党史》2004年第4期。
    51、杨绍练:《试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52、殷丽萍:《中共“二大”与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兼论彭湃对中共“二大”农民运动思想的发展》,《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2005年8月)。
    53、殷丽萍:《陈炯明与海陆丰农民运动关系初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54、袁征:《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55、游海华:《20世纪农民生活变迁研究——以赣闽粤边区为例》,《福建论坛》2003年第3期。
    56、张声卫:《海陆丰武装起义经验教训初探》,《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
    57、周榜师、曾金玉:《从中央苏区“扩红”看国家、地方组织和民众的互动》,《党史文苑》2004年第8期。
    58、钟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财政供给》,《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①叶左能,蔡福谋:《海陆丰农民运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②彭湃:《海丰农民运动》, 《澎湃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3页。
    ①《广东农民运动概况》,《中国农民问题》1927年1月版,转引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8页。
    ②林晓平:《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①刘平:《1854-1867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①章开沅:《序》,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黄振位:《广东革命根据地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①梁启超:《学与术》,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五(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页。
    ①钟贻谋:《海陆丰农民运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②汪伯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
    ③《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④《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东江革命根据地史》,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版。
    ⑤叶左能,蔡福谋:《海陆丰农民运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版。
    ⑥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苏维埃之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①叶左能:《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②黄振位:《广东革命根据地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③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④杨绍练,余炎光:《广东农民运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⑤高熙:《中国农民运动纪事(1921-1927年)》,北京:求实出版社出版1988年版。
    ⑥曾宪林,谭克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⑦[美]费正清,杨品泉:《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⑧雷冬文:《近代广东会党——关于其在近代广东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梁尚贤:《关于“国民党与广东农民运动”》, 《广东党史》2001年第2期。
    ②梁尚贤:《国民党与广东民团》, 《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6期。
    ③梁尚贤:《国民党镇压广东农民运动及其影响》, 《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④梁尚贤:《“彭湃把持农民部”说辨析——以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馆所藏档案为中心》,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
    ⑤梁尚贤:《国民党与广东农民运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41页。
    ⑥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年)》, 《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5期,第1-44页。
    ①陈永红:《东江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广东党史》2000年第4期)。
    ②欧大军:《东江革命根据地的财政金融业》,《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③卢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地区工人运动》,《党史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④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⑤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美]萧邦奇:《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陈耀煌:《共产党·地方菁英·农民:鄂豫皖苏区的共产革命(1922-1932)》,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版。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编译处:《国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论点摘编》,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186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7页。
    ②《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第88页
    ① 《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第90页。
    ②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民运动决议案(1926年1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页。
    ③ 恽代英:《评国民党政纲》, 《中国青年》1924年,第18、19期,转引自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第75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1925年1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18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1925年1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22页。
    ②《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党的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③《全国农民运动概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7页。
    ④《农民运动议决案(节录)——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1926年9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37-38页。
    ①《全国农民运动概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8页。
    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9页。
    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10页。
    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13页。
    ①《全国农民运动概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5页。
    ②转引自《全国农民运动概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6页。
    ③《全国农民运动概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6页。
    ④彭湃:《彭湃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①黄慰慈,姚传远,黄子云:《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声——“四一五”至“八一”前广东各地的武装起义》,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08-209页。
    ②《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10页。
    ①《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1卷(大革命时期),广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168页。
    ②《申报》1927年4月17日。
    ①《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23日刊登的五华县农会改组筹备处的电报,转引自黄慰慈,姚传远,黄子云:《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声——“四一五”至“八一”前广东各地的武装起义》,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06页。
    ②黄慰慈,姚传远,黄子云: 《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声——“四一五”至“八一”前广东各地的武装起义》,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06页。
    ①《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11-212页。
    ②《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14页。
    ③《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216-217页。
    ④参看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编纂委员会:《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2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0页。
    ⑤《张太雷自汕头来信》(1927年9月29日), 《广州起义》,北京: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⑥陆定一:《向共青团中央的报告》(1927年12月29日), 《广州起义》,第184页。
    ①中共中央常委会:《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1927年11月17日), 《广州起义》,第78-79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1928年6-7月), 《广州起义》,第359页。
    ③《共产国际关于广州暴动问题决议案》(1928年2月25日), 《广州起义》,第328页。
    ④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6日),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8页。
    ①参看《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2卷,第94页。
    ②《中共广东特委通告(第三号)——组织农民进行各种破坏工作》(1927年6月15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七年,甲7,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印,第1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关于纪念广暴二周年的宣传大纲》(1929年11月),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九年(三),甲16,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印,第259页。
    ②方方:《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八年(二),甲9,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印,第206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四号)——南方局、省委联席会议通过的最近工作纲领》(1927年10月1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91页。
    ②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广州地方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8页。
    ①李洁之:《陈济棠主粤始末》, 《南天岁月——陈济棠主粤时期见闻实录》(超星电子书),1987年版第9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琼崖工作计划大纲》(1928年4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406页。
    ②《东江目前工作计划》(1928年4月13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305页。
    ①《我们目前的任务与政策》(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号)(1927年9月23日),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0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宝安县委信(宝字第三号)——关于暴动问题》(1928年5月1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八年(三),甲10,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年印,第3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南海四区诸同志信——对南海目前组织工作的意见》(1928年5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1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南海四区诸同志信——对南海目前组织工作的意见》(1928年5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2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罗定县委信(罗字第二号)整顿及发展党的组织,暴动工作,土匪问题》(1928年5月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0页。
    ②《吕氏春秋·察今》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云浮县委信(云浮第二号)——发展党的组织,启发群众斗争,加紧城市工作》(1928年5月2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90-91页。
    ①《中共广州市委给省委的报告——市委组织及工作情况》(1928年1月),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州、香港、汕头市委文件)一九二七-一九三二,甲25,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1984年印,第3页。
    ②《中共广州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③《中共广州市委报告——市委机关受破坏及对兵运工作的意见》(1928年2月14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7页。
    ④《中共广州市委报告——四个月来的广州工作及目前党的状况》(1928年7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50页。
    ⑤《中共广州市委报告——四个月来的广州工作及目前党的状况》(1928年7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51页。
    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60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56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62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63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65页。
    ①《晓野与黄钊关于广东组织问题的谈话记录》(1929年1月4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九(一),甲14,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年印,第5页。
    ②《△△△出狱同志的报告——南石头特支成立经过及狱中情况(1929年11月22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97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五十四号)——关于报告制度问题》(1929年1月2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77页。
    ①《瞿秋白给共产国际的报告》1928年2月10日,见《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9页。
    ②瞿秋白:《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1929年8月19日),《中国工运史料》总第21期,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
    ③广州工人运动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工人运动简史》第1卷(1840-1949),广州:广东科普印刷厂2000年印刷,第225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号)——为准备夏收全省总暴动事》(1928年5月2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08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四会县委信——充实职工运动,加紧发展乡村斗争,健全和发展党的组织》(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16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广州市委信——关于赤色工会的建立、机器工人运动、党的组织和兵运问题》(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2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陈村市委信(陈村第一号)——职工运动的前途和方针》(1928年6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40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汕头市委信——关于职工运动、党的组织与宣传以及经济斗争问题》(1928年6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44-24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40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四会县委信——充实职工运动,加紧发展乡村斗争,健全和发展党的组织》(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17页。
    ⑤《中共广东省委致陈村市委信(陈村第一号)——职工运动的前途和方针》(1928年6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41页。
    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17页。
    ⑦《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20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汕头市委信——关于职工运动、党的组织与宣传以及经济斗争问题》(1928年6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5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17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广州市委信——关于赤色工会的建立、机器工人运动、党的组织和兵运问题》(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25页。
    ④刘晶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的赤色工会》,《中国现代史》(人大复印资料)1987年第9期,第270页。
    ①《广东省行委通知(第四号)——关于建立工会组织及联系问题》(1930年9月),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三○年(二),甲18。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246页。
    ②《广东省农民协会紧急传单——为重兴农会事》(1928年),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407-408页。
    ③《广东东江(包括潮梅十五属)苏维埃代表的报告》(1930年9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68-169页。
    ④《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1930年9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35页。
    ①《广东省行委通知(第四号)——关于建立工会组织及联系问题》(1930年9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47页。
    ②《中共两广工委关于秋收斗争的决议》(1932年9月15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两广省委文件)一九三二、一-九,甲20。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314-31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15页。
    ④《中共两广工委关于秋收斗争的决议》(1932年9月1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17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18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苏维埃问题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39-240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40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40-241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41-242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41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苏维埃问题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42页。
    ②参见《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苏维埃问题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42-24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6页。
    ②《暴动后各县市工作大纲——中共广东省委会议决议案》(1927年8月20日),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5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潮梅暴动工作计划》(1928年1月27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八年(一),甲8。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年印,第207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琼崖特委信——实现全岛总暴动的意见》(1928年1月2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221页。
    ⑤《中共广东省委致惠阳县委信——对县委的暴动计划的意见》(1928年2月2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397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宝安县委信(宝字第三号)——关于暴动问题》(1928年5月1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4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兴宁县委信(兴字第一号)——纠正以前工作错误,发动群众实行暴动》(1928年5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2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3页。
    ①陆定一:《回忆海陆丰的斗争》,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81页。
    ②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③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海陆丰县委函》(1927年10月4日),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21-22页。
    ②《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22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潮梅暴动工作计划》(1928年1月2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215-216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218-219页。
    ⑤《中共广‘东省委关于目前工作任务的指示》(1928年2月27日省委常委会议通过),《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338页。
    ⑥《中共广东省委给石魂、颂年信——对目前南路工作的指示》(1928年2月2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351页。
    ⑦《中共广州市委报告——六月份工作步骤与要求》(1928年6月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16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十七号)——“三八节工作”》(1930年2月14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三○年(一),甲17。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136页。
    ②《中共东江特委给潮普惠工作委员会信——对潮普惠过去工作的批评与今后工作的指示》(1933年3月7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东江特委文件)一九二七年-一九三四年,甲26。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455页。
    ③《西江暴动工作计划》(1928年2月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294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第295页。
    ②《附:立三致秋白信(1928年3月1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102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琼崖特委信(琼字第三号)——实现全岛割据的工作方法》(1928年5月1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58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59页。
    ⑤《中共琼崖特委最近总的工作大纲》(1928年),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琼崖、南路特委文件)一九二七-一九三五,甲23。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112-113页。
    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59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关于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11月通过),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八年(六),甲13。广州:广东省印刷厂1983年印,第207页。
    ②《广东职工运动报告》(1928年6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87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职工运动问题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52页。
    ①《广东职工运动报告》(1928年6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89-190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广州市委信——关于赤色工会的建立、机器工人运动、党的组织和兵运问题》(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24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汕头市委信——关于职工运动、党的组织与宣传以及经济斗争问题》(1928年6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49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50页。
    ⑤《广东职工运动报告》(1928年6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02-20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团广东省委通知(第九号)——建立正确的党、团关系》(1930年7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63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62-168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64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团省委联席会议决议——为划分党、团、群众组织和统一党的领导》(1932年9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37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38页。
    ①《组织报告大纲——邓凤翔关于东江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0年7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92页。
    ②《晓野与黄钊关于广东组织问题的谈话记录》(1929年1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6页。
    ④《东江目前工作计划》(1928年4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313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314-315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0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09页。
    ③《东江党务问题决议案》(1928年4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94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95页。
    ⑤《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E三十六号)——组织地方暴动、同盟罢工、夺取政权》(1930年6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88页。
    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89页。
    ①《邝德福致家祥信——要求发给粤区经费》(1927年7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7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8页。
    ②《张太雷致中央常委信——广东当前形势及暴动计划等问题》(1927年8月22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23页。
    ③《经营琼崖计划》(1927年10月27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12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军委给中央的报告(第二号)——兵运工作和经费预算》(1928年7月27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二八年(四),甲11。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3年印,第237页。
    ①《王备关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后及其影响的报告》(1928年5月26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35页。
    ②《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1930年9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43页。
    ③《广东东江(包括潮梅十五属)苏维埃代表的报告》(1930年9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77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中央军部南方办事处给东江、惠属两特委及十一军、十二军军委信(E三十五号、H十六号)——关于全国红军代表大会的红军红军问题决定》(1930年6月1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68页。
    ①《剑英给中央的报告——省委近来工作情况及对王之仁被开除党籍的意见》(1930年8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1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20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九号)——关于目前暴动策略应注意的十件事》(1927年9月2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56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惠阳县委函——继续和扩大武装暴动、整理和发展党的组织》(1927年12月1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218页。
    ①《王备关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后及其影响的报告》(1928年5月26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35页。
    ②《广东东江(包括潮梅十五属)苏维埃代表的报告》(1930年9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77页。
    ③《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1930年9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49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广西特委信(一)——关于整顿党组织、发展工农运动、准备暴动问题》(1928年3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59页。
    ②《中共海陆紫特委给省委的报告——过去工作的错误及目前工作情况》(1929年3月6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潮梅、海陆惠紫特委文件)一九二八年~一九三○年,甲22。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97页。
    ③《中共海陆紫特委给省委的报告——近来斗争形势,赤卫军、红军以及特委近况》(1929年3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2,第102页。
    ④《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二十一号)——最近工作及游击战争、党和群众组织发展情况》(1929年12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2,第170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第十九号)——关于干部提拔、分配土地、宣传问题等》(1929年12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09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0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1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2-313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4页。
    ⑥《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第十九号)——关于干部提拔、分配土地、宣传问题等》(1929年12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5页。
    ⑦《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6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7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1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十六号)——关于党的经费问题》(1930年2月4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0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2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四十八号)——肃清浪费金钱的腐化现象》(1929年1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58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六十四号)——解决党的经济问题的正确途径》(1929年4月1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50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十六号)——关于党的经费问题》(1930年2月4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3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4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4-125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5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26页。
    ①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98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农民运动工作大纲》(1927年10月2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13-114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南路特委信(南委第五号)——关于夏收暴动、党的整顿与发展、兵变以及土匪工作》(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30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南路特委信(南委第五号)——关于夏收暴动、党的整顿与发展、兵变以及土匪工作》(1928年6月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31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31-232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兴宁县委信(兴字第一号)——纠正以前工作错误,发动群众实行暴动》(1928年5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9页。
    ④《老子·第六十四章》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号)——为准备夏收全省总暴动事》(1928年5月2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11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惠阳县委信(惠字第二号)——整顿党的组织,暴动工作,士兵工作》(1928年5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41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罗定县委信(罗字第二号)整顿及发展党的组织,暴动工作,土匪问题》(1928年5月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1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宝安县委信——发动群众斗争,扩大土地革命宣传,恢复与发展党组织》(1928年5月2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65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66页。
    ①《中国妇女运动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页。
    ③《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红军第十一军(东江)报告》(1930年5月1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92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五十五号)——妇运调查》(1929年1月2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87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90-92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中央的报告(报字三号)——省委讨论中央对省委扩大会议职运决议案的意见的意见》(1929年2月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120页。
    ③请参看《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六号)——关于形势,工作成绩和错误,今后的任务》(1929年4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75-276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90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91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十四号)——关于女工、农妇工作问题》(1930年1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44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五号)——五月工作与妇女运动》(1930年4月26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28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289-290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给海陆惠紫特委信(H十五号)——关于海陆惠紫妇女工作的指示》(1930年6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41-4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4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五月工作报告》(1930年6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1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19页。
    ③《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的报告——关于两广党的领导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5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39-140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给东江特委指示信(新编东字七号)——关于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32年8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2页。
    ①《广东省行委通知(第三号)——派送学生到广州工作》(1930年9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39页。
    ②《广东省行委通知(第三号)——派送学生到广州工作》(1930年9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41页。
    ①《中共两广省委给东江特委指示信(新编东字七号)——关于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32年8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1页。
    ②《青年反帝大同盟临时简章和斗争纲领》(1929年),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68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70471页。
    ④《东江反帝大同盟组织大纲》(1932年12月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87-488页。
    ⑤《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兵士运动决议案》(1928年6月18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97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0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04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号)——我们目前的任务与政策》(1927年9月23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60页。
    ②《张太雷自汕头来信》(1927年9月29日), 《广州起义》,第57页。
    ③《最近工作纲领》(1927年10月15日南方局省委联席会议通过),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32-33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中央信——录呈张太雷关于广州暴动问题致省委函》 (1927年11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48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七号)——各地兵委的组织法》(1928年5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61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62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号)——兵士运动》(1928年6月1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8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海口市委信(海口第一号)——关于琼崖总暴动问题》(1928年5月10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7-38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惠阳县委信(惠字第二号)——整顿党的组织,暴动工作,士兵工作》(1928年5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41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阳江县委信——武装暴动,士兵、职工运动,农民组织问题》(1928年5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44-45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琼崖特委信(琼字第三号)——实现全岛割据的工作方法》(1928年5月1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57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英德县委信(英字第二号)——关于整顿党组织、发动群众斗争以及兵运工作问题》(1928年5月2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7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号)——为准备夏收全省总暴动事》(1928年5月2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07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号)——兵士运动》(1928年6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1-162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5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5-166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7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69-170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东江、潮梅两特委信——关于暴动、兵变、反攻海陆丰和改组东委问题》(1928年6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10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11页。
    ②参看《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兵士运动决议案》(1928年6月18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97-314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五十八号)——关于兵士及民团运动、警卫队的工作问题》(1929年3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04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05页。
    ①《中央通告第五十八号——兵运策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九二八年七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的历史文献集和当代文献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四(1928)。
    ②《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1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③《广东东江(包括潮梅十五属)苏维埃代表的报告》(1930年9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70-171页。
    ④《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1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19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189-190页。
    ③《广东职工运动报告》(1928年6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92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93页。
    ②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工会工人运动史编辑委员会:《广州铁路工人运动史(1898年4月-1949年10月)》(内部资料),惠州:广梅汕铁路惠州印刷厂1994年印刷,第144-146页。
    ①《沈宝同等关于广东党组织情况的报告》(1928年4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2,第137页。
    ②《中共海口市委给省委报告(第一号)》(1928年5月10号),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北江、西江、琼崖等县、市委文件)一九二八~一九三一,甲32。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460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关于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11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20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云浮县委信(云浮第二号)——发展党的组织,启发群众斗争,加紧城市工作》(1928年5月2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94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东江、潮梅两特委信——关于暴动、兵变、反攻海陆丰和改组东委问题》(1928年6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09页。
    ③《中共东省委通告(第五十七号)——最近政治形势与目前党的工作任务》(1929年3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176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179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09页。
    ②转引自盖军、陈贤芳、张传仁编著:《中国工人运动史教材简编(1919-1949)》,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2-133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南路特委信——暴动中应注意的事项》(1928年6月2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402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396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十三号)——从斗争到暴动》(1928年6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401页。
    ①《中共汕头市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三号)——党领导工人经济斗争情况及党务方面情况》(1928年6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1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1-27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2页。
    ①《中共汕头市委给东委转省委的报告——“二九”前至今的工作情况》(1928年6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94-295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93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2页。。
    ④《中共汕头市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三号)——党领导工人经济斗争情况及党务方面情况》(1928年6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2-273页。
    ⑤《史记·项羽本纪》。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第278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七十七号)——关于两广军阀战争中党的工作任务》(1929年10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7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知(第四号)——援助上海“四八”惨案》(1930年4月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231页。
    ②《中共两广工委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9月2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53-355页。
    ①刘少奇:《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 《六大以来》(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6页。
    ②赵爱伦,唐振宇:《香港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工人运动的发展》, 《世纪桥》1997年第3期,第26页。
    ③《世纪桥》1997年第3期,第27页。
    ①陆茂清:《八十多年前澳门“五·二九”大血案真相》, 《文史春秋》2005年第8期,第5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香港党组织通告(第四号)——改进支部工作》(1929年1月2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85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86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87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给香港区委的通告(第五号)——关于成立香港区委的决定》(1929年2月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124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香港通告(第六号)——关于香港、九龙两区工作的决议》(1929年3月2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09页。
    ⑤《广东省工人、农民斗争情况》(1929年4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423页。
    ⑥《中共广东省委给香港工代会党团信(第一号)——关于职运工作问题》(1929年4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74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75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香港工代会党团信(第一号)——关于职运工作问题》(1929年4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77页。
    ③《广东党的目前任务与广暴纪念周的工作大纲——省常委会议通过》(1929年10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7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75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78页。
    ⑥《中共广东省委特别通告(第一号)——关于秘密工作事》(1929年10月12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9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香港市委信——关于减租运动》(1929年12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33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34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36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一号)——“五一”工作计划》(1931年4月6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省委文件)一九三一年,甲19。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91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93页。
    ②《大盛给中央的报告——广东省委被破获后状况及工作布置与个人要求》(1931年4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101页。
    ③《大盛给中央的报告——广东省委等机关被破》 (1931年1月1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2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关于政治、经济、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及对今后工作的布置》(1931年8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199-200页。
    ①《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的报告——关于两广党的领导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5月30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09-11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11页。
    ③《徐国声给中央的报告——两广各地支部与交通情况》(1932年11月13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两广省委文件)一九三二年十月~一九三四年十月,甲21。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135页。
    ①《徐国声给中央的报告——两广各地支部与交通情况》(1932年11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136页。
    ②《中共两广工委致中央的信(广字四十四号)——关于各地组织情况》(1932年11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148页。
    ③参考《钟仲衡给中央的报告——目前广东的政治、经济形势,临委的产生及其工作,对今后工作意见》(1933年12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14页。
    ④《中共两广工委通告(第一号)——半月内工作计划(由一月十日起至二十五日止)》(1934年1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25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26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27页。
    ②《钟仲衡给中央的报告——最近两广临委工作情况》 (1934年1月2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34页。
    ③《林德隆给中央的报告——两广‘组织被破获情形,香港工委过去工作错误和以后工作计划》(1934年3月2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64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66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67页。
    ①参考《中共香港工委负责人给中央的信——组织发展问题及平翟宫减租斗争情况》(1934年5月2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281-282页。
    ②雍玲玲:《1925-1933:中国济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 《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134页。
    ③李岚:《黄埔军校与中国济难会关系考略》, 《黄埔》2009年第1期,《黄埔》2009年第1期,第42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三号)——应注意党的发展》(1927年9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47页。
    ①谭天度:《南粤风云三十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6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关于省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报告》 (1928年12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305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三十五号)——济难会工作》(1928年12月17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39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393页。
    ①《毅宇给中央的报告——广东省委组织及海员、济难会、训练班、团的工作情况》(1929年3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197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五十九号)——济难工作》(1929年3月2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29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30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六号)——关于形势,工作成绩和错误,今后的任务》(1929年4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75页。
    ⑤《广东省济难总会给全国济难总会的报告(第三号)——关于广东白色恐怖及救济工作情况,省总党团改组与今后计划》(1928年11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2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4-445页。
    ②《广东省济总党团致粤省委信——过去一般的工作、今后的工作计划》(1929年2月1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54-455页。
    ①《广东省济难总会给全国济难总会的报告(第三号)——关于广东白色恐怖及救济工作情况,省总党团改组与今后计划》(1928年11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5页。
    ②《广东省互济会八月份工作计划》(1930年8月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85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三十五号)——济难会工作》(1928年12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400页。
    ②《广东省济总党团致粤省委信——过去一般的工作、今后的工作计划》(1929年2月1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53页。
    ③《广东省济难总会给全国济难总会的报告(第三号)——关于广东白色恐怖及救济工作情况,省总党团改组与今后计划》(1928年11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5-446页。
    ④《广东省互济会八月份工作计划》(1930年8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80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81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三十五号)——济难会工作》(1928年12月17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395-396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知(第二号)——关于济难会募捐工作》(1929年6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5,第114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4页。
    ④《广东省互济会八月份工作计划》(1930年8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82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38-439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三十五号)——济难会工作》(1928年12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397页。
    ①《广东省济难总会给全国济难总会的报告(第三号)——关于广东白色恐怖及救济工作情况,省总党团改组与今后计划》(1928年11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1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1-442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四十六号)——关于选送被难者的子女到外国教养问题》(1929年1月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9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42页。
    ①《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土地革命时期)第2卷,第97页。
    ①《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土地革命时期)第2卷,第98-99页。
    ②《东江革命根据地史》,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①《中共东江特委报告》(1930年5月1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第308-312页。
    ②邓凤翱:《关于东江情况给中央的报告(组织报告大纲)》(1930年7月17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75、181页。
    ③《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第141页。
    ①《古大存回忆录》, 《广东文史资料》第32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24页。
    ②参见《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土地革命时期)第2卷,第162-163页。
    ③《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土地革命时期)第2卷,第165页。
    ①参看《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土地革命时期)第2卷,第185-187页。
    ②《中共东江特委关于接受中央对肃反工作指示的决议》(1932年3月5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东江特委文件)一九三二年,甲29。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21-23页。
    ③姚金果:《富田事变是如何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的》, 《百年潮》2008年第3期,第58页。
    ④转引自《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土地革命时期)第2卷,第190页。
    ①《中共两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呈转东江特委报告》(1932年10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81页。
    ②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周恩来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8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选编组:《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二)——海、陆丰失败的教训,继续暴动的策略》(1928年3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118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115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120页。
    ①方方:《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②参见《东江革命根据地史》,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东江特委信(第七号)——关于代表会议的中心任务》(1929年4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83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84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90页。
    ③《组织报告大纲——邓凤翔关于东江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0年7月1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75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7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83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188-189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致中央及军委信——转呈东江军委给省委的报告》(1932年1月31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6页。
    ⑤《中共两广省委给东江特委指示信(新编东字七号)——关于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32年8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的指示信(第十三号)——关于朱、毛红军来东江开展农村、军事、城市工作,加强党领导(附指示提纲)》(1929年10月1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1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82页。
    ③ 《中共两广省委给海陆紫县委指示信——敌进攻东江苏区部署,各项工作布置,加紧两条战线斗争》(1932年9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60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62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63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62-363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中央报告——关于东江苏区工作决议》(1931年5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119页。
    ③《中央巡视员给中央的报告——破获AB团、社会民主党情况,两广省委组织薄弱》(1932年1月1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6页。
    ④《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的报告——关于两广党的领导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5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34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31页。
    ② 《中共两广省委给东江特委指示信(新编东字七号)——关于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32年8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59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77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揭阳县委信(揭阳第一号)——党的组织工作,职工运动,军队组织》(1928年6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55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56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第一号)——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东江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30年1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0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11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中央报告——关于东江苏区工作决议》(1931年5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120页。
    ⑤《中共两广省委致中央报告——转呈中共海陆紫县委报告》(1931年6月2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145页。
    ⑥《中共广东省委给中央的报告——各地工作与省委本身工作情况》(1931年11月3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297页。
    ①古大存:《土地革命时期“左”倾路线对东江地区革命的影响》, 《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②《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1930年9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3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18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东江、潮梅两特委信——关于暴动、兵变、反攻海陆丰和改组东委问题》(1928年6月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06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07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208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致东江特委信(第七号)——关于代表会议的中心任务》(1929年4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88页。
    ⑤《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八号)——对宁汉战争的分析及加紧群众斗争、准备发动游击战争》(1929年4月20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63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65页。
    ②《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1930年9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36页。
    ③《王备关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后及其影响的报告》(1928年5月26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47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三号)——指出对形势分析的错误》(1929年2月2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155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五号)——对党的宣传、斗争、人才等问题的指示》(1929年3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35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六号)——关于形势,工作成绩和错误,今后的任务》(1929年4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69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第一号)——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东江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30年1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5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6-7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关于红四军工作意见给中央信》(1930年1月1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32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中央军部南方办事处给东江、惠属两特委及十一军、十二军军委信(E三十五号、H十六号)——关于全国红军代表大会的红军问题决定》(1930年6月1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56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58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59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64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中央军部南方办事处给东江、惠属两特委及十一军、十二军军委信(E三十五号、H十六号)——关于全国红军代表大会的红军问题决定》(1930年6月1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6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61页。
    ③《中共两广省委给东江特委指示信(新编东字七号)——关于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32年8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70-271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致中央及军委信——转呈东江军委给省委的报告》(1932年1月31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8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4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41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42页。
    ①参考《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1930年9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3,第134页。
    ①《瞿秋自给共产国际的报告》(1928年2月10日),转引自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第141页。
    ②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第1卷,第8期。
    ③《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1928年1月3日)。
    ①参看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第143-146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的指示信(第十三号)——关于朱、毛红军来东江开展农村、军事、城市工作,加强党领导(附指示提纲)》(1929年10月1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2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28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第十九号)——关于干部提拔、分配土地、宣传问题等》(1929年12月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03-304页。
    ①关于左倾错误及其重大危害,请参看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第190-193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中央报告——关于东江苏区工作决议》(1931年5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114页。
    ③《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汇报两广工作——两广形势及各县组织情况及苏区状况》 (1932年5月2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92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给东江特委指示信(新编东字七号)——关于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32年8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8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8-269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9页。
    ②广东省档案馆,广东惠阳地区税务局:《海陆丰苏维埃的财政问题》(1928年), 《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③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1927年11月25日), 《海陆丰革命史料》第2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①王备:《关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后及其影响的报告》(1928年5月26日),《海陆丰革命史料》第2辑,第292页。
    ②参见《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3月1日。
    ③《中共东江特委通告(第十七号)——关于苏维埃的财政问题》(1929年10月15日),《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第39页。
    ④《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第41页。
    ⑤《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令(第四号)》(1928年2月20日), 《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第31页。
    ①《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通告(第十号)——统一经济》(1930年4月15日), 《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第65页。
    ②《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第67页。
    ③《中共东江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节衣缩食的决定》(1933年2月3日), 《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第41页。
    ①《中共琼崖特委给省委的报告——政治、经济、军事情形及党的组织、工作弱点、工作计划》(1929年10月2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24页。
    ②《经营琼崖计划》(1927年10月27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11页。
    ①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琼崖纵队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参见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95-696页。
    ②参看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琼崖纵队史》。
    ①马白山、林克泽、吴之:《巍峨五指山琼南顶天柱》, 《人民日报》1980年11月7日。
    ②《中共两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呈录琼崖特委给省委报告》(1932年1月30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4-25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6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1页。
    ①《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的报告——关于两广党的领导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5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37页。
    ②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第699页。
    ③《中共琼崖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一号)——当前军事、政治形势及今后工作设想》(1928年5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96页。
    ④《中共琼崖特委最近总的工作大纲》(1928年),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10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12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17页。
    ②《广东省行委给琼崖特委信——关于组织全岛地方暴动和目前工作指示》(1930年8月2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31页。
    ③《广东省行委给琼崖特委信——关于组织全岛地方暴动和目前工作指示》(1930年8月2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3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8,第236页。
    ⑤《中共琼崖特委通告(第五十七号)——解散C.Y.特委,反对反动政治派别斗争》(1932年3月2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85页。
    ①《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的报告——关于两广‘党的领导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5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37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40页。
    ③《中共琼崖特委冯白驹给中央的报告——特委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形》(1934年12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92页。
    ④参考《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9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北江特委信——兵士暴动的具体计划》(1928年3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4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5-8页。
    ③《北江巡视员报告(第五号)——反对军阀战争、拥护苏联、反对改组派、发展游击战争及宣传工作》(1929年12月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47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4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49页。
    ③《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的报告——关于两广党的领导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5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123-124页。
    ④《中共两广工委给中央的报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8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30页。
    ①《中共北江特委关于各县暴动工作纲领》(1928年1月15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北江、湘南特委文件)一九二八年~一九三三年,甲24,广州:广东省供销学校印刷厂1984年印,第1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2页。
    ③《浩给北江特委省委信——仁化县农民暴动情况》(1928年2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56页。
    ④《北江巡视员李一鸣的报告——政治经济形势、党的组织情况、宣传工作、群众运动、军事工作》(1930年1月1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179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180页。
    ⑥《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7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5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6页。
    ③《中共北江特委关于各县暴动工作纲领》(1928年1月1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3页。
    ①《中共北江特委关于各县暴动工作纲领》(1928年1月1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4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5页。
    ③《中共北江特委关于目前党的任务给各县委的指示》(1928年1月1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17页。
    ④《中共北江特委致朱德函——关于配合北江暴动问题》(1928年1月1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24页。
    ⑤参见《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第68-69页。
    ①《中共南路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七号)——社会情况分析、党的工作情形》(1928年6月2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2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31页。
    ①《中共南路特委给廉江县委的指示信——过去整个工作的缺点及今后工作的决定》(1928年5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257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259页。
    ①《中共南路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六号)——如何贯彻省委关于夏暴指示的意见》(1928年6月2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14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262页。
    ③《中共南路特委南路工人斗争纲领》(1928年6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299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00-301页。
    ⑤《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01-302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07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08页。
    ①《广东农民运动报告(1926年6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②《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第25页。
    ①《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第26页。
    ②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344.htm。
    ③胡仲弢:《广东地方警卫队各县编练经过情形》,印行时间、地点不详,第15页。转引自邱捷、何文平:《1920年代广东的民间武器》, 《一九二○年代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77页。
    ④《全粤商团大会之经过》,上海, 《申报》1924年6月7日;《广州扣械潮之扩大》,《申报》1924年8月26。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517页。
    ②《宝安农民反对林树巍发枪照》, 《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13日。
    ③周恩来:《现时广东的政治斗争》,载《人民周刊》第35期,1926年12月20日出版。
    ④《清远琶江发生械斗惨剧》, 《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2月11日。
    ⑤《新会荷塘容李械斗惨状》, 《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4月28日。
    ①《广东之兴业弥盗问题》,香港《华字日报》1915年4月6日。
    ②《广东匪祸之概况》,天津《国闻周报》1926年5月16日。
    ③邱捷,何文平:《1920年代广东的民间武器》, 《一九二○年代的中国》,第581页。
    ④《一九二○年代的中国》,第593-594页。
    ⑤《一九二○年代的中国》,第591-592页。
    ①《一九二○年代的中国》,第593-594页。
    ②南方都市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旧闻——听报纸讲过去的故事》,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16页。
    ①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华南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20页。
    ②《广东农民运动报告(1926年6月)》, 《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第25页。
    ③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①《广东农民运动报告(1926年6月)》, 《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第26页。
    ②参考《中共广东省委、团省委致东江特委信》(1928年11月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7-8页。
    ③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华南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卷),第621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东莞县委信(三)(莞字第一号)——发展、改造党的组织,加紧兵士工作》(1928年4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358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359页。
    ①罗绮园:《本部一年来工作报告概要》, 《中国农民》第2期,1926年2月出版。
    ①《中共广东省委给东委信》(第六号)——关于工农革命斗争形势和红军的发展等问题》(1930年1月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7,第21页。
    ①《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第171页。
    ②《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第172页。
    ①范桂霞口述,杨枫,潘展明整理:《回忆周恩来同志一九二七年在香港养病的经过》《广东文史资料》第29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②《广东文史资料》第29辑,第2页。
    ③《广东文史资料》第29辑,第9页。
    ④《中共广东省委给中央的报告》(1927年11月),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第160页。
    ①《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给中央的报告——弼与黄春元被捕事及干部缺乏问题》(1932年2月29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45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45-46页。
    ③《洪波致中央的报告(第一号)——两广省委被破坏的原因、情形及被捕同志的表现和营救情况》(1932年4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53页。
    ④《中共两广省委组织部给中央的报告——省委被破情况及原因,要求联系及汇款》(1932年3月24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47-48页。
    ⑤《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给中央的报告——关于广东省委被破坏问题》(1932年5月2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69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70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71页。
    ③《中共两广临委给中央的报告——党、团省委被破坏的原因及经过,临时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及各地工作、经济状况》(1933年1月2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第179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宝安县委信(宝字第三号)——关于暴动问题》(1928年5月1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1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致东莞县委信(莞字第三号)——发动群众进行暴动》(1928年5月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5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惠阳县委信(惠字第二号)——整顿党的组织,暴动工作,士兵工作》(1928年5月1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第40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朱毛红军消息及对该部活动的意见给中央信》(1929年3月23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219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给海陆惠紫特委信(指字第二十二号)——目前军阀混战的分析及东江斗争的形势》(1929年12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52页。
    ④《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55页。
    ⑤《北江巡视员李一鸣的报告(第六号)——关于对乐昌县委、坪石市委、湖南武装同志工作指示信》(1929年12月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323页。
    ①《中共两广工委给中央的报告——各地工作情况》(1932年8月13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231-232页。
    ②《中共两广省委给海陆紫县委指示信——敌进攻东江苏区部署,各项工作布置,加紧两条战线斗争》(1932年9月30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0,第357-358页。
    ③《大盛给中央的报告——东省委等机关被破坏的原因和情形》(1931年1月22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4页。
    ①《聂荣臻同志对广东党史几个问题的回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②《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9页。
    ①《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13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临委接受四中全会决议和反右倾斗争的决议》 (1931年2月12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30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临委接受四中全会决议和反右倾斗争的决议》(1931年2月12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第40页。
    ①姚金果:《“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等命题的思考》, 《百年潮》2005年第1期,第78页。
    ②《广东党的目前任务与广暴纪念周的工作大纲——省常委会议通过》(1929年10月),《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第74页。
    ①《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二十一号)——最近工作及游击战争、党和群众组织发展情况》(1929年12月6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2,第183页。
    ②《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2,第186页。
    ③《中共琼崖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六次)——政治形势、党务工作、群众运动、军事概况》(1928年1月25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32页。
    ①《中共琼崖特委代表在中央会议上的报告——去年四月至现在琼崖斗争情况综合》(1928年),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00页。
    ②《中共琼崖特委最近总的工作大纲》(1928年),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10页。
    ③《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11页。
    ④《中共琼崖特委给省委的报告——政治、经济、军事情形及党的组织、工作弱点、工作计划》(1929年10月27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26页。
    ①《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30页。
    ②《琼崖红军第二独立师党委报告——关于红二师的组织、战斗任务、战斗经过、教育工作及党的组织》(1932年1月2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第179页。
    ③《最近工作纲领》(1927年10月15日南方局省委联席会议通过),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33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致海陆丰县委函》(1927年11月),《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39页。
    ②《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40页。
    ③《中共广东省委致南路特委函》(1927年11月9日),《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第41-42页,原载于一九二七年《中央政治通讯》第十五期。
    ④《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制定之农民运动方案》(1930年1月2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83页。转引自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组织、“敌人”与控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⑤ Hsiao Kung-Chuan, Rural China: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2, p.317.转引自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组织、“敌人”与控制》, 《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第144-145页。
    ①庄东晓:《记忆中的瞿秋白同志》, 《广东文史资料》第29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
    ①《聂荣臻同志对广东党史几个问题的回忆》, 《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4页。
    ②《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5页。
    ③《聂荣臻同志对广东党史几个问题的回忆》, 《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6页。
    ④《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2页。
    ①《陈郁自传》, 《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207页。
    ②《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第208页。
    ①《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党的问题决议案》(1928年4月13日通过),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第223页。
    ②《毅宇给中央的报告——关于广州、香港工作情况及对中央工作的意见》(1929年1月8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第32-33页。
    ①古大存:《土地革命时期“左”倾路线对东江地区革命的影响》, 《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②《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第3页。
    ③方方:《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第17页。
    ④金冲及:《中华民族的世纪巨变》, 《五十年变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①金冲及:《谈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五十年变迁》,第23页。
    ②金冲及:《中华民族的世纪巨变》, 《五十年变迁》,第2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