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权力的漩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影检查决定着一部电影的命运,而一部影片能否进入市场或者删改后以怎样的面目进入市场、其盈利能力如何,则关系到电影企业的生存;影片的形态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最终可以决定一国电影业的发展情况。可以说,1949年之前的电影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电影检查史,但是与前者相比,电影检查研究却长期被忽略了。因此,本文中选择以整个民国时期的电影检查为考察对象。
     既然电影检查可以对影片生杀予夺,那么从电影检查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是一种权力。电影检查的出现,客观上是因为电影放映普及到一定程度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操办电影检查的清末地方精英们借着将电影纳入其所致力于的教育改革中,来与官府分享权力。这些精英大多受过西方文明的教育或启蒙,况且同时代的美英本就是电影发达国家,因此其电影检查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几乎被照搬到最初施行的电影检查之中。有证据表明,当时的电影检查很有可能就此从他律逐渐发展成为行业自律。但是,这种可能性随着国民党政权建立并走上极端民族主义道路而灰飞烟灭。
     作为一个积弱的、在其长达二十余年的统治期内始终受到来自党内、国内以及外部社会的各种政权和利益集团对其合法性的挑战的政权,其甫一登场即开始着手建立现代化中国,并相应地开展文化建设。为了统一思想,国民党政权将一切权力收归国有,包括电影检查权在内,以此摈除一切非三民主义的文艺作品及文艺理论。此时,电影具有的卓越的意识形态宣传功效已被广泛认识到。于是,文艺领域由此被辟为国民党当局与其政敌继政治、军事领域之外的又一战场。电影检查成为国民党政权排除异己、扼杀异见、钳制思想的一个工具。
     而且,电影检查权收归国有之后,堕入了权力的漩涡之中。它不仅在国民政府内部引起争夺,而且受到国民党党内其他政治派别以及租界这样的外部势力的觊觎。而历史已经证明的国民党政权最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则通过电影传播政治异见与国民党的电影检查对抗,而双方围绕电影检查展开的斗争,其实质是对于革命话语权乃至政权的争夺。
     民国社会是特殊的、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政权更迭导致了电影检查权的变迁,瓦解了国民党当局刚刚建立的电影检查体系;而租界的存在则如同顽症恶疾,阻碍着中国政府全面行使电影检查权;30年代以来爆发的大小战事,包括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不仅令国家主权分裂更使得电影检查权分崩离析。再加上含糊的电检条文,以及国民党行政体系内的腐败痼疾,使得民国电影检查的实施每况愈下。
     作为行业管理制度,电影检查确实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过积极正面的作用,包括为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合理有序的社会环境,并约束了某些不健康倾向,扭转了艺术市场中的混乱,维持了发展。但是,在政治、文化斗争不断的情况下,电影检查沦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随即堕入权力的漩涡中。电影检查权从审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权力关系异化成为权力的工具。
     纵观民国电影检查史,其间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电影发展情况虽不尽相同,但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权力博弈的线索。以地方精英追逐政治权力开始,以人民希望拥有民主权利为终。本文旨在以“权力”以及权力博弈为线索,揭示出谁在掌握权力、掌握之后如何使用、其结果如何,并且探寻为什么早期电影检查未能从他律走向自律。在呈现民国电影检查之风貌的同时,本文希望能对中国电影研究有所裨益。
Firm censorship is the invisible hand behind the fate of a film, because it decides whether or in what configuration can a film enter the market. Thi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ilm's potential profitability, i.e., the lifeline of a film company. And the trajectory of a nation's film industry is dependent on the form of the cinema and the operation of film business.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 history of film development before 1949 is also a history of film censorship. However, compared with researches on film development, film censorship has, for a long time, been ignored.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bring attention back to the film censorship for the entir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As film censorship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on the future of a film, it is therefore, by nature, a kind of power. Historically, film censorship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widespread film distribution and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its subsequent negative impacts. But the real reason behind the adoption of film censorship is that local elit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nted to include film in their education reform initiatives so as to share power with the Feudal Government. Most of these elites were educated in the West or influenced by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at that time, the US and the UK were countries with developed film industry. As a result, their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practices were copied almost to the exact into the initial film censorship regime in China. There are evidences showing that film censorship was once in a position to transform from an external discipline into self-discipline of the industry. But this never happened, because the Nationalist Party (KMT) took power and practiced extreme nationalism.
     As a young and weak regime, KMT, in its twenty-year reign in China, was always challenged against its legitimacy by rivals and interest groups within the party,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 So, ever since KMT took office, it started a campaign to build a modern China, including the modern cultural industry. To ensure there is only one common understanding, KMP nationalized all kinds of power, film censorship included, to do away with any work of art or art theory that was not in line with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People. At that time, the extraordinary potential of cinema as a means of propaganda had been widely recognized. The art arena then grew into another battlefield in addition to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ones for GMT to fight against its political rivals. And film censorship was used by KMT as a tool to eliminate dissents and control thoughts.
     Furthermore, after its nationalization, film censorship fell prey to all kinds of power struggles. It became target for interest groups inside the KMP government as well as for foreign concessions and other external forces. History shows that, the biggest rival of KMT– the Communist Party, had been spreading their political views through film and cinema despite of the film censorship. In the end, the wrestling of the two parties over film censorship is a contest for right of speech and even for the reins of government.
     The history of Republic of China was complicated and unique, with plenty of political upheavals and regime takeovers. Against this backdrop, film censorship system developed by KMT didn't have a chance to last long. Concessions set up by invaders had their internal rules and thus hinde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lm censorship. All the wars occurred since 1930s, including the anti-Japanese and civil wars, undermined the state sovereignty and also the effectiveness of film censorship. The situation continued to deteriorate with the ambiguous censorship regulations and corrupted administration in KMT.
     As an instrument to regulate the industry, film censorship created an orderly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 restricted some unhealthy tendencies, and brought order to the chaotic art market. Therefore, film censorship did play some positive role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However, after the film censorship system lost itself amidst power struggles within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ields, it had been turned from an ordinary administ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forcers of censorship and those been censored into a tool of manipulation.
     Looking back at the history of film censorship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situations of film development in each historical stage, there’s always an overarching theme -- power-struggle. At the beginning, it was the local elites pursuing political powers. At the end, it was the people aspiring for democratic rights. Following“power”and“power struggle”as the main lead, this dissertation aims at examining who was in control of power, how the power was exercised and what were the consequences. It further explored reasons why film censorship failed to grow from external discipline into self-discipline. The paper is written in hopes of providing a clear picture of film censorship in Republic of China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studies on Chinese cinema.
引文
1卡罗里德斯等著,《西方历史上100部禁书:世界文学史上的书报审查制度》,中信出版社,2006年,序言。
    2付永春,《电影审查·分级·表达自由——对美国电影制度的一种考察》,《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转引自邱小平著,《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李少白著,《影心探颐—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第5页。
    4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175页。(本文中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皆指1998年版)该书正是这类观点的代表。
    5孙建三,《关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部分史料》,《电影艺术》,2004年第4期。
    6周斌、姚国华《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飞跃——论左翼电影运动的发生和贡献》,《当代电影》1993年第2期。
    7郦苏元,《对左翼影评的再认识》,《当代电影》,1995年第2期
    8傅葆石著,《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63页。
    9(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页。
    10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175页。
    11剑云,《电影审查问题》,《电影月报》,第五期,1928年8月10日出版。
    12《李明澈关于〈日本电影教育之利用〉译文》,全宗:一〇五七,卷宗:55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档)。原文为日本青地忠三所著,载于日本《现代教育》第七十六号。
    13《银星》,1926年第2期。
    14详见《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
    15关于黄伯樵简介,详见华夏经纬网,http://www.huaxia.com/lasd/hxrwk/xdrw/2003/06/484397.html
    16蒋为上海大同学院教授,后该院并入复旦大学。
    17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6-367页。转引自《江苏省教育会历年会务简明报告》,第11页。
    18程树仁、甘亚子、陈定秀主编,《中华影业年鉴》(第一集),中华影业年鉴社,1927年1月30日出版。
    19《江苏省教育会年鉴第九期》,第8页。
    20《江苏省教育会历年会务简明报告》,第10—11页
    21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6-367页。转引自《江苏省教育会历年会务简明报告》,第11页。
    22孙师毅《对于省教育会的电影审查说话》,《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43页。原载于《银星》1926年第2期。
    23剑云,《电影审查问题》,《电影月报》第五期,1928年8月10日出版。
    24孙师毅,《对于省教育会的电影审查说话》,《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43页。原载于《银星》1926年第2期。
    25有关该会成立时间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是1926年2月3日,《浙江电影纪事》、《浙江省电影志》均记载为1927年成立,本文以后者为准。
    26《浙江省会电影审查会》,《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0-131页。
    27《浙江省会电影审查会》,《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0-131页。
    28《浙江省会电影审查会》,《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0-131页。
    29汪朝光《20世纪初叶电影在东北边陲之兴》,《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转引自《通俗教育研究会为禁止上演不良影剧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0《内务部会拟检查电影及其组织规则附日本官所检查影片规则》,全宗:一〇〇一(2),卷宗:0736,二档。
    31《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审核电影片准演与查禁文表》,全宗:一〇五七,卷宗:553,二档。
    32田静清著,《北京电影业史迹:1900-1949》(上册),北京出版社,1990年,第9页。转引自《北京电影事业之发达》载《电影周刊》第1号,1921年11月1日,北京出版。
    33《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第53-59页。
    34《河南电影志:1909-1987》,河南省文化厅文化志编辑室/河南省电影公司,2000年,第1页。
    35费静波主编,《浙江电影纪事:1908-1990》,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页。
    36费静波主编,《浙江电影纪事:1908-1990》,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页。
    37程树仁、甘亚子、陈定秀主编,《中华影业年鉴》(第一集),中华影业年鉴社,1927年1月30日出版。
    38凤昔醉,《影片审查问题》,《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9页。原载于明星公司特刊第1期《最后之良心》,1925年。
    39 1921年7月1日,《申报》所登广告。
    40徐耻痕:《中国影戏之溯源》,《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27页。
    41《开明电影院启事》,《电影周刊》,1921年第1期。
    42吴贻弓主编,《上海电影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80页。
    43《请禁止电影〈阎瑞生〉、〈张欣生〉影片议案》,全宗:一○五七,卷宗:553,二档。
    44鲁思著,《影坛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70页。
    45凤昔醉,《影片审查问题》,《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9页。原载于明星公司特刊第1期《最后之良心》,1925年。
    46剑云《电影审查问题》,《电影月报》第五期,1928年8月10号出版。
    47金矢,《电影审查问题》,《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55页,原载于《电影月报》,1929年第9期。
    48呆介,《我国电影立法和应否取缔讨论》,《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49页。原载于《银光》1927年第2期。
    49李世众著,《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页。转引自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283页。
    50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第180页。
    51薛玉琴刘正伟,《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转引自《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写,中华书局,1979年。
    52黄宗智著,《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60页。
    53出自1906年江苏学政唐景崇的《奏预备立宪大要四条陈》。详见薛玉琴刘正伟,《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
    54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3页。转引自《江苏教育总会章程》,朱有王献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第28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55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5页。
    56《上海北京等地绅商先后呈请创设影片制造有关文件》,全宗:一〇〇一(2),卷宗:732,二档。
    57《浙江省教育志》,余起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28页。
    58《江苏省教育会十年概况》,1916年。
    59《江苏省教育会十年概况》,1916年。
    60张彬主编,《浙江教育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34页。
    61 1929年5月23日颁布,同年10月10日施行。详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21页。
    
    62(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40页。
    63(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60页。
    64《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1期。
    65《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1期。
    66《广东机器工会呈以上海大中华出品《玉人何处》影片侮辱司机请制止放映》,全宗:4—02,案卷号:4218,广州市档。
    67案卷号:0060-1-357,重庆市档案馆(以下简称渝档)。
    68《上海市电影院商业同业公会章程》,档案号:S319—1—1,上海市档案馆(以下简称沪档)。
    69《福建闽侯县电影业同业公会》,全宗:四二二(4),卷宗:5457,二档。
    70《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63-170页。
    71《上海市电影院商业同业公会章程》,档案号:S319—1—1,沪档。以及《福建闽侯县电影业同业公会》,全宗:四二二(4),卷宗:5457,二档。
    72案卷号:0060-1-363,渝档。
    73《上海电影志》,《上海电影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50页。
    74第一次成立有明星、联华、新华、艺华、天一、民新、月明、暨南、快活林等9家电影制片公司参加。以张石川、周剑云、卞毓英、陶伯逊、吴邦藩、张善琨、李大深、严春堂、严幼祥、邵醉翁、邵村人、张丙生、黄槐生、金擎宇为执行委员;陆洁、黎明伟等为候补执行委员;任彭年、沈天荫、但杜宇、高天栖、胡心惠为监察委员。其主要会务为:同业的调查研究和整顿建设;举办同业公益事业;发展国产电影事业和抵抗外来经济文化侵略;推动电影从业人员研究、发展电影艺术等。同年八一三事变后停止活动。详见《上海电影志》,《上海电影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63-164页。
    75第二次有中电、昆仑、文华、国泰、大中华、中制、联华、实电、西北、大华、五华、华光、大同、启明、新时代、综艺等16家影业公司加入。详见《制片业公会成立》,《青青电影》第十一期,第2页。理事长罗学濂,常务理事费穆、夏云瑚。详见《上海市电影制片工业同业公会成立宣言》,《青青电影》第十四期,第58页。
    76陈青生,《孤岛时期的上海电影》,《电影艺术》,1981年第8期。
    77杜文林等著,《上海电影史料》(1),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1992年,第33-34页。
    78田牛,《〈假凤虚凰〉试映风波纪实》,《上海电影史料》(1),杜文林等著,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 1992年,第74页。
    79田牛,《〈假凤虚凰〉试映风波纪实》,《上海电影史料》(1),杜文林等著,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1992年第73页。
    80田牛,《〈假凤虚凰〉试映风波纪实》,《上海电影史料》(1),杜文林等著,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1992年,75-76页。
    81田牛,《〈假凤虚凰〉试映风波纪实》,《上海电影史料》(1),杜文林等著,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1992年,75-76页。
    82案卷号:0060-1-6,渝档。
    85《老城纪事:“假凤虚凰”起风波》,详见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6-07/09/content_1161586.htm
    86《上海电影志》,《上海电影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51页。
    87(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7页。
    88(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页。
    89(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9页。
    
    90(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89页。
    91(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0页。
    92(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5-76页。
    93(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页。
    94(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9页。
    
    95(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80-81页。
    96(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8页。
    97(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页。
    100《老城纪事:“假凤虚凰”起风波》,详见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6-07/09/content_1161586.htm
    
    101全宗临4,目录1,卷号43,广州市档。
    102公会章程写明,并不排除盲目或强制加入。
    103《浙江省电影志参考资料汇编一》,浙江省电影志编辑办公室等编,1992年,第54页。
    105《文艺电影》第四期,1935年3月出版,第159页。
    106杜云之著,《中国电影七十年:1904-1972》,中华民国电影图书馆,1986年,第191页。
    107一个党是国民党,两个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三个中央党部是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上海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事上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和白崇禧四大集团,政治上是蒋介石派、胡汉民派、汪精卫派三大派系。详见张宪文,《对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
    108 (美)易劳逸著,王贤知贾维王建朗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110《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11《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大纲》,《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2戴蒙著,《电影检查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113《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公函第0757号》,全宗:二(第二册),卷宗:6090,二档。
    114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115《训政纲领全文》,《申报》,1928年10月4日。
    116《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17《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18《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19《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20此处系指中央日报、民报、晨报、时事新报、新闻报、时报、申报。
    121《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22即1935年4月公布的《电影检查法》第三条规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9次常会决议。
    123虽然从数字上看增收80%,但考虑到1941年之后的物价上涨风潮,其实际增幅可能有限。
    124《关于停影未经审查之影片、办理发给放映许可证等问题的训令及有关影片审查意见与伪内政部电检处来往文书》,全宗临4,目录1,卷号43,广州市档。
    125《内政部电影检查处组织条例草案》,全宗:十,卷宗:840,二档
    126费静波主编,《浙江电影纪事》,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页。
    127请禁一方认为,夜间放映电影,且黑暗中男女同坐,一旦电机爆响男女争相奔逃,甚不雅观;要求“各戏园禁卖女座”。反对方是外城巡警总厅则辩称,男女座位分别在楼上楼下,各有进出通道,放映前虽然先熄灯再以电力发电但其间不过黑暗一两秒钟,卖座又不过八百人,而且已对有伤风化的影片实施禁演,且有巡警往来执勤。而且放映电影不仅“可增益知识见闻”、还能“使华商分外人之利益”。详见菲楠,《光绪三十三年京城上映电影之争》,《历史档案》,1995年第3期。
    128 1905年11月,经上海道台同意,由郭怀珠等五位绅士以“整顿地方、以立自治之基础”为由发起成立,官方希望官民合力能消除彼此间隔阂,既谋公益又实现自治。1909年1月,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6月,上海总工程局改组为上海城自治公所。
    129周松青著,《上海地方自治研究:1905-192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50-52页。
    130《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132页。
    131汪朝光,《20世纪初叶电影在东北边陲之兴》,《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转引自李述笑著,《哈尔滨历史编年(1896-1926)》,地方史资料专刊,哈尔滨市地方史研究所,1980年,第187页。
    132《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设置电影院警察官临监席》,案卷号:R1—5—76,沪档。
    133《吉林电影发行放映纪事》,吉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编,吉林东北亚印刷出版,1994年,第3页。
    134程树仁甘亚子陈定秀主编,《中华影业年鉴》(第一集),中华影业年鉴社,1927年1月30日。
    135《内务部会拟检查电影及其组织规则(附日本官所检查影片规则)》,全宗:一〇〇一(2),卷宗:0736,二档。
    136巡警弹压费按该电影园售票多寡收取,每日二十元以下收一元,二十元以上收二元,五十元以上收三元,这也是警察厅要求电影园呈报每日营业额的目的之一。
    137《上海北京等地绅商先后呈请创设影片制造有关文件》,全宗:一〇〇一(2),卷宗:732,二档。
    142宋钻友著,《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9页。
    143相关内容参阅《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法)安克强著,袁燮铭夏俊霞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4宋钻友著,《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序言,第1页。
    145详见陈红民《胡汉民·西南政权与广东实力派(1932-1936)》,(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页)http://www.ch.zju.edu.cn/jjsandchina/zxdt.php?cid=47
    146《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一九三五年上半年各月份工作报告》,全宗:二,卷宗:1023,二档。
    147傅葆石著,《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9页。仅针对汉语方言影片的对白,还包括外国电影的华文字幕。教内电检会曾下令自1931年10月10日起,本国制影片除旧片外,在国内映演概不得加映西文字幕,影片说明书应用通俗写实文字,以协助推行国语。外片华文字幕准用幻灯片放映,国产片勿用洋文。
    149傅葆石著,《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9页。
    150同时也针对外国影片的西文字幕。
    151《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152周承人李以庄著,《早期香港电影史(1897-194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第213-214。转引自关文清著,《中国银坛外史》,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6年,第214-215页。
    153《广东省政府省政公报》,第185期,广州市档。
    154放映业希望美商先付再按章拆帐,但交涉未果。于是,广州电影商同业公会提出由市政府与美商交涉,费用由各影院自行扣缴,并以外商不同意则停映外片为要挟。详见汪朝光,《好莱坞的沉浮——民国年间美国电影在华境遇研究》,《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转引自《影戏年鉴》,第220页。
    155其后事态发展无从知晓。详见汪朝光,《好莱坞的沉浮——民国年间美国电影在华境遇研究》,《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转引自《影戏年鉴》,第113页。
    156全宗:资,目录:政,案卷:605,期号:534,广州市档。
    157该通令为“凡经中央电检会检查核准之电影片任何机关不得再行检查”。全宗:资,目录:政,案卷:604,期号:515,广州市档。
    158《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2期。
    159《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7年第4卷第2期。
    160《伶星》第202期,1937年6月27日,第8页。
    161周承人李以庄著,《早期香港电影史:1897-194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5年,第212页。
    162 Zhiwei Xiao, Constructing a New National Culture:Film Censorship and the Issues of Cantonese Dialect, Superstition, and Sex in the Nanjing Decade, Cinema and Urban Culture in shanghai,1922-1943, p188.
    163指影片摄制和放映的周期均在一周左右。
    164《国语片、粤语片短兵相接沪粤影界各派代表晋京请愿》,《电声》,1937年第6卷第25期。
    165傅葆石著,《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8页。
    166《民国二十三年影坛大事记》,《影戏年鉴》,第452页。
    167《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一九三五年上半年各月份工作报告》,全宗:二,卷宗:1023,二档。
    168《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0期。
    169周承人、李以庄著,《早期香港电影史(1897-194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5年,第213页。
    170《中宣部对于粤语片之解决办法》,《电声》,1937年第6卷第26期。
    171 Zhiwei Xiao, Constructing a New National Culture:Film Censorship and the Issues of Cantonese Dialect, Superstition, and Sex in the Nanjing Decade, Cinema and Urban Culture in shanghai,1922-1943, p189.转引自《电声》,1937年第31期,第1317页。
    172《关于电影审查取缔(附洪深对国民党当局检查戏剧电影抨击)》,全宗:二(2),卷宗:1932,二档。
    173《中国电影》第1卷第1期(重庆)创刊号,中国电影出版社,第55-57页。
    174港方影片公司号称二三十家,但有摄影场的只有大观、天一、南粤、启明四家。其余两家规模太小。不在召集之列。《电影》(周刊),第1卷第15期,第434页。
    175不仅开通了汉语方言节目还有多种外语节目,大多都坚持到抗战胜利。戴美政,《抗战中的昆明广播电台与西南联大(二)》,转引自《1943年1月21日中广处致昆明电台函》,《1943年外来节目函件》,昆明广播电台档案。http://www.luobinghui.com/ld/zl/200807/18606.html
    
    176《电影(周刊)》创刊号,1938年9月7日,第4页。
    177《电声》,1940年第18期。
    178《电影检查所1941年度工作计划》,全宗:二,卷宗:6090,二档。
    179《电影(周刊)》,第1卷第5期,1938年10月,第84页。
    180《电影(周刊)》,第1卷第6期,1938年10月,第106页
    181罗丽著,《粤剧电影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第26页。
    182《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19-320页。
    183《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第288期,广州市档。
    184《猥亵俚俗—广州市禁映〈野花香〉》,《影戏年鉴》,第72页。该片描写一大学教授与一暗娼相恋导致身败名裂,后人研究其主演马师曾生平得出另一种结论,称此片被禁乃因影射一位曾为大学教授的姚姓高官。
    185《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第406期,广州市档。
    186《电星》,1938年第9期。
    187《电声》,1939年第8卷第21期。
    188罗丽著,《粤语电影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189《电影》(周刊),第1卷第5期,第84页。
    190《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二三两年度工作报告》,全宗:二(2),卷宗:1931,二档。
    
    191《关于电影审查取缔》,全宗:二(2),卷宗:1932,二档。
    192《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及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临时准演证明书》,全宗:五,卷宗:12080,二档。
    193《粗制滥造、神怪荒诞:粤语片将趋绝境》,《青青电影》第32期。
    195剑云,《电影审查问题》,《电影月报》第五期,1928年8月10日出版。
    196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17页。转引自田汉《抗战与戏剧》,《田汉文集》第15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第32-33页。
    197《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号:国民政府,卷宗号:5353,二档。
    198《上海市组织电影检查委员会实施检查中外影片事宜》,全宗:二(2),卷宗:270,二档。
    199《广东省政府省政公报》,第184期,广州市档。
    200《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7-18页。
    201《市宣传部请中央划一戏曲电影审查条例》,《申报》,1928年9月27日。
    
    202《上海市组织电影检查委员会实施检查中外影片事宜》,全宗:二(2),卷宗:270,二档。
    203《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号:国民政府,卷宗号:5353,二档。
    204《上海市组织电影检查委员会实施检查中外影片事宜》,全宗:二(2),卷宗:270,二档。
    205《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号:国民政府,卷宗号:5353,二档。
    207《李明澈关于〈日本电影教育之利用〉译文》,全宗:一〇五七,卷宗:554,二档。原文为日本青地忠三所著,载于日本《现代教育》第七十六号。
    208此处指1922年2月21日在伦敦泰晤士宣布的“英国电影检查法”,与“美国电影审查条例”同载于1926年《银星》杂志第二期。
    209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384页。
    210刘建辉著,甘慧杰译,《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页。
    211刘建辉著,甘慧杰译,《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7 页。
    212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203-214页。
    213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5页。
    214《国外进口电影片一律运至南京起卸以免经迳入津沪两地租界无权检查》,全宗:二(2),卷宗:272,二档。
    215朱天纬,《〈新地〉〈东洋和平之道〉——电影文化侵略的铁证》,《电影艺术》,1993年第5期。
    222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6页。
    223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520页。
    224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1页。
    
    225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72-73页。
    226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74-75页。
    227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82页。
    228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8页。
    229该章程共计45条。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1页。
    230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1页。
    231《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公报》1932年,档案号:ui-1-997,第461页,沪档。
    232赵伟清未发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公共租界电影审查制度(1927-1937)》,第21-23页。
    233《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18页。
    234《电影》(周刊),第34期,1939年5月3日出版。
    235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9页。上海的英国社群是由那些英国驻外公司的精英分子,包括大贸易公司和跨国公司的经理和商务助手,以及更大的定居者社团——这些人自称“上海人”(Shanghailanders)所构成的。
    236赵伟清未发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公共租界电影审查制度(1927-1937)》,第15页。转引自费唐著、工部局华文处译《费唐法官研究上海公共租界情形报告书》(第一卷),出版者不详,1931年,第337页。
    237赵伟清未发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公共租界电影审查制度(1927-1937)》,第13页。转引自杨湘钧著,《帝国之鞭与寡头之链:上海会审公廨权力关系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238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1-522页。
    
    239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2页。
    240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2页。
    241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523页。
    242(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88页。转引自欧内斯特·豪泽著,《上海:做买卖的城市》,纽约:第192-193页。
    243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274页。
    244《大公报》,1937年6月18日。
    245赵伟清未发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公共租界电影审查制度(1927-1937)》,第97页。
    246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203页。
    250(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3页。
    251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43页。
    252《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253《教育局公安局——破获私摄神怪片》,《影戏年鉴》,第84页。
    
    254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52-53页。
    255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54页。
    256 Abyssinia,即今埃塞俄比亚。
    257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258《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29页。
    259《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29页。
    260《函询取缔不良影片之情形》,《申报》,1924年6月5日。
    261《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公报》(1926年),档案号:u1-1-991,沪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1926年),档案号:u1-1-939,沪档。
    262《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05页。
    263《国外进口电影片一律运至南京起卸以免经迳入津沪两地租界无权检查》,全宗:二(2),卷宗:272, 二档。
    264《国外进口电影片一律运至南京起卸以免经迳入津沪两地租界无权检查》,全宗:二(2),卷宗:272,二档。
    265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50页。
    266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52-53页。
    267(美)魏斐德著,章红译,《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54页;转引自《工部局报告》,第95页。
    268《电星》,1938年第1期,第1页。
    269佐藤忠男,《尴尬的妥协与艰难的抗争》,《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270《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号:国民政府,卷宗号:5353,二档。
    271《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107-108页。
    272剑云,《关税自主与中国影片》,《电影月报》第五期,1928年8月10日出版。
    273 Shujen Wang, Recontextualization Copyright: Piracy,Hollywood,the State, and Globalization, Richard Maltby, Hollywood Cinema(Oxford:Blackwell,1995) 69.
    274何味辛,《中国电影界的绝大危机》《影戏春秋》第6期
    275何味辛,《忠告“英美”与林发》,《影戏春秋》第11期。
    276《美国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办电影公司摄中国片》,《晨报·每日电影》,1932年7月21日。
    277剑云,《电影审查问题》,《电影月报》,第五期。
    278《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会务报告:二十二年度》,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总务编印。
    279郭有守,《我国之电影教育运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为作者1935年4月23日中央广播无线电台讲演稿。
    280《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会务报告(二十二年度)》,总务编印。
    281郭有守,《我国之电影教育运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为作者1935年4月23日中央广播无线电台讲演稿。
    282胡平生著,《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为中心的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第83页。转引自《良友画报》,第100期,1934年12月25日,第60页。
    283胡平生著,《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为中心的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第56页。转引自1935年6月11日《申报》,本埠增刊(八)。
    284《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287姜智芹著,《傅满洲与陈查理: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5-76页。转引自(美)哈德罗·伊萨克斯:《美国的中国形象》,第157页。
    288《从辱华一点上说说“傅满洲的面具”》,《申报》,1933年2月2日—4日。
    289姜智芹著,《傅满洲与陈查理: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290详见潘琳,陈定平,陈广鳌著,《炎黄子孙:华人移民史》,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年,第30页。
    291《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54页。
    292《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9期,第60页。
    293指35名国人。
    294《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
    295《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54页。
    296《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7年第4卷第4期,第52页。
    297此片为上海电检会查禁,该片不仅被定为辱华而且未经检查即在公共租界虹口大戏院上映。事发后,该院主动罚款30元并送检,电检会以“全片情节太坏未便发还”要求修剪或销毁。但不久之后该电检会奉命结束工作,后续情况不得而知。详见《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第135-136页。
    298《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号:国民政府,卷宗号:5353,二档。
    299《国民党南京市党部请求严禁外人在我国内擅自摄制卑风陋俗影片》,全宗号:二(2),卷宗号:273,二档。
    300新增的两种:一是摄制国防上所设要塞堡垒地带,二是其他违犯电影检查法的情形。
    301国民党中宣部1924年1月成立,1932年1月改称中央宣传委员会,即“中宣会”。1935年12月恢复原称。本文中按照日期分别称其“中宣部”或“中宣会”。
    302《杜庭修由美返国——谈《大地》影片摄制情形》,《影戏年鉴》,第86页。
    303《国外进口电影片一律运至南京起卸以免迳入津沪两地租界无权检查》,全宗号:二(2),卷宗号:272, 二档。
    304《中华民国史档案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71-472页,第15页。
    305《我国所需外国影片之标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06 http://mt.rednet.cn/Articles/09/08/07/952666.HTM
    307指南国社、艺术剧社、复旦剧社、新异剧社、剧艺社、辛酉剧团、摩登社、大夏剧社、青岛剧社。
    308《上海戏剧团体反对罗克〈不怕死〉影片事件宣言》,《民国日报·戏剧周刊》,1930年2月25日。
    309《从辱华一点上说说“傅满洲的面具”》,1933年2月2日—4日。
    310《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8页。《中国煤油灯》是该片的中国译名,华纳译作《美油灯》,《猫爪》一片中国译名为《傀儡市长》。
    311《各方请求取缔怪诞荒邪影片》,全宗:二,卷宗:1024,二档。
    312《各方请求取缔怪诞荒邪影片》,全宗:二,卷宗:1024,二档。
    313《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8页。
    314《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315《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7期,第9页。
    316《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7页。
    317《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9期,第9页。
    318《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8页、第3卷第9期第12页。
    319《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0期,第13-14页。
    320(德)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创作于1933年流亡国外期间。主要内容:犹太医生马门教授坚信科学与政治无关,直至纳粹分子霸占了他创办的医院,对他进行种种迫害,他才认清了法西斯的凶残面目,最后不甘屈服而自杀。该剧是一部著名反法西斯戏剧作品。
    321《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18-21页。
    322《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7年第4卷第3期,第57页。
    323《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7年第4卷第2期,第77页
    324《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7年第4卷第3期,第79页。
    325天始,《辱华片》,《现代电影》第四期。
    326《谋统制失败,日图检查影片——以检查其名遂统制之实》,《电声》第8年第10期,1939年2月10日。
    327第一司为总务司,掌管人事、庶务、会计等事宜;第二司为宣传指导司,掌管编写、分发宣传要点,征集和搜集有关宣传资料,负指导宣传之责;第三司为宣传事业司,掌管新闻报纸。三室为秘书室、编审室、参事室。一局为国际宣传局。一社为中央社。
    328《宣传部电影检查所呈送各月份经费报销文件附表册》,全宗:二〇四〇,卷宗:86,二档。
    329《宣传部电影检查委员会职员薪俸名册、支出计算书附属表》,全宗:二〇四〇,卷宗:25,二档。
    330《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公函第0757号》,全宗:二(第二册),卷宗:6090,二档。
    331张玉成著,《汪伪时期日伪奴化教育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332(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153页。
    333在《东京日日新闻》发行的《电影和报道》(1936年11月号),即现在的《每日新闻》。详见(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155页。
    334(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160页。
    335(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161页,笔者略有删节。
    336(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160页。
    337(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180页。
    338汪朝光,《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1期。转引自《北京地方维持会报告书》(下册),北京地方维持会编,第274-277页。
    339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从俄国手中获得了辽东半岛,并在大连成立了“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它表面上经营南满铁路,实际上却是一个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机构。
    340陈威利,《伪“满铁”和“满映”都干了些什么?》,详见长春宣传http://zjrc.changchun.jl.cn/other/ccxc/ccxc_detail.jsp?ID=105209030200000000,1
    341《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汪伪政权》,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中华书局,2004年,第543-545页。
    342张玉成著,《汪伪时期日伪奴化教育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0页。
    343张玉成著,《汪伪时期日伪奴化教育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344《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制定〈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45佐藤忠男,《尴尬的妥协与艰难的抗争》,《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346《伪行政院颁电影检查法》,档案号:R48—1—155,沪档。
    347《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汇编:汪伪政权》,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中华书局,2004年,第541-547页。
    348《伪行政院颁电影检查法》,档案号:R48-1-155,沪档。
    
    349经盛鸿著,《南京沦陷八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69页。
    350四方田犬彦著,《日本电影100年》,三联书店,2006年,第120页。
    351四方田犬彦著,《日本电影100年》,三联书店,2006年,第124页。
    352《宣传部电影检查旬报和月报》,全宗:二〇四〇,卷宗:9,二档。
    353《宣传部电影检查旬报和月报》,全宗:二〇四〇,卷宗:9,二档。
    354《宣传部电影检查旬报和月报》,全宗:二〇四〇,卷宗:9,二档。
    355《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141页。
    356杜云之著,《中国电影七十年》,中华民国电影图书馆,1986年,第295-296页。
    357《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一二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0,二档。
    358《关于电影戏剧放映演出的规定》,全宗:二,卷宗:6088,二档。
    359《抗战电影》第1期,《中国早期电影画刊》(十一),姜亚沙,经莉,陈湛绮著,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第415页。
    360《电影检查所1941年度工作计划》,全宗:二,卷宗:6090,二档。
    
    361《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一二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0,二档。
    362《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一二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0,二档。
    
    363《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二三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1,二档。
    364《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二三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1,二档。
    365《内政部电影检查处检查影片及审查剧本一览表》,全宗:五,卷宗:12107,二档。
    366《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二三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1,二档。
    367《关于电影审查取缔(附洪深对国民党当局检查戏剧电影抨击)》,全宗:二(2),卷宗:1932,二档。
    368《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68页。
    369《电影》(周刊),第1卷第16期,第466页。
    370《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68页。
    371《电影》(周刊),第1卷第16期,第466页。
    372档案号:0060-1-397-1,渝档。
    373 1944年8月之后的情形因电检所并入中图会而后者档案至今尚未解密所以无从知晓。
    374佐藤忠男,《尴尬的妥协与艰难的抗争:从孤岛沦陷到二战结束时期的上海电影》,《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375佐藤忠男,《尴尬的妥协与艰难的抗争:从孤岛沦陷到二战结束时期的上海电影》,《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376检查官的手不仅伸向共产主义作品,而且伸向所有与南京当权者背道而驰或表示不满的出版物。(美)易劳逸著,《《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37-41页。
    377(美)易劳逸著,《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38页。
    378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84页。
    379《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19-1937》,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第422页。
    380上海《晨报》,1934年4月9日。
    381《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382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9-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及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12页。转引自《中国戏曲志·湖北卷》,第608-609页。
    383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9-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及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转引自《中国戏曲志·浙江卷》第45-46页。
    384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9-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及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转引自《中国戏曲志·湖北卷》,第609-610页。
    385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9-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及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第15页。
    386葛涛,《党义与风化之间——从审查制度看民国时期政治对唱片的影响》,《史林》2006年第6期。详见《建设委员会颁布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第173页。
    387葛涛,《党义与风化之间——从审查制度看民国时期政治对唱片的影响》,《史林》2006年第6期。
    388《戏剧讨论筹委会审查戏剧唱片规则及戏剧界援绥联合公演参加社名一览》,档案号:Q235-1-342,沪档。
    389同上。
    390《关于禁止放映苏联宣传影片的文件》,《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91《吉林电影发行放映纪事》,吉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编,吉林东北亚印刷出版,1994年第8页。
    392《国民政府禁映苏联革命影片的令文》,《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93《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关于改组电影检查委员会以加强影片检查的文电》,《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394《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395该片为纪录片,叙述1919年苏俄人民以及波罗的海舰队保卫彼得格勒的战事,“该片摄制技术,颇为优秀,且曾被誉为一九三六年世界十大名片之一,故被上海大戏院选为复业献映之第一片。”但在德国当局的要求下,上海市政府逆中央电检会的权威而行对其禁映。《电声》,1937年第6卷第24期。
    396《关于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活动情况调查报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97《电影检查所及浙江省会电影戏剧指导委员会组织裁撤》,全宗:二,卷宗:6087,二档。
    398《电影检查所一九四一二两年度检查工作概况》,全宗:二(2),卷宗:1930,二档。
    399罗岗,《“电影”感受“政治”的瞬间:左翼思潮与上海电影文化——以《神女》为例》。http://www.chinese-thought.org/zwsx/006343.htm.
    400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185页。
    401芜村《关于〈狂流〉》,1933年3月7日上海《晨报》《每日电影》。转引自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204页。
    402《狂流》特辑,1933年3月7日上海《晨报》《每日电影》。转引自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204页。
    403孙建三,《关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部分史料》,《电影艺术》,2004年第4期。
    404《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405《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406《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关于改组电影检查委员会以加强影片检查的文电》,《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407孙建三,《关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部分史料》,《电影艺术》,2004年第4期。夏衍1993年亲自确定1932-1937年之间9家公司生产的74部影片为“左翼电影”,而其他影片一概不算。其中艺华被捣毁之前,明星、联华、天一三家公司共出品24部,之后电通、新华、太原、安华四家加入,共生产45部。
    408《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7期—第8期。
    409(美)魏斐德著,章红译,《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54页。转引自考夫曼:《电影“马路天使”》,第2-3页;亨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262页。
    410郭有守著,《二十三年国产电影发达概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
    411阳翰笙,《左翼电影运动的若干历史经验》(代序一),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3页。
    412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174页。
    413日本称其为倾向电影,“倾向电影”这一名词是在日本影片《仆人》完成一年多,以及1929年内田吐梦的《活的玩偶》(日活出品)在群众中获得成功之后,才大量出现于报纸杂志上。详见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49-50页。
    414即毛泽东1937年7月23日所写《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详见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824页。
    415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890页。
    416《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19-1937》,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第339-340页。
    417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4页。
    
    418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4页。
    419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81页。
    420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81页。
    42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79页。
    422《申报》,1928年8月26日。
    423《申报》,1928年10月7日。
    424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9-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及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页。
    425即鲁滌平的呈文,内有《电影艺术与共产党》一文,引发国民政府和国民党高层对电检会是否渎职徇私以及上海市政当局是否放任中共占领上海电影界的一系列调查。详见《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426《宣传品审查条例》,《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427《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8-30页。
    428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210页。转引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第57-63页。
    429《戏剧剧本审查登记办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页。
    430《内政部颁布检查电影片规则》,《申报》,1928年9月6日。
    431《教内两部公布检查电影片规则》,《申报》,1929年4月19日。
    432《电影剧本审查登记办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433详见胡平生著,《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为中心的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
    434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420页。
    435《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19-1937》,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1934年11月12日。第457页。
    436《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6年第3卷第8期—第12期。
    437《中国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3页。
    438马俊山,《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转引自“教育部档案”,全宗:5,卷宗:11987,二档。
    439 11部影片中,联华10部,另5部是:《人道》、《自由魂》、《恋爱与义务》、《天明》、《奋斗》。详见《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号:国民政府,卷宗号:535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440明星的《空谷兰》《春蚕》《重婚》,联华的《大路》《渔光曲》,艺华的《女人》,电通的《桃李劫》。《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一九三五年上半年各月份工作报告》,全宗号:二(第一册),卷宗号:1022,二档。
    441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1106页。
    442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864页。
    443《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2页。
    444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3页。
    445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282页。《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第1-3页。
    446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79页。
    447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79页,转引自殷作桢《文艺统制理论与实际》,1934年8月1日《前途》2卷8号
    448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79页。
    449《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8-19页。
    450《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0页。
    451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75-776页。
    452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75-776页。
    453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17-18页。
    454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179页。
    455朱剑、汪朝光著,《民国影坛纪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03页。转引自夏衍《中国电影的历史和党的领导》,《电影论文集》,第95-96页。
    456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939页。
    457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92-798页。
    459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卷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296-297页。
    461《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工作总报告》,全宗:国民政府,卷宗:5353,二档。
    462夏衍在《左翼十年》中谈及第一次参加明星公司的编剧会时洪深所说的这句话。详见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80页。
    463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1页。
    464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1页。
    465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4页。转引自陶愚川《我们走那条路》,1930年8月13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
    466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467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863页。
    468《各方请求取缔怪诞荒邪影片》,全宗号:二(第一册),卷宗号:1024,二档。
    469何秀君,《张石川和明星影片公司》,《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
    470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293-294页,转引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13页。
    471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284页。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1942年9月1日《文化先锋》(周刊)第1期。苏光文编选《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丛书·文学理论史料选》,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69-400页。
    472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294页。转引自李道新《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3页。
    474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820页。
    475 2月下旬该会被迫停止活动。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33页。
    476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第56页。
    477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478《时代电影》(成都),第四期,1946年1月11日出版,转引自姜亚沙,经莉,陈湛绮著,《中国早期电影画刊》(十一),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第476页。
    479《关于电影审查取缔(附洪深对国民党当局检查戏剧电影抨击)》,全宗:二(2),卷宗:1932,二档。
    480葛涛,《“党义”与“风化”之间:从审查制度看民国时期政治对唱片的影响》,《史林》,2006年第6期。
    481即1944年6月26日。《广州百年大事记》(上/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4年12月。
    482《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168页。
    483《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233-234页。
    484《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198页。
    485陈纬编,《柯灵电影文存》,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318页。
    486《正言报》(上海),1948年1月11日。
    487西柳,《我为国产电影骄傲》,《新闻报》,1947年10月27日。
    488湘子,《香港影坛巡礼》,《青青电影》第16年第29期,1948年9月15日。
    489李村,《<一江春水向东流>旧话》,《新民晚报》,1956年10月4日。
    490《内政部电影检查处检查影片及审查剧本一览表》,全宗:五,卷宗:12107,二档。
    491《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第272-273页。
    492《伪广州市府关于电影业建立党团组织以杜绝共党电影宣传的决议等》,全宗:7,目录:5,案卷:327,广州市档。
    495对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质疑可以从1927—1949年期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印证。堕入权力漩涡的电影检查只是观察政治斗争的角度之一。
    496检查官的手不仅伸向共产主义作品,而且伸向所有与南京当权者背道而驰或表示不满的出版物。(美)易劳逸著,《《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37-41页。
    497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3页。
    498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282页。转引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499国共双方在文艺领域的意识形态对立与较量,难以掩盖二者在文艺政策上的某些一致性。比如双方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封建残余,比如火烧片,大闹片(《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第70页)。比如王平陵《中国电影剧本的编制问题》,简直就是对左翼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呼应(《破碎的影像与失忆的历史》第366页)。历史学界早以“政治同源性”为这些相似之处做了最好注解。
    500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70页。转引自(美)易劳逸著,《流产的革命》,第52-54页。
    501朱维铮,《胡适对“五四”的另类反思》,《南方周末》,2009年9月3日,第24版。
    502《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载于《胡适文集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77-588页。
    503(美)易劳逸著,《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广东省档案馆
    【3】.广州市档案馆
    【4】.上海市档案馆
    【5】.重庆市档案馆
    【1】.《申报》
    【2】.《晨报》
    【3】.《大公报》
    【4】.《中央日报》
    【5】.《救亡日报》
    【6】.《民国日报》
    【7】.《明星月报》
    【8】.《电影月报》
    【9】.《电声》
    【10】.《电星》
    【11】.《电影》(周刊)
    【12】.《时代电影》
    【13】.《青青电影》
    【14】.《中国电影》
    【15】.《当代电影》
    【16】.《电影艺术》
    【17】.《历史档案》
    【18】.《民国春秋》
    【1】.张宪文,《对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
    【2】.唐振常,《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
    【3】.汪朝光,《抗战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4】.汪朝光,《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滥觞》
    【5】.汪朝光,《战后国民党政府的电影检查》
    【6】.汪朝光,《二十年代末汉口法租界电影检查风波》
    【7】.汪朝光,《1929年的汉口法租界电影检查风波》
    【8】.汪朝光,《三十年代初期的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
    【9】.汪朝光,《影艺的政治:1930年代中期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研究》
    【10】.汪朝光,《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1934-1937》
    【11】.汪朝光,《An Investigation of Central Film Censorship Committee in 1934-1937》
    【12】.汪朝光,《检查控制与导向:上海电影检查委员会》
    【13】.汪朝光,《泛政治化的观照:中国影评中的美国电影1895-1949》
    【14】.李培德,《禁与不禁》
    【15】.冯俊峰,《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
    【16】.李道新,《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
    【17】.张馨艺,《非常时期电影检查所研究1941-1944》
    【18】.尹兴,《新兴电影运动时期的电影审查制度》
    【19】.尹兴,《民国电影检查制度1911-1937》
    【20】.任克敏,《从民国早期的电影检查制度看对其三民主义的贯彻》
    【21】.钟瑾,《浅议1927-1937年的中国电影检查制度》
    【22】. (日)三泽理惠,《关于国民政府的初期电影管制——以1930年代为中心》
    【23】. (日)三泽理惠,《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的电影统制——以宣传部、宣传委员会为中心》
    【24】.萧知纬,《A Revisionist View of Leftist Cinema of the 1930s》
    【25】.萧知纬,《Constructing a New National Culture: Film Censorship and the Issues of Cantonese Dialect, Superstition, and Sex in the Nanjing Decade》
    【26】.萧知纬,《电影史外史:从民国时期对电影的抗议看民间社会与公共空间的消长》
    【27】.葛涛,《党义与风化之间:从审查制度看民国时期政治对唱片的影响》
    【28】.孙建三,《关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部分史料》
    【29】.马俊山,《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
    【30】.游建西,《近代中国电影文化传播刍议》
    【31】.佐藤忠男,《尴尬的妥协与艰难的抗争:从孤岛沦陷到二战结束时期的上海电影》
    【32】.李少白,《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电影文化运动初期所面对的政治控制》
    【33】.刘纪蕙,《三十年代中国文化论述中的法西斯妄想以及压抑》
    【34】.朱天纬,《〈新土〉〈东洋和平之道〉——电影文化侵略的铁证》
    【35】.经盛鸿,《日伪对南京文艺界的控制与利用》
    【36】.田野、梅川,《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的电影文化侵略》
    【37】.张晓芳,《山东国民政府文化政策研究(1928-1937)》
    【38】.郦苏元,《对左翼影评的再认识》
    【39】.周斌、姚国华,《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飞跃——论左翼电影运动的发生和贡献》
    【40】.罗岗,《“电影”感受“政治”的瞬间:左翼思潮与上海电影文化——以《神女》为例》。
    【41】.叶宇,《历史叙述与观念阐释:发展期中国电影1929-1937重考》
    【42】.曹晶晶,《清末民间媒体关注公共事务与晚清社会变迁》
    【43】.孙绍谊,《从审查到分类——读解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44】.付永春,《电影审查·分级·表达自由——对美国电影制度的一种考察》
    【1】.《江苏省教育会年鉴》
    【2】.《江苏省教育会十年概况》
    【3】.《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
    【4】.《上海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
    【5】.《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6】.《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7】.《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8】.《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9】.《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10】.《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附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11】.《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12】.《上海研究资料正集》,上海通社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
    【13】.《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上海通社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
    【1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
    【15】.《民国广东政府机构沿革和组织法规选编》(1911-1949),广东省档案馆编,1996年。
    【16】.《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府档案史料汇编》,杭州市档案馆编。
    【17】.《上海档案史料研究》,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三联书店不定期出版。
    【18】.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1-100册),黄山书社,1999年。
    【19】.程树仁甘亚子陈定秀主编,《中华影业年鉴》(第一集),中华影业年鉴社,1927年1月30日出版。
    【20】.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编,《中国电影年鉴1934》,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电影学研究创新团队整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21】.姜亚沙,经莉,陈湛绮著,《中国早期电影画刊》(1—12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
    【22】.《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23】.《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上海图书馆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
    【24】.《上海电影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25】.杜文林等著,《上海电影史料》(1),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1992年。
    【26】.杜文林等著,《上海电影史料》(2—3),上海市地方局史志办公室,1993年。
    【27】.《杭州市电影志》,杭州出版社,1997年。
    【28】.《浙江省电影志》,浙江省电影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
    【29】.《浙江电影记事:1908-1990》,费静波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30】.费静波主编,《浙江省电影志参考资料汇编(一、二、三)》,1991-1993年。
    【31】.《广州电影志》,广州市电影公司,1993年。
    【32】.姜东豪主编,《哈尔滨电影志》,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
    【33】.《河南电影志:1909-1987》,河南省文化厅文化志编辑室/河南省电影公司,2000年。
    【34】.李庆跃李沛编著,《宁夏电影史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
    【35】.《青海电影志》,青海电影发行公司,1989年。
    【36】.《吉林电影发行放映纪事》,吉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编,吉林东北亚印刷出版,1994年。
    【37】.田静清著,《北京电影之史迹:1900-1949》(上册),北京电影业北京出版社,1990年。
    【38】.戴蒙著,《电影检查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
    【39】.陈立夫著,《中国电影事业》,上海晨报出版社,1933年。
    【40】.郑峻生著,《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
    【41】.郭有守著,《二十三年份国产电影发达概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
    【42】.《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会务报告:二十二年度》,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总务编印。
    【43】.徐公美著,《电影发达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
    【44】.郭有守著,《我国之教育电影运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1935年。
    【45】.田汉著,《影事追怀录》,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46】.徐耻痕等著,《中国影戏大观》,合作出版社,1927年。
    【47】.《影戏年鉴》,电声周刊社编,1935年。
    【48】.谷剑尘著,《教育电影》,中华书局,1937年。
    【49】.鲁思著,《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
    【50】.程步高著,《影坛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51】.郑君里著,《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电影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
    【52】.唐弢等著,《〈申报自由谈〉杂文选,1932-1935》,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53】.《洪深——回忆洪深专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54】.夏衍著,《劫后影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
    【55】.夏衍著,《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2006年。
    【56】.刘思平著,《张石川从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57】.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二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58】.李少白著,《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9】.李少白著,《影心探赜: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60】.李少白著,《影史榷略:电影历史及理论续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61】.杜云之著,《中华民国电影史》,“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88年。
    【62】.杜云之著,《中国电影七十年:1904-1972》,中华民国电影图书馆,1986年。
    【63】.郦苏元胡菊彬著,《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64】.陆弘石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65】.陆弘石著,《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
    【66】.陆弘石著,《中国电影史1905-1949:早期中国电影的叙述与记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67】.陈景亮著,《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一卷,早期中国电影1905-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68】.李道新著,《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9】.李道新著,《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0】.虞吉主编,《中国电影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71】.胡星亮张瑞麟著,《中国电影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
    【72】.封敏等著,《中国电影史话》,黄山书社,1997年。
    【73】.钟雷编著,《五十年来的中国电影》,(台湾)正中书局,1965年。
    【74】.张江艺著,《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5】.丁亚平著,《影像中国(194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76】.李多钰主编,《中国电影百年,上编,1905-197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77】. (日)佐藤忠男著,《中国电影百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78】.陈文平、蔡继福著,《上海电影100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79】. (日)岩崎昶著,《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
    【80】. (日)四方田犬彦著,《日本电影100年》,三联书店,2006年。
    【81】.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82】.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83】.周承人李以庄著,《早期香港电影史:1897-194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
    【84】.罗丽著,《粤剧电影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85】.张馨艺等著,《陪都电影专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86】.胡昶古泉著,《“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中华书局,1990年。
    【87】.朱剑、汪朝光著,《民国影坛纪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88】.时影著,《民国电影》,团结出版社,2005年。
    【89】.傅葆石著,《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0】.胡平生著,《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为中心的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
    【91】.曹懋唐著,《上海影坛话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92】.张伟著,《前尘影事:中国早期电影的另类扫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93】.张伟著,《沪渎旧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94】.方明光著,《海上旧梦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95】.郑祖安著,《海上剪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96】.《星光魅影:上世纪前半叶电影明星自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97】.梅雯著,《破碎的影像与失忆的历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98】.贾磊磊著,《中国武侠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99】. (美)陶乐赛·琼斯著,《美国银幕上的中国和中国人1896-1955》,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
    【100】.姜智芹著,《傅满洲与陈查理: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1】.张英进著,《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2】. Sheldon Hsiao-peng Lu: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 Identity, Nationhood, Gender.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1997.
    【103】. Vivian Shen: The Origins of Left-Wing Cinema in China,1932-1937. Routledge, 2005.
    【104】. Zhang yingjin: Cinema and Urban Culture in Shanghai, 1922-1943.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05】. Lee-Hsia Hsu Ting: Government Control of the Press in Modern China, 1900-194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06】.《近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07】.《一九二〇年代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08】.《一九三〇年代的中国》(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9】.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110】.杨联陞著,《中国制度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1】.严耕望著,《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2】.费正清杨品泉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13】. (美)易劳逸著,陈红民译,《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114】. (美)易劳逸著,王贤知贾维王建朗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5】.王兆刚著,《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16】.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117】. (日)深町英夫著,《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及其党国体制的形成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18】.罗志田著,《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9】.倪伟著,《“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艺政策与文学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120】.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史》(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121】.尹雪曼主编,《中华民国文艺史》,正中书局,1976年。
    【122】. (日)家近亮子著,《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23】.杨天石著,《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4】.《汪伪政权》,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4年。
    【125】.张玉成著,《汪伪时期日伪奴化教育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6】.黄福庆著,《近代日本在华文化及社会事业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127】.《上海百年文化史》(第二卷/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
    【128】.熊月之许敏著,《上海通史》(第十卷:民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29】.刘惠吾著,《上海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130】.唐振常沈恒春著,《上海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8年。
    【131】. (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译,《上海时代》,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132】. (法)白吉尔著,王菊赵念国著,《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133】.沈宗周、傅勤著,《上海旧事》,学苑出版社,2000年。
    【134】. (美)霍塞著,《出卖上海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135】.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136】.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37】.王立民著,《上海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8】.周松青著,《上海地方自治研究:1905-192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139】.李欧梵著,《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140】. (美)卢汉超著,段炼等译,《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1】.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42】. (美)魏斐德著,芮传明译,《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43】. (美)魏斐德著,章红译,《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4】. (法)安克强著,袁燮铭夏俊霞译,《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5】. (法)安克强著,张培德等译,《1927—1937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6】.刘建辉著,甘慧杰译,《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47】. (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8】.姜进主编,《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9】.李世众著,《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0】.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1】.阎广芬著,《经商与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2】.《上海文史资料》,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53】.《上海地方史资料》,上海文化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
    【154】.《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19-1937》,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
    【155】.《上海革命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合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
    【156】.《广州文史资料》
    【157】.《广州文史资料选辑》
    【158】.《广州百年大事记》(上下),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9】.《桂林文史资料》
    【160】.《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等编,漓江出版社,1987年。
    【161】.《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
    【162】.《广西戏剧史料集》,广西戏剧研究室等编,1982年。
    【163】.顾乐真著,《广西戏剧史论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
    【164】.余起声著,《浙江省教育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5】.张彬主编,《浙江教育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