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民营化: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开展政府改革运动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调整、管理方式变迁、服务模式变化,成为一个明显的特征。作为公共服务一个重要方面的社会保障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各种方式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实行社会保障的民营化。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研究时间,以北美、欧洲、澳洲、日本为研究空间,以养老保险、医疗保健、社会救助为研究领域,研究这些国家在社会保障各个方面的民营化。
     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各国社会保障民营化产生、发展和演变路径怎样,在不同项目上的民营化具体方式、措施与进展如何;(2)影响社会保障民营化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国别的、项目的、方式的、手段的比较,展示出社会保障民营化相对清晰的图景。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在分析环境变量对民营化变革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之后,重点研究制度变量与行为变量对社会保障民营化变革的影响。一方面,运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揭示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在社会保障民营化变革中,对决策参与者的行为如何产生决定与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运用制度变迁的演化理论,阐释行为对制度的变革及形塑作用,揭示行为变量对社会保障民营化变革的影响,分析社会保障民营化变革的过程、机制,即决策的各方参与者以及各种行为变量如何在民营化问题的制度选择和变迁中发挥影响作用。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各国社会保障民营化产生、发展和演变路径不同,不同项目的民营化手段、方法、程度不一;(2)影响社会保障民营化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两类,即制度变量和行为变量,制度变量对民营化的推行起着重要约束作用,民营化变革存在路径依赖现象;民营化变迁还受到行为变量的影响,它影响着民营化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措施。
     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第一,对作为公共服务的社会保障的民营化进行相对深入的研究,开拓公共服务研究新的论域。第二,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将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进行综合,吸收借鉴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出针对这一专门领域研究新的方法论视角。第三,对福利国家新政治学的理论进行一定的修正,建构社会保障民营化的分析解释模型,开创了关于政策形成与变迁新的研究模型。
As an important public service, social security has undergone a various forms of significant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amongst which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he dissertation aims at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in the fields of old-age insurance, healthcare and social rescue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ustralia and Japan from the late 1970s to the present.
     The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a) the deriv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means, measures and procedures of privatization in respective aspects of social security; b) what’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In answering the first question, the dissertation displays a relatively clear prospect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respective states, projects, approaches and means. While answers the second question, applying new institutionalist perspective, the dissertation discovers some key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variables apart from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he dissertation concludes as follows: a) there are diversity of paths of deriv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here are various approaches, measures and means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b) the internal factors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variab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affecting the paths, approaches, measures, means and the extent of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comprises three aspects: a) opens up a new field of research on public service by studying deeply to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 exploits a new methodology by applying new institutionalist approach to the researching on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his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consists of synthetizing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theory, governance theory, civil society theory, welfare pluralism theory, and absorbing the latest findings of behaviorist politics, political economy, political sociology and public policy science; c) develops a new model of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public policy by constructing an analysis model in explaining the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after revising the new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引文
①[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②[美]菲利克斯.A.尼格斯,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187-188页。
    ①[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②肖勇,论政府民营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③许宗立,论行政任务民营化,元照法律网,2002年3月。
    ④[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⑤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⑥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⑦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⑧[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者前言。
    ①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6页。
    ②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9-10页。
    ①[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①[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前言,第12页。
    ②[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③[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①许宗力,论行政任务民营化,元照法律网,2002年3月。
    ②高家伟,公共行政民营化与特许经营制度在欧美,法制日报网络版,2004年2月19日。
    ③参见[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7-140页。
    
    ①曾保根,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论析,[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②郑功成,智利模式——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2期。
    ③宋洁云,智利的新型养老模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5期。
    ①张涵,智利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理论界,2005年第6期。
    ②郑秉文、房连泉.“智利模式”25年改革评价,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5期。
    ③李志明、陈颖姣,第三部门介入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领域的理论解释及其路径选择,湖北社会科学,2006第5期。
    ①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①庄秀美,日本社会福利服务的民营化——“公共介护保险制度”现况之探讨,台大社会工作学刊,2005年第11期,第89-128页。
    ②胡敏洁,公法视野下的美国福利民营化:学理与实践,《公法研究》第四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①薛晓源,陈家刚,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95页。
    ②薛晓源,陈家刚,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88页。
    ③James March , Johan Olsen.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 No. 3 , 1984.
    ①石凯、胡伟,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
    ②Rosa Mule, New lnstitutionalism: Disti11ing Some“Hand Core”Propositions in the Works of Williamson and March and Olson, Politics, 1999, (3) p146,.
    ③Peter A. Hall and Rosemarcy 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1999, XLIV.
    ①余宜斌,政治学: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兰州学刊,2007年第7期,总第166期。
    ②P. S. Tolbert and L. G. Zucker ,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 in S. Clegg , C. Hardy , ed. ,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Studies , Thousand Oaks , CA : Sage , 1996.
    ③James March &Johan P. Olsen ,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 The Free Press , New York , 1989 , pp. 38.
    ④郭小聪,政府制度演变理论:引入性思考,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6卷第5期,2003年9月。
    ①U. Witt , Evolution Economics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 1993 , p.xxi.
    ②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③[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5页。
    ④[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序,第1页。
    ⑤[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页。
    ①秦海,阿弗纳·格雷夫的历史制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2期。
    ②Paul Pierson , Increasing Ret urn , Path Dependency ,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Vol. 94 ,No. 2 , June , 2000 , pp. 251 - 267.
    ③祝灵君,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
    ①James March &Johan P. Olsen ,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 The Free Press , New York , 1989 , pp. 56 - 57.
    ②W. Richard Scott.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1995.p7-8.
    ③郭小聪,不同学科制度主义方法论特征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第44卷(总191期)。
    ④B. 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1999.p11.
    ①丁伟忠,对制度的重新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②朱米德,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③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①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②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③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①Fritz W. Scharpf and Vivien A. Schmidt (eds.), Welfare and work in the open economy, Vol 2, Diverse Responses to Common Challeng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②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①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②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①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②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③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①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②Vivian A. Schmidt,The Role of Public Discourse in European Social Democratic Reform Projects. http://eiop.or.at/eiop/texte/2005-008a.htm.
    ①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①Flora, P. (ed.), Growth to Limits: The Western European Welfare States since World War II,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1986.
    ②注:所谓“福利国家的新政治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保罗·皮尔逊提出的一个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福利国家变革的学派,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学术兴趣,掀起了许多论争。
    ③Nicola Yeates,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Sage. 2001.
    ④John Clarke , Turning Inside Out? Globalization, Neo-Liberalism and Welfare States, Anthropologica, 45 (2003).
    ①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9页。
    ②John Clarke , Turning Inside Out? Globalization, Neo-Liberalism and Welfare States, Anthropologica, 45 (2003).
    ③David Natali, Europeanization, policy arenas, and creative opportunism: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forms in Italy,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11:6 December 2004: 1077–1095.
    ④Walter Korpi, Welfare-State Regress in Western Europe: Politics, Institutions, Globalization, and Europeanization, Annu. Rev. Sociol. 2003. 29:589–609.
    ⑤Ellen Immergut, From Constraints to Change, 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 5, No. 2.
    ⑥参见杜安·斯旺克,政治政治制度和福利制度的结构调整:制度对发达民主国家社会政策变化的影响,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96-308页。
    ⑦朱利亚诺·博诺里,政治制度、否决点和福利制度的适应过程,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45-355页。
    ⑧Bernhard Ebbinghaus, From Path Dependence to Path Departure in Welfare Reform Analysis, 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5, No.2.
    ①Paul Pierson, The Limits of Design: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Origins and Change. Governance, Vol.13, No.4, October 2000.
    ②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③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①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②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③Ellen Immergut, From Constraints to Change, 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5, No.2.
    ①Bruno Amable,Donatella Gatti,Jan Schumacher,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The Partisan Effect Revisited,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Vol.22, No.3.
    ②参见赫伯特·基奇尔特,“政党竞争和福利制度削减:政治家何时选择不受欢迎的政策?”,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405-412页。
    ①Julia lynch,Constituency Feedback Theories and the Welfare State in Western Europe,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5, No.2.
    ①Kimberly J. Morgan,Policy Feedbacks and the European Welfare State,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5, No.2.
    ①保罗·皮尔逊,应付永久性紧缩:富裕民主社会中的福利制度调整,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12-620页。
    
    ①C.P.Hill,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1700-1982, Amold ,1985,pp293-294.
    ②A.H.Halsey, British Social Trends since 1900, Macmillan, 1988, pp501.
    
    ①UK country report: Welfare reform in the UK, 1985-2002, p3.
    ②《参考消息》, 1997- 06- 26,第6版。
    ①胡税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浙江金融,2000年第5期。
    
    ①王艳华,日本老龄化社会和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分析,[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5年。
    ②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65页。
    ①臧忠生,聚焦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1-31.第4版.
    ②刘章才,英国“福利国家”困境论析,中共成都市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③据官方统计,英国1979年失业率为5%, 1983年高达12%,到了90年代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0%左右。很多“失业者”一边领取津贴,一边从事地下经济获得巨额收入,而且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这对就业者甚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数据来源:(英)迈克尔·希尔,社会政策开支对当代英国的影响,欧洲,1996年第4期。
    ④[美]截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12-13页。
    ⑤徐延辉,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⑥[英]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2-23页.。
    
    ①[德]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68页。
    ②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①参见《经济资料译丛》, 1998年第1期,第81页。
    ②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③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①胡税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浙江金融,2000年第5期。
    ②C. Hood,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Spring),1991.p3-19.
    ③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序第4页。
    ①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48页。
    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2页。
    ③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30-37页。
    ④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序第3-4页。
    ⑤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8页。
    ①[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3页、第183页。
    
    ①王明华、房正国,论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的动因及其缺失,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第6期。
    ②傅殷才、颜鹏飞,自由经营与国家干预西方两大经济思潮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③傅殷才,颜鹏飞,自由经营与国家干预西方两大经济思潮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④陈国权,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浙江大学mpa教育网,2004年7月23日。
    ①陈国权,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浙江大学mpa教育网,2004年7月23日。
    ②C.Hood."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69(Spring),1991.
    ①C. Hood.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Spring), 1991, P3-19.
    ②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8-29页。
    ③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13页。
    ④E. Ferlie, L. Ashburner, L. Fitzgerald and A. Pittigrew. The New Management in A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10-15。
    ①B. Guy Peters. The Future of Governing: Four Emerging Models.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6. p19.
    ①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6期。
    ②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③[英]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范围,载英国《民主化》杂志,1994年秋季号,第375 -390页。
    ④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①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②姜士伟、张成伟,从公民社会理论看第三部门的合法性,公共管理,2006年第10期。
    ③丛日云、庞金友,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④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①田华,公民社会,民主与科学,2004年第1期。
    ②[美]詹姆士. N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③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9页。
    ④参见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⑤参见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①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②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①[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②Norman Johnson , 1999 , Mixed Economies of Welfar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London and New York : Prentice Hall, Europe .
    ③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①陈亦信,西方“第三条道路”的新理论,[香港]《二十一世纪》第五十四期,1999年。
    ②[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前言,第12页。
    
    ①[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②[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①Prager, J. Contracting out government services: Lessons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4, 54 (2): pp176-184.
     ①谢德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福利制度改革述论,理论导刊,2003年第11期。
    ①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67-168页。
    ②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③赫尔姆特·安海尔,市民社会与第三行业,德国,2000年第5期。
    ④[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22、132页。
    ①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②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45-167页。
    ③UK country report: Welfare reform in the UK, 1985-2002, p4.
    ①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②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45-167页。
    ③丁易,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6期。
    ④阎中兴,国外养老保险改革近况,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2期。
    ⑤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45-167页。
    ①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45-167页。
    ①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76-190页。
    ②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57-162页。
    ③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76-190页。
    ①刘昕,英国最新福利制度改革评析,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9期。
    ②颜莹舫等,英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社会,2004年第1期。
    ③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213页。
    ④邓大松,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保险研究,1997年第2期。
    ⑤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92页。
    ①孙志祥,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启示,社会福利,2007年第3期。
    ①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①OECD, Private Pensions in OECD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Paris: 1993, pp.9-10.
    ②OECD, Private Pensions and Public Policy, Paris: 1992, pp.42&46.
    ③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45-167页。
    ④UK country report: Welfare reform in the UK, 1985-2002, p5.
    ⑤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①丁易,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6期。
    ②常宗虎,评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的政府退位倾向,中国民政,2001年第2期。
    ③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6页。
    ④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9-10页。
    ①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②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57-162页。
    ①http://www.ssa.gov/history/orghist.html
    ②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③王洪春,21世纪的美国社会保障:趋势与借鉴,人口学刊,2002年第1期。
    ④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53页。
    ①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57页。
    ②侯玉兰,非营利组织:美国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调查与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 年第5期。
    ①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②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③仇雨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20-228页。
    ①仇雨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20-228页。
    ②仇雨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20-228页。
    ①周弘,世纪末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11期。
    ②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96页。
    ③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④陈成文、肖卫宏,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⑤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①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②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37页。
    ③刘昕,荷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启示,理论与改革,1999年第5期。
    ①L- Jacobo Rodruea,1999, 3, Chile Private Pension System at18: Its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Challenges, http: //www.socialsecurity.org/cato.
    ②晓众,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特征与成效,编译参考,1997年第6期。
    ③郑秉文,OECD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①蒋岳祥,瑞典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②Sunden Annika. How Will Sweden’s New Pension System Work? 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 Issue Boslom, 2000. p4.
    ③Palmer Edward. The Swedish Pension Reform Model: Framework and Issues. World Bank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Geneva, 2002. p11.
    ④Berg Lennart. The Framework of Swedish Pension Reform. Merita Nordbanken, Stockholm, 2000. p15.
    ①Normann Goeran. Matching Flat Tax with Basic Security Accounts Swedish Employers Confederation. Stockholm, 2000. p21.
    ②利求同,美国退休收人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世界经济,2000年第8期。
    ③许晓茵、王广学,社会保障私有化及其理论基础,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①刘琳、辛克政,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介绍,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②Sven E. Ollson,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State in Sweden, Lund, 1993, p.163.
    ③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8页。
    ①沈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82页。
    ②沈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92页。
    ③[日]合津文雄,日本社会福利政策变革的新趋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④郑秉文,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①[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2页。
    ②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27-128页。
    ③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75页。
    ④丁建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际论坛,2003年第5期。
    
    ①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73页。
    ②岳颂东,瑞典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启示,北方经济,2006年第11期。
    ③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209-210页。
    ④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75页。
    ⑤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73页。
    ①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8页。
    ②UK country report: Welfare reform in the UK, 1985-2002, p15.
    ③向文华、李雪梅,20世纪90年代瑞典、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国际论坛,第4卷第4期,2002年7月。
    ④仇雨临、孙树菡,医疗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3页。
    ⑤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1997), p. 15.转引自Gudmundur Jonsson,The Icelandic Welfare Stat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Scand. J. History 26.
    ①沈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38-139页。
    ②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88-191页。
    ③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①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99-203页。
    ①Mark Chaves,“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nd Welfare Reform: Who Will Take Advantage of Charitable Choic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64, 1999, pp. 836~846,和Mark Chaves, Congregations’Social Service Activities (Washington, D. C. : The Urban Institute, Center on Nonprofits and Philanthropy, 1999) .
    ②刘澎,美国宗教团体的社会资本,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③Amy L. Sherman,小小的奇迹:教会是如何响应福利改革的?交流,2000年第1期。
    ④Robert D. Putnam,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0) , p. 66.
    ⑤Lester M. Salamon, America’s Nonprofit Section , 2nd ed.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1999 , p.154.
    ①U. Witt , Evolution Economics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 1993 , p.xxi.
    ②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③[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5页。
    ④[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序,第1页。
    ⑤[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页。
    ①Paul Pierson, The Limits of Design: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Origins and Change. Governance, Vol.13, No.4, October 2000.
    ②Karen M. Anderson, Pension Politics in Three Small States: Denmark, Sweden and the Netherlands, 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9(2), 2004.
    ③朱利亚诺·博诺里,政治制度、否决点和福利制度的适应过程,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43页。
    
    ①郑秉文,OECD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②郑秉文,OECD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③王朝晖,法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及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
    ①Thelen, Kathleen, and Ikuo Kume (2006).“Coordination as a Political Problem in Coordinated Market Economies,”Governance, Vol. 19, No. 1, pp. 11-42.
    ②祝灵君,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
    
    ①James March & Johan P. Olsen ,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 The Free Press , New York , 1989 , pp. 56 - 57.
    ②[美]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美]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
    ④参见[美]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84页。
    ①UK country report: Welfare reform in the UK, 1985-2002, p15.
    ②利求同,美国退休收入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世界经济,2000年第8期。
    ③Paul Pierson , Increasing Return , Path Dependency ,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Vol. 94 ,No. 2 , June , 2000 , pp. 251 - 267.
    ④[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⑤马建斌,西方新制度主义的制度观述要,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2期。
    ⑥参见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3-146页。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序,第1页。
    ②http://www.cbo.gov/ftpdoc.cfm?index=1065&type=0&sequence=0
    ①周弘,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与改革,世界经济,1997年第11期。
    ①伊夫林·休伯,约翰·D.斯蒂芬斯,紧缩时代的福利和生产制度,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2页。
    ②伊夫林·休伯,约翰·D.斯蒂芬斯,紧缩时代的福利和生产制度,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3页。
    ①郑秉文,OECD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①参见保罗·皮尔逊,成熟的福利制度受到的后工业化压力,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31-132页。
    ②[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编,转变中的福利国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①丁骥千,法国社会阶级差别的重现,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7期。
    ②参见杜安·斯旺克,政治政治制度和福利制度的结构调整:制度对发达民主国家社会政策变化的影响,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96-308页。
    ①[德]托马斯·迈尔,媒体社会与社会民主党的选举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2期。
    ②参见朱利亚诺·博诺里,政治制度、否决点和福利制度的适应过程,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45-355页。
    ①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①F. A. Hayek.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London, 1949.
    ②R. Mishra. The Welfare State in Crisis. Hempstead, 1984. PP26-64.
    ③V. George, P. Wilding .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London,1985.PP3-6.
    ④A. V Dicey. Law and Public Opinion in England .London,1962.P259.
    ⑤F.A.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London,1960.P256.
    ⑥F. A.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London,1944.
    ⑦R. Boyson. Down with the Poor.London,1971.P9.
    ⑧J. E. Powell. Still to decide.London,1972,P12.
    ⑨T.H. Marshall.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A]. Sociology at the Crossroad [C] London,1963.
    ①[英]拉尔夫·密利本德,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6页。
    ②王凤鸣,论英国工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第1期。
    ③伊夫林·休伯,约翰·D.斯蒂芬斯,紧缩时代的福利和生产制度,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4页。
    ①转引自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第367页。
    ②关于合作主义经济模式和福利制度的研究,可以详见郑秉文《全球化对欧洲合作主义福利国家的挑战》,载于《世界经济》2002年6月号,第38-45页,及《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第71-79页。
    ③Colin Crouch and Ronald Dore , Whatever Happened to Corporatism ? In Colin Crouch and Ronald Dore (eds. ) , Corporatism and Accountability : Organized Interest in British Public Life.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1990, pp. 3 , 6.
    ④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⑤林义,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的制度文化根源初探,财经科学,2000年第4期。
    ①[美]弗里德曼,自由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09-125页。
    ②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③转引自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④转引自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⑤林义,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的制度文化根源初探,财经科学,2000年第4期。
    ⑥Christelle Mandin & Bruno Palier, Francecountryreport: Welfare Report in France, 1985-2002.http://www.kent.ac.uk/wramsoc/workingpapers/firstyearreports/nationalreports/francecountryreport.pdf
    ①李培林,法国福利体制的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②李培林,法国福利体制的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③王雪梅,瑞典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工会博览,2004.9.7。
    
    ①王雪梅,瑞典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工会博览,2004.9.7。
    ②王雪梅,瑞典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工会博览,2004.9.7。
    ①Christelle Mandin & Bruno Palier, Francecountryreport: Welfare Report in France, 1985-2002. http://www.kent.ac.uk/wramsoc/workingpapers/firstyearreports/nationalreports/francecountryreport.pdf
    ①王朝晖,法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及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
    ②楼苏平、陈磊,浅析法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欧洲研究,2005年第5期。
    ③[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序言,第2-3页。
    
    ①参见杜安·斯旺克,政治政治制度和福利制度的结构调整:制度对发达民主国家社会政策变化的影响,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96-308页。
    ②[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97页。
    
    ①[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编,转变中的福利国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17页。
    ②[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编,转变中的福利国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③钱运春,法国社会保障体制的行业特点形成原因和改革困境,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①[德]托马斯·迈尔,媒体社会与社会民主党的选举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2期。
    ②[德]托马斯·迈尔,媒体社会与社会民主党的选举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2期。
    ①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②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①余隆武,美国社会保障改革与个人账户争议,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②赫伯特·基奇尔特,政党竞争和福利制度削减:政治家何时选择不受欢迎的政策?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79-380页。
    ③赫伯特·基奇尔特,政党竞争和福利制度削减:政治家何时选择不受欢迎的政策?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92-393页。
    ④向文华、李雪梅,20世纪90年代瑞典、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国际论坛,2002年第4期。
    ①钱运春,法国社会保障体制的行业特点形成原因和改革困境,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②吴中宇、胡仕勇,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理念基础及其启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①[美]约翰·福斯特,新自由主义及其批判,每月评论,第50卷第11期。
    ②[美]约翰·福斯特,新自由主义及其批判,每月评论,第50卷第11期。
    ①刘丽,论英国工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理论基础,[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5年。
    ②[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③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0页。
    ④[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43-44页。
    ⑤孙辉,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
    ⑥[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①[德]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9-20页。
    ②杨迟,瑞典模式的演变及当今瑞典社民党的政治定位,国际论坛,2002年第6期。
    ①段会平,英国工党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4年。
    ②丁纯,德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与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2期。
    ①参见赫伯特·基奇尔特,政党竞争和福利制度削减:政治家何时选择不受欢迎的政策,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85-391页。。
    ②http://www.csss.gov/
    
    ①http://www.afscme.org/legislation-politics/1491.cfm
    ②http://www.aapd-dc.org/News/SSsolvency/ssPrivFacts.htm
    [1]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3]保罗·皮尔逊,应付永久性紧缩:富裕民主社会中的福利制度调整,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4]保罗·皮尔逊,成熟的福利制度受到的后工业化压力,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5]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6]常宗虎,评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的政府退位倾向,中国民政,2001年第2期。
    [7]陈成文、肖卫宏,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8]陈国权,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浙江大学mpa教育网,2004年7月23日。
    [9]陈林、侯玉兰,激进、温和还是僭越?——当代欧洲左翼政治现象审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0]陈亦信,西方“第三条道路”的新理论,[香港]《二十一世纪》第五十四期,1999年。
    [11]丛日云、庞金友,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12]达尔默·D·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13]邓大松,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保险研究,1997年第2期。
    [14]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5]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16]丁纯,德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与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2期。
    [17]丁建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际论坛,2003年第5期。
    [18]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19]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20]丁骥千,法国社会阶级差别的重现,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7期。
    [21]丁伟忠,对制度的重新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2]丁易,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6期。
    [23]参见杜安·斯旺克,政治政治制度和福利制度的结构调整:制度对发达民主国家社会政策变化的影响,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4]段会平,英国工党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4年。
    [25] [美]菲利克斯.A.尼格斯,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26]高家伟,公共行政民营化与特许经营制度在欧美,法制日报网络版,2004年2月19日。
    [27]郭小聪,政府制度演变理论:引入性思考,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6卷第5期,2003年9月。
    [28]郭小聪,不同学科制度主义方法论特征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第44卷(总191期)。
    [29]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30] [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1] [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2] [美]弗里德曼,自由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33]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34]傅殷才、颜鹏飞,自由经营与国家干预西方两大经济思潮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
    [35]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6] [英]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范围,载英国《民主化》杂志,1994年秋季号,第375 -390页。
    [37] [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第2期。
    [38] [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编,转变中的福利国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
    [39] [丹麦]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40]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
    [41] [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2]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3]赫伯特·基奇尔特,政党竞争和福利制度削减:政治家何时选择不受欢迎的政策?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44]赫尔姆特·安海尔,市民社会与第三行业,德国,2000年第5期。
    [45] [日]合津文雄,日本社会福利政策变革的新趋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46]侯玉兰,非营利组织:美国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调查与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47]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48]胡敏洁,公法视野下的美国福利民营化:学理与实践,《公法研究》第四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49]胡税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浙江金融,2000年第5期。
    [50] [德]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68页。
    [51] [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52]姜士伟、张成伟,从公民社会理论看第三部门的合法性,公共管理,2006年第10期。
    [53]蒋岳祥,瑞典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4] [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55] [英]拉尔夫·密利本德,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56] [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57]李培林,法国福利体制的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58]利求同,美国退休收入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世界经济,2000年第8期。
    [59]李招忠,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思想启示,暨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0]李志明、陈颖姣,第三部门介入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领域的理论解释及其路径选择,湖北社会科学,2006第5期。
    [61]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62]林闽钢,福利多元主义的兴起及其政策实践,社会,2002年第7期。
    [63]林义,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的制度文化根源初探,财经科学,2000年第4期。
    [64]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65]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6]刘丽,论英国工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理论基础,[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5年。
    [67]刘琳、辛克政,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介绍,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5期。
    [68]刘澎,美国宗教团体的社会资本,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69]刘昕,荷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启示,理论与改革,1999年第5期。
    [70]刘昕,英国最新福利制度改革评析,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9期。刘章才,英国“福利国家”困境论析,中共成都市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71]楼苏平、陈磊,浅析法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欧洲研究,2005年第5期。
    [72]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73]马建斌,西方新制度主义的制度观述要,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2期。
    [74] [英]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75]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76]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77]彭海磊,西方国家社会保险私有化改革及其启示,[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8]钱运春,法国社会保障体制的行业特点形成原因和改革困境,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79]秦海,阿弗纳·格雷夫的历史制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2期。
    [80]仇雨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81]仇雨临、孙树菡,医疗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82]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83]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4]沈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85]石凯、胡伟,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
    [86]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87]宋洁云,智利的新型养老模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5期。
    [88]宋世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2期。
    [89] [德]苏珊·米勒、海因里希·波特霍夫,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史,北京,求实出版社,1984年。
    [90]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91]孙辉,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
    [92]孙志祥,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启示,社会福利,2007年第3期。
    [93]田华,公民社会,民主与科学,2004年第1期.
    [94]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6期。
    [95] [德]托马斯·迈尔,媒体社会与社会民主党的选举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2期。
    [96] [德]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97] [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98]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年。
    [99]王凤鸣,论英国工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第1期。
    [100]王洪春,21世纪的美国社会保障:趋势与借鉴,人口学刊,2002年第1期。
    [101]王军,从民社党走向看德国政党间“趋同”现象,德国研究,2001年第1期。
    [102]王明华、房正国,论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的动因及其缺失,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第6期。
    [103]王雪梅,瑞典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工会博览,2004.9.7。
    [104]王艳华,日本老龄化社会和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分析,[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5年。
    [105]王朝晖,法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及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
    [106]吴中宇、胡仕勇,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理念基础及其启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07]向文华、李雪梅,20世纪90年代瑞典、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国际论坛,第4卷第4期,2002年7月。
    [108]肖勇,论政府民营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09]晓众,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特征与成效,编译参考,1997年第6期。
    [110]谢德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福利制度改革述论,理论导刊,2003年第11期。
    [111]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112]许晓茵、王广学,社会保障私有化及其理论基础,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113]许宗力,论行政任务民营化,元照法律网,2002年3月。
    [114]徐延辉,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15]薛晓源,陈家刚,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16]颜莹舫等,英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社会,2004年第1期。
    [117]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0页。
    [118]阎中兴,国外养老保险改革近况,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2期。
    [119]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120]杨迟,瑞典模式的演变及当今瑞典社民党的政治定位,国际论坛,2002年第6期。
    [121]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122]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3]伊夫林·休伯,约翰·D.斯蒂芬斯,紧缩时代的福利和生产制度,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2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9页。
    [125]余隆武,美国社会保障改革与个人账户争议,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26]余宜斌,政治学: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兰州学刊,2007年第7期,总第166期。
    [127] [美]约翰·福斯特,新自由主义及其批判,每月评论,第50卷第11期。
    [128]岳颂东,瑞典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启示,北方经济,2006年第11期。
    [129]臧忠生,聚焦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1-31.第4版.
    [130]曾保根,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论析,[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31] [美]詹姆士. N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2]张涵,智利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理论界,2005年第6期。
    [133]郑秉文,OECD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134]郑秉文,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35]郑秉文,美国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新动向,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4期。
    [136]郑秉文、房连泉.“智利模式”25年改革评价,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5期。
    [137]郑功成,智利模式——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2期。
    [138]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139]周弘,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与改革,世界经济,1997年第11期。
    [140]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41]周弘,世纪末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11期。
    [142]周弘,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与改革,世界经济,1997年第11期。
    [143]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8-29页。
    [144]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45]朱利亚诺·博诺里,政治制度、否决点和福利制度的适应过程,见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46]祝灵君,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
    [1] A. H. Halsey, British Social Trends since 1900, Macmillan, 1988.
    [2] A. V Dicey, Law and Public Opinion in England, London, 1962.
    [3] B. Guy Peters, The Future of Governing: Four Emerging Models,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6.
    [4] B. 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1999.
    [5] Berg Lennart. The Framework of Swedish Pension Reform. Merita Nordbanken, Stockholm, 2000.
    [6] Bernhard Ebbinghaus, From Path Dependence to Path Departure in Welfare Reform Analysis, 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5, No.2.
    [7] Bruno Amable,Donatella Gatti,Jan Schumacher,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The Partisan Effect Revisited,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Vol. 22, No. 3.
    [8] C. Hood,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Spring),1991.
    [9] C.P.Hill,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1700-1982, Amold ,1985.
    [10] Colin Crouch and Ronald Dore , Whatever Happened to Corporatism ? In Colin Crouch and Ronald Dore (eds.), Corporatism and Accountability: Organized Interest in British Public Lif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0, pp. 3, 6.
    [11] Christelle Mandin & Bruno Palier, Francecountryreport: Welfare Report in France, 1985-2002. http://www.kent.ac.uk/wramsoc/workingpapers/firstyearreports/nationalreports/francecountryreport.pdf
    [12] David Natali, Europeanization, policy arenas, and creative opportunism: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forms in Italy,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11:6 December 2004.
    [13] Demetra Smith Nightingale, Nancy M. Pindu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
    [14] E. Ferlie, L. Ashburner, L. Fitzgerald and A. Pittigrew. The New Management in A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 Ellen Immergut, From Constraints to change, 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 5, No. 2.
    [16] F. A. Hayek.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London, 1949.
    [17] F.A.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London, 1960.
    [18] F. A.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London, 1944.
    [19] Henry J. Aaron and Robert D. Reischauer: Should We Retire Social Security?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9.
    [20] James March , Johan Olsen.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No. 3, 1984.
    [21] James March &Johan P. Olsen ,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 The Free Press , New York , 1989 , pp. 56 - 57.
    [22] J. E. Powell. Still to decide. London, 1972.
    [23] John Clarke , Turning Inside Out? Globalization, Neo-Liberalism and Welfare States, Anthropologica 45 (2003).
    [24] Julia lynch,Constituency Feedback Theories and the Welfare State in Western Europe,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 5, No. 2.
    [25] Karen M. Anderson, Pension Politics in Three Small States: Denmark, Sweden and the Netherlands,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9(2), 2004.
    [26] Kimberly J. Morgan,Policy Feedbacks and the European Welfare State,European Politics & Society, Spring/Summer 2006, Vol. 5, No. 2.
    [27] L- Jacobo Rodruea, Chile Private Pension System at 18: Its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Challenges, http: //www.socialsecurity.org/cato.
    [28] Lester M. Salamon, America’s Nonprofit Section,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2nd ed. 1999.
    [29] Mark Chaves,“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nd Welfare Reform: Who Will Take Advantage of Charitable Choic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64, 1999.
    [30] Mark Chaves, Congregations’Social Service Activities, Washington, D. C.: The Urban Institute, Center on Nonprofits and Philanthropy, 1999.
    [31] Normann Goeran. Matching Flat Tax with Basic Security Accounts Swedish Employers Confederation. Stockholm, 2000.
    [32] Norman Johnson, 1999, Mixed Economies of Welfar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an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Europe.
    [33] Palmer Edward. The Swedish Pension Reform Model: Framework and Issues. World Bank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Geneva, 2002. Hardy,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Studi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6.
    [34] Paul Pierson , Increasing Return , Path Dependency ,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94 ,No. 2 , June , 2000.
    [35] Paul Pierson, the Limits of Design: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Origins and Change. Governance, Vol.13, No.4, October 2000.
    [36] Peter A. Hall and Rosemarcy 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1999, XLIV.
    [37] Peter Starke, The Politics of Welfare State Retrench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40, no.1, February 2006, pp104-120.
    [38] Peter Taylor-Gooby, Anne Daguerre, Welfare Re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al Change.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EUR 20789.
    [39] Prager, J. Contracting out government services: Lessons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4, 54 (2).
    [40] R. Boyson. Down with the Poor. London, 1971.
    [41] R. Mishra. The Welfare State in Crisis. Hempstead, 1984.
    [42] Robert D. Putnam,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0.
    [43] Streeck, Wolfgang & Kathleen Thelen.“Introduc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dvanced Political Economies”, pp. 1-39 in Wolfgang Streeck & Kathleen Thelen, eds., Beyond Continuity.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dvanced Political Econom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4] Sunden Annika. How Will Sweden’s New Pension System Work? 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 Issue Boslom, 2000.
    [45] Sven E. Ollson,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State in Sweden, Lund, 1993, p.163.
    [46] U. Witt , Evolution Economics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 1993 , p.xxi.
    [47] V. George, P. Wilding .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London,1985.PP3-6.
    [48] Vivian A. Schmidt,The Role of Public Discourse in European Social Democratic Reform Projects. http://eiop.or.at/eiop/texte/2005-008a.htm.
    [49] W. Richard Scott.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1995.
    [50] Walter Korpi, Welfare-State Regress in Western Europe: Politics, Institutions, Globalization, And Europeanization, Annu. Rev. Sociol. 2003. 29.
    [51] UK country report: Welfare reform in the UK, 1985-2002, p3.
    [52] OECD, Private Pensions and Public Policy, Paris: 1992, pp.42&46.
    [53] OECD, Private Pensions in OECD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Paris: 1993, pp.9-10.
    [54]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cretary_of_State_for_Work_and_Pensions.
    [55] http://www.aapd-dc.org/News/SSsolvency/ssPrivFacts.htm
    [56] http://www.afscme.org/legislation-politics/1491.cfm
    [57] http://www.cato.org/pub_display.php?pub_id=1609
    [58] http://www.cato.org/pubs/ssps/ssp2es.html
    [59] http://www.cato.org/pubs/ssps/ssp4es.html
    [60] http://www.cato.org/pubs/ssps/ssp8es.html
    [61] http://www.cato.org/pubs/ssps/ssp-32es.html
    [62] http://www.csss.gov/
    [63] http://www.epi.org/content.cfm/issuebriefs_ib112.
    [64] http://www.epinet.org/Issueguides/socialsecurity/policybriefs/privatization.pdf
    [65] http://www.epinet.org/content.cfm/issuebriefs_ib161
    [66] http://www.epinet.org/content.cfm/webfeatures_snapshots_12222004.
    [67] http://www.socsec.org/publications.asp?pubid=503
    [68] http://www.taxchina.cn/gwsz/2002-12/12/cms88987article.shtml
    [69] http://www.thestreetspirit.org/August2005/security.htm
    [70] http://www.cbo.gov/ftpdoc.cfm?index=1065&type=0&sequence=0
    [71] http://www.ssa.gov/history/orghist.html
    [72] http://zfacts.com/p/488.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