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话语的回归与重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国传统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一,伦理情节剧电影往往寄托着广大观众的道德愿望,反映着一个时期的社会热点和人民心态,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九十年代以后,面对全球化语境伦理情节剧电影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叙事上超越了传统的情节剧模式。本文旨在对九十年代以来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创作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创作出现的症结,进一步提出伦理情节剧电影未来的发展策略。
     本文分为引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引论部分对伦理情节剧电影的产生和内涵做了简单的梳理和界定,并对九十年代以前的创作传统进行了回顾。指出伦理情节剧电影是在西方文化的交汇,直接受到西方电影叙事方法的影响,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开花结果的。它往往以家庭的伦理矛盾和道德冲突来折射社会现实。从郑正秋、蔡楚生到谢晋,他们创作的伦理情节剧电影构成了一种一脉相承的创作传统,在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正文分为四部分。首先分析了九十年代伦理情节剧电影再度繁荣的原因。由于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在国家电影政策的引导,艺术家们积极投入到现实题材的创作,促进了九十年代伦理情节剧电影创作高潮的出现。并对这一时期的影片在题材内容上予以了四个方面的划分:歌颂家庭亲情、反思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对残疾人的关注。其次,概括了九十年代以来的伦理情节剧电影的美学特征,即这一时期的影片都着重突出普通的人伦情感和人性特征,讲究情感的真实与朴素,与以前的创作传统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发展。再次,指出了这些影片的一些问题,比如:主题观念的设置、叙事策略以及对传统伦理的表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和误区,使当前的伦理情节剧电影创作陷入了一种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发展策略。指出伦理情节剧电影要想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在未来的创作就不仅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而且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社会功用,同时要不断提高影片的制作水准和艺术品位,才能使伦理情节剧电影走向良性发展。
     结语部分肯定了伦理情节剧电影取得的成绩,同时又指出其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As a main ty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ovie, ethics drama movie has all along been the favorite of Chinese audience because it carries on the moral wishes of the audience and reflects the social hot issue and mass psychology of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1990’s, confronting the globalization, it undergoe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by surmounting tradition pattern in narration. To undo the knot of present work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ovie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movie which were created in the 1990’s and afterward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3 parts, that is, introduction part, body part and conclusion part.
     The introduction part defines and combs the origi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movie and looks back to the works before 1990’s. Furthermore, the introduction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movie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s such, it combines the narration skills of Western film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nation. It reflects the social reality on family and moral conflicts. From Zheng Zhengqiu, Cai Chusheng to Xie Jin, their movies are transmissi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film history.
     The body part is made up of 4 parts. Firstly, the reasons of the reprosperity of movie in 1990’s are analyzed. The social issues brought by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policy’s direction on films of our country, together with the artists’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reating works on reality subject matter. In this part, the movies of this period fall into 4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its themes and contents: the sing of affection among family members, reflection 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modern values and the care for the disabled.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ethic movie of this period, that is, the focus of theses movies is on the common people’s ethic sensation and humanity features, emphasizing the authenticity and austerity of their emotion which is the heredit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 Thirdly,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movies. The creation of present movies sticks in the dilemma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in theme, narration, and the delivery of traditional ethics.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In the writer’s opinion, the lucub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be recognized, level of production of movies and arctic taste of movies should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put the ethic movies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optimum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 part confirms the achiev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deficiency.
引文
[1] 何春耕. 西情节剧电影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比较[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3):56.
    [2](美)托马斯·夏兹. 好莱坞类型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22.
    [3] 何春耕. 国伦理情节剧对西方电影叙事方法的成功借鉴[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31.
    [4] 尹鸿. 国电影的传统与伦理,转引自 http://v.youku.com,2004,11.
    [5] 李少白. 电影历史及理论[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65.
    [6][12]何春耕. 九十年代以来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转型和发展[J].电影创作,2001,(3):47-49.
    [7]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文 2 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5.
    [8]张凌云. 类型化:在政治与商业之间——国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J].当代电影,2005,(3):83.
    [9] 尹鸿. 世纪转型:当代国的大众文化时代[J].电影艺术,1997,(1):26.
    [10][11] 尹鸿.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 90 年代国影视文化[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81.
    [13] 汪方华. 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现代性特征[J].电影艺术,2006,(6):66.
    [14] 尹鸿. 世纪转折时期的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9.
    [15] 谢飞. 影片《香魂女》导演的话[J].文艺研究,1993,(3):46.
    [16] 郭绍虞,王文生. 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17] 徐复观. 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1.
    [18] 何西来.道德介论[J].文学评论,2002(2):25.
    [19] 尹鸿,何美. 用家庭重建道德——关于亲情电视剧的对话[J].国电视,2004,(10):5.
    [21] 峻 冰. 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变奏——张杨电影的创造性叙事与表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98.
    [22] 谭羚雁,娄成武. 转型期我国道德伦理体制的重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16.
    [23] 颜纯钧. 全球化和国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A].全球化与国影视的命运——首届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51 页
    [25] 刘晔原. 和谐叙事与温馨表述——解析韩家庭剧的文化情怀[J].当代电视,2005,(4):64.
    [24][26] 倪震. 道德伦理片和时代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2):19-24.
    [27] 李准.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接——我看电视剧《家有爹娘》[J].当代电视,2007,(7):12.
    [28] 刘许峰. 转型期影视文化的平民化倾向[J].南京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1,17(1):62.
    [29] 高军. 现实主义题材的胜利——《谁说我不在乎》市场运作琐记[J].当代电影,2006,(1):40.
    [30] 郭踪.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撞击——评影片<被告山杠爷>[J].电影作品,1995,(2):55.
    [31] 王小文. 简论李安电影作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统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57.
    [32] 张燕. 全球化时代,国电影“民族化” 之思考[J].北京电影学报,2002,(1):5
    [20][33] 陈墨. 新时期电影创作与市场观念[J].当代电影,1998,(6):23.
    [34] 饶朔光. 社会/文化转型与电影的分化及整合[J].当代电影,2001,(1):20.
    [35] 胡谱忠. 叙事策略:主旋律电影的传统文化[J].当代电影,2001,(4):66.
    [36] 尹鸿. 从新国电影到国新电影的历史转型[J].清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2.
    [37] 张杨.好电影就具有商业性[J].电影艺术,2000,(2):27.
    1. 周星. 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晓玉. 国电影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舒晓鸣. 国电影艺术史教程 1949——1999[M].北京:国电影出版社,2000.
    4. 金丹元. 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5. 彭吉象. 影视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郝建. 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李道新. 影视批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 郑树森.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9. 辛柏青. 电影观众学[M].北京:国电影出版社,1994.
    10. 郭培筠. 20 世纪国电影导演艺术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11. (美)大卫·波德维尔. 世界电影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 (法)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语言[M].北京:国电影出版社,1995.
    13. (匈牙利)巴拉兹·贝拉. 电影美学[M].北京:国电影出版社,2000.
    14. (法)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5. (德)鲁道夫·爱因汉姆. 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国电影出版社,2003.
    16. 戴锦华. 雾风景:国电影文化 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7. 黄会林. 当代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8. 陈旭光. 当代国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9. 孙隆基. 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0. 徐复观. 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郭培筠. 全球化语境与国本土电影[J].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哲学社会学版),2002,(2).
    2. 尹鸿.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J].文艺研究,2000,(6).
    3. 尹鸿. 大片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J].明日风尚(娱乐名人),2006,(1).
    4. 尹鸿. 在喧哗和骚动走向多元——90年代国电影策略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5,(3).
    5. 尹鸿. 商品拜物教与电影观念辨析[J].电影艺术,1996,(2).
    6. 尹鸿. 当前国电影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1995,(4).
    7. 尹鸿. 当前国电影状态[J]. 当代电影,1998,(1).
    8. 胡克. 转型期电影走势——评 1996——1997 年国电影[J]. 当代电影,1998,(1).
    9. 张燕. 全球化时代,国民族电影“民族化”之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1).
    10. 颜纯钧. 电影的商业性和商业性的电影[J]. 当代电影,1998,(2).
    11. 何春耕. 现代性与国伦理情节剧电影[J].电影艺术,2006,(6).
    12. 何春耕. 论国伦理情节剧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以郑正秋、蔡楚生和谢晋的作品为例[J].湘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3. 何春耕. 当代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儒家文化情结[J].电影艺术,2005,(2).
    14. 何春耕. 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
    15. 何春耕. 国伦理情节剧电影创作的演变轨迹——从郑正秋、蔡楚生到谢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6. 何春耕. 国电影史上的伦理情节剧传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17. 何春耕. 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文化意义[J].社会科学家,2002,(2).
    18. 何春耕. 论国伦理情节剧电影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9. 何春耕. 论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叙事传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1).
    20. 何春耕. 伦理情节剧——独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J].社会科学家,2001,(5).
    21. 王群.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好莱坞情节剧[J].当代电影,1994,(5).
    22. 倪震. 国电影伦理片的世纪传承[J].当代电影,2006,(1).
    23. 倪震. 渴望世俗[J].电影艺术,2002,(6).
    24. 储双月. 国当代家庭伦理电影探析[J].福建艺术,2005,(6).
    25. 张颐武. 电影批评的伦理问题[J].电影艺术,1999,(3).
    26. 张颐武. 第五代与当代国文化的转型[J].当代电影,2005,(3).
    27. 桂渝芳. 现代影视传播艺术的大众化走向[J].电影评介,2007,(21).
    28. 王小东. 电影:培育观众消费力[J].人民论坛,2003,(2).
    29. 章柏青. 电影:寻求与观众的沟通[J].当代电影,1994,(1).
    30. 宋法刚. 观众审美文化心理探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1. 峻冰. “韩国新电影”与国电影“新生代”的平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2. 贾磊磊. 国电影的精神地图——论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J].当代电影,2007,(3).
    33. 左衡. 国电影创作生产现状分析及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4. 汪献平. 对当今国电影市场定位的一点思考[J].当代电影,2006,(4).
    35. 熊斌勇. 困境与出路——国电影与市场营销[J].福建艺术,2001,(2).
    36. 潘蹊径. 到底靠什么把观众请回电影院——十部大片热冷思考[J].决策探索,1996,(8).
    37. 俞志达. 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03,(1).
    38. 唐瑜敏. 类型电影与观众态度[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J].2004,(4).
    39. 王宜文. 浅析国类型电影的历史与境遇[J].当代电影,2004,(6).
    40. 李道新. 国电影的民族记忆与文化历程[J].福建艺术,2004,(1).
    41. 李道新. 心灵探询与价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读解[J].当代电影,2003,(2).
    42. 朱善智. 亲情的反叛与回忆——简评影片《向日葵》[J].四川戏剧,2006,(4).
    43. 祁云蛟. 破碎的影像——对《刮痧》的一种解读[J].电影评介,2001,(5).
    44. 燕纯纯. 从《青红》到《向日葵》——看“新生代”发展的姿态[J].电影新作,2006,(1).
    45. 司棋. 一个永恒的命题——我看《谁说我不在乎》[J].电影评介,2001,(9).
    46. 思齐. 超越母爱的人文关怀[J]. 电影评介,2000,(7).
    47. 高远. 《说出你的秘密》——当代的道德情节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3).
    48. 张杨. 关于洗澡[J].电影艺术,2000,(1).
    49. 颜素.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重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
    50. 冯波,江春鸣.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9).
    51. 杨学功. 试谈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现状及其变革趋势[J].重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52. 林美玉. 试论现代家庭的伦理建设[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7).
    53. 姚继先. 市场经济与家庭道德渐变[J].求索,2000,(2).
    54. 张彬. 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2).
    55. 卢万敏. 从传统到现代——国新型家庭伦理的构建探析[J].财经界,2007,(3).
    56. 刘蓉. 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婚姻伦理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57. 牟钟鉴.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8. 洪彩华. 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9. 胡雪华. 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60. 田离荣. 儒家家庭伦理的现代诠释[J].文史博览,2007,(2).
    61. 胡沧泽. 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先进文化的建构[J].东南学术(增刊),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