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1969年新加坡与美国关系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65-1969年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是在复杂、特殊的国际、地区形势背景之下形成的。两国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疏远”、“接近”到发展的历程。
     在这一时期的两国关系中,促成两国关系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新加坡方面而言,国家刚刚独立,面临着如何在动荡、复杂的地区形势中生存和发展的严峻问题。由于英国将撤出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军事存在,新加坡受英国庇护的时代面临终结,新加坡急切需要寻求新的安全保护;就美国方面而言,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对共产主义势力的遏制已达到白热化阶段,新加坡不仅处于东亚冷战的边缘位置,极易受共产主义影响,而且对于遏制中国等东亚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刚刚独立的新加坡何去何从已受到美国的关注。在两国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促成两国在共识的基础上接近的因素是新加坡的领导人李光耀美国观的转变以及对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大力支持。同时,美国方面对新加坡的战略利益需求也促使美国采取积极的态度。新加坡在“不结盟”、“不依附于美国”的原则下支持美国:积极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支持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行动。同时新加坡自身也从中收益颇多,利用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所提供的缓冲,获得了自身立足和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相对缓和的外部环境,这是其他东南亚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美国也在军事和商业方面更多的利用新加坡的战略优势。因此这一时期两国关系走向一个良好的互动,各自受益,不断发展的时期。
     本文以新加坡国家档案、美国新解密的外交文件为据,以“国家利益原则”和“均势理论”为主要理论分析指导,通过全面考察该时期新美两国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与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以揭示新美两国在1965-1969年间关系发展的全貌。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apore and the U.S. in 1965-1969 formed in the complex and special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ituati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experienced a course from aloof 、 approached to develop.In the cour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in 1965-1969, there were many-sided factors influenced the change of it. With regard to Singapore, it just independed and faced how to exist and develop in the turbulent and complex regional situation. Since the British would withdraw the military presence from the east of Suez, the shelter times of Singapore under the British was confronted with end. Singapore was eager to seek new safety protection;while in terms of the U.S.,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in Vietnam escalated continuously. The containment to the Communism has reached white-hot phrase. Singapore located not only on the verge of Cold War in the East Asia which was easy to be permeated from Communist, but also have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o contain the Communist China and other socialist nations in the East Asia. Therefore it faced what course to follow at the beginning of independence. The U.S. has paid attentioned to this. In the cours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it were the change of Lee Kuan Yew's Amercian conception and Singapore's supporting the U.S. operations in Vietnam strongly that accelerated the approachment of the two nations. Meanwhile, the strategic benefit of the U.S. made it adopt active attitude toward Singapore. Singapore supported the U.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non-aligned and undependence on the U.S.: maintain the U.S. military presence and support the U.S. military operations actively. It made use of the buffer time in Vietnam War to gain the capitah technique and mitigativ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its modernization, which was beyond compare for other nations in the Southeast Asia. The U.S. has utilized Singapore's strategic superiority in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spects. In this peri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trended toward a good interaction.The article take the National Interses Priciple and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ower as the m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y inspecting Singapore National Achives and the appropriate foreign relations fi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article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ship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nalyse and conclude the trait and the influenc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reveal the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in 1965-1969.
引文
[1] The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ⅩⅩⅥ, Indonesia;Malaysia-Singapore;Philippines, Released by the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ttp://www.state.gov/r/pa/ho/frus/johnsonlb/xxvi/4431.htm, 2005-1-15.
    [2]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http://galenet.galegroup.corn/servlet/DDRS 2005-1-15.
    [3]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1950-2005) http://stars.nhb.gov.sg/public/index.html, 2005-3-20.
    [1] Ernest C.T Chew and Edwin Lee, A Histor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James Minchin, No man is an island: a study of Singapore's Lee Kuan Yew, Sydney: Boston:Allen&Unwin, 1986.
    [3] Kuan Yew 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the Singapore Story,1965-2000,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0.
    [4] Lee Kuan Yew, The.Singapore Story: Memoirs of Lee Kuan Yew,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8.
    [5] Martin Perry, Lily Kong and Brenda Yeoh, Singapore: a developmental city state, New York: Wiley, c1997.
    [6] Michael Leifer, 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 Coping with Vulnerabil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7] Peter S. J. Che, Singapor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rend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8] Robert D. blaekwill and Paul Dibb, America's Asia Allianc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9] Seah Chee Meow, Trends in Singapore: Proceedings and Background Paper,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for ISEAS,1975.
    [10] Stanley S. Bedlingto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the building of new Stat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11] T.J.S Geroge, Lee Kuan Yew'S Singapore, London: Peutseh, 1973.
    [12] You Poh Seng&Lim Chong Yah, Singapore: twenty-five years of development, Singapore;MPH Distributors, 1984.
    [1] [美]约翰·F·卡迪:《战后东南亚史》,姚楠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2] [英]D·G·E·霍尔:《东南亚史》,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 [美]托马斯·G·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李庆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4] [英]哈·弗·皮尔逊:《新加坡史》,《新加坡史》编译小组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年。
    [5] [美]布鲁斯·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范守义、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
    [6] [新]许通美:《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观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7] [新]冯清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它的历史、组织与领导》,苏宛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8] [美]理查德·尼克松:《领导者》,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
    [9] [美]J·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段若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10] [美]塞利格·哈里逊:《扩大中的鸿沟:亚洲民族主义和美国政策》,陈孝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1] [美]法菲尔德:《美国政策中的东南亚》,群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
    [12] [美]林登·约翰逊:《约翰逊回忆录》,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编译组节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13] [英]乔西亚:《李光耀》,安徽大学外语系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14] [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5] 马晋强:《当代东南亚国际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16] 畅征:《小国伟人》,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年。
    [17] 许心礼:《新加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18] 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年。
    [19] 曹云华:《亚洲的瑞士》,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
    [20] 陈岳、陈翠华:《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年。
    [21] 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2] 雷启淮等:《亚太世纪的号角: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百年强国历程》,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
    [24] 崔权醴:《东南亚三巨人——主导东南亚的三位重量级人物》,台北:开今文化出版社,1995年。
    [25] 梁志明等:《近现代东南亚(1511-199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6] 贺圣达、王文良、何平:《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27] 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28] 吕元礼:《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29] 赵学功:《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30] 李国兴:《东南亚概览;当代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热点地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31] 陈鸿瑜:《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八十一年(1992年)。
    [32] 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 刘建立编译:《李光耀传》,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34] 林辉基主编:《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概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35] 潘一宁等:《国际因素与当代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6] 刘金质:《冷战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37] 卫林、孙叔林、俞源:《国际关系史》,第九卷(1960.1969),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38]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39] 高兴祖、沈学善:《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1945-1985)》,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0] 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1] 朱明权主编:《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2]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3] 俞正梁、颜声毅、汪鸿祥:《战后国际关系史纲(1945-1987)》,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
    [44] 邢爱芬等:《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5] 范跃江:《崛起——西太平洋的复兴之路》,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
    [46] 金湘主编:《腾飞的东盟六国》,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
    [47] 蔡佳禾:《双重的遏制——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亚政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8]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9] 魏炜:《透视新加坡对美国外交》,《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5期。
    [50] 韩锋:《美国使用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
    [51] 刘少华:《新加坡的“生存政策”与对外关系》,《世界历史》,2000年第4期。
    [52] 张东东、马东升:《从“均势主义”看新美关系》,《东南亚研究》,2000年第4期。
    [53] 李晔:《论新加坡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界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54] 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55] 骆莉:《二战以来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发展》,《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3期。
    [56] 魏炜:《论新加坡现实主义外交的特点》,《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5期。
    [57] 陆寒寅:《美国将扮演什么角色——试论美国的亚太战略》,《东南亚研究》,1994年第4期。
    [58] 刘伟、张震:《美新军事合作关系透视——新加坡:美国的东南亚之矛》,《国际展望》,2003年第1期。
    [59] 马勇:《论李光耀的美国观》,《东南亚》,1996年第4期。
    [60] 谢志高:《美国“爱恋”新加坡吉少凶多》,《东南亚纵横》,2001年第10期。
    [61] 赵念瑜:《美国在亚洲的作用及亚洲的未来——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答记者问》,<国际展望》,1996年第5期。
    [62] 刘莹:《新加坡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论坛》,2002年第6期。
    [63] 马燕冰:《美国重返东南亚》,《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6期。
    [64]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1期。
    [65] 陈敏华、吴前进:《谋求区域角色的新加坡——对其经济、外交层面的分析》,《国际观察》,1996年第5期。
    [66] 岳世洲、岳世川:《李光耀的国家安全观述评》,《南洋问题研究》,1999年第2期。
    [67] 肖立国:《略论李光耀的外交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8] 全毅:《冷战后东南亚的安全形势与安全保障》,《东南亚研究》,1995年第3期。
    [69] 张正国:《论李光耀的治政思想》,《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70] 周云涛:《浅论国家利益与均势外交的契合——以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几段史实为例》,《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2期。
    新加坡国家档案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1950-2005) http://stars.nhb.gov.sg/public/index.html,(下载于2005年3月20日)
    美国分类文件参考系统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http://galenet.galegroup.com/servlet/DDRS(下载于2005年1月15日)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RUS) The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4-1968, Volume ⅩⅩⅥ. Indonesia;Malaysia-Singapore;Philippines, Released by the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ttp://www.state.gov/r/pa/ho/frus/iohnsonlb/xxvi/4431.htm (下载于2005年1月15日)
    新加坡外交部 http://www.mfa.gov.sg/imemet/
    新加坡政府 http://www.gov.sg/
    约翰逊总统图书馆 http://www.lbjlib.utexas.edu/
    美国白宫 http://www.whitehouse.gov/
    美国政府 http://www.state.gov/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