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新华社职业化规范建设探析—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推进职业化建设进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中国传媒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价值的日益多元、环境的快速变动和突发事件的逐步增多,导致脱胎于西方新闻自由的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生活的其他规定性要求不断发生冲突。目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专业主义缺失和自律无力现象并不单纯是意识层面问题,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媒介运作机制建设方面等原因。基于新华社在国内新闻界和中国新闻史的地位,其在新世纪的新闻职业规范建设和职业化机制的构建值得探讨和借鉴。
     本文以新华社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职业规范建设为骨干线索,选择新华社2000至2010年间有关新闻职业规范文件为分析文本,并以突发事件报道为对应参照,借助新闻传播学、伦理学及控制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推演论证其新闻职业规范的构建轨迹。研究表明:新华社的新闻职业规范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近二十年间,开始初步的摸索与初建。进入21世纪后,新华社新闻职业规范发生较大变化,历经10年完成职业化机制构建。其十年报道,不仅展示了新华社不断完善自律机制的建设,反映出职业化的新闻传播深刻影响着新华社的改革发展,同时,也不断推动其职业化规范建设的进程。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阐述新华社构建新闻职业规范的过程与其突发事件报道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因而在总体上采用了微观、定性的研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尽可能呈现其理论脉络。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a in 21st century made the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from western journalism theories in a dilemma, along with the domestic emergencies swift and urgent increasing. Due to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media operating mechanism, both self-discipline of journalism is so inefficient and the behavior of journalism anomie is so prevalent in China. Considering Xinhua's cruci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the construc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deserves further theoretic discussion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vocational standard for Xinhua News Agency journalists. It holds that the present codes relevant with breaking news are so professional that "2000-2010 related professional codes" plays much more roles among internal professionalis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ism theory and autonomie theory, this paper connects breaking news with 2000-2010 related professional codes, which works on the proof of professionalism construction by using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Xinhua has built well-found internal norm of professional paradigm by taking four steps since 2000. The vocational standard for Xinhua News Agency Journalists has become professional in recent 10 years.We can divide the 10 years into four stages with representative breaking news which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 system and internal professionalism constructi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which professionalism is being introduced to every field of social life, is a basic perspective of analyzing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This study can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breaking news, reminding the media to acknowledge its professionalism construction in breaking news reporting.
     Applied the view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si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Xinhua'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breaking news to get a clear path of its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development.
引文
①引自《论语·颜渊》。“下名”思想认为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即在儒家价值体系统摄下此名所指的一类事物的本质,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②引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只有以礼仁之德法双彰的方法、行为来感化民众随德存仁,以礼义的准则规范引导人们塑造出相应的礼仁之心,民众才会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格除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且恶心理进而长期保持不变。
    ③邵飘萍等.新闻文存[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285
    ①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45
    ②陈力丹,王辰瑶等.艰难的新闻自律:我国新闻职业规范的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理论分析[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①张晓锋.新闻职业精神论:[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②景刚.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J].当代传播,2004(4):86-87
    ③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5):32-38
    ④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台北)新闻学研究,2002,(71):17-59
    ①吴飞.2001-200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综述[N].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322. 2005-11-28.
    ①徐峰.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的新闻业的参照意义[J].新闻记者,2003(5):71-74
    ②云国强,郑寅淑.建构新闻共同体:当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与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16-22
    ③谢静.20世纪初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确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73-78
    ④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
    ⑤[美]查理斯·哈维,楼坚编译.新新闻主义的复活[J].新闻大学,1995(4)
    ①黄旦.8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基本走向[J].杭州大学学报,1995(25)3:121-124
    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302.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编.新闻法规政策须知[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5:67.
    ①俱孟军.在规范中改革发展——《新华通讯社采编人员手册》评介[J].中国记者,2002(5):17-18
    ①李从军.共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建设的崭新篇章[J].中国记者,2010(2):4-13.
    ①朱维新.李瑞环在新闻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新闻报道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J].传媒观察,1989(12):8-13.
    ②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1-11(1).
    ③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8(1).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二版1卷):397
    ②[美]Roger Fiddler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的变化——认识新媒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4
    ①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J].南京社会科学,2007(11):81
    ②[澳]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33
    ③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N],新华
    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08/content_4024011.htm.2006-01-08
    ①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3):6-12
    ①郑保卫.论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关系[A]//郑保卫.新闻学论集第22辑[G].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50-51
    ①胡孝汉.新闻信誉所系政治责任使然——新华社突发事件报道实践之探讨[J].中国记者,2000(2):10-12
    ①如,各编辑部、各分社都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记者采写的稿件,严格执行实名制规定;编发社外作者稿件,加强核实和把关,防止出现“非实名”现象:对编造虚假新闻的社外媒体和作者,各编辑部和各分社应建立档案记录,停止编发其来搞。
    ②梁相斌.把差错消灭在与受众见面之前——新华社实施用户“有奖挑错”制度[J].中国记者,2003(9):37
    ①王雷鸣,翟伟等.危难中,我们众志成城[N],新华网北京2003年4月22日电题.
    ②贺劲松,齐中熙等.聚集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N],人民日报,2003-05-07(1)
    ①新华社.重庆井喷事故死亡人数增至243人[N],人民日报,2004-1-5
    ①新华社.哈尔滨400万人断水114小时应急处置全程回放[N],经济参考报,2005-11-28(1)
    ①背后华.新华社探索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新机制[N],中国人事报,2010-01-29(3).
    ①刘伟.建设一流的职业化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人才队伍[A]//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加快建设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2008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论文选(内部版)[G].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21
    ①柳斌杰.文化体制改革,既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N].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7399879.html. 2008-06-19.
    ②[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何道宽译.模仿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
    ③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构建[J].新闻学研究(台),2002(71):20
    ①[美]菲利普·帕特森,李·威尔金斯著,李青藜译.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
    ①[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闻文艺出版社,1987:7
    ②商娜红.制度视野中的媒介伦理——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自律[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2
    ③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38
    ④商娜红.制度视野中的媒介伦理——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自律[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59
    ①赵山山.西方国家对媒体灾难报道的管理[J].新闻爱好者,2010(23):70-72
    ②邱鸿峰.西方媒介自律对我国灾难事故报道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6(11):407-408
    ①侯光明,等著.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5-116
    [1]邵飘萍等.新闻文存[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2]陈力丹,王辰瑶等.艰难的新闻自律:我国新闻职业规范的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理论分析[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刘建明.新闻学前沿:新闻学关注的11个焦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段京肃,杜骏飞等著,媒介素养导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二版1卷).
    [7][美]Roger Fiddler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的变化——认识新媒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8][澳]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9][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0][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7.
    [12][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何道宽译.模仿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4]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6]侯光明,等著.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7]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8][美]菲利普·帕特森,李·威尔金斯著,李青藜译.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
    [19][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7.
    [20]商娜红.制度视野中的媒介伦理——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自律[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张晓峰.新闻职业精神论:[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2]黄鹂.论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
    [1]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5):
    [2]陈力丹.健全自律机制内化传媒人职业角色[J].电视研究,2004(1):23-25.
    [3]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台北)新闻学研究,2002,(71):17-59.
    [4]景刚,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J].当代传播,2004(7).
    [5]黄旦.8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基本走向[J].杭州大学学报,1995(25)3:81-83.
    [6]李金拴.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38.
    [7]吴飞、吴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8]吴飞,丁志远.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6:128-136.
    [9]徐峰.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的新闻业的参照意义[J].新闻记者,2003(5):
    [10]谢静.20世纪初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确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46.
    [11]侯迎忠.20世纪初民族新闻业的专业主义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2]云国强,郑寅淑.建构新闻共同体:当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与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
    [13]楼坚.新新闻主义的复活[J]新闻大学,1995(4).
    [14]徐亮.新闻文本的文学性欲新闻专业主义的相对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
    [15]谢静.媒介批评:专业权威建构策略——从新闻专业主义解读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J].新闻大学,2004(3).
    [16]吴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
    [17]陈力月.我国传媒职业意识缺失的现状及解决的对策[J].新闻记者,2005(4).
    [18]商娜红.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业[J].新闻大学,2005(1).
    [19]郑贞铭.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J].新闻大学,1994(3).
    [20]俱孟军.在规范中改革发展——《新华通讯社采编人员手册》评介[J].中国记者,2002(5):34-35.
    [21]陆晔,潘忠党.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化——2002年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五[J].新闻记者,2003(5).
    [22]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J].南京社会科学,2007(11):81.
    [23]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3):-
    [24]胡孝汉.新闻信誉所系政治责任使然——新华社突发事件报道实践之探讨[J].中国记者,2000(2):-
    [25]吴锦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系统的主要取向和基本支撑[J].中国记者者,2008(7):-
    [26]赵山山.西方国家对媒体灾难报道的管理[J].新闻爱好者,2010(23):70-72.
    [27]邱鸿峰.西方媒介自律对我国灾难事故报道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6(11):407-408.
    [1]周锡生.新华社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三个阶段[A]//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传媒发展方略——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论文选[G].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88.
    [2]郑保卫.论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A]//郑保卫.新闻学论集第22辑[G].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50-51.
    [1]吴飞.2001-200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综述[N].传媒学术网,2005-11-28.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322.
    [2]王雷鸣,翟伟等.危难中,我们众志成城[N].新华网北京2003年4月22日电题.
    [3]贺劲松,齐中熙等.聚集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N].人民日报,2003-05-07(1).
    [4]新华社.重庆井喷事故死亡人数增至243人[N].人民日报,2004-1-5.
    [5]新华社.哈尔滨400万人断水114小时应急处置全程回放[N].经济参考报,2005-11-28(1).
    [6]王冰.走向科学发展之路——新华社“十五”改革发展纪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07-04(1).
    [7]辛华.新华社探索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新机制[N].中国人事报,2010-01-29(3).
    [8]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1-11(1).
    [9]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