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示词的机能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众所周知,日语指示词和以二项对立形式存在的汉语指示词是不同的,它是以三项对立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コ”系列、“ソ”系列和“ァ”系列。本文将从以下观点试着对日语指示词进行分析。
     作为指示词这个整体来说,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机能?三系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特别是作为出现频率较高的“ソ”系列指示词是和中文的什么相对应的呢?它又具体的具有什么样的机能呢?再有,指示词的使用到底同日本的文化社会以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有什么样的联系?本文以上述说明的问题为中心,按照以下章节展开研究。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指示词的先行研究。
     第二章先是介绍了关于指示词的定义,接着重点分析了指示词在整体上具有的机能。
     第三章主要是分析了三系指示词之间的关系。从对立和非对立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ソ”系列同“コ”系列以及“ソ”系列同“ァ”系列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其中分析了「コ」同「ァ」系列单独使用时它们所具有的机能。
     第四章的第一部分是对“ソ”系列指示词的功能分六项进行具体分析,接着对“ソ”系指示词在日中和中日翻译中与之相对应的部分进行了考察,发现“ソ”系列和中文的“那”并不是相对应的,“ソ”系列日语指示词的机能和中文中的指示词“那”是不同的,并且认识到指示词的使用还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指示词的使用与日本文化、社会以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之间的关系。首先,说明了指示词的使用与日本的“内外文化”的关联。接着阐明了指示词的使用与日本人“沉默是金”的语言心理的关系。最后,探讨了“ソ”系列指示词的频繁使用与日本人中间意识的联系。
     第六章对以上的章节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日语指示词整体上的功能、“ソ”系列指示词的具体功能以及指示词的使用同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之间的关联。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研究所得到的一些见解,不仅能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认识指示词的功能,而且能够使他们正确的理解语言和其所在的地域的文化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对日语为非母语的人在与日本人交往中,能够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有所帮助,而且对于减少异文化带来的摩擦也是有益的。
引文
[1]庵功雄.「指示と代用」 『現代日本語研究』第3号大阪大学現代日本語学講座.1996
    [2]井出至.「代名詞」 『統日本文法講座1』.明治書院,1959
    [3]岡村和江.「代名詞とは何か」 『品詞別日本語文法講座』第2卷.1972
    [4]神尾昭雄.『情報の縄張り理論:言語学の機能的分析』大修館書店,1990
    [5]#12
    [6]#12
    [7]金水敏.『指示词と談話の構造』.大修館書店,1990
    [8]#12
    [9]金水敏 田窪行則.「指示詞」 『日本語研究資料集』 第一期第七卷.ひつじ書房,1992
    [10]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語表現』.講談社,1989
    [11]久野暲.『日本文法研究』.大修館書店,1973
    [12]#12
    [13]小泉保.『言外の言語学—日本語語用論』.三省堂,1990
    [14]#12
    [15]小谷博泰.『日本語文法の原理と教育』.和泉書院,1997
    [16]#12
    [17]#12
    [18]佐久間鼎.『日本語の特質』.くろしお,1995
    [19]#12
    [20]#12
    [21]#12
    [22]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むぎ書房,1972
    [23]鈴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岩波新書,1973
    [24]高階秀爾.『日本近代の美意識』.青土社,1993
    [25]高橋太郎.「「場面」と「場」」 『国語国文』京都大学文学部.国語国文研究室,1956
    [26]田窪行則 益岡隆志.『基礎日本語文法』.くろしお出版,1992
    [27]竹內直也.「現代日本語における对称代名詞の特異性」.『日本語学論說资料40』第3分册.国立国語研究所監修,論說資料保存会発行
    [28]田中望 正保勇.『日本語教育指導参考書8:日本語の指示詞』.国立国語研究所,1981
    [29]#12
    [30]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弘文堂,1976
    [31]外山滋比古.『日本語の倫理』.中央公論社,1975
    [32]#12
    [33]馬場俊臣 「指示詞の文脈展開機能」 『日本語学』,1992
    [34]堀口和吉.「指示詞の表現性」 『日本語·日本文学』.大阪外国語大学,1978
    [35]堀口和吉.「指示詞コ·ソ·アの表現」 『日本語学』.明治書院,1990
    [36]#12
    [37]三上章.『現代語法新說』.くろしお,1976
    [38]水谷修.『日本語の生態』.創拓社,1979
    [39]水谷修.『話し言葉と日本人』.創拓社,1979
    [40]#12
    [41]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創拓社,1995
    [42]森田良行.『日本人の発想、日本語の表現』.中央公論新社,2002
    [43]森田良行.『日本語文法の発想』.ひつじ書房.2002
    [44]森本哲郎.『日本語の表と裹』.新潮文庫,1988
    [45]山崎良幸.『日本語の文法機能に関する研究』.風間書房,1958
    [46]山梨正明.『推論と照応』.くろしお出版,1992
    [47]#12
    [48]#12
    [49]#12
    [50]陈端端.《语言、文化与认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5]杜勤.《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
    [52]顾盘明.《试论日语文脉指示词的使用规律》.外语研究,2001
    [53]李惠清.《关于[そんな]的语境意义》.日语知识,2005
    [54]勒卫卫.《日语的「内」与「外」》.日语知识,2003
    [55]毛峥林.《日语指示词的语用作用》.日语知识,2005
    [56]皮细庚.《日本学研究论文集》.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0
    [57]秦颖.《日本语言禁忌与文化》.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
    [58]王道英.《“这”,“那”的指示功能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
    [59]王忻.《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0]叶盼雲 吴中伟.《外国人は中国语を習ぅ難点の解釈》.北京言语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61]尹航.《汉日指示词之比较》.运城学院学报,2007
    [62]张佩霞,《从视点看中日文代词使用之异同》.外语研究,2006
    [63]郑曦.《“内外有别”日语交际中重要的文化因素》.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