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芑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王芑孫爲清代乾嘉時期知名學者,以辭章之學享譽海内。著有《淵雅堂全集》、《碑版文廣例》等。然迄今爲止,學界對於王芑孫之全面研究,尚付闕如。本論文通過對王氏家世、生平、著述、交遊之系統研究,意在填補此領域之空白,更欲藉此反映乾嘉之際士風、學風之概況,以收知人論世之效。
     論文分上下兩编,上编爲綜論,下編爲年譜。上编凡四章:第一章、王芑孫之家世與生平,於王氏之家世及生平作詳盡考述:第二章、王芑孫之交遊,擇王氏生平重要師友門人之事跡及與王氏相關者,作深入考證;第三章、王芑孫之著述及其版本,就筆者寓目之王氏著述,作客觀介紹;第四章、王芑孫之學術成就,於王氏詩歌、古文、詞賦、書法諸藝事,作公允評價。下编爲王氏年譜,撰成長編形式,以資料詳實、考證謹嚴爲目標,凡綜論所未及者,皆於年譜見焉。
Wang Qisun is a renowned scholar during the period of Qianlong and Jiaqing in Qing Dynasty. His publications such as collected edition of Yuanyatang, Beibanwen Guangli are highly remarked by other scholars. Up to now, there're no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upon him and his works. My dissertation aims at filling up the blankness of the field through systematically and entirely researching his family, life experience, friends, works. And also its aim is to get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ing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environment when he lived.
     My dissertation is constituted by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summarization. There're four chapters in this part. The first chapter is named "The extraction and all his life of Wang Qisun", the second chapter is named "The friends of Wang Qisun", the third chapter is named "the publications and works of Wang Qisun", the last chapter is named "the scholarship and achievements of Wang Qisun". I try my best to narrate in the four chapters in order to give readers an exact and vivid image of Wang Qisu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hronological biography of Wang Qisun. It is compiled detailedly and precisely, comprising a lots of "sources that are not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t.
引文
1 按:王芑孙卒于清嘉度二十二年十二月一日,以公历推之,时当公元1818年1月7日。一些人物傅记索引作1817年,蓋未注意农历与公历之别。
    2 秦瀛《小岘山人续文集補编·王惕甫墓志铭》。
    3 王瑬《壑舟园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傅》。
    4 《清史列傅》卷七十二《文苑傅三》。
    5 《清代赋话述评》,林振兴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6 《蒲松龄研究》,1994年第2期。
    7 《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
    8 载於《第三届国际赋学会议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1996年;又见载於《辞赋研究/学苑文存》,熊良智主编,商务印书鲁馆,2006年。
    1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一《宗谱上》及卷二《世系图》。王季烈(1873-1952),字君九,号螾廬,长洲人。光绪三十年进士。历任京师译学馆监督,学部专门司司长,1911年兼任资政院钦选议员。精通曲律。著有《螾廬曲谈》等。季烈修是谱,称芑孙为从高祖。
    2 《未定藁》卷七《洞庭王氏家祠记》。
    3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一《宗谱上》及卷二《世系图》。
    4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三《世系表甲·光化公支》。
    1 《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傅》六十九。
    2 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七。
    3 王士禛《带经堂集》卷八十《蠒蠺绩文》八。
    1 《未定藁》卷二十一《先七世祖承天府君早朝图讚有序》。
    2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二《世系图》。
    3 同书卷四《世系表乙之二·光化公支二》。
    4 同上。
    5 同书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6 《未定藁》卷十一《石湖楞伽山墓碣·清故宣城教论府君之墓》。
    7 同上。
    1 《未定藁》卷二十四《书先大父历试藁》。
    2 秦瀛《小岘山人文集》卷三《王小侠六十寿序》。
    3 《未定藁》卷十一《石湖楞伽山墓碣·清赠华亭教论府君之墓》。
    4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5 同上。
    6 同上。
    7 同上。
    8 《未定藁》卷十七《湖北襄阳府襄阳县吕堰驿巡检加一级亡弟听夫行实》。
    1 《未定藁》卷十八《名诸子说》。
    2 《未定藁》卷十八《江郎字说》。
    3 《未定藁》卷十一《石湖楞伽山墓碣·清故处士王君之墓》。
    4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5 秦瀛《小岘山人续文集補编·王惕甫墓志铭》。
    6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7 施淑仪《清朝闺阁诗人徵略》卷六
    8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二十三《杂文·惕甫公》。
    1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二十三《杂文·惕甫公》。
    2 曹贞秀《写韻轩小藁》卷一。
    3 《未定藁》卷二《写韻轩小藁序》。
    1 《未定藁》卷六《写韻轩记》。
    2 曹贞秀《写韻轩小藁》卷二。
    3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4 同上。
    5 石韫玉《独学廬三稿·文》卷二《二波轩诗序》。
    6 蒋志凝《二波轩词選序》,有“二十年来,几於有井水处,皆歌屯田乐府矣”之语。
    7 陳文述《颐道堂文钞》卷八《王井尗傅》。
    1 朱绶《知止堂文集補遗·王君墓誌铭》。
    2 同上。
    3 陈文述《颐道堂文钞》卷八《王井尗傅》。
    1 陳文述《頤道堂文鈔》卷八《王井尗傳》。
    2 《楞伽山人尺牘》卷下之九,致江陰王蘇書,作于嘉慶二十年七八月間。
    3 陳文述《頤道堂文鈔》卷八《王井尗傳》。
    4 同上。
    5 同上。
    6 陳文述《頤道堂詩選》卷二十一《哭王井尗》。
    1 《未定藁》卷六《楞伽山房記》。
    2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間刻本。
    3 秦瀛《小峴山人文集》卷三《楞伽山人詩集序》。
    4 《未定藁》卷十一《鐵夫先生墨琴女史之壽藏》。
    1 尤維熊《二娛小廬詩鈔補編》。
    2 《淵雅堂編年詩稿》卷五。
    3 同上。
    4 《未定藁》卷六。
    5 同上。
    1 凡九卷,明汪砢玉撰。清鈔本。有芑孫校並跋。今藏上海圖書館。
    2 《國家圖書館古籍藏印選編》第55頁,孫學雷,董光和編。綫裝書局,2004年。
    3 《明清名人尺牘墨寶》第二集第二册。
    4 《惜抱軒手札》第四册。
    5 今藏上海博物館。
    6 欽善《吉堂文稿》卷七。
    7 《惜抱軒手札》第四冊。
    8 《楞伽山人尺牘》上卷之二。
    9 宋翔鳳《憶山堂詩錄》卷六《笠颿方伯座上呈伊墨卿太守秉綬即送東行兼寄王惕甫典簿芑孫二首》之二。
    1 張祥河《詩舲詩錄》卷二。
    2 《未定藁》卷八。
    3 《未定藁》卷十九。
    4 《編年詩藁》卷十三。
    5 同上。
    6 《编年詩藁》卷十四(丁巳)《上元後三輥攜婦子至華亭定居漚波舫四首》有序。
    7 今藏于上海圖書館,爲其善本。
    8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八《舟行胥江有懷鐵夫兼謝所贈詩文集暨曹夫人吟稿訂翼日奉訪以詩先焉》。
    9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論》。
    10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三《二子字說》。
    1 王穌《試畯堂集》卷三。
    2 《編年詩藁》卷十三(丙辰)。
    3 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三。
    4 張問安《亥白詩草》卷四《上計集》。
    5 欽善《吉堂文稿》卷三據欽善《惕甫先生六十壽序》云:“嘉慶甲戌春王穀日,吾師惕甫先生六十生辰。”又,芑孫於五十六歲作《穀日自述二首》,有“穀旦今朝是,風詩述我辰”語,亦爲一證。
    6 據鄭鶴聲《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中華書局,1981年。
    7 《未定藁》卷十七《亡弟聽夫行實》:“當乾隆甲戌,先大父為歙縣教諭。家大人從之官所。明年,芑孫生於學舍。”
    8 芑孫祖父生平,詳參第一節《家世》。
    9 《未定藁》卷十七《亡弟聽夫行實》
    10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志銘》。
    1 《未定藁》卷十七《亡弟聽夫行實》。
    2 《未定稿》卷二十三《書朱振翽遺跡》。
    3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志銘》。
    4 《未定藁》自序。
    5 《未定藁》卷十五《宛平鍾先生事狀》。
    1 《編年詩藁》卷五(乙巳)《草彭尚書墓碑竟爲書以報允初書所不盡申之以詩》。
    2 《未定藁》卷十七《亡弟聽夫行實》。
    3 徐氏生平詳第一節《家世》。
    4 詳參筆者所撰《年譜》之乾隆三十七年譜文。
    5 《編年詩藁》卷一(癸巳)《送弟翼孫赴山東二首》前序。
    6 《編年詩藁》卷三(癸卯)《秋懷十二首》之第七首“江國虛祠屋,楞伽副首邱”句下注。
    7 《未定稿》卷十一《石湖楞伽山墓碣·清故宣城教諭府君之墓(碣陽)》。
    8 《编年詩藁》卷一(癸巳)《送弟翼孫赴山東二首》前序。
    9 《未定藁》卷三《二十一史言行錄序》:“余年十九,與過兄穆君皆事裏中吳始乾先生,學為時文。
    10 吳翌鳳《懷舊集》卷二。
    11 《編年詩藁》卷三(癸卯)《銀河篇》後長洲尤維熊題詞第一首云:“妙奪何郎明月篇,行間字裹意蟬聯。漫將歡喜償離恨,雄劍孤飛已十年。”按:乾隆癸卯上推十年,當即此年。
    12 任兆麟《有竹居集》卷九《贈王念豐序》。
    13 《清史列傳》本傳及[光緒]《吳江縣續志》卷二十一《人物六·文苑上》。
    14 《编年詩藁》卷二十《題任文田兆麟像卷四首》。
    1 《编年詩藁》卷一(甲午)《買書》。
    2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志銘》。
    3 阮元《吏部左侍郎謝公墓志銘》。
    4 彭啓豐行寅及與芑孫相交之原委,詳參筆者所撰之交遊考。
    5 《未定藁》卷四《彭蘭臺遺詩序》、卷十《清故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尚書致仕彭公神道碑》。
    6 《未定藁》卷三《汪子二錄序》。
    7 芑孫與彭、汪諸子之交往原委,詳參筆者所撰《交遊考》。
    8 按:秦瀛代劉墉作《王小俠六十壽序》云:“先文正公丁卯順天之役,最稱得士。其仕不達而以學行聞於世者,吳中王說巖先生。後三十年,予以戶部侍郎視學於吳,得王芑孫惕甫,奇重之。已,知為說巖孫, 於是歎說巖之有孫。”
    1 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文》卷三《王念豐<協府雜詠>跋》。
    2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七《鄉會考官類七》。
    3 《編年詩藁》卷二《次日虎阜獻詩恭紀十八韻》。
    4 詳參商衍鎏《清代考試述錄》第二章《舉人及關於舉人係内之各種考試》第六節《鄉試之中額》,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5 《編年詩藁》卷二(庚子)《迎鑾恭獻詩冊》。
    6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一百三。
    7 《編年詩藁》卷二(庚子)《三月二十六日召試於鍾山書院恭紀四首》、《翌日進卷入二等賜大緞二端赴朝陽門外謝恩恭紀二首》。
    8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9 《編年詩藁》卷二(庚子)《協府雜詩三十首》有序。
    10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九《學政一·江南省》。
    1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十七。
    2 《未定藁》卷四《儕嶠詩集序》:“南昌彭文勤公視學蘇州得余,夸異之。”
    3 《編年詩藳》卷三(癸卯)《江陰道中船窗看雨感興獨題三首》之第二首末句“花前吾已入枯禪”下有注曰:“謂辛(?)來謁彭芸楣先生,因與諸子同過黄泥葊。”
    4 石韞玉《獨學廬四稿·文》卷一《南園授經圖記》。
    5 石韞玉《獨學文存》卷二《趙開仲乳初軒詩序》。
    6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7 《編年詩藳》卷三(癸卯)有《芷生領鄉薦第一送其北上四首》。
    8 曹貞秀事跡,詳筆者所撰《家世》。
    9 《未定藁》卷十二《東城指揮曹君墓誌銘》,法式善《梧門詩話》卷一。
    10 《编年詩藳》卷四(甲辰上)《聖駕六巡江浙恭紀詩》。
    11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二百一。
    1 《编年詩藁》卷四(甲辰上)《立秋日偶成四首》之第二首。
    2 同上卷《題蔣八季和悳華<柑酒聽鶯圖>》。
    3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誌銘》。
    4 《编年詩藁》卷五(甲辰下)《出門三首》之第一首。
    5 臧勵龢等编《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6 《未定藁》卷二《蘇門遊草自序》。
    7 同上。
    8 《未定藁》卷八《與彭允初書》有“流離中生子,冀其男也,乃得女”語,而後未見提及,則旋夭必矣。
    9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誌銘》。
    10 傳詳《清史稿》卷三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1 《未定藁》卷二《淵雅堂應奉藁自序》。
    2 清制:鄉試有正副兩榜。入副榜者,多因文理尚優,而囿於名額,遂列于正榜之後,謂之副貢,或副車。而列名副榜者,例得與正榜者互稱同年。芑孫是科實未中式,然其後謂陽湖孫星衍爲同年。星衍舉是科江南鄉試,其後連捷成進士。因此,知芑孫是科中副榜云。
    3 《编年詩藳》卷六(丁未)《出塞》、《昭信李伯招集松軒奉陪睿親王及王之客蔡方平與家弟聽夫聯句十韻》。
    4 《未定藳》卷二《睿親王詩序》。
    5 秦瀛《小峴山人文續集補编·王惕甫墓誌銘》。
    6 秦瀛之生平及與芑孫之交往,詳參筆者所撰《交遊考》。
    1 《编年詩藁》卷六(戊申)《戊申花朝後五日獨之天津道中雜感却寄庚子甲辰南中同事友人》之第十八首。
    2 同上之第十九首。
    3 《编年詩藁》卷六(戊申)《召試入一等引見賜舉人恭紀四首》。
    4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
    5 《編年詩藁》卷七(戊申下)《西陬牧唱詞六十首》前序。
    6 按:芑孫生有三子,皆繼配曹貞秀出。長子嘉祥生年,無確切文獻可徵。而芑孫與曹貞秀結縭於乾隆四十九年,之後即北行入京,途中生一女於通州。其後次子嘉福生於乾隆五十五年。由是可知嘉祥之生當在五十年至五十五年之間。又《編年詩藁》卷六(戊申)《塞垣燈下作南中親舊書因系以句六首》之第五首云:“幾從彈鋏唤歸乎,流落難歸傍九衢。今日風前剛一笑,錦□(衤朋)添得小於菟。”味詩意,嘉祥蓋生於五十三年。
    7 傳詳《清史列傳》卷二十六。
    8 《未定藁》卷二《淵雅堂應奉藳自序》。
    1 《未定藁》卷五《韓城先生七十壽序》。
    2 汪廷珍《鐵梅庵先生墓志銘》。
    3 《编年詩藁》卷十二(甲寅)《奉酬鐵冶亭侍郎見贈二首》所附錄鐵保原詩。
    4 同上。
    5 《编年詩藁》卷十二(甲寅)《奉酬鐵冶亭侍郎見贈二首》。
    6 《编年詩藁》卷十二(甲寅)《奉酬鐵冶亭侍郎見贈二首》。
    7 《王惕甫夫婦真跡》之第四首。
    1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2 況周頤《香東漫筆》卷一。
    3 欽善《吉堂文稿》卷二《王穀之詩序》:“王穀之嘉福以雲騎尉世官來權我郡青村營都司事……余以嘉慶己未見穀之,纔十歲,豐體廣額,奇警絕人……”按:嘉慶四年上推十年,正本年也。
    4 《編年詩藁》卷八(辛亥上)《辛亥正月從劉石菴先生試上八旗既鎖闈與公茶話觀公作書因用東坡試院煎茶詩韻》。
    5 《編年詩藳》卷八(辛亥上)《清華園感興四首》前序。
    6 《淵雅堂編年詩稿》卷九(辛亥)《塞舘雜事十首》之第七首。
    7 此為昭槤之誤記。
    1 昭槤《嘯亭續錄》卷四《王惕甫》。
    2 《编年詩藁》卷九(辛亥下)《塞館雜詩十首》之第六首。
    3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儲欣輯《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曾為芑孫所藏並批點。其《昌黎先生全集錄》卷七《碑誌》末朱筆題識云:“乾隆壬子閏四月,予自官菜園遷居魏冄胡同棗花閤。五月,當補咸安宮教習。赴禮部驗到。六月十三日,到宮學受事。”
    4 《清史稿》卷一百六(志八十一·選舉一》。
    5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儲欣輯《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曾為芑孫所藏並批點。其《昌黎先生全集錄》卷七《請復國子監生徒狀》末朱筆題識。
    1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2 秦瀛《小峴山人文集》卷三《王念豐制義序》。
    3 《惕甫時文稿》一卷,手稿,今藏國家圖書館。
    4 《惕甫時文稿》一卷,手稿,今藏國家圖書館。
    5 同上。
    6 同上。
    7 同上。
    1 秦瀛《淵雅堂编年詩藁序》。
    2 同上。
    3 《未定藁》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4 何道生《雙籐書屋詩集》卷五(癸丑)《王惕甫南宮報罷招寓敝居先之以詩》。
    1 《未定藳》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2 同上。
    3 《未定藁》卷四《史恒齋試帖序》。
    4 《未定藁》卷二十三《書王鑑溪詩藳》。
    5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6 《編年詩藳》卷十二(乙卯)《十月廿三日養心殿引見以教職用恭紀》。
    7 鐵保《梅庵詩鈔》卷三《贈鐵夫》。
    8 此詩附載於《編年詩藁》卷十二(乙卯)《次韻酬法祭酒見贈》後。
    1 《編年詩藁》卷十二(乙卯)《歲滿去館鐵侍郎枉詩見贈依韻奉酬》。
    2 《編年詩藁》卷十二(乙卯)《次韻酬法祭酒見贈》。
    3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4 洪亮吉《卷施閣詩》卷十七《四月廿日與胡公子稷會飲金光祿孝繼宅被酒醉甚歸途于馬上得五百字即送南歸兼柬莊上舍逵吉陸秀才繼輅》。
    5 《編年詩藳》卷十三(丙辰)《牓發下第將謀歸計於雨窗運使阿林保遂爲津淀之遊小住衙齋流連三日出所藏書畫觀之會運使所搆適園落成屬作新詩雜成十首》。
    6 《滿漢名臣傳》卷二十九。
    7 《未定蘗》卷三《適園詩藁序》。
    8 《編年詩藳》卷十三(丙辰)《漚波舫歸興二十四首》前序曰:“余既得方葆巖中丞、阿雨窗都轉兩人之助,又承輦下王公及臺省館閣諸君,并故人之在外者相與佽其歸裝,宿逋具了,僕賃粗完。”
    1 詳筆者所撰《年譜》嘉慶元年譜文。
    2 李伯元《南亭四話》卷六《莊諧聯話》。
    3 按:《未定藁》卷六《重修華亭縣學名宦祠記》有“嘉慶元年冬,長洲王芑孫來爲華亭教論,謁拜祠下”之語,知芑孫蒞任,實於是年冬。
    4 [光緒]《重修華亭縣志》前言。
    5 欽善《吉堂文稿》卷三《惕甫先生六十壽序》。
    6 《編年詩藁》卷十三(丙辰)《到官四首》之二。
    7 《编年詩藁》卷十三(丙辰)《到官四首》之三。
    8 《未定藁》卷二《淵雅堂應奉藁自序》。
    1 《未定藁》卷三《泖東詩課序》。
    2 《編年詩藳》卷十三(丙辰)《到官四首》之四。
    3 [光緒]《松江府續志》卷二十一《名宦傳》。
    4 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十四《王惕甫哀辭》。
    5 《未定藁》卷十三《工部營膳司主事徐君墓志銘》。
    6 《惕甫未定稿》卷十二《侯選同知沈君墓誌銘》。
    7 詳筆者所撰《交遊考》。
    8 [光緒]《松江府續志》卷二十四《古今人傳》。
    1 王陶《王孟公詩稿》卷二《翁布衣春下世鐵夫學博往臨其喪許為作傳感賦此詩》。
    2 《未定藁》卷九《華亭二布衣傳》。
    3 《未定藁》卷十六《書華亭縣學邵祭田事》、卷八《與金山訓導方君書》。
    4 《未定藁》卷六《重修華亭縣學名宦祠記》。
    5 《編年詩藁》卷十四(丁巳)有《歲暮懷人六十四首》,起於石韞玉、迄於王昶,舊雨新知,凡芑孫憶及者,皆於此懷之,可見芑孫交遊之廣。
    6 詳筆者所撰《交遊考》。
    7 詳《編年詩藁》、《未定藁》之自序。
    8 《编年詩藁》卷十五(戊午)《臘八(?)自華亭入京留別家蠡臺勸張雪舫(?)運唐陶山仲冕三大令二首》。
    9 《未定藁》卷八《答魯賓之書》。
    10 《未定藁》卷二十三《書王鑑溪詩藳》。
    11 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八《鄉會考官類八》。
    1 《未定藁》卷六《楞伽山房記》。
    2 《编年詩藁》卷十六(己未)《四月十八日時帆蘭士稚存味辛邀同家述庵先生金手山茂才學蓮謝薌泉侍御振定話別國花堂》。
    3 《未定藁》卷三《槐廰載筆序》。
    1 《未定藁》卷六《寫韻軒記》。
    2 《未定藁》卷十一《清贈華亭教諭府君之墓》。
    3 《未定藳》卷六《樗園客隱圖記》。
    4 郭麐《靈芬館雜著》卷二《樗園記》。
    1 吳錫麒《吳聖徵祭酒尺牘》卷上《簡王惕甫時來寓樗園》。
    2 《编年詩藁》卷十六(壬戌)《李石農書至兼寄雁宕紀游之作》有“前年汎雪西湖上,思君不見心惆悵,篋底梅花往充餉”之語,以時推之,則知嘉慶五年庚申,芑孫曾冬游杭州。
    3 《淵雅堂编年詩續藁》(丁丑)《蕘圃送寒石上人歸塔理安作圖紀事爲題三絕句》第三首“昔游湖上屢飛觴,缁白于今半在亡。尚有理安詩債欠,為君题卷一蒼涼”下有注:“往小峴飲余湖上,武林士夫及名僧來會者數十人,獨未至理安耳。”
    4 《未定藁》卷三《樂儀書院課藝序》。
    1 《未定藁》卷二十二《樂儀書院祀宋五子祝文》。
    2 據《编年詩藁》卷首門人序末所署之名錄。
    3 汪榮光等《淵雅堂全集總序》。
    4 姚椿《晚學齋文集》卷八《湖南湘潭知縣張君墓誌銘》。
    5 筆者嘗見其手批明汪砢玉《古今鹽略補》,卷首朱筆跋曰:“嘉慶八年癸亥,余依賓谷居揚州,領修《兩淮鹽法志》。時方有僨作不祥者,鹽法大壞。燒燭讀此。不勝忱然。樗園客隱記。”
    1 張雲璈《簡松草堂文集》卷七《兩淮鹽法志自記》。
    1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譜》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2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志銘》。
    3 《未定藁》卷十六有《清故建威將軍浙江提督總兵官總統閩浙水師軍功加二級紀錄二次追封三等壯烈伯世襲諡忠毅李公行狀》。
    4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傳》。
    5 《明清名人尺牘墨寶》第二集第二冊芑孫致鮑勳茂之第二函(嘉慶己巳三月之望)有“去秋大病,久而不復。今雖飲食如舊,而因病增衰”之語。
    6 《编年詩藁》卷二十(壬申)有詩題曰:“比苦風痺之疾,攜幼子嘉祿渡泖,小憩北郭沈氏園林。往招青浦何書田其偉來視。”
    7 《金石三例》卷首題識,見上海圖書館所藏手批原本,及門人過錄本。
    8 王瑬《碑版廣例序》。
    9 詳參《淵雅堂全集》前門人沈慈等序言。
    1 《古賦識小錄序》。
    2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编·王惕甫墓志銘》。
    3 《未定藁》卷十八《轉般倉私說》前序。
    4 同上。
    1 《未定藁》卷八《與族人書》。
    2 《未定藁》卷七《洞庭王氏家祠記》。
    3 《楞伽山人尺牘》卷下之一。
    4 據上海圖書館藏嘉慶間增補稿本《淵雅堂全集》前門人沈慈題識。
    1 《淵雅堂文續藁·答菊溪制府書》。
    2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傳》。
    3 鄭鹤聲《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中華書局,1981年。
    4 欽善《吉堂文稿》卷十一《祭惕甫先生文》。
    5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志銘》。
    1 葉廷琯《鷗陂漁話》卷五《和珅詩》。
    2 錢思元《吳門補乘》卷五《人物補》。
    3 彭啓豐《彭啓豐歷年紀略》,抄本,今藏上海圖書館。
    4 [道光]《蘇州府志》卷二十四《學校》一。
    5 《未定藳》卷十《清故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尚書致仕彭公神道碑》。
    1 《未定藁》卷十《清故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尚書致仕彭公神道碑》。
    2 彭績《秋士先生遺集》卷六《清故兵步尚書彭公墓志銘》。
    3 《未定藁》卷二十二《祭彭尚書文》。
    4 彭紹升《二林居集》卷八《跋尾·書先尚書公集後》。
    5 彭紹升《二林居集》卷四《與王念豐》。
    6 彭蕴章《歸樸龕叢稿》卷二《王惕甫先生獨立圖讚》前序。
    1 《未定藁》卷二十六《跋故湖南巡撫陸公家書》。
    2 《未定藁》卷二十六《又跋陸公山水册》。
    3 《未定藁》卷二十六《跋故湖南巡撫陸公家書》。
    4 江沅《染香盦詩錄》卷下《懷舊詩三十五首》之《王君惕甫》前序所引芑孫聞諸陸氏之語。
    5 任兆麟《有竹居集》卷九《贈王念豐序》。
    6 同上。
    1 任兆麟《有竹居集》卷九《祝湘珩詩集序》。
    2 《編年詩藁》卷五(乙巳)《歲暮懷人絕句二十四首》。
    3 任兆麟《林屋詩稿》前王芑孫題詞。
    4 《編年詩藁》卷二十(壬申)《题任文田兆麟像卷四首》之第一首。
    1 吳翌鳳《懷舊集》卷五。
    2 《未定藁》卷四《彭蘭臺遗詩序》。
    3 《未定藁》卷三《汪子二錄序》。
    4 《未定藁》卷二十五《合杏樓詩題辭》。
    5 《二林居集》卷四《與王念豐》。
    6 《編年詩藁》卷三(癸卯)《和酬彭尺木紹升見贈四首》之三。
    1 參第一章《家世》。
    2 彭氏题語,見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譜》卷二十三《雜文·惕甫公》錄芑孫所作《合歡詞》後。
    3 江沅《染香盦詩錄》卷下《懷舊詩三十五首》之《王君惕甫》前序中轉述紹升謂芑孫之語。
    4 芑孫此語,亦見王季烈《典釐王氏家譜》卷二十三《雜文·惕甫公》錄芑孫所作《合歡詞》後。
    5 彭紹升《二林居集》卷四《與王念豐》。
    6 《未定藁》卷八《與彭允初書》。
    7 紹升稱芑孫為念峰,蓋其父名啓豐,避家諱也。
    8 彭紹升《觀河集》卷三。
    9 《编年詩藁》卷六(丁未)《次韻答彭允初見寄二首》。
    10 《编年詩藁》卷八(己酉)《彭允初紹升寫寄武林近詩因题其後四首》之四。
    11 《編年詩藁》卷十(壬子)《彭尺木紹升魯絜非九臯武虚谷億家蘭江祖武先後書來都未作報各寄一詩》。
    1 此為筆者數載前所撰之碩士學位論文。
    2 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文》卷三《王念豐<協府雜詠>跋》。
    3 石韞玉《獨學廬四稿·文》卷一《南園授經圖記》。
    4 《编年詩藁》卷三(癸卯)《春朝試筆十首》。
    1 石韞玉《獨學廬初稿·詩》卷一《雲留舊草·蘇門六子詩·王芑孫鐵夫》。
    2 王嘉祥《淵雅堂續藁跋》。
    3 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文》卷三《與王念豐論文書》。
    1 據上海圖書館藏葉景葵臨王芑孫評校及石韞玉自評《獨學廬初稿》。
    2 石韞玉《獨學廬二稿·文》卷中《送王惕甫之華亭校官序》。
    3 《未定藳》卷二十四《書獨學廬二稿》。
    1 《淵雅堂文續藁·石琢堂集序》。
    2 石韞玉《獨學廬四稿·文》卷五《五惕甫祭文》。
    1 沈清瑞《沈氏群峰集》中《芙蓉江雜憶詩》序。
    2 《编年詩藁》卷二(庚于)《芷生新婚三首》之一。
    3 沈清瑞《沈氏群峰集》卷二《碧桃詩課序》。
    4 [道光]《蘇州府志》卷一百八《流寓》下。
    5 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十一《笑柄·小字》。
    6 沈清瑞《讀賦卮言序》。
    1 《淵雅堂外集·瑤想詞》首沈清瑞題詞。
    2 《编年詩藁》卷三(癸卯)《芷生領鄉薦第一送其北上四首》之一二。
    3 芑孫《芷生賦鈔序》。
    4 《编年詩藁》卷九(辛亥下)《塞館雜詩後十首》之九。
    5 據上海圖書館藏芑孫手批《重校正唐文粹》卷二末題識。
    1 徐嵩《玉山閣詩選》卷二《陳桂堂農部廷慶招集肄書簃次小峴舍人韻同鐵夫荻香》“幾番祓禊誤芳辰”句下注曰:“甲辰上巳,偕條山、鐵夫、約亭、湘亭、雲楂、嗇生修褉秦淮水上,故及此。”
    2 《編年詩藳》卷五(乙巳)《歲暮懷人絕句二十四首》。
    3 徐嵩《玉山閣詩選》卷八《自述篇》。
    4 錢泳《履園叢話》卷八《以人存詩》。
    5 徐嵩《玉山閣詩選》卷二(己酉)《寄懷王鐵夫京師》。
    1 《编年詩藁》卷八(己酉)《題徐朗齋嵩<芙蓉湖上讀書圖>》。
    2 徐嵩《玉山閣詩選》卷四(乾隆癸丑下)《寄王惕甫》。
    3 詹應甲《賜綺堂集》卷十匕《題<東歸贈別圖>後即用卷中曉嵐尚書原韻並記》。
    4 此詩附於《编年詩藁》卷十六(壬戌)《得徐閬齋遺詩傷之而作並柬賓谷》。
    1 《编年詩藁》卷十六(壬戌)《得徐閬齋遺詩傷之而作並柬賓谷》。
    2 《未定藳》卷十三《署湖北蕲州知州徐君墓誌銘》。
    3 吳照《聽雨齋詩集》卷二十《哭徐閬齋司馬》。
    4 沈清瑞《沈氏群峰集》卷二《碧桃詩課序》。
    5 《淵雅堂文續藁·書趙約亭遺詩》。
    6 同上。
    1 《编年詩藁》卷三(癸卯)《敬次先文恪公集中<玉延亭看菊暨送趙栗夫歸省吳江>二詩韻奉柬開仲兼示令子嶽青齊嶧二首》。
    2 《编年詩藁》卷五(乙巳)《歲暮懷人絕句二十四首》。
    3 《编年詩藁》卷十四(丁巳)《正月江陰道中柬金匱訓導趙開仲基》。
    4 趙基《乳初軒詩選》卷四《翼日渡江與琢堂同訪鐵夫于揚州樗園款留三宿再次前韻》有跋。
    5 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譜》卷八《世系表丙之四·光化公後·公似公支》。
    1 《未定藁》卷十一《詹府君葬記》云“應甲與芑孫遊二十年,熟其家世行事”。按:此文作于嘉慶五年,上推二十年,為乾隆四十六年。
    2 《未定藁》卷二《詹鱗飛獨繭詩鈔序》。
    3 《未定藁》卷二《詹鱗飛獨繭詩鈔序》。
    4 詹應甲《赐綺堂集》卷一《長歌柬王鐵夫》。
    5 詹應甲《賜綺堂集》卷二十二《復秦小峴觀察書》。
    6 詹應甲《賜綺堂集》卷二《送王鐵夫擕家北行六首》之六
    7 《編年詩藁》卷五(乙巳)《歲暮懷人絕句二十四首》。
    8 詹應甲《賜綺堂集》卷二《得鐵夫客塞上書並答見懷之作》。
    9 《未定藁》卷十二《姚姬墓版文》。
    1 詹應甲 《賜綺堂集》卷三《聞王鐵夫與儕嶠天津應詔同賜舉人喜而賦此》。
    2 《编年詩藁》卷十一(癸丑)《送詹湘亭應甲南還》。
    3 詹應甲 《赐綺堂集》卷四《寄王鐵夫同年即用都門贈行原韻》。
    4 詹應甲 《賜綺堂集》卷二十四《絃秋詞·金縷曲》。
    1 《未定藁》卷十一《詹府君葬記》。
    2 詹應甲 《賜綺学集》卷七《鐵夫書來以所著〈淵雅堂集〉見寄爲題長句報之》。
    1 詹應甲 《賜綺堂集》卷十二《惕甫書來問訊賦此答之》。
    2 《編年詩藁》卷十四(丁巳)《歲暮懷人六十四首》之《史赤霞文學善長》有“別時爾我皆年少,五岳胸中一長嘯。塵土銷磨二十年,我今發脫視茫然”語。按:嘉慶丁巳上推二十年,為乾隆四十三年。
    3 史善長《秋樹讀書樓遺集》卷五《與張大詒王大芑孫景大菼沈五清瑞啜茗樾閣復憩臨池古梅下》,係於辛丑。
    1 史善長《秋樹讀書樓遺集》卷十一《懷人雜詩五十一首》。
    2 史善長《弇山畢公年譜跋》。
    3 《編年詩藁》卷十四(丁巳)《歲暮懷人六十四首》。
    4 何其偉《簳山草堂小藁》卷二(甲子)《聞史赤霞善長訃》。
    5 [光緒]《吳江縣續志》卷二十一《人物六·文苑上》。
    6 吳翌鳳《懷舊集》卷十一。
    1 阮元 《梧門先生年譜》。
    2 張維屏 《國朝詩人徵略》卷四十七。
    3 秦瀛 《淵雅堂编年詩藁舊序》。
    4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三(辛亥)《王鐵夫校勘拙集跋以詩謝之即效其體》。
    1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三(辛亥)《讀王鐵夫芑孫孝廉〈楞伽山房近詩〉》。
    2 《编年詩藁》卷九(辛亥下)《次韻答時帆學士法式善見赠四首》。
    3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六《金手山學蓮出近著商定》。
    4 法式善 《梧門詩話》卷四。
    5 《未定藁》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1 《未定藁》卷六《詩龕會飲記》。
    2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四《八月一日舉子志感》。
    3 《未定藁》卷十八《桂馨名說》。
    4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首自序云:“癸丑歲,檢箧中,凡得三千餘首。吾友程蘭翹、王惕甫皆為甄綜之,彙鈔兩大册,寄袁簡齋前輩審定。”
    5 《未定藁》卷十二《内務府司庫廣公墓誌銘》。
    6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六(内辰)《送王惕甫歸里就官廣文》。
    7 《編年詩藁》卷十六(己未)《四月十八日時帆蘭上稚存味辛邀同家述庵先生金手山茂才學蓮謝薌泉侍御振定話別國花堂》。
    1 《未定藁》卷三《槐廳載筆序》。
    2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九(庚申)《王惕甫學博以薄荷團扇侑詩見貽》。
    3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九(庚申)《史館與王儕嶠蘇编修話舊有懷王惕甫學博》。
    4 《未定藁》卷四《明李文正公年譜序》。
    5 法式善 《存素堂文集》卷三《明李文正公年譜後跋》。
    1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十八(癸亥)《王惕甫寄〈淵雅堂編年詩〉至》。
    2 《编年詩稿》卷十七(癸亥下)《次韻答時帆見寄》。
    3 法式善 《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二十一(甲子)《王惕甫寄新刻文集至》。
    4 法式善 《存素堂詩二集》卷三(庚午)《陸生自吳門來京介惕甫札謁余翌日以詩見懷用韻答之》。
    5 阮元《梧門先生年譜》。
    6 法式善 《存素堂詩二集》卷三(庚午)《病中雜憶》之六。
    7 法式善 《存素堂詩二集》卷三(庚午)《題交遊尺牘後(現在之人)》。
    1 《惜抱軒手札》第四冊所收法式善手書題識一則。
    2 阮元 《梧門先生年譜》。
    3 秦瀛 《寧夏府知府蘭士何君墓志銘》。
    4 吳嵩梁 《雙籐書屋詩集序》。
    5 《未定藁》卷四《何蘭士遺詩序》。
    1 何道生 《雙籐書屋詩集》卷四《題王鐵夫孝廉芑孫〈楞伽山人编年詩稿〉四首》。
    2 《編年詩藁》卷九(辛亥下)《何蘭士工部道生枉贈七律四章並以所著〈方雪齋詩集〉見示作此奉酬四首》。
    3 《未定藁》卷四《何蘭士遺詩序》。
    4 《未定藁》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1 何道生《雙籐書屋詩集》卷五(癸丑)《王惕甫南宮報罷招寓敝居先之以詩》。
    2 《編年詩藁》卷十一(癸丑)《移居詩》。
    3 何道生《方雪齋詩集》卷七《送惕甫下第之華亭校官任五首》。
    4 何道生《雙籐書屋詩集》卷八《代柬寄惕甫》。
    1 何道生《雙籐書屋詩集》卷八《題惕甫漚波舫近文》。
    2 《未定藁》卷四《何蘭士遺詩序》。
    3 《未定藁》卷二十五《題城南雅遊圖卷後》。
    4 《未定藁》卷四《何蘭士遺詩序》。
    5 此詩载上海圖書館藏芑孫手稿《淵雅堂全集》,為通行本所無。
    1 《未定藁》卷二十三《書洪稚存〈寒檠永慕圖〉》、曹貞秀《寫韻軒小藁》卷一《洪稚存太史求題〈寒檠永慕圖〉四首》。
    2 《編年詩藁》卷十(壬子)《洪稚存亮吉出督黔學石琢堂韞玉出典閩試遂往督學於楚九月廿四日送稚存行因寄琢堂》。
    3 洪亮吉《卷施閣詩》卷十五《關嶺衝寒集》有《歲暮懷人二十四首》之第二十首《王孝廉芑孫》。
    4 《編年詩藁》卷十二(乙卯)《洪稚存學使寄歲暮見懷詩至久之未能和也六月八日夜忽夢稚存過予草堂因次其韻》。
    1 《编年詩藁》卷十四(丁巳)《歲暮懷人六十四首》之六《洪稚存编修亮吉》句注。
    2 《編年詩藁》卷十四(丁巳)《歲暮懷人六十四首》之六《洪稚存编修亮吉》。
    3 據呂培等編《洪北江先生年譜》,是年,亮吉因仲弟之卒,於三月陳情引疾,挈家南歸。
    4 叔訥,武進呂星垣也。
    5 參洪亮吉《卷施閣文甲集》卷九《敕授登仕郎晉贈武德騎尉卹授雲騎尉世職湖北呂堰驛巡檢王君神道表》。
    6 蘭泉,青浦王昶也。
    7 據《洪北江先生年譜》,亮吉於是年正月大考翰詹時作《征邪教疏》,力陳内外弊政,至數千言,情詞剴切,閱卷官皆為之動色。
    8 桂堂,奉賢陳廷慶也。
    9 《未定藁》卷八《與洪稚存書》。
    1 洪亮吉《卷施閣詩》卷十九《全家南下集·將發上海寄王博士芑孫》。
    2 《編年詩藁》卷十五(戊午)《累日待稚存不至得書知已由上海逕歸矣有詩見懷賦此奉答》。
    3 《编年詩藁》卷十五(戊午)《雨阻常州過稚存飯》。
    4 《編年詩藁》卷十六(癸亥)《熊夢庵儀部方受奉其太夫人諱歸葬粵西道經邗上話舊有作即次來韻二首》之“諸君一別渾南北,此地相逢各後先”句下注:“年來日下舊遊如稚存、淵如、味辛、霽堂、蘭士、劍潭諸君,無不相見於此。”
    5 《編年詩藁》卷十九(辛未)《揚州雜述十二首》之五。
    1 《淵雅堂文續藁·洪稚存集序》。
    2 同上。
    3 《淵雅堂文續藁·洪稚存集序》。
    1 《未定藁》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2 同上。
    1 吳錫麒《有正味齋駢體文》卷十一《送王惕甫之華亭教論序》。
    2 吳錫麒《有正味齋朋舊函牘》之一,係鈔本,今藏復旦大學圖書館。
    1 吳錫麒《有正味齋朋舊函牘》之一,係鈔本,今藏復旦大學圖書館。
    2 《编年詩藁》卷十五(戊午)《將為揚州之遊自嘲寄曾賓谷運使燠魏春松太守成憲吳穀人侍讀錫麒》。其後尚有《與穀人夜飲題襟館因贈賓谷二首》、《題襟館同課思雪用東坡祈雪霧豬泉詩韻》、爱與穀人曉飲春松郡齋因贈春松二首》、《師賓谷〈賞雨茅屋圖卷〉》、《與賓谷春松夜飲榖人講院因贈穀人一首》、《題襟館同諜海棠木瓜三十韻》等詩,皆遊揚時所作。
    3 吳錫麒《吳聖徵祭酒尺牘》卷上《寄王惕甫》。
    4 吳錫麒《吳聖徵祭酒尺牘》卷上《簡王惕甫時來寓樗園》。
    1 吳錫麒《淵雅堂文外集序》。
    2 吳錫麒《有正味齋朋舊函牘》之一,末署己巳浴佛日。
    3 吳錫麒《有正味齋尺牘》卷下《寄王鐵甫》。
    1 陳用光《太乙舟文集》卷八《予告刑部右侍郎秦公遂庵墓志銘》。
    2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編·王惕甫墓志銘》。
    3 《惕甫未定藁自序》。
    1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七《簡王鐵人五絕句》。
    2 《編年詩藁》卷九(辛亥下)《小峴見簡四絕句次韻答之》。
    1 秦瀛《小峴山人文集》卷三《楞伽山人詩集序》。
    2 《编年詩藁》卷九(辛亥下)《塞館雜詩後十首》之三。
    3 《未定藁》卷二《賜泉堂集序》。
    4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寄惕甫》。
    1 秦瀛《小峴山人文集》卷二《復王惕甫書》。
    1 齊召南(1703-1768),字次風,號息園,浙江天台人。乾隆丙辰召試鴻博,授庶吉士,官至禮部侍郎。著有《賓綸堂詩鈔》、《文鈔》及《水道提綱》等。傳詳袁枚《小倉山房文集》卷二十五《原任禮部侍郎齊公墓志銘》。
    2 《未定藁》卷八《與秦小峴書》。
    3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一《揚州道中寄懷惕甫》。
    4 《編年詩藁》卷十五(戊午)《奉酬小峴揚州道中見懷之作兼寄李石農觀察鑾宣時石農當出備兵溫處》。
    1 《小峴山人文集》卷二《答王惕甫書》。
    2 《编年詩藁》卷十六(壬戌)《李石農書至兼寄雁宕紀游之作》有“前年汎雪西湖上,思君不見心惆悵,箧底梅花往充餉”之語,以時推之,則知嘉慶五年庚申,芑孫曾冬游杭州。
    3 按:據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五《告歸述懷四首》,知其嘉慶七年自湖南按察使任告歸。
    1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六《清明日毘陵舟中作即寄惕甫》。
    2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六《九日游惠山懷惕甫》。
    3 據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七,其於嘉慶八年、九年、十年曾數遊揚州,於芑孫、曾燠及題襟館内同人詩酒唱和。
    4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八《得惕甫書知其自揚州還吳卻寄》。
    5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十九。
    6 據陳用光《太乙舟文集》卷八《予告刑部右侍郎秦公遂庵墓志銘》,知瀛生於乾隆癸亥正月二十八日,至是年正七十崴。
    7 《編年詩藁》卷二十(壬申)《以明繡〈達摩展經圖〉往壽小峴侍郎題詩四首》。
    8 《編年詩藁》卷二十(壬申)《歲暮過錫山喜晤老友郭晴川廣文一臨秦小峴侍郎瀛二首》、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二十二《答王鐵夫即和來韻二首》。
    9 秦瀛《小峴山人詩集》卷二十四《王惕甫六十以詩贈之二首》。
    1 秦瀛《小峴山人續文集補编·王惕甫墓志銘》。
    2 見《淵雅堂编年詩藁》卷前。
    3 張紹南《孫淵如先生年譜》卷上。
    4 《编年詩藁》卷十一(癸丑)《同年孫淵如刑部移居索詩四首》。
    5 《未定丑》卷八《上畢秋帆先生書》,乃芑孫嘉慶二年作,其内有“前年大斾來覲津門,芑孫未能趨拜馬首,謹錄所著,屬淵如進請於左右,過蒙存齒”之語。
    1 《编年詩藁》卷十二(乙卯)有詩題曰:“閏二月廿八日,孫淵如刑部星衍,招同毛海客大瀛、吳穀人編 修、張亥白孝廉問安、張船山檢討問陶、徐朗齋孝廉嵩、徐心田上舍明理,小飲寓齋。寓舊為歌者陳郎所居,淵如因用漢瓦文‘櫻桃傳舍’四字顏其室。船山、朗齋即席為圖。同人作詩題後。予亦次韻。是日有雨。”
    2 《編年詩藁》卷十二(乙卯)《孫淵如同年屬題〈倉頡造字圖〉》。
    3 《編年詩藁》卷十五(戊午)《淵如適歸葬母冒雨往唁淵如而別》。
    4 據張紹南《孫淵如先生年譜》卷下之嘉慶四年譜,知是年星衍以母憂居金陵祠屋。
    1 姜尋《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崇源》收芑孫致孫星衍尺牘一通,並節印原件書影二頁,玆據《圖錄》所影印者錄之。
    2 張紹南《孫淵如先生年譜》卷下。
    3 《未定藁》卷二十《孫淵如〈萬卷歸裝圖〉讚并序》。
    4 《楞伽山人尺牘》卷下之三芑孫致王蘇函,作于嘉慶十九年七月,中有“近淵如累有信”語,知芑孫晚嵗與星衍書信往返頗密。
    5 張紹南《孫淵如先生年譜》卷下。
    6 陳用光《太乙舟文集》卷七《壽洪稚存序》。
    1 秦瀛《小峴山人文集》卷五《刑部侍郎蘭泉王公墓誌銘》。
    1 《未定藁》卷八《與家蘭泉先生書》。
    2 《未定藁》卷八《又與蘭泉先生一》。
    3 王氏此書附於《未定藁》卷八芑孫致昶兩書之後。
    1 《未定藁》卷八《又與蘭泉先生二》。
    1 此書附於芑孫書後,而王氏《春融堂集》未收。
    1 《未定藁》卷八《又與蘭泉先生三》。
    2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三《八日王蠡臺明府招同陶山明府送王鐵夫學博小飲次日偕鐵夫謁述庵王少司寇》。
    3 嚴榮《述庵先生年譜》下嘉慶四年己未七十六歲譜。
    4 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卷五:“《梅磵詩話》三卷,元韋安居撰。……又清厲樊榭鈔本。半葉九行二十字。有‘翁方綱’、‘覃溪’、‘詩龕’、‘惕甫’印。……王氏手跋曰:嘉慶四年四月,刑部侍郎王昶致仕在籍,以高宗皇帝大事來京。華亭教諭長洲王芑孫以會試報罷,偕至詩寵話別,同觀此册,題記而去。”
    5 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三《臥游軒集·將出京師何侍御蘭士道生法開文洪稚存趙億生王孝廉芑孫餞於西花園》。
    6 參嚴榮《述庵先生年譜》下之嘉慶八年譜。
    7 《编年詩藁》卷十七(癸亥下)《蒲褐老人生日五十韻》。
    8 何其偉《簳山草堂小藁》卷二(甲子)《十二月廿二日惕甫先生由三泖漁莊枉顧草堂適余已先一日買舟往訪彼此不值殊悵然也詩以致懷》,中有“漚波(舫名)過珠溪,司寇快把晤(述庵先生)”句。
    9 據嚴榮《述庵先生年譜》下,知昶以疾卒於是年六月初七日丑時,年八十三。
    10 《編年詩藁》卷十八(丙寅)《重過三泖漁莊》。
    1 《编年詩藁》卷八(己酉)《清明後十日陳古華農部廷慶招同秦小峴舍人瀛邵荻香樹德兩孝廉小飲肄書簃次小峴韻兩首》。
    2 據盧蔭溥所撰《墓誌》。
    3 《编年詩藁》卷八(庚戌)有詩題曰:“洪桐生翰林梧、朱滄湄比部文翰、莊澤山舍人復旦、俞東川太學坊,同集秦小峴侍讀瀛聽雨軒,送陳古華農部廷慶出守辰州。太學作畫,侍讀作詩,翰林、比部、舍人三君次和。予不復和,作四絕句書其册。”
    4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九《洞庭吟寄懷都下諸知好即效秦小峴侍讀瀛來作武溪水體》詩,係於壬子年,其“王郎拔劒徐郎歌”下注曰:“謂鐵夫、朗齋兩孝廉。”
    1 《編年詩藁》卷十一(癸丑)《寄酬辰州守陳古華廷慶寄懷之作四首》。
    2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二《寄王鐵夫學博芑孫》。
    3 《編年詩藁》卷十四(丁巳)《陳古華太守廷慶出示故尚書張文敏仿王穀祥墨梅畫幀因用幀中周天球題韻一首》、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二有《詠物詩四首酬王鐵夫學博》。
    4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三《八日王蠡臺明府招同陶山明府送王鐵夫學博小飲次日偕鐵夫謁述庵王少司寇》。
    5 《未定藁》卷五《蜀之岡一首送胡茂甫有序》。
    6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五《重陽前二日宿王鐵夫芳草堂同觀趙明府北嵐詩卷漫成二首》。
    7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六《王鐵夫惠書竝寄〈淵雅堂詩集〉見示漫成》。
    8 據盧蔭溥所撰陳氏《墓誌銘》,知自嘉慶九年始,浙江巡撫阮元聘陳廷慶主蕺山書院講席。
    9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八《舟行胥江有懷鐵夫兼謝所贈詩文集暨曹夫人吟稿訂翼日奉訪以詩先焉》。
    1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九《歲暮懷人》之第八首《王鐵夫國博芑孫》。
    2 《未定藁》卷五《申江挂席圖序》。
    3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一百零八引《晚晴簃詩話》。
    4 唐仲冕《陶山詩錄》卷三《假司馬集·起病往權川沙同知喜晤王鐵夫學博芑孫兼貽其配墨琴夫人詩札二首》。
    1 《编年詩藁》卷十四(丁巳)《唐陶山大令仲冕來署川沙同知中秋有詩枉贈次答二首》。
    2 唐仲冕《陶山詩錄》卷六《平江集·題王鐵夫寫韻軒圖》。
    3 陳廷慶《謙受堂全集》卷十五有七律二首,題曰:“唐陶山明府招同張雪樵、馮七研兩觀察,李松雲太守,瞿花農別駕,陶季壽明府、王鐵夫國博暨余同游香雪海。雨中錦舟,率成二首。”
    4 《編年詩藁》卷十六(壬戌)有詩,題曰:“陶山遷知海州,去吳之日,鄉士大夫赠言甚盛。余獨無有。前求桃花庵詩,又不與。今玆相約會於揚州,而余弗待也。書來觖甚,因寄此詩。”
    5 《未定藁》卷十一《唐太宜人墓表》。
    6 《编年詩藁》卷十八(丙寅)《自洞庭山歸得唐陶山刺史仲冕枉訪不值見懷之作次韻答之》。
    7 《编年詩藁》卷十八(丁卯)有詩題曰:“唐陶山刺史作《不如歸去圖》,畫子規數百其間,而自擬《禽言》于後,持示索詩。為題三絕句。”
    1 《編年詩藁》卷十九(己巳)《奉答陶山見示四首並柬坦園太守五泰》。
    2 唐仲冕《陶山詩錄》卷十二《蘇臺集·次白香山歲暮寄微之三首韻寄鐵夫》。
    3 按:上海圖書館藏芑孫手稿《淵雅堂全集》本,其《编年詩藁》卷十九,與通行本略有出入。如原有一詩,係於庚午,為其所刪,題曰:“小除日,陶山用樂天寄微之三首韻枉示新篇,是日,方序亡友何蘭士遺詩,因而有感,次韻奉酬。”
    4 唐仲冕《陶山詩錄》卷首芑孫序。
    1 《未定藁》卷三《泖東詩課序》。
    2 《未定藁》卷三《泖東詩課序》。
    3 欽善《吉堂詩稿》卷三《厓竹集·上王惕甫先生》。
    4 欽善《吉堂詩稿》卷首《長洲王惕甫先生評語一則》,其後欽善《吉堂詩稿》卷首自跋,有“此初見先生於華亭學舍,以詩相質評語也”之語。
    1 欽善《吉堂史稿》卷五《卷施集·惕甫先生重至華亭見示全集感題三首》。
    2 《未定藁》卷七《泖東蓮社圖記》。
    3 欽善《吉堂詩稿》卷六《蓬麻集·題〈蓮花菴雅集圖〉後即呈惕甫師》。
    1 欽善《吉堂文稿》卷三《惕甫先生六十壽序》。
    2 欽善《吉堂文稿》卷十一《祭惕甫先生文》。
    3 《題欽吉堂文稿》,欽善《吉堂文稿》卷首。
    1 《題欽吉堂文稿》,欽善《吉堂文稿》卷首。
    2 《未定藁》卷十二《侯選同知沈君墓誌銘》。
    3 《未定藁》卷十二《侯選同知沈君墓誌銘》。
    4 《編年詩藁》卷十九(辛未)《題沈綺雲〈泖東雙載圖〉四首》。
    5 《未定藁》卷十二《侯選同知沈君墓誌銘》。
    6 《未定藁》卷十四《候選府同知沈君繼室曹宜人墓誌銘》
    7 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十《園林·古倪園》。
    8 《未定藁》卷十二《侯選同知沈君墓誌銘》。。
    9 同上。
    10 欽善《吉堂文稿》卷六《雲峰寺同遊姓名記》。
    11 《未定藁》卷十二《侯選同知沈君墓誌銘》。
    1 《淵雅堂全集》前門人沈慈題識。
    2 何其超《青浦續詩傳》卷五。
    3 [光緒]《松江府續志》卷二十四《古今人傳》。
    4 何其超《青浦續詩傳》卷五。
    5 《簳山草堂小藁題辭》。
    6 何其偉《簳山草堂小藁》卷二(甲子)《呈王惕甫先生芑孫四首》。
    1 何其偉《簳山草堂小藁》卷二(甲子)有詩題曰“十二月廿二日,惕甫先生由三泖漁莊枉顧草堂,適余已先一日買舟往訪,彼此不值,殊悵然也。詩以致懷。”
    2 何其偉《簳山草堂小藁》前芑孫題辭。
    3 《未定藁》卷九《何元長傳》。
    4 《編年詩藁》卷二十(壬申)有詩題曰:“比苦風痺之疾,攜幼子嘉祿渡泖,小憩北郭沈氏園林。往招青浦何書田其偉來視。”
    5 何其偉《簳山草堂小藁》卷四有詩題曰:“惕甫先生養疴倪園,偉三往診視。既小愈,臘月四日,攜其少嗣井叔嘉祿還蘇州。同門顧浦漁鴻聲、欽吉堂善、梅小庾春、姜小枚臯相送,過福泉山,集飲草堂。因招楊黻堂、琢甫弟奉陪,大兒昌榦侍奉焉。即席以‘暗水流花徑,春星带草堂’二句為韻,分得‘花’字。”
    1 何其偉 《簳山草堂小藁》前芑孫《題詞》。
    2 《未定藁》卷十三《工部營膳司主事徐君墓志銘》。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同上。
    7 《未定藁》卷二十一《徐工部遺像讚》。
    8 《未定藁》卷十三《工部營膳司主事徐君墓志銘》。
    1 欽善 《吉堂文稿》卷八《梅博士墓表》。
    2 姚椿 《晚學齋文集》卷八《梅君小庾墓誌銘》。
    3 芑孫初集、續集前門人题識,春之名在焉。
    4 梅春 《學讀書堂文稿》卷首芑孫跋。
    1 《编年詩藁》卷十六(己未)《改七薌琦畫秋花仕女二首》。
    2 《未定藁》卷七《〈橫雲秋興圖〉記》。
    3 《編年詩藁》卷十九《題沈綺雲〈泖東雙載圖〉四首》有序。
    4 《未定藁》卷七《泖東蓮社圖記》。
    5 《淵雅堂文續藁·改七薌乍村老屋銘有序》。
    6 《未定藁》卷七《〈橫雲秋興圖〉記》。
    7 《未定藁》卷七《泖東蓮社圖記》。
    1 葉廷琯《感逝集》卷二《姜小枚》。
    2 顧夔《城北草堂詩鈔》卷一《仲冬七日陪王惕甫師集蓮花禪院》。
    1 朱方增《古鐵齊题詞》,見馮承輝《古鐵齊印譜》卷首。
    2 王芑孫《古鐵齊题詞》,見馮承輝《古鐵齊印譜》卷首。
    3 《淵雅堂續文藳·高君墓誌銘》。
    1 《淵雅堂文續藳·華亭學生錢君墓誌銘》。
    2 《淵雅堂文續藳·遊雲峰寺题名》。
    3 欽善《吉堂文稿》卷六。
    1 按:《编年詩藁》卷十一(癸丑)《送胡太學翔雲四絕句》第二首有“揚州近有曾公亮(謂寶谷),能引詩人伴詠梅”句,則知芑孫居京時,即舆曾燠相識。
    2 《編年詩藳》卷十三(丙辰)《曾寶谷運使燠招猷題襟館出示所藏文信國綠端石蟬腹硯屬爲作詩》。
    1 《未定藁》卷八《與曾賓谷運使書》。
    2 《未定藁》卷八《又與賓谷一》。
    3 《編年詩藁》卷十五(戊午)《將為揚州之遊白嘲寄曾賓谷運使燠魏舂松太守成憲吳穀人侍讀錫麒》。
    1 《编年詩藁》卷卜六(己未)《正门五㈠抵邵伯埭寄賓谷》。
    2 《未定藁》卷六《樗崗客隱圖記》。
    3 《未定藁》卷三《樂儀書院課藝序》。
    4 《未定藁》卷六《題襟館記》。
    5 《未定藁》卷五《蜀之岡一首送胡茂甫有序》。
    6 吳嵩梁《香蘇山館今體詩鈔》卷四。
    1 曾燠《賞雨茅屋詩集》卷四(惕甫為其内厂索題〈寫韻軒圖>孺人氏曹名貞秀》。
    2 曾燠《賞雨茅屋外集·王惕夫〈楞伽山房圖〉記》。
    3 《编年詩藁》卷十七(癸亥下)《送賓谷入覲六卜韻》。
    1 曾燠《賞雨茅屋詩集》卷首芑孫序。
    2 張雲璈《簡松草堂文集》卷七《兩淮鹽法志自記》。
    3 曾燠《賞雨茅屋詩集》卷八《復書與惕南蓮裳附以一詩兼寄頻伽恒齋甘亭廉山》。
    4 曾燠《賞雨茅屋詩集》卷十七《贈王井叔》。
    1 陳用光《太乙舟文集》卷七《壽洪稚存序》。
    2 《编年詩藁》卷十七(癸亥下)《陳硕上编修用光索題〈瘦石圖>》。
    3 陳蘭瑞《觀象居詩鈔》卷一《姑蘇喜晤王鐵夫丈賦呈三十二韻》。
    4 《惜抱軒書札》第四册。
    1 《惜抱軒手札》第四册。
    2 《惜抱軒手札》第四冊錄芑孫《趙太常遗像讚》,其末跋云:“石上太史服闌北還,過吳門,枉詢近作。比苦衰疾,真所讚造,無以相質。君方仕進未已,而病人偃仰川間,無繇更出,繼見未可期,因手寫近詩數首、近文一通,納諸行箧,以為他日想念之端爾.嘉慶壬申四月,楞伽山人王芑孫。”
    3 《惜抱軒手札》冊四。
    4 《淵雅堂文續藁·答陳石上書》。
    1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二编》卷五十三引其自著《聽松廬詩話》。
    2 《未定藁》卷三《青芝山館詩集序》。
    3 樂鈞《青芝山館詩集》卷十二《同賓谷都轉及銨夫石琴豈匏遊真州余氏江邨園二首》。
    4 樂鈞《青芝山館詩集》卷十二有詩題曰:“四月六日,與石琴、又篯、豈匏、蘭池諸君約进湖上看花不果,因過樗園,訪王(?)大國博,拗芍藥而歸.率爾成詠,呈諸君和之,并東(?)夫。”
    1 樂鈞《青芝山館詩集》卷十五《赠王惕甫國博芑孫》。
    2 《编年詩藁》卷十六(癸亥)《次韻酬樂蓮裳孝廉鈞見贈》。
    3 《未定藁》卷三《青芝山館詩集序》。
    1 孫義鉤《好深湛思室詩存》卷二有《哭樂孝廉鉤》二首,其第二首“游魂近漢槎”句下有注云“孝廉以八月望卒”。詩係於柔兆困敦,即丙子年也。
    2 彭兆蓀《小謨觴館詩集》卷八《觀濤集》前小序云:“閼逢青陽,予抱幽憂之疾,鍵尸半年。秋間辱邗上 當事之招,拕舟渡江。繼乃代舍移牀,東閣嘯侶。文酒之會,沈痼為蘇。跡非等於掃門,事有同於發疾。”
    3 彭兆蓀《小謨觴館詩集》卷八揚州郡齋雜詩二十五首》之第十三首。
    1 彭兆蓀《小謨觴館义集》卷首芑孫序。
    1 《未定稿》卷二十三《書惜抱軒文集》。
    1 陳用光《太乙舟文集》卷七《壽洪稚存序》。
    2 《惜抱軒手札》第四冊嘉慶己巳正月二日芑孫致陳用光之函末附云:“姬傳先生處,去秋曾寄以文集。老人以書扇相報,然迄未得一面也。”
    3 《未定藁》卷八《與姚姬傳先生書》,書中有“前歲辱先生親書寄扇,筆力超邁,了不見老人衰憊之態”語,又據《惜抱軒手札》第四册嘉慶己巳正月二日芑孫致陳用光之函末附云:“姬傳先生處,去秋曾寄以文集。老人以書扇相報,然迄未得一面也。”則知此書乃己巳年致鼐者。
    1 《惜抱軒手札》册四,書末有芑孫题識:“辛未十门杪接到。惕甫錄記。”
    2 《惜抱軒手札》册四,姚鼐致芑孫書之二:“聞近帕用力于經學,甚善,甚善。鄙著《九經說》、《三傳補注》,今各以一部承教,或于高明,亦少有啟發處否?鼐再拜。”其末亦有芑孫“辛未崴杪接到,惕甫記”題識,及“王芑孫”、“惕南”二印。
    3 《未定藁》卷八《與姚姬傳先生第二書》。
    1 《惜抱軒手札》第三冊。
    2 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十四《王惕甫哀辭》。
    1 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十四《王惕甫哀辭》。
    2 《嘉樹山房集》卷首芑孫序言。
    3 是書附錄於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九《答王惕甫書》後。
    1 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儿《答王惕甫書》。
    2 張士元《嘉樹山房文集》卷十《與王惕甫書》。
    1 此函附載於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十《與王惕甫書》後.而《淵雅堂文續藁》亦見載,題曰《芥張鱸江書》,文字略有出入。
    2 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十四《王惕甫哀辭》。
    1 張士元《嘉樹山房集》卷十四《王陽南哀辭》。
    2 王蘇《試畯堂詩集》卷三《送王鐵人之官華亭》有句云“我旨曾為吳下游,一年強半住蘇州。織簾居裏論文處,回首於今十五年”。按:芑孫離京赴官華亭在嘉慶元年,上推十五年,適為乾隆四十七年王寅。
    3 《未定藁》卷四《儕嶠詩集序》。
    4 《編年詩藁》卷六(戊申)《召試入一等引見賜舉人恭紀凹首》。
    5 《未定藁》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1 王蘇《試峻堂詩集》卷三《送王鐵人之官華亭》。
    2 《楞伽山人尺牘》上卷之一。
    3 王蘇《試峻堂詩集》卷四《惕甫寄天台野朮詩以謝之》。
    1 正蘇《試畯堂詩集》卷八《至吳門喜晤王惕甫同年》。
    2 《編年詩藁》卷!.九(辛未)《喜家儕嶠同年蘇枉過草堂》。
    3 按:國家圖書館藏《楞伽山人尺牘》二卷,係芑孫子跡,大多為嘉慶十八年孕二十一年致王蘇之函。由王蘇之婿季芝吕所得,裝池成二軸。
    4 王蘇《試畯堂詩集》卷九《惕甫六十生曰作詩自頌和韻為壽》之四。
    1 《未定藁》卷四《儕轎詩集序》。
    2 《楞伽山人尺牘》卷下之十三。
    3 據王蘇之婿季芝昌《丹魁堂白訂年譜》所記。
    4 據石韞玉《秋清居士家傳》。
    1 文見浙江圖書館藏明汲古閣刻本《中吳紀聞》卷一“辟疆圜”條。
    2 葉廷琯《吹網錄》卷三《況太守辟疆館記偽刻辨正》。
    3 《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國家岡書館藏《唐女郎魚幺機詩》,前後多名人題識,中有芑孫及内子貞秀墨跡末署“嘉慶庚午初夏,墨琴女史曹貞秀觀於寫韻軒,因题。”後有芑孫墨筆題曰“楞伽!山人同觀”。鈐“貞秀”朱文、“墨琴”白义、“老(?)晚年書”白文、“銨大墨琴大婦印記”朱文等印。
    1 《未定藁》卷七《黃荛圃陶陶室記》。
    2 此為芑孫手跡,見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年徐熵刻本《唐文粹》上。
    3 《未定藁》卷二十六《題宋本唐文粹》。
    4 周越然《書與回憶》第46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
    5 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卷二。
    6 芑孫嘉慶二十年十一月致王蘇函,有“三兒婚朋己定此月二十日”語,見《楞伽山人尺牘》卷下之十一。
    7 芑孫嘉慶二十二年正月致王蘇函,有“所娶堯圃之女.甚敏幹可喜”語,見《楞伽山人尺牘》卷下之十二。
    8 《淵雅堂编年詩續稿》(丁丑)《戲柬黄荛圃同年奉助重孫之喜》。
    1 《淵雅堂编年詩續稿》(丁丑)《荛睏索題V祭書第二圖>四首》。
    2 彭蕴章《歸樸寵叢稿》卷六《嗣雅堂詩存序》。
    3 彭蕴章《諳穀老人手訂年譜》之嘉慶十九年譜。
    4 《未定藁》卷四《彭蘭臺遣詩序》。
    1 《古賦識小錄》八卷,書前内封右上鐫“嘉慶丙严冬鐫”,中鐫書名,左下鐫“衣言堂彭氏藏版”。卷端署“長洲王芑孫惕甫輯錄,同縣彭蕴章詠莪校刊”。每卷之末鐫“王嘉祿井叔參校”。
    2 彭蘊章《松風閣詩鈔》卷一《王惕甫先生芑孫逝後重過芳草堂感懐示井叔》。
    1 徐世员《清儒學案小傳》卷二十《諸儒學案四·王先生芑孫》。
    1 《未定蘗》卷十九《硯銘》之一有云:“乾降辛亥自编初集,自春徂冬,以次畢錄,并山妻{寫韻軒小藁》,作一囊貯之,而銘其背。時臘月廿有三日。”
    2 《編年詩蘗》卷前門人汪榮光等序云:“吾師惕南先生在華亭時自編生平所著為《淵雅堂全集》四十卷。”
    3 《淵雅堂編年詩稿》、《惕甫未定藁》及《淵雅堂外集》前,皆有嘉慶三年八月自序,述及编集原委。
    4 《编年詩蘗》卷前門人汪榮光等序云:“其五七言古今體詩编年次錄,付上泰等分手繕寫.將遂刻之,未及,而丁太公之憂,中輟。”
    5 是序見上圖所藏芑孫手校《淵雅堂全集》本,後之通行本,此總序己删。
    1 見於《淵雅堂外集》卷首。
    2 兒於《讀賦卮言》卷首。
    1 見《淵雅堂編年詩藳》卷首。
    2 見《淵雅堂文外集》卷首。
    1 見《波餘遺藳》卷首。
    2 見《寫韻軒小藳》卷首。
    1 見《淵雅堂外集.瑤想詞》。
    1 《淵稚堂文續藁·答汪均之書》。
    1 見嘉慶二十五年王嘉祥等續刻《淵雅堂全集》之末。
    2 一冊為《漚波肪文近藁》,一册為《淵雅堂編年詩藁》第十八卷。
    1 陸懋宗(1837-1915),字雲生,常熟人。咸豐十年進士,官翰林院檢討。
    1 《未定藁》卷二《翰林赋得詩鈔序》。
    2 《未定藁》卷二《試帖詩課合存序》。
    1 《賦話六種》,何沛雄编,香港三聯書店,1982年。
    2 正鹽《壑舟園初稿》卷一。
    3 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小分卷,抄本。今藏上海圖書館。 玉軒及氽三弟吉雲,皆以為此書及王氏評點之佳,不必定在書法精妙,宜仿坊間所刻何氏評點《昭明文選》、紀氏評點《文心彫龍》等書之式為便。今煖光急欲西征,爰從吳、鄭兩君及三弟之議,付諸手民。他日更當以學博所篡《碑版文廣例》,及同時諸公所撰金石諸编次第校梁,乃酬夙願也。又原本雖有朱藍二筆,不過当日随時各就案頭丹黃之便,非若歸太僕標錄《史記》,以朱藍等色分義例也。今必遵之,適滋閱者之疑,乃統用朱筆一色印行焉。光緒三年崴次丁丑夏四月,南海馮煖光識。”
    1 係王雲五主编之《人人文庫》特五五一號,封面題:潘昂霄、王行、黄宗羲撰,王芑孫評。
    2 評語書於潘昂霄《金石例》卷一《碑碣之始》首頁正反面天頭處。
    3 評語書於王行《墓銘舉例》卷一首頁反面之天頭處。
    4 評語書於黄宗羲《金石要例》卷一首頁之天頭處。
    1 此書於潘昂霄《金石例》目錄之後。
    2 見上海圖書館藏芑孫子評《金石三例》本潘昂霄《余石例》目錄後題識。
    3 《惜抱軒書札》第四册。
    4 《编年詩藁》卷十九(庚午)《穀日自述二首》之第二首“义總千家例”下注曰:“余方作《碑版廣例》一書,未了。”
    1 見《碑版义廣例》卷首。
    2 見《碑版义廣例》卷末。
    3 見《碑版文廣例》卷首。
    1 《碑版文廣例》卷一緒論。
    2 《江蘇藝文志。蘇州卷》第1068頁。
    1 《中國叢書綜錄·總目》第685頁,上海石籍出版社,1986年。
    2 《中國叢書綜錄·總日》第689頁,上海古籍出皈社,1986年。
    1 見上圖藏《重校正唐文粹》卷末。
    2 《未定藁》卷二卜六《題宋本唐文粹》,有“余讀足書三十年”之語。
    3 乾隆壬崴,即乾隆乇寅也。芑孫父名寅熙,因諱之也。
    4 見浙江圖書館藏《重校正唐文粹》卷首。
    5 是語題于浙圖藏《重校正唐文粹》書前“嘉靖甲申歲太學生徐焴文明刻于家塾”牌記後。
    1 《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鉉纂,明嘉靖三年姑蘇徐熵家塾刻本。清江沅校並跋、王芑孫跋。今藏上圖。
    1 《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鉉纂,明嘉靖三年姑蘇徐熵家塾刻本。清江沅校並跋、王芑孫跋。今藏上圖。此跋在書末。
    2 同上。
    1 王芑孫《惕甫未定藁》卷几《故明二裼将軍傅》。
    1 诗八卷、文三卷、《读左卮言》一卷、《汉书刊误》一巷。
    2 鄧邦述(1868-1939),字正闇,號正闇居士、羣碧居士,江宁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後入端方幕。光绪三十三年,任吉林民政使。晚居苏州以卒。鄧氏为清末书家。有《羣碧楼书目》。
    3 葉景葵(1874-1949),字揆初,號卷盦,浙江杭州人。光绪间进士。民国中,先後任汉冶萍公司经理、浙江興業银行上海總行董事长、中興煤矿公司董事度。舆张元濟等创辦合众图书馆。
    1 章钰(1865-1937),字堅孟,號蜇存,室名四當斋,苏州府长洲县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民国初,曾任清史馆纂修。有《四當斋集》。
    2 是跋《未定藁》卷二十三亦收入,题《书獨学廬初稿》。
    1 《编年诗藁》卷十二(甲寅)《送楊西禾进士倫之任江西贵溪县》。
    2 《未定藁》卷六《莲花寺读书图记》。
    3 《未定藁》卷二《中庸通故自序》。
    1 《未定藁》卷四《师华山房文集序》。
    2 《洲雅堂文续藁·答陈石士书》。
    3 《未定藁》卷八《舆姚姬傅先生第二书》作於嘉庆十六年,中有“比崴度门养疾,始極意诸经”之语。
    4 《未定藁》卷二《论语通故自序》、《孟子通故自序》、《大学通故自序》、《中庸通故自序》。
    5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傅》。
    1 《未定藁》卷三《大清一统志表序》。
    2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錄》卷十,第268页。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2004年。
    1 秦瀛《小岘山人续文集補编·王惕甫墓志铭》。
    2 《渊雅堂编年诗藁》卷首自序。
    3 任兆麟《有竹居集》卷九《祝湘珩诗集序》。
    4 《编年诗藁》卷一(壬辰)《遊鳌峰》。
    5 法式善《梧门诗话》卷六。
    1 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錄存》卷十八《王惕甫寄<渊雅堂编年诗>至》。
    2 昭(木連)《啸亭杂錄》卷四。
    3 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後引所著《蒲褐山房诗话》。
    4 铁保《渊雅堂编年诗藁序》。
    5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
    6 舒位《乾嘉诗壇点将錄》。
    7 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卷四十九所引自著《听松唐诗话》。
    8 《渊雅堂编年诗稿》卷首自序。
    9 秦瀛《小岘山人文集》卷三《楞伽山人诗集序》。
    10 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引吴嵩梁《石溪舫诗话》。
    1 《编年诗藁》卷八(庚戌)《书故崇庆州知州常公纪殉节錄後》。
    2 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卷四十九所引自著《听松廬诗话》。
    3 袁洁《蠡荘诗话》。
    1 《编年诗藁》卷五。
    2 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卷四十九所引自著《听松廬诗话》。
    3 《编年诗藁》卷十四(丁巳)《秋怀十二首》之四。
    4 《编年诗藁》卷十四(丁巳)《秋怀十二首》之六。
    5 《编年诗藁》卷十四(丁巳)《秋怀十二首》之七。
    6 《编年诗藁》卷十四(丁巳)《秋怀十二首》之八。
    7 《编年诗藁》卷十四(丁巳)《秋怀十二首》之九。
    8 《编年诗藁》卷十四(丁巳)《秋怀十二首》之十。
    9 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卷四十九所引自著《听松廬诗话》。
    1 吕璜《吕月沧文集》卷一《笏山试律跋》。
    2 《未定藁》卷二《翰林赋得诗钞序》。
    3 《未定藁》卷二《试帖诗课合存序》。
    4 《渊雅堂外集》卷首有门人汪荣光等序。
    5 《编年诗藁》卷九(辛亥下)《何蘭士工部道生枉赠七律四章并以所著<方雪斋诗集>见示作此奉酬四首》之二。
    6 钦善《吉堂诗稿》卷首《长洲王惕甫先生评语一则》。
    7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传》。
    1 《渊雅堂文外集》前自序。
    2 北大图书馆藏《渊雅堂应奉稿》稿本自序。
    1 《渊雅堂外集·读赋卮言》首自序。
    2 詹杭倫《王芑孙及其<读赋卮言>序论》,见载《第三届国际赋学会议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1996年;林振兴《清代赋话述评》之第六章《王芑纱及其<读赋卮言>》,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3 《渊雅堂文外集》前有汪荣光等序。
    1 《古赋識小錄序》。
    2 同上。
    3 《惕甫未定藁》自序。
    1 上海图书馆所藏《惕甫未定藁》稿本,与通行本相较,未刻之文尚有二十余篇。
    2 《惕甫未定藁》自序。
    3 见《未定藁》卷十。
    4 彭蕴章《歸樸龛叢稿》卷二《王惕甫先生独立图讚》。
    5 见《未定藁》卷九。
    6 见《未定藁》卷十六。
    7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传》。
    8 胡玉缙《续四库提要三种》,係業师吴格先生整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1 姚鼐致新城隙用光函,见《惜抱轩手札》册三,民国二十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2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传》。
    3 《金石三例》中芑孙批语。
    4 芑孙致新城陈用光书,见《惜抱轩手札》册四,民国二十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 吴德旋(1767-1840),字仲倫,宜兴人。以古文名。著有《初月楼集》。
    2 恽敬《大云山房文槀初集》卷二《上秦小岘按察书》。
    3 钦善《吉堂文稿》卷首芑孙评语。
    4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錄》卷十,第26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山阳人。善古文。著有《通甫类稿》。
    6 李祥《藥裹慵谈》卷三《拭觚下·渊雅堂文》。
    1 《编年诗藁》卷十七(甲子)《臂痛自述四十(音员)》。
    2 《编年诗藁》卷十(壬子)有七言绝《题杂帖诗二十四首》,其首《颍上黄庭经》云:“稧帖争量肥瘦间,黄庭无籥啓元关。若从颍上参標格,此地分明见玉环。”其後按序有《渤海刻灵飞六甲经》、《唐太宗晋祠铭》、《明皇鹡鸰颂》、《魏公醴泉铭》、《褚河南孟法师碑》、《敬客(土尃)塔铭》、《鲁公争坐位书》、《北海云麾碑》、《武功夢真容告》、《季海嵩阳观纪》、《薦福碑》、《孙过庭书谱》、《杨少师韭花帖》、《蔡端明山堂帖》、《东坡帖》、《山谷帖》、《蔡元长帖》、《元章帖》、《元晖帖》、《松雪鹤袖帖》、《枝山帖》、《衡山帖》、《香光帖》。论昔人书法,颇有见解。
    3 《书刘石菴先生诗卷後》,见上图藏《惕甫未定藁》稿本。
    1 《编年诗藁》卷八(辛亥上)《题石菴先生书卷四首》前序。
    2 《又书刘石菴先生诗卷後》,见上图藏《惕甫未定藁》稿本。
    3 王昶《蒲褐山房诗话》。
    4 《渊雅堂文续藁·跋梁山舟论书尺牍》。
    5 王瑬《壑舟園初稿》卷一《族兄惕甫先生传》。
    6 葉廷琯《鸥陂渔话》卷六《王惕甫夫妇合璧书卷》。
    1 《未定藁》卷二十五《题陈君墓志》。
    1 以下简称《编年诗藁》。
    2 以下简称《未定藁》。
    3 《国家图书馆古籍藏印选编》第55页,孙学雷,董光和编。线装书局,2004年。
    4 今藏上海博物馆。
    1 详参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683页。
    2 《顾廷龙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
    1 是序见於嘉庆十一年木活字本《太平御览》卷首,又见收於《未定藁》卷二十四,末未署年月。
    1 是跋又见收於《未定藁》卷二十六,题曰《重跋李翰林集》,末未具年月。
    2 是序又见收於《未定藁》卷四,末未具年月。
    1 《古刻名抄经眼錄》,江澄波撰,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1 江澄波《古刻名抄经眼錄》第189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是书原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係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曾为黄丕烈所藏。
    1 此四诗又见收於《写韵轩小藁》卷一续增,题曰《题宋堑鱼元机诗集画像四首》。
    2 六卷,附《僃考》一卷,陈徐陵撰,清徐文炳撰僃考。康熙间刻本。六册。属芑孙舊藏,有批并跋。今藏上海图书馆。
    3 江澄波《古刻名抄经眼錄》第267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1 东钧《青芝山馆诗集》卷二十《闻吴白庵卒於苏州诗以哭之得五首》,诗繄於辛未。
    2 此四诗又载於《编年诗集》卷二十,题曰《题任文田兆麟像卷四首》。
    1 此书又见收於《未定藁》卷八《虞姚姬传先生第二书》後。
    1 漆永祥《江藩與<汉学师承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 见《江藩與<汉学师承记>研究》附錄一。
    3 稿本,凡二卷。为卷轴装,上下卷各一轴。今藏国家图书馆。
    1 稿本,凡二卷。为卷轴装,上下卷各一轴。今藏国家图书馆。
    2 同上。
    3 宋姚铉编,原一百卷,存卷一至七十四(卷七十五至一百,今藏上图),明嘉靖甲申姑苏徐焴家塾刻本。二十四册。
    4 宋姚铉编,明嘉靖甲申姑苏徐焴家塾刻本,原一百卷,存卷七十五至一百(卷一至七十四,今藏浙图)。
    5 稿本,凡二卷。为卷轴装,上下卷各一轴。今藏国家图书馆。
    1 宋姚铉编,原一百卷,存卷一至七十四(卷七十五至一百,今藏上图),明嘉靖甲申姑苏徐焴家塾刻本。二十四册。
    1 钦善《吉堂文稿》卷首。
    1 是序有见收於《未定藁》卷四,题曰《彭蘭台遗诗序》,末未具年月。
    2 周越然《书與回忆》第46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
    1 同上。
    2 稿本,凡二卷。为卷轴装,上下卷各一轴。今藏国家图书馆。
    1 清嘉庆十六年穆士荣树香堂刻本,一册。
    1 稿本,凡二卷。为卷轴装,上下卷各一轴。今藏国家图书馆。
    1 不分卷,稿本。三册。今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1 是书亦为张氏收入其《嘉树山房集》内,附於《與王惕甫书》後。
    2 此文又见收於《渊雅堂文续藁》,题曰《书何书田诗》。
    3 是序又见收於《渊雅堂文续藁》,题曰《书吾與彙编》,文字略有出入,而末未具年月。
    1 稿本,凡二卷。为卷轴装,上下卷各一轴。今藏国家图书馆。
    1 按:孙义钧《好深湛思室诗存》卷二有《哭乐孝廉钧》二首.其第二首“游魂近汉槎”句下有注云“孝廉以八月望卒”。诗繄於柔兆困敦,即丙子年也。
    1 此文又见收於《渊雅堂文续藁》,题曰《书赵约亭遗诗》。
    1 此作为民国九年张氏所刻《娟镜楼叢刻》之一种,是文见於是书卷上第十九至二十一页。
    1 是诗见錄於王季烈《莫釐王氏家谱》卷二十三《杂文·惕甫公》。
    1、渊雅堂全集六十二卷,清嘉庆间遞刻本;
    2、渊雅堂全集五十六卷,清嘉庆间手稿本;
    3、惕甫未定稿不分卷,稿本;
    4、沤波舫文近稿不分卷,附渊雅堂编年诗稿第十八卷,稿本;
    5、惕甫诗抄不分卷,清抄本;
    6、楞伽山人手题杂帖诗一卷,附感旧题画杂诗,稿本;
    7、渊雅堂应奉稿二卷,稿本;
    8、王铁夫杂稿不分卷,稿本;
    9、楞伽山人尺牍二卷,稿本;
    10、惕甫时文稿一卷,稿本;
    11、独学廬诗稿一卷,稿本;
    12、王铁夫先生山遊诗一卷,稿本;
    13、王铁夫手写渊雅堂文稿一卷;(1)民国六年顺德邓氏风雨楼影印本(2)1994年上海书店《叢书集成续编》本
    14、西陬牧唱词一卷,民国间《双照楼叢书》本;
    15、读赋巵言一卷(1)《渊雅堂全集》本;(2)清光绪五年上海淞隐阁《国朝名人著述叢编》;(3)1982年香港三联书店《赋话六种》本;
    16、古赋(言戠)试小錄八卷,清嘉庆二十一年彭氏衣言堂校刻本;
    17、碑版文广例十卷(1)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2)清光绪间吴县朱氏《行素草堂金石叢编》本;(3)清光绪间吴县朱氏《金石全例》本;
    18、泖柬近课五卷,清嘉庆十九年刻本;
    19、王惕甫夫妇真跡,民国二十一年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
    20、渊雅堂朋旧诗抄不分卷,稿本;
    21、芳草堂合课诗钞笺略二卷,清咸丰五年有不为斋刻本。
    1、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卷一至七十四藏于浙图、卷七十五至一百藏于上图),唐姚铉辑,明嘉靖三年徐焴刻本。有王芑孙批点;
    2、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唐姚铉辑,明嘉靖三年徐焴刻本。有江沅校并跋、王芑孙跋。今藏上图;
    3、心田诗稿不分卷,清徐明理撰,稿本。有清张问陶批、王芑孙批并跋。今藏上图;
    4、海峰文集不分卷,清刘大櫆撰,清乾隆间刻本。有王芑孙跋。今藏上图;
    5、独学廬初稿十三卷,清石韫玉撰,清乾隆六十年长沙官舍刻本。葉景葵临、石韫玉自评及王芑孙批校。今藏上图;
    6、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附錄一卷,明归有光撰,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歸荘、歸玠刻本。清王芑孙批。今藏上图;
    7、穆参军集三卷遗事一卷,宋穆修撰,清嘉庆十六年穆士荣树香堂刻本。有王芑孙题记。今藏上图;
    8、施註苏诗四十二卷,总目二卷,宋苏轼撰,施元之、顾禧注,清邵长蘅等删補;续補遗二卷,清冯景補注;王注正譌一卷,清邵长蘅撰;东坡先生年谱一卷,宋王宗稷编,清邵长蘅重订。清康熙三十八年宋犖宛委堂刻本。有王芑孙圈点并跋。今藏上图;
    9、宋东坡诗选一卷,宋苏轼撰,清陈訏辑,清康熙三十二年刻宋十五家诗选本。有王芑孙批点并跋。今藏上图;
    10、後村先生大全诗集十五卷(存十一卷:一至四、九至十五),宋刘克荘撰,宋刻本。有王芑孙及清黄丕烈、孙原湘、邵渊耀、姚畹真、钱天树、单学傅跋。今藏上图;
    11、欧阳文忠公居士集一百零五卷(存九十三卷:一至七十四、八十六至一百零 五),宋欧阳修撰;年谱一卷,宋胡柯撰,清康熙十二年曾弘白鹭书院刻本。有王芑孙手批。今藏上图;
    12、明皇十七事一卷(与开天传信记、金石要例合一册),唐李德裕编,清张德荣青芝山堂刻本。有黄丕烈校并跋,王芑孙跋。今藏上图;
    13、徐孝穆全集六卷,陈徐陵撰,清吴兆宜笺注:借考一卷,清徐文炳撰。清康熙间刻本。有王芑孙选批并跋。今藏上图;
    14、杜牧之文钞不分卷,唐杜牧撰,明刻本。清徐炯校,王芑孙批校并跋。今藏上图;
    15、古今鹾略補九卷,明汪砢玉撰,清刻本。有王芑孙校并跋。今藏上图;
    16、中吴纪闻六卷,宋龚明之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有王芑孙批注。今藏浙图;
    17、焦氏易林十六卷,题汉焦延寿撰,清嘉庆十三年黄氏士礼居叢书本。有王芑孙跋。今藏上图;
    18、金石三例评点十五卷(1)王芑耿手批清乾隆二十年德州盧氏刻本。今藏上图;(2)清王瑬过錄本。今藏上图:(3)清沈慈过錄本。今藏復旦;(4)清潘贵生过錄本。见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编《过去楼现藏古籍善本精品图錄》;(5)清光绪四年南海冯氏读有用书斋刻朱墨套印本;
    19、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清储欣辑,清康熙间刻本。有王芑孙批校。今藏復旦;
    20、河南先生文集不分卷,宋尹洙撰,抄本。有王芑孙批校、秦更年跋。今藏上图。
    1、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2、清史稿,赵而巽等纂,中华书局,1998年;
    3、清史列传,王仲翰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
    1、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1970年。
    1、满汉名臣传,国史馆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国朝先正事略六十卷,清李元度撰,清同治间循陔草堂刻本;
    3、国朝耆獻类徵初编七百二十卷,清李桓辑,清光绪间湘阴李氏刻本;
    4、国朝诗人徵略初编六十卷二编六十四卷,清张维屏辑,清道光间刻本;
    5、续碑传集八十六卷,清缪荃孙辑,清代传记叢刊本;
    6、湖海诗人小传,清王昶撰,清毛庆善编,清代传记叢刊本;
    7、清代闺阁诗人徵略十卷補遗一卷,施淑仪撰,清代传记叢刊本:
    8、清儒学案小传二十一卷,徐世昌纂,清代传记叢刊本;
    9、桐城耆旧传十二卷,马其昶撰,清宣统三年刻本;
    10、昭代名人尺牍续集小传二十四卷,陶湘编,清代传记叢刊本;
    11、大清畿辅先哲传四十卷,徐世昌等撰,清代传记叢刊本;
    12、词林辑略十一卷,清朱汝珍辑,清代传记叢刊本;
    13、清代毘陵名人小传十卷,张惟骧篹,民国间张氏稿本;
    14、国朝画家书小传,葉铭辑,清代传记叢刊本;
    15、墨林今话十八卷,清蒋宝龄撰,清代传记叢刊本;
    16、皇清书史三十二卷末一卷,李放辑,清代传记叢刊本;
    17、清画家诗史二十卷,李濬之辑,清代传记叢刊本;
    18、述庵先生年谱二卷,清严荣编,清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
    19、仁庵自记年谱一卷,清魏成宪撰,清道光八年刻本;
    20、孙渊如先生年谱二卷,清张绍南撰,清末江阴缪氏刻藕香零拾本;
    21、洪北江先生年谱一卷,清吕培等编,清光绪三年授经堂刻洪北江全集本;
    22、弇山毕公年谱一卷,清史善长撰,清嘉庆三年刻本;
    23、随園先生年谱一卷,清方濬师编,清同治十一年肇罗道署刻本;
    24、梧门先生年谱一卷,清阮元编,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25、梅溪先生年谱一卷,清胡源、褚逢春编,清道光间刻本;
    26、明李文正公年谱一卷,清法式善辑,清唐仲冕增補,清嘉庆九年诗龛刻本;
    27、梅庵自编年谱二卷,清铁保编,清道光二年刻惟清斋全集本;
    28、三松自订年谱一卷,清潘奕雋撰,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29、还读斋自订年谱一卷,清韩崶撰,清道光间刻本:
    30、江子屏先生年谱一卷,闵而昌编,民国十六年刻本;
    31、江藩年谱新编,漆永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2、诒穀老人手订年谱,清彭蕴章撰,清同治间刻本;
    33、丹魁堂自订年谱一卷,清季芝昌撰,清同治三年季念诒刻本;
    34、定盦先生年谱外纪二卷,张祖廉编,民国九年张氏娟镜楼叢刻本;
    35、收菴居士自叙年谱畧二卷,清赵怀玉撰,清道光十二年刻本;
    36、张船山先生年谱一卷,蔡坤辑,北京图书馆珍本年谱叢刊本;
    37、王文端公年谱一卷,清阮元编,北京图书馆珍本年谱叢刊本;
    38、黄丕烈年谱一卷,清江標撰,北京图书馆珍本年谱叢刊本;
    39、石韫玉年谱,笔者撰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
    40、莫釐王氏家谱二十四卷,王季烈编,民国二十六年吴县王氏石印本;
    41、有正味斋日记六卷,清吴锡麒撰,清光绪间申报馆铅印本;
    42、缘督廬日记,葉昌(火戠)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1、太平寰宇记二百卷補阙八卷,宋乐史撰,清万廷蘭校,清乾隆五十八年南昌万氏刻本;
    2、[道光]苏州府志一百零五卷卷首十卷,清宋如林修,清石韫玉纂,清道光四年刻本;
    3、[同治]苏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附序图一卷,清李铭皖修,清冯桂芬纂,清光绪九年江苏书局刻本;
    4、[民国]吴县志八十卷,曹允源等纂,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5、[光绪]吴江县续志四十卷首一卷,清金福曾修,清熊其英纂,清光绪五年刻本;
    6、[道光]崑新两县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鸿、来汝缘修,清王学浩等纂,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7、[光绪]崑新两县续修合志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清朱成熙纂,清光绪六年刻本;
    8、[同治]南城县志十卷首一卷,清李人镜修,清梅体萱等纂,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9、[同治]靖安县志十六卷首一卷,清徐家瀛修,清舒孔恂纂,清同治九年木活字印本;
    10、[民国]重修婺源县志七十卷莫一卷,葛(音员)芬等修,江峰青纂,民国十四年刻本;
    11、[道光]上元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武念祖修,清陈(木式)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12、[道光]汾阳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周贻缨修,清曹树穀纂,清咸丰元年刻本;
    13、[嘉庆]介休县志十四卷,清徐品山,、陆元鏸修,清熊兆占等纂,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14、[民国]遂宁县志八卷首一卷,甘焘等修,王懋昭等纂,民国十八年刻本;
    15、[民国]镇洋县志十一卷末一卷附录一卷,王祖畲等纂,民国八年刻本;
    16、[民国]歙县志十六卷,石国柱等修,许承堯等纂,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
    17、[同治]铅山县志三十卷首一卷,清张廷珩等修,清华祝三等纂,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18、[光绪]重修华亭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开第修,清姚光发等纂,清光绪五年刻本;
    19、[道光]定远县志十二卷,清杨慧修,清孔传庆、朱崑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20、[光绪]武进阳湖县志三十卷首一卷,清张球等修,清汤成烈纂,清光绪五年刻本;
    21、[道光]重修仪徵县志五十卷首一卷,清王检心修,清刘文淇、张安保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22、[光绪]丹徒县志十卷首四卷图一卷,清何绍章修,清吕耀斗纂,清光绪五年刻本;
    23、[道光]会稽县志藁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藩修,清沈元泰纂,民国二十五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铅印本;
    24、[光绪]宣城县志四十卷首一卷,清李应泰修,清章绥纂,清光绪十四年木活字印本;
    25、[光绪]江阴县志三十卷首一卷,清盧思诚等修,清季念诒等纂,清光绪四年刻本;
    26、[光绪]宝山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梁蒲贵等修,清朱延射等纂,清光绪八年学海书院刻本;
    27、[光绪]龙溪县志二十四卷增補二卷,清吴宜燮修,清黄惠、李畴纂,清吴联董等增補,清光绪五年刻增補本;
    28、[民国]杭州府志一百七十八卷首八卷,陈璚修,王棻纂,屈映光续修,陆懋勳续纂,民国十二年杭州三元坊弘文兴记印书局铅印本;
    29、[同治]建昌府志十卷首一卷,清邵子彝修,清鲁琪光撰,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0、[嘉庆]松江府志八十四卷首二卷图一卷,清宋如林修,清孙星衍、莫晋纂,清嘉庆间松江府学明伦堂刻本;
    31、[光绪]松江府续志四十卷首一卷,清博润修,姚光发等纂,清光绪十年刻本;
    32、扬州画舫录十八卷,清李斗撰,清嘉庆二年自然盦刻本。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至1998年;
    2、中国叢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4、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科学出版社,1994年;
    6、上海图书馆古籍在线书目,上海图书馆制作,网址:http://search.library.sh.cn/guji/;
    7、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華東師大圖書館編,油印本,1957年;
    8、文祿堂訪書記五卷,王文進撰,民國三十一年上海書林鉛印本;
    9、販書偶記二十卷,清孫殿起撰,中華書局,1959年:
    10、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十六卷,清莫友芝撰,民國七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1、太平御覽一千卷,宋李防等輯,清嘉慶十一年汪昌序木活字印本;
    2、墨香居畫識十卷,清馮金伯撰,清道光間刻本;
    3、甌鉢羅室書畫過目考四卷首一卷附一卷,清李玉棻撰,清光緒間上海鴻文齋石印本;
    4、古鐵齋印譜一卷印學管見一卷,清馮承輝撰,清嘉慶二十二年雲間馮氏鈐印本;
    5、履園叢話二十四卷,清錢泳撰,清道光間刻本;
    6、嘯亭雜錄十卷續錄五卷,清昭楗撰,中華書局,1980年;
    7、香東漫筆二卷,況周頤撰,民國間刻本;
    8、郎潛紀聞十四卷,清陳康祺撰,續修四庫全書本;
    9、清秘述聞十六卷,清法式善撰,續修四庫全書本;
    10、槐廳載筆:二十卷,清法式善撰,續修四庫全書本;
    11、鷗陂漁話六卷,清葉廷琯撰,清同治九年刻本;
    12、吹網錄六卷,清葉廷琯撰,清同治八年刻本;
    13、新世說八卷,易宗夔撰,清代傳記叢刊本;
    14、皇明世說新語八卷,明李紹文撰,四庫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間刻本。
    1、觀河集四卷,清彭紹升撰,清道光三年刻同治元年印本;
    2、二林居集二十四卷,清彭紹升撰,清光緒七年刻本;
    3、一行居集八卷,清彭紹升撰,清道光五年刻本;
    4、小峴山人詩集二十六卷文集五卷續文集二卷,清秦瀛撰,清嘉慶二十二年城 西草堂刻本:
    5、謙受堂全稿三十卷,清陳廷慶撰,清道光十二年一丘園刻本;
    6、獨學廬全集,清石韫玉撰,清乾隆嘉慶道光遞刻本:
    7、聊寄集不分卷,清莊復旦撰,稿本;
    8、乳初軒詩選四卷外集一卷,清趙基撰,清道光四年安雅堂刻本:
    9、沈氏群峰集,清沈清瑞撰,民國二十二年沈恩孚鉛印本;
    10、芷生賦鈔一卷,清沈清瑞撰,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
    11、秋樹讀書樓遺集十六卷,清史善長撰,清道光十六年勝溪草堂刻本;
    12、嗣雅堂詩存五卷,清王嘉祿撰,清道光二十六年彭蘊章刻本;
    13、二波軒詞選二卷,清王嘉福撰,清道光十四年刻本;
    14、汪子二錄二卷錄後一卷附一卷,汪子三錄三卷,清汪縉撰,清嘉慶十年王芑孫刻汪子遗書本;
    15、賜綺堂集二十八卷,清詹應甲撰,清道光間止園刻本;
    16、玉山閣詩選八卷,清徐鑠慶撰,清揚州阮氏瑯缳仙館刻本;
    17、晚晴軒詩鈔附續集五卷,清蔣廷恩撰,清道光四年刻本;
    18、梅花溪詩草四卷續草一卷,清錢泳撰,清嘉慶二十四年履園刻本;
    19、有竹居集十六卷,清任兆麟撰,清嘉慶二十四年兩廣節署刻本;
    20、虛白亭詩鈔二卷,清淳穎撰,清嘉慶間刻本;
    21、響琴齋詩集六卷,清陳聲和撰,清嘉慶三年聰訓堂刻本;
    22、烏目山房詩存六卷,清蔣因培撰,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23、心止居詩集四卷,清楊夢符撰,清嘉慶十四年刻本;
    24、存素堂詩初集錄存二十四卷,清法式善撰,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25、存素堂文集四卷,清法式善撰,清嘉慶十二年績溪程氏刻本;
    26、雙籐書屋詩集十二卷,清何道生撰,清道光元年刻本;
    27、澹靜齋文鈔八卷詩鈔六卷,清龔景瀚撰,清同治間刻本;
    28、香蘇山館今體詩鈔十九卷,清吳嵩梁撰,清嘉慶間刻本;
    29、王直菴先生詩抄三卷,清王寧口(火阜)撰,清抄本;
    30、雙佩齋文集四卷詩集八卷,清王友亮撰,清嘉慶間刻本;
    31、留春草堂詩鈔七卷,清伊秉綬撰,清嘉慶十九年秋水園刻本;
    32、洪北江全集,清洪亮吉撰,清光緒三年至五年洪用懃授經堂刻本;
    33、船山詩草二十卷,清張問陶撰,清嘉慶二十年刻本;
    34、亥白詩草八卷,清張問安撰,清嘉慶十九年刻本;
    35、秋水亭詩四卷,清王祖昌撰,清嘉慶間刻本;
    36、李中允集六卷,清李驥元撰,清嘉慶十七年刻本;
    37、小羅浮草堂詩集四十卷,清馮敏昌撰,清嘉慶十六年刻本;
    38、蛾術齋詩集不分卷,清李如筠撰,清抄本;
    39、堅白石齋詩集十六卷,清李鑾宣撰,清嘉慶間刻本:
    40、嘉樹山房集二十卷外集二卷續集二卷,清張士元撰,清嘉慶二十四年刻同治十一年補修光緒四年印本;
    41、九柏山房詩十六卷,清楊倫撰,清嘉慶十七年遂初堂刻本:
    42、惟清齋全集十七卷,清鐵保撰,清道光二年石經堂刻本;
    43、靈芬館詩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清郭磨撰,清嘉慶九年至十二年刻本;
    44、句儉堂集四卷,清史炳撰,民國間鉛印本:
    45、雲樵詩箋四卷,清吳芳培撰,清嘉慶七年刻本;
    46、芝庭先生集十八卷,清彭啟豐撰,清光緒二年刻本;
    47、試唆堂詩集十二卷,清王蘇撰,清道光二年刻本;
    48、心田詩稿不分卷,清徐明理撰,稿本;
    49、有正味齋全集六十三卷,清吳錫麒撰,清嘉慶間刻本;
    50、簳山草堂小稿四卷,清何其偉撰,清嘉慶二十一年刻本;
    51、學讀書堂文稿不分卷,清梅春撰,稿本;
    52、聽雨齋詩集十四卷,清吳照撰,清嘉慶間刻本;
    53、賞雨茅屋詩集二十二卷外集一卷,清曾燠撰,清嘉慶間刻本;
    54、陶山詩錄二十八卷,清唐仲冕撰,清嘉慶十六年刻道光增修本;
    55、紅茗山房詩存十卷詩餘一卷,清嚴娘撰,叢書集成續編本;
    56、二娛小廬詩鈔五卷補編一卷詞抄二卷,清尤維熊撰,清嘉慶間刻本:
    57、悦親樓詩集三十卷外集二卷,清祝德麟撰,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嘉慶二年刻本影印本;
    58、春融堂集六十八卷年譜二卷,清王昶撰,清嘉慶十二年塾南書舍刻本
    59、亦有生齋集五十四卷,清趙懷玉撰,清道光元年刻本;
    60、三松堂集二十四卷續集六卷,清潘奕雋撰,清嘉慶間刻本;
    61、太乙舟詩集十三卷文集八卷,清陳用光撰,清道光咸豐間孝友堂刻本;
    62、玉磬山房詩稿六卷,清劉大觀撰,清嘉慶十六年刻本;
    63、藤阿吟稿四卷,清陳鴻熙撰,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64、簡松草堂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詩集二十卷,清張雲傲撰,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道光三影閣叢書本;
    65、臨江閣集十二卷附補遺,清譚書撰,民國間哈佛大學圖書館影印稿本:
    66、天繪閣詩藁八卷,清王仲淮撰,清道光二年刻本;
    67、觀象居詩抄二卷,清陳蘭瑞撰,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68、尚絅堂集五十六卷,清劉嗣綰撰,清道光六年大樹園刻本:
    69、延月舫丙集五卷,清尤興詩撰,清嘉慶間刻本;
    70、東岡詩賸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周有聲撰,清嘉慶二十年夷白齋刻本;
    71、蘭臺遗稿一卷續編一卷,清彭希涑撰,清光緒二年惠州郡齋刻本;
    72、青芝山館集二十七卷,清樂鈞撰,清嘉慶間刻本;
    73、小謨觴館詩文集十三卷續集五卷,清彭兆蓀撰,清嘉慶間刻本;
    74、彭文敬公全集二十六卷,清彭蘊章撰,清同治三年刻本:
    75、染香盒詩錄二卷文集二卷,清江沅撰,清道光二十年染香精舍刻本;
    76、藝芸館詩抄十三卷,清王世錦撰,清嘉慶十三年刻本;
    77、環翠樓詩抄一卷,清王熊伯撰,清嘉慶十三年刻本;
    78、借秋山居詩抄八卷,清汪大經撰,清嘉慶九年刻本;
    79、王孟公詩稿十四卷,清王陶撰,清嘉慶九年三里汀王氏刻本;
    80、魯賓之文鈔一卷,清魯繽撰,清道光十一年陳用光刻本:
    81、大雲山房文稿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補編一卷,清憚敬撰,四部叢刊本;
    82、震川集四十卷,明歸有光撰,四部叢刊本;
    83、匏翁家藏集七十七卷附補遺一卷,明吳寬撰,四部叢刊本;
    84、惜抱軒全集,清姚鼐撰,四部備要本;
    85、石經閣文集八卷,清馮登府撰,清道光間刻本;
    86、月滄文集八卷卷首一卷,清呂璜撰,清抄本;
    87、李翰林別集十卷,唐李白撰,明正德間刻、清嘉慶八年王芑孫重修印本;
    88、師華山房文集五卷卷末一卷,清戴祖啟撰,清嘉慶十年刻本;
    89、與稽齋叢稿十八卷,清吳翌鳳撰,清嘉慶間刻本;
    90、曇雲閣詩集八卷外集補遺各一卷附錄二卷,清曹楙堅撰,清光緒三年曼陀羅館刻本;
    91、惜分陰齋詩鈔十六卷,清李荣撰,清嘉慶間刻本;
    92、天香全集,清舒夢蘭撰,清嘉慶十八年蓮根詩社刻本;
    93、吉堂詩稿八卷文稿十二卷,清欽善撰,清嘉慶間刻本;
    94、青虛山房集十卷,清王太岳撰,清光緒十九年定興鹿氏刻本;
    95、復初齋詩集七十卷,清翁方綱撰,續修四庫全書本;
    96、壑舟園初稿一卷,清王瑬撰,清道光十七年藝海堂刻本;
    97、梅屋詩鈔四卷,清張若采撰,清嘉慶七年刻本;
    98、心安隱室詩集九卷,清詹肇堂撰,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99、頤道堂詩選三十卷,清陳文述撰,清道光八年刻本;
    100、澄懷堂詩集十四卷詩外四卷,清陳裴之撰,清道光間刻本:
    101、知止堂文集八卷補遗一卷,清朱綬撰,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102、小安樂窩詩鈔不分卷,清邵樹德撰,稿本;
    103、密齋詩存四卷文集不分卷,清程同文撰,清道光間刻本:
    104、有正味齋尺牘二卷,清吳錫麒撰,清尊聞閣主人輯,清光緒間申報館鉛印本;
    105、吳聖徵祭酒尺牘二卷,清吳錫麒撰,清光緒間石印本;
    106、靈芬館雜著三編,清郭麖撰,清光緒間刻本;
    107、香聞遣集四卷,清薛起鳳撰,清光緒十一年刻本;
    108、小重山房詩詞全集三十二卷,清張祥河撰,續修四庫全書本;
    109、古紅梅閣集八卷,清劉履芬撰,民國十五年江山劉氏鉛印本;
    110、韫山堂文集八卷,清管世銘撰,清光緒十七年周光濂存厚堂刻本:
    111、憶山堂詩錄九卷,清宋翔鳳撰,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
    112、大小雅堂詩鈔十卷,清邵堂撰,清道光十年刻本;
    113、帶經堂集九十二卷,清王士禎撰,清康熙五十年七略書堂刻本;
    114、好深湛思室詩存二十二卷,清孫義鈞撰,清同治九年刻本;
    115、守意寵詩集二十八卷,清百龄撰,清道光二十六年讀書樂室刻本;
    116、水明樓詩六卷,清韓崧撰,清道光九年刻本;
    117、秋士先生遣集六卷,清彭績撰,清光緒七年刻本;
    118、揅經室集五十九卷,清阮元撰,清道光間揚州阮氏刻本;
    119、晚學齋文集十二卷,清姚椿撰,清道光間刻本。
    1、湖海詩傳四十六卷,清王昶輯,清嘉慶八年三泖漁莊刻本;
    2、湖海文傳七十五卷,清王昶輯,清道光十九年經訓堂刻本;
    3、懷舊集十二卷續集六卷又續集二卷女士詩錄一卷,清吳翌鳳輯,清嘉慶間刻本:
    4、吾與彙编十卷附錄一卷,清吳翌鳳輯,清嘉慶二十一年刻本;
    5、印須集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清吳翌鳳輯,清嘉慶十九年刻本;
    6、國朝駢體正宗十二卷,清曾燠輯,清同治十三年聚賢堂刻本;
    7、國朝文述七卷,清王堕輯,清道光二十二年藝海堂刻本;
    8、續國朝詩別裁二卷,清袁學瀾撰,清同治間袁氏稿本;
    9、吳會英才集二十四卷,清畢沅輯,清嘉慶初鎮洋畢氏刻本;
    10、青浦續詩傳八卷,清何其超輯,清光緒三十一年木活字印本;
    11、感逝集四卷,清葉廷琯輯選,清光緒六年潘氏滂喜齋刻本;
    12、江蘇詩徵一百八十三卷,清王豫輯,道清光元年焦山詩徵閣刻本;
    13、國朝松江詩鈔,清姜兆翀撰,清嘉慶十三年華亭姜氏刻本;
    14、國朝正雅集一百卷,清符葆森輯,清咸豐七年刻本;
    15、晚晴簃詩匯二百卷,徐世昌輯,民國十八年徐氏退耕堂刻本;
    16、有正味齋朋舊函牘不分卷,清吳錫麒輯,清抄本;
    17、錢塘吳氏舊藏名人書簡,汪詠沂輯,民國十四年石印本;
    18、惜抱軒手札不分卷,清陳用光輯,民國二十五年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19、明清名人尺牘墨寶初集六卷二集六卷三集六卷,佚名輯,民國十年上海文明書局石印本。
    1、梧門詩話十二卷,清法式善撰,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北圖藏稿本:
    2、筱園詩話四卷,清朱庭珍撰,清光緒十年刻本;
    3、名媛詩話八卷,清沈善寶撰,民國十二年沈敏元鉛印本:
    4、蒲褐山房詩話一卷,清王昶撰,見於《湖海詩傳》中,清嘉慶八年三泖漁莊刻本。
    5、靈芬館詩話十二卷,清郭磨撰,清嘉慶二十一年刻本;
    6、海虞詩話十六卷,清單學傅撰,民國四年銅華館鉛印本;
    7、聽松廬詩話,清張維屏撰,見於張氏所輯《國朝詩人徵略》内,清道光間刻本:
    8、晚睛簃詩話,徐世昌撰,見於徐氏所輯《晚晴簃詩匯》内,民國十八年徐氏退耕堂刻本;
    9、伯山詩話續集二卷,清康發祥撰,清道咸間刻本;
    10、北江詩話六卷,清洪亮吉撰,清光緒三十四年掃葉山房石印本;
    11、石溪舫詩話二卷,清吳嵩梁撰,清道光間刻香蘇山館全集本;
    12、蠡莊詩話十卷,清袁潔撰,清嘉慶二十年刻本;
    13、乾嘉詩壇點將錄一卷,清舒位撰,清光緒三十三年長沙葉氏郎園刻本。
    1、藥裹慵談,李祥撰,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2、續四庫提要三種,胡玉縉撰,吳格整理,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3、清人文集別錄,張舜徽撰,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4、清人詩集敍錄,袁行雲撰,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
    5、清詩紀事·乾隆朝卷,錢仲聯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6、廣清碑傳集,錢仲聯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清人別集總目,李靈年、楊忠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8、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柯愈春撰,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9、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楊廷福、楊同福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0、清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王重民編,中華書局,1960年;
    11、顧廷龍文集,顧廷龍撰,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12、唐集敍錄,萬曼撰,中華書局,1980年;
    13、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姜亮夫纂定,陶秋英校,中華書局,1959年;
    14、江蘇藝文志·蘇州卷,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古刻名抄經眼錄,江澄波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
    16、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鄭鶴聲編,中華書局,1981年;
    17、國家圖書館古籍藏印選編,孫學雷、董光和編,綫裝書局,2004年;
    18、江藩與《漢學師承記》研究,漆永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9、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编,秦國經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
    20、清代考試述錄,商衍鎏撰,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21、書與回憶,周越然撰,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
    22、荛圃藏書題識續錄四卷,王大隆輯,民國二十二年王氏學禮齋刻黃顧遗書本;
    23、王芑孫及其《讀賦卮言》序論,詹杭倫撰,見載于熊良智主編之《辭賦研究/學苑文存》,商務印書館,2006年;
    24、清代賦話述評,林振興撰,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0年博士學位論文:
    25、王芑孫《聊齋志異》批語彙輯,劉世德撰,《蒲松龄研究》1994年第2期;
    26、王芑孫的《西陬牧唱詞六十首》,魯岱青撰,《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
    27、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姜尋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28、中國年譜詞典,黃秀文主编,百家出版社,1997年;
    29、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名家手稿,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0、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编,國立中央圖書館,198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