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言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玄言诗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玄言诗创作历时近两个世纪,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值得认真探讨的现象。玄言诗表现出与主流文学传统大异其趣的审美异质性,在诗史与诗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全文共六章。
    第一章:“玄言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玄言诗的批评和研究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时期、转型时期、新时期,清理、总结了自玄言诗产生以迄今研究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玄言诗的定义与特征”,将玄言诗重新定义为:用玄学义理和玄学思维方式创作的诗歌。其基本特征为:时代性、异质性、哲理性和平淡性。
    第三章:“玄言诗与玄学、道教、佛教之关系”,从诗与哲学、宗教相关互动的角度,探讨了玄言诗义理内容来源的三个重要方面。
    第四章:“玄言诗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前史有关材料的甄别、发掘,对现有文本的“细读”、考索,对玄言诗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较为细致的勾勒。分玄言诗为发端、发展、兴盛和衰变四个阶段。
    第五章:“玄言诗的类型及评价”,将玄言诗的类型划分为四种,即(1)铺陈玄理;(2)体悟玄理;(3)玄对人生;(4)体物传神。不同类型玄言诗的生成反映出玄学被接受和消化的动态过程。对不同类型的玄言诗给予了不同评价。
    第六章:“玄言诗的创作与功能”,从创作与功能的角度,对玄言诗表现的诗学思想,也即玄学的诗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寻。玄言诗的创作方式有集会赋诗、赠答和“师心独悟”;其功能主要为“自悟悟人”与“自娱娱人”。
The study of XuanYan poetry(玄言诗)seems to be comparatively weak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owever, XuanYan poetry, existing for nearly two centuries, is a special and worthy literary phenomenon. On account of its apparent deviation from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it possesses particular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e dissention involves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presents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XuanYan poetry study 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The study histo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eriods: ancient period,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new period.
    Chapter two is dealing with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XuanYan poetry. It is defined as a kind of poetry permeated with XuanXue(玄学)ideas and penetrated by the XuanXue thinking style. The basic features are temporality, singularity, philosophicality and mildness.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its relation with metaphysics, Daoism and Buddhism. The important three aspects of its idea and content source are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mutual relation of poetry with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Chapter four trace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XuanYan poetry. Classic documents being sorted out and the texts being read closely, the history of XuanYan poetry's development falls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hases: beginning, development, boom, and declining and deviation.
    Chapter five analyzes the types of XuanYan poetry and correspondent evaluations are followed. XuanYan poetry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the poetry stating XuanXue ideas: (2) the poetry perceiving XuanXue ideas: (3) the poetry expressing the XuanXue
    
    attitude towards life: (4) the poetry describing things to express spirits.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reflect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reception and digestion of XuanXue. Evaluations of each type are also given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six is concerned with creation and function of XuanYan poetry. From the angle of its creation and function, poetics of XuanYan poetry is primarily discussed. The creation methods involve: composing poems in gatherings, presenting and answering between two poets, and privately perceiving ideas by masterly spirits. The functions mainly are "self-understanding and others understood" and "self-entertainment and others entertained".
引文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溥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阮籍集校注》,陈伯君,中华书局1987年版
    《嵇康集校注》,戴明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机集》,金海声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陆云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
    《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诗笺证稿》,王叔珉,(台湾)艺文印书馆1999年版
    《谢康乐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文赋集释》,张少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文心雕龙校注》,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版
    《文心雕龙义证》,詹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札记》,黄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文心雕龙校释》,刘永济,中华书局1962年版
    《诗品注》,陈延杰,中华书局1961年版
    《钟嵘诗品讲疏·人间词话讲疏》,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版
    《钟嵘诗品校释》,吕德申,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诗品集注》,曹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文镜秘府论校注》,王利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殷孟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诗话》,丁福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源辩体》,许学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艺概》,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古诗源》,沈德潜,中华书局1983年版
    《古诗赏析》,张玉榖著,许逸民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建康实录》,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九家旧晋书辑本》,汤球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
    《众家编年体晋史》,汤球、黄奭辑,乔治忠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中华书局1996年版
    《帛书老子校释》,戴维,岳麓书社1998年版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1961年版
    《山海经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王弼集校释》,楼宇烈,中华书局1980年版
    《列子集释》,杨伯峻,中华书局1979年版
    《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中华书局1980年版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册),杨明照,中华书局1991年版
    《抱朴子外篇校笺》(下册),杨明照,中华书局1997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僧传》,汤用彤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水经注校》,王国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颜氏家训集解》(增订本),王利器,中华书局1993年版
    《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北堂书钞》,[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
    《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东晋文艺系年》,张可礼,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华年谱》,姜亮夫,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陆平原年谱》,姜亮夫,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陶渊明年谱》,许逸民校辑,中华书局1996年版
    
    
    
    《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1984年版
    《诗论》,朱光潜,三联书店1984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诗学》,叶维廉,三联书店1992年版
    《马一浮诗话》,丁敬涵编注,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神与物游——论中国传统审美方式》,成复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开明书店民国33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三联书店1986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 、顾易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诗学体系论》,陈良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诗学思想史》,萧华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
    《中国诗学史》(魏晋南北朝卷),陈伯海、蒋哲伦主编、归青、曹旭著,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诗品研究》,曹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美学》,[德]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情感与形式》,[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经学通论》,皮锡瑞,中华书局1954年版
    《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中华书局1979年版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中华书局1982年版
    《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贺昌群,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正始玄学》,王葆玹,齐鲁书社1987年版
    《魏晋玄学与文学》,孔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陈顺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玄妙之境》,张海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文化之路》,陈伯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成复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三联书店1998年版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版
    《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张可礼,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李文初,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六朝文学论稿》,[日]兴膳宏著,彭恩华译,岳麓书社1986年版
    《陶渊明研究》,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孙静,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陶渊明三论》,杨合林,岳麓书社200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