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胡风:明代社会中的蒙元服饰遗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缔造的大一统帝国。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表明,在其统治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而迥异于唐宋以来汉族衣冠制度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朝虽然国祚短暂,但其衣冠服饰却并没有随着元帝国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却以不同形式在明代社会上下不同阶层人群中广泛传播流用,有的还延续到了清代。本文不揣浅陋,在大量考察图像与文字史料基础上,对蒙元服饰的诸种样式在明代的行用状况进行深入考索。作为一篇概说,希冀勾勒出蒙元服饰在明代的行用以及演变之脉络,并做出若干具体个案研究。
     本文收集史料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历史文献,还包括考古发掘成果、古籍版画插图、古代绘画、宗教水陆画以及古代建筑壁画等。本文首先对以往的服饰史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发现本文所探讨的题目以往论著虽有涉及,但都是只言片语的简单介绍,十分零散化。这暴露了目前服饰史研究中“长时段”研究视野的缺乏,多是局限于某个朝代的隔离化研究,对于前后朝代服饰上的联系关注较少。此外,本文还看到目前的服饰史研究还多限于“考证形制”的工艺美术史研究范式,而未能充分发掘古代服饰背后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因此本文除了考证“蒙元服饰在明代的存废与形制上的变化”等服饰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外,还将在社会史视野下进行一系列考察。如对明代各种蒙元服饰遗存的行用阶层人群、职业划分、行用原因以及对明代社会心理之影响重要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辩。并且本文试图从“服饰”这一具体角度窥视金元以来北方民族大量内迁所致中国社会的变迁,这是本文最终的“问题意识”。
The Yua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Mongolians is the first territorially integrated empire founded by an ethnic group in Chinese history. A huge number of ancient objects, picture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have proven that in the Yuan Dynasty, Mongolian people's distinctive clothing style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nomadic identity exerted an influence upon the Chinese fashion design of that period. Even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Yuan Dynasty, the Mongolian style did not disappear but became even more popular in various forms throughout the Ming Dynasty. Some of the designs had even been inherited by the designers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take a serious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and history of the Mongolian design in various forms in the Ming Dynasty.
     As a survey, this thesis is expected to be an elaboration of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ngolian fashion design in the Ming Dynasty. It chooses eight Mongolian styles that appear most frequently in the extant historical records and pictures. Among them, five are hats and three are clothes. Their names are listed below: Boli Hat, a hat like a cymbal; Zhiyan Big Hat, a hat with a plain brim; Skull Hat; Juanyan Hat, a hat with a reversed brim; Waleng Hat, a hat with four edges; The Plait-line Robe; Jisun, a suit of the same color and Bijia, a special sleeveless jacket.
     This thesis also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of Chinese society since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through the study on clothing. This is the author's starting point in his historical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fashion design field in the Yuan Dynasty, we are able to find clearly that after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to the southern part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period, the clothing style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o some exten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might indicate another social trend. The inherited Mongolian design could be changed and re-designed in many other ways, so as to generate much more fashion styles later.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made an inspection of the clothing used in the Qing Dynasty. Interestingly, the author discovered that some Manchurian representative clothes and designs did not appear initially in the Qing Dynasty. Actually these so-called Manchurian clothing was widely used by the Han ethnic people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Qing Dynasty. This is a breakthrough in our study on the society of the Qing Dynasty. By this means, we are able to feel the strong power of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we are also able to know the necessity of studying history from a macro-and long-term perspective. Accordingly, although the former studies only focus on a single dynasty and its social phenomena, we by now should not take a single dynasty as our only concern in many fields. Instead, we should study history as a whole.
     This thesis is also viewed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case studies in the author's later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of testifying the historical records through ancient pictures.
引文
①可参见李之檀:《中国服装文化参考文献目录》,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第384-396页;另可见苏日娜:《蒙元服饰研究综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3期,第99-105页。
    ②就笔者所见,对这一问题有所触及的重要专著有:堪称我国古代服饰研究开山之作的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513、550、554页;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355、362、365、376、381、382、391页;陈茂同:《中国历代服饰制》,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214页;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85页: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第245、246、293、296、300页;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80、204页: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567页;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年,第403、442页;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06、207、213、221、223、235页;重要论文有:[法(?)Henru serruys(希路易):《明初蒙古习俗的遗存》,朱丽文译,《食货月刊》(台北)5卷4期,1975年,第30-35页;巫仁恕:《明代平民服饰的流行风尚与士大夫的反应》,《新史学》(台北)第10卷3期,1999年9月,第55-110页;党宝海"The Plait-line Robe:A Costume of Ancient Mongolia", Central Asiatic Journal,2003, No.2, pp.198-216;杨玲:《元代丝织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5年,第144-147页;杨玲:《元代的辫线袄》,李治安主编:《元史论从》第十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213-224页;赵丰:《蒙元龙袍的类型及其地位》,《文物》,2006年08期,第85-96页;罗玮:《元代蒙古服饰对汉族服饰之影响初探》,学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第1-42页;李莉莎:《质孙服考略》,《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第26-31页;李治安:《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历史研究》2009年1期,第39-42页;李治安:《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历史研究》2011年5期,第59-77页。
    ①郭沫若:《序言》,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②[法]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史学理论》1987年3期,第119负。
    ③ [法]雅克·勒高夫:《新史学》,姚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27页。
    ①有关论述可参见张帆:《论金元皇权与贵族政治》,《学人》第十四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年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87-95页。
    ②赵世瑜:《圣姑庙:金元明变迁中的“异教”命运与晋东南社会的多样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15页。
    ③宋濂:《宋学士文集》卷50《北麓处士李府君墓碣》,四部丛刊初编本,第1页;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十二《俞先生墓表》,四部丛刊初编本,第21页。
    ④原作“深檐胡俗”,据校勘记改“俗”作“帽”。见《明太祖实录校勘记》卷三十,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103页。
    ⑤《明太祖实录》卷30,洪武元年二月壬子,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525页。
    ⑥李治安:《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历史研究》2009年1期,第40-42页。
    ⑦就笔者所见,有朱睦挈:《圣典》卷9《易俗》,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第8-9页:何孟春:《馀冬序录》卷1,明嘉靖七年郴州家塾刻本,第2页;佚名:《秘阁元龟政要》卷4《壬子诏复唐制衣冠及禁用胡姓胡语》,明抄本,第73页;李默:《孤树衷谈》卷一《太祖上之上洪武纪元》,明刻本,第2页;陆鈛:《贤识录》,明刻今献汇言本,第1页;郑晓:《吾学编》卷一,明隆庆元年郑履淳刻本,第1页等。
    ⑧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原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1期,第18-32页,后收入氏着《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5页;有关论述亦可见[日]宫崎市定:《洪武かぅ永乐へ:初期明朝政权の性格》,原载《东洋史研究》第27卷第4号,1969年,后收入《宫崎市定全集》第13册《明·清》,东京:岩波书店,1992年,第40-65页、钱穆:《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续篇》,载氏着《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六册,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第77-117、180-191页以及张和平:《明初讳元说析辩》,载中国明史学会主办《明史研究》第一辑,合肥:黄山书社,1991年,第267页。
    ①《明太祖实录》卷73,洪武五年三月戊辰,第1352-1353页;卷209,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己未,第3116页;《明英宗实录》卷99,正统七年十二月巳丑,第1986页。
    ②郑晓:《开学编》大政记卷9,明隆庆元年郑履淳刻本,第3页;李贽:《续藏书》卷17《经济名臣·尚书何文肃公》,明万历三十九年王若屏刻本,第46页。
    ③王同轨:《耳谈类增》卷41《元胡乱华之祸》,明万历三十一年唐氏世德堂刻本,第3页。
    (11)希路易与李治安已有类似论述,见希路易:《明初蒙古习俗的遗存》第二节《服饰与语言》,朱丽文译,《食货月刊》(台北)5卷4期,1975年,第39页;李治安:《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第47-48页。
    ①叶子奇:《草木子》卷之3下《杂制篇》,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1页。
    ②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535页。
    ③叶了奇:《草木子》卷之3下《杂制篇》,第61页。
    ④《元史》卷78《舆服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938页。
    ⑤仅将笔者所见列于下,难免挂一漏万:王玉清、杭德州:《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6期,第57-61页;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文水北峪口一座古墓》,《考古》1961年3期,第136-138、141页;项春松、王建国:《内蒙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文物》1982年1期,第54-58102-103页;刘宝爱、张德文:《陕西宝鸡元墓》,《文物》1992年2期,第28-43页;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济南柴油机厂元代砖雕壁画墓》,《文物》1992年2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凉城县后德胜元墓清理简报》,《文物》1994页10期,第10-18页;商彤流、解光启:《山西交城县的一座元代石室墓》,《文物世界》,1996年4期,第24-26、30页;翟春玲、翟荣、贾晓燕:《西安电子城出土元代文物》,《文博》2002年5期,第7-12页;刘善沂、王惠明:《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文物》2005年11期,第49-71页;刘善沂:《山东长清、平阴元代石刻壁画墓》,《文物》2008年2期,第41-55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文物》2008年6期,第54-68页。
    1图一选自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218页。
    2图二选自陈夏生:《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服饰篇》,台北: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1986年,第328页。
    ①周复俊、周玄炜: 《泾林杂记》续纪卷3,明万历刻本,第6页;凌濛初:《拍案惊奇》卷40《华阴道独逢异客江陵郡三拆仙书》,明崇祯五年尚友堂安少云刊本,第2-3页;荑荻散人:《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第12回《没奈何当场出丑》,清康熙刻本,第3页。
    ②清啸生:《喜逢春》下卷“遣戍”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本戏曲从刊》编刊委员会:《古本戏曲从刊二集》第9函第5册影印明末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3年,第5页。
    ③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
    ④侯方域:《额吏胥》,《皇朝经世文编》卷24,清光绪十二年思补楼重校本,第4页。
    ⑤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8《吏胥》,黄汝成集释,清道光黄氏西峪草庐刻本,第19页。
    3 图三选自刘宝爱、张德文:《陕西宝鸡元墓》,《文物》1992年2期,第29页。
    4 图四选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534页。
    5 图五选自孙高亮:《于少保萃忠传》,《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天启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页。
    6图六自云水道人:《新镌全像蓝桥玉柞记》,《古本戏曲从刊初集》第11函第4册影印明万历浣月轩刊 本,卷上第5页。
    7图七选自清啸生:《喜逢春》下卷“遣戍”出,第5页。
    ①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4《赵县君乔送黄柑吴宣教干偿白镪》,明崇祯年间尚友堂刊本,第27页。
    ②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1《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明天启叶敬池刊本,第2页。
    ③高明:《重校琵琶记》第13出《官媒议姻》,黄仕忠、(日)金文京、[日)乔秀岩:《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丛刊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四册影印明万历二十六年陈氏继志斋刊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1页。
    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6《小水湾天狐诒书》
    ⑤刘万春:《守官漫录》卷1《内编功名分定计七条》,明万历四十八年刘氏澹然居刻本,第14页。
    8图八选自高明:《重校琵琶记》第13出《官媒议姻》,第105、101页。
    9图九选自佚名:《刻李九我先生批评破窑记》上卷第3出《计议招婿》,《古本戏曲从刊初集》第三函第 2册影印明书林陈含初绣梓本,第7页。
    10图十选自高明:《重校琵琶记》卷下,万历金陵集义堂刊本,第42页;
    11图十一选自丘浚:《鼎镌魏仲雪先生批评投笔记》,魏浣初批评,《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五函第1册影印明存诚堂刊本,第3页。
    12 图十二选自邓志谟:《梅雪争奇》卷下《一枝寄赠》,明天启间建阳萃庆堂刊本,第2页。
    ①陆凯:《赠范晔》
    ②尹直:《謇斋琐缀录》卷4,明钞国朝典故本,第7页。
    ③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衣服一》,影印明万历37年王思义校正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06页。
    ④王三聘:《事物考》卷6《冠服》,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第3页。
    ⑤笔者所见有:李京华:《洛阳发现的带壁画古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期,第56-59页;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户县贺氏墓出土大量元代俑》,《文物》1979年4期,第10-22页;甘肃省博物馆、漳县文化馆:《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葬——简报之二》,《文物》1982年2期,第10-22页;马志祥、张孝绒:《西安曲江李新昭墓》,《文博》1988年2期,第3-6页;济南市文化局、章丘县博物馆:《济南近年发现的元代砖雕壁画墓》,《文物》1992年2期,第37-45页;吕劲松:《洛阳伊川元墓发掘简报》,《文物》1993年5期,第40-44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凉城县后德胜元墓清理简报》,《文物》1994页10期,第10-18页;刘善沂、王惠明:《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文物》2005年11期,第49-71页等等。
    ⑥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1《上都避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页.
    ①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6《玩具》“云南雕漆”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62页。
    13图十三选自甘肃省博物馆、漳县文化馆:《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葬——简报之二》,《文物》1982年2期,图版贰:1。
    ② 《明仁宗实录》卷1,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甲子,第29页。
    ③尹直:《謇斋琐缀录》卷8,第10页。
    ④ 《明武宗实录》卷158,正德十三年春正月乙巳,第3028-3029页;另可参见《明史》卷29《五行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476页;卷67《舆服三》,第1638页。
    ⑤笔者所见有: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29《史乘考误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第522页;何乔远:《名山藏》卷21《典谟记·武宗毅皇帝》,明崇祯刻本,第15页;张元忭:《馆阁漫录》卷10,明不二斋刻本,第7页;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24《四川道监察御史虞惟贞守随》,明天启元年徐氏光碧堂刻本,第8页。
    ⑥袁于令:《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第36回《隋主远征影国 郡丞下礼贤豪》,明崇祯6年名山聚刊本,第23页。
    14图十四选自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衣服一》,第1502页。
    15图十五选自西吴懒道人:《绣像剿闯小说》第五回《迫金钱贼将施威求富贵降臣劝进》,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38辑第5册影印南明弘光兴文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第 2097页。
    16图十六选自袁于令:《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第20回《收礼官英雄识气色打球场公子逞豪华》,《古本小说丛刊》第9辑第2册影印明崇祯6年名山聚刊本,第558页。
    17图十七选自佚名:《王琼事迹图册·经略三关》,国家博物馆藏。
    ①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卷3《水仙子带折桂令·嘲友》,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第8页。
    ②袁于令:《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第16回《罗元帅作书贻蔡守秦叔宝赠金报柳氏》,第4贝。
    ③高出《镜山庵集》卷四《骝马行》,明天启高若骈等刻本,第12页。
    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古本小说丛刊》第14辑第2册,第857-858页。
    ⑤焦竑:《焦太师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五十一《工部右侍郎赠本部尚书陆公杰墓志铭》,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第17页。
    ⑥清溪道人:《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第十三回《桂姐遗腹诞佳儿长老借宿擒怪物》,明末衙爽阁刻本,第4页。
    ⑦如可参见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第91页;苏日娜:《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袍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3期,2000年5月,第29-35页: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 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9-190页;杨玲:《元代的辫线袄》,李治安主编:《元史论丛》第十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213-224页。
    ①彭大雅、徐霆著、王国维笺证:《黑鞑事略笺证》,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本,1927年,第7页。
    18图十八选自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5《韩侍郎婢作夫人 顾提控掾居郎署》,《古本小说丛刊》第14辑第1册影印明崇祯五年尚友堂刻本,第56页。
    19图十九选自毕魏:《滑稽馆新编三报恩传奇》,《古本戏曲丛刊二集》第12函第8册影印明崇祯刊本,第3页。
    ②王同轨:《耳谈类增》卷41《元胡乱华之祸》,第3页。
    ③彭大雅、徐霆:《黑鞑事略》,第7页。
    ④见《元史》卷78《舆服一》,第1941页;卷79《舆服二》第1983、1991页;卷80《舆服三》,第2006页。
    ⑤叶子奇:《草木子》卷之3下《杂制篇》,第61页。
    ①申时行、赵用贤等:《大明会典》卷61《冠服二》“士庶巾服”条,明万历十五年内府刻本,第35页;另可见《明太祖实录》卷39,洪武二年二月丁丑,第790页;《明史》卷67《舆服三》,第1648页。
    20图二十选自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中国历代服饰》,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第216页。
    21 图二十一选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文物》2008年6期,第57页。
    22图二十二选自唐慎微:《重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108页;另可见王伯敏:《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0《版画》,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25页。
    23图二十三选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四四《元代行猎贵族》,第529页。
    ②郝经:《陵川集》卷10《歌诗·怀来醉歌》,明正德二年李瀚刻本,第32页。
    ③刘若愚:《酌中志》卷19《内臣佩服纪略》,清海山仙馆丛书本,第2页。
    ④尹直:《謇斋琐缀录》卷8,第10页。
    ⑤尹直:《謇斋琐缀录》卷1“翰林故事”条,第5页。
    ①刘若愚:《酌中志》卷16《内府衙门职掌》,第42-45页;卷19《内臣佩服纪略》,第2页。
    ②尹直:《謇斋琐缀录》卷二,第6页。
    ③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六《史二》,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第7页。
    24图二十四选自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衣服二》,第1533页。
    25图二十五选自杨美莉:《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版画一》,1993年,第103页。
    26图二十六选自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205页。
    ④ 《明史》卷67《舆服三》,第1647页。
    ⑤ 吴越草莽臣:《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第二十八回《代修憾力倾国戚亲行边威振辽蓟》,明崇祯元年峥宵馆刊本,第6页。
    ⑥ 笔者所见有:赵世纲:《杞县高高山明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8期;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戴缙夫妇墓清理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3期,第109-115页;胡义慈:《玉山县发现明墓一座》,《南方文物》1962年第4期;北京市文物工组队:《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文物》1964年第11期;秦光杰、薛尧、李家和:《江西广丰发掘明郑云梅墓》,《考古》1965年第6期,第317-325页;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南城县文物陈列室:《南城明益宣王夫妇合葬墓》,《南方文物》1980年第3期,第27-40页;南京市文物保管文员会:《明徐达五世孙徐甫夫妇墓》,《文物》1982年2期江西省文物工作队:《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文物》1982年8期,第17-26页;崔勇:《三水县明代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广东博物馆馆刊》第1集,1988年,第35-48页;全洪:《明湛若水墓及其随葬器物》,《岭南文史》1992年2期,第39-40页;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土文物》,《文物》1992年第8期,第78-89页;苏州市博物馆:《苏州虎丘明墓清理简报》,《东南文化》1997年第1期,第41-55页;戴修政:《湖北石首市场杨溥墓》,《江汉考古》1997年3期,第45-51页;南京市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明代缎地麒麟曳撒与梅花纹长袍的修复与研究》,《四川文物》2005年5期,第89-96页;江阴市博物馆:《江苏江阴明代薛氏家族墓》,《文物》2008年第1期,第35-42页。
    ①王世贞:《觚不觚录》,明万历刻宝颜堂续秘笈五十种本,第8页。
    27图二十七选自单国强:《院体浙派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第87页。
    28图二十八选自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398页。
    ②尹直:《謇斋琐缀录》卷8,第9页。
    ③查继佐:《罪惟录》志卷之四《冠服志》,四部丛刊三编本,第53页。
    ④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七《南都诸医》,明万历四十六年自刻本,第23页。
    29图二十九选自北京市文物工组队:《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文物》1964年第11期,图版陆:2。
    30图三十选自赵世纲:《杞县高高山明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8期,第68页。
    31图三十一选自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第204页。
    32 图三十二选自佚名:《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明嘉靖四十五年福建余新安刊本,周芜、周路、周亮编著:《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56页。
    ①方以智:《通雅》卷36《衣服》,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7册,第9页。
    ②笔者所见有:北京市文物工组队:《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文物》1964年第11期,第45-47、60-63页;山东省博物馆:《发掘明朱檀墓纪实》,《文物》1972年5期,第35-49页;南京市文物保管文员会:《明徐达五世孙徐甫夫妇墓》,《文物》1982年2期;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市明代徐蕃夫妇墓清理简报》,《文物》1986年9期,第1-15、98-100页;韦曾绎、刘桂山:《淮安县明代王镇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文物》1987年第3期;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土文物》,《文物》1992年第8期,第78-89页;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市松江博物馆:《上海市松江区明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2期,第47-55页等等。
    ①如可参阅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549页;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406页;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第296页。
    ②见陆深:《俨山外集》卷十九《豫章漫抄二》,明嘉靖二十四年陆楫刻本,第4页。
    33图三十三选自陈娟娟:《明代的丝绸艺术》,《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1期,第67页。
    34图三十四选自山东省博物馆:《发掘明朱檀墓纪实》,《文物》1972年5期,第35页。
    35图三十五选自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市明代徐蕃夫妇墓清理简报》,《文物》1986年9期,第5页。
    ③陆深:《俨山外集》卷十九《豫章漫抄二》,第3页。
    ④赵振纪:《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人言周刊》第2卷第15期,1935年,第284页。
    ⑤转自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十四《冠服类二》“帽”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31册,第22页。
    ⑥靳学颜:《靳两城先生集》卷二十《杂著·场屋尔雅题辞》,万历十七年刻本,第21页。
    ⑦余永麟:《北窗琐语》,清乾隆间金氏砚书屋刻本,第3页。
    ⑧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衣服一》,第1504页。
    ⑨据笔者所见,有张德光:《山西榆次猫儿岭发现明代砖墓》,《考古通讯》1955年第5期,第61页;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白马寺第六号明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0期,第42-49页;杨仁:《四川岳池县明墓的清理》,《考古通讯》1958年第2期,第90-95页;江学礼:《成都梁家 巷发现明墓》,《考古》1959年第8期,第729页;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代尊德、冯应梦:《太原风峪口明墓清理》,《考古》1965年第9期,第823页;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卢湾区明潘氏墓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8期,第673页;贵州省博物馆:《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文物》1974年第1期,第62-73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凤凰山明墓》,《考古》1978年第5期,第420-433页;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郊明墓》,《中原文物》1985年第4期,第24页;叶作富:《四川铜梁明张文锦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文物》1986年第9期,第16-34、101-103页;杨益清:《大理三月街明韩政夫妇墓》,《云南文物》总第19期,1986年,第26页;张才俊:《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文物》1989年7期,第1-42、99-103页;周礼:《荆门明代铜俑初探》,《江汉考古》1990年4期,第96页;杨益清、杨长城:《云南大理市苍山玉局峰发现一座明代石室墓》,《考古》1991年第6期,第538页;烟台地区文管会:《山东招远明墓出土遗物《文物》1992年5期,第58页;刘恩元:《遵义团溪明播州土司杨辉墓》,《文物》1995年第7期,第52-63页;刘致远《成都三座坟明墓第一次清理报告》,《成都文物》1988年第2期,第14-19页;薛登:《成都蜀王陵(下)——昭王陵的发掘及蜀府陵墓寝园规制考释》,《成都文物》1999年第4期,第37-45页;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口市博物馆:《海南海口金牛岭明清墓地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01年3期,第13-20页;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蜀僖王陵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4期,第42-47页;
    36图三十六选自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衣服一》,第1504页。
    37 图三十七选自吕劲松:《洛阳伊川元墓发掘简报》,《文物》1993年第5期,图版伍:2。
    ①谈迁:《枣林杂俎》和集《丛赘》“丁宾”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72页;据笔者所见,此 事最初记载于钱士升:《赐余堂集》卷9墓志铭《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工部尚书丁清惠公墓志铭》,清乾隆四年钱佳刻本,第8页。
    ①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72回《潘金莲抠打如意见王三官义拜西门庆》,明万历刻本,第14页;第35回《西门庆为男宠报仇书童儿作女妆媚客》,第15页。
    38图三十八选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凤凰山明墓》,《考古》1978年第5期,图版玖:4。
    39 图三十九选自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代尊德、冯应梦:《太原风峪口明墓清理》,《考古》1965年第9期,图版拾:3。
    40图四十选自汪廷讷:《义烈记》下卷第27出《赂解》,《古本戏曲丛刊二集》第2函第10册影印明环翠堂乐府本,第27页。
    41 图四十一选自佚名:《八义双杯记》卷上第2出《鬻谋生机》,《古本戏曲丛刊二集》第2函第6册影印明金陵唐振吾广庆堂刊本,第3页。
    42图四十二选自金钟、车应魁:《瑞世良英》卷1“屠任”条,《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二编》第9辑影印明崇祯十一年车应魁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9页。
    ①清溪道人:《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第14回《得天书符救李秀正夫纲义激沈全》,明末衙爽阁刻本,第15页。
    43图四十三选自匡远滢:《四川成都西郊元墓的清理》,《考古通讯》1958年第3期,图版捌:5。
    44图四十四选自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文水北峪口一座古墓》,《考古》1961年3期,第137页。
    45图四十五选自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中国绘画全集》第8册《元代2》,北京:文物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46图四十六选自佚名:《屠赤水先生批评荆钗记》,《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2函第5册影印明末刊本,第6页。
    ①参见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内蒙古库伦旗七、八号辽墓》,《文物》1987年第7期,第74-84页;河南省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河南焦作金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8期.第1-17页。
    47图四十七选自汪廷讷:《三祝记》卷下第20出《拜相》,《古本戏曲丛刊二集》第2函第7册影印明环翠堂乐府本,第23页。
    48图四十八选自佚名:《新刻全像高文举珍珠记》卷下第30出,《古本戏曲丛刊二集》第1函第2册影印明文林阁刊本,第26页。
    49图四十九选自薛登:《成都蜀王陵(下)——昭王陵的发掘及蜀府陵墓寝园规制考释》,《成都文物》1999年第4期,第40页
    50图五十选自江学礼:《成都梁家巷发现明墓》,《考古》1959年8期,第650页。
    51图五十一选自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218页。
    ⑦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五十《北麓处士李府君墓碣》,第1页。
    ②范廉:《云间据目抄》卷2,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第58页。
    ③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难逢夫》,明天启四年兼善堂刻本,第17页。
    ④见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98回《陈敬济临清逢旧识韩爱姐翠馆遇情郎》,第26页;另可见第34回《献芳樽内室乞恩 受私贿后庭说事》,第16页;第97回《假弟妹暗续鸾胶 真夫妇明谐花烛》,第6-7页,都有瓦楞帽的记载。
    ①李渔:《连城璧》丑集《老星家戏改八字穷皂隶陡发万金》,清康熙写刻本,第3页。
    ②可参见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第80页。
    ③范廉:《云间据目抄》卷2,第58页。
    52 图五十二选自大同市文物陈列馆、山西云冈文物管理所:《山西省大同市元代冯道真、王青墓清理简报》,《文物》1962年第10期,第32页。
    53图五十三选自选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538页。
    54图五十四选自选自山西省博物馆:《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56页。
    55图五十五选自金维诺:《永乐宫壁画全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98页。
    56 图五十六选自康殿峰:《毗庐寺壁画》,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269页。
    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9《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戏》,第8页。
    ⑤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53回《吴月娘承欢求子息李瓶儿酬愿保儿童》,第11页。
    ⑥ 如箭内亘:《蒙古之诈马宴与只孙宴》,见氏著《蒙古史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945-956页: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初刊《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见氏著《穹庐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47-254页;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522页: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第103-107页;苏日娜《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袍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3期,2000年5月,第29-35页:李莉莎《质孙服考略》,《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0卷第2期,2008年3月,第26-31页。
    ⑦苏天爵:《元文类》卷41《杂著·经世大典序录》“燕飨“条,四部从刊初编本,第4页;虞集:《道园学古录》卷23《句容郡王世绩碑》,四部从刊初编本,第16页;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30《只孙宴服》,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76页。
    ①[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John of Plano Carpini):《蒙古史》,收入[英]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 Dawson)编:《出使蒙古记》,吕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60页;[法]威廉·鲁不鲁乞(William of Rubruck)《鲁不鲁乞东游记》,《出使蒙古记》第221页;[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52页。
    ②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法]沙海昂(A. J. H. Charignon)注,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53页。
    ③《元史》卷78《舆服一》,第1938页。
    ④可参见李莉莎《质孙服考略》,《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0卷第2期,2008年3月,第26-31页。
    ⑤苏天爵:《元文类》卷41《杂著·经世大典序录》“燕飨“条,第4页;工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第57《碑·大元故关西军诸大使吕公神道碑铭》,四部丛刊初编本,第9页。
    ⑥笔者所见有虞集:《道园学古录》卷18《墓志铭·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第11页、卷23《句容郡王世绩碑》,第16页、卷24《曹南王勋德碑》,第5页;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24《神道碑宣徽使太保定国忠亮公神道第二碑》,元抄本,第7页、卷25《朝列大夫佥通政院事赠荣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鲁国公札刺尔公神道碑》,第8页、卷26《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史公神道碑》,第26-27页;刘岳申:《申斋集》卷8碑铭《资善大人大都路都总管兼大兴府尹和和墓志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04册,第10页;赵孟頫:《松雪斋集》卷9《碑铭·故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遥授中书右丞商议通正院事领太史院事靳公墓志铭》,四部从刊初编本,第7页: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第57《碑·大元故关西军诸大使吕公神道碑铭》,第9页;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之11,四部从刊初编本,第1页等等。
    ⑦ 《元史》卷122《铁迈赤列传》,第3005、第3012页;卷124《岳磷贴穆尔列传》,第3050页;卷127《伯颜列传》,第3113页;卷128《土土哈列传》,第3132页;卷132《玉哇失列传》,第3209页;卷143《巎巎列传》,第3414页;卷147《张弘略列传》,第3477页;卷149《黑马列传》,第3517页;卷150《耶律阿海列传》,第3550页:卷175《张珪列传》,第4072-4073页;卷176《秦起宗列传》,第4117页;卷177《吴元珪列传》,第4125页;卷178《梁曾列传》,第4135页等等。
    ⑧ 申时行、赵用贤等:《大明会典》卷61《冠服二》“士庶巾服”条,本卷第36页;另可参见《明太祖实录》卷81,洪武六年夏四月癸巳,第1463页;或《明史》卷67《舆服三》,第1648页。
    ⑨ 申时行、赵用贤等:《大明会典》卷142《侍卫》,第6页。
    ⑩《明宣宗实录》卷5,宣德元年正旦,第133页;另可参见《明史》卷64《仪卫志》,第1592页。
    11 孙承洋:《春明梦余录》卷63《锦衣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8册,第7页;陆容《菽园杂记》卷8,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41册,第13页;方以智:《通雅》卷36《衣服》,第5页。
    ①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四《礼部》“比甲只孙”条,第366页;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一《皇都杂记》“只逊”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1页。
    ②《元史》卷114《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列传》,第2872页。
    ③陈绛:《金罍子》下篇卷3,明万历三十四年陈昱刻本,第10页;陈士元:《诸史夷语解义》卷下《元史·列传》,清光绪十三年应城王氏刻本,第11页。
    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四《礼部》“比甲只孙”条,第366页。
    ⑤吴承恩:《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第23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明书林杨闽斋刊本,第4页;第64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第11页、第82回《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第4页。
    ⑥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15回《佳人笑赏习灯楼 狎客帮嫖丽春院》,第3页。
    ⑦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3回《定挨光王婆受贿 设圈套浪子私挑》,第7页;第11回《潘金莲激打孙雪娥 西门庆梳笼李桂姐》,第2页;第15回《佳人笑赏习灯楼 狎客帮嫖丽春院》第5页;第24回《敬济元夜戏娇姿惠祥怒詈来在妇》,第4页;第27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潘金莲醉闹葡萄架》,第3页;第37回《冯妈妈说嫁韩爱姐 西门庆包占工六儿》,第3页;第41回《两孩儿联姻共笑嬉 二佳人愤深同气苦》,第2页;第46回《元夜游行遇雪雨 妻妾戏笑卜龟儿》,第4页等等。
    ①希路易:《明初蒙古习俗的遗存》,朱丽文译,《食货月刊》(台北)5卷4期,1975年,第35页。
    ②《明英宗实录》卷50,正统四年春正月癸卯,第969页;卷75,正统六年春正月甲子,第1473页。另可参见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14《皇明异典述九·北虏之赏》,第259页;卷77《赏赉考下·北虏之赏》,第1482页;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30《瓦剌厚赏》,第776页。
    ③ 莫旦:《大明一统赋》卷下“通用巾服”条,明嘉靖十五年郑普刻本,第6页。
    ④[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图像证史》,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⑤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顾良、施康强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381页。
    ①《明武宗实录》卷170,正德十四年春正月乙卯,第3285页。
    57图五十七选自《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服饰篇》,第384页。
    58图五十八选自佚名:《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国家博物馆藏;另可见郭秀兰《一幅有历史意义的画卷-----记〈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文物》1991年1期,第82页。
    59图五十九选自李英华:《清代冠服制度的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1期,第63页。
    中国通史第八卷元时期白寿彝主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元代习俗史 那木吉拉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元代社会生活史 史卫民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 陈宝良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
    中国古代服饰史 周锡保著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历代服饰制 陈茂同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3年
    中国历代服饰史 袁杰英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中国服装史 黄能馥陈娟娟著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5年
    中国服饰名物考 高春明著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年
    中国服饰通史 陈高华、徐吉军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02年,
    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周汛高春明著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著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周汛高春明著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年
    中国服装文化参考文献目录李之檀编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年
    宋史(中国断代史系列)陈振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辽金西夏史(中国断代史系列)李锡厚白滨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元史(中国断代史系列)陈良霄顾菊英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明史(中国断代史系列)南炳文汤纲 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清史(中国断代史系列)李治亭主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新史学 雅克·勒高夫著姚蒙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
    吏与中国传统社会 赵世瑜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
    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以源于蒙古语者为主 方龄贵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教 葛兆光著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出使蒙古记 [英]克里斯托弗·道森编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马克·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著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年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 布罗代尔著 顾良、施康强译北京 三联书店 1992年
    鄂多立克东游录 [意]鄂多立克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年
    克拉维约东使记 [西]克拉维约著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年
    蒙古史研究 箭内亘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2年
    穹庐集 韩儒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 赵振纪 《人言周刊》 第2卷第15期 1935年
    元明之际金齿百夷服饰、礼俗、发式的变革——兼述两本(百夷传)所记“胡人”风[3]
    俗对金齿百夷的影响 杜若 《思想战线 1996年05期
    羊群庙元代石雕人像装饰考陈永志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97年05期
    论金元皇权与贵族政治张帆 《学人》第十四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年
    蒲城发现的元墓壁画及其对衣物鉴定的意义呼林贵 刘合心徐涛 《文博 1998年5期
    13—14世纪蒙古民族衣冠的图案艺术黄雪寅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9年02期
    蒙元时期蒙古族的服饰原料苏日娜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0年01期
    蒙元时期蒙古族的发式与帽冠苏日娜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0年02期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袍服与靴子苏日娜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0年03期
    山西右玉寺水陆画论略李德仁 《美术观察 2000年08期
    罟罟冠形制考 苏日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年02期
    趣谈明清时期的官服补子刑宇新 《北京纺织 2002年03期
    元杂剧中的服饰文化遗存周玲张连举 《贵州文史丛刊 2004年04期
    浅析清代的补服制度胡继芳 韩光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
    蒙古民族服饰艺术刍论 侯玉敏 《内蒙古艺术 2005年01期
    元代丝织品研究 杨玲 南开大学博士论文 2005年05月
    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姜淑媛 顾平 《国外丝绸 2005年06期
    元代织金服饰工艺及修复楼淑琦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年01期
    云肩在蒙元服饰中的运用金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原本〈乞老大)所见衣俗苏力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05期
    论〈蒙古秘史)中的服装描述及其文化蕴意李莉莎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6年06期
    蒙元龙袍的类型及其地位赵丰 《文物》 2006年08期
    元代服装小考 欧阳琦 《装饰》 2006年08期
    大明衣冠今何在 葛兆光 《史学月刊》 2005年10期
    明初蒙古习俗的遗存希路易朱丽文译《食货月刊》(台北)5卷4期 1975年
    明代平民服饰的流行风尚与士大夫的反应 巫仁恕 《新史学》(台北)第10卷3期1999年9月
    The Plait-line Robe: A Costume of Ancient Mongolia 党宝海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2003,No.2
    元代的辫线袄 杨玲 李治安主编:《元史论丛》第十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质孙服考略 李莉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 李治安 《历史研究》 2009年1期
    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 布罗代尔 《史学理论》 1987年3期
    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
    圣姑庙:金元明变迁中的“异教”命运与晋东南社会的多样性 赵世瑜《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
    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 王玉清、杭德州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6期页;
    山西文水北峪口一座古墓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1961年3期;
    内蒙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 项春松、王建国 《文物》1982年1期
    陕西宝鸡元墓 刘宝爱、张德文 《文物》1992年2期
    济南柴油机厂元代砖雕壁画墓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 《文物》1992年2期
    内蒙古凉城县后德胜元墓清理简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文物》1994页10期
    山西交城县的一座元代石室墓 商彤流、解光启 《文物世界》 1996年4期
    西安电子城出土元代文物 翟春玲、翟荣、贾晓燕 《文博》2002年5期
    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刘善沂、王惠明《文物》2005年11期
    山东长清、平阴元代石刻壁画墓 刘善沂《文物》2008年2期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文物》2008年6期
    洛阳发现的带壁画古墓 李京华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期
    陕西户县贺氏墓出土大量元代俑 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1979年4期
    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葬——简报之二 甘肃省博物馆、漳县文化馆《文物》1982年2期
    西安曲江李新昭墓 马志祥、张孝绒《文博》1988年2期
    济南近年发现的元代砖雕壁画墓 济南市文化局、章丘县博物馆《文物》1992年2期
    洛阳伊川元墓发掘简报 吕劲松 《文物》1993年5期
    内蒙古凉城县后德胜元墓清理简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文物》1994页10期
    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 刘善沂、王惠明 《文物》2005年11期
    杞县高高山明墓清理简报 赵世纲 《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8期
    戴缙夫妇墓清理报告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考古学报》1957年3期
    玉山县发现明墓一座 胡义慈 《南方文物》1962年第4期
    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 北京市文物工组队 《文物》1964年第11期
    江西广丰发掘明郑云梅墓 秦光杰、薛尧、李家和 《考古》1965年第6期
    南城明益宣王夫妇合葬墓 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南城县文物陈列室《南方文物》1980年第 3期
    明徐达五世孙徐甫夫妇墓 南京市文物保管文员会 《文物》1982年2期
    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 江西省文物工作队 《文物》1982年8期
    三水县明代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崔勇 《广东博物馆馆刊》第1集 1988年
    明湛若水墓及其随葬器物 全洪 《岭南文史》1992年2期
    江苏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土文物 泰州市博物馆 《文物》1992年第8期页
    苏州虎丘明墓清理简报 苏州市博物馆 《东南文化》1997年第1期
    湖北石首市场杨溥墓 戴修政《江汉考古》1997年3期
    明代缎地麒麟曳撒与梅花纹长袍的修复与研究 南京市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四川文物》 2005年5期
    江苏江阴明代薛氏家族墓 江阴市博物馆 《文物》2008年第1期
    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 北京市文物工组队《文物》1964年第11期
    发掘明朱檀墓纪实 山东省博物馆 《文物》1972年5期
    江苏泰州市明代徐蕃夫妇墓清理简报 泰州市博物馆 《文物》1986年9期
    淮安县明代王镇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 韦曾绎、刘桂山 《文物》1987年第3期
    江苏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土文物泰州市博物馆 《文物》1992年第8期;
    上海市松江区明墓发掘简报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市松江博物馆《文物》2003年第2期
    山西榆次猫儿岭发现明代砖墓 张德光《考古通讯》 1955年第5期
    成都白马寺第六号明墓清理简报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0期
    四川岳池县明墓的清理 杨仁 《考古通讯》 1958年第2期
    成都梁家巷发现明墓江学礼 《考古》 1959年第8期
    太原风峪口明墓清理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代尊德、冯应梦《考古》1965年第9期
    上海市卢湾区明潘氏墓发掘简报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1961年第8期
    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 贵州省博物馆《文物》1974年第1期
    成都凤凰山明墓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 《考古》1978年第5期
    洛阳东郊明墓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中原文物》1985年第4期
    四川铜梁明张文锦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叶作富 《文物》 1986年第9期
    大理三月街明韩政夫妇墓 杨益清 《云南文物》总第19期 1986年
    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张才俊 《文物》1989年7期
    荆门明代铜俑初探 周礼 《江汉考古》1990年4期
    云南大理市苍山玉局峰发现一座明代石室墓 杨益清、杨长城 《考古》1991年第6期
    山东招远明墓出土遗物 烟台地区文管会 《文物》 1992年5期
    遵义团溪明播州土司杨辉墓 刘恩元 《文物》 1995年第7期
    成都三座坟明墓第一次清理报告 刘致远 《成都文物》 1988年第2期
    成都蜀王陵(下)——昭王陵的发掘及蜀府陵墓寝园规制考释 薛登《成都文物》1999年第4期
    海南海口金牛岭明清墓地发掘简报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口市博物馆《南方文物》2001年3期
    成都蜀僖王陵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 2002年第4期
    山西省大同市元代冯道真、王青墓清理简报 大同市文物陈列馆、山西云冈文物管理所《文物》1962年第10期
    明代的丝绸艺术 陈娟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2年第1期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1981年
    中国历代服饰 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编著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84年
    宝宁寺明代水陆画 山西省博物馆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服饰篇 陈夏生 台北 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1986年
    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版画一 杨美莉 台北 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1993年
    院体浙派绘画 单国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07年
    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 周芜、周路、周亮编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9年
    中国绘画全集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 北京:文物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永乐宫壁画全集 金维诺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
    毗庐寺壁画 康殿峰 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8年
    王琼事迹图册 佚名 国家博物馆藏
    丕翁先生巡视台湾图 佚名 国家博物馆藏
    重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唐慎微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黑鞑事略笺证 彭大雅、徐霆 王国维笺证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本 1927年
    蒙鞑备录 赵珙 清光绪二十七年刻笺经室丛书本
    事物纪原 高承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年
    事林广记 陈元觏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年
    长春真人西游记 李志常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心史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从刊本)郑思肖 北京 书日文献出版社 2000年
    西使记 刘郁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金史 脱脱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
    元典章 [海王村古籍丛刊]北京 中国书店 1990年
    陵川集 郝经著 明正德二年李瀚刻本
    元朝秘史 撰人不详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南村辍耕录 陶宗仪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
    至正直记 孔齐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析津志辑佚 熊梦祥著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年
    元文类 苏天爵著 四部丛刊初编本
    道园学古录 虞集 著 四部丛刊初编本
    秋涧先生大全集 王恽著 四部丛刊初编本
    金华黄先生文集 黄溍著 元抄本
    中斋集 刘岳申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松雪斋集 赵孟頫 四部丛刊初编本
    圭斋文集 欧阳玄 四部丛刊初编本
    杨六郎调兵破天阵杂剧 佚名 明脉望馆钞校本
    宋大将岳飞精忠 佚名 明脉望馆钞校本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元)杨朝英 四部丛刊影印元本
    滦京杂咏 杨允孚 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全元散曲 臧晋叔 北京 中华书局 1964年
    草木子 叶子奇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
    元史 宋濂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长安客话 蒋一葵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0年
    弇山堂别集 王世贞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凤洲杂编 王世贞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涌幢小品 朱国桢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
    三才图会 王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明实录 黄彰建等校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年
    万历野获编 沈德符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
    云间据目抄 范廉 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5年
    宋学十文集 宋濂 四部丛刊初编本
    逊志斋集 方孝孺 四部丛刊初编本
    圣典 朱睦挈 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馀冬序录 何孟春 明嘉靖七年郴州家塾刻本
    秘阁元龟政要 佚名 明抄本
    孤树裒谈 李默 明刻本
    贤识录 陆武 明刻今献汇言本
    吾学编 郑晓 明隆庆元年郑履淳刻本
    续藏书 李贽 明万历三十九年王若屏刻本
    耳谈类增 王同轨 明万历三十一年唐氏世德堂刻本
    泾林杂记 周复俊、周玄炜 明万历刻本
    拍案惊奇 凌濛初 明崇祯五年尚友堂安少云刊本
    二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明崇祯年间尚友堂刊本
    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 荑荻散人 清康熙刻本
    喜逢春 清啸生 明末刊本
    皇朝经世文编 贺长龄 清光绪十二年思补楼重校本
    日知录集释 顾炎武著 黄汝成集释 清道光黄氏西峪草庐刻本
    于少保萃忠传 孙高亮 明天启刻本
    新镌全像蓝桥玉杵记 云水道人 明万历浣月轩刊本
    醒世恒言 冯梦龙 明天启叶敬池刊本
    警世通言 冯梦龙 明天启四年兼善堂刻本
    重校琵琶记 高明 明万历二十六年陈氏继志斋刊本
    守官漫录 刘万春 明万历四十八年刘氏澹然居刻本
    刻李九我先生批评破窑记 佚名 明书林陈含初绣梓本
    鼎镌魏仲雪先生批评投笔记 丘浚 明存诚堂刊本
    梅雪争奇 邓志谟 明天启间建阳萃庆堂刊本
    謇斋琐缀录 尹直 明钞国朝典故本
    事物考 王三聘 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
    名山藏 何乔远 明崇祯刻本
    馆阁漫录 张元忭 南明弘光兴文馆刊本
    两浙名贤录 徐象梅 明天启元年徐氏光碧堂刻本
    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 袁于令 明崇祯6年名山聚刊本,
    绣像剿闯小说 西吴懒道人 明不二斋刻本
    海浮山堂词稿 冯惟敏 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镜山庵集 高出 明天启高若骈等刻本
    焦太师编辑国朝献征录 焦竑 明末衙爽阁刻本
    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 清溪道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滑稽馆新编三报恩传奇 毕魏 明崇祯刊本
    大明会典 申时行、赵用贤等 明万历十五年内府刻本
    酌中志 刘若愚 清海山仙馆丛书本
    四友斋丛说 何良俊 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吴越草莽臣 明崇祯元年峥宵馆刊本
    觚不觚录 王世贞 明万历刻宝颜堂续秘笈五十种本
    客座赘语 顾起元 明万历四十六年自刻本
    通雅 方以智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俨山外集 陆深 明嘉靖二十四年陆楫刻本
    格致镜原 陈元龙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北窗琐语 余永麟 清乾隆间金氏砚书屋刻本
    靳两城先生集 靳学颜 万历十七年刻本
    赐余堂集 钱士升 明万历刻本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笑笑生 清乾隆四年钱佳刻本
    义烈记 汪廷讷 明环翠堂乐府本
    八义双杯记 佚名 明金陵唐振吾广庆堂刊本
    瑞世良英 金钟、车应魁 明崇祯十一年车应魁刻本
    屠赤水先生批评荆钗记 佚名 明末刊本
    三祝记 汪廷讷 明环翠堂乐府本
    新刻全像高文举珍珠记 佚名 明文林阁刊本
    菽园杂记 陆容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金罍子 陈绛 明万历三十四年陈昱刻本
    诸史夷语解义 陈士元 清光绪十三年应城王氏刻本
    新镌全像西游记传吴承恩 明书林杨闽斋刊本
    元曲选 臧懋循 明万历刻博古堂印本
    登坛必究 王鸣鹤 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
    武备志 茅元仪 明天启元年刻本
    大明一统赋 莫旦 明嘉靖十五年郑普刻本
    春明梦余录 孙承泽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连城璧 李渔 清康熙写刻本
    罪惟录 查继佐 四部丛刊三编本
    通俗编 翟灏 清乾隆十六年翟氏無不宜齋刻本
    枣林杂俎 谈迁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年
    国史旧闻 陈登原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年
    出使蒙古记 [英]道森编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年
    鄂多立克东游录 [意]鄂多立克 何高济译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年
    克拉维约东使记 [西]克拉维约 杨兆钧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年
    马可·波罗游记[意]马可·波罗冯承钧译 北京 中华书局 1954年
    多桑蒙古史 [法]多桑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年
    1. 《汉世胡风:明代社会中的蒙元服饰遗存初探——以“图文互证”研究方法与社会史视野下的考察为中心》-------《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报》第22期2010年2月;
    2. 《明代的蒙元服饰遗存初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2010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