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新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石亨是明代中期的武将,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他曾在明朝抗击瓦剌的北京保卫战等战役中立下过显赫战功,但同时也因为参与“夺门之变”和促使于谦被害而成为千古罪人。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专门研究石亨的论著尚未见到,有些成果虽涉及石亨,但寥寥数笔,且主要谈其罪行。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石亨生活在明朝中期。从1435至1464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明朝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土木之变、夺门之变等),国力由盛转衰,蒙古威胁北边。
     以往石亨给人最深的印象:他是参与“夺门之变”并杀害于谦的大奸臣。其实,他也有另外的一面:在正统时期身为大同守将,多次冲锋陷阵,立下了不少战功。在土木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中,同于谦合作统领军民打败瓦剌,保卫了京师安全。石亨因功封太子太师、武清侯。不仅如此,他还颇负谋略,在用人等方面也很有见地,比同时期的诸多武将略胜一筹。以往认为,土木之变后京军受到了打击,于谦改革京营而创团营制。但有关资料表明,石亨倡建团营之奏议不晚于于谦,而且是于谦、石亨二人共同组建了团营。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石亨联合徐有贞、曹吉祥等发动了“夺门之变”,帮助被软禁“南宫”的英宗皇帝重新夺回了帝位,并怂恿英宗杀死于谦。以往一般认为,在洪武十三年大都督府分为五府后,五府与兵部互相牵制,兵部掌管调兵权,五府负责兵籍等。但直到景泰年间,我们所见到的资料表明,皇帝调兵有时会绕过兵部。景泰末年的夺门之变,调兵虽未经过景泰帝和兵部,但太上皇英宗是支持的。不管有没有正式敕书,在政变成功之后政变调兵者(即石亨等人)不会被追究责任,因此当时石亨等绕过于谦而直接调兵是完全能办到的。
     天顺初年,石亨因“夺门”有功,得到封赏。他培植亲信,专横跋扈,最终入狱而死。他与景帝、英宗及于谦的关系值得思考,特别是他与英宗的关系,先后经历了英宗对他的赏识、利用与猜忌三个阶段。
     综合来看,石亨的一生是功过参半的。
Shi Heng is a general of the mid-Ming Dynasty , he had gone through three dynasties:Zheng Tong、Jing Tai and Tian Shun. He once made the illustrious military exploits at the time of defending Datong and Beijing, but later he became a sinner because of the participating in the incidents of "Duo Men" and killing Yu Qian. By now, the study to him is no objective in academic circles.
     Shi Heng lived in the mid of Ming henry. From 1435 to 1464, a lot of significant event happened: "Tu Mu" change、"Duo Men" change and so on. The national power declines from rotating greatly.
     In the past Shi Heng gave person the deepest impression: he was a traitor minister In fact, he also had other one aspect:the north edge contracts unceasingly during Zheng Tong. As the door, Datong became the target that the enemy attacked. As a defending general, Shi Heng had gone down many military exploits.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practiced the ability having become a military officer in battle.
     Jing Tai county 8 years, The emperor got the very grave disease. He has launched coup detach taking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help the Ying Zong emperor to recaptured the emperor place. And, he also instigated Yingzong to kill Yu Qian. Besides, a few scholars think that in Ming dynasty, mobilizing troops must pass the Ministry of War in feudal China, but, a few data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lso possible that mobilizing troops do not pass the Ministry of War in feudal China.
     During Tian Shun dynasty, Shi Heng accepted emperor's favour and trust very much. Be relying on these, he tried to keep the regime. His method of work maked emperor feel discontented. Not too long after that, he was being arrested put in prison, soon he died in the jail. His relation with Ying Zong JingDi and Yu Qian are worth thinking.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of him and Ying Zong . The relation had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trust、utilize and suspicious.
     Judging from population,There are both contribution and fault in Shi Heng's life.
引文
[1]《明英宗实录》第1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元年春正月壬辰。
    [2]《明英宗实录》第3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三年二月庚申。
    [3]《明英宗实录》第9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七年十二月已丑。
    [4]《明英宗实录》第17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六月辛未。
    [1]《明宣宗实录》第11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宣德十年春己亥。
    [2]《明太祖宝训》第1卷《经国篇》。
    [1]《明史》第78卷,第1895页。
    [1]《明史》第153卷《周忱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214页。
    [2]《明英宗实录》第6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五年春正月甲子。
    [3]《明英宗实录》第10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八年五月乙卯。
    [4]《明英宗实录》第172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三年十一月己丑。
    [5]《明英宗实录》第17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三年十二月戊午。
    [1]《明史纪事本末》第29卷,四库全书本。
    [2]《明史》第74卷,第1826页。
    [1]《明英宗实录》第11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九年秋七月己酉。
    [2]《明英宗实录》第122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九年冬十月己未。
    [3]《明史》第306卷《阉党》,中华书局,1974年,第7833页。
    [4]白新良、王琳、杨效雷《正统帝、景泰帝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111页。
    [5]《明英宗实录》第2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宣德十年二月庚戌。
    [6]《明英宗实录》第2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宣德十年二月己未。
    [1]《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九月己丑。
    [2]《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九月己丑。
    [3]《明英宗实录》第1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元年二月丙辰。
    [4]《明英宗实录》第3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三年正月辛卯。
    [1]《明英宗实录》第17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夏四月辛未。
    [1]《明英宗实录》第180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七月乙未。
    [2]《国榷》第27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779页。
    [3]《明史纪事本末》第33卷,四库全书本。
    [1]《明史》第170卷,中华书局,1974年,第4545页。
    [2]《明英宗实录》第1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冬十月乙卯。
    [3]《明英宗实录》第1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冬十月庚申。
    [4]《明英宗实录》第1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冬十月辛亥。
    [5]《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
    [1]《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二年五月辛亥。
    [2]《空同集》第22卷,四库全书本
    [3]《明英宗实录》第4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三年九月庚寅。
    [4]《明英宗实录》第19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六月戊子。
    [5]《明英宗实录》第18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春正月甲午。
    [1]《明英宗实录》第190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三月戊辰。
    [2]《明英宗实录》第8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七年二月癸丑。
    [3]《明英宗实录》第18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正月辛卯。
    [1]《明英宗实录》第18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春正月癸巳。
    [2]《明英宗实录》第19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泰元年十二月壬辰。
    [1]《明英宗实录》第22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三年十二月癸巳。
    [2]《明英宗实录》第9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七年九月乙丑。
    [1]《明英宗实录》第9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七年九月乙丑。
    [1]《明英宗实录》第13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年冬十月壬子。
    [2]《明英宗实录》第22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四年春正月甲戌。
    [3]《明英宗实录》第21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三年夏四月庚辰。
    [1]《明英宗实录》第15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二年五月丁酉。
    [2]《明英宗实录》第20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二年秋七月庚申。
    [3]《明英宗实录》第18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闰正月癸丑。
    [4]《明英宗实录》第4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三年十二月壬子。
    [5]《明英宗实录》第18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正月辛亥。
    [1]《钦定续文献通考》第122卷,四库全书本。
    [2]《明英宗实录》第23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四年冬十月壬辰。
    [1]《明英宗实录》第191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夏四月辛卯。
    [2]《明英宗实录》第1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冬十月己酉。
    [3]《明英宗实录》第4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冬十月戊申。
    [4]《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壬辰。
    [1]《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九月甲辰。
    [2]《明英宗实录》第1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九月丙戌。
    [1]《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壬午。
    [2]《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壬午。
    [3]范中义:《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30、131、132页。
    [4]刘昭祥:《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组织体制编制卷》,大象出版社,1997年,第16页。
    [5]《云南机务抄黄》,纪录汇编本。
    [6]王守仁《阳明先生辑要经济编》第4卷,四库全书本。
    [7]参见肖立军:《明代中后期军事制度研究》,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76、79、89页。
    [1]《明英宗实录》第19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一年三月壬申。
    [2]《明英宗实录》第21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三年二月戊子。
    [1]白新良、王琳、杨效雷《正统帝、景泰帝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224页。
    [2]《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甲申。
    [3]《明史纪事本末》第35卷,四库全书本。
    [4]《明儒学案》第1卷,四库全书本。
    [5]《于忠肃集》第13卷,四库全书本。
    [1]《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丙戌。
    [2]《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癸巳。
    [3]《明英宗实录》第27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二月癸卯。
    [4]《明名臣琬琰录》第15卷,四库全书本。
    [5]《明英宗实录》第27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三月辛巳。
    [1]《明英宗实录》第27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三月癸丑。
    [2]《明英宗实录》第27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二月乙未。
    [3]《明英宗实录》第28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二年二月癸卯。
    [4]《明英宗实录》第281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八月丙辰。
    [5]《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乙酉。
    [6]《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己丑。
    [7]《明英宗实录》第27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二月己亥。
    [8]《明英宗实录》第2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十一月甲子。
    [1]《明英宗实录》第2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十一月戊子。
    [2]《明英宗实录》第30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八月甲寅。
    [3]《明英宗实录》第30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八月癸亥。
    [1]《明英宗实录》第27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六月甲午。
    [2]《明英宗实录》第27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六月己亥。
    [1]《明史》第160卷,中华书局,1974年,第4613页。
    [1]《明英宗实录》第9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七年九月乙丑。
    [2]《明英宗实录》第27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八年春正月辛未。
    [1]《明英宗实录》第27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丙戌。
    [2]《明英宗实录》第27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二月戊午。
    [3]《明英宗实录》第28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冬十月戊午。
    [4]《明英宗实录》第302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夏四月丁巳。
    [5]《明英宗实录》第29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二年夏四月戊午。
    [1]《明英宗实录》第30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九月癸卯。
    [2]《明英宗实录》第30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九月癸卯。
    [3]《弇州四部稿》第79卷,四库全书本。
    [1]《明史》第173卷《石亨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615页。
    [2]《明史》第173卷《石亨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616页。
    [3]《明英宗实录》第30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八月己卯。
    [4]《明英宗实录》第30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八月乙酉。
    [5]《明英宗实录》第30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三年七月庚午。
    [6]《明史》第173卷《石亨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615页。
    [1]《明英宗实录》第312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四年二月辛亥。
    [2]《明英宗实录》第181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壬申。
    [1]《明英宗实录》第184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正统十四年冬十月壬戌。
    [2]《明英宗实录》第221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三年闰九月己巳。
    [3]《明英宗实录》第20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二年八月丁丑。
    [4]《名臣经济录》第3卷,四库全书本。
    [5]《明英宗实录》第18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元年闰正月丁未。
    [6]《明英宗实录》第269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七年八月庚戌。
    [7]《明英宗实录》第27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七年十二月乙丑。
    [8]《明英宗实录》第27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七年十二月辛未。
    [1]《明英宗实录》第308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二年二月己卯。
    [2]《明英宗实录》第20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二年六月戊辰。
    [3]《明史》第170卷,中华书局,1974年,第4545页。
    [4]《元明事类抄》第22卷,四库全书本。
    [1]《明英宗实录》第185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天顺元年正月丁亥。
    [2]《明英宗实录》第23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四年十二月甲辰。
    [3]《石仓历代诗选》第447卷,四库全书本
    [1]《明英宗实录》第22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三年十一月丁丑。
    [2]《明通鉴》第24卷,中华书局,1959年。
    [1]《明英宗实录》第20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景泰二年秋七月癸卯。
    [2]《明史纪事本末》第35卷《南宫复辟》,四库全书本。
    [3]《明史》第170卷《于谦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550页。
    1、《明英宗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
    2、《明宣宗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
    3、《明宪宗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年
    4、《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5、(清)谈迁:《国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
    6、(清)夏燮:《明通鉴》,中华书局,1959年
    7、(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明)张紞:《云南机务抄黄》,纪录汇编本
    9、(明)徐纮:《明名臣琬琰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清)黄宗羲:《明儒学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钦定续文献通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明)于谦:《于忠肃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明)王守仁:《阳明先生辑要经济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名臣经济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明)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明)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清)王轩、杨笃:《山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白新良、王琳、杨效雷:《正统帝、景泰帝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23、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4、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5、李渡:《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6、范中义:《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
    27、刘昭祥:《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组织体制编制卷》,大象出版社
    1、王玉祥:《论明代中叶的皇权之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期
    2、陈志刚:《论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的演变》,《江海学刊》,2006年2期
    3、林延清:《仁宗张皇后与明初政治》,《史学月刊》,2003年8期
    4、王水风:《明英宗与景帝之争》,《政府法制》,1999年8期
    5、王长乐:《于谦的“重国轻君”思想简论》,《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3期
    1、肖立军:《明代中后期军事制度研究》,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