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三种主要续书的思想文化意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明末至清代中期《水浒传》的三部主要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动态和士人心态的转换为依托,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比较续书作者对原著的敷衍、改写,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这三部续书的思想文化意蕴,并对其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水浒后传》:明朝遗民的复兴梦想
     以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为依托,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从生平经历、布衣身分和相关诗文考察陈忱迥异的遗民心态和理想追求,结合文本,阐释陈忱的遗民痛楚和传承文明的理想。
     第二章《后水浒传》:乱世文人的英雄挽歌
     对读原著,分析《后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反思,并从儒者情结和民族情绪两个方面探讨作者在英雄价值观上的两难选择。
     第三章《荡寇志》:盛世文人的经世童话
     从清代中期社会心态的转变、农民起义的复杂性和俞万春的身世经历出发,剔除前人对《荡寇志》纰缪认识。联系经世思潮,分析俞万春在《荡寇志》中所表现的兴复天朝上国的经世理想和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道家思想。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three main Continuations OF Outlaws ofthe Marsh: Chuan hou Shuihu, hou Shuihu Chuan、Putting down theRebels writted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or the middle of theQing Dynasty.Based on the Conversion in Scholars attitude andsocial developments,Compared to the origianl work, fine-draw TheThree Main Continuations, Discuss Thought Cultural Implications, Andmakes the fair appraisal objectively to them.
     This Paper has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Chuan hou Shuihu—The dream of Politicsrejuvenation of an old person Experienced Ming Dynasty chang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Qing, Sorting through the relevant data,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ChenChen Life experiences,Commoner status and his poems, Discusses hisAdherents of mentality and Ideal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others,discloses his deep feeling asadweller of subjugated empire andhis ideal of civilization.
     ChaPter two: hou Shuihu Chuan—a dirge to the heroes of a writerLiving in troubled times
     Comparison original work, Discusses auctorial Reflections on thepeasant uprising, And discusses the author judgement on the hero to bein a dilemmathe choice from the Confucian scholar love knot and thenational mood two aspects to observe.
     ChaPter three: Putting down the Rebels—a politicalfairy fairytale of a prosperous times writer to save the evils of the age
     Based on Qing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society point of viewtrans formation, peasant uprising complexity and the Yu Wan Chun lifeexperience, Rejects the predecessor inaccurate understanding to Putting down the Rebels.Relation practical knowledge thought movement at thattime, analyzes Yu Wan Chun govern ideal To revive Qing Dynastymost sacred most high-quality country In world and his Taoism appealwhich displays inthe novel.
引文
① 胡适.《<水浒续集两种>序》.《胡适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67页。
    ① 胡适.《<水浒续集两种>序》.《胡适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58页。
    ② 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上海光明书局,民国二十三年版。
    ③ 徐扶明.《“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爱国思想》,《光明日报》,1956年7月1日。
    ④ 《文学遗产增刊》,1959年12月,第七辑。
    ① 袁先生观点见《古本小说集成·水浒后传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郑先生观点见《水浒传论文集·关于陈忱和<水浒后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19页。
    ② 杨志平.《陈忱生平郊游考》,《明清小说研究》,2005第1期。
    ① 《东池诗集叙》,国家图书馆善本室藏。
    ② 徐扶明.《“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爱国思想》,《光明日报》,1956年7月1日。
    ③ 陈会明.《东池诗集>与陈忱的生平事迹》,《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① 所引之诗无特别注明者均引自郑公盾所辑《陈忱诗抄》。
    ① 谢正光、范金民编.《明遗民录汇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360页。
    ②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67页
    ①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九《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37—538页。
    ② (清)王夫之.《宋论》卷二 北京:中华书局 1964年,第38页。
    ③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 北京:中华书局 1975年,第497页。
    ④ (明)陈忱.《水浒后传论略》,《水浒传资料汇辑》,朱一玄、刘毓忱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496页。
    ① (明)陈忱.《水浒后传序》,《水浒传资料汇辑》,朱一玄、刘毓忱编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88页。
    ① 转引自刘靖安.《论<水浒后传>的创作意图》安阳师专学报 1983年第3期
    ①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72页。
    ①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四 哀帝三 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31页。
    ②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四 安帝十四 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65页。
    ③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 五代上 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14页
    ① 陈忱.《水浒后传论略》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92页。
    ① 陈忱.《水浒后传论略》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92页。
    ① 谢正光、范金明编.《明遗民录汇辑》,天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33页
    ① 胡适.《<水浒续集两种>序》《胡适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50—758页
    ① 何冠彪.《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第47页。
    ① 林辰.《第一部写杨幺起义的小说—罕见孤本<后水浒传>》《明清小说研究》第2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190—191页。
    ② 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90页。
    ① (清)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19—222页。
    ①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卷五十二,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第1561页。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04页。
    ① (清)采虹桥上客.《后水浒传序》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508页。
    ① 韩愈.《论佛骨表》,《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三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年第345—356页。
    ①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四 汉昭帝三,北京:中华书局 1975年,第88页。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②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第294页。
    ③ 欧阳健.《(荡寇志)新说》,欧阳健、萧相恺著《水浒新议》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3年,第37页
    ④ 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9页。
    ①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 北京:中华书局 1998年,第933页。
    ① 《乾隆起居注》乾隆六十年八月 转引自吴波:《阅微草堂笔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①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263《厚风俗》三转引自朱一玄、刘敏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57页。
    ①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天地会》(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421—423页。
    ②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天地会》(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87年,第194页。
    ① 秦宝琦.《天地会档案史料概述》,《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
    ② 胡珠生.《清代洪门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年,第570页。
    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天地会》(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87年,第518页。
    ④ 《朱折》四川提督岳钟琪折,乾隆十四年十月十八日
    ① 崔啯.《哥老会说》,见《辟邪纪实》附卷,同治元年刊
    ②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第11页。
    ③ 陆建德.《水浒的灾难》,《民族艺术》1999年第1期。
    ① 魏文哲.《论俞万春的<荡寇志>》,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期。
    ② 刘海燕.《<水浒传>续书的叙事重构和接受批评》,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期。
    ③ (清)俞灥.《荡寇志续序》,朱一玄、刘敏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 版社,2002年,第515页。
    ① (清)俞龙光.《荡寇志按语》,朱一玄、刘敏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11页。
    ②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22页。
    ① (宋)胡宏.《五峰集·卷二·与张敬夫》,《四库全书》1337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5页。
    ②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人书三》,《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8页。
    ③ 包世臣.《赠方彦闻序》,《安吴四种》卷十,光绪十四年重校刊第9—10页。
    ④ 包世臣.《赵平湖政事五篇叙》,《安吴四种》卷十,光绪十四年重校刊第16页。
    ① 魏源.《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7—208页。
    ②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③④ 俞灥.《荡寇志续序》,朱一玄、刘敏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15页。
    ①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六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471页。
    ①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991页。
    ② 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一册第66卷(《国用》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①②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六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472页、第479页
    ① 见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六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75—477页、第471页、第488—489页。
    ①② 分别见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六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75—477页、第471页、第488—489页。
    ① 《当代文化人类学》第十九章《宗教—宗教仪式、神话与宇宙观》,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1年。
    ①②④④⑤ 分别见[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天运第十四》、《骈拇第八》、《马蹄第九》、《秋水第十七》、《马蹄第九》,中华书局,1961年,第533页、第327页、第336页、第590—591页、第341页。
    [1] 中华书局编《古代民族英雄》.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清)彭孙贻著.《流冠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3] (美)韩南著 尹慧珉译.《中国白话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4] (明)青莲室主人辑.《后水浒传》.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
    [5]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6]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8
    [7] 西北大学中文系编.《水浒评论资料》.1975
    [8] (元)脱脱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
    [9] 孙楷第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0]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
    [11] 陈忱著.《水浒后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 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3] 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 陈田著.《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5] 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6] 皋于厚著.《明清小说的文化审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17] 高玉海著.《明清小说续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 何心著.《水浒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9] 黄霖、杨红彬著.《明代小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l
    [20] 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北京:中国书店,1990
    [21] 刘上生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2] 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隋唐宋元明清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3]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 马蹄疾编.《水浒书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5] 宁宗一主编.《中国小说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6] 欧阳健、萧相恺著.《水浒新议》.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27] 沈伯俊编.《水浒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4
    [28]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9] 王川旭著.《中国小说续书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0] 吴波著.《明清小说创作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31] 吴波著.《阅微草堂笔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2] 吴建国著.《雅俗之间的徘徊》.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33] 谢正光、范金明编.《明遗民录汇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4] 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科院出版社,2004
    [35] 叶朗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36] 俞万春著.《荡寇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7] 赵园著.《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8] 郑公盾著.《水浒传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39] 郑天挺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上海:中华书局,1952
    [40] 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1] 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2] 宗白华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3] 陈会明.《<东池诗集>与陈忱生平事迹》.《文学遗产》,2004,(6)
    [44] 陈周吕.《略论<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明清小说研究》第一辑,1985
    [45] 刁云层.《<水浒>续书中的两种倾向》.《水浒争鸣》第二辑
    [46] 高明阁.《荡寇志对水浒传的反扑》.《明清小说研究》第二辑,1985
    [47] 龚维英.《<水浒后传>和<荡寇志>评议》.《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7,(3)
    [48] 龚维英.《简析<水浒>两种续书—<水浒后传>和<荡寇志>比较研究》.《贵州社会科学》,1998,(3)
    [48] 顾颉刚.《<水浒后传>的著者陈忱》.《读者》,1923,(17)
    [49] 胡适.《<水浒续集两种>序》,《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0] 李忠昌.《论<水浒后传>的审美价值:兼与<水浒全传>比较》.《社会科战线》,1990,(4)
    [51] 梁斌.《儒道互补——从陈希真的形象塑造看荡寇志的文化价值取向》.《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l,(4)
    [52] 刘海燕.《<水浒传>续书的叙事重构和接受批评》.《明清小说研究》,2001,(4)
    [53] 刘兴汉.《三论荡寇志》.《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79
    [54] 欧阳健.《<荡寇志>新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4,(4)
    [55] 欧阳健.《陈忱丁耀亢小说合论》.《贵州大学学报》,2004,(2)
    [56] 裴树海.《爱国英雄谱:评<水浒后传>的思想艺术特色》.《雷州师专学报》,1984,(2)
    [57] 秦玉明.《<荡寇志>是怎样丑化梁山义军的》.《攀枝花大学学报》,1997,(3)
    [58] 王齐洲.《明代对<水浒>的推崇与禁毁》.《江汉论坛》,1983,(2)
    [59] 魏文哲.《论俞万春的荡寇志》.《明清小说研究》,200l,(4)
    [60] 吴调公.《一根黑藤,两个毒皿——<水浒>与<荡寇志>》.《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5年4月
    [61] 武渝.《论<水浒>与<荡寇志>》.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5年3月
    [62] 萧相恺.《陈忱<水浒后传>杂议》,《明清小说研究》第一辑,1985
    [63] 徐公持.《怎样读<水浒传>与<荡寇志>》.《文史知识》,1984,(11)
    [64] 赵启安.《试论<荡寇志>意象意境层和思想意义层的不确定性及启示》.《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6,(6)
    [65] 许建平 曾庆雨.《“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复旦学报》,1998,(3)
    [66] 郑公盾.《关于陈忱和<水浒后传>》.《<水浒传>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67] 郑谦.《从<水浒传>与<荡寇志>的比较看看投降派的危害性》.《云南文艺》,1976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