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立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出了一剂良药,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立法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代中国立法应向何处去,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健全以及现代立法理念的勃兴,努力实现和谐立法应当是而且必须是当代中国立法者肩负的使命。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的立法追求,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而和谐立法是法治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立法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它是指现代立法所应坚持的立法理念和所追求的一种法治理想。这种立法理念或法治理想表达了现代立法的一般诉求,即在人本立法理念的指导下,以公平、正义、平衡等为价值取向,在多元利益共生共存的基础上,通过公正、民主、科学的立法博弈来平衡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最终促进和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次,和谐立法是立法者基于正当程序,以国家名义发现、认可和创制法律的一种现代立法过程。最后,和谐立法当然也要求其所立之法门类齐全、结构严谨、体例科学、协调发展、内部和谐。
     和谐立法产生于立法过程,而立法过程又是遵循程序规则而进行的。因此,和谐立法的实现必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正当程序和一系列完备的现代立法制度。当然,和谐立法的实现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idea's statement, not only providing the ideas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odernization process, but also bring new tasks for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islation. Where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islation should be going, has become a practical issues. We can assure that, with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sound of the rule of law and democracy, the boom of modern legislation idea, striving to achieve harmonious legislation is and must be the mis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islators.
     The rule of law is the pursui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 harmonious society not only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harmonious legisl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the rule of law, is the basis for achieving social harmony and security. Harmonious legislation has rich connotation, on one hand, it refers to a modern legislative process that the legislators on behalf of the state to find, recognize and create law;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means the legislative idea and ideal of the rule of law that modern legislators should to pursuit. These idea and ideal express general concept of modern legisl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legislation, fair, justice, balance as it’s value ori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interests, through a just, democratic and scientific legislation game to balance the conflicting their relations of interests and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eventually. Harmonious be industrial system which is complete in range, of a tightly knit structure, internal legislation request legislation harmony, style science, coordinated growth.
     Harmonious legislation arising from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s followed the rules of procedure.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legislation depend on the due process and a series of the modern legal system. Of course, harmony legislation as an important link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be built on a certain social basis.
引文
1资料引自:《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工作简述》,http://www.npc.gov.cn ,2008年3月9日访问。
    2 [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3汪习根:《和谐法治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4卓泽渊:《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7月。
    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法治有这样的描述:“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当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转引自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6吴大英、任允正:《立法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
    7吴大英、信春鹰等:《中国社会主义立法问题》,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8李林:《立法机关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9吴大英、任允正、李林:《比较立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10李步云等主编:《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1郭道晖:《中国立法制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李林:《走向宪政的立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5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秦瑞芳、李来和:《理念:和谐社会与和谐立法》,《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3期。
    17董志霄、李来和:《文化哲学视域的和谐立法观念系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8 [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1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hexie/ldls/200506270097.htm,2006年12月10日访问。
    
    20付子堂:《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21刘崇顺:《二十年的社会变革与社会心理变迁》,《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12期。
    22转引自庄锋:《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2期。
    23参见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分层结构》,瓜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24朱书龙:《制度变迁中的立法理性及其实现方式》,《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2期。
    25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载汝信等主编:《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页。
    26参见徐显明:《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27王锡锌、田飞龙:《和谐社会的制度之维:立法与行动》,《法制资讯》2007年第8期。
    28转引自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29李步云:《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法学》2007年第9期。
    
    30张业安:《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http://www.hl.jcy.gov.cn , 2007年10月20日访问。
    31汪习根:《和谐法治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32卓泽渊:《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7月。
    
    33卓泽渊:《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7月。
    34汪习根:《和谐法治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35李步云:《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法学》2007年第9期。
    36何毓婕等:《构建和谐社会立法诉求的多学科分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7卓泽渊:《和谐社会与法治》,载徐显明:《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38何毓婕等:《构建和谐社会立法诉求的多学科分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9刘武俊:《立法——构建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北京观察》2005年第5期。
    40汪习根:《和谐法治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41马恩茹:《当代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与构建和谐社会》,《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42转引自张光博:《论法》,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3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4夏勇:《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45田宏杰:《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46资料引自:《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工作简述》,http://www.npc.gov.cn 2008年3月9日访问。
    47参见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59页。
    4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书馆1997年版,第169页。
    49汪习根:《和谐法治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50秦瑞芳、李来和:《理念:和谐社会与和谐立法》,《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3期。
    51黄金桥:《法治理念与中国法治实践论析》,《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52刘军平:《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政法论丛》2005年第3期。
    53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第431页。
    54刘军平:《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政法论丛》2005年第3期。
    55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6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书馆1992年版,第880页。
    58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第4144页。
    59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60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页。
    61曾祥华:《和谐社会与立法》,《求实》2007年第8期。
    62周组成:《法律公平与社会和谐》,载徐显明:《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63参见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64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65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页。
    66刘军平:《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政法论丛》2005年第3期。
    67 [英]洛克:《政府论》(上),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书馆1997年版,第35~36页。
    68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69参见杨震:《价值哲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211页。
    70肖毅:《论立法原则中的伦理意蕴》,《求索》2005年第8期。
    7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
    72参见[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73参见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74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页。
    75 [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7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1页。
    77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3页。
    78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中译本),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38页。
    79 [奥]凯尔森《什么是正义》,转引自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75页。
    80付子堂:《法律正义引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81张德淼:《立法正义观与当代之求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82周旺生:《论法律正义的成因和实现》,《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83周旺生:《论法律正义的成因和实现》,《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84付子堂:《法律正义引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85周旺生:《论法律正义的成因和实现》,《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86周旺生:《论法律正义的成因和实现》,《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87 [荷]马尔塞文、[荷]唐:《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52—255页。
    88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页。
    89参见邵艾青:《辩证法视域中的利益差别与均衡博弈》,《唯实》2006年第1期。
    
    90青连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几个着力点》,《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5期。
    91孙立平:《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和谐社会是利益均衡基础》,南方周末,2004年12月30日。
    92蒋京议:《创设利益制度是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行政与法》2007年第7期。
    93郑慧:《何谓平等》,《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
    94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90页。
    95李店标:《立法和谐初论》,《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2月。
    96华阳标:《利益和谐:社会和谐的一种实现思路》,《唯实》2007年第8—9期。
    97吴佩芬、季健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利益关系和谐》,《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9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书馆1992年版,第880页。
    99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第4144页。
    100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01宋宏:《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与内涵》,《经济师》2005年第2期。
    102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03 [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书馆1984年版,第89页。
    104 [英]萨柏恩、薛帕德:《近代国家观念》,王检译,商务书馆1957年版,第48、49、57页。
    
    105胡卫星:《论法律效率》,《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
    106汪全胜:《立法效益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
    107苗莲营:《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108参见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第241页。
    
    109 [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110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书馆1984年版,第71页。
    111转引自付子堂:《法律功能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112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90页。
    
    113刘军平:《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政法论丛》2005年第3期。
    1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9页。
    115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第252页。
    116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第260页。
    117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118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6页。
    119 [英]戴维?M?沃克编:《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547页。
    120《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121《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7页。
    122张根大等著:《立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123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0页。
    124周旺生:《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2页。
    125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126 [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127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4页。
    128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129何建辉:《立法:利益表达的过程》,《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30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2页。
    
    131李步云:《法的应然与法的实然》,《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
    132李龙主:《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5页。
    133李桂林:《论良法的标准》,《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134李步云:《法治国家的十条标准》,《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135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136 G. M. Pops and T. J. Pavlak. The Case for Justice[M]1Jossery-Bass Publishers,1991,p85.转引自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37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38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139参见[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140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141刘武俊:《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
    142 Robert S. Summers,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Legal Procedure:A Plea for”Process values”,Cornell Law Review,Vol.60(1974),转引自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第38页。
    143 Tom R. Tyler,What Is Procedure Justice,Law and Society Review,Vol. 2(1988),转引自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第38页。
    144孙笑侠:《两种程序法类型的纵向比较——兼论程序公正的要义》,《法学》1992年第8期。
    145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146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的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147 Michael D. Bayles. Procedure Justice[M].KluwerPub-lishingCompany,1990 (P142).
    148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149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4页。
    150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51参见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52刘武俊:《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
    153参见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54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55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27页。
    156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57苗莲营:《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
    158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169页。
    159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26页。
    160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61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62 [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3卷),美国西方出版公司1959年版,转引自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页。
    163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26页。
    164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65 [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王丽芝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页。
    166朱海英:《论程序理性的政治意蕴》,《探索》2004年第5期。
    167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68刘武俊:《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年2月。
    169田平安、杜睿哲:《程序正义初论》,《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
    170 [英]威廉姆·奥斯维特:《哈贝马斯》,沈亚生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171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95页。
    172 [美]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48页。
    173王志霞:《论立法公开》,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
    174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坚持开门立法努力探索民主立法新途径》,《中国人大》2005年第19期。
    175刘武俊:《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
    176 Michael D?Bayles,Procedure Justice p42 1990 by kluwer publishing compary.转引自苗连营:《论立法过程中的程序公开原则》,《人大研究》1999年第7期,第29页。
    177马怀德:《中国立法体制、程序与监督》,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178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79参见《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0日第六版。
    180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81佟吉清:《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182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189页。
    183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4页。
    184 William.J.Keefe and Morris.S.Ogul. The American Legislative process[M]?Prentice-Hall,Inc.1985.转引自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85参见鲁晓明:《21世纪中国立法民主的新发展》,《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86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035/2300168.html 2007年11月访问。
    187陈端红:《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判》,《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
    188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第121页。
    189汪家黁:《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研究》,《行政与法》2005年第4期。
    
    190胡康生:《扩大公民立法参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人大》,2005年第9期。
    191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192参见陈斯喜:《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1期。
    193朱景文:《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94资料引自:《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工作简述》,http://www.npc.gov.cn 2008年3月9日访问。
    195邓日科:《中美两国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之比较》,http://xfx.jpkc.gdcc.edu.cn/show.aspx?id=370&cid=33 ,2007年12月1日访问。
    196邓日科:《中美两国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之比较》,http://xfx.jpkc.gdcc.edu.cn/show.aspx?id=370&cid=33 ,2007年12月1日访问。
    197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198 [英]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199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译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页。
    200汪全胜:《立法回避制度论》,《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01汪全胜:《立法回避制度论》,《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02参见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7页。
    203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4页。
    204汪全胜:《立法回避制度论》,《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05参见汪全胜:《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制度防范》,《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5期。
    206李店标:《立法和谐初论》,《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07马怀德:《中国立法体制、程序与监督》,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208丁爱萍:《“立法回避”彰显立法科学民主》,《楚天主人》,2007年第11期。
    
    209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210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7页。
    1〕[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4〕[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5〕[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书馆1984年版。
    6〕[美]道格拉斯·G·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文显著:《当代西方法学思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3〕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周旺生主编:《立法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第四卷),法律出版社。
    15〕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版。
    16〕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郑成良著:《法律之内的正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8〕江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9〕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0〕孙国华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21〕张宏生,谷春德著:《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汪全胜著:《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3〕《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4〕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分层结构》,瓜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5〕汪全胜:《立法效益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徐显明:《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郭道晖:《论立法中的利益分配与调节》,《湘江法律评论》(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9〕苗莲营:《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30〕Michael D. Bayles. Procedure Justice [M]. KluwerPub-lishingCompany,1990.
    1〕汪习根:《和谐法治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9月。
    2〕张德淼:《立法正义观与当代之求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孙国华、黄金华:《论法律上的利益选择》,《法律科学》1995年第4期。
    4〕李步云:《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法学》2007年第9期。
    5〕孙笑侠:《论法律与社会利益》,《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
    6〕付子堂:《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法学家》2001年第2期。
    7〕付子堂:《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8〕胡玉鸿:《关于“利益衡量”的几个法理问题》,《现代法学》2001年第8期。
    9〕汤善鹏:《立法价值衡量的法理分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0〕梁上上:《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1〕朱景文:《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2〕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3〕张薇:《论利益分化及其社会控制》,《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4〕王玉琼:《利益集团与政策决策》,《探索》2001年第2期。
    15〕张恒山:《论正义和法律正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16〕付子堂:《法律正义引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7〕周旺生:《论法律利益》,《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
    18〕张斌:《现代立法中利益衡量基本理论初论》,《人大报刊复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3期。
    19〕杜宴林、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0〕田平安、杜睿哲:《程序正义初论》,《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
    21〕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22〕徐国栋:《法律的诸价值及冲突》,《法律科学》1992年第1期。
    23〕沈宗灵:《法·正义·利益》,《中外法学》1993年第5期。
    24〕朱书龙:《制度变迁中的立法理性及其实现方式》,《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2期,
    25〕夏勇:《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26〕黄金桥:《法治理念与中国法治实践论析》,《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27〕刘军平:《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政法论丛》2005年第3期。
    28〕王懂礼:《从社会和谐到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理论的背景分析》,《职业圈》2007年第13期。
    29〕肖毅:《论立法原则中的伦理意蕴》,《求索》2005年第8期。
    30〕青连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几个着力点》,《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5期。
    31〕蒋京议:《创设利益制度是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行政与法》2007年第7期。
    32〕邵艾青:《辩证法视域中的利益差别与均衡博弈》,《唯实》2006年第1期。
    33〕李店标:《立法和谐初论》,《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2月。
    34〕华阳标:《利益和谐:社会和谐的一种实现思路》,《唯实》2007年第8-9期。
    35〕吴佩芬、季健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利益关系和谐》,《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6〕刘武俊:《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
    37〕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的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38〕汪全胜:《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39〕苗连营:《论立法过程中的程序公开原则》,《人大研究》1999年第7期。
    40〕佟吉清:《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1〕蔡冬菁:《利益多元与公共协商——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思考》,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王郅强:《和谐秩序与利益协调——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治理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3〕汤善鹏:《立法权正当行使的法理学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许秀姿:《立法程序民主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原光:《利益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利益》,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研究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