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现代中国一次重要的土地变革。从整个中国历史土地制度变迁的角度来考察,其所占有的独特地位也是不言自明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继土地改革之后的又一次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实现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现当代农村社会经济体制变迁中的重要一环。没有以农业合作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把千千万万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农业合作化之后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土地制度的基础。农村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才有意义。
     尽管中国农村传统社会早已存在着朴素的互助合作行为,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运动却是从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起源的。最早的合作社,也不是农民组织的农业合作社,而是工人组织的消费或信用合作社。随着近代中国国门洞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合作思想作为解决中国积贫积弱的一剂良方被引荐到国内,并最早在一批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开来。而随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也积极支持在农村开展合作运动,并颁布了一系列条文法规来规范合作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则一直重视合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举办了形式不一的合作社。建国以后,更是在吸收和借鉴了苏联合作化道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保德县农业合作化运动,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包括变工组、扎工队等)、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三个阶段。互助组从1943年毛泽东发出“组织起来”的号召开始到1955年底结束,延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但从1951年冬天开始就主要发展初级农业社,互助组就不占主导地位。互助组完全是以个体小农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互助组织,实行等价劳动,以工顶工,是具有初步社会主义萌芽的劳动组织。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冬到1955年10月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为初级社的大发展时期。初级社是在互助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耕畜、主要农具全部入社由初级社统一支配,各项生产劳动具有计划性,年终劳动成果以劳力和土地按比例分红,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组织。从1956年春—1958年9月是高级社时期,为保德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三阶段。高级社实现了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集体化,取消了土地分红,在分配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本文在占有大量档案材料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保德县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的历史进程,并注重在论述过程中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再现历史真相,以期对合作化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刻的剖析。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弥补档案资料的缺失,笔者就保德县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口述访谈,并精选出12位当事人的口述资料作为附录附于正文之后,以生动再现前人所经历的历史。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也推动了1950年代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其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使得农村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超越了同时代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而为农村社会从整体向现代化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在特定历史阶段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合作化道路路径的选择逐渐背离了合作制度最初的本质,它与现代化的目标也就渐行渐远。当今时代需要广大农民以“自由人”的身份重新合作,以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As an important land reform in modern China,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owns its uniqu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land system change. It is a significant adjustment of the production relations after the policy of reducing rent and interest rates and land reform carried out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which have changed the situation of the private land ownership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ulfilled the historic move of the ownership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rural area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segment of the economical system change in China's contemporary rural society.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eople's commune and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would be necessities, if there are not the socialist transform for the agri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hich have turned thousands of the small-scale farmer economies into the socialist economy under collective ownership. It can be said that, now and next time,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following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is the very basis of the land system of Chinese rural area, and it is in this basis that the discussing about the rural issues is significant.
     Although there were the simple co oper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of China, the really cooperative movement originated from the advanced capitalist country. The earliest cooperative was not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opened by the peasants, but the consumers' cooperatives and credit cooperatives organized by the workers. For example, the Rochdale cooperative,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example of the early cooperatives by later generations, was a consumers' cooperative run by thirteen textile workers in the Rochdale, Lancashire, England. After China opened its doors and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trengthened ceaselessly, the western thought about the coopera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s an antidote, and spread among the intellectuals at the earliest. The following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ctively supported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rural areas, and issued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to stand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s. As the famous scholar, Liang shuming and Yan yangchu have ever opened the cooperatives in Shandong and Hebei, and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Baod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erienced three different steps: mutual-aid team, primary and advance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The mutual-aid team, which started from Mao Zedong’s call“Organize " in 1943 and end at the end of 1955, has been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mutual-aid team did not perform a dominating situation any more, because the primary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was started to be regarded as the emphasis from the winter of 1951. The mutual-aid team, characterized with socialism rudiments, is a labor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small-scale peasant ownership system. The primary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s the second step of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which started from the winter of 1951 and ended on the October, 1955. Based on the mutual-aid team, the land, farm animals, farming implements were all required to hand in and allocated by the primary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nd all productive labor were planned, and the fruit of labor was shared in proportion of labor and land. So the primary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was a labor organization characterized with semi-socialism.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s the third step of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which started from the winter of 1955 and ended on the September, 1958.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capital goods with the land as the main point was realized, the dividend on land shares was cancelled, and the principle of distribution in socialist society of“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and“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work”wa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s of every historical stage that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Baode experienced, pays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ies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actuality vividly as more as possible and compensate for the archives, this paper uses a large amount of oral materials collected during field research, and chooses the oral materials made by twelve persons concerned as the appendix attached to the text.
     The appearance of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China has its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has played a very active role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and improved th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ut as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ive road in China departs from the primal essence, its decline is inevitable.
引文
1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
    2童大林:《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根据》,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陈克俭:《我国迅速实现高级形式农业合作化的客观依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李海平:《我国农业合作化是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5沙健孙:《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经验》,《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
    6燕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现》,《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6期。
    7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版。
    1杜润生:《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上、下),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2罗平汉:《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州人民出版2004版。
    3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版。
    4 [美]爱德华·弗里德曼等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社1998版。
    6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版。
    
    1范巧玲:《山西农业合作化的实践经验探析》(一、二),《改革先声》,2001年第1、2期。
    2范巧玲:《山西初级农业合作化的实践与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贾果袅:《从土改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山西农村》,《文史月刊》2005年第1期。
    1米鸿才:《合作社发展简史》,中共党校出版社1988版,第8—11页。
    1陈大斌:《重建合作》,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2杜润生:《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第495—496页,《国际合作联盟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声明》。
    
    1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104页。
    2孙文:《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建设》第2卷第2号,1920年3月。
    3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34页。
    4陈岩松:《中华合作事业发展史》(上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8—159页。
    5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104页。
    
    1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105页。
    2同上,第106页。
    
    1米鸿才:《合作社发展简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2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107页。
    1《县各级合作社组织大纲》(1940年8月9日),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1梁漱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村治》第1卷,11、12期合刊,1930年11月16日。
    2千家驹:《我所见的邹平》,《中国农村》,1937年第3期。
    3米鸿才:《合作社发展简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页。
    4晏阳初:《乡村建设实验》第1集,中华书局1934年版。
    5陈大斌:《重建合作》,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页。
    2《我们的经济政策》,《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3《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606页。
    4《致奥·倍倍尔》(1886年1月20日—23日),《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70页。
    1《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2《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186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18-219页。
    3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摘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1《致奥·倍倍尔》(1886年1月20日—23日),《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70页。
    2《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07页。
    
    1《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6页。
    2《致奥·倍倍尔》(1886年1月20日—23日),《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675页。
    3《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1页。
    1《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7页。
    2同上。
    3《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05页。
    4同上,第312页。
    5同上,第322页。
    6《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2页。
    7《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5页。
    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2页。
    9参见列宁:《论合作制》,《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81—688页。
    1本节关于苏联合作化的历史参考了彭莲棠著《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印行,58—71页。
    1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印行,第63页。
    1彭莲棠:《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印行,第69页。
    1彭莲棠著《中国农业合作化之研究》,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69—71页。
    
    1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9页。
    2同上,第30页。
    1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3页。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5页。
    2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54页。
    3《保德县段家沟自然村调查报告》(1942年7月30日),山西省档案馆A137-1-3。
    4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54页。
    5沈越:《兴县今年的春耕运动》,《抗战日报》1944年8月31日。
    6同上。
    7韦文:《晋西北的土地问题》,《解放日报》1942年4月20日。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5页。
    2《岚县解放区的生产工作》,《抗战日报》1945年5月10日。
    3《保德县段家沟自然村调查报告》(1942年7月30日),山西省档案馆A137-1-3。
    4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84页。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1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1937—1949》,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2同上,第162页。
     1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个村调查》,1946年,第37—39页。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9页。
    2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个村调查》,1946年印行,第57页。
    1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个村调查》,1946年印行,第57页。
    1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山西省档案馆1983年印行,第49页。
    2同上,第50页。
    3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1937—1949》,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0页。
    4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6页。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4页。
    1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69页。
    
    1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50页。
    2张松斌:《西沟村志》,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3页。
    3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室:《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5页。
    2同上,第245页。
    3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室:《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4同上,第61—62页。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15页。
    2《保德县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4年10月25日),保德县档案馆35-3-9。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16页。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19页。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20页。
    2同上。
    3同上。
    4参见保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康三年和他的合作社》,《保德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山西省保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1年编印,第1—14页。
    1参见保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康三年和他的合作社》,《保德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山西省保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1年编印,第5页。
    2同上,第6页。
    1保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康三年和他的合作社》,《保德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山西省保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1年编印,第7页。
    1保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康三年和他的合作社》,《保德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山西省保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1年编印,第8页。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2同上。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2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8页。
    1《劳动英雄王宴池检查生产巩固变工组织》,《抗战日报》1944年5月4日。
    2《组织变工中一个形式主义的例子》,《抗战日报》1944年5月18日。
    3同上。
    4《变工办法有许多改进》,《抗战日报》1945年5月12日。
    5《组织变工中一个形式主义的例子》,《抗战日报》1944年5月18日。
    6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0页。
    1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1页。
    2同上,第762页。
    3《组织变工中一个形式主义的例子》,《抗战日报》1944年5月18日。
    4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9页。
    
    1《一个没有搞好的变工组》,《抗战日报》1945年4月8日。
    2《变工垮台的原因》,《抗战日报》1945年3月20日。
    1《高家村卖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纠正办法研究》,《抗战日报》1945年3月18日。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2002年印行,第26页。
    1此部分内容参见保德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康三年被害经过》,《保德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山西省保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1年版,第20—24页。
    1《保德县春耕材料》(1950年4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9。
    
    1长治市农业合作史编辑室:《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页。
    2山西省史志院:《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页。
    
    1长治市农业合作史编辑室:《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2同上。第149页。
    3同上,第150页。
    4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52页。
    
    1长治市农业合作史编辑室:《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2山西省史志院:《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3同上,第657页。
    1山西省史志院:《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56页。
    
    1王谦:《为什么要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山西农业合作化》2001年版,第655—658页。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页。
    3陶鲁笳:《毛主席支持山西省委试办初级社》,《山西农业合作化》2001年版,第637—638页。
    
    1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2同上。
    3同上,第66—67页。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7页。
    5黄志刚:《晋西北地区的农业合作合作运动》,《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68页。
    1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1陶鲁笳:《毛主席支持山西省委试办初级社》,《山西农业合作化》2001年版,第641页。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
    3同上。
    4《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45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页。
    2刘少奇:《关于华北农村合作合作会议的报告》,1951年7月25日,《建设》第120期。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218页。
    
    1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农业合作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69页。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1《生产互助点滴材料调查》(1952年3月21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31页。
    2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31页。
    3同上。
    4《关于农业社发展巩固问题》(1955年8月27日),保德县档案馆1-1-89。
    5同上。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33页。
    2同上,第35页。
    1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182页。
    2《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纠正农业社盲目冒进的报告与继续纠正的意见》(1953年5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同上。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纠正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盲目冒进倾向的总结报告》(1953年6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2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04页。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纠正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盲目冒进倾向的总结报告》(1953年6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2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第192页。
    
    1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98页。
    2《保德县委关于1953年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情况的报告》(1953年12月27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中共保德县委农工部关于1954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总结报告》(1955年1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1《保德县委为对盲目外流人口返乡后的安置工作,以及劝阻继续外出现象应采取措施给各乡的指示》(1955年8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2《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半年来互助合作基本检查和全力巩固现有农业社的意见(》1955年8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半年来互助合作基本检查和全力巩固现有农业社的意见(》1955年8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2《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当前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情况和全力整顿巩固农业合作社的措施》(1955年12月24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目前全县农业合作化的进展情况简报》(1955年12月2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8。2到7月调整为293个,高级社数目后期断断续续有所调整。
    3《关于半年农业合作社高级化运动的初步总结》(1956年7月1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参见《中共保德县委关于试办高级社的意见》(1956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1参见《关于由初级社转向高级社的措施和一些具体政策问题的解决意见》(1956年1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2《关于刘家窊高级社社章的通报》(1956年1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家庭入社本人未入社。
    2《关于当前农业社制订收益分配方案的情况检查报告意见》(1956年10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2同上。
    
    1《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2同上。
    1《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初步总结》(1956年1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1《关于扩大乡的区划及撤消现保留的区级建制方案》(1956年3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2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9页。
    3指东关、桥头、林遮峪、扒楼沟、腰庄。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六年来的工作概况》(1956年7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41。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六年来的工作概况》(1956年7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41。
    1《关于扩大乡的区划及撤消现保留的区级建制方案》(1956年3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方言,即暂时干着的意思。
    2乡秘书必须有高小以上文化水平。
    3《关于扩大乡的区划及撤消现保留的区级建制方案》(1956年3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关于扩大乡的区划及撤消现保留的区级建制方案》(1956年3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2《关于整顿农业合作社工作的方案》(1957年3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关于改进干部管理工作的方案》(1957年9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改进农村领导工作的指示》(1956年5月1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2。
    2《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情况花名册》(1956年8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见附录7《保德县土改、合作化时期口述访谈资料》之六:基层领导办社积极性很高。
    2根据《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情况花名册》(1956年8月9日)编制,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关于合理解决社干部报酬问题的意见》(1956年4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社干报酬和开会顶工问题的几点规定意见》(1956年6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2同上。
    3同上。
    4《关于合理解决社干部报酬问题的意见》(1956年4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关于合理解决社干部报酬问题的意见》(1956年4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2《关于答复退社问题的通报》(1957年4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4。
    
    1《整党整社经验介绍》(1957年2月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4。
    2同上。
    
    1《关于石塘乡马蹄罕农业社严重的死亡牲畜通报》(1956年11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2《关于整顿农业合作社工作的方案》(1957年3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石塘乡牧塔“五一”农业社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运动的经验》(1957年6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2。
    2《关于当前农民群众思想动向和几个问题的典型调查报告》(1957年5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7。
    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半年来农业合作高级化运动的初步总结》(1957年7月1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马克思:《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85页。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
    
    1顾焕章、张超超:《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2这部分内容参考了白跃世著《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0页。
    1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1 (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第358页。
    2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168页。
    
    1转引自王思明:《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310页。
    2 (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9)》,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3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0页。
    4同上,第88页。
    1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2转引自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
    1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页。
    1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1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1张晓艳、王俊斌:《民国时期晋西北妇女生育状况概述》,《兰州学刊》2009年第2期,第164页。
    2 (民国)山西省公署统计处编:《山西省第二次人口统计》,(民国)山西省公署统计处1921年印行,第19页。
    3袁永熙:《中国人口·总论》,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年版,第418页。
    4当时的农村社会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年轻女性一般是不应上地劳动的,否则会被别人笑话。
    2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9页。
    
    1出于政策对人口的影响有其滞后性的考虑,笔者分别选取1953年和1964年的数据来说明农业合作化前后的男女比例。
    2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页。
    3《关于1956年普遍实行农业合作高级化的意见》(1956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另见笔者编《保德县土改、合作化口述访谈资料》之十:一个普通社员眼中的合作化。
    2另见笔者编《保德县土改、合作化口述访谈资料》之十二:我为什么要加入农业社。
    3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1页。
    
    1李立志:《变迁与重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7页。
    2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婚姻法问题参考资料汇编》,1950年编印,第11页。
    3罗琼:《正确地全面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青年》1953年第4期。
    4小野和子:《中国女性史:1851—1958年》,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
    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1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22—432页。
    
    
    1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页。
    3陈独秀:《实庵字说》(四),《东方杂志》34卷10号,第73页。
    4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1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宫殿旁边有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眺望远处风景的视线,于是皇帝准备把它买下了拆除,可磨坊主坚持不出售。皇帝一怒之下命人将其强行拆除。磨坊主于是将皇帝告上法庭,法庭判决皇帝重新在原地给磨坊主修建一座磨坊,并赔偿其损失。
    2孙津:《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3陈秉荣:《保德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4同上
    5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2页。
    
    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84—185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3笔者视野有限,也许这种情况在我国农村并不具有普遍性。
    4孙立平:《最大的威胁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南方网2009年2月28日。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
    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斯大林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1—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4.《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6.《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刘少奇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4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杨家沟的合作农场》(1944年),保德县档案馆35-3-62。
    2.《关于扩干会议和几个自然村的调查材料》(1946年4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35-3-71。
    3.《二区枣林村逐户经济调查表》(1946年4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35-3-9。
    4.《保德枣林村土地变化材料》(1946年5月30日),保德县档案馆35-3-16。
    5.《保德县枣林村各阶层土地变化材料》(1946年5月57日),保德县档案馆35-3-25。
    6.《新畦行政村贫农调查材料》(1946年9月),保德县档案馆35-3-11。
    7.《新畦行政村中农调查材料》(1946年9月),保德县档案馆35-3-11。
    8.《新畦行政村地主调查材料》(1946年9月),保德县档案馆35-3-11。
    9.《保德县富农、中农土地统计表》(1946年10月30日),保德县档案馆35-3-16。
    10.《保德三区新畦村解决土地记》(1947年3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35-3-16。
    11.《柳树沟土地改革总结材料》(1947年4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35-3-16。
    12.《刘家窊分配果实材料》(1947年12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35-3-16。
    13.《关于二区土改中干部死亡统计表》(1948年6月29日),保德县档案馆35-3-72。
    14.《关于三区土改中死人调查》(1948年10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35-3-78。
    15.《关于二区土改中死人调查》(1948年11月11日),保德县档案馆35-3-77。
    16.《二区春耕材料》(1950年4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1-1-9。
    17.《八户富农的材料》(1951年1月),保德县档案馆1-1-15。
    18《.保德县十二个互助组向李顺达互助组应战书》(1951年6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9。
    19.《生产互助组点滴材料调查》(1952年3月21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0.《关于桥头供销合作社与农业社订立结合合同的情况》(1952年5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1.《三区太平沟农业社关于纠正盲目冒进的典型报告》(1952年5月11日),保德县档案馆1-1-50。
    22.《干部整党鉴定笔记》(1952年5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3.《保德县52年春季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总结报告》(1952年7月16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4.《中共保德县委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初布意见》(1952年8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5.《忻县地委召开专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会议的总结》(1952年8月11日),保德县档案馆1-1-50。
    26.《保德县第三次互助合作代表会议总结》(1952年9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7.《保德县委关于农村阶级分化的调查报告》(1952年9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28.《1952年农业生产工作基本总结》(1952年10月30日),保德县档案馆1-1-50。
    29《.关于1952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本总结》(1952年11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30.《关于今冬明春农村整党建党工作的计划与布置》(1952年11月24日),保德县档案馆1-1-50。
    31.《保德县农业社收入比较表》(1952年12月19日),保德县档案馆1-1-28。
    32.《保德县互助合作训练班的收获与经验》(1953年1月2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3.《保德县委关于整顿与巩固提高互助组农业社的意见以及以及1953年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与要求》(1953年1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4.《中共保德县委关于整顿发展互助合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解决》(1953年3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5.《关于四月整顿农村互助合作工作的简报》(1953年5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52。
    36.《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纠正农业社盲目冒进的报告与继续纠正的意见》(1953年5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7.《中共保德县委通报三区关于春耕播种和干部作风的检查报告》(1953年5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38.《白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章草案》(1953年6月4日),保德县档案馆1-1-60。
    39.《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纠正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盲目冒进倾向的总结报告》(1953年6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40.《农业生产合作社春季评比总结表》(1953年7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55。
    41.《关于1953年上半年互助合作工作的总结与今后的改进意见》(1953年7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42.《保德县委关于1953年上半年党支部工作报告》(1953年7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0。
    43.《保德县第三次互助合作代表会议总结》(1953年8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44《.关于1953年夏季农业社情况的检查报告(》1953年9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52。
    45.《1953年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情况的报告》(1953年11月30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46.《中共保德县委1954年农业互助合作初步计划》(1953年12月21日),保德县档案馆1-1-63。
    47.《保德县委关于开办农业合作社骨干训练班总结报告》(1954年1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48《.中共保德县委关于死羊和常余牛处理意见(》1954年1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9。
    49.《保德县委关于建社工作简报》(1954年1月27日),保德县档案馆1-1-69。
    50《.中共保德县委关于集训互助骨干简洁报告(》1954年2月4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1953年区级干部学习总结》(1954年3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总结报告》(1954年3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2.《中共保德县委关于举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训练班总结》(1954年3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3.《关于整顿农村互助合作的工作简报》(1954年5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9。
    54.《保德县委关于春季生产与互助合作运动的初步总结报告》(1954年6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5.《关于大塔村农业社被富农窃取领导权后进行各种破坏的教训》(1954年7月2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6.《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制定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章的初步总结报告》(1954年8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7.《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农村基层干部训练班第一期训练总结报告》(1954年9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8.《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夏季生产运动的总结报告》(1954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59.《关于张王兰农业社的秋收分配预算工作报告》(1954年10月4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60.《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当前工作安排》(1954年10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9。
    6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秋季建社扩社的检查与今后发展意见》(1954年1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62.《中共保德县委农工部关于1954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总结报告》(1955年1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66。
    63.《关于1955年农业生产与互助合作计划》(1955年1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93。
    64.《关于对执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若干具体政策的解决意见》(1955年2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1-1-89。
    65.《一年来团的工作总结报告》(1955年4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1-1-87。
    66.《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检查报告》(1955年4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72。
    67.《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当前农村工作情况和问题向地委的综合报告》(1955年4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72。
    68.《县委农工部关于整顿农业社简报》(1955年4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97。
    69《.贯彻省委关于当前巩固与提高农业社工作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指示(》1955年5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3。
    70.《保德县委关于粮食统销工作的检查及当前采取的措施》(1955年5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72。
    71.《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几个具体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1955年6月2日),保德县档案馆1-1-93。
    72.《关于开展节约和反对浪费的初步检查及会议拟采取的措施》(1955年7月16日),保德县档案馆1-1-94。
    73.《团县委关于召开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典型报告》(1955年7月1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2。
    74.《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半年来互助合作基本检查和全力巩固现有农业社的意见》(1955年8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75.《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干报酬问题的意见》(1955年8月4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76.《保德县委为对盲目外流人口返乡后的安置工作,以及劝阻继续外出现象应采取措施给各乡的指示》(1955年8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77.《关于农业社发展巩固问题》(1955年8月27日),保德县档案馆1-1-89。
    78.《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优越性的总结》(1955年9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72。
    79.《农业社收获分配方案》(1955年9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87。
    80.《牙前塔前进农业社收获物分配方案》(1955年9月25日),保德县档案馆1-1-87。
    81.《保德县委关于粮食“三定”工作的检查和当前生产中狠抓的几个关键》(1955年10月),保德县档案馆1-1-72。
    82.《农业社如何分配秋粮》(1955年10月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1。
    83.《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发展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对示范章程中若干具体政策问题解决意见》(1955年10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84.《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秋季生产和超额完成建社扩社计划的紧急指示》(1955年10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85.《关于秋季生产和超额完成建社扩社计划的紧急指示》(1955年10月1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1。
    86.《牙前塔农业社工作总结报告》(1955年10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87。
    87.《保德县委关于当前发展巩固农业合作社的检查报告》(1955年10月16日),保德县档案馆1-1-72。
    88.《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检查报告》(1955年10月2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1。
    89.《中共保德县委农村工作部关于抽调老社骨干帮助新社解决四评问题的指示》(1955年11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90.《中共保德县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当前整顿巩固农业社的进展情况简报》(1955年11月1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8。
    91.《在干部群众中学习宣传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的计划》(1955年11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68。
    92.《秋季以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检查与下年发展整顿的措施》(1955年11月27日),保德县档案馆1-1-68。
    93.《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健全农业生产合作社领导机构人选的指示》(1955年12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94.《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立即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紧急指示》(1955年12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95.《关于立即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紧急指示》(1955年12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1。
    96.《关于地富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具体处理办法的意见》(1955年12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1。
    97.《以保卫农业生产合作化为中心的公安工作规划》(1955年12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1-1-83。
    98.《二区1955年互助合作基本情况》(1955年12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1-1-91。
    99.《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目前全县农业合作化的进展情况简报》(1955年12月2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08。
    100.《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当前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情况和全力整顿巩固农业合作社的措施》(1955年12月24日),保德县档案馆1-1-98。
    101.《关于在整社中结合进行整党建党的规划》(1956年1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1-1-83。
    102.《关于合作社发展情况的通报》(1956年1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03.《中共保德县委农村工作部关于试办高级社的意见》(1956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104.《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在1956年内全县普遍实行农业合作高级化的意见》(1956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105《.1956年普遍实行农业合作高级化的意见(》1956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06.《关于农业社处理牲畜的通知》(1956年1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07.《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农业社处理牲畜的通知》(1956年1月16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108.《关于由初级社转向高级社的措施和一些具体政策问题的解决意见》(1956年1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109.《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长会议情况和一些问题解决的总结报告》(1956年1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89。
    110.《55年农业合作化的全年生产总结》(1956年1月28日),保德县档案馆1-1-89。
    111.《1955年党支部工作报告》(1956年2月2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12.《关于扩大乡的区划及撤消现保留的区级建制方案》(1956年3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13.《关于合理解决社干部报酬问题的意见》(1956年4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14.《中共保德县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务院勤俭办社联合指示的措施》(1956年5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2
    115.《关于进行第二次整社计划》(1956年5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9。
    116.《关于56年党的宣传工作计划》(1956年5月14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9。
    117.《中共保德县委关于改进农村领导工作的指示》(1956年5月1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2。
    118.《在合作化运动中开展党的监察工作》(1956年5月2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19.《石塘乡牧塔“五一”农业社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运动的经验》(1957年6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2
    120.《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社干报酬和开会顶工问题的几点规定意见》(1956年6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21.《中共保德县委关于6年来的工作概述》(1956年7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41。
    122.《关于半年农业合作社高级化运动的初步总结》(1956年7月1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23.《关于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初步总结》(1956年7月1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24.《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预算方案》(1956年7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25.《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夏收预分简报》(1956年7月31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26.《党员训练班1956年下半年训练班教学计划》(1956年8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27.《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情况花名册》(1956年8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1-1-122。
    128.《关于发展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解答》(1956年9月1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16。
    129.《批转太平沟曙光农业社分配试算方案》(1956年9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3。
    130.《关于当前农业社制订收益分配方案的情况检查报告意见》(1956年10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31.《1956年农业生产社初步总结》(1956年1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32.《保德县农业合作社发展进度表》(1956年12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0。
    133.《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农业合作社健全党的分支部和社的管理委员会人选的通知》(1956年12月24日),保德县档案馆1-1-131。
    134.《刘家塔整党整社经验通报》(1957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4。
    135.《整党整社经验介绍》(1957年2月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4。
    146.《关于全县整党整社进展情况的通报》(1957年2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91。
    147.《关于整顿农业合作社工作的方案》(1957年3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48.《关于整党整社工作的总结报告》(1957年4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91。
    149《.中共保德县委关于答复退社问题的通报(》1957年4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50.《关于答复退社问题的通报》(1957年4月12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4。
    151.《关于当前农民群众思想动向和几个问题的典型调查报告》(1957年5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7。
    152.《关于进一步巩固提高农业生产合作社争取农业大丰收的报告》(1957年5月23日),保德县档案馆1-1-194。
    153.《牧塔“五一”社党支部如何整党的教育工作报告》(1957年6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74。
    154.《关于1957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1957年7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7。
    155.《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半年来农业合作高级化运动的初步总结(1957年7月17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56.《关于改进干部管理工作的方案》(1957年9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1-1-180。
    157.《关于制定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计划的参考意见》(1955年2月22日),保德县档案馆20-3-1。
    158.《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工作的指示》(1955年6月6日),保德县档案馆20-3-1。
    159.《关于农业社夏田收获量与预分情况的检查报告》(1955年8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20-3-3。
    160.《关于协调老社骨干帮助新社解决四平问题的指示》(1955年11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20-3-1。《农业生产合作社试算分配情况简报》(1955年11月8日),保德县档案馆20-3-3。
    161.《中国人民银行保德县支行关于继续进行清理、减免、缓收老区、山区过期和到期的农业贷款方案》(1955年11月25日),保德县档案馆20-3-3。
    162.《峪沟农业社压低实产隐瞒粮食偷分的错误事实》(1955年11月27日),保德县档案馆20-3-3。
    163.《银子塔乡发动群众打旱井运动的总结报告》(1955年11月28日),保德县档案馆20-3-2。
    164.《关于召开三级扩干会议的总结》(1955年12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20-3-4。
    165.《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在1956年内全县普遍实行农业合作高级化的意见》(1955年12月25日),保德县档案馆20-3-5。
    166《.关于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工作通报(》1955年12月26日),保德县档案馆20-3-2。
    167.《关于转高级社中有关政策性问题的处理意见》(1955年12月28日),保德县档案馆20-3-5。
    168.《中共保德县委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内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1955年6月3日),保德县档案馆20-3-5。
    169《.关于当前整顿巩固农业社的进展情况简报(》1956年1月5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0.《关于刘家洼高级社社章的通报》(1956年1月7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1.《关于试办高级社的意见》(1956年1月10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2.《关于农业生产社夏收预分方案》(1956年6月16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3.《关于当前农业社制订收益分配方案的情况检查报告》(1956年10月18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4.《关于石塘乡马蹄罕农业社严重的死亡牲畜通报》(1956年11月9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5.《关于农业社秋收预分的检查报告》(1956年11月16日),保德县档案馆20-3-6。
    176.《林遮峪乡刘家塔前进农业社整党整社经验介绍之一》(1957年1月1日),保德县档案馆20-3-7。
    177《.中共保德县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合理确定社干部报酬问题的意见(》1957年3月19日),保德县档案馆20-3-7。
    178.《中共保德县委农工部关于在生产队长和农业社会计会议上解决了几个问题的总结报告》(1957年4月25日),保德县档案馆20-3-7。
    1.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计划司编:《两年来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52年版。
    2.经济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华北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资料选集》,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4年版。
    3.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中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组编:《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合作资料汇编》(1949—1952),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经济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八省农村经济典型调查》,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年版。
    6.史敬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下),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7.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8.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太原:山西省档案馆1983年印行。
    11.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吕梁地区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委员会编:《吕梁地区农业合作化史》,山西省吕梁地区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委员会1984年印行。
    13.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编:《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1937—1949),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临汾市农村合作制编辑办公室、临汾市档案局编:《临汾市农村合作制简史》,临汾:临汾市档案馆1988年印行。
    17.山西省农业合作史编辑委员会编:《山西省农业合作史典型调查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晋中地委农村工作部、晋中地区档案馆编:《晋中地区农业合作化史料》,晋中:晋中地区档案馆1990年印行。
    19.交城县农业合作化史办公室编:《交城县农业合作化简史》,交城:交城县农业合作化史办公室1990年印行。
    20.山西省农业合作史编辑委员会编:《山西省农业合作史经营管理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1.吕还元:《宁武农业合作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2.黄道霞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4.胡忠林、范鸿榜:《霍县农业合作简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管少藩、路保安:《大同市农业合作史·统计资料卷》(1949—1990),大同:大同市农业合作史办公室1992年印行。
    26.雁北地区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委员会编:《雁北农业合作化大事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7.安广礼、王仁:《汾阳农业合作史》(1942—1990),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8.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室编:《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料》,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9.山西省农业合作史编辑委员会编:《山西省农业合作史互助组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0.魏晋峰编:《武乡农业合作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1.长治市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室编:《长治市农业合作社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2.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纪事》(1949.9—1976.10),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3.山西省史志院编:《山西农业合作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4.陈秉荣:《保德县农业合作史稿》,保德:保德县农业合作史办公室2002年印行。
    1.政协沁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沁源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年编印。
    2.政协平顺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平顺文史资料》(第三辑),1989年编印。
    3.政协长治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治文史资料》(第九辑),1990年编印。
    4.政协垣曲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垣曲文史资料》(第六辑),1993年编印。
    5.政协黎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黎城文史资料》(第二辑),1997年编印。
    6.政协保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保德文史资料》(第一、二辑),2001年编印。
    7.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山西文史精选·阎锡山垄断经济》,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
    1.武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乡县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陈秉荣主编:《保德县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姜正禹主编:《广灵县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刘书友主编:《黎城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5.马民贤主编:《平顺县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7年版。
    6.张国华主编:《神山村志》,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版。
    7.张松斌、周建红主编:《西沟村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8.王俊山主编:《大寨村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智茂林主编:《崔家庄村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肖江河主编:《砖壁村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晋绥日报》
    2.《晋察冀日报》
    3.《太岳政报》
    4.《新华日报》华北版
    5.《新华日报》太岳版
    6.《太岳日报》
    7.《人民日报》
    8.《山西日报》
    9.《山西政报》
    10.《山西农民报》
    1.伊树生:《世界合作运动史》,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邹平:乡村书店1937年版。
    3.张德粹:《农业合作》,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4.列宁:《土地问题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5.吴藻溪:《近代合作思想史》,上海:棠棣出版社1950年版。
    6.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研究室编:《动员广大妇女为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而斗争》,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
    7.童大林:《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根据》,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8.陈克俭:《我国迅速实现高级形式农业合作化的客观依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9.李海平:《我国农业合作化是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0.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北京:财政出版社1959年版。
    11.莫曰达:《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北京:统计出版社1959年版。
    12.苏星:《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13.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 1368-1968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布哈林:《布哈林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6.王贵宸、陆学艺:《农村经济典型调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张绍俊:《马克思主义合作制思想发展史》,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
    18.林蕴晖:《凯歌行进的时期》,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0.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版。
    21.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王谦:《劫后余稿——试办高级社文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5.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26.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考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7.金雁:《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8.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9.邓子恢:《邓子恢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0.刘佛丁等著:《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1.梁景和:《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33.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兴起1949-196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4.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5.林善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陈功:《家庭革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年版。
    38.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9.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 1903-1953》,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0.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1.曹锦清:《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42.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3.弗里德曼等著:《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4.秦晖:《思无涯,行有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5.杜润生:《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46.李立志:《变迁与重建: 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7.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0.周志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51.古德曼:《中国革命中的太行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2.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53.王思明:《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54.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5.罗平汉:《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6.孙津:《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57.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8.陈大斌:《重建合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59.肖爱树:《20世纪中国婚姻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60.孟雷:《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61.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2.岳谦厚:《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年版。
    63.田锡全:《国家、省、县与粮食统购供销制度: 1953~195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64.陈益元:《革命与乡村——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1949~1957(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65.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66.傅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7.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1949-1999)》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68.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 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69.邓子恢:《邓子恢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0.谢双明:《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1.赵泉民:《政府·合作社·乡村社会: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沙健孙:《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经验》,《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
    2.燕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现》,《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6期。
    3.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论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夏季卷。
    5.范巧玲:《山西农业合作化的实践经验探析》,《改革先声》,2000年第12期。
    6.范巧玲:《山西初级农业合作化的实践与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7.程同顺、黄晓燕:《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8.贾果袅:《从土改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山西农村》,《文史月刊》,2005年第1期。
    1.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02届博士论文。
    2.张进选:《中国农业制度变迁问题研究》,复旦大学2003届博士论文。
    3.王礼力:《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与组织变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届博士论文。
    4.王勇:《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5.黄荣华:《农村地权研究:1949——1983》,复旦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6.胡穗:《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湖南师范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7.唐文静:《建国以来农地思想研究》,复旦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8.叶国文:《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复旦大学2005届博士论文。
    9.马赛:《列宁的合作社思想与中国农业的“两个飞跃”》,中南大学2007届硕士论文。
    10.侯春华:《论抗日根据地的互助合作运动》,郑州大学2007届硕士论文。
    1.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2.周立波:《山乡巨变》,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3.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
    4.李满天:《水向东流》,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
    5.赵树理:《三里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6.柳青:《创业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
    7.浩然:《艳阳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