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戏曲现代戏,就是以反映现代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戏曲类型。戏曲现代戏产生于清末民初,是在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时代思潮下出现的。在改革开放之前,现代戏大致经过了晚清改良戏、民国时装戏、抗战宣传戏、建国十七年现代戏、革命样板戏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现代戏,以政治性强、侧重为政治任务服务为特点。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束缚的减弱,思想的解放,现代戏才真正开始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
     80年代,在承包制政策、人们的娱乐需求以及旧的欣赏群体尚存、新的表演艺术尚未兴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现代戏在革命历史剧、文革反思剧、社会伦理剧、城市题材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由于影视等娱乐形式的市场竞争以及现代戏本身的缺陷和不足的影响,尽管现代戏在革命历史剧、讴歌现实剧、改革反思剧、爱情道德剧、社会伦理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80年代的繁荣相比远远不如,进入了一个低迷期。
     改革开放后的现代戏在表演、舞美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在表演上,重新确立了程式在表演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继承传统、凝练生活的程式形成原则,再次形成以名角带戏的局面。此外,还提高了现代戏在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物心理等方面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戏曲在表现这些方面的不足。在舞美上首先确立了半实半虚、虚实相生;服务现实、反映生活;配合表演、溶于剧中;他山之石,为错攻玉的基本原则。并充分利用服饰、道具、布景、灯光等,在塑造人物性格、展现现实生活、营造舞台氛围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时期的现代戏理论极为重视人物形象及心理描写,注重戏曲的现代意识,强调中西合璧的观念,此外现代戏的形式与内容关系、出路探寻、剧史研究以及新的戏曲传媒等方面的探讨也是其重要成果。现代戏的美学原则以强调通俗美为主,追求戏曲表现中的虚实结合,达到雅俗共赏。而在戏曲与文学的关系上,则认为戏曲是文学的一种,必然受到文学思潮的影响,联系戏曲与文学的关键是中国文学的韵律意境之美。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现代戏与社会、现代戏人才的培养、现代戏的传播以及剧团改革等内容。认为现代戏应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应把国家教育和大众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采用品牌效应、英特网、企业平台等现代传播方式,进行剧团的深化改革,并最终实现现代戏的繁荣。
Modern Chinese opera, opera type as the main content is toreflect modern life.
     Drama modern drama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t is a crisisof national survival, enlightening people zeitgeist. Prior to the reformand opening up, The modern drama generally been the improved playof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public fashion show, the War propagandaplay, the founding of17years of modern drama, the revolutionarymodel operas five stages. The five stages of opera, the political focusis characterized as a political task.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political ones, the emancipation of themodern drama really start to reflect real life.
     In the1980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contract systempolicy, the entertainment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old enjoy thegroups remain, new performing arts flourished, modern drama in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drama, the reflection of the CulturalRevolution drama, social and ethical drama, City Dramahave achievedgood results, there has been prosperity. In the1990s, due to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or television, and other forms of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modern drama itself defects anddeficiencies, although modern drama in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drama, the Acura reality drama, reform reflection drama, love,morality play, social ethics play a certainresults, but compared to theprosperity of the1980s is far less than, entered a downturn.
     Modern opera performances, choreography after the reform andopening up has made a lot of progress. On the show, to re-establishthe core of the program in performances, and the tradition, theprinciple of concise live program formed again a situation withpaddling famed.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odern dramareflect real life performance of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aracters, tosome extent,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opera performance.First established in the choreography Semireal virtual virtual and real;service reality, reflecting life; with the performances, soluble in play;Stones from other hills,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wrong polish jade.And make full use of costumes, props, scenery, lighting, and achievedgood results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 to show real life, a stageatmosphere.
     The new era of modern drama theo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to the characters and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drama of modern consciousness, emphasizing the concept of Chineseand Western.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andcontent of modern drama, way out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drama andopera media of important results. The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themodern drama to emphasize the popular US-based, the pursuit ofopera performance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tastes.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 and literature, opera is a type of literaturethat will be subject to the impact of the literary trends, key contactopera and literature i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rhythm.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content of the moderndrama, modern drama training of personnel, the spread of moderndrama and theater reform. Modern drama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in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be combinedwith national educa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and practical education, branding, internet, enterprise platforms andother modern communication,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roupe,andultimately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modern drama.
引文
①郭汉城《现代戏是中国戏曲现代化的最后的试金石》,戏剧文学,2006年第一期。
    ②郭汉城《戏曲现代戏的现代性与民族性》,中国文化报,2004年9月16日。
    ①韩宇宏《传统戏曲如何再现风光》,光明日报,2001年8月15日,第1版
    ①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页。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501页。
    ②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编委会:《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第788页。
    ③简明文学知识辞典编委会:《简明文学知识辞典》,甘肃人民出版社,第63页。
    ④高义龙、李晓主编:《中国戏曲现代戏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序”第3页。
    ①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编:《中国戏曲现代化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②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华夏出版社第626页。
    ③陈雷《关汉卿写作‘现代戏’》,福建戏剧,1981年第2期。芦笛《古人笔下的现代戏》,前线,1964年第9期。
    ①董健:《戏剧与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②董健:《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③吕效平:《再论‘现代戏曲’》,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编《南大戏剧论丛》(贰),中华书局,2006年,第130页。
    ①刘文峰:梨园百年春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①郑怀兴《写剧丛谈》,《艺术论丛》第18期,第1页。
    ①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p28。
    ②继权:著名秦腔演员李爱琴组建承包演出队[J],当代戏剧,1983(4),P16.
    ①刘文峰:百年梨园春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P436-437.
    ②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公约[J],电影艺术,1982(3),P9
    ①李振玉《高举革新的旗帜繁荣戏曲艺术》,中国戏剧年鉴(1984),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①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P152
    ②李振玉《高举革新的旗帜繁荣戏曲艺术》,中国戏剧年鉴(1984),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①胡小孩:《生活·典型·戏剧——现代戏创作的一些甘苦》,剧本,1981年11期。
    ②李尧坤《生活积累和形象塑造——现代戏创作二题》戏曲研究,1991年第39辑,第173页。
    ③赵寻《三年来戏曲剧目工作的成绩和问题》,中国戏剧年鉴(198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①章诒和:《写在落幕之后——1995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之我见》,剧本,1996年第4期。
    ①卢昂:戏曲现代戏的新思考,戏剧艺术,1995(1),P63
    ②魏明伦:魏明伦短文,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p136
    ①颜梅魁《大山文化与剧本文学》——从《筒车谣》到《榨油坊风情》,吴兆丰主编《戏剧方阵》(第9卷),2000年版,湖南文艺出版社,第5页。
    ②刘文峰:百年梨园春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P450
    ③谭愫、谭昕《艰难的超越》——现代川剧《山杠爷》创作漫谈,陈国志主编《川剧艺苑春烂漫》,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234页。
    ①卢凌日《主旋律·观众·现代戏——我写<抓阄村长>的体会》,广东艺术,1994年第2期。
    ②陈欣欣《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剧本,1992年第10期。
    ①米素萍:程式性表演在现代戏曲中失落的原因,《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4月,67页。
    ②《戏剧丛刊》,2010年3月,32页。
    ①《戏剧丛刊》,2010年3月,32页。
    ②米素萍:程式性表演在现代戏曲中失落的原因,《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4月,67页。
    ①庄雪梅:论现代戏的改革与发展,《改革与开放》,2009年9月刊,187页。
    ①雷陀:古老剧种的勃勃生机——常德汉剧编演现代戏的艺术探索,《剧海》1985年第2期。
    ②王冠生:谈戏曲现代戏的戏曲化问题——商洛花鼓戏《六斤县长》的启示,《河北戏剧》1985年第3期
    ①林贵样:艰难的跨越——对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思考,《四川戏剧》,2007年1期,47页。
    ②杜铭:谈谈现代戏表演的程式化与时代感,《戏剧之家》,2012年第2期,18页。
    ①梁泳:是戏曲的,又是现代的——评淮剧现代戏《离婚记》,《戏剧报》1982年第2期。
    ②张云凤:剑勤磨而锋利花勤灌乃扬芬一一记著名吕剧演员郎咸芬,《人民戏剧》1981年第2期。
    ①肖淑琴:试谈歌仔戏(芗剧)现代戏的创新之路,《艺苑》,2009年第7期。
    ①李楠:喜看晋梅出新枝——简评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当代戏剧》,2011年,61页
    ①左西元:《当代戏剧》,2010年5月,50页。
    ①左西元:《当代戏剧》,2010年5月,50页。
    ②一文:真切自如朴实无华一一谈梁永璋扮演的牛皮金,《戏文》1983年第2期。
    ①郎咸芬:现代戏表演要走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创作道路,《戏曲现代戏导演表演艺术论文集》,上海艺术研究所,1985年出版。
    ①王永才.舞台美术在戏曲现代戏上的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5,P136
    ①曹凌燕.戏曲现代戏的舞美探索.艺术百家,2002,4,P42
    ②曹凌燕.戏曲现代戏的舞美探索.艺术百家,2002,4,P42
    ①谭国强.净化·亮化·美化——《乡里警察》舞台设计构思.《中国戏剧》,2002,5,P40
    ①王永才.舞台美术在戏曲现代戏上的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5,P136
    ②张文忠.舞台美术的从属性与相对独立性——谈川剧《张大千》的舞美设计.《四川戏剧》,1989,3,P34
    ①张文忠.舞台美术的从属性与相对独立性——谈川剧《张大千》的舞美设计.《四川戏剧》,1989,3,P34
    ①覃海彬.解构《雨荷》的舞美设计.《艺海》,2011,5,P32
    ②黄继田.利用假定性扩展新空间——谈现代戏曲《雾漫人生》的舞美设计.《大舞台》,2008,3,P51-P52
    ①吴新进.舞美——新时期戏曲的嫁衣——我参加现代淮剧《有一朵兰花》的舞美设计.《剧影月报》,2012,1,P121
    ①田滨:老树红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p72-74
    ②田滨:老树红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p76-79
    ③《新剧作》编辑部:戏曲现代戏导演表演艺术论文集【M】,上海文艺研究所出版,1985,p3
    ①《新剧作》编辑部:戏曲现代戏导演表演艺术论文集【M】,上海文艺研究所出版,1985,p22
    ②《新剧作》编辑部:戏曲现代戏导演表演艺术论文集【M】,上海文艺研究所出版,1985,p22
    ③田滨:老树红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p254
    ①田滨:老树红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p258
    ②李瑞环: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争取京剧艺术新繁荣【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P6
    ③高占祥: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文集【M】,1992,P24
    ①邱龙海:戏曲现代戏创作方法与思考【J】,福建艺术,1997,6,P11
    ②庄雪梅:论戏曲现代戏的改革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09(9),p187
    ①王树林:戏曲现代戏的生命力【J】,p117
    ②王树林:戏曲现代戏的生命力【J】,p117
    ③刘厚生:关于二十世纪戏曲现代戏的一些想法【J】,戏剧艺术,1999(4)p25
    ④刘厚生:关于二十世纪戏曲现代戏的一些想法【J】,戏剧艺术,1999(4)p28
    ①王文生: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下)【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p550
    ①韩宇宏:传统戏曲如何风光再现【J】,光明日报,2001年8月15日,第B01版.
    ②经百君:论戏曲现代戏的审美定位【J】,戏曲艺术,1998(4)p17
    ①胡凤芝:戏曲现代戏形象创作的美学规律一文【M】,戏曲研究,2003(3),P30-33.
    ②陈陪仲:骆驼祥子:京剧的又一里程碑【J】,艺术百家,2002(2),P78.
    ③陈陪仲:骆驼祥子:京剧的又一里程碑【J】,艺术百家,2002(2),P79.
    ①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J】,戏曲,2006(3),p18
    ①刘伯奇:戏曲表演概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P46
    ①刘文峰:百年梨园春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P43
    ①谷剑尘:戏剧教育之理论与实际[M],中国戏曲出版社,2000,P29
    ①郭光宇:尊重戏曲艺术的多样性——由京剧进课堂想到的[N],中国文化报,2008年6月25日。
    【1】胡星亮,《二十世纪中国戏曲思潮》[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吴国钦,《中国戏曲史漫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焦垣生,《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4】王永宽,《中国戏曲通鉴》,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5】廖奔:《戏曲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胡星亮,《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7】傅瑾,《新中国戏剧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高义龙,《中国戏曲现代戏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9】张发颖,《中国戏班史》,沈阳出版社,1991
    【10】麻文琦,《中国戏曲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11】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3】叶长海主编:《中国戏剧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全十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15】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16】傅谨:《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吴敢、杨胜生编:《古代戏曲论坛》,澳门文星出版社2003年版。
    【18】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9】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上、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
    【20】余上沅:《余上沅戏剧论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1】周贻白:《中国戏剧史》,中华书局1953年版。
    【22】周贻白:《周贻白戏剧论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3】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4】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5】李修生:《元杂剧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6】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7】幺书仪:《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胡明伟:《中国早期戏剧观念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29】吴梅著、冯统一点校:《中国戏曲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传统戏曲剧本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31】赵景深:《中国戏曲丛谈》,齐鲁书社1986年版。
    【32】胡星亮:《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33】朱文相:《中国戏曲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34】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5】彭修银:《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36】胡忌、刘致中:《昆剧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37】张平,《西藏戏剧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38】刘文峰:《百年梨园春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9】周爱华,王玉明,《梨园春秋》,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40】《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199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8
    【41】新剧作编辑部:《戏曲现代戏导演表演艺术论文集》,上海文艺研究所出版,1985
    【42】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43】欧阳劳汗,《舞台美术设计概说》,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44】向培良,《舞台色彩学》,商务印书馆,1936
    【45】许详麟,《大综合舞台艺术的奥秘:中国戏曲探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6】胡芝风:《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47】刘伯奇,《戏曲表演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48】常静之:《中国近代戏曲音乐研究》,大象出版社,2006
    【49】张泽伦:《中国戏曲音乐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50】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二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版。
    【51】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52】郭亮:《戏曲导演学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3】海震:《戏曲音乐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54】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55】逮兴才主编:《戏曲导演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56】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57】何为:《戏曲音乐散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58】钱英郁:《导演八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59】王文胜,《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60】陈多:《戏曲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1】本社编:《戏剧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62】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3】曹其敏:《戏剧美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4】中国戏剧出版社编:《戏剧美学思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
    【65】姚文放:《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6】杜书瀛:《论李渔的戏剧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67】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68】旌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版。
    【69】牛国玲:《中外戏剧美学比较简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70】沈达人:《戏曲的美学品格》,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版。
    【71】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2】刘小枫编:《接受美学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73】胡伟民,《话剧要发展,必须现代化》[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74】王豫生,《豫剧各种调门唱法介绍》,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
    【75】邹慧兰,《身段谱口诀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76】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77】高小健,《中国电影戏曲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8】魏明伦,《魏明伦短文》,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
    【79】于学剑,《当代戏曲创新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80】田滨,《老树红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81】齐如山:《齐如山全集》(全十卷),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
    【82】齐如山:《国剧艺术汇考》(全二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3】齐如山:《说戏》,京师京华印书局1913年版。
    【84】齐如山:《观剧建言》,京师京华印书局,民国二年版。
    【85】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6】齐如山:《梅兰芳游美记》,岳麓书社1985年版。
    【87】梅绍武:《我的父亲梅兰芳》,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88】许姬传、刘松先、董元申等:《梅兰芳》(艺海春秋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89】傅谨:《草根的力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0】程炳达、王卫民:《中国历代曲论释评》,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91】郑宪春:《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2】周安华:《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3】张庚:《戏曲艺术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版。
    【94】张庚:《戏剧艺术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
    【95】任半塘:《唐戏弄》(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6】赵山林:《中国戏曲观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97】曹萌:《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8】谢柏梁:《中华戏曲文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9】何玉人:《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00】路应昆:《戏曲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版。
    【101】黄竹三:《戏曲文物研究散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102】程华平:《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3】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4】孟繁树:《中国戏曲的困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105】颜长珂:《戏曲剧作艺术谈》,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106】吴梅著、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107】贺宝善:《思齐阁忆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108】杨惠玲:《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9】孙崇涛:《南戏论丛》,中华书局2001年版。
    【110】徐子方:《明杂剧史》,中华书局2003年版。
    【111】徐振贵:《中国古代戏剧统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2】董锡玖:《乐舞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3】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14】俞为民:《宋元南戏考论续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
    【115】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商务印书馆,1933
    【116】范丽敏:《清代北京戏曲演出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7】周妙中:《清代戏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18】明·徐渭:《徐谓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9】明·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0】清·焦循:《剧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1】清·焦循:《花部农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2】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一版。
    【123】王国维:《戏曲考原》,晨风阁,1909年
    【12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
    【125】清·李调元《剧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6】清·李调元《曲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7】清·李渔《闲情偶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8】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129】明·李贽《焚书》,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
    【130】明·潘之恒:《鸾啸小品》,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131】明·吕天成《曲品》:中华书局,1990年版。
    【132】夏淳,《戏曲现代戏前程似锦》,剧本,1981(11)
    【133】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公约》,电影艺术,1982(8):9
    【134】继权,《著名秦腔演员李爱琴组建承包演出队》,陕西戏剧,1983(4):16-16
    【135】李准,《戏曲春天的信息》,光明日报,1986(6)
    【136】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中华戏曲》(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7】江涛,《现代戏表演戏曲化的探索》,出自《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戏剧班社,1992
    【138】田滨,《关于电视戏曲》,出自《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戏剧班社,1992
    【139】高占祥,《争取京剧艺术新的繁荣》,出自《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戏剧班社,1992
    【140】张庚,《新区现代化的历程》,出自《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戏剧班社,1992
    【141】李瑞环,《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争取京剧艺术新繁荣》,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142】高占祥,《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143】刘厚生,《关于二十世纪戏曲现代戏的一些想法》,艺术百家,1994(4):24-28
    【144】卢昂,《戏曲现代戏的新思考》,戏剧艺术,1995(4)
    【145】邱龙海,《戏曲现代戏创作方法与思考》,福建艺术,1997(6):11
    【146】经百君,《论戏曲现代戏的审美定位》,戏曲艺术,1998(4)
    【147】傅谨,《程式与现代戏的可能性》,艺术百家,1999(4):61-66
    【148】刘厚生,《关于二十世纪戏曲现代戏的一些想法》,戏曲艺术,1999(4)
    【149】林祥林,《百年反思:世纪末戏曲的世界末情结》,艺术广角,2000(5)
    【150】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00
    【151】张晓玲,《试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走上银幕的尴尬与解脱》,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0
    【152】韩宇宏,《传统戏曲如何再现风光》,光明日报,2001-8-15第一版
    【153】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东方出版社,2002
    【154】陈陪仲,《骆驼祥子:京剧的又一里程碑》,艺术百家,2002(2):78
    【155】廖全京,《川剧现代戏的历史经验》,四川戏剧,2002(5):8-11
    【156】郑伯衣,《振兴戏曲:重视剧作与音乐》,人民日报,2002.02.03第8版
    【157】胡芝凤,《戏曲现代戏形象创作的美学规律》,戏曲研究,2003(3)
    【158】张庚,《上海戏曲现代戏年会会后感》,《张庚文录》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159】焦垣生,《从大众传播视野看当代戏曲的振兴》,当代戏剧,2004(4):19-21
    【160】刘志超,《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谈》,戏曲文学,2004(2)
    【161】国华,《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豫剧常牌杰出的剧作家陈宪章的编剧艺术》,焦作大学学报,2006(4)
    【162】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戏曲,2006(3):18
    【163】吕亚霞,《中国古典戏曲角色研究》,兰州大学,2007
    【164】张国朝,《豫剧、舞台、观众》,东方艺术,2007(1)
    【165】张莜梅,《戏曲电影与戏曲的发展》,电影评价,2007(7)
    【166】何玉人,《创新是现代戏之必然选择》,戏剧之家,2007(1):130-132
    【167】郑秀权,《创新现代戏整改传统戏》,戏剧之家,2007(1):46-51
    【168】顾飞,《打击乐在淮剧现代戏中的运用》,剧影月报,2007(2):116-116
    【169】杨昆,《戏曲现代戏的现代化》,戏剧文学,2008(2)
    【170】杨燕,《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1977-2000)电视戏曲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1】郭玉琼,《《朝阳沟》:经典是如何形成的?》,大舞台,2009(5):51-52
    【172】庄雪梅,《论戏曲现代戏的改革与发展》,改革与开放,2009(9)
    【173】刘彤,《从舞台到银幕——戏曲电影艺术简论》,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
    【174】吴乾浩:《戏曲美学特征的凝聚变幻》,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版。
    【175】清·陈季同(法文)著、李华川、凌敏译:《中国人的戏剧》,广西师范大学出2006年【176】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版。
    【177】[美]艾·威尔逊等著、李醒等译:《论观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178】[英]马丁·艾思林著、罗婉华译:《戏剧剖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17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忠梅译注,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80】[美]布罗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