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督府的“对岸经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占领我国领土台湾及澎湖列岛。在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期间,日本始终以台湾为跳板,向我国华南地区进行势力扩张。本文以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1895—1937)日本通过学校教育在福建省进行势力扩张问题。本文在整体结构上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简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缘由、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基本史料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的发端及概观。本章旨在考察甲午战争前后日本觊觎我国福建省的历史发展轨迹,分析甲午战后日本殖民统治机构台湾总督府着手制定并实施“对岸经营”,并对各个时期的“对岸经营”进行概述。
     第三章,福州东文学堂与“对岸经营”。本章以福州东文学堂为个案,主要探讨在该校办学过程中日本东亚同文会、台湾总督府通过提供资金援助等手段介入学校的经营,企图扶植日本势力。
     第四章,闽南的日语学校与“对岸经营”。本章以厦门东亚书院为个案,分析台湾总督府通过与厦门当地士绅合作创办经营日语学校厦门东亚书院,企图以此在厦门收揽民心。并探讨台湾总督府透过东、西本愿寺等宗教势力以所谓传教之名向福建省进行势力渗透。
     第五章,台湾籍民子弟学校与“对岸经营”。本章以福州东瀛学校和厦门旭瀛书院为个案,着重探讨台湾总督府利用台湾籍民在福建省进行势力扩张问题。台湾总督府在福州厦门两地创办经营台湾籍民子弟学校,并借“日中亲善”之名招收中国学生,企图在福建省培植日本势力。
     第六章,结论。本章旨在总结近代日本通过学校教育在福建省进行势力扩张的特点,并剖析其所产生的影响。
Since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Japan occupied Taiwan and thePenghu Islands.During its fifty-year colonization,Japan had been in an overspreadinto South China via Taiwan.This dissertation,with the South China Policy of TaiwanGovernment-General as its subject,concentrates on the issue of Japan's overspreadinto Fujian Province through the schooling from 1890s to 1930s (1895-1937).This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6 chapters.
     Chapter 1,Introduction.The reasons to choose the South China Policy of TaiwanGovernment-General as the subject of this dissertation,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ubjecttogether with its research trends home and abroad,the basic historical data as well asthe research frame work of this subject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2,The Inchoation and the Survey of the South China Policy of TaiwanGovernment-General This chapter aims to review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Japan's coveting of Fujian Province around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analyze the policy making of the South China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fter the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by Taiwan Government-General,Japan's colonizinginstitution,and summarize the South China Policy in different stages.
     Chapter 3,Foochow Japanese School (福州东文学堂) & the South ChinaPolicy.With Foochow Japanese School as a case study,this chapter mainly tries todisclose the fact that T(?)a D(?)bun Kai (东亚同文会) and Taiwan Government-Generalmanaged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Japan by financing Foochow Japanese School.
     Chapter 4,Japanese Schools in Minnan & the South China Policy.With AmoyEast Asian College (厦门东亚书院) as a case study,this chapter discloses the factthat Taiwan Government-General managed to nurse people in Amoy by collaboratingwith the local esquires in Amoy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Japaneseschool,Amoy East Asian College.That Taiwan Government-General managed toexpand Japanese influence in Fujian Province in the name of missionizing the localvia the Higashi Honganji (东本愿寺) and Nishi Honganji (西本愿寺) is also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5,Schools for Children with Taiwanese of Japanese Nationality& the South China Policy.With Foochow DongYing School (福州东瀛学校) and AmoyXuYing College (厦门旭瀛书院) as case study,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theissue of Taiwan Government-General's overspread of Japanese influence in FujianProvince via people with Taiwanese of Japanese Nationality.Taiwan Government-General managed to strengthen Japanese influence in Fujian Province by establishingschools for children with Taiwanese of Japanese Nationality in Foochow and Amoyand admitting Chinese students into those schools in the name of“Amicable RelationsBetween Japan and China”.
     Chapter 6,Conclusion.This chapter aim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s ofJapan's overspread in Fujian Province via schooling in modem times and analyze itsimpact as well.
引文
①[日]矢野畅:《大正期「南進論」の特質》,《東南アジア研究》16卷1号,1978年6月,第30页。所谓大正期是指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年代,即1912年至1926年。
    ①近代日本称中国为“清国”、“支那”,大致而言,清末时期称为“清国”,民国以后则称“支那”,相应地,华南地区则被称为“南清”、“南支”。
    ②[日]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编:《台灣と南支南洋》,台北: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一,1935年,第1页。
    ③台湾总督府派驻厦门的派遣员泽村繁太郎曾于1898年3月出版《对岸事情》一书,其中的“对岸”则专指厦门及周边的漳州、泉州一带。
    ④[日]新村出编:《広辞苑》第二版,东京:岩波书店,1970年,第670页。
    ⑤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96—1911)》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684页。
    ⑥[日]山本四郎:《厦门事件について》,《赤松俊秀教授退官記念国史論集》,京都:赤俊俊秀教授退官纪念事业会,1972年,第1135页。
    ①[日]齐藤良卫:《病院経営二関スル意見》,机密第10号,1916年6月25日,《病院関係雜件》(在外本邦人経営病院丿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対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③李玉、汤重南、林振江主编:《中国的日本史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231-240页。
    ④吴杰主编:《日本史辞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01页。
    ①[日]井出季和太著:《台湾治績志》,台北:台湾日日新报社,1937年,第82-88页。
    ②[日]井出季和太著:《南進台湾史考》,东京:诚美书阁,1943年,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5年翻印版,第155-184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12-504页。
    ①[日]中下正治:《台湾総督府と閩報》,《季刊現代中国》第8号,1973年。后收入[日]中下正治著:《新聞にみる日中関係史》,东京:研文出版,1996年。
    ②[日]岩壁义光:《日本帝国主義と南進政策——初期植民地経営と对岸問題を中心として——》,《法政史論》第4号,1976年。
    ③#12
    ④[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
    ⑤[日]中村孝志:《福州東瀛学堂と厦門旭瀛書院——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28辑,1980年9月。
    ⑥[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一九一二~一九二六)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37-229页。
    ⑦#12
    ①[日]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1-31页。所谓“南方参与”,实际上是对中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地区的势力扩张。
    ②[日]中村孝志:《厦門及び福州博愛会医院の成立——台湾総督府の文化工作——》,《南方文化》第15辑,天理:天理南方文化研究会,1988年11月,第1-55页。
    ③[日]中村孝志:《福州「閩報」と厦門「全閩新日報」——台湾総督府華南新聞工作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69辑,1992年。
    ④[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華南新聞工作の展開》,《天理大学学報》第171辑,1992年。
    ⑤#12
    ⑥[日]近藤正巳著:《総力(?)と台湾——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东京:刀水书房,1996年,第61-139页。
    ⑦[日]菅野正著:《清末日中関係史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2年,第36-114页。
    ①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
    ②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对福建省的新闻政策》,《成大历史学报》第7期,1980年。
    ③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对“闽报”、“全闽新日报”的操纵策略》,《台湾风物》第31卷第3期,1980年。
    ④梁华璜:《‘善邻协会设立计划书’一台湾总督府之南侵计划》,《台湾风物》第34卷第4期,1984年。
    ⑤钟淑敏:《明治末期台湾总督府的对岸经营》,《台湾风物》第43卷第3期,1993年9月。该论文的日文版发表在[日]《台湾史研究》第14号,1997年10月,第32-42页。
    ⑥钟淑敏:《日治时期南进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四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编,1998年。
    ⑦钟淑敏:《台湾总督府“南支南洋”政策之研究—以情报体系为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七辑,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9年3月。
    ⑧钟淑敏:《台湾总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以事业补助为中心》,《台大历史学报》第34期,2004年12月。
    ⑨林孟欣:《台湾总督府对岸政策之一环—福大公司在闽粤的经济活动》,《台湾风物》第47卷第3期,1997年9月。
    ①孔立著:《厦门史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陈孔立著:《厦门史话》,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
    ②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抗日运动与总督府的“对岸经营”(1895—1904年)》,《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4期。
    ③陈小冲:《日本南进政策中的台湾一以福建官脑局案为中心之个案分析》,《海峡两岸首次台湾史学术交流论文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台湾历史研究室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60页。
    ④陈小冲:《台湾总督府对福建路矿权益的渗透与扩张(1898—1905年)》,《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2、3期合刊。
    ⑤陈小冲:《清末日僧在闽布教及其与台湾总督府的关系一以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第4期。《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一以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
    ⑥胡晓丁:《“厦门事件”——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产物》,《世界历史》1991年第4期。
    ⑦张强:《清末日本在福建活动述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⑧陈小冲:《档案史料所见之清末日籍台民问题》,《台湾研究集刊》1991年第3期。
    ⑨陈小冲:《档案史料所见之清末“归化”台湾籍民》,《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第1期。
    ⑩陈小冲:《日籍台民与治外法权》,《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第2期。
    ①陈小冲:《抗战时期的台湾籍民问题》,《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1期。
    ②林真:《抗战时期福建的台湾籍民问题》,《台湾研究集刊》1994年第2期。
    ③李国樑:《台湾籍民与近代厦门社会经济的若干考察》,《第四届台湾历史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林金田主编,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2001年12月。
    ④詹冠群:《论日据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若干问题》,《台湾研究》2001年第4期。
    ⑤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建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59-260页。
    ⑥高时良、陈名实:《陈宝琛与福州东文学堂》,载《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唐文基主编,福州: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1997年,第428-442页。
    ⑦#12
    ⑧黄庆法:《福州东文学堂述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2004年6月。
    ⑨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在福建省的教育设施一东瀛学堂与旭瀛书院一》,《成功大学历史学报》第11期,1984年。
    ⑩梁华璜:《台湾总督府与厦门旭瀛书院》,《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论文集》(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1986年12月。又收入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
    ①林衡道:《日据时代福州东瀛学校之始末》,《台北文献》直字98期,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91年12月。
    ②孙传钊:《福建“籍民”教育述略》,《教育评论》1990年第2期。
    ③黄新宪:《日据时期台湾籍民教育探微—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东南学术》2004年第4期。
    ①[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页。
    ②1938年5月,厦门沦陷。厦门旭瀛书院是年9月复办,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
    ③1943年台湾总督府外事部编辑出版的《南支那文献目録》列有此书。可见,该书已为时人所知。见[日]台湾总督府外事部编:《南支那文献目録》,1943年,第101页。
    ①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日本历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75页。
    ②[日]日本近现代史辞典编集委员会编:《日本近現代史辞典》,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4年,第207页。
    ①[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30-131页。
    ②[日]《外務省出仕佐田白茅建策》,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JACAR REF(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下同):A03023620300。所谓出仕,是指日本明治初期政府各部门编制以外暂设的官职。
    ③[日]大山梓编:《山県有朋意見書》,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43-44页。
    ④[日]大山梓编:《山県有朋意見書》,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97-98页。
    ⑤周颂伦:《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第153页。
    ⑥[日]大山梓编:《山県有朋意見書》,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196-197页。
    ⑦米庆余先生把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雏型阶段(1868—1874),二是形成阶段(1875—1890),三是实践与发展阶段(1891—1936),四是崩溃阶段(1937—1945)。参见米庆余:《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起源及其形成期的特征》,《日本史论文集》,中国日本史学会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9-220页。
    ①薛子奇、周彦:《海外雄飞论——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北方论丛》1997年第1期,第59页。
    ②严绍璗:《幕末的“宇内混同说”与明治时代的“大东合邦论”》,《日本学刊》1997年第1期,第84页。
    ③[日]佐藤信渊著:《宇内混同秘策》,《佐藤信渊家学大要》,东京:碑文协会,1906年,第571-575页。
    ④[日]佐藤信渊著:《宇内混同秘策》,《佐藤信渊家学大要》,东京:碑文协会,1906年,第578-579页。
    ①[日]吉田松阴著:《幽囚録》,东京:吉川半七,1891年,第12页。原文为汉文,无标点符号,此处标点符号为引者所加。
    ②[日]井上清著,宿久高、林少华、刘小冷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页。
    ③薛子奇、周彦:《海外雄飞论——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北方论丛》1997年第1期,第61页。
    ④[日]实藤惠秀著:《中国留学生史談》,东京:第一书房,1981年,第370页。
    ⑤赵阶琦:《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野心的形成与膨胀》,《日本学刊》2005年第4期,第24页。
    ⑥黄定天:《论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东北亚论坛》第14卷第4期,2005年7月,第86页。
    ①[日]佐藤信渊著:《防海策》,《佐藤信渊家学大要》,东京:碑文协会,1906年,第536-537页。
    ②[日]伊地知贞馨著:《沖縄志略》,东京:有恒齐,1878年,第28页。
    ③[日]伊地知贞馨著:《沖縄志略》,东京:有恒齐,1878年,第31页。
    ④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317页。
    ⑤[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36-137页。
    ①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一卷,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第63--64页。
    ②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一卷,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第63-64页。
    ③[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63页。
    ④[日]安冈昭男:《明治前期官辺の台湾論策》,《沖縄文化研究》第16号,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编,1990年,第356页。
    ①[日]安冈昭男:《明治前期官辺の台湾論策》,《沖縄文化研究》第16号,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编,1990年,第360页。
    ②[日]庆应义塾编:《福沢諭吉全集》第10卷,东京:岩波书店,1960年,第72页。
    ③1898年1月12日,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社论《十四年前的支那分割论》,公开承认:“上述(指“支那分割案”一引者注)是我借助在国外的友人之言发表的,而以法国为首动者,只不过是因为当时法清(即法国和中国一引者注)两国正处于战争之中,比较适合时势而已。而且所说的也是当时外交上的事情,因此也有不少用词委婉谨慎之处。……没想到十几年前的想象如今竟然变成了现实,分割的区域大体一致,甚至假定时间1899年也几乎完全符合,最近已经开启分割之端,大势进展之迅速,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日]庆应义塾编:《福沢諭吉全集》第16卷,东京:岩波书店,1961年,第207页。
    ①[日]庆应义塾编:《福沢諭吉全集》第10卷,东京:岩波书店,1960年,第78-79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614-615页。
    ③[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82-283页。
    ①[日]陆奥宗光著:《蹇蹇録》,东京:岩波书店,1934年,第242-260页。
    ②[日]陆奥宗光著:《蹇蹇録》,东京:岩波书店,1934年,第248页。
    ③[日]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上卷,东京:原书房,1965年,第173页。
    ④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校:《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4页。
    ⑤[日]大山梓编:《山県有朋意見書》,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231页。
    ⑥周启乾:《甲午战争对近代日本的影响》,《日本学刊》1994年5期,第120-121页。
    ⑦[日]古川万太郎著:《近代日本の大陸政策》,东京:东京书籍,1991年,第256-257页。
    ⑧[日]春畝公追颂会编:《伊藤博文伝》下卷,东京:原书房,1970年复刻版,第252-253页。
    ⑨[日]德富猪一郎编:《公爵山县有朋传》下卷,山县有朋纪念事业会,1933年,第274页。转引自陈丰祥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第82页。
    ①[日]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上卷,东京:原书房,1965年,第174-175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650-651页。
    ③[日]春畝公追颂会编:《伊藤博文伝》下卷,东京:原书房,1970年复刻版,第292页。
    ④[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桂総督の南進論》,《後藤新平文書》R-23,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⑤#12
    ①[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桂総督の南進論》,《後藤新平文書》R23—1,东京:雄松堂,1980年。下划线为引者所加。笔者把鹤见祐辅著的《後藤新平》第二卷中引用的“桂的南进论”与《後藤新平文書》中的《桂総督の南進論》全文进行对照,发现《後藤新平》第二卷把此处的下划线部分以“中略”一词省略带过。参看[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14页。该书的作者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不得而知。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研究者在阐述这一时期日本的南进政策时,大多从桂太郎的“南进论”入手,而且所引用的史料则是鹤见祐辅在其所著《後藤新平》第二卷所述内容。梁华璜的研究就是一个例子。
    ②[日]春畝公追颂会编:《伊藤博文伝》下卷,东京:原书房,1970年复刻版,第292页。[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215页。[日]《外務省警察史》第51卷,东京:不二出版,2001年,第38页。
    ③[日]春畝公追颂会编:《伊藤博文伝》下卷,东京:原书房,1970年复刻版,第292页。
    ①据史料记载,松方正义的意见书实际上是由德富苏峰(即德富猪一郎)起草的。详见[日]德富猪一郎著:《台湾遊記》,东京:民友社,1929年,第180页。又见[日]信夫清三郎著、吕万和、熊达云、张健译:《日本政治史》第三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94页。
    ②[日]德富猪一郎著:《台湾遊記》,东京:民友社,1929年,第181页。
    ③[日]德富猪一郎著:《台湾遊記》,东京:民友社,1929年,第182页。
    ④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三卷,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第169-177页。
    ⑤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三卷,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第182-185页。
    ⑥[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87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86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86-487页。
    ①[日]神谷正男编:《宗方小太郎文書》,东京:原书房,1975年,第34-35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88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91页。
    ④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750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98-499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99页。
    ③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751页。
    ④[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96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88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页。
    ④[日]岩壁义光:《日清(?)後の南清経営に関す一考察》,《法政大学大学院紀要》第1号,1978年11月,第63页。
    ⑤[日]庆应义塾编:《福沢諭吉全集》第16卷,东京:岩波书店,1961年,第324-325页。
    ①[日]庆应义塾编:《福沢諭吉全集》第16卷,东京:岩波书店,1961年,第336页。
    ②[日]古川万太郎著:《近代日本の大陸政策》,东京:东京书籍,1991年,第266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502页。
    ④[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507-508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504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509页。
    ③[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部编:《対岸鉄道予定線路調查報告》,1918年,第3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
    ①[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台湾統治丿既往及(?)来二関スル覺書》,《後藤新平文書》R23-8,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②[日]《台湾の経営》,《台湾協会会報》第10号,1899年7月,第70-71页。
    ③台湾经世新报社编:《台湾大事年表》,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4年翻印版,第35页。
    ④[日]《台湾問題》,《台湾協会会報》第10号,1899年7月,第73页。
    ①[日]《台湾問題》,《台湾協会会報》第10号,1899年7月,第73页。
    ②[日]台湾总督府编:《台湾総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6篇(明治33年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翻印版,第53页。
    ③[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へ出張一件》,1900年4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④#12
    ⑤[日]台湾总督府编:《台湾総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6篇(明治33年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翻印版,第54页。
    ⑥[日]河村一夫:《厦門事件の真相について》,《日本歴史》第309号,1974年,第48页。
    ①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14页。
    ②[美]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廙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456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页。
    ④台湾经世新报社编:《台湾大年表》,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4年翻印版,第39页。据记载,儿玉源太郎1900年5月5日在神户港停留,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进京并没有特别的事情,只是有一些事要与当局协商,并参列东宫庆典,估计在东京停留一个月左右。”详见[日]《時論一束》,《台湾協会会報》第20号,1900年5月20日。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445页。
    ⑥[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厦門事件——(?)玉(?)軍の南方経略乾坤一擲の秘謀》,《後藤新平文書》R26—43,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⑦[日]河村一夫:《厦門事件の真相について》,《日本歴史》第309号,1974年,第49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03页。
    ②[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5页。注:后藤新平似乎把这一情况也告诉了闽浙总督许应骙和盐法道台杨文鼎两人,因为他们在致后藤新平的复函中都提到该传言不值得相信。参见:[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对岸巡視応接筆記》,《後藤新平文書》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57页。
    ④#12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0页。
    ⑥[日]海军大臣官房编:《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変海軍(?)史抄》卷五,1904年5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第597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58页。
    ②[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58-459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59页。
    ④[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59-460页。
    ⑤[日]山本四郎:《厦門事件について》,《赤松俊秀教授退官記念国史論集》,京都:赤松俊秀教授退官纪念事业会,1972年,第1140页。
    ①[日]大山梓编:《山県有朋意見書》,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261-262页。
    ②[日]柏木一朗:《台湾総督府と厦門事件》,《近代日本の形成と展開》,安冈昭男编,东京:岩南堂书店,1998年,第198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60页。
    ①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庚子国变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308页。所谓昨晚十二点半钟,是指24日零点三十分。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63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66页。
    ④[日]海军大臣官房编:《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変海軍(?)史抄》卷五,1904年5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第604页。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5页。
    ⑥[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6页。
    ⑦[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6页。
    ⑧[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64-465页。
    ⑨[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65-466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66页。
    ②《盛宣怀档案中关于“东南互保”的资料》,《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第190页。
    ③《盛宣怀档案中关于“东南互保”的资料》,《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第190页。
    ④中国史学会主编:《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56页。
    ⑤吴文星:《庚子拳乱与日本对华政策—日本与东南互保》,《食货月刊》复刊第8卷第2期,1978年5月,第46页。
    ⑥[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2页。
    ⑦[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67-469页。
    ⑧[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8页。
    ①[日]海军大臣官房编:《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変海軍(?)史抄》卷五,1904年5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第607页。
    ②[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70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5页。
    ④[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72页。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71页。
    ⑥[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72页。
    ⑦[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5页。
    ⑧[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5页。
    ⑨[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9-930页。
    ①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庚子国变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306-307页。
    ②中国史学会主编:《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2页。
    ③《盛宣怀档案中关于“东南互保”的资料》,《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第188页。
    ④[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9页。
    ⑤[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厦門事件——(?)玉(?)軍の南方経略乾坤一擲の秘謀》,《後藤新平文書》R26-43,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⑥[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0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3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6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46-947页。
    ④[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38页。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42页。
    ⑥[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47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37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55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90-991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92-993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86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88-989页。
    ④[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88-989页。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8—489页。据记载,1900年9月24日,儿玉源太郎致函日本首相山县有朋说,目前正在研究今后的对岸政策。参见[日]山本四郎:《厦門事件について》,《赤松俊秀教授退官記念国史論集》,京都:赤松俊秀教授退官纪念事业会,1972年,第1146页。从中可知,厦门事件后台湾总督府对岸政策的确立最早也应该是在1900年9月底之后。
    ①[日]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5-6页。
    ②资料来源:(1)1900年至1935年:[日]《台湾総督府官制中改正丿件》,1935年7月10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JACAR REF:A03034199800;(2)1936年至1944年:[日]近藤正己著:《総力(?)と台湾——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东京:刀水书房,1996年,第70页。
    ①#12
    ②钟淑敏:《台湾总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一以事业补助为中心》,《台大历史学报》第34期,2004年12月。
    ③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685页。
    ④福建通志局编纂:《福建通纪》(二),1922年刊本,台湾大通书局印行,第773页。
    ⑤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894-898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925-926页。
    ②[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23-427页。
    ③[日]台湾银行编:《台湾銀行二十年誌》,台北:台湾银行,1919年,第358-359页。
    ④[日]台湾银行编:《台湾銀行二十年誌》,台北:台湾银行,1919年,第385-386页。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7-488页。
    ⑥张强:《清末日本在福建活动述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⑦[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部编:《対岸鉄道予定線路調查報告》,1918年,第4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270页。
    ②[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部编:《対岸鉄道予定線路調查報告》,1918年,第2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
    ③[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④詹冠群著:《黄乃裳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3-41页。
    ⑤[日]《福州闽報経営方二関スル件》附件丁号,1918年2月27日,《日露(?)役後ニ於ケル外字新聞論調並操縱一件/清国丿部》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0815300。
    ⑥[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⑦[日]《福州(?)行丿新聞紙》,《新聞紙丿主義持主、主筆系統势力等調查方在外大公使及領事ヘ訓令一件/清国/部》第三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0834200。
    ①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05页。
    ②#12
    ③[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编:《台湾卜南支那卜丿関係及現在丿施設並(?)来丿方針》,1917年,第21-22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注:这本小册子没有注明编写时间,但从其中内容判断,应该是1917年。
    ④[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華南新聞工作の展開》,《天理大学学報》第171辑,1992年。
    ⑤[日]台湾总督府警察本署编《台湾卜南支那卜丿関係及現在丿施設並(?)来丿方針》,1917年,第14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
    ①[日]厦门博爱会编:《厦門博愛会厦門医院滿五週年記念》,1923年,第6页。
    ②[日]《台湾総督府官制中改正丿件》,1935年7月10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JACAR REF:A03034199800。
    ③[日]台湾总督府警察本署编:《台湾卜南支那卜丿関係及現在丿施設並(?)来丿方針》,1917年,第14-15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
    ④梁华璜:《‘善邻协会设立计划书’—台湾总督府之南侵计划》,《台湾风物》第34卷第4期,1984年。
    ⑤[日]台湾总督府警察本署编《台湾卜南支那卜丿関係及現在丿施設並(?)来丿方針),1917年,第16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
    ⑥[日]《財団法人善隣協会寄附行為》,《新聞雑誌操縦係雑纂/全閩新日報》,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0614000。
    ⑦[日]《台湾総督府官制中改正丿件》,1935年7月10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JACAR REF:A03034199800。
    ⑧#12
    ①#12
    ②[日]别所孝二著:《新厦門》,1940年,第4页。
    ③#12
    ①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卷1,《戊戌变法》(一),中国史学会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9页。
    ②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248页。
    ①张之洞著:《劝学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②张之洞著:《劝学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39页。
    ③张之洞著:《劝学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④黄福庆著:《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第14页。
    ⑤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⑥[日]刘建云:《清末東文学堂についての一考察》,《岡山大学大学院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8号,1999年11月。
    ①王孝绳编:《开学缘起》,《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王孝绳编:《拟建福州东文学堂小启》,《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王孝绳编:《开学缘起》,《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王孝绳编:《开学缘起》,《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王孝绳编:《开学缘起》,《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王孝绳编:《拟建福州东文学堂小启》,《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开学缘起》,《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据有关资料记载,福州苍霞精舍原本设有日文班,福州东文学堂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见蔡耀煌:《福建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一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文史资料选编·第一卷·教育编》,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5-326页。
    ③[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87-488页。
    ④[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第12页。
    ⑤#12
    ⑥王晓秋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381页。另外,国内学界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卫道治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13页;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⑦#12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6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日]《福建大学校創立並に東文学堂に補助金を增給相成度件》,1902年3月29日,《帝国の在清国学校経営関係雜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诸户北郎:《清国福建省福州日本語学校》,《太陽》第5卷第4号,1899年2月20日。
    ②[日]盐野光隽:《福州近況》,《東亞時論》第8号,1899年3月25日。
    ③[日]日东子:《清国通信(第三回)》,《教育時論》第520号,1899年9月25日。该杂志的第478号(1898年7月25日)刊登一篇題为“在清日本语学校设立”的文章,内容如下:“朝鲜事件中有名的某贵显正计划让其外甥中岛某氏在清国福建省福州创立日本语学校。据说此次已得到福州道台的认可,聘请了曾在日清战役中赐以破格谒见的宗像小太郎氏、在暹罗留学的日清贸易研究所毕业生角田某以及其他数位为汉学教师,于本月上旬开学。这是在清国设立日本语学校的嚆矢。”同一年,日本《国学院杂志》第四卷第十号(1898年8月)也登载一篇“在清国日本语学校”,内容与《教育时论》第478号的文章完全一样。文章中所提到的某贵显即指三浦梧楼,此人是中岛真雄的舅舅。可是,聘请日本人宗像小太郎和角田某以及其他数位为汉学教师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不可信。
    ①[日]中岛真雄:《不退庵。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5-27页。
    ②[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③《对华回忆录》为译名,原书名为《対支回顧録》。据记载,中岛真雄1934年开始负责编写所谓“对支功劳者”传记,历时三年,并于1936年4月出版《対支回顧録》上、下二卷。之后又着手编撰《続对支回顧録》,1941年9月出版。见[日]中岛真雄:《不退庵。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55页。
    ④[日]日东子:《清国通信(第三回)》,《教育時論》第520号,1899年9月25日。又见[日]盐野光隽:《支那漫遊》,《太陽》第5卷第26号,1899年12月5日。
    ①高时良、陈名实:《陈宝琛与福州东文学堂》,《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唐文基等主编,福州: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1997年,第439页。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1-2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10-1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3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29-30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王孝绳编:《开学缘起》,《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日]野地清学:《福州府学事報告》,1906年8月,《学校関係雜件》第三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④余联沅,时任福建省布政使署理,后调任上海道台。他的两个儿子余祖钧、余逵曾在福州东文学堂学习过,后到日本留学。见[日]《東京同文書院の現況》,《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1号,1900年10月。
    ⑤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5、73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60-62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6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67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2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29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2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2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6-47页、第73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日]《对岸事情》,《台湾協会会報》第2号,1898年11月20日,第82-83页。
    ②[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454页。
    ③[日]日东子:《清国通信(第三回)》,《教育時論》第520号,1899年9月25日。
    ④忻平:《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5期,2001年9月,第75页。
    ⑤[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798页。
    ⑥[日]小山松寿:《厦門通信》,《太陽》第5卷第20号,1899年9月5日。宇都宫太郎曾于1897年游说张之洞派遣留日学生。见黄福庆著:《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第14-15页。
    ⑦[日]冈田兼次郎:《福州通信》,《東亞時論》第19号,1899年9月10日。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沈翊清著:《东游日记》,第2页,《日本军事考察记》,王宝平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88页。
    ②[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794-795页。
    ③[日]野间五造:《領台四十年の回顧》,《東洋》台湾特辑号,东洋协会,1935年9月号,第123页。
    ④[日]《時論一束》,《台湾協会会報》第20号,1900年5月20日。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页。
    ⑥[日]冈田兼次郎:《福州通信》,《東亞時論》第10号,1899年4月25日。
    ①[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69-470页。
    ②[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70页。
    ③[美]任达(Douglas R.Reynolds)著,李仲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④[日]大石正己:《东洋现势及将来》,《太阳》第4卷第10号,1898年5月5日。转引自汪向荣著:《日本教习》,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47页。
    ①汪向荣著:《日本教习》,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47页。
    ②[日]《会報》,《東亞時論》第9号,1899年4月10日。
    ③[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④[日]东亚文化研究所编:《東亞同文会史》第3编《活動編》,东京:霞山会,1989年,第269页。
    ①[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②桑兵:《日本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③[日]《会報》,《東亞時論》第4号。转引自[日]东亚文化研究所编:《東亞同文会史》第3编《活動編》,东京:霞山会,1989年,第269页。中法战争期间,松本龟太郎参与了小泽豁郎等人发动的“福州组事件”,之后一直在福建、台湾等地从事所谓商业活动,至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见[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338-339页。
    ④[日]中岛真雄著:《不退庵の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5-27页。
    ⑤[日]《会報》,《東亞時論》第3号。转引自[日]东亚文化研究所编:《東亞同文会史》第3编《活動編》,东京:霞山会,1989年,第269页。
    ⑥[日]《会報》,《東亞時論》第9号,1899年4月10日。
    ①[日]中岛真雄著:《不退庵の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7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501-502页。
    ③#12
    ①#12
    ②[日]外务省编纂:《小村外交史》上卷,东京:新闻月鉴社,1953年,第103页。
    ③#12
    ①[日]伊藤博文:《海外教育会の協議会に於て》,《伊藤侯演說集》,东京:日报社文库版,1899年,第204-206页。
    ②[日]东亚文化研究所编:《近(?)篤麿日記》附属文书,《東亞同文会史》第3编《活動編》,东京:霞山会,1989年,第269页。
    ③[日]《支那の醒覺と吾人の責務》,《東亞時論》第10号,1899年4月25日。
    ①[日]《支那の醒覺と吾人の責務》,《東亞時論》第10号,1899年4月25日。
    ②[日]《会報》,《東亞時論》第11号,1899年5月10日。
    ③[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93-495页。
    ④[日]《閩報(?)革及閩報引受事情並経営概況》,1918年2月27日,《日露(?)役後ニ於ケル外字新聞論調並操縱一件/清国丿部》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⑤[日]《会報》,《東亞時論》第18号,1899年8月25日。
    ⑥[日]中岛真雄著:《不退庵の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7页。
    ⑦[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①王孝绳编:《日本东亚同文会来书》,《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9-50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12
    ①#12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779页。该信函发送的时间应该是1902年,因为桑田丰藏在信中提到池部政次到北京后会告诉中岛真雄详情,而池部政次是1902年到北京任职的,见[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815-816页。
    ④[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⑤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0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7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70-7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5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上海国民日日报馆编辑,吴相湘主编:《福州东文学堂学生退校及入校事件》,《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8日,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翻印版,第17页。
    ③福建人著:《闽警》,1903年,第38页,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
    ①[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783页。此处的记载有错误。因为儿玉源太郎1898年3月起出任台湾总督府总督,而福州东文学堂则创办于其赴任之后即同一年的9月。东亚同文会给该学堂的资助则是1899年6月以后的事情。
    ②[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633-634页。
    ③#12
    ④[日]中岛真雄:《不退庵の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6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19页。
    ②[日]盐野光隽:《清国通信(第一回)》,《教育時論》第518号,1899年9月5日。
    ③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7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日]台湾总督府编:《台湾総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6篇(明治33年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翻印版,第52页。
    ⑤[日]《後藤民政長官来福並演述之意見そして拙官卑見申述の件》,1900年4月30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へ出張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页。
    ②[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へ出張一件》,1900年4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实际上,到厦门的只有驻福州日本领事丰岛捨松一人。见[日]《時論一束》,《台湾協会会報》第20号,1900年5月20日。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27页。
    ④[日]泽村繁太郎《南清全体丿形势ニ関スル施設条件》,1900年3月27日,《後藤新平文書》台湾90,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28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29页。
    ②[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对岸巡視応接筆記》,《後藤新平文書》 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対岸巡視応接筆記》,《後藤新平文書)》 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④[日]菅野正:《1900年春、後藤新平長官の福建訪問について),《奈良史学》第11号,1993年。
    ①[日]《後藤民政長官来福並演述之意見そして拙官卑見申述の件》,1900年4月30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へ出張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03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9-450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7-451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64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35页。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35页。
    ④[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54页。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53页。
    ⑥[日]冈实:《植民地の教育に就て》,《教育公報》第254号,1901年12月15日。
    ⑦[日]中西重太郎:《福建近況》,《東亞同文会報告》第22号,1901年9月1日。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6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68-69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日]中西重太郎:《福州片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9号,1901年6月1日。
    ④王孝绳编:《辛丑改定功课表》,《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7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日]《福州通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24号,1901年11月1日。又见[日]《清国の教育》,《教育时论》第599号,1901年12月5日。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6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60-462页。
    ①舒新诚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47-58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7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76页。
    ③[日]《清国教育問題》,《教育時論》第586号,1901年7月25日。
    ④[日]《文部省と清国教育問題》,《教育時論》第590号,1901年9月5日。
    ⑤[日]五十嵐生:《支那教育調查会設立に就て(上)》,《教育時論》第599号,1901年12月5日。
    ①[日]五十嵐生:《支那教育調查会設立に就て(下)》,《教育時論》第599号,1901年12月15日。
    ②[日]《对清教育策(其三)》,《教育時論》第609号,1902年3月15日。
    ③[日]《対清教育策(其四)》,《教育時論》第610号,1902年3月25日。
    ①陈遵统等编:《福建编年史》第九辑,福州:福建省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油印本,第51页。
    ②[日]《福建大学校創立並に東文学堂に補助金を增給相成度件》,1902年3月29日,《帝国の在清国学校経営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日]《福建大学校創立並に東文学堂に補助金を增給相成度件》,1902年3月29日,《帝国の在清国学校経営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建大学校創立並に東文学堂に補助金を增給相成度件》,1902年3月29日,《帝国的在清国学校経営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東文学堂へ補助金增給禀申に対する回答》,1902年5月6日,《帝国の在清国学校経営関係雜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12
    ②[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台湾総督府对岸経営の由来》,《後藤新平文書》R27-51,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④[日]《福州通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32号,1902年7月1日。
    ⑤#12
    ⑥[日]丰岛捨松:《東文学堂の近況 在福州領事館より報告の件》,1902年10月25日,《学校関係雜件》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⑦[日]桑田丰藏:《福州通信:東文学堂情況》,《東亞同文会報告》第36号,1902年11月1日。
    ⑧[日]《秋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38号,1903年1月1日。
    ①[日]丰岛捨松:《東文学堂の近況 在福州領事館より報告の件》,1902年10月25日,《学校関係雑件》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建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69-279页。
    ③《开学告诫文》,《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15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④#12
    ⑤《奏陈闽省设立师范学堂先后办理情形折》,《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9-10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⑥《奏陈闽省设立师范学堂先后办理情形折》,《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9-10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①[日]桑田丰藏:《東文学堂組織改革》,《東亞同文会報告》第49号,1903年12月10日。
    ②《奏陈闽省设立师范学堂先后办理情形折》,《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9-10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③[日]桑田丰藏:《東文学堂組織改革》,《東亞同文会報告》第49号,1903年12月10日。
    ④《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129-138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⑤上海国民日日报馆编辑,吴相湘主编:《福州东文学堂学生退校及入校事件》,《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8日,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翻印版,第16-18页。
    ⑥《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135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⑦蔡耀煌:《福建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文史资料选编·第一卷·教育编》,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5页。
    ⑧《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129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⑨[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14页。
    ⑩[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南支·南洋施設費について》,《南方文化》第6辑,天理:南方文化研究会,1979年。
    ①#12
    ②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47-148页、第41页。
    ③苏精:《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台北上海印刷厂,1985年,第127-128页。转引自邹振环:《晚清同文馆外语教学与外语教科书的编纂》,《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④[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768-769页。
    ⑤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十五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82-183页。
    ①汪向荣著:《日本教习》,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91页。
    ②[美]任达(Douglas R.Reynolds)著,李仲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2页。
    ③资料来源:(1)[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630-631页,第633-634页,第778-780页。(2)[日]桑田丰藏:《福州通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24号,1901年11月1日。
    ④蔡耀煌:《福建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文史资料选编·第一卷·教育编》,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5-326页。
    ⑤[日]桑田丰藏:《東文学堂組織改革》,《東亞同文会報告》第49号,1903年12月10日。
    ①[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630页。
    ②[日]冈田东宁:《台湾歴史考》,拓殖务省文书课,明治30年(1897年)。
    ③[日]野间五造:《領台四十年。回顧》,《東洋》台湾特辑号1935年9月号,东洋协会,第123页。
    ④[日]中岛真雄:《不退庵の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4页。
    ⑤[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630页。
    ⑥[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778-779页。桑田丰藏一开始被聘为副教习。见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632-633页。
    ②[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③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6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日]桑田丰藏:《福州通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24号,1901年11月1日。
    ⑤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4—5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2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6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②王孝绳编:《监院规约九条》,《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17-18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③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1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④福建人著:《闽警》,1903年,第38页,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
    ①上海国民日日报馆编辑,吴相湘主编:《福州东文学堂学生退校及入校事件》,《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8日,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翻印版,第16-18页。
    ②[日]《会報》,《東亞時論》第2号,1898年12月。
    ③[日]《会報》,《東亞時論》第17号,1899年8月10日。
    ④[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3年5月12日。
    ⑤[日]酒田正敏著:《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对外硬運動の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8年,第127页。
    ⑥[日]中岛真雄:《不退庵の一生、中島真雄翁自叙伝》,东京:我观社,1945年,第28-33页。
    ⑦[日]《秋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38号,1903年1月1日。
    ⑧[日]《春季大会》,《東亞同文会報告》第43号,1903年6月1日。
    ⑨[日]《東亞同文会一覽表》,《東亞同文会報告》第87号,1907年2月26日。
    ⑩[日]《会報》,《東亞時論》第9号,1899年4月10日。
    ①[日]桑田丰藏:《福州近況》,《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9号,1901年6月1日。
    ②《東亞時論》是东亚同文会公开发行的机关杂志,1900年5月停刊。据称,停刊理由是发自中国各地的秘密通信不能登载。后来改为内部刊物《東亞同文会報告》,其读者仅限于该会会员。
    ①笔者在台湾地区的台北中央研究院与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的查询系统sotukufu.sinica.edu.tw/sotukufu/query.php检索时,发现台湾总督府资料中有以下相关条目:(1)“东文学堂长中西重太郎福州地方於调查事务嘱托出张旅费支给,1902年4月21日”;(2)“桑田丰藏外一名福州地方调查事务嘱托,总务局勤务之命,1902年8月31日”;(3)“清国福州地方调查事务嘱托中西重太郎自今月补贴增额,1902年8月31日。”
    ②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2-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33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资料来源: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5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按:表中开学时间之月份为农历月份。
    ②资料来源:(1)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5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2)[日]中西重太郎:《福州片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9号,1901年6月1日。(3)[日]《福州通信》,《東亞同文会報告》第24号,1901年11月1日。(4)[日]桑田丰藏:《福州通信:東文学堂情況》,《東亞同文会報告》第36号,1902年11月1日。按:表中开学时间1898年7月至1900年8月的月份为农历月份,其余为西历月份。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2-5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按:杨瑾谋的籍贯原文为空缺。
    ②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2-54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5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日]《東京同文書院の情況》,《東亞同文会報告》第6号,1900年5月12日。
    ③[日]《会報》,《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4号,1901年1月1日。
    ④[日]《会報》,《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4号,1901年1月1日。
    ⑤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第55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日]《会報》,《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1号,1900年10月1日。
    ⑦[日]《会報》,《東亞同文会報告》第14号,1901年1月1日。
    ⑧《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宣统元年版,第129-137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⑨陈遵统等编:《福建编年史》第9辑,福州:福建省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油印本,第91页。
    ①[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第229-230页。
    ②陈遵统等编:《福建编年史》第9辑,福州:福建省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油印本,第72-73页。
    ①[日]《大久保大隈(?)参議上陳台湾蕃地(?)分要略九条》,《単行書、(?)蕃提要》第一卷,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JACAR REF:A03031119200。
    ①[日]《外務省警察史》第51卷,东京:不二出版,2001年,第33页。
    ②[日]《外務省警察史》第51卷,东京:不二出版,2001年,第35页。
    ③[日]安冈昭男:《明治前期官辺の台湾論策》,《沖縄文化研究》第16号,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编,1990年,第356页。
    ①[日]春畝公追颂会编:《伊藤博文伝》下卷,东京:原书房,1970年复刻版,第292页。
    ②[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桂総督の南進論》,《後藤新平文書》R23—1,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686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厦门市委员会编:《厦门的租界》,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243页。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494页。
    ①[日]内藤虎次郎著:《内藤湖南全集》第2卷,东京:筑摩书房,1971年,第490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25-426页。
    ②[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台湾統治丿既往及(?)来ニ関スル覺書》,《後藤新平文書》R23-8,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台湾統治丿既往及(?)来ニ関スル覺書》,《後藤新平文書》R23-8,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④王晓秋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81页。
    ⑤何生根、杨发祥:《日本影响清末教育的途径》,《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第3期。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⑥[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07页。
    ①[日]林正子:《上野專一——日清(?)争前の台湾認識の先駆者——》,《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第2号,东京:龙溪书舍,1979年。
    ②[日]上野专一:《支那貿易物産字典》,东京:丸善书店,明治21年(1888年)。
    ③东洋学馆是日本人末广重恭、马场辰猪和中江笃介等人于明治17年即1884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所学校,但由于经济困难等问题,开办不到一年就关闭。参见:[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82页。
    ④[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对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351页。
    ⑤[日]泽村繁太郎著:《台湾制度考》,台湾总督府民政局,明治28年(1895年)。
    ①[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352页。
    ②《镜海丛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年,第336页。
    ③林鹤年:《園隐集》,《福雅堂诗钞》,都门印书局,1916年。
    ④根据黄乃裳的自传《黄绂丞先生七十自序》记载,《请行切音新字折》是黄乃裳起草,由林辂存署名上奏的。即“而余亦以为时会可乘,逗留京华八阅月,曾八上书。其已批发仅请行简字一折。令泉州林辂存出名者。”参见:黄乃裳著:《黄绂丞先生七十自序》,1918年10月,福建省图书馆藏。
    ⑤力捷三著:《闽腔快字》,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年翻印版,第10一一11页。
    ⑥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476页。
    ⑦[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这里所说的年底是指农历 1898年底。林辂存等人于1899年元旦回到厦门。
    ①[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②[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①[日]《東亞書院日本人評員臨時会》,《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東-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泽村繁太郎在这次临时会上介绍了厦门东亚书院的创办缘起。
    ②[日]台湾经世新报社编:《台湾大事年表》,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4年翻印版,第35页。
    ③[日]林正子:《上野專一——日清(?)争前の台湾認識の先駆者——》,《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第2号,东京:龙溪书舍,1979年。
    ④陈孔立著:《厦门史话》,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第84页。
    ①恽祖祁:《厦门日租界交涉案公牍》,《厦门的租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厦门市委员会编,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264-279页。
    ②陈孔立著:《厦门史话》,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第85-87页。
    ③恽祖祁:《厦门日租界交涉案公牍》,《厦门的租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厦门市委员会编,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288-290页。
    ④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925页。
    ⑤[日]《東亞書院日本人評議員临時会》,《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束——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①#12
    ②#12
    ③[日]《外務省警察史》第51卷,东京:不二出版,2001年,第45页。
    ④#12
    ⑤[日]《東亞書院開設交涉録》,《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束——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①[日]《東亞書院第一回評議員会議事録》,《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束——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②厦门同文书院是1898年3月由厦门当地士绅和驻厦门美国领事倡议创办的学校,美国领事约翰生(A.B.Johnson)担任董事长,厦门海关税务司穆好士担任副董事长。详见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近代厦门教育档案资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92-93页。
    ①[日]《東亞書院第一回評議員会議事録》,《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東——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②[日]《東亞書院第一回評議員会議事録》,《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束——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③#12
    ①#12
    ②[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6页。
    ③#12
    ④[日]《東亞書院開設交涉録》,《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東——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①[日]《東亞書院日本人評議員臨時会》,《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束——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①[日]《第二回評議員会摘要》,《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束——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②[日]《内外彙報》,《台湾教育会雜誌》第2号,1901年9月29日,第70页。
    ③[日]《厦門丿学況》,《台湾教育会雑誌》第9号,1902年12月25日,第57页。
    ④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海关十年报告之二(1892-1901)》,《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303页。
    ⑤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海关十年报告之二(1892-1901)》,《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325-326页。
    ⑥[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30页。
    ①笔者怀疑此处的“5月”可能是印刷错误。
    ②日本学者中村孝志持这一观点。参见[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7页。
    ③[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④[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5页。
    ⑤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海关十年报告之二(1892-1901)》,《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326页。注:引文中的“台湾行政部部长戈托博士(Dr.Goto)”为误译,应译为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博士。
    ⑥[日]《会報》,《東亞時論》第4号。转引自[日]东亚文化研究所编:《東亞同文会史》第3编《活動編》,东京:霞山会,1989年,第269页。
    ⑦[日]清桐太郎:《厦門丿学况》,《台湾教育会雜誌》第9号,1902年12月25日。
    ①[日]《清国厦門の学校》,《教育時論》第695号,1904年8月5日。
    ②[日]《清国厦門の学校》,《教育時論》第695号,1904年8月5日。
    ③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海关十年报告之二(1892-1901)》,《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326页。
    ④[日]《東亞院日本人評議員臨時会》,《沢村繁太郎書簡一東——東亞書院関係》,《後藤新平文書》台湾117号,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⑤[日]泽村繁太郎著:《対岸事情》,东京:中川藤四郎,1898年,第258-260页。
    ①[日]《義和団事変関係一件/各地警備/厦門(本願寺焼失始末)》,1900年12月28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929200。
    ①[日]《清国厦門の学校》,《教育時論》第695号,1904年8月5日。
    ②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海关十年报告之二(1892-1901)》,《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326页。注:引文中的“内格斯博士(Dr.Nagase)”为误译,应译为长濑博士。
    ③[日]《清国厦門の学校》,《教育時論》第695号,1904年8月5日。
    ④[日]葛生能久编:《東亞先覺志士記伝》下卷,东京:黑龙会出版部,1936年,第790页。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30页。
    ⑥[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页。
    ⑦[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页。
    ⑧[日]《台湾総督の福建経営》,《台湾協会会報》第20号,1900年5月20日,第68-69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29-430页。
    ②[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对岸巡視応接談話筆記》,《後藤新平文書》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対岸巡視応接談話筆記》,《後藤新平文書》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④[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32页。
    ⑤[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⑥[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对岸巡視応接談話筆記》,《後藤新平文書》)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⑦[日]菅野正:《一九○○年春、後藤新平長官の福建訪問について》,《奈良史学》第11号,1993年,第52页。
    ⑧[日]《時論一束》,《台湾協会会報》第20号,1900年5月20日。
    ①[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②[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44页。
    ④[日]后藤新平:《南清経営談》,1904年12月7日,《台湾島ニ特别法施行一件(南清経営談)》,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16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25页。
    ②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庚子国变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306-307页。
    ③《盛宣怀档案中关于“东南互保”的资料》,《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第188页。
    ④胡滨译,丁名楠、余绳武校:《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56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82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50页。
    ③[日]清桐太郎:《厦門丿学況》,《台湾教育会雑誌》第9号,1902年12月25日。
    ④[日]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関係文書》第8册,东京:塙书房,1980年,第415页。
    ⑤[日]清桐太郎:《厦門丿学況》,《台湾教育会雜誌》第9号,1902年12月25日。
    ①[日]高桥真:《東亞書院》,《台湾教育会雑誌》第2号,1901年9月29日。
    ②[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雜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5-36页。
    ③[日]高桥真:《東亞書院》,《台湾教育会雜誌》第2号,1901年9月29日。
    ④[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16页。
    ⑤[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07页。
    ⑥[日]葛生能久编:《東亞先覺志士記伝》下卷,东京:黑龙会出版部,1936年,第790页。
    ①[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8页。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88-989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8页。
    ④[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85页。
    ⑤[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 485-488页。
    ⑥[日]后藤新平:《南清経営談》,1904年12月7日,《台湾島ニ特别法施行一件(南清経営談)》,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台湾総督府对岸経営の由来》,《後藤新平文書》R27-51,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②[日]后藤新平:《南清経営談》,1904年12月7日,《台湾島ニ特别法施行一件(南清経営談)》,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厦門関係書類》,《後藤新平文書》R26-44,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④钟淑敏:《明治末期台湾总督府的对岸经营》,《台湾风物》第43卷第3期,1993年9月。
    ⑤[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厦門関係書類》,《後藤新平文書》R26—44,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⑥[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台湾総督府対岸経営の由来》,《後藤新平文書》R27-51,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①据说,该公司名称之由来是,1902年即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而且这一年爱久泽直哉也正好三十五岁,即称三五公司。参见[日]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関與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9页。又见钟淑敏:《明治末期台湾总督府的对岸经营》,《台湾风物》第43卷第3期,1993年9月。
    ②[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③[日]伊藤金次郎著:《奇傑後藤新平》,台北:清水书店,1944年,第166页。
    ④[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⑤[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厦門関係書類》,《後藤新平文書》R26-44,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⑥[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⑦[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91-492页。
    ①[日]清桐太郎:《厦門丿学況》,《台湾教育会雑誌》第9号,1902年12月25日。
    ②[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07页。
    ③[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16—17页。
    ④[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07页。
    ①[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07-509页。
    ②[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16页。
    ③[日]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10-12页。
    ④[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①[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愛久沢直哉氏との関係》,《後藤新平文書》R27-49,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②[日]三五公司:《福建事情実查報告》,1908年,第1页。
    ③[日]三五公司:《福建事情第二回実查報告》,1914年,绪言第1页。
    ④[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雑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6页。
    ⑤[日]作者不详,无标题,《後藤新平文書》台湾5,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⑥[日]《厦門実業学校開設》,《東亞同文会報告》第83号,1906年10月26日。
    ⑦[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96页。
    ⑧[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96页。
    ①[日]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11页。
    ②[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10页。
    ③[日]曾根俊虎著:《東亞各港日本人職業姓名録·世界各国日本人職業一覽》,东京,1907年,第173页。
    ④[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第16页。
    ⑤[日]外务省政务局第一课编纂:《清国佣聘本邦人名表》,1908年,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REF:B02130226100。
    ⑥尤国伟:《日本教入泉小记》,《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3年3月,第152页。
    ⑦[日]《福建的孔子祭》,《支那》第1号,1904年12月。
    ①[日]中村孝志:《台湾の「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8页。
    ②[日]《台湾籍民学校開設丿件》,1910年9月17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厦門旭瀛書院》,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另外,《海关十年报告》也提到,该校是1909年7月关闭的。参见: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況》,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353页。
    ③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3页。
    ①[日]黑龙会编:《西南記伝》上卷一附录,东京:黑龙会本部,1908年,第65-67页。
    ②杨大春:《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2001年8月。
    ③[日]葛生能久编:《東亞先覺志士記伝》下卷,第51页。转引自李毓澍著:《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第129页。
    ④[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51页。
    ⑤杨曾文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9页。
    ⑥[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3985号,1900年9月25日。
    ⑦张民军:《日本真宗大谷派在华活动概观》,《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第47页。
    ⑧[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3985号,1900年9月25日。
    ⑨[日]《本願寺開教の(?)革と其必要性》,《文化施設及状況調查関係雑件/在外丿部》第十四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115700。
    ⑩[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3985号,1900年9月25日。也有认为,东本愿寺在泉州设立布教所的时间是1898年11月。见[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0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700页。
    ①资料来源:[日]安重龟三郎著:《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40-141页。[日]外务省通商局编:《福建省事情》,外务省通商局监理课,1921年,第53-54页。括号内的时间以及董事一栏参照本多文雄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见[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3985号,1900年9月25日。注:表中的木口县究竟指哪里,不详。
    ①[日]《本願寺開教の(?)革と其必要性》,《文化施設及状況調查関係雑件/在外丿部》第十四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115700。
    ②[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3985号,1900年9月25日。
    ③[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301页。
    ④[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42页。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304-305页。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1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304-305页。
    ②王魁喜、王弋:《近代日本利用宗教侵华问题初探》,《中日关系史论集》第六辑(《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增刊》),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编。
    ③杨大春:《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2001年8月。
    ④[日]《海外教報》,《宗報》第4号,1899年1月15日。转引自[日]刘建云:《清末中国における東本願寺の東文学堂》,《岡山大学大学院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10号,2000年11月,第139-140页。
    ⑤[日]三五公司著:《福建事情実查報告》,1908年,第498页。
    ①[日]《支那並支那人ニ関スル報告》第十八报,1916年8月7日,《台湾総督府政況報告並雑報》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1649000。
    ②尤国伟:《日本教入泉小记》,《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3年3月,第151-153页。
    ①[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4001号,1900年10月11日。
    无编改内容
    ①[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4003号,1900年10月13日。注:原文为汉文。
    ②[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0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682页。
    ①台湾开教教务所临时编辑部:《真宗本派本愿寺台湾开教史》,台北:盛文社,1935年,第57页。转引自陈小冲:《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第66页。
    ②[日]《水野遵氏はの台湾談》,《台湾協会会報》第11号,1899年8月20日,第72页。
    ③陈小冲:《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第66页。
    ④[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对岸巡視応接筆記》,《後藤新平文書》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⑤[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八出張一件》,1900年4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33卷别册1,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6年,第932页。
    ②《盛宣怀档案中关于“东南互保”的资料》,《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第188页。
    ③[日]鹤见祐辅著:《後藤新平》第二卷,东京:劲草书房,1965年,第462页。
    ④[日]斋藤圣二:《厦門事件再考》,《日本史研究》第305号,1988年,第37页。
    ⑤[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0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682页。
    ①[日]《本願寺開教の(?)革と其必要性》,《文化施設及状况調查関係雑件/在外丿部》第十四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115700。注:该文档没有注明时间和报告者名称,收入1935年至1938年的相关文档里,可以推测是1935年以后的调查报告。
    ②[日]《本願寺開教の(?)革と其必要性》,《文化施設及状況調查関係雜件/在外丿部》第十四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115700。
    ③[日]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觞——》,《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辑,1980年3月。
    ④[日]田中善立著:《台湾と南方支那》,东京:新修养社,1913年,自序第1页。
    ①[日]谷了悟著:《南閩事情》,台北: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1919年,绪言第1页。
    ②[日]泽村繁太郎:《南清全体丿形势ニ関スル施設条件》,1900年3月27日,《後藤新平文書》台湾90,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③[日]冈泽庆三郎:《南清経営ニ関スル意見》,1901年5月10日,《後藤新平文書》台湾5,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④[日]《南清の近状》,《台湾協会会報》第44号,1902年5月20日,第23页。
    ①[日]本多文雄:《福建布教颠末概要》,《日本》第3985号,1900年9月25日。
    ②王晓秋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81页。
    ③陈小冲:《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第72页。
    ④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⑤[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88页。
    ①[日]田中善立著:《尊皇奉仏論》,东京:三光堂,1912年,第17-18页。
    ②[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雑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6页。
    ③[日]上海别院刊行:《東本願寺上海開教六十年史》,第76页。转引自[日]刘建云:《清末中国における東本願寺の東文学堂》,《岡山大学大学院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10号,2000年11月。
    ④[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雜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6页。
    ⑤尤国伟:《日本教入泉小记》,《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3年3月,第152页。
    ⑥[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雑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6页。
    ⑦[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第40卷第1册,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60年,第692页。
    ①#12
    ②[日]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编:《対支回顧録》下卷,东京:对支功劳者传记编纂会,1936年,第1004-1005页。
    ③[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40页。
    ④[日]冈本要八郎:《支那厦門ニ於ケル一箇年間丿所感业ニ卑見》。转译自王麒铭整理该文的摘录,《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研读班通讯》第6期,2004年,第6页。
    ⑤尤国伟:《日本教入泉小记》,《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3年3月,第152页。
    ⑥[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雜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7页。
    ⑦[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40页。
    ⑧[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40页。有一说法,学校改名为东华书院。见[日]外务省通商局编:《福建省事情》,外务省通商局监理课,1921年,第53页。
    ①[日]高桥真:《東亞書院》,《台湾教育会雑誌》第2号,1901年9月29日,第70页。
    ②[日]清桐太郎:《厦門丿学況》,《台湾教育会雑誌》第9号,1902年12月25日,第62页。
    ③[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雑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7页。
    ④[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42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615页。
    ①[日]井上庚二郎:《厦門ニ於ケル台湾籍民問題》,1926年9月。译文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217页。
    ②[日]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编:《台湾と南支南洋》,1935年,第15-16页。
    ③戴国煇著:《台湾结与中国结》,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第228页。
    ④[日]井上庚二郎:《厦門ニ於ケル台湾籍民問題》,1926年9月。译文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218页。
    ⑤[日]井上庚二郎:《厦門ニ於ケル台湾籍民問題》,1926年9月。译文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217-218页。
    ①米庆余:《走向“九一八”的历程—日本对华政策史的考察》,《日本研究论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6-281页。
    ②[日]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上卷,东京:原书房,1965年,第369-376页。据研究表明,阿部守太郎于1912年5月就任日本外务省政务局长,10月奉外相内田康哉之命起草《对支(满蒙)政策纲领》。1913年重新修改后再提交给新成立的山本内阁,成为山本内阁大陆政策的基本主张。详见陈丰祥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第206页。
    ③米庆余:《走向“九一八”的历程—日本对华政策史的考察》,《日本研究论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1页。
    ④[日]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上卷,东京:原书房,1965年,第374页。
    ①#12
    ①#12
    ①[日]田中善立著:《台湾と南方支那》,东京:新修养社,1913年,第235-236页。注:时任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的内田嘉吉亲笔为他写序。
    ②[日]益子逞辅著:《南支那》,台湾银行,1913年,第92页。
    ③#12
    ④[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下村宏致小村欣一电文,1916年5月24日,《台湾総督府政況報告並雑報》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1647000。
    ①[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编:《台湾卜南支那卜丿関係及現在丿施設並(?)来丿方針》,1917年,第21-22页,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藏。注:这本小册子没有注明编写时间,但从其中内容判断,应该是1917年。
    ②[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対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③#12
    ④#12
    ⑤[日]水泽市立后藤新平纪念馆编:《後藤民政長官対岸巡視応接談話筆記》,《後藤新平文書》R25-40,东京:雄松堂,1980年。
    ⑥[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へ出張一件》,1900年4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後藤台湾民政長官清国厦門及福州地方へ出張一件》,1900年4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熊》,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態》,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態》,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台湾公学校教諭派遣教授阴設丿件》,1908年4月25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雜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日]《台湾公学校教諭派遣教授開設丿件》,1908年4月25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④[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0页。
    ①[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0页。
    ②#12
    ③[日]鹿子木小五郎:《南清航路視察復命書》(一),《公文類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转引自[日]中村孝志:《福州東瀛学堂と厦門旭瀛書院——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28辑,1980年9月,第16-17页。
    ④[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⑤[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態》,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注:原文为汉文,此处照录。
    ①[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熊》,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熊》,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在福建省的教育设施一东瀛学堂与旭瀛书院—》,《成功大学历史学报》第11期,1984年。
    ④[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0页。
    ⑤[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⑥[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0页。
    ⑦[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熊》,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12
    ③[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④[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对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⑤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建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22-325页。
    ⑥[日]台湾总督府编:《福建広東(?)省ニ於ケル外国人丿势力扶植的施設(警察本署調查)》,1918年,第38页。
    ⑦[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①#12
    ②[日]隈本繁吉:《対岸教育解決方ニ就テ》,1912年9月4日,《隈本文書》。
    ③#12
    ④[日]隈本繁吉:《对岸教育解決方ニ就テ》,1912年9月4日,《隈本文書》。
    ⑤[日]隈本繁吉:《対岸视察報告書》,1913年,《隈本文書》。
    ①#12
    ②[日]《台湾籍民関係事項調查方ニ関スル件》,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③[日]《東瀛学堂增築費補助願書進達丿件》,1914年6月16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④[日]《東瀛学堂增築費補助願書進達丿件》,1914年6月16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東瀛学堂增業費補助願書進達丿件》,1914年6月16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雜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東瀛学堂增業費補助願書進達丿件》,1914年6月16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12
    ④[日]《東瀛学堂增築費補助願書転達/件》,1914年7月6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⑤[日]《東瀛学堂校舎建築費補助指令書廻送丿件》,1915年9月9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概况》,1917年5月,《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1912-1926)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76页。
    ③[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④[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⑤陈鸿铿:《抗战前后日本在榕机构及台湾籍民见闻录》,《文史资料选编第二卷:社会民情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80页。
    ⑥[日]《支那並支那人ニ関スル報告》第二十五报,1916年9月19日,《台湾総督府政况報告並雑報》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1649400。
    ①林云谷:《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之福建》,《民族杂志》第3卷6期,1935年6月。转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08页。
    ②[日]《支那並支那人ニ関スル報告》第七报,1916年6月20日,《台湾総督府政況報告並雜報》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1647800。
    ③[日]外务省政务局第一课编纂:《清国傭聘本邦人名表》,1910年6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130227600。
    ④[日]外务省政务局编:《支那傭聘本邦人人名表》,1917年6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130230900。
    ⑤[日]岩村成允:《福州ニ於ケル台湾籍民丿状熊》,1909年,《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⑥[日]林久次郎:《在福州我文化的施設改善論》,1922年1月30日,《文化施設及び状況調查関係雜件在外の部(地区别)》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日]《課金調查ニ関スル件》,1928年6月11日,《在外日本人各学校关系杂件/在南支之部/福州日本国民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2110000。
    ①#12
    ②[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43页。
    ①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在福建省的教育设施一东瀛学堂与旭瀛书院一》,《成功大学历史学报》第11期,1984年。
    ②[日]台湾总督府编:《福建広東(?)省ニ於ケル外国人丿势力扶植的施設(警察本署調查)》,1918年,第14-20页。
    ③[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对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④[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对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⑤[日]野上英一著:《福州攷》,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1937年。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日]台湾总督府编:《福建広東(?)省ニ於ケル外国人丿势力扶植的施設(警察本署調查)》,1918年,第10-12页。
    ④[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③[日]井出季和太著:《南进台湾史考》,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5年翻印版,第173-174页。
    ④#12
    ⑤[日]林久次郎:《在福州我文化的施設改善論》,1922年1月30日,《文化施設及び状況調查関係雜件在外の部(地区别)》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林久次郎:《在福州我文化的施設改善論》,1922年1月30日,《文化施設及び状況調查関係雑件在外の部(地区别)》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林久次郎:《在福州我文化的施設改善論》,1922年1月30日,《文化施設及び状況調查関係雜件在外の部(地区别)》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東瀛学校調查》,1927年,《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雜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400
    ②[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191—192页。注: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成立于1935年8月,因此该书可能是1935年以后出版的。
    ③[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13页。
    ④[日]台湾总督府外事部编:《南支那総覽》,南方资料馆,1943年,第48页。
    ⑤[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页。
    ⑥[日]中村孝志:《福州東瀛学堂と厦門旭瀛書院——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28辑,1980年9月。
    ①[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页。
    ②[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2页。
    ③[日]宫川次郎著:《厦門AMOY》,盛文社,1923年,第160-165页。
    ④[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4页。
    ⑤[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5-6页。
    ①[日]《台湾籍民学校開設丿件》,1910年9月17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厦門旭瀛書院》,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7页。关于小竹德吉,详见[日]中村孝志:《小竹德吉伝試說》,《南方文化》第7辑,1980年。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2-21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4页。
    ⑤[日]中村孝志:《福州東瀛学堂と厦門旭瀛書院——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28辑,1980年9月。
    ⑥[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7页。
    ⑦[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7页。
    ①[日]《驻厦门领事菊池义郎致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电文》,1915年12月27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雜件、厦門旭瀛書院》,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驻厦门领事菊池义郎致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电文》,1915年12月27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雜件、厦門旭瀛書院》,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1912-1926)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45-51页。
    ②[日]冈本要八郎:《支那厦門ニ於ケル箇年間丿所感並ニ卑見》。译自王麒铭整理该文的部分内容,《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研读班通讯》第6期(电子版),2004年,第6页。
    ③[日]中村孝志:《福州東瀛学堂と厦門旭瀛書院——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28辑,1980年9月。
    ①资料来源:[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315-316页。
    ②[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7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9页。
    ④[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7页。
    ⑤[日]中村孝志:《小竹德吉伝試說》,《南方文化》第7辑,1980年。
    ⑥[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22页。
    ⑦[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2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22-23页。
    ②[日]冈本要八郎:《支那厦門ニ於ケル一箇年間丿所感並ニ卑見》。译自王麒铭整理该文的部分内容,《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研读班通讯》第6期(电子版),2004年2月,第6页。
    ①[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1912-1926)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149-150页。
    ②[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54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9-11页。
    ④《厦门日籍浪人记述》,《厦门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63年,第31-31页。
    ⑤[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19-22页。所谓大礼,指即位大典之意。按照日本皇室的規定,天皇去世后皇太子即时继位,但继位大典必须在守丧一年后举行。1912年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病殁,大正即时继位。1913年成立大礼使团,准备继位大典工作,约一年后始可举办继位大典。但因明治之皇后1914年4月去世,必须停止继位大典的准备工作,为皇后守丧一年后,再重新成立大礼使团进行继位准备工作,1915年秋举行大正继位大典。参照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09-110页,注30。
    ⑧[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27页。
    ⑦[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11页。
    ⑧[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対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书》 。
    ①[日]冈本要八郎:《厦門旭瀛書院丿(?)来ニ関スルニ付内申》,1919年1月20日,《学校関係雑件》第八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冈本要八郎:《厦門旭瀛書院丿(?)来ニ関スルニ付内申》,1919年1月20日,《学校関係雑件》第八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①[日]冈本要八郎:《厦門旭瀛書院丿(?)来ニ関スルニ付内申》,1919年1月20日,《学校関係雜件》第八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43-245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13-14页。
    ④[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3页。
    ⑤[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15页。
    ⑥[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3页。
    ①[日]井上庚二郎:《厦門ニ於ケル台湾籍民問題》,1926年9月。译文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226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5-9页。
    ③[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1912-1926)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45-46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5-9页。
    ⑤[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6页。
    ①资料来源:(1)[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6-17页;(2)[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84-85页;(3)[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40页。
    ①[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43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6页。该书列出7名学务委员,但根据《台湾教育会杂志》所载的《厦门学务》,则有8名,人名也有所出入。文中括号部分是依据此文加以补充的,详见[日]《厦門学務》,《台湾教育会雜誌》第9卷第98号,1910年5月,第22页。
    ③[日]《厦門学務》,《台湾教育会雜誌》第9卷第98号,1910年5月,第22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95页。
    ①[日]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11页。
    ②[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2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38页、第95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93页。注:至1924年,厦门台湾公会干部中有16人被台湾总督府授予“绅章”,分别是周子文、曾厚坤、阮顺永、吴蕴甫、林木土、杨北辰、江保生、蔡世兴、李启芳、王子坚、朱树勳、庄有才、郑俊卿、廖启埔、张涛臣和陈朝骏。据研究,“绅章”是台湾总督府为笼络或优待台湾人,而授给台籍之“学者、绅士、名望家”之徽章。参照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12页。
    ⑤[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39页。
    ⑥[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93页。
    ⑦[日]《厦門在留台湾籍民有力者名簿送付丿件》,1932年11月10日,《台湾人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3600。
    ⑧[日]《在外日本人学校ニ関スル件》,1927年5月24日,《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雜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300。
    ⑨[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照片栏。
    ⑩[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31-36页、第58页。
    ①[日]《厦門在留台湾籍民有力者名簿送付丿件》,1932年11月10日,《台湾人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3600。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93页。
    ③[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4页。
    ④[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60-66页。
    ⑤[日]《厦門在留台湾籍民有力者名簿送付丿件》,1932年11月10日,《台湾人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3600。
    ⑥[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43页。
    ⑦[日]《厦門在留台湾籍民有力者名簿送付丿件》,1932年11月10日,《台湾人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3600。
    ⑧[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39页。
    ⑨《厦门文史资料》第二辑,1963年,第4页。
    ⑩[日]《厦門在留台湾籍民有力者名簿送付丿件》,1932年11月10日,《台湾人関係雑件》,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3600。
    ①[日]井上庚二郎:《厦門ニ於ケル台湾籍民問題》,1926年9月。译文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227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7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19页、第37页。
    ④[日]日本文部省编:《国語対策協議会議事録》,日本文部省图书局,1939年,第119页。
    ⑤[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22页。
    ⑥[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4页。
    ⑦[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63页。
    ⑧#12
    ⑨[日]台湾总督府编:《台湾総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48篇,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翻印版,第182页。
    ①[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6-9页。
    ②[日]伊泽修二:《国家教育社第六回定会演說》,1896年,《伊沢修二選集》,信浓教育会编,1958年,第593页,转引自驹込武著:《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东京:岩波书店,1996年,第43页。
    ③[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165-168页。
    ④[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229页。
    ⑤[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261页。
    ⑥吴文星等编:《日治时期台湾公学校与国民学校国语读本:解说·总目次·索引》,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3年,第12页。
    ①[日]日本文部省编:《国語対策協議会議事録》,日本文部省图书局,1939年,第117-118页。
    ②资料来源:[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379-381页。
    ①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②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①资料来源:厦门旭瀛书院编:《旭瀛书院要览》,1917年,第38页。转引自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24页。
    ②[日]《在外日本人学校ニ関スル件》,1927年5月24日,《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雑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300。
    ①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41页。
    ②不过,唯独厦门旭瀛书院1917年度缺“理科”一科。值得指出的是,福州东瀛学校在课程名称上“国语”改称“日语”,但实际上采用的教科书是台湾公学校“国语”教科书,因此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③所谓“实科”课程是指教授农业和商业知识的科目。[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380页。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革》,1923年3月10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1912-1926)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45-51页。
    ③[日]日本文部省编:《国語対策協議会議事録》,日本文部省图书局,1939年,第117-118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2-33页。
    ⑤[日]日本文部省编:《国語対策協議会議事録》,日本文部省图书局,1939年,第117-118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6页。
    ②[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306页。
    ③[日]《支那並支那人ニ関スル報告》第七报,1916年6月20日,《台湾総督府政況報告並雑報》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1647800。
    ①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日]安重龟三郎编:《厦門事情》,厦门:厦门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第154页。
    ①[日]《在外日本人学校ニ関スル件》,1927年5月24日,《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雑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300,
    ②[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二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③[日]《福州東瀛学校概况》,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①#12
    ②资料来源:(1)[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2)[日]《在外小学校職員履歴書進達丿件》,1927年7月13日,《在外日本人各学校関係雑件/在南支之部/福州日本国民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21 10000。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日]《福州東瀛学校概况》,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③林惠祥著:《天风海涛室遗稿》,蒋炳钊编,厦门:鹭江出版社,2001年,第5-7页。
    ①[日]《在外小学校職員履歴書進達丿件》,1927年7月13日,《在外日本人各学校関係雜件/在南支之部/福州日本国民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REF:B04012110000。
    ②资料来源:(1)1927年:[日]《在外小学校職員履歴書提出方丿件》,1927年6月16日,《在外日本人各学校関係雑件/在南支之部/厦門日本国民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2110700;(2)1930年至1934年:[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11-212页。
    ①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22-29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22-29页。
    ②[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対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①[日]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对岸籍民学校情況》,1917年11月,《隈本文書》。
    ②[日]《福州東瀛学校規則改正丿件》,1917年12月28日,《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雜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日]《東瀛学校調查》,1927年,《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雑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400。
    ④[日]《在外日本人学校ニ関スル件》,1927年5月24日,《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雑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300。
    ①资料来源:(1)1908年至1930年:[日]《台湾籍民関係事項調查方ニ関スル件》,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2)1931年至1934年:[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革誌》,东京: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第519页;(3)1935年至1937年:[日]东亚研究所编:《日本の対支投资》,东京:东亚研究所,1942年,第922页。注:由于缺乏资料无法具体列出1931年至1937年各科的学生人数。
    ①#12
     ②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表格中有几处虽然年度相同,但合计人数部分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引用的资料不同,可能其统计时间不同而造成数字上的差异。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概况》,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②[日]《支那並支那人二関スル状況》第三十二报,1917年5月25日,《台湾総督府政況報告並雑報》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3041650600。
    ③资料来源:[日]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一九一二~一九二六)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编,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第84页。
    ①[日]《福州東瀛学校概况》,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②[日]《在支那福州 福州東瀛学校排斥事情》,1917年5月,《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外交》,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18-147页。
    ④[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⑤[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187-188页。注:满洲事变即指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方面的称呼。而所谓昭和六年度及昭和七年度,即指1931年度和1932年度。
    ①资料来源:(1)1910年至1926年:[日]《東瀛学校調查》,1927年,《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雑件/学校調查関係》第二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1674400;(2)1927年和1928年、1929年:[日]《福州東瀛学校概況》,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雜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3)1932年至1934年:[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14-215页。
    ①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概况》,1930年12月,《台湾人関係雜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①资料来源:[日]《福州東瀛学校最近三箇年度事業報告書》,1923年8月31日,《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雜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第一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5016074300。
    ②注:南满医学堂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11年在辽宁沈阳创办的医学校。
    ①[日]台湾总督府热带产业调查会编:《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总督府文教局,出版时间不详,第209-210页。
    ②梁华璜认为,该校中国学生逐渐增加的原因有二:第一,福建省自清末以来,最不注重办理新式的小学,民初虽然略有进步,但就大局而言,小学教育仍属落后。故中国子弟自然选择外国学校。第二,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员大批流亡日本,留学生亦追随而至,掀起了留日热潮。此一潮流料想亦促成了中国子弟对旭瀛书院的向往。参见:梁华璜:《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27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第9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第22页。
    ①资料来源:(1)1910年至1935年:[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7-19页;(2)1936年至1938年:[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66-68页。
    ①[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19-21页。
    ②梁华璜:《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27-128页。
    ①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79页。注:1936年的毕业人数有误,此处照录。1936年“本科”毕业人数应为61人,年度合计应为71人,参照[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2-33页。依此类推,“本科”毕业总人数应为685人,而合计部分的总人数应是964人。
    ①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2-33页。
    ①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3页。
    ②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3页。
    ③[日]日本文部省编:《国語对策協議会議事録》,日本文部省图书局,1939年,第117-118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13页。
    ②[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20页。
    ③资料来源:[日]台湾新报社编:《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第22页。
    ①资料来源:[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78-79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72页。
    ①[日]别所孝二著:《新厦門》,1940年,第12-13页。
    ②[日]日本近现代史辞典编集委员会编:《日本近現代史辞典》,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4年,第277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4-5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28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42-144页。
    ②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厦门抗日战争档案资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页、第37-38页。
    ①注:在这23篇文章里,“中国”一词只出现两次。除了苏钊忠的文章提到“我是中国人”之外,还有一篇在描写厦门当地民众的欢呼声时引用的“中国胜利了”。见[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28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31页、第139页。
    ③关于“支那”一词是蔑称之研究,中日两国学者已有较多的探讨。如实藤惠秀:《中国留学生史談》,东京:第一书房1981年版,第368-419页;佐藤三郎:《近代日中交涉史の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1984年版,第25-66页:伊藤一彦:《中国と「支那」》,《中国研究月報》第565号,1995年,第50-53页;川岛真:《「支那」、「支那国」、「支那共和国」一日本外務省の対中呼称政策》,《中国研究月報》第571号,1995年9月,第1-15页;黄庆法:《从“支那”一词看日语的蔑视语》,《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第121-125页;单冠初:《民国时期日本称谓中国国号之演化及用心考论》,《史学月刊》2002年第3期,第62-67页。
    ④注:《公学校用国語読本》,共12卷,1923年至1926年由台湾总督府编纂出版。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26-127页。注:括号内列出作文的題目、作者及所在年级,下同。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29页。
    ③[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29-130页。
    ④[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31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32-133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34页。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第140-141页。
    ②#12
    ③张祖炎:1939年1月6日的日记。1月6日的日记开头第一句是:“浅野教务课长说,今天是昭和十四年第一天的课。”所谓昭和十四年,即1939年。在这一天日记的“特别记事”栏上,日记主人写道:“内阁总理大臣转任不管部大臣。平沼内阁诞生,今晚七时半有新首相的十分钟演讲。”所谓平沼内阁,是指平沼骐一郎内阁,1939年1月5日组阁。见[日]日本近现代史辞典编集委员会编:《日本近現代史辞典》,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4年,第576-577页。
    ④张祖炎:1939年3月29日的日记。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过了一会儿,庄司老师进来了。看到我便问:‘张祖炎君,好久没见面啦,怎么样?’我一下子涨红了脸,无言以对。”注:庄司为厦门旭瀛书院院长。
    ①[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13页、第32页。
    ②[日]厦门旭瀛书院编:《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第30-31页。
    ③张祖炎:1939年8月5日的日记。
    ④《愉快に勉強する支那留学生》,《部報》(八月下旬号),台湾总督府临时情报部,1939年8月21日,第21页。
    ⑤张祖炎:1939年7月21日的日记。
    ⑥[日]井出季和太著:《南進台湾史考》,东京:诚美书阁,1943年,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5年翻印版,第182页。
    ⑦华南新日报社编:《新厦门指南》。转引自《近代厦门教育档案资料》,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718-719页。
    ①张祖炎:1939年7月16日的日记。
    ①张祖炎:1939年9月18日的日记。
    ②张祖炎:1939年9月21日的日记。
    ③张祖炎:1939年3月30日、4月2日的日记。注:《中国报纸研究法》是日本人入江启四郎的著作《支那新聞の読み方》的别名。
    ④张祖炎:1939年12月5日的日记。
    ①郑权著:《福建之存亡》,1902年,第6页,福建省图书馆藏。
    ②[日]伊藤金次郎著:《奇傑後藤新平》,台北:清水书店,1944年,第141页。
    ①[日]《厦門の諸学校》,《台湾教育会雑誌》第30号,1904年9月25日,第36页。
    ①[日]隈本繁吉:《対岸視察事項摘要》,1915年,《隈本文書》。
    ②黄新宪著:《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39页。
    ③陈民:《庄希泉》,《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第1期。
    ①宋恩荣、熊贤君:《日本侵华教育与中国教会教育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4期。
    ②[日]冈本要八郎:《厦門旭瀛書院丿(?)来ニ関スルニ付内申》,1919年1月20日,《学校関係雑件》第八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③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近代厦门教育档案资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2-99页。
    ①[日]《台湾籍民関係事項調查方ニ関スル件》,1930年12月5日,《台湾人関係雑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2031445200。
    ②[日]《厦門日本商業学校設定に関する件》,1942年3月19日,《在外日本人各学校関係雑件/在南支丿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REF:B04012109500。
    [1]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第一卷教育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3]王孝绳编:《福州东文学堂三年报告汇编》,190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4]厦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战时期的厦门》,厦门:鹭江出版社,1995年。
    [5]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近代厦门教育档案资料》,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6]厦门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日帝侵略厦门史料类辑》,《厦门史料辑录》第二辑,1961年。
    [7]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戴一峰译:《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厦门市委员会编:《厦门的租界》,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
    [9][日]安冈昭男著,林和生、李心纯译:《日本近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0]卞凤奎著:《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大陆及东南亚活动之研究(1895—1945)》,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
    [11]陈丰祥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
    [12]陈孔立著:《厦门史话》,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
    [13]陈小冲著:《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4]陈遵统等编:《福建编年史》第九辑,福州:福建省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油印本。
    [15][日]东亚同文会编,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16]福建人著:《闽警》,1903年,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
    [17]高蘭著:《双面影人:日本对中国外交的思想与实践(1895—1918)》,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18]高时良主编:《中国教会学校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19]黄福庆著:《近代日本在华文化及社会事业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20]黄福庆著:《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21]黄新宪著:《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22]黄昭堂著,黄英哲译:《台湾总督府》,台北:自由时代出版社,1989年。
    [23]黄静嘉著:《春帆楼下晚涛急: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及其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24][日]井上清著,宿久高、林少华、刘小冷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25]孔祥吉、村田雄二郎著:《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
    [26]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
    [27]梁华璜著:《台湾总督府南进政策导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3年。
    [28]林国平主编:《闽台区域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9]李玉、汤重南、林振江主编:《中国的日本史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30]刘天纯等著:《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31]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建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32]米庆余著:《日本近代外交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
    [33]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34]齐红深主编:《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对日本侵华教育的研究与批判》,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
    [35]戚嘉林著:《台湾史》第三册,台北:戚嘉林,1998年。
    [36][美]任达(Douglas R.Reynolds)著,李仲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37]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8]宋成有著:《新编日本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9][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40]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启示录》,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
    [41]王晓秋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42]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3]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一卷,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
    [44]汪向荣著:《日本教习》,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
    [45]吴幼雄著:《泉州宗教文化》,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
    [46]吴杰主编:《日本史辞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47]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48]夏林根、董志正主编:《中日关系辞典》,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年。
    [49][日]信夫清三郎著,吕万和、熊达云、张健译:《日本政治史》第三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50][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題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51]杨晓著:《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2]杨彦杰、刘大可著:《福建通史第五卷近代》,徐晓望主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53]余子侠著:《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4]俞辛焞著:《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55]郑权著:《福建之存亡》,1902年,福建省图书馆藏。
    [56]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抗日运动与总督府的“对岸经营”(1895—1904年)》,《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4期。
    [57]陈小冲:《日本南进政策中的台湾一以福建官脑局案为中心之个案分析》,《海峡两岸首次台湾史学术交流论文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台湾历史研究室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58]陈小冲:《台湾总督府对福建路矿权益的渗透与扩张(1898—1905年)》,《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2、 3期合刊。
    [59]陈小冲:《清末日僧在闽布教及其与台湾总督府的关系—以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第4期。《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以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
    [60]陈小冲:《日籍台民与治外法权》,《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第2期。
    [61]陈小冲:《档案史料所见之清末日籍台民问題》,《台湾研究集刊》1991年第3期。
    [62]陈小冲:《抗战时期的台湾籍民问題》,《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1期。
    [63]陈小冲:《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以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
    [64]高时良、陈名实:《陈宝琛与福州东文学堂》,《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唐文基主编,福州: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1997年。
    [65]胡晓丁:《“厦门事件”—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产物》,《世界历史》1991年第4期。
    [66]黄新宪:《日据时期台湾籍民教育探微—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东南学术》2004年第4期。
    [67]黄庆法:《福州东文学堂述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68]李国樑:《台湾籍民与近代厦门社会经济的若干考察》,《第四届台湾历史与文化研讨会 论文集》,台湾省文献委员会,2001年12月。
    [69]李廷江:《戊戌维新前后的中日关系——日本军事顾问与清末军事改革》,《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70]林真:《抗战时期福建的台湾籍民问題》,《台湾研究集刊》1994年第2期。
    [71]林孟欣:《台湾总督府对岸政策之一环—福大公司在闽粤的经济活动》,《台湾风物》47卷3期,1997年9月。
    [72]林满红:《‘大中华经济圈’概念之一省思一日治时期台商之岛外经贸经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1998年6月。
    [73]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对“闽报”及“全闽新日报”的操纵策略》,《台湾风物》第31卷第3期,1981年。
    [74]梁华璜:《“善邻会设立计划书”一台湾总督府之南侵计划》,《台湾风物》第34卷第4期,1984年12月。
    [75]梁华璜:《台湾总督府在福建省的教育设施一东瀛学堂与旭瀛书院一》,《成功大学历史学报》第11期,1984年。
    [76]刘学照、周成平:《日本的“脱亚入欧”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编,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7月。
    [77]米庆余:《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起源及其形成期的特征》,《日本史论文集》,中国日本史学会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78]桑兵:《日本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79]宋恩荣、熊贤君:《日本侵华教育与中国教会教育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4期。
    [80]苏秋涛:《清末日本教在泉州的活动》,《泉州文史资料》第三辑,1961年10月。
    [81]薛子奇、周彦:《海外雄飞论——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北方论丛》1997年第1期.
    [82]忻平:《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5期,2001年9月。
    [83]严绍璗:《幕末的“宇内混同说”与明治时代的“大东合邦论”,《日本学刊》1997年第1期.
    [84]杨大春:《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2001年8月。
    [85]尤国伟:《日本教入泉小记》,《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3年3月。
    [86]王魁喜:《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的侵华政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87]王魁喜、王弋:《近代日本利用宗教侵华问題初探》,《中日关系史论集》第六辑(《社会 科学战线1989年增刊》),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编。
    [88]詹冠群:《论日据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若干问題》,《台湾研究》2001年第4期。
    [89]张民军:《日本真宗大谷派在华活动概观》,《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90]张强:《清末日本在福建活动述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91]赵阶琦:《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野心的形成与膨胀》,《日本学刊》2005年第4期。
    [92]钟淑敏:《明治末期台湾总督府的对岸经营》,《台湾风物》第43卷第3期,1993年9月。
    [93]钟淑敏:《日治时期南进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中华民国史专題论文集第四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编,1998年。
    [94]钟淑敏:《台湾总督府“南支南洋”政策之研究一以情报体系为中心一》,《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七辑,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9年3月。
    [95]钟淑敏:《台湾总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一以事业补助为中心》,《台大历史学报》第34期,2004年12月。
    [96]周启乾:《甲午战争对近代日本的影响》,《日本学刊》1994年5期。
    [97]邹振环:《晚清同文馆外语教学与外语教科书的编纂》,《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98]厦門旭瀛書院編:《大礼記念事業》,1925年。
    [99]厦門旭瀛書院編:《創立二十週年記念誌》,1930年。
    [100]厦門旭瀛書院編:《厦門旭瀛書院報》(昭和十年号),1936年。
    [101]厦門旭瀛書院編:《支那事変と旭瀛書院》,1940年。
    [102]安重龜三郎編:《厦門事情》,厦門:厦門日本居留民会,1917年。
    [103]上沼八郎監修:《台湾協会会報》,東京:ゆまに書房,1987年。
    [104]#12
    [105]台湾教育会編:《台湾教育(?)革誌》,東京:青史社,1982年復刻版。
    [106]台湾新報社編:《台湾居留民会報》,1936年。
    [107]台湾総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編:《台湾と南支那との関係及現在の施設並(?)来の方針》,1917年,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書室蔵。
    [108]台湾総督府編:《福建広東(?)省ニ於ケル外国人丿势力扶植的施設(警察本署調查)》,1918年.
    [109]台湾総督官房調查課編:((台湾L南支南洋)),台北:台湾総督官房調查課,1935年。
    [110]台湾総督府外事部編:《南支那総覽》,南方資料館,1943年。
    [111]台湾総督府熱带産業調查会編:《南支ニ於ケル教育施設》,台湾総督府文教局,出版時間不明。
    [112]田中善立著:《台湾と南方支那》,東京:新修養社,1913年。
    [113]野上英一著:《福州考》,台湾総督府熱带産業調查会,1937年。
    [114]益子逞辅著:《南支那》,台湾銀行,1913年。
    [115]水沢市立後藤新平記念館編:《後藤新平文書》,東京:雄松堂ワイルム出版,1980年。
    [116]宮川次郎著:《厦門〈アモイ〉》,台北:椿木義一,1923年。
    [117]对支功労者伝記編纂会編:《对支回顧録》下巻,東京:对支功労者伝記編纂会,1936年。
    [118]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上巻,東京:原書房,1965年。
    [119]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第31巻第1册、第33巻别册1,東京:日本国際連合協会,1956年。
    [120]《在外日本人各学校関係雜件/在南支丿部》,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1]《学校関係雜件》第一巻、第二巻、第三巻、第八巻,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2]《帝国の在清国学校経営関係雜件》,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3]《支那ニ於ケル文化事業調查関係雑件/外国人丿文化事業》,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4]《台湾人関係雜件/在外台湾人事情関係》,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5]《台湾人関係雜件》,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6]《在外日本人学校教育関係雜件/学校調查関係》,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7]《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雑件、福州東瀛学校》,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8]《在外本邦学校関係雜件、厦門旭瀛書院》,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29]《文化施設及び状況調查関係雜件在外の部(地区别)》,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30]《台湾総督府政況報告並雑報》第一巻、第二巻,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31]《南部支那在留台湾籍民名簿調製一件》,日本外務省外交資料館蔵。
    [132]《隈本文書》,弘谷多喜夫個人藏書複写本。
    [133]阿部洋編:《日中関係と文化摩擦》,東京:巌南堂書店,1982年。
    [134]阿部洋編:《日中教育文化交流と摩擦》,東京:第一書房,1983年。
    [135]阿部洋著:《中国の近代教育と明治日本》,東京:福村出版,1990年。
    [136]井出季和太著:《台湾治績志》,台北:台湾日日新報社,1937年。
    [137]井出季和太著:《南進台湾史考》,1943年,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翻印版。
    [138]北岡伸一著:《日本陸軍と大陸政策——1906—1918年》,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8年。
    [139]小林道彦著:《日本の大陸政策1895—1914桂太郎と後藤新平》,東京:南窓社,1996年。
    [140]駒込武著:《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
    [141]近藤正巳著:《総力(?)と台湾——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6年。
    [142]佐藤三郎著:《近代日中交涉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84年。
    [143]#12
    [144]菅野正著:《清末日中関係史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2年。
    [145]石剛著:《植民地支配と日本語》,東京:三元社,1993年。
    [146]石剛著:《日本の植民地言語政策研究》,東京:明石書店,2005年。
    [147]多仁安代著:《大東亞共栄圈と日本語》,東京:勁草書房,2000年。
    [148]陳培豐著:《「同化」の同床異夢 日本統治下台湾の国語教育史再考》,東京:三元社,2001年。
    [149]鹤見祐輔著:《後藤新平》第二巻,東京:勁草書房,1965年。
    [150]#12
    [151]中村孝志編:《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152]中下正治著:《新聞にみる日中関係史》,東京:研文出版,1996年。
    [153]古川万太郎著:《近代日本の大陸政策》,東京:東京書籍,1991年。
    [154]本庄比佐子等編著:《興亞院と(?)時中国調查》,東京:岩波書店,2002年。
    [155]安岡昭男著:《明治前期日清交涉史研究》,東京:崖南堂書店,1995年。
    [156]劉建雲著:《中国人の日本語学習史—清末の東文学堂—》,東京:学術出版会,2005年。
    [157]#12
    [158]#12
    [159]#12
    [160]#12 —》,《法政大学大学院紀要》第1号,1978年。
    [161]#12
    [162]#12
    [163]#12
    [164]中下正治:《台湾総督府と閩報》,《季刊现代中国》第8号,1973年。
    [165]#12
    [166]中村孝志:《大正期南進論と日本》,《南方文化》第8輯,1981年11月。
    [167]中村孝志:《小竹德吉伝試說》,《南方文化》第7輯,1980年。
    [168]中村孝志:《東亞書院と東文学堂—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濫觴—》,《天理大学学報》第124輯,1980年。
    [169]中村孝志:《福州東瀛学堂と厦門旭瀛書院——台湾総督府華南教育施設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28輯,1980年。
    [170]中村孝志:《福州『閩報』と厦門『全閩新日報』——台湾総督府華南新聞工作の開始—》,《天理大学学報》第169輯,1992年。
    [171]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華南新聞工作の展開》,《天理大学学報》第171輯,1992年。
    [172]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編,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173]中村孝志:《台湾総督府の華南文化施設——大正年代(1912—1926)を中心に——》,《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中村孝志編,天理: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174]長岡新治郎:《熱带産業調查会開催と台湾総督府外事部の設置》,《東南アジア研究》18巻3号,1980年12月。
    [175]#12
    [176]矢野暢:《大正期「南進論」の特質》,《東南アジア研究》16巻1号,1978年6月。
    [177]劉建雲:《清末東文学堂についての一考察》,《岡山大学大学院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8号,1999年11月。
    [178]#12
    [179]劉建雲:《清末中国における東本願寺の東文学堂》,《岡山大学大学院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10号,2000年11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