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世界热点地区民族冲突不断,从跨境民族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正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跨境民族问题纷繁复杂,表现不一,中缅跨境民族问题自有其典型性,即处于相对缓和的状态,尚未引发涉及两国国家安全的矛盾。一般情形下,跨境民族问题会对相关国家的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导致其最终恶化。然而,应对得当以及合作处置也能将跨境民族问题演变为联系双边关系的纽带。本文分析了中缅跨境民族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非法移民和毒品犯罪问题,探讨了中缅两国在处理跨境民族问题上采取的合作措施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障碍、合作的前景展望等,试图揭示出中缅跨境民族问题与中缅关系良性互动的路径。中缅两国在处理跨境民族问题上的合作将有助于缓解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的负面影响,而健康、稳定的民族关系又能促进中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中缅跨境民族的和平跨居对于中国处理与其他周边国家的跨境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The ethnic conflicts have been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round the world nowadays,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cross-border national issues are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world.The ethnic problems between China and Burma still have stood the mitigatory situation with its representativeness, on the background of complicated cross-border problems worldwide,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has not been involved yet. Even though, this issue could be the ties and bridge of friendly and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positively, and also being the reason of deterioration negatively. This dissertation is trying to reveal the successful interaction path of cross-border ethnic problem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Burma. Meanwhile, it has involved lots of analysis on the history of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ssue, national cooperation, barriers, and prospect.he problems would be mitigated and solved finally for the achievement of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on the root of 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strengthe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ntries would retroact the cross-border ethnic problems on the other side.The magnificent effect of peaceful transnational model between them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a to dispose the cross-border ethnic issues with other neighbor countries.
引文
① 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3页。
    ② 石茂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84页。
    ① [美]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主编:《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姜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页。
    ② 引自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李兴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演讲。转引自刘军:《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内政治研究》,
    ③ 海伦·米尔纳著,曲博译,王正毅校:《利益、制度与信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2页。
    ① 海伦·米尔纳著,曲博译,王正毅校:《利益、制度与信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11页。
    ② 浦兴祖:《试论冷战后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互动—以中国为例的初探》,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③ 黄洁清:《现代国家能力的构成: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统合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
    ④ 刘万文,张辉:《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双向互动的理论探讨及中国实践》,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① 金春子:《中国的跨界民族》,《民族团结》1995年第5期。
    ② 刘稚:《关于跨界民族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与东南亚的跨界民族》,《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年。
    ③ 马曼丽、张树青:《跨国民族理论问题综述》,f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④ 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⑤ 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载《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⑥ 葛公尚主编:《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① 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载《中南民族学院报》1994年第4期。
    ② 王清华、彭朝荣:《“跨国界民族”概念与内涵的界定》,载《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③ 石茂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84页。
    ④ 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26页。
    ① 雷勇:《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学分析》,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5期。
    ② 金炳镐:《跨界民族与跨界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③ 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载《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① 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反战研究》,2007年2月版,第36页。
    ① 金炳镐主编:《跨境民族与跨界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211页。
    ① 金炳镐主编:《跨境民族与跨界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208-209页。
    ① 罗刚著:《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51页。
    ② 第一食品网。http://www.foodsl.com/content/1193280/。
    ③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nanews.com/df/2012/01-17/3610856.shtml。
    ④ 廖杨:《“民族-宗教问题”:概念、类型和实质》,载《世界民族》2010年第3期。
    ⑤ 牟钟鉴:《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载《中国宗教》,2006年第1期。
    ① 张倩红:《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载《世界宗教与文化》2002年第3期。
    ② 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修订本),第16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2卷,人民出版版设1995年,第32页。
    ①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新疆宗教问题的调查报告》,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2期。
    ② 王丽君:《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① 雷勇:《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学分析》,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5期。
    ① 郝时远、阮西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② 李松:“重构社会阶层公正流动”,载《瞭望》2011年3月5日。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5/182322059271_5.shtml。
    ③ G.C.劳里等:《族群社会流动与公共政策:美英比较》,载《世界民族》2007年第2期。
    ① 王建娥:《族际政治:20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转引自雷勇:“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学分析”,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5期。
    ①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48cSHjDSaatvmjLg312PeuyTDlen5fab6H6fwEVsWUxXgAQtSuQMDo3pScjC8G6
    ② 360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28/12/1542087296113681.shtml#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mandalay.mofcom.gov.cn/aarticle/ddgk/zwrenkou/200307/20030700113306.html
    ① 李谋、姜永仁编著:《缅甸文化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页。
    ② 周建新:《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载《世界民族》2007年第4期。
    ③ 王士录:《缅甸的“果收族”:族称、来历、状况及跨国互动》,《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
    ① 何平:《移居缅甸的云南回族》,载《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② 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379页。
    ② 贺圣达、李晨阳编著:《缅甸》(列国志),第43页。
    ④ 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第379页。
    ① 周建新:《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载《世界民族》2007年第4期。
    ② 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283页。
    ③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体族景颇族匀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载中国知网。
    ① 周建新:《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载《世界民族》2007年第4期。
    ② 段家开:《跨境民族阿昌族历史初探》,《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① 杨寒松:《论沿边跨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以普洱市沿边跨境民族地区为例》,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9期。
    ②李美娟,刘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与对策》,载《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第3期。
    ① “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排行榜”,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40c76e02cc1755270722083a.html。
    ② 杨红波:《缅北华人聚居区调查与研究——以掸邦果敢、佤邦、勐拉三特区为例》,厦门大学2008年硕士论 文。中国知网。
    ①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载《学术界》2011年第4期。
    ②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载《学术界》2011年第4期。
    ③ 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载《学术探索》2009年第6期。
    ④ 陈茂荣:《“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何以消解》,载《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10期。
    ① “联合国:全球国际移民人数2亿多数移民美国”,人民网,2013年9月16日。http://edu.163.com/13/0916/11/98T0SI9I00294Ⅲ.html?f=jsearch.
    ① 谌彦辉:《模糊的边界——云南十万边民移居海外》,《凤凰周刊》2007年第19期。
    ②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主要数据》中并未使用“移民”这一概念,且《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中也未使用“非法移民”这一概念,而是使用了“非常规移民”。本文统一使用”非法移民”概念。
    ① 鲁刚、李涛:《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
    ② 万丽:《怒江上万人58年逃到缅甸85年返回失国籍无户》,《都市时报》,2012年10月29日。
    ③ 中国社会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年鉴》(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④ 杨文宇:《中缅边境的‘留学生’群落》,《晾望东方周刊》2004年第10期。
    ① 赵卫华,金东黎:《云南省边民外流问题探析》,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② 云南省商务厅口岸处“云南口岸综述”,云南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difang/yunnan/200603/20060301649617.html
    ③ “云南边境山地民族生存状况调查”,中国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190281-1.htm。
    ① 正廷,汤家麟:“越南民族政策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影响及对策”,云南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1381-1.htm。
    ② 周建新、刘东燕:《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载《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11期。
    ③ 杨文宇:《中缅边境的 ‘留学生’群落》,《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第10期。
    ① 刘稚:《中国—东南亚跨街民族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232。
    ② 周雷:“云南边民曾大规模外迁 越南加快惠边政策是主因”,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070730/n251311936.shtml。
    ③ Barry Chiswick, Illegal Im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Control,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une 1988, p.7.转引自刘珈利、卿茜:“非法移民治理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10月。
    ① “瑞丽边防全面清理整治“三非”人员”,云南法制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dfjzz/content/2009-04/13/content_1074730.htm.
    ② “瑞丽专项清理“三非”人员”,云南网,http://yn.yuman.cn/dh/html/2010-01/14/content_1043976.htm。
    ③ “109名“三非”人员被清理”,春城晚报(数字报)新芒市,2011年11月28日。http://xms.yunnan.cn/html/2011-11/28/content_494060.htm。
    ④民政部《中国与毗邻国边民婚姻登记管理试行办法》(1995年2月17日施行)规定,边民通婚的,外国人一方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除了有效护照(或代替护照使用的边民通行证)和无配偶证明外,还需要提供本国合法身份证明和本国同意与中国边民结婚的证明。此外,还要到中国边境县的医院进行体检,获得健康证明。
    ⑤ 华袁媛:《现行婚姻法律规范对滇越边民通婚的规制效果及其反思》,载《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① 杨文英:《中缅边境跨国婚姻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载《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第26卷第3期。
    ②罗刚著:《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67页。
    ③ “针对缅甸掸邦北部的军事镇压使流向中国的人口贩卖加速",http://worldstory.org/wswp/?p=435h1.
    ① “跨国贩卖人口的罪恶”,http://gsfz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1/28/011873514.shtml。
    ② “韩国2014年将聘用缅甸劳工5000余人”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403/20140300510645.shtml
    ① 钟贵峰:《中国边疆治理中的缅甸难民问题》,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②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衍生及其条件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③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一行赴云南省调研兴边富民行动特色优势产业实施情况》,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9/c_124688641.htm。
    ① 罗刚著:《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117页。
    ② 赵淑娟:《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 1年第10期。
    ① 徐军华:《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0-32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7条规定,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中国人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的;有其他正当理由的。
    ③ 该办法第6条规定:“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2)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3)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4)本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指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满18周岁的未婚了女;(5)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6)未满18周岁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7)在境外无直系亲属,投靠境内直系亲属,且年满60周岁、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并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④ 该法第47条规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者符合其他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条件的外国人,经本人申请和公安部批准,取得永久居留资格。”
    ① 赵淑娟:《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② 罗刚著:《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112页。
    ① 万丽:《怒江上万人58年逃到缅甸85年返回失国籍无户》,《都市时报》2012年10月29日。
    ② 万丽:《怒江上万人58年逃到缅甸85年返回失国籍无户》,都市时报,2012年10月29日。
    ①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衍生及其条件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② 万丽:“怒江上万人58年逃到缅甸85年返回失国籍无户”,都市时报,2012年10月29日。
    ① 环球网。http://blog.huanqiu.com/30720/2010-11-23/1669024/。也有学者认为全球每年的毒品交易额达到8000至10000亿美元。参见廖振华:《世界禁毒风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 《2013年中国禁毒报告》。
    ③ 京华时报:《公安部:中国吸毒人数达222万》,2013年7月3日。
    ① 云南日报:《云南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2013年6月19日。
    ② 张绍民等:《禁毒大视野—中国禁毒历史概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 郭健初:《大西南政经战略地位与缅甸民族武装及毒品问题探析》,《东南亚研究》1997年第2期。
    ① 云南网:“云南腾冲在册吸毒人员当禁毒宣传‘嘉宾’”,http://news.yunnan.cn/html/2010-06/25/content_1238734.htm。
    ②《2013年中国禁毒报告》
    ① 何天都:《中缅边境地区毒品犯罪形势评估与对策》,载《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② 茶莹:《云南毒品犯罪新动态》,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06月30日。
    ③ 何天都::《中缅边境地区毒品犯罪形势评估与对策》,载《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① 钟大年:《金三角零距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① Vannarith Chheang, Errvironmenta!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Mekong region。Published online:20 October2010, Springer-Verlag 2010, p359。转引自: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① 刘小龙:《崛起中的“增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4期,第57页。
    ① 郑国富:《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挑战》,《国际商务论坛》2012年第1期。
    ② 《第13届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在瑞丽开幕》,《云南日报》2013年12月7日。
    ③ 高歌:《缅甸民主进程下中缅经贸合作分析》,载《东南亚纵横》2013年第4期。
    ①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转引自王炳煜:《略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载《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卷),第161页。
    ③ 黄雪芬:《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5期。
    ① 金灿荣:《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环球时报》2012年4月22日。
    ② 宋晓军:《中国军事实力究竟如何》,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itnews/20090721/14536509175.shtml
    ③ “《英智库炒作中印军费大幅增加,渲染中国威胁论》,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GB/10933952.html
    ④ 《外媒:中国军费开支明年将超英法德3国总和》,环球网http://finance.huanqiu.com/data/2014-02/4808510.html.
    ⑤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增强军事力量是危险的,中国的军事力量已超过了防卫能力,“开始具备侵略能力”。
    ⑥ 《中国粮食喜获“九连增》,腾讯财经。http://finance.qq.com/a/20130121/003182.htm.
    ① “入世十年中国经济威胁论冒头”,中国时刻网。http://www.s1979.com/news/world/201112/1122311511.shtml。
    ② “积极应对“中国环境威胁论”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GB/8220/50290/4376561.html
    ① 蒋满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151-154页。
    ① 蒋满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153页。
    ② 蒋满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153页。
    ① 刘静:《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展望》,载《亚太经济》2005年第4期。
    ② 董亚夏,张震:《CAFTA与中国、日本、东盟互动关系的转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1期。
    ①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1-12/17/content_2022602.htm.
    ② 黄征学、肖金成、申兵:《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思路及对策》,载《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
    ① 《东盟南增长三角》,《广西日报》,2009年7月22日。
    ② 《东盟东部增长区简况》,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dxfw/cj/200712/20071205308283.html
    ② 《东盟北增长三角》,《广西日报》,2009年7月22日。
    ④ 毕世鸿:《泰国与越南在媚公河地区的合作与竞争》,《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
    ⑤ 郭晓合等著:《中国一东盟双边贸易!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97-98页。
    ① 黄征学、肖金成、申兵:《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思路及对策》,载《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
    ②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郑国富:《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挑战》,载《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01期。
    ① 李继云:“中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20期。
    ②郑国富:《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挑战》,载《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01期。
    ①孙广勇:《中国对缅甸投资下降中企在缅发起形象公关战》,《环球时报》2013年8月22日。
    ② 徐敦鹏:《中国海外投资的现状与面临的风险分析》,载《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3期。
    ① 胡鞍钢:“中日经贸关系是威胁还是互利论”,中经专网。http://www.cei.gov.cn.
    ② 胡鞍钢:“中日经贸关系是威胁还是互利论”,中经专网。http://www.cei.gov.cn.
    ③ 蒋满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159-169页。
    ① 广西发改委区域处:《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情况报告》,http://www.gxdrc.gov.cn/cslm/qyhzldcyj/201107/t20110712 334274.htm
    ① 《中国代表呼吁就移民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5/c_125484449.htm
    ② 《中欧双方同意深化打击非法移民的合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5/content_631458.htm。
    ① 贺圣达;《中缅关系60年: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载《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10期。
    ① 《首次中缅边境地区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会议在仰光召开》。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zwbd_611281/t437921.shtml 2005/01/12.
    ② 《中缅举行边境合作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③ 《中缅举行边境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和维护治安会议》,浙江新闻网。http://news.zj.com/detail/1153758.shtml。
    ④ 《云南怒江警方与缅甸警方合作打击跨境犯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8/03/c_116797844.htm。
    ① 《中缅举行第三个中缅打击拐卖人口犯罪联络官办公室挂牌仪式》,公安部网站,http://www.mps.gov.cn/n16/n1237/n1342/n803715/3791793.html。
    ①《湄公河次区域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05-2007),http://www.notip.org.cn/article/Details.asp?LanFlag=1&NewsId=6237
    ②李玉洁:《德宏边境地区“三非”外国人现状的思考与对策》,《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①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南开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页。
    ② 《清理“三非”,全国城市盯着北京》,环球网。http://china.huanqiu.com/newchinahotcomment/2012-05/2722024.html
    ① 刘稚:《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载《当代亚太》,2005年第3期。
    ①杨之辉张晋:《西双版纳警方与缅甸掸邦东部警方举行禁毒警务合作会谈》,云南网。http://yn.yunnan.cn/html/2013-03/21/content_2663376.htm。
    ① 马敏艾:《禁毒教程》,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140。
    ① 云南省警官学院(前身为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于1997年开设禁毒专业,200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禁毒系,2009年更名为禁毒学院。
    ② 《2013中国禁毒报告》
    ① 《中缅警方联合破获一起特大毒品案抓获11名嫌犯》,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fz/2012/08-15/4110446.shtml。
    ① 曹红蕾:《后糯康时代禁毒边境合作升温》,《云南信息报》2012年6月26日。
    ②张年亮、李召阳:《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取得重大成功》,《人民公安报》2013年7月3日。
    ① 王虎:《浅析中国—东盟禁毒合作机制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① 苏晓晖:《缅甸“民地武”问题对中缅关系的影响》,载《当代世界》2013年第4期。
    ② Ralf Emmers.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TheDynamics of Securitization[M]. Singapore:Eastern UniversityPress,2004转引自王虎:《浅析中国—东盟禁毒合作机制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① 沙洲:《共筑区域和谐发展的未来》,国际商报网,1http://ibd.shangbao.netcn/xw/214423.html
    ② 《泰发展替代作物种植和边境贸易,治理金三角毒品种植问题》,甘肃禁毒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gsjdw/content/2013-05/08/content_4440846.htm?node=8298
    ① 白志红,柳青:《民族·资源·国家:中缅边境佤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载《思想战线》2012年第4期。
    ① 郑晓云:《德宏傣族社会的变迁及其民族认同重构》,载《泰中学刊》(泰国)2010
    1.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著:《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孙士海:《南亚的政治、国际关系及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王志平主编:《硝烟中的沉思—当代世界武装冲突中的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7.徐亚清:《中亚五国转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8..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版。
    11.[英]埃里·凯杜里著、张明明译:《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版。
    12.蒋满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13.[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靓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14.[美]康威·汉得森著、金帆译:《国际关系:世纪之交的冲突与合作》,海南出版社,2004版。
    15.[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6.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潘志平主编:《中亚的民族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潘志平主编:《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民族和当代民族分立主义》,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二卷。
    20.石茂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21.巴忠谈主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曹兴:《僧泰冲突与南亚地缘政治》,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23.蔡拓等:《国际关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丁建伟:《地缘政治中的西北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25.范宏贵:《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26.郝时远:《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葛公尚主编:《当代政治与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8.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2003年版。
    29.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30.楼耀亮:《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马启成等主编:《民族学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2.马曼丽、安俭.艾买提:《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33.[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宇光等译:《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34.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周边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透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36.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全球民族问题大聚焦》,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37.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王建娥等著:《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9.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林超民:《云南乡土文化丛书一德宏》,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4.陆云:《景颇族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马曼丽,张树青:《跨国民族理论问题综论》,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6.马曼丽:《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47.摩西·耶加尔:《缅甸与云南的潘泰(中国穆斯林)》,新加坡,《东南亚历史学刊》,1966年第7卷,英文版。
    48.宁骚著:《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9、申旭,刘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50.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1.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52.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3.韦承二:《开放以来中缅民族关系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54.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6.熊坤新:(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57.《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58.范宋贵:《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59.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郝时远:《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2.郝文明:《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63.何叔涛,扫镜光,赵学先:《民族理论教程》,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64.熊光楷:《国际形势与安全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5.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6.赵学先:《世界民族问题概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67.赵廷光:《云南跨境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68.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6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周边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透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70.[美]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主编:《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姜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71.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2.[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3.[美]海伦·米尔纳著,曲博译,王正毅校:《利益、制度与信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74.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2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75陈衍德等:《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以少数民族的边缘和分离主义运动为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6.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77.郝时远、阮西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8.李谋、姜永仁编著:《缅甸文化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9.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80.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衍生及其条件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81.罗刚著:《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版。
    82.张绍民等:《禁毒大视野—中国禁毒历史概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钟大年:《金三角零距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4.马敏艾:《禁毒教程》,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习文虎:《中国的跨界民族问题与和平崛起战略》,《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杨文顺,特姆:《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碰撞与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余江,王朝佐:《对中缅边境管理与缅甸地方民族武装势力开展警务合作的思考》,《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4.张金平:《云南跨界民族的宗教安全问题探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5.张君宏:《简析缅甸华人族群—果敢族的形成、发展及现状》,《东南亚之窗》,2008年第2期。
    6.章慧:《浅谈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7.赵新国,刘洁婷:《论跨界民族工作与和谐边疆构建—云南省金平县跨界民族问题的调查思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5期。
    8.郑克勤,李洪,舒扬,刘淮,朵林:《云南省跨国婚姻中缅甸籍妇女传播艾滋病的风险评估及对策探讨》,《皮肤病与性病》,2009年第1期。
    9.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10周建新:《跨界民族族缘政治分析》,《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1.周建新:《浅析世界民族问题中的跨国民族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2.周建新:《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世界民族》,2007年第4期。
    13.何跃:《边民主义与跨界民族主义—以中国西南边疆为研究对象》,《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4.何跃:《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6期。
    15.贺圣达:《新军人集团执政以来缅甸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1988—2008)》,《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16.侯峰:《云南跨境民族与边贸》,《思茅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17.胡起望:《跨界民族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18.黄光成:《跨界民族的文化异同与互动—以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为例》,《世界民族》,1999年第1期。
    19:姜永兴:《我国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20.雷勇:《论跨界民族的不平衡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5期。
    21.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学术探索》,2008年第4期。
    22.雷勇:《论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和平跨居》,《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23.李晨阳、陈茵:《影响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政治势力》,《当代亚太》,2006年第4期。
    24.李晨阳:《2000年的缅甸外交》,《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1期。
    25.林锡星:《近年缅甸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3期。
    26.林锡星:《缅甸“金三角”的人文地理与毒品贸易》,《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4期。
    27.林锡星:《中国坚拒“金三角”—毒品大案点滴》,《山.界知识》,2004年第22期。
    28.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南开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29.鲁刚:《中缅边境沿线地区的跨国人口流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0.罗芸等:《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问题调查》,《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1.马太江、韦承二:《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经济与民族关系的崭新发展》,《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2.聂德宁:《近现代中国与缅甸的贸易往来》,《南洋问题研究》,1998年第4期。
    33.王士录:《对云南面向缅甸开放意义的再认识》,《东南亚》,2008年第3-4期。
    34.王士录:《缅甸的“果敢族”:族称、来历、状况及跨国互动》,《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
    35.王新建:《东南亚金三角毒品威胁及其对策》,《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36.王松德:《民族问题的国际性及对我国的影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7.闰文虎:《中国的跨界民族问题与和平崛起战略》,《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明。年第6期。
    38.杨建新:《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烟台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9.杨剑波:《云南跨境民族工作的现状和未来》,《中国民族》,2001年第9期。
    40.肖震宇:《云南跨境民族地区防控人口非法流动的法律对策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2.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43.曹兴:《论跨界民族与跨境民族的区另1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4.丁延松:《论“跨界民族”概念辨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5.段家开:《跨境民族阿昌族历史初探》,《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朔。
    46.范宏伟:《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7.川方芸:《云南跨界民族与可持续发展—云南跨界民族研究三题》,《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48.葛公尚:《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49.何平:《移居缅甸的云南回族》,《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50.何平:《中国西南边疆的变迁与中缅佤族跨国境格局的形成》,《世界民族》,2001年第5期。
    60.何书涛:《民族过程中的同化与认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61.任湘怡、国际与国内:《双向互动—析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期。
    62.张辉:《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双向互动的理论探讨及中国实践》,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7期。
    63.浦兴祖:《试论冷战后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互动—以中国为例的初探》,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64.黄洁清:《现代国家能力的构成: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统合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
    65.刘万文,张辉:《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双向互动的理论探讨及中国实践》,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66.王清华、彭朝荣:《“跨国界民族”概念与内涵的界定》,载《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67.雷勇:《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学分析》,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5期。
    68.王丽君:《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69.史慧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载《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70.C.劳里等:《族群社会流动与公共政策:美英比较》,载《世界民族》2007年第2期。
    71.王建娥:《族际政治:20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转引自
    72.段家开:《跨境民族阿昌族历史初探》,《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73.鲁刚、李涛:《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4.万丽:《怒江上万人58年逃到缅甸85年返回失国籍无户》,《都市时报》,2012年10月29日。
    75.杨文宇:《中缅边境的‘留学生’群落》,《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第10期。
    76.赵卫华,金东黎:《云南省边民外流问题探析》,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77.何正廷,汤家麟:《越南民族政策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影响及对策》,云南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1381-1.htm。
    78.刘珈利、卿茜:“非法移民治理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10月。
    79.钟贵峰:中国边疆治理中的缅甸难民问题》,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80.赵淑娟:《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81.徐军华:《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81.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载《学术探索》2009年第6期。
    82.郭健初:《大西南政经战略地位与缅甸民族武装及毒品问题探析》,《东南亚研究》1997年第2期。
    83.何天都:《中缅边境地区毒品犯罪形势评估与对策》,载《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84.茶莹:《云南毒品犯罪新动态》,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06月30日。
    85.李玉洁:《德宏边境地区“三非”外国人现状的思考与对策》,《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86.刘稚:《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87.刘稚:《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载《当代亚太》,2005年第3期。
    88.郑国富:“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挑战”,载《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01期。
    89.金灿荣:《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环球时报》2012年4月22日。
    90.刘静:《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展望》,载《亚太经济》2005 年第4期。
    91.董亚夏,张震:《CAFTA与中国、日本、东盟互动关系的转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1期。
    92.黄征学、肖金成、申兵:《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思路及对策》,载《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
    93.毕世鸿:《泰国与越南在湄公河地区的合作与竞争》,《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
    94.贺圣达:《大媚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载《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
    95.李继云:“中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20期。
    96.孙广勇:《中国对缅甸投资下降,中企在缅发起形象公关战》,《环球时报》2013年8月22日。
    97.徐敦鹏:《中国海外投资的现状与面临的风险分析》,载《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