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效力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占有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也最为常见的对物支配形态,这一制度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承担着维护财产关系现状、定纷止争的功能。同时,由于其在内容上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成为法律中的一项疑难问题。
     本文共分四编。
     第一编占有初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占有概念、占有性质等基本问题。对于占有的讨论,通常以占有概念为基础。本文在这一部分指出占有概念借以存在的基础性假定的错误,结合占有概念学理研究的发展,提出放弃以占有体素和心素两方面界定占有概念的方式,而非总体上完全否定占有概念的使用,建议将对占有概念的界定转向注重“利用”。另一个与占有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是占有性质,这是展开对占有问题的讨论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占有性质的界定决定着占有制度的内容以及如何在物权法体系中安排占有与具体制度的设计。通过对占有性质各项学说的分析,本文认为,在不同的角度和情形之下,占有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具体而言,是事实状态与权利(占有权the right of possession)之间的转化。占有权的提出使得占有得以成立的本权范围扩大,其能够与所有权及他物权一同作为占有的本权。占有与本权之间的关系作为本文的主线,贯穿始终。这一主线体现在占有的三项效力当中,从占有公示本权到占有与本权脱离后对占有的保护。
     第二编详细论述了占有公示效力的相关内容。从物权所具有的绝对性和排他性进行分析,物权需要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将其存在及状况彰显于世人面前。作为一种最为古老同时又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权利表彰方式,占有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即已经出现,基于其法律性质而承担着对物权进行公示的功能,在登记制度发达以前一直独自承担着这一功能。后来,对不动产支配和利用方式发生变化,使得在不动产上物权存在的公示方式由占有转变为登记(簿册占有)。占有因此退出不动产物权表彰的领域。此外,本文也指出,由于动产逐步呈现出脱离其置于其上的土地而独立存在的趋势,其价值及其重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尽管大部分动产基于其特殊性仍以占有作为公示手段,但是,动产担保立法的新近发展使得占有公示手段的地位部分被登记、公证等方式所取代,以占有表彰本权存在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对所有动产物权均以登记的方式公示不利于交易顺利和高效率进行,因此,尽管占有作为物权公示的手段受到了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总体而言,物权公示经历了由占有为主导到逐渐多元化的趋势。
     第三部分全面阐述了占有推定效力的内容。基于占有表征本权的效力,从维护社会交易安全的角度考虑,法律上规定了有利于占有人的占有状态及本权享有的推定效力。依据占有事实状态的性质,基于经验法则所反映的占有人与占有物之间存在的较高程度的可能性或者盖然性,法律上推定占有人为善意、自主持续地占有;此外,法律上还依据占有人对占有物进行支配的事实而推定占有人本权的享有。为了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上允许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将这种推定予以推翻。近代法律的发展,使得占有的公示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为登记制度所取代,而登记簿中记载的本权人往往与实际占有人相脱离,这使得占有人与真正权利人之间的关系被人为阻断,因而占有的推定效力也受到物权登记制度公信力的影响,在不动产上尤为明显。在对推定效力的内容、适用及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立法现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在我国物权法中规定全面而完善的占有推定效力的建议。
     第四编主要是对占有的保护效力展开论述。占有制度得以设立和发展所遵循的法律逻辑是通过认可占有事实而达到对本权的保护,因此,占有保护效力的存在是法律上规定占有制度的根本所在。这种保护效力又是与占有的公示效力、推定效力的存在密切相关。占有的公示效力彰显本权的存在,占有的推定效力推定本权的享有,基于这两种效力,法律上认定占有本权存在的高度盖然性,因而在法律上确认保护占有的保护效力,此举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我们在占有效力这个问题上应当把握:占有的各项效力在法律上的确认都体现占有人取得本权、强化本权和保护本权的功能。此外,这一部分还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占有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现行占有立法制度中存在价值与体系两方面的严重不足,在当前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占有保护效力得以适用的具体情形。因此,有必要在知悉我国占有立法现状得以形成的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占有制度。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论证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概括并针对我国占有制度立法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It is possession for the human being that is an oldest and most common means of controling the object.It has borne th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bject and resolving the disputes on the object since it formed.It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legal issue because of its abundance and complexity in the content.
     This dissertation contains five parts.
     Part one is about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on the possession,such as the concep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possession.It is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possession to get to know the conception of possession.By stu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the possession,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basic asssumptions of the conception of possession are false.So it is for us wise to give up the mode of concepting the possession by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But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us to deny the conception of possession,and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ion of use".Another matter related to the possession is the nature of the possession,which is not avoidable.The nature decides the content of its' system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crete substance of possession.By analysing the theories on the nature of possession,it is obvious that the nature is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n the whole,the nature of possession may be transformed between the fact and the right(the right of possession).The recognisating of the conception of the right of possession extends the area of the basic rights to the possession,which is similar to the ownership and another real properties.The main clue of this dissertaio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session and the basic rights to possession which is through the whole article,including the effect of display,the effect of assumption and the protecion.
     Part two i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effect of display of the possession.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absolutive and exclusive effect of real property,it is necessary to manifest thebasic imformation of the real property by the legal means.As one of the oldest way of display the right,possession appeared on the early time of the human society.Possession undertook the function of the display the real property solely before the recording system emerged.Because of the change on the means of control and use on the real property,the recording system(Buchbesitz) raplaced the possession as the means of display the real property,then the possession exitted the field of the display of real property.The valu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vable property has been recognised by the public step by step.Though the main means of display of the real right of the majority of movable property is possession,the latest trend of the security right of the movable property has weake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ssession,which influenced the effect of display of the possession in a certain degree.But the recording system of the real property impac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de,which retains the possession as a means of the display the movable property.S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ans of display is from the sole possession to a complex system.
     Part three shows general content of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The recognising the effect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possession is based on the effect of display,which is in favour of the safety of the trade.It is stemed from the high possibility of the possessor as the person having the right to possesse the object to assumpt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boda fide of the possessor and the person having the right to possession in the real property law.In order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possessor and the real person owns the right,this kind of assumption can be denied through the abundant proof.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e law shows the recording system replaces the possession as the means of display the real property in a certain degree.But the recording system sepa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owner and the possessor,which influences the faith of the pulic to the effect of the assumption of possession,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e real estate.The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the effect of the assumption are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s of relative issues.
     Part four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protection of the possession.The logic clue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ssession is to protect the benefits of the possessor through recognising the possession as a legal fact.The effect of protection the possessor is the fundamental content of the system of possession,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other two effects of possession.The effect of the display shows the right to possession,the effect of assumption strengthen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right to possession, then the effect of protection benefits the order of the trade.Through the analysing above,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maste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he possession and the right to possession.Otherwise, there are two deficiencies on the current law about the possession of China which are concerned to the value and the system of the possession. Possession could be used to solve certain troublesome issues in China.So it is requisite to know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the ethic backgrounds,which is good to reset the system of possession in China.
     The last part of this dissertaion is to summarise the conclusions of the whole article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valuable advices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possession in the real property law of China.
引文
1 Security Rights in Mov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pp.655-657.
    2吴文嫔:《所有权产生的法理基础--以占有性质的法律阐释为核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3保罗语,见D.41,2,Ipr.《民法大权选译·物与物权》,第205页。转引自黄风著:《罗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4 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53页。
    5 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64页。
    6 Peter Stein,Roman Law and English Jurisprudence Yesterday and Today,in The Character and Influence of Roman Civil Law:Historical Essays,London:Hambledon Press,1988,151,165.
    7 Charles Sweet,Possession in English law,3 Jurid.Rev.1891,121。
    8 Peter Stein,The Attraction of the Civil Law in Post-Revolutionary America,in The Character and Influence of the Roman Civil Law:Historical Essays,London:Hambledon Press,1988,411.
    9 W.Blackstone,Possession as the Origin of Proper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85.p.73.
    10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15页。
    11 《德国民法典》第857条规定,占有可以转移给继承人。
    12[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88年版,第43页。
    13 王卫国主译:《荷兰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43页。
    14 民法通则第71条。
    15 Thomas C.Grey,The New Formalism,http://papers.ssrn.com/so13/papers.cfm?abstract_id=200732.
    16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pp.535-567.
    17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 2000,pp.535-567.
    18 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1932,No.6.
    19[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88年版,第422页。
    20[德]福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占有》,朱虎、刘智慧译.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第151页.
    21 Dorman E.Adams,Possession-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vol.48.No.3.
    22 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27页。
    23[德]M·沃尔犬:《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24 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8页。
    25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页。
    26 Dorman E.Adams,Possession-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
    27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pp.535-567.
    28 Friedrich Carl yon Savigny,Treatise on Possession,Sir Eriskine Perry trans.,6 th ed.1979,95.
    29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pp.535-567.
    30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pp.535-567.
    31[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民国88年版,第426页。
    32 Baur/StUmer,Sachenrecht,17Aufl.1999 § 3 B 11.转引自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33 保罗语,见D.41,2,1,3.《民法大全选译·物与物权》211页。参见黄风著:《罗马私法导论》,中困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页。
    34[德]耶林著:《意思在占有中的作用》(1862年),转引自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48页。
    35[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民国88年版,第427页。
    36 A.E.S.Tay,The Concept of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Found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1964,476.
    37 Atkyns v.Horde(1757).“seisin是一个技术性术语,通过允许承租人进入保有期限tenure表示完成授权,且未构成或通过不动产的终身保有freehold.”
    38 Joshua Williams,Law of Real Property(23 rd ed.)(1920).
    39 Plucknett,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ommon Law(5 th ed.),Boston,Little,575.
    40 Dorman E.Adams,Possession-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
    41 F.Pollock & Wright,An Essay on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London,Clarendon Press,(1888),3.
    42[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著:普通法,冉吴、姚中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页。
    43 Dias and Hughes,Jurisprudence,London,(1957),317.
    44 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Common Law,Boston:Little,Brown and Co.,(1881),1-2.
    45 Salmoncl,Jurisprudence,10th ed.,(1947),285.
    46 Lyeil v.Kennedy(1887) 18 Q.B.D.
    47 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1932,No.6.
    48 Salmond,Jurisprudence,10th ed.,(1947),287.
    49 A.E.S.Tay,The Concept of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Found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1963-1964,476.
    50 Beekhuis,"Civil Law",in Property and Trust(Lawson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Vol.6.
    51 James Gordley and Ugo Mattei,Protection Possess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44.1996.293-334.
    52 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1932,No.6.611-637.
    53 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 1932,No.6.611-637.
    54 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 1932,No.6.611-637.
    55 刘智慧:《论我国确立占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Tid=16187.
    56 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07页。
    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82页。
    58 黄风著:《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59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60 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7页。
    61[日]原田庆吉著:《日本民法典的史的素描》,创文社1954年版,第95页。
    62 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页。
    63《瑞士民法典》第919条。
    64“对自己掌管之物或行使之权利的持有或享有,或者对由他人以我之名义掌管之物或行使之权利的持有或享有,谓之占有。”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15页。
    65 尹田:《法国物权法上的占有制度》,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5期。
    66 J.Carbonnier,Droit civil,Les biens,(15 th(?)ed,1992),Paris.p117.
    67 德国民法典第854条。参见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68 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29页。
    69 例如,德国民法典第861、862条。
    70 德国民法典第868条,参见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页。
    71孟勤国:《占有概念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占有制度》,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72D H Van Zyl,History and Principle of Roman Private Law,Butterwosths,1983,175.
    73任强:《罗马私法中的占有制度》,载《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第4期。
    74Friedrich K.V.Savigny,The right of the possession,Sir Eriskine Perry trans.,Hyperion Press,Inc.,1979,16-20,30.
    75[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占有》,朱虎、刘智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2页。
    76Francis S.Philbrick,Seisin and Possession as the Basic of Legal Title,Iowa Law Review,Vol.24,1938-1939,268-308.
    77宋良刚:《占有在物权法构建中的几点思考》,载米健主编《中德法学学术论文集[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1页。
    78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79 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3页。
    80[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著:《普通法》,冉昊、姚中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第189页。
    81 Rudolph von Ihering,Adolfo Posada trans.,La Voluntad en La Posesit(?)n,Editorial Reus,2003(reprint),pg.386.
    82 Rudolf Von lhering,Enrique Principe y Satorres trans.,El Esp(?)ritu dei Derecho Romano(tomo Ⅳ),Granada,1998,1049.
    83 Wolff,Sachenrecht.8Aufl.1929.§3Ⅲ.转引自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 2007,第62页。
    84 谢哲胜:《中国物权法草案评析》,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4435。
    85[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88年版,第420页。
    86参见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2页。
    87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88宋良刚:《占有在物权法构建中的几点思考》,载米健主编《中德法学学术论文集[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368页。
    89吴文嫔:《所有权产生的法理基础--以占有性质的法律削释为核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90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91Coverdale v.Charlton(1878)4 Q.B.D.104,127(C.A.).
    92黄风先生将其分别译为“占有权利”和“占有权”,参见黄风:《罗马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93“jus possidendi”是指所有权人享有的能够占有所有物的权利,是所有权的内容之一。参见[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占有》,朱虎,刘智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注。
    94[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占有》,朱虎,刘智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95Albert S.Thayer,Possession and Ownership,Law Quarterly Review,1907.No.23.
    96 Albert S.Thayer,Possession and Ownership,Law Quarterly Review,1907.No.23.
    97 Albert S.Thayer,Possession and Ownership,Law Quarterly Review,1907.No.23.
    98陈淑娟:《心理学视野中的所有权探析》,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99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a.L.Rev.2000.
    100 A.E.S.Tay,The Concept of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Found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Novermber 1964.476-497.
    101 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102 Friedrich K.V.Savigny,The right of the possession,Sir Eriskine Perry trans.,Hyperion Press,Inc.,1979,2-3.
    103 Dorman E.Adams,Possession-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
    104 黄风著:《罗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105 乌尔比安语,见D.43,17,1,2.《民法大全选译·物与物权》223页。转引自黄风著:《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106 Dorman E.Adams,Possession-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
    107 民法通则第71条。这一条文中的占有权能不同于本文所论证的the right ofpossession。
    108 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10页。
    109 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110 Albert S.Thayer,Possession and ownership,The Law Quarterly Review,1907,175.
    111 A.E.S.Tay,The Concept of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Found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Novermber 1964.476-497.
    112 李琦:法律效力:《合法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之保证力》,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113 赵晓芹、曲玉萍:《浅论占有法律效力》,载《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14[德]M·沃尔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115 许叫月、胡光志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116肖厚国著:《物权变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第1页。
    117叶金强著:《公信力法律构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18[德]M·沃尔犬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118肖厚国著:《物权变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第8页。
    119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9页。
    120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122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39、第140页。
    123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9页。
    124许明月、胡光志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125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126肖厚国著:《物权变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127许明月、胡光志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28 Richard Posner,Economic Analysis of Law(Six Edition),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1页。
    129[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85页。
    130 许明月、胡光志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131叶金强著:《公信力法律构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32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41页。
    133许明月、胡光志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134Barbara A.Misztal,Trust in Modern Societies,Polity Press,1996,74-76.
    135[日]舟桥谆一著:《物权法》,有斐阁平成四年,第308页。
    136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页。
    137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10页。
    138 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10页。
    139[美]Bradford Stone,Uniform Commercial Code,5 th Edition,China:Law Press.2004.pp.359-365.
    140 《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2008修订版),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2008,第叁-242页。
    141 赵晓钧:《欧洲一体化与动产物权法》,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142 以上信息均来自欧洲民法典研究小组的网站,http://www.sgecc.net/pages/en/texts/index.draft_articles.htm,访问日期为2007年9月。
    143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10页。
    144常鹏翱:《善意取得的中国问题--基于物权法草案的初步分析》,载《中德私法研究》2006年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145德困民法典第868条,瑞士民法典第920条及我国台湾民法第941条,皆干直接占有之外,并承认间接占有。
    146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147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38、第339页。
    148[日]舟桥谆一著:《物权法》,法律学全集(18),有斐阁昭和35年版,第59页。
    149王泽鉴:《动产担保制度与经济发展》,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页。
    150江平:《制定民法典的几点宏观思考》,载《江平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页。
    151沈达明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152Karl Kreuzer,"The Model Law on Secured Transactions of EBRD from a German Point of View".Joseph J.Norton,Mads Andenas(eds).Emerging Einancial Markets and Secured Transactions.Lond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177.
    153沈达明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154Frederique Dahan.Secured Transactions Law in Western Advanced Economics:Exposing Myths,Law in Transition,2000(Autumn),40.
    155高圣平:《大陆法系动产担保制度之法外演进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启示》,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5期。
    156[日]近江幸治著:《担保物权法》,祝娅、王卫军、房兆融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以下。
    157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在1985年12月27日下发的(1985)法民字第21号《关于在土改前已分家析产的房屋,土改时误登在一人名下的产权仍归双方各自所有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1999)执他字第21号《关于人民法院查封的财产被转卖是否保护善意取得人利益问题的复函》。
    158 李猛:《论抽象社会》,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59 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22页。
    160 许明月、胡光志等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161 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162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535-567.
    163[德]M·沃尔夫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164 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22、第123页。
    165 许明月、胡光忠等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祉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66 常鹏翱:《物权法之形式主义传统的历史解读》,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
    167 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535-567.
    168 谢在全著:《民法物权法》,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9页。
    169 Westermann,Sachrecht,7.Aufl.1998,§45 Ⅱ 1.转引自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170 陈玮直著:《民事证据法研究》,台湾地区新生印刷厂1970年版,第24页。
    171 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250页。
    172赵信会著:《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173#12
    174 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2版)》,法律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355页。
    175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15、第522页。
    176 所谓法律上的权利推定,是指以某种待证的前提(前提事实)为依据,推定一个权利的存在。引自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
    177转引自肖建国、肖建华著:《民事诉讼证据操作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
    178 傅穹、彭诚信著:《物权法专题初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249页。
    179[德]汉斯·普维庭著:《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74页。
    180 赵信会著:《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8、第41页。
    181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182[法]蒲鲁东著:《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9页。
    183罗晓静:《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
    184王利明:《试述占有的推定效力规则》,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85[日]高桥宏志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念的深层分析》,林剑峰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7页。
    186 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页。
    187 关于推定的相关概念,可参见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注(51)。
    188[德]M·沃尔夫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页。
    189张立中著:《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14页。
    190德国民法典第1065条,用益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用益权人的请求权,准用关于基于所有权而发生的请求权的规定。
    191杜塞尔多夫州高等法院,《新法学周刊》-RR,1994年,862页。转引自[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困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192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下册),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版,第508页。
    193 在德国民法中,占有上权利推定之效力,亦绝不及于债权。参见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177页边码5。
    194 张双根:占有的基本问题--评《物权法草案》第二十章,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9501。
    195[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63页边码12,第182页边码14。
    196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197《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修订版),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叁-181页。
    198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1、第228页。
    199[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3页。
    200 梁慧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若干基本问题》,载张民安主编:《民商法学家》(第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201[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页。
    202 《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叁-181页。
    203[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边码12,第177页边码6。
    204[日]川岛武宜著:《所有权法の理论》,岩波书店1975年版,第143页。 Roger H.Bernhardt,Ann M.Burkhart,Real Property,China:Law Press,2004,332-333.
    206 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58页。
    207 程啸、尹飞:《论物权法中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208 物权法第127条第1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209 物权法第153条。
    210 物权法第158条,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211 物权法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212 物权法第9条第1款,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13 物权法第14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214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0页。
    215 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216 殷生根译:《瑞士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54页。
    217 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218 罗晓静: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
    219 在德国,保护信赖只是一种旨在提高法律行为交易稳定性的法律技术手段,由此主旨出发,动产善决取得 和不动产善意取得都能归于信赖保护原则之下,其目的在于商品流通的简易化。参见[德]卡尔·拉伦茨著:《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9-60页。
    220 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160页。
    221 《草案》第4条第2句规定:“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人是该不动产的权利人,动产的占有人是该动产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第260条规定:“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占有,除有相反证据证明外,推定有权占有。”
    222 常翱鹏著:《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223[德]汉斯·普维庭著:《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4、第75页。
    224 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62页。
    225[德]M·沃尔夫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226[德]汉斯·普维庭著:《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227 罗晓静:《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
    228 梁慧星著:《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5页。
    229 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230 程啸,尹飞:《论物权法中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231 台湾民法第944条,“1.占有人,推定其为以所有之意思,善意、和平及公然占有者。2.经证明前后两时为占有者,推定前后两时之间,继续占有。”(其物权编修正草案就该条新增“无过失”占有推定),其他立法例诸如德国民法典第938条、日本民法典第186条、法国民泫典第2230、2231、2234条、意大利民法典第1142、1143条、第1147条第3款。
    232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第142页。
    233 刘得宽:《论占有诉权制度》,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6页。
    234 Luigi Aru e Rieardo Orestano,Sinossi DI Dirtto Romano,Edtrice La Navicella,Roma,1955,139.
    235 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236 Sinha Basnayake,Possession in a Mixed Legal System--The Sri Lanka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24.1975.
    237 黄风著:《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238 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239[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240 赵晓芹:《从占有效力看我国占有制度立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241 James Gordley and Ugo Mattel,Protection Possess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44,294.
    242[德]福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占有》,朱虎、刘智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243 James Gordley and Ugo Mattel,Protection Possess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44,294.
    244 Wieling,"Grund und Umfang des Besitzschutzes," in De iustitia et iure Festgabe f(u|¨)r Ulrich von L(u|¨)btow zum 80.Geburtstag(M.Harder & G.Thielmann,eds.1980),at 3 Ⅲb,p.127.
    245 Brodmann/Strecker,Planck's Kommentar zum B(u|¨)rgerlichen Gestzbuch,Band 3,Aufl.1933,Rn.1 § 854Vorbemerkung.转引自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246 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247 Wieling,"Grund und Umfang des Besitzschutzes,"in De iustitia et iure Festgabe f(u|¨)r Ulrich von L(u|¨)btow zum 80.Geburtstag 550,576(M.Harder & G.Thielmann,eds.1980).,at 577-578.
    248[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著:《普通法》,冉昊、姚中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249 Ihering,(U|¨)ber den Grund des Besitzschutzes Eine Revision der Lehre vom Besitz(2d ed.,1869),at 31-34.
    250 Ihering,(U|¨)bet den Grund des Besitzschutzes Eine Revision der Lehre vom Besitz(2d ed.,1869),at45-55.
    251 Oliver Wendell,The Common Law.Boston:Little,Brown and Co.,(1881),207.
    252 M.Harwood,Morden English Land Law,1982,503.
    253 G.Chehire & E.H.Burns,Modern Law of Real Property(14 th ed.),1988,25.
    254 R.Megaryy & H.W.R.Wade,The Law of Real Property(5 th ed.) 1984.pp.104,107.
    255 F.Poliock & R.S.Wright,An Essay on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Oxford:Clarendon Press(1888).16.
    256 James Gordley and Ugo Mattel,Protection Possess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44,294.
    257 For definitions of the mental element,see.Fernando v.Fernando(1910).13 N.L.R164 at 16
    258 Henry Bond,Possession in the Roman Law.The Law Quarterly Review,No.23,259-279.
    259 Sinha Basnayake,Possession in a Mixed Legal System--The Sri Lanka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24.1975.
    260 Salmond,Jurisprudence,12 th ed.,281.
    261[1911]A.C.746.
    262 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1932) 16,615-616.619-620.
    263 Sinha Basnayake,Possession in a Mixed Legal System--The Sri Lanka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24.1975.
    264[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265 尹田:《论“不公正胜于无秩序”》,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323-329页。
    266 刘云生:《占有制度的法哲学、法史学考察》,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67 李怡轩、李兆辉:《伦理与法律:两种规范间的对话》,载《哲学动态》2007年第8期。
    268 陈淑娟:《心理学视野中的所有权探析》,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269 刘云生:《占有制度的法哲学、法史学考察》,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70 郑冠宇:《占有物之返还关系(一)》,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实例问题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2年版,第341页。
    271[德]M·沃尔夫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272 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第63页。
    273 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第63页。
    274[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民国88年版,第419页。
    275 Albert S.Thayer,Possession and ownership,The Law Quarterly Review,1907,175.
    276 J.de Ferri(?)re,Dictionnaire de droit et depratique v."possesseur de bonne foi," 328(nouv.ed.,1769).
    277 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涉及动产物品时,占有即等于所有权证书.参见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22页。
    278 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279 James Gordley and Ugo Mattei,Protection Possess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44,294.
    280 参见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23页。
    281 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282[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当代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
    283 Motive zu dem Entwurfe eines B(u|¨)rgerliches Gesetzbuches f(u|¨)r das Deutsche Reich(1888),p.118.
    284 德国民法典第1007条第2项.参见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285 德国民法典第1006条.参见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286 德国民法典第1007条第2项。参见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287 德国民法典第861,第862条。占有辅助人甚至可以提起占有诉讼以对抗他得以持有占有的人,这不是占有辅助人不再享有占有权的辩护。
    288 意大利民法典第1169条。参见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页。
    289 意大利民法典第1170条。
    290 K.J.Gray & P.D.Symes,Real Property and Real People Principles of Land Law,London:Butterworths,10s(1981),49.
    291 W.S.Holdsworth,History of English Law,London:Methuen(1926),pp.59-60.
    292 Harding v.Cooke,7 Bing.346,131 E.R.134(C.P.1831).
    293 Asher v.Whitlock.L.R.1 Q.B.1(1865).
    294 《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叁-185页。
    295 《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叁-185页。
    296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7页。
    297 赵万一:《民法财产关系的伦理分析》,载《民法的伦理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386页。
    298 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299 《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叁-185页。
    300 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页。
    301 赵晓芹:《从占有效力看我国占有制度立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302 Dorman E.Adams,Possession- 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vol.48.pp.51-57.
    303 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3页。
    304 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5页。
    305 郑冠宇著:《占有物之返还关系(一)》,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实例问题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2年版,第359页。
    306[德]M·沃尔夫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307 物权法第127条1款。
    308 物权法第30条。
    309 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1页。
    310 Josef Jurt,Actions Relationg to Possession and Property in the Swiss Civil Law,Tulane Law Review,Vol.29,1954-1955,735-738.
    311 Josef Jurt,Actions Relating to Possession and Property in the Swiss Civil Law,Tulane Law Review,Vol.29,1954-1955,735-738.
    312 Josef Jurt,Actions Relating to Possession and Property in the Swiss Civil Law,Tulane Law Review,Vol.29,1954-1955.735.
    313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314 参阅Wieling,Voraussetzung,(U|¨)bertragung und Schutz des mittelbaren Besitzes,AcP 184,439.转引自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315 张梅:《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和经过主张》,载《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4期。
    316 梁慧星著:《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23页。
    317 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318 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页。
    319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页。
    320 刘得宽著:《论占有诉权制度》,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5-368页。
    321[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民国88年版,第423页。
    322 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323[日]高岛平藏著:《近代的物权制度の展开と过程》,成文堂,昭和四四年初版一刷,第183页以下。
    324 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1项。
    325 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2项。
    326 尹田著:《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327 黄宗乐:《占有保护请求权》,载《辅仁法学》第2期,第53页。
    328 五二年台上一四四六号判例:「民法第九六二二条之规定,乃为保护占有而设。故虽对于占有人有物之返还请求权存在,如不依合法程序而夺取占有人之占有时,则占有人仍得请求返还其占有物。」又十七年十三五六号判例:“占有人对于占有物被侵夺时,除自现占有人或前瞻有人侵夺而来者外,得请求返还。”系就 两不法侵夺之占有间,何者应受保护者而言,理论上应不与上一判例之旨冲突。转引自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第86页。
    329 郭建著:《中国财产法史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330 刘得宽著:《论占有诉权制度》,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5-368页。
    3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9页。
    332 王利明:《关于占有、占有权和所有权问题》,载《法学评论》,1986年第1期。
    333 刘云生:《占有制度的法哲学、法史学考察》,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34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2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
    335 刘云生:《占有制度的法哲学、法史学考察》,载《汕头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36[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61页。
    337 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19页。
    338 《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2008年修订版)》,商点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叁-185页。
    339 郭建著:《中国财产法史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340 邓建鹏著:《财产权利的贫困》,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341 Jonathan Ocko."The Missing Metaphor.Applying Western Legal Scholarship to the Study of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in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ed.Madeleine Zelin,Jonathan K.Ocko,and Robert Gardell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202.
    342[美]D.布迪、C.莫里斯著:《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343 刘泽华著:《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引言”第2页。
    344 邓建鹏著:《财产权利的贫困》,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345 郭建著:《中国财产法史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346 季怀银著:《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47 陈晓枫、付春杨:《财富观与正义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载倪正茂主编:《法史思辨--2002年中国法史年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348[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55页。
    349[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60页。
    350[德]马克思著:《论犹太人问题》,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39页。
    351[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范愉译,朱景文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352 赵晓钧:《欧洲一体化与动产物权法》,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353 王铁雄著:《财产权利平衡论--美国财产法理念之变迁路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页。
    1.黄风著:《罗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周梅著:《间接占有中的返还请求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周榍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王泽鉴著:《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黄风:《罗马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许明月、胡光志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肖厚国著:《物权变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
    13.叶金强著:《公信力法律构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三民书局1993年版。
    15.《新简明六法实用小法典(2008修订版)》,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版。
    16.沈达明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7.陈玮直著:《民事证据法研究》,台湾地区新生印刷厂1970年版。
    18.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19.赵信会著:《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0.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肖建国、肖建华著:《民事诉讼证据操作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2.傅穹、彭诚信著:《物权法专题初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常翱鹏著:《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5.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梁慧星著:《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 版。
    27.尹田著:《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8.郭建著:《中国财产法史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0.《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31.邓建鹏著:《财产权利的贫困》,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2.刘泽华著:《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3.季怀银著:《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34.《论语·里仁》。
    35.王铁雄著:《财产权利平衡论--美国财产法理念之变迁路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吴文嫔:《所有权产生的法理基础--以占有性质的法律阐释为核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2.尹田:《法国物权法上的占有制度》,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5期。
    3.孟勤国:《占有概念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占有制度》,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4.任强:《罗马私法中的占有制度》,载《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第4期。
    5.潘嘉玮:《占有制度探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6.高圣平:《大陆法系动产担保制度之法外演进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启示》,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5期。
    7.李猛:《论抽象社会》,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8.常鹏翱:《物权法之形式主义传统的历史解读》,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
    9.罗晓静:《论占有权利推定在不动产上的适用》,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
    10.王利明:《试述占有的推定效力规则》,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1.陈淑娟:《心理学视野中的所有权探析》,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2.李琦:《法律效力:合法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之保证力》,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13.赵晓芹、曲玉萍:《浅论占有法律效力》,载《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4.赵晓钧:《欧洲一体化与动产物权法》,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15.程啸、尹飞:《论物权法中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16.赵晓芹:《从占有效力看我国占有制度立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17.刘云生:《占有制度的法哲学、法史学考察》,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8.李怡轩、李兆辉:《伦理与法律:两种规范间的对话》,载《哲学动态》,2007年第8期。
    19.张梅:《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和经过主张》,载《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4期。
    20.黄宗乐:《占有保护请求权》,载《辅仁法学》,第2期。
    21.王利明:《关于占有、占有权和所有权问题》,载《法学评论》,1986年第1期。
    22.谢哲胜:《中国物权法草案评析》,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4435。
    23.刘智慧:《论我国确立占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16187.
    24.张双根:《占有的基本问题--评《物权法草案》第二十章》,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9501.
    25.常鹏翱:《善意取得的中国问题--基于物权法草案的初步分析》,载《中德私法研究》2006年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宋良刚:《占有在物权法构建中的几点思考》,载米健主编《中德法学学术论文集[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王泽鉴:《动产担保制度与经济发展》,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8.江平:《制定民法典的几点宏观思考》,载《江平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9.梁慧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若干基本问题》,载张民安主编:《民商法学家(第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吴光明:《论基于法律行为之物权变动》,载《民法七十年之回顾与展望纪念论文集(三)物权·亲属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刘得宽:《论占有诉权制度》,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尹田:《论“不公正胜于无秩序”》,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9卷)》, 金桥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33.郑冠宇:《占有物之返还关系(一)》,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实例问题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2年版。
    34.赵万一:《民法财产关系的伦理分析》,载《民法的伦理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
    35.陈晓枫、付春杨:《财富观与正义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载倪正茂主编:《法史思辨--2002年中国法史年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6.张立中:占有制度之近代化,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七二学年第二学期硕士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1.[德]卡尔·拉伦茨著:《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德]福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占有》,朱虎、刘智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德]弗里得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4.[德]M·沃尔夫:物权法[2004年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德]马克思著:论犹太人问题,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6.[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德]汉斯·普维庭著:《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日]高桥宏志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念的深层分析》,林剑峰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日]铃木禄弥著:《物权法的研究》,创文社1985年版。
    10.[日]原田庆吉著:《日本民法典的史的素描》,创文社1954年版。
    11.[日]我妻荣著:《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民国88年年版。
    12.[日]我妻荣著:《物权法(民法讲义2)》,岩波书店1952年版。
    13.[日]近江幸治著:《担保物权法》,祝娅、王卫军、房兆融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日]舟桥谆一著:《物权法》,有斐阁平成四年版。
    15.[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范愉译,朱景文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7.[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8.[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著:《普通法》,冉昊、姚中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第189页。
    19.[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0.[美]D.布迪、C.莫里斯著:《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22.[法]蒲鲁东著: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Security Rights in Mov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Peter Stein,Roman Law and English Jurisprudence Yesterday and Today,in The Character and Influence of Roman Civil Law:Historical Essays,London:Hambledon Press,1988.
    3.Charles Sweet,Possession in English law,3 Jurid.Rev.1891
    4.W.Blackstone,Possession as the Origin of Proper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85.
    5.Richard A.Posner,Savigny,Holmes,and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ossession,Virginia Law Review,Vol.86,2000.
    6.Thomas C.Grey,The New Formalism,http://papers.ssm.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00732.
    7.Burke Shartel,Meanings of possession,Minnesota Law Review,1932,No.6.
    8.Dorman E.Adams,Possession- Actual and constructive in law and equity,Central Law Journal.1899.
    9.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Sir Eriskine Perry trans.,Treatise on Possession,6 th ed.1979.
    10.A.E.S.Tay,The Concept of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Found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Novermber 1964..
    11.Joshua Williams,Law of Real Property(23 rd ed.)(1920).
    12.Plucknett,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ommon Law,Boston:Little,Brown and Co.,(5th ed.)oh.7.
    13.F.Pollock & Wright,An Essay on Possession in the Common Law,London:Clarendon Press,(1888).
    14.Dias and Hughes,Jurisprudence.
    15.Oliver Wendell Holmes,Jr.,The Common Law,Boston:Little,Brown and Co.,(1881).
    16.Salmond,Jurisprudence,10th ed.,(1947).
    17.J.Carbonnier,Droit civil,Les biens,(15 th ed,1992),Paris.
    18.D H VAN ZYL,History and Principle of Roman Private Law,Butterwosths,1983.
    19.Francis S.Philbrick,Seisin and Possession as the Basic of Legal Title,Iowa Law Review,Vol.24,1938-1939.
    20.Rudolph von Ihering,Adolfo Posada trans.,La Voluntad en La Posesion,Editorial Reus,2003(reprint).
    21.Rudolf Von Ihering,Enrique Principe y Satorres trans.,E1 Esp(?)ritu del Derecho Romano(tomo Ⅳ),Granada,1998.
    22.Roger H.Bernhardt,Ann M.Burkhart,Real Property,Law Press,China,2004.
    23.Albert S.Thayer,POSSESSION AND OWNERSHIP,Law Quarterly Review,1907.
    24.J.Domat,Les Loix civiles dans leur ordre naturel,at Ⅲ.vii.1.13,15(1713).
    25.Motive zu dem Entwurfe eines Biirgerliches Gesetzbuches fur das Deutsche Reich(1888).
    26.Richard Posner,Economic Analysis of Law(Six Edition2003),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7.Barbara A.Misztal,Trust in Modern Societies,Polity Press,1996.
    28.Karl Kreuzer,The Model Law on Secured Transactions of EBRD from a German Point of View.JosephJ.Norton,Mads Andenas(eds).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s and Secured Transactions.Lond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
    29.Frederique Dahan.Secured Transactions Law in Western Advanced Economics:Exposing Myths,Law in Transition,2000(Autumn).
    30.Wieling,“Grund und Umfang des Besitzschutzes,”in De iustitia et iure Festgabe fur Ulrich von L(?)btow zum 80.Geburtstag 550,576(M.Harder & G Thielmann,eds.1980).
    31.Jonathan Ocko.“The Missing Metaphor:Applying Western Legal Scholarship to the Study of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in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ed.Madeleine Zelin,Jonathan K.Ocko,and Robert Gardell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2.Josef Jurt:Actions Relating to Possession and Property in the Swiss Civil Law,Tulane Law Review,Vol.29,1954-1955.
    33.Luigi Am e Ricardo Orestano,SINOSSI DI DIRTTO ROMANO,Edtrice La Navicella,Roma,1955.
    34.Sinha Basnayake:Possession in a Mixed Legal System--The Sri Lanka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24.1975.
    35.James Gordley and Ugo Mattei,Protection Possess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44.
    36.W.S.Holdsworth,History of English Law,London:Methuen(1926).
    37.A.Randa,Der Besitz mit Einschluβ der Besitzklagen naeh(o|¨)sterreichem Recht §8,(3d.ed.1879).
    38.Puchta,(U|¨)ber die Existenz des Besitzrechts,in G F.Puchta,Kleine Zivilistische Schriften(F.Rudorff,ed.1851).
    39.B.Windscheid,1 Lehrbuch des Pandektenrechts §148(3d ed.1873).
    40.William Ewald,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I):What Was It Like to Try a Rat?,143 U.Pa.L.Rev.(1995) 1933-1935.
    41.Weill,F.Terr(?) & Simler,Droit civil Les Biens §416.
    42.M.Harwood,Morden English Land Law,1982.
    43.G Chehire & E.H.Burns,Modern Law of Real Property(14 th ed.),1988.
    44.R.Megaryy & H.W.R.Wade,The Law of Real Property 104,107(5 th ed.1984).
    45.K.J.Gray & P.D.Symes,Real Property and Real People Principles of Land Law49,London:Butterworths,10s(1981).
    46.Henry Bond,"Possession in the Roman Law,"The Law Quarterly Review,No.23.
    47.E.Bund in 3 J.von Staudinger,Kommentar zum B(u|¨)gerlichen Gesetzbuch §858 no.55,.(12th ed.1989).
    48.Hargreaves,"Terminology and Title in Ejectment",Law Quarterly Review,Vol.56,(1940).
    49.J.de Ferri(?)re,Dictionnaire de droit et de pratique v."possesseur de borme foi,"(nouv.ed.,1769).
    50.高岛平藏著:《近代的物权制度の展开と过程》,成文堂,昭和四四年初版一刷。
    51.#12
    52.[日]川岛武宜著:《所有权法の理论》,岩波书店1975年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王卫国主译:《荷兰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9.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2004)》,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渠涛编译:《最新日本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