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地区周代聚落形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聚落考古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随着外国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聚落考古在中国开始盛行并逐步深入。山东地区周代考古材料日益丰富,文化面貌及时空框架基本清楚,文化编年序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鲁北地区聚落形态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其原因进行解读,从聚落的角度考察周代尤其是东周时期复杂的社会关系。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单介绍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历程及现状,并概括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鲁北地区周代主要遗址的分期。根据济南王府和章丘宁家埠遗址的发掘资料,将其陶器进行分型分式,并对陶器进行分期和年代推断,建立鲁北周代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遗址进行分期断代。
     第三部分:西周时期鲁北聚落形态研究。将西周时期具体分为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三段,观察每一时期的聚落分布及其形态演变,并结合文献资料和古文字材料对其内在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东周时期鲁北聚落形态研究。将东周时期具体分为春秋早期、中期、晚期和战国时期四段,观察每一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聚落分布的巨大变化,并结合相关材料对其历史背景进行探讨。
     第五部分:结语。在前文对每一时期聚落形态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些概括性结论,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The Chinese study of settlement archaeology started in 1930s, an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it has been becoming popular and thorough after'80s. In Shandong, now a province located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China, the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of Zhou Dynasty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ich whil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its space-time framework are basically clear. Besides, the study on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f culture also has some achievements in Shandong. 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study the settlementa and their causes in northern Shandong area, and thus explores the social relations in Zhou especially Eastern Zhou Dynasty.
     The thesis ha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e findings and state quo of Zhou archaeology, as well as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Stages of major sites of Zhou Dynasty in northern Shandong area. According to the excavation findings in Jinan Palace and Ning's port in Zhangqiu,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earthenware found in northern Shandong area, infers to their ages and establishes the sequences of Zhou's archaeological culture. Then, date stages of major sites in that area.
     Chapter Three:Study on forms of settlement during Western Zhou Dynasty including the early, the mid and late period in northern Shandong area. The study will include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settlements during each period, and will analyse their cause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writing materials.
     Chapter Four:Study on forms of settlement during Eastern Zhou Dynasty in northern Shandong area and the dynasty was separated into four period:the early, the mid and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author will demonstrate great changes of settlements during these periods, especially in Warring States, and then,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se changes with the help of reference materials.
     Chapter Five:Conclusion. This chapter will draw a conclusion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and raise the inadequacy of the whole thesis.
引文
1傅斯年等:《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
    2祁延霈:《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铜器调查记》,《中国考古学报》第二册,1947年。殷之彝:《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醜”铜器》,《考古学报》,1977第2期,23-34页。
    3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临淄齐故城试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6期,289-297页。
    4群力:《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年第5期,45-54页。
    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曲阜鲁国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
    田岸:《曲阜鲁国勘探》,《文物》1982年第12期,1-12页。
    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曲阜鲁国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
    2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4期,185-186页;《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勘查纪要》,《文物》1959年第11期,8-11页;蔡凤书:《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的调查》,《考古》1973年第5期,272-275页。
    3山东省文管处、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文物出版社,1959年。
    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平阴朱家桥殷代遗址》,《考古》1961年第2期,86-93页。
    5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第8期,17-30页。殷之彝:《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醌”铜器》,《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23-34页。
    6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山东省昌乐县文馆所:《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69-102页。
    7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赵铺遗址的清理》,《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83-201页。
    8德州行署文化局文物组等:《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9期,18-24页。德州地区文化局文物组等:《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文物》1985年第12期,15-20页。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文物》1996年第12期,4-25页。高西省、秦怀戈:《刘台子六号墓的年代及墓主问题》,《文博》1998年第12期,40-43页。
    9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泗水尹家城第一次发掘》,《考古》1980年第1期,11-17页;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7期;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
    10王献唐:《黄县箕器》,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5期,3-18页;李步青等:《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91年第10期,910-918页。
    11山东烟台地区文管组:《山东蓬莱县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3集,1980年,50-55页。
    12李步青:《山东莱阳县出土己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7-8页;李步青等:《山东莱阳发现一件罕见的仿铜陶盂》,《文物》1987年第10期,80-81页。
    13山东昌潍地区文物管理组:《胶县西菴遗址调查试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4期,63-71页。
    14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1984年秋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述要》,《文物》1995年第6期,12-27页。
    1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133-208页。
    1任相宏:《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周代墓地及相关问题初探》,《考古》1998年第9期,26-35页;方辉、崔大席:《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9期,18-30页;任相宏、崔大庸:《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9期,1-10页;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长清仙人台周代墓地》,《考古》1998年第9期,11-25页。
    2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济青高级公路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书社,1993年,1-114页。
    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市王推官庄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27-56页。
    4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焦家遗址调查》,《考古》1998年第6期,20-38页。
    5李学训、郭公仁、曹元启:《山东章丘县董东村遗址试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7期,23-29页。
    6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391-398页;《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6期,496-504页。
    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地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54-273页;夏名采、刘华国:《山东青州市苏埠屯墓群出土的青铜器》,《考古》1996年第5期,21-28页。
    8夏名采:《青州市赵铺遗址的清理》,《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83-201页。
    9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等:《青州市凤凰台遗址发掘》,《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41-182页。
    1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临淄东古墓地发掘简报》,《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83-291页。
    11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临淄区文物管理所:《山东临淄齐国故城西周墓》,《考古》1988年笫1期,24-26页;淄博市博物馆:《淄博市张店周村古遗址调查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6-23页。
    1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临淄两醇墓地发掘简报》,《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74-182页。
    13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987-996页;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2期,97-112页。
    1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潍坊市会泉庄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119-132页。
    1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姚官庄遗址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第五辑,1981年,1-83页。
    16寿光县博物馆:《寿光县古遗址调查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9-60页。
    17潍坊市博物馆等:《山东昌乐县商周文化遗址调查》,《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92-312页。
    18于海广:《昌乐县后于刘商周及汉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238页;李学训:《昌乐县后于刘龙山文化至汉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207页。
    19曹元启:《昌乐县谢家埠龙山文化至汉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206页。
    20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山东省昌乐县文馆所:《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69-102页。
    21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昌乐县图书馆:《山东昌乐县邹家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5期,395-402页。
    2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饶县博物馆:《广饶县五村遗址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61-123页。
    23王建国:《山东广饶县草桥遗址发现西周陶器》,《考古》1996年第5期,93-94页。
    24张江凯:《长岛县珍珠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文物出版社,1984年;王锡平:《胶东半岛夏商时期的夷人文化》,《北方文物》1987年第2期。
    25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等:《烟台芝水遗址发掘报告》,《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96-150页。
    26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等:《乳山南黄庄石椁墓》,《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244-268页。
    27姜书振:《山东乳山市寨山商代遗址调查》,《考古》2000年第5期,89页。
    1济宁市文物局:《薛国故城勘查与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1年第4期,449-496页;张学海:《藤县薛国故城》,《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文物出版社,1988年,172页;孙波、燕生东:《薛国故城》,《中国考古学年鉴·1994》,文物出版社,1995年,207页;冀介仁:《滕州市薛国故城龙山文化及其商周城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5》,文物出版社,1996年,151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365-392页;《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7期,13-28页。
    3藤县文化馆:《山东藤县出土西周滕国铜器》,《文物》1979年第4期,88页;藤县博物馆:《山东藤县发现滕侯铜器墓》,《考古》1984年第4期,333-337页;何德亮:《滕州市庄里西村龙山文化至汉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158页。
    4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凤凰台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2期,55-60页。
    5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潘庙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2期,69-80页。
    6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泗水天齐庙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94年第12期,34-41页。
    71998-199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资料。
    8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等:《菏泽安邱润堆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1期,38-42页。
    9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山东沂源姑子坪遗址的发掘》,《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墓葬》,《考古》2003年第1期,33-43页。
    10任相宏、曹艳芳等:《淄川北沈马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淄川考古》,齐鲁书社,2006年,43-186页。
    11胡常春等:《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2004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5年,80-83页。
    12刘延常等:《齐国墓再现春秋争霸一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墓葬》,《文物天地》2004年第2期。
    13刘延常等:《山东新泰市出土的大批齐国陶文》,《中国文物报》2004年7月16日第7版。
    14李光雨等:《山东枣庄春秋时期小邾国墓地的发掘》,《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5期,65-67页;《枣庄发现春秋小邾国贵族墓地》,《中国文物报》2004年4月16日第2版。
    15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山东寿光市大荒北央西周遗址的发掘》,《考古》2005年第12期,41-57页。
    16李水成等:《山东广饶南河崖发现大规模制盐遗址群》,《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23日第2版;王青等:《山东东营市南河崖西周煮盐遗址的新发现》,《中国文物报》2008年7月11日第2版: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山东东营市南河崖西周煮盐遗址》,《考古》2010年第3期,37-49页。
    17许宏:《对山东地区商代文化的几点认识》,《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二十周年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257-266页;陈淑卿:《山东地区商文化编年与类型研究》,《华夏考古》2003年第1期,52-68页;崔乐泉:《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序列》,《华夏考古》1992年第4期,72-97页;王恩田:《东周齐国铜器的分期与断代》,《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276-297页。
    18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尹锋超:《山东地区东周时期玉器研究》、梁法伟:《山东地区东周时期兵器研究》、卫松涛:《新泰出土陶文及相关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年和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此处陶器的型式划分引自《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
    2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28-29页。
    1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济青高级公路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书社,1993年,1-114页。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133-208页。
    1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28页。
    2此处陶器的型式划分引自《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
    1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987-996页;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2期,97-112页。
    1崔乐泉在《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的序列中》将东岳石M16的年代定为战国中期,笔者同意其观点。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中州路(西工段)》,科学出版社,1959年。
    3潍坊市博物馆等:《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69-102页。
    4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济青高级公路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书社,1993年,1-114页。
    5崔乐泉:《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序列》,《华夏考古》1992年第4期,72-97页;王恩田:《东周齐国铜器的分期与断代》,《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276-297页;刘彬徽:《山东地区东周青铜器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263-275页;杜迺松:《东周时代齐鲁青铜器探索》,《南方文物》,1995年第2期。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蓝秋霞:《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6钱益汇:《山东周代文化格局与文化变迁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
    1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199-204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日照市两城地区的考古调查》,《考古》1997年第4期,1-15页;方辉:《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考古》2002年第5期,56-64页;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队:《山东日照地区区域调查的新收获》,《考古》2002年第5期,10-18页。
    3陈星灿、刘莉、李润权、华翰维:《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一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161-218页。
    4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
    5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1997年第6期,27-59页。
    6陈雪香:《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23-37页。
    1张学海:《齐营丘、薄姑、临淄三都考》,《张学海考古论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327页。
    2夏名采:《营丘初探》,《东岳论丛》,1986年2期,17-18页。
    3张学海、罗勋章:《营丘地望考略》,《中国古都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324-337页。
    4李学训:《营丘地望推考》,《管子学刊》1989年1期,90-95页。
    5王戎:《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发掘专家座谈会侧记》,《东岳论丛》,2010年第7期,190-192页。
    1德州行署文化局文物组等:《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9期,18-24页;德州行署文化局文物组等:《山东刘台子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文物》1985年12期,15-20页;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文物》1996年12期,4-25页。
    2王恩田:《山东商周青铜器与山东古史》,《山东文物纵横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73-286页。
    1王戎:《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发掘专家座谈会侧记》,《东岳论丛》,2010年第7期,190-192页。
    2任相宏、张光明:《高青陈庄遗址M18出土豊簋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探讨》,《管子学刊》,2010年第2期,97-101页。
    3常兴照、张光明:《商奄、薄姑钩沉》,《文物考古与齐文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89-117页。
    4张学海:《齐营丘、薄姑、临淄三都考》,《张学海考古论文集》,学院出版社,1999年,327-347页。
    1张学海:《齐营丘、薄姑、临淄三都考》,《张学海考古论文集》,学院出版社,1999年,327-247页。
    2王恩田:《纪、己、莱为一国说》,《齐鲁学刊》1984年第1期,71-77页。
    3王锡平等:《山东黄县庄头西周墓清理简报》,《文物》1986年8期,69-72页。
    1王锡平:《对山东黄县庄头西周墓出土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99-403页。
    2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5期,3-18页。
    3李步青、王锡平:《建国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42-356页。
    4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5期,3-18页。
    5李步青、王锡平:《建国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42-356页。
    1钱益汇:《山东周代文化格局与文化变迁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
    2李学勤主编、张广志著:《西周史与西周文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3方辉:《商周时期兽北地区海盐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2004年第4期,53-67页。
    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133-208页。
    2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1984年秋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述要》,《文物》1995年6期,12-27页。
    3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济青高级公路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书社,1993年,1-113页。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市王推官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6年4期,27-56页。
    1张学海、罗勋章:《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及大型殉马坑的发掘》,《文物》1984年9期。
    2淄博市博物馆:《淄博市张店周村古遗址调查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6-23页。
    3邹平县图书馆:《鲍家遗址调查》,《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4-28页。
    4山东省文物研究所等:《广饶县五村遗址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61-123页。
    5王建国:《山东广饶县草桥遗址发现西周陶器》,《考古》1996年5期,93-934页。
    6寿光县博物馆:《寿光县古遗址调查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9-60页。
    7潍坊市博物馆等:《山东昌乐县商周文化遗址调查》,《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29-312页。
    8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姚官庄遗址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第五辑,1981年,1-83页。
    1李步青:《山东莱阳县出土己国铜器》,《文物》1983年12期,7-8页。
    2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87页。
    3李步青、林仙庭:《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考古》1991年第10期,915-916页。
    4马志敏:《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簋》,《文物》2004年8期,79-80页。
    5李步青、王锡平:《建国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49页。
    6李步青、王锡平:《建国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50页。
    1唐禄庭、姜国钧:《山东黄县东营周家村西周残墓清理简报》,《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314—320页。
    2李步青、王锡平:《建国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47页。
    3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蓬莱县西周墓发掘简报》,载《文物资料丛刊》第3集,50-54页。
    4郑同修、隋裕仁:《山东威海市发现周代墓葬》,《考古》1995年1期,23-27页。
    5李步青、林仙庭:《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91年10期,910-918页。
    6张真等:《山东海阳市上尚都出土西周青铜期》,《考古》2001年第9期,91-93页。
    7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201页。
    1孙善德:《青岛市发现西周墓葬》,《文物参考资料》6,文物出版社,1982年,169页。
    2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201页。
    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133-208页。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市孙家东南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2005年第4期,18-42页。
    5任相宏、崔大庸:《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9期,1-10页。
    1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长清仙人台周代墓地》,《考古》1998年第9期,11-25页。
    2任相宏:《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周代墓地及相关问题初探》,《考古》1998年第9期,26-35页。
    3张学海:《齐鲁故城的基本格局和(管子)、(考工记)的城建思想》,《张学海考古论文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373-390页。
    4群力:《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年5期,45-54页。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临淄齐故城试掘简报》,《考古》1961年6期,289-297页。
    1王献唐:《黄县(?)器》,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65-74页。
    2李步青、王锡平:《建国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344页。
    3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5期,8-9页。
    4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199页。
    5王献唐:《黄县(?)器》,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65-74页。
    6李步青:《山东莱阳县出土己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8页,17页;李步青、林仙庭:《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考古》1991年10期,915-916页。
    7李步青:《山东莱阳县出土己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8页。
    8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566页。
    9李步青、林仙庭:《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91年第10期,910-918页。
    1郑同修等:《山东威海发现周代墓葬》,《考古》1995年第1期,24页。
    2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乳山南黄庄石椁墓》,《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1996年,244-268页。
    1邵望平:《考古学上所见西周王朝对海岱地区的经略》,《燕京学报》,第10期,71-108页。
    1王美凤、周苏平:《春秋史与春秋文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1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临淄齐故城试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6期,289-297页;群力:《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年第5期,45-54页。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399-403页。
    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419-421页。
    1临朐县文化馆、潍坊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临朐发现齐、鄩、曾诸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1-6页。
    2孙敬明、何琳仪、黄锡全:《山东临朐新出铜器铭文考释及有关问题》,《文物》1983年第12期,15-16页。
    1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山东省昌乐县文馆所:《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69-101页。
    1逢振镐:《山东古国与姓氏》,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421-423页;王献唐:《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1983年,175-196页。
    2何光岳:《赢姓诸国的源流与分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25页。
    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193页。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王府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193页。
    5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34-135页。
    1栖霞县文物管理所:《山东栖霞县松山乡吕家埠西周墓》,《考古》,1988年第9期,778-783页。
    2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88页;崔乐泉:《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华夏考古》,1992年第4期,73-81页。
    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科学出版社,1959年。
    1临朐县文化馆、潍坊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临朐发现齐、鄩、曾诸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1-6页。
    5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86-188页。
    1山东大学考古学、淄博市文物局、沂源县文馆所:《山东沂源县姑子坪遗址的发掘》,《考古》2003年第1期,22-32页;《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墓葬》,《考古》2003年第1期,33-43页;任相宏:《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遗存相关问题探讨》,《考古》2003年第1期,61-69页。
    2临沂市博物馆:《山东临沂中洽沟发现三座周墓》,《考古》1987年第8期.701-706页。
    3山东省博物馆:《莒南大店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317-336页。
    4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济青高级公路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书社,1993年,1-113页。
    5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987-996页;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2期,97-112页。
    6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等:《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69-101页。
    1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蓬莱县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3集,50-54页。
    2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蓬莱县柳格庄墓群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9期,803-810页。
    3海阳县博物馆:《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文物》1985年第3期,12-19页;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海阳县嘴子前春秋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第9期,1-10页;马良民、林仙庭:《海阳嘴子前春秋墓试析》,《考古》1996年第9期,11-13页。
    4李步青等:《山东省长岛县出土一批青铜器》,《文物》1992年第2期,95-96页。
    5烟台市博物馆、海阳市博物馆:《海阳嘴子前》,齐鲁书社,2002年。
    1聊城地区博物馆:《山东聊城景阳冈村春秋墓》,《考古》1988年第1期,27-29页。
    2王景东:《山东胶南县发现荆公孙敦》,《考古》1989年第6期,565页;王恩田:《荆公孙敦的国别与年代》,《文物春秋》1992年第7期,29-30页。
    3常兴照、宁荫堂:《山东章丘出土青铜器述要兼谈相关问题》,《文物》1989年第6期;宁荫堂、王方:《山东章丘小峨眉山发现东周窖藏铜器》,《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1期。
    4淄博市博物馆:《山东淄博磁村发现四座春秋墓葬》,《考古》1991年第6期,506-510页。
    5宫德杰:《山东临朐湾头河春秋墓》,《考古》1999年第2期,89页。
    6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5期,12-14页。
    7传德、次先.敬明:《山东潍县发现春秋鲁、郑铜戈》,《文物》1983年12期,9-10页。
    8潍坊市博物馆、昌乐县文馆所:《山东昌乐县商周文化遗址调查》,《海岱考古》第1辑,304页。
    1洛阳博物馆:《洛阳哀成叔墓清理简报》,《文物》1981年第7期,65-67页。
    2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5期,12-14页。
    3王景东:《山东胶南县发现荆公孙敦》,《考古》1989年第6期,565页。
    4王恩田:《荆公孙敦的国别与年代》,《文物春秋》1992年第7期,29-30页。
    5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5期,12-14页。
    1传德、次先、敬明:《山东潍县发现春秋鲁、郑铜戈》,《文物》1983年12期,9-10页。
    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407-408页。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
    3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
    4王献唐:《黄县(?)器》,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
    4严文明:《胶东原始文化初探》,《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
    6周昌富:《东莱新说》,《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一辑,三秦出版社,1988年,154-162页。
    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口市博物馆:《山东龙口市阎家店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4年第3期,13-34页。
    8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长岛王沟东周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57-88页。
    9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山东栖霞县占疃乡杏家庄战国墓清理简报》,《考古》1992年第1期。
    10海阳县博物馆:《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文物》1985年第3期,12-19页;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海阳县嘴子前春秋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第9期,1-10页;马良民、林仙庭:《海阳嘴子前春秋墓试析》,《考古》1996年第9期,11-13页:烟台市博物馆、海阳市博物馆:《海阳嘴子前》,齐鲁书社,2002年。
    11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39页。
    1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述(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689页。
    1山东德州市文物管理室:《山东乐陵、庆云古遗址调查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29-40页。
    2惠民地区文物普查队等:《山东阳信城关镇西北村战国墓器物坑清理简报》,《考古》1990年第3期,218-222页。
    3李开岭:《山东禹城、齐河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6年第4期,8-16页。
    4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山东省在平县南陈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4期。
    1山东德州市文物管理室:《山东乐陵、庆云古遗址调查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29-40页。
    2李开岭:《山东禹城、齐河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6年第4期,8-16页。
    3沾化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山东沾化县发现一件战国铜戈》,《考古》1996年第5期,91页。
    4张彬:《山东肥城市王庄镇出土战国铜器》,《考古》2003年第6期,96页。
    5山东省泰安市文物局:《山东泰安康家河村战国墓》,《考古》1988年第1期,43-48页。
    6刘延常等:《齐国墓再现春秋争霸—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墓葬》,《文物天地》2004年第2期;《山东新泰市出土的大批齐国陶文》,《中国文物报》2004年7月16日第7版。
    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蒙阴县文物管理所:《山东蒙阴后里遗址发掘简报》,《山东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209-220页。
    8刘心键、刘守莲:《山东蒙阴出土一批齐刀币》,《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文物出版社,1980年,211页;蒙阴县文物管理所:《山东蒙阴发现两件铭文铜戈》,《文物》1988年第11期,94-95页。
    1刘延常、兰玉福:《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新进展》,《东南文化》2009年第6期,61-67页。
    2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平阴县博物馆筹建处:《山东平阴县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3-16页。
    1沂水县博物馆:《山东沂水县发现五座东周墓》,《考古》1995年第4期,319-324页。
    2沂水县文物管理站:《山东沂水发现两座战国墓》,《文物》1986年第6期,25-26页。
    3何德亮:《山东莒县大朱家村发现战国墓》,《考古》1991年第10期,950-952页。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莒县博物馆:《山东莒县杭头遗址》,《考古》1988年第12期,1057-1071页。
    5孙敬明:《山东五莲盘古城发现战国齐兵器和玺印》,《文物》1986年第3期,31-34页。
    6山东诸城博物馆:《山东诸城臧家庄与葛布口村战国墓》,《文物》1987年第12期,47-56页。
    7邱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科学出版社,1992年。
    8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述(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016页。
    1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长岛王沟东周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57-88页。
    2烟台市博物馆:《山东烟台芝罘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春秋战国时期墓葬》,《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121-124页。
    3郑同修等:《山东威海发现周代墓葬》,《考古》1995年第1期,23-27页。
    4孙善德:《青岛市郊出土一批东周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206-208页。
    5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栖霞市金山东周遗址的清理》,《考古》1996年第4期,17-23页。
    6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栖霞县战国墓》,《考古》1963年第8期,452页。
    7林仙庭等:《山东栖霞出土战国时期青铜器》,《文物》1991年第1期,76-77页。
    8李元章:《山东栖霞县大丁家村战国墓的清理》,《考古》1995年第11期,979-984页。
    9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考古》1962年第10期,509-518页。
    10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33页-134页。
    11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河北沧县肖家楼出土的刀币》,《考古》1973年第1期,35-41页;沧州市文馆所等:《河北沧县倪杨屯商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3年第2期,117-121页。
    12枣庄市博物馆:《鲁南出土两件铭文铜器》,《考古》1985年第5期,476-477页。
    13赣榆县博物馆:《江苏赣榆县河东尚庄村出土齐刀币》,《考古》1997年第10期,3页。
    1、傅思年等:《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曲阜鲁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
    3、北京大学考古学、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4、任相宏等主编:《淄川考古》,齐鲁书社,2006年。
    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济青高级公路章丘工段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出版社,1993年。
    6、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
    7、张学海主编:《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
    8、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山东二十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
    9、烟台市博物馆编:《考古烟台》,齐鲁书社,2006年。
    10、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中州路(西工段)》,科学出版社,1959年。
    1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科学出版社,1959年。
    13、烟台市博物馆、海阳市博物馆:《海阳嘴子前》,齐鲁书社,2002年。
    1、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临淄齐故城试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6期。
    2、群力:《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年笫5期。
    3、张学海、罗勋章:《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及大型殉马坑的发掘》,《文物》1984年第9期。
    4、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临淄区文物管理所:《山东临淄齐国故城西周墓》,《考古》1988年第1期。
    5、田岸:《曲阜鲁国勘探》,《文物》1982年第12期。
    6、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1984年秋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述要》,《文物》1995年第6期。
    7、德州行署文化局文物组等:《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9期。
    8、德州地区文化局文物组等:《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文物》1985年第12期。
    9、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文物》1996年第12期。
    10、方辉、崔大庸:《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9期。
    11、任相宏、崔大庸:《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9期。
    12、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长清仙人台周代墓地》,《考古》1998年第9期。
    13、王戎:《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发掘专家座谈会侧记》,《东岳论丛》2010年第7期。
    1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址》,《考古》2010年第8期。
    1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2期。
    16、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山东沂源姑子坪遗址的发掘》,《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墓葬》,《考古》2003年第1期。
    1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市王推官庄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18、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焦家遗址调查》,《考古》1998年第6期。
    19、李学训、郭公仁、曹元启:《山东章丘县董东村遗址试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7期。
    2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浩):《山东章丘市孙家东南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2005年第4期。
    21、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
    22、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2期。
    23、淄博市博物馆:《山东淄博磁村发现四座春秋墓葬》,《考古》1991年第6期。
    24、宫德杰:《山东临朐湾头河春秋墓》,《考古》1999年第2期。
    25、山东诸城博物馆:《山东诸城臧家庄与葛布口村战国墓》,《文物》1987年第12期。
    2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平阴朱家桥殷代遗址》,《考古》1961年第12期。
    27、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山东省昌乐县文馆所:《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
    28、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姚官庄遗址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
    29、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昌乐县图书馆:《山东昌乐县邹家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5期。
    30、王建国:《山东广饶县草桥遗址发现西周陶器》,《考古》1996年第5期。
    31、胡常春等:《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2004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5年。
    32、刘延常等:《齐国墓再现春秋争霸一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墓葬》,《文物天地》2004年第2期。
    33、刘延常等:《山东新泰市出土的大批齐国陶文》,《中国文物报》2004年7月16日第7版。
    34、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山东寿光市大荒北央西周遗址的发掘》,《考古》2005年第12期。
    35、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山东东营市南河崖西周煮盐遗址》,《考古》2010年第3期。
    36、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寿光市双王城盐业遗址2008年的发掘》,《考古》2010年第3期。
    37、李步青等:《山东黄县归城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91年第10期。
    38、马志敏:《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簋》,《文物》2004年第8期。
    39、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口市博物馆:《山东龙口市阎家店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4年第3期。
    40、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长岛王沟东周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
    41、李步青等:《山东省长岛县出土一批青铜器》,《文物》1992年第2期。
    42、烟台市博物馆:《山东烟台芝罘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春秋战国时期墓葬》,《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43、孙善德:《青岛市郊出土一批东周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5辑。
    44、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栖霞市金山东周遗址的清理》,《考古》1996年第4期。
    45、山东烟台地区文管组:《山东蓬莱县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3集。
    46、李步青等:《山东莱阳发现一件罕见的仿铜陶岙》,《文物》1987年第10期。
    47、姜书振:《山东乳山市寨山商代遗址调查》,《考古》2000年第5期。
    48、孙敬明:《山东五莲盘古城发现战国齐兵器和玺印》,《文物》1986年第3期。
    49、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蓬莱县柳格庄墓群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9期。
    50、海阳县博物馆:《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文物》1985年第3期。
    51、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海阳县嘴子前春秋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第9期。
    52、马良民、林仙庭:《海阳嘴子前春秋墓试析》,《考古》1996年第9期。
    53、郑同修、隋裕仁:《山东威海市发现周代墓葬》,《考古》1995年第1期。
    54、张真等:《山东海阳市上尚都出土西周青铜期》,《考古》2001年第9期。
    55、孙善德:《青岛市发现西周墓葬》,《文物参考资料》第6辑。
    56、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山东栖霞县占疃乡杏家庄战国墓清理简报》,《考古》1992年第1期。
    57、栖霞县文物管理所:《山东栖霞县松山乡吕家埠西周墓》,《考古》1988年第9期。
    58、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栖霞县战国墓》,《考古》1963年第8期。
    59、林仙庭等:《山东栖霞出土战国时期青铜器》,《文物》1991年第1期。
    60、李元章:《山东栖霞县大丁家村战国墓的清理》,《考古》1995年第11期。
    6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考古》1962年第10期。
    61、聊城地区博物馆:《山东聊城景阳冈村春秋墓》,《考古》1988年第1期。
    62、山东德州市文物管理室:《山东乐陵、庆云古遗址调查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
    63、惠民地区文物普查队等:《山东阳信城关镇西北村战国墓器物坑清理简报》,《考古》1990年第3期。
    64、李开岭:《山东禹城、齐河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6年第4期。
    65、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山东省茌平县南陈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4期。
    66、李开岭:《山东禹城、齐河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6年第4期。
    67、张彬:《山东肥城市王庄镇出土战国铜器》,《考古》2003年第6期。
    68、山东省泰安市文物局:《山东泰安康家河村战国墓》,《考古》1988年第1期。
    69、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平阴县博物馆筹建处:《山东平阴县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
    70、沂水县博物馆:《山东沂水县发现五座东周墓》,《考古》1995年第4期。
    71、沂水县文物管理站:《山东沂水发现两座战国墓》,《文物》1986年第6期。
    72、何德亮:《山东莒县大朱家村发现战国墓》,《考古》1991年第10期。
    7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莒县博物馆:《山东莒县杭头遗址》,《考古》1988年第12期。
    74、王景东:《山东胶南县发现荆公孙敦》,《考古》1989年第6期。
    1、王献唐:《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1983年。
    2、王献唐:《黄县(?)器》,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
    3、栾丰实:《东夷考古》,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李白凤:《东夷杂考》,齐鲁书社,1983年。
    6、丁山:《商周史料考证》,中华书局,1988年。
    7、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8、张学海:《张学海考古论文集》,学院出版社,1999年。
    9、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
    10、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14、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1988年。
    1、邵望平:《考古学上所见西周王朝对海岱地区的经略》,《燕京学报》第十期。
    2、王恩田:《东周齐国铜器的分期与断代》,《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
    3、刘彬徽:《山东地区东周青铜器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
    4、杜迺(nai)松:《东周时代齐鲁青铜器探索》,《南方文物》1995年第2期。
    5、许宏:《对山东地区商代文化的几点认识》,《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二十周年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
    6、陈淑卿:《山东地区商文化编年与类型研究》,《华夏考古》2003年第1期。
    7、崔乐泉:《山东地区东周考古学文化序列》,《华夏考古》1992年第4期。
    8、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5期。
    9、方辉:《商周时期兽北地区海盐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2004年第1期。
    10、王锡平:《胶东半岛夏商时期的夷人文化》,《北方文物》1987年第2期。
    11、陈雪香:《山东地区商文化聚落形态演变初探》,《华夏考古》2007年1期。
    12、陈雪香:《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
    13、高西省、秦怀戈:《刘台子六号墓的年代及墓主问题》,《文博》1998年第12期。
    14、李步青:《山东莱阳县出土己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
    15、任相宏:《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周代墓地及相关问题初探》,《考古》1998年第 9期。
    16、任相宏、张光明:《高青陈庄遗址M18出土豊簋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探讨》,《管子学刊》,2010年第2期。
    17、孙敬明、何琳仪、黄锡全:《山东临朐新出铜器铭文考释及有关问题》,《文物》1983年第12期。
    18、临朐县文化馆、潍坊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临朐发现齐、鄂、曾诸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
    19、任相宏:《山东沂源县姑子坪周代遗存相关问题探讨》,《考古》2003年第1期。
    20、王恩田:《荆公孙敦的国别与年代》,《文物春秋》1992年第7期。
    21、常兴照、宁荫堂:《山东章丘出土青铜器述要兼谈相关问题》,《文物》1989年第6期。
    22、传德、次先、敬明:《山东潍县发现春秋鲁、郑铜戈》,《文物》1983年12期。
    23、刘延常、兰玉福:《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新进展》,《东南文化》2009年第6期。
    24、蓝秋霞:《山东地区西周陶器研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5、钱益汇:《山东周代文化格局与文化变迁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
    1、杨伯俊:《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3年。
    2、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