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朝万历朝以来,在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背景下,一批批传教士、商人和侵略者随之东来,伴随他们一起到来的,还有较为先进的西方地理学知识。西方地理学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首先从时间上给自己一个界定,即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时期,再结合历史地理学的方法进行这方面的一点探讨希望能有所收获。
     明清以来西方地理学的传入,对中国科技界、文化界乃至中国社会均产生了长远而巨大的影响。明清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地理学的传入和影响。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也并没有因为西方地理学的传入而力量尽失或停滞不前,对于这一点需要指出并加以重视。
     本文试图从地理学的相互影响与交流的角度对明末以来西方地理学传到中国的时间、渠道、传入的西方地理学的特征以及在其影响下对中国传统地理学和中国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一些阐述,并结合中国地理学本身的特点,客观的揭示西方地理学对近代中国思想观念、文化科技和地图测绘方面的影响及其社会价值。同时,中国传统地理学在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可以说中国历史时期地理学体系是一个纵向的连续的整体,因此,研究明清时期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地理学体系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
Since Ming WanLi dynasties, groups of missionaries, traders and invaders came to China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European geographical discovery. They came here with more advancing knowledge of Western geography than Chines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geograph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had a dramatic impact. The article defined the period from the Ming WanLi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firstly, and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to explore in this area .
     Aft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Geography impacted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the society in a long-term and great level. The Chinese Geograph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troduction and impact of the Westen Geography. But we need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Geography which do not stop.
     My essay began with the impact and the exchange between them to explain from the time,way, all of those feature and impact. My essay want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value about Chinese thought, cul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awing the maps under the western geographers. At the same time, traditional Chinese geography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in the ancient development process time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ystem of Chinese Geography during all of our history is a vertical and continuous entirety.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Western geography spreading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has some significance about the system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引文
[1]周振鹤:一度作为先行学科的地理学,摘自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1]梁廷枬:《耶稣教难入中国说》,《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第7-8页。
    [2]《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第347页。
    [3]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中华书局,1957年,第104页。
    [4]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第4篇引言,岳麓书社,1987年,第691页。
    [5]同上,第692页。
    [6]夏燮:《中西纪事》卷一,岳麓书社,1988年,第11页。
    [7]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第4篇,岳麓书社,1987年,第823页。
    [8]魏源:《海国图志》卷九十六,岳麓书社,1998年,第2188页。
    [1]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第4篇第12章,岳麓书社,1987年,第973-974页。
    [2]《明史》第326卷,《外国卷·意大利亚传》。
    [3]《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六》。
    [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0页。
    [2]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55页。
    [1]梁廷枬:《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第202页。
    [2]梁廷枬:《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第203页。
    [3]阎宗临:《中西交通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5页。
    [4]夏燮:《中西纪事》卷一,岳麓书社,1988年,第40页。
    [1]夏燮:《中西纪事》卷一,岳麓书社,1988年,第13页。
    [2]夏燮:《中西纪事》卷一,岳麓书社,1988年,第15页。
    [3]梁廷枬:《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第237-238页。
    [4]徐珂:《清稗類鈔·外交类》中华书局,1984年,第457页。
    [1]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350页。
    [2]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1]《利玛窦中国札记》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347页。
    [2]《明史》卷326,《外国卷》七,中华书局,第8459页。
    [1]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岳麓书社,1987年,第849页。
    [2]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岳麓书社,1987年,第850页。
    [1]阎宗临著、阎守诚编:《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19页。
    [2]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岳麓书社,1987年,第855页。
    [3]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岳麓书社,1987年,第856页。
    [4]《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9。
    [1]丛佩远,赵鸣岐编《曹廷杰集》上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62-63页。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92-296页。
    [1]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页。
    [1]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序,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三联书社,2006年,第88页。
    [1]艾儒略著,杨廷筠汇记:《职方外纪校释》,谢方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第27页。
    [2]《利玛窦中国札记》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517页。
    [1]徐珂:《清稗類鈔·外交类》中华书局,1984年,第465页。
    [1]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68页。
    [2]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年,第886页。
    [1]邹振环:《19世纪西方地理学译著与中国地理学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3月。
    [1]《清高宗纯皇帝乾隆实录》卷1434,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乙丑条。
    [2]《清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卷320。
    [3]《清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卷312。
    [4]《利玛窦中国札记》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181页。
    [1]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2页。
    [2]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2页。
    [3]梁廷枬:《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第216-217页。
    [1]《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实录》卷270。
    [2]《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2,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7页。
    [3]魏源:《海国图志》卷2《筹海篇三·议战》,岳麓书社,1998年。
    [4]《利玛窦中国札记》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621-622页。
    [5]徐明德:《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6]《利玛窦中国札记》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181页。
    [1]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第501页。
    [2][美]戴维·波普诺著,刘云德、王戈译:《社会学》(上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7页。
    [3]黄汉强:《澳门文化、澳门精神及其价值》,载《濠镜》1997年总第15期。引自查灿长:《转型、变项与传播: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鸦片战争至194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9页。
    [4]费赖之著,冯承钧译:《入华耶稣会士列传》,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42页。引自徐明德:《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1]裴化行:《利玛窦研究论集·利玛窦和中国的科学》,《南开学史》1981年第2期。引自徐明德:《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8页。
    [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一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3页。
    [3][英]李约瑟著,李彦译:《中国古代科学》,上海书店,2001年,第15-21页。
    [1]《利玛窦中国札记》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670页。
    [2]赖治思著,陶为翼译:《耶稣会士在中国》,香港公教真理会,1965年,第37页。引自徐明德:《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9页。
    [3]《利玛窦中国札记》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483页。
    [4]《利玛窦中国札记》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594页。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81年,第1136页。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三联书社,2006年,第14页。
    [2]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第499页。
    [3]钟少华:《西方科技东流书刊目录》,《人才》(后改名《自学》),1983年第3期。引自徐明德:《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0页。
    [1]《康熙御制文集》二集,卷四。
    [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78页。
    [3]邵懿辰着、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史部地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78页。
    [1]王庸:《中国地理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第111-112页。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2]程雪梅:《中外地理学史特点比较之我见》,《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月。
    [1]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从东方到西方》,岳麓书社,1985年,第4页。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81年。
    2.《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
    3.刘献廷:《广阳杂记》,中华书局,1957年。
    4.夏燮:《中西纪事》,岳麓书社,1988年。
    5.梁廷枬:《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
    6.魏源:《海国图志》,岳麓书社,1998年。
    7.徐珂:《清稗類鈔》,中华书局,1984年。
    8.艾儒略著,杨廷筠汇记:《职方外纪校释》,谢方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
    9.费赖之著,冯承钧译:《入华耶稣会士列传》,商务印书馆,1938年。
    10.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1.丛佩远,赵鸣岐编《曹廷杰集》,中华书局,1985年。
    12.《明史·外国卷》,中华书局。
    13.《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
    14.《顺治实录》
    15.《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实录》
    16.《清高宗纯皇帝乾隆实录》
    17.《清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
    18.《康熙御制文集》
    19.《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20.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21.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年。
    22.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年。
    23.阎宗临:《中西交通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
    25.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6.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阎宗临著、阎守诚编:《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大象出版社,2003年。
    28.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9.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0.王庸:《中国地理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
    31.[美]戴维·波普诺著,刘云德、王戈译:《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32.查灿长:《转型、变项与传播: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鸦片战争至194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33.徐明德:《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34.[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75年。
    35.[英]李约瑟著,李彦译:《中国古代科学》,上海书店,2001年。
    36.陈美东:《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
    37.庞乃明:《明代中国人的欧洲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3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三联书社,2006年。
    3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40.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
    41.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从东方到西方》,岳麓书社,1985年。
    1.周振鹤:一度作为先行学科的地理学,摘自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邹振环:《19世纪西方地理学译著与中国地理学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3月。
    3.徐明德:《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4.裴化行:《利玛窦研究论集·利玛窦和中国的科学》,《南开学史》1981年第2期。
    5.王俊才:《论利玛窦等传教士的知识传教及其西学带来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月。
    6.郭双林:《近代西方地理学东渐与传统夷夏观念的变异》,《中州学刊》2001年3月。
    7.李久昌:《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若干特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7月。
    8.何大进:《明末清初来粤的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月。
    9.张楠楠,石爱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地理学的影响》,《人文地理》2002年2月。
    10.陈初才:《论中西方地理学汇流与现代地理学发展》,《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11月。
    11.施威,王思明:《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6月。
    12.潘玉田:《明末清初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的交流》,《文献学论坛》1997年第1期。
    13.张云台:《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科学学研究》1995年6月。
    14.王开玺:《从清代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轨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15.常新,薛志忠:《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思想文化史意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4月。
    16.杨宪光:《清康熙乾隆年间的测绘及其影响》,《三晋测绘》1997年第1期。
    17.牛汝辰,林宗坚:《明末清初我国测绘科技的人文社会背景分析——传教士与中国测绘科技的发展》,《测绘科学》2001年3月。
    18.郭双林:《晚清外国“探险家”在华活动述论》,《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19.宋军令:《利玛窦在北京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7月。
    20.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9卷第1期。
    21.宝成关:《明末西学东渐重评》,《学术研究》1994年第3期。
    22.刘自健:《明、清测绘史略》,《测绘工程》1998年12月。
    23.牛汝辰:《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测绘软科学研究》2001年11月。
    24.黄莉敏,曹晓滨:《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方向演变》,《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6月。
    25.薛世平:《康熙年间的大地测量》,《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第2期。
    26.汪春泓:《传教士与明清实学思潮》,《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
    27.邓爱红:《利玛窦、章潢、熊明遇与南昌地区的西学东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8月。
    28.黄世相,李海燕:《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载体原因再探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4月。
    29.张永刚:《明中后期天主教士中国交游考》,《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0.王开队:《从地理文献看明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10月。
    31.程雪梅:《中外地理学史特点比较之我见》,《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