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840~1927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买办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买办对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移植起了战略性的重要作用。本文以1840~1927年作为时间段,试图通过长程的历史观全方位、长时段地考察买办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活动,运用现代化的理论,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中国近代的买办阶层。全文共分六章,概要如下:
     第一章:论述买办与近代商业的关系。商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近代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始终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买办是中国商业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买办在近代商业尤其是新式商业如棉布、五金、百货、西药及丝茶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买办通过各种渠道在短时期内积聚了巨额资本,社会地位和政治实力也不断提高,为其资本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包括交通运输业)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论述买办在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买办在近代民族机器制造业、缫丝工业、棉纺织业、矿业及其他民族工业(包括民族火柴工业、面粉工业、造纸工业、印刷工业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创办了一系列的工矿企业,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近代买办在近代工业化道路上所作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应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章:论述买办在近代交通运输(航运)业、公用事业和房地产业方面的表现。买办不但在近代工矿业方面投入巨大,而且在近代交通运输(航运)业、公用事业和房地产业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为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四章:论述买办在近代金融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金融近代化的过程中,买办不仅投身于近代金融业的创办过程,投放了大量资金,而且还积极引进西方的近代金融理念,参与钱庄、银行、保险、证券等近代金融事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金融的近代化。
     第五章:论述买办在近代经济组织——商会(晚清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买办,在近代商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的商会领导构成中,买办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以买办为代表的商会领导积极开展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章:论述买办在近代经济组织——商会(民国初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民国初期,上海等地商会仍是具买办身份的工商资本家活跃的舞台,各地商会规模扩大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商会的宗旨、目标、职责,增强了功能,完善了商会的机构与设置,成立劝工会、商品陈列所,加强商学教育,创办商业舆论刊物,使商会继续发挥着其他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沟通、桥梁和纽带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在近代中国,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容否认,即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较早、较多、较有成效的不是别人,而是买办,买办担当了新的生产关系建设者和旧的生产关系破坏者的角色。买办是商界精英,是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干力量,促使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买办是近代社会经济组织商会的中坚力量,商会是买办活跃的舞台。买办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The issue of compradors is of extremely importanc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played a strik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s a part of the bourgeois, compradors ar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of modern China.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compradors' activ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in the long run from a historical angle, in which the modernized theory and the positivism research method are applied for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comprador class in a practical way. The full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being summarized as follow:
     Chapter 1: To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pradors and modern commerce. Commerc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Since the Opium War, Chinese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 started and gained growt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apitalism.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is always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modern commerce.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ourgeois, the rise of compradors indicates the rise of the entire businessmen class. Compradors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ommerce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uch industries as cotton fabric, metal parts, department store, western medicine as well as trade of silk and tea. Compradors had accumulated huge capital in a short term via different channels,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political strength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capital transfer from circulating field to the production field (including the traffic transport industry).
     Chapter 2: To discus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compradors played in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of national capital. In the course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of national capital, compradors had invested huge fund in such national industries as machinery manufacture, filature, cotton texture, mine and others including match, flour, paper making and printing etc., and run a series of industrial or mineral enterprises,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ern China. We shall sufficiently affirm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at compradors had made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ern China.
     Chapter 3: To discuss the activities that compradors had carried out in the traffic transport (shipping) industry, public utility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of modern China. Compradors not only invested huge in modern industrial and mineral fields, but also acted remarkably in the traffic transport (shipping) industry, public utility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of modern China. They had made certain contrib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ffic transport industry and city construction.
     Chapter 4: To discuss compradors' status and function in financi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financial industry, compradors not only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and put in lots of money,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modern financial concept of the west, participa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money house, bank, insurance and security. Compradors promoted Chinese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to a great extent.
     Chapter 5: To discuss compradors' status and function in chamber of commerce - the modern economic group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mber of commerce marke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modern bourgeoisie. Comprador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modern bourgeoisi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ilding up of modern chambers of commercial. In the leading level of the chambers of commerce in Shanghai, Tianjin and Hankou, compradors took a remarkable position. Leaders of commercial chambers represented by compradors took an active part in a serie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at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China.
     Chapter 6: To discuss compradors' status and function in chamber of commerce - the modern economic group, which was active in Shanghai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ccordingly chambers of commerce developed and expanded in all corners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hamber of commerce not only made its tenet, target, function much clear, but also perfected its organization and setup, such as building up labor advising union and merchandise showroom; enhancing commercial education as well as originating commercial journals. The chambers of commerce continued to play the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and linking role, which could not be substituted by other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In a word, in modern society, it's not deniable that it is comprador rather than others who originated modern capitalistic enterprise effectively, earlier and in a great number. Compradors are builders of new production relation and destructors of the old one. They are elites of commerce and the main for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early economic movement. It also leads to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Compradors are the backbone in the modern economic commercial chambers, and commercial chambers worked as a stage for their performances. Compradors dramatical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引文
①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序言》第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② 《东方杂志》1919年第16卷第11号。
    ③ 《东方杂志》第20卷第6号。
    ④ 商务印书馆 1934年版。
    ⑤ 《响导周报》第162期,1926年7月14日。
    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版。
    ③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④ 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历史研究》1964年第3期。
    ⑤ 《历史研究》1965年第1期。
    ⑥ 《光明日报》,1964年7月1日,8月12日。
    ⑦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前言,第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版。
    ⑧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⑨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⑩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徐鼎新:《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
    ① 《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
    ②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③ 《求索》,1989年第4期。
    ④ 《华东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
    ⑤ 《人文杂志》1994年2期。
    ⑥ 《安徽史学》1995年第12期。
    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版。
    ⑧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⑩ 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
    11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 《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① 《“器惟求新”的朱志尧》,《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3期;《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的朱志尧》,《殷都学刊》1996年第3期;《近代企业家朱志尧》,《上海研究论从》1995年第10辑;《中国十买办·朱志尧》,徐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论近代实业巨擘朱志尧》,《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近代企业家朱志尧企业经营特色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② 金普森主编,宁波出版社 1997年版。
    ③ 《上海保险》,1999年第1期。
    ④ 夏东元:《郑观应传》,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5年版。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⑤ 易惠莉:《郑观应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⑥ 王杰:《“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6期。
    ⑦ 方兆麟:《近代天津十大买办》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第6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⑧ 张萍:《晚清时期的中国买办》,中国人民大学 1996年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藏。笔者本人专程到北京查阅复印,作为写作学习借鉴。
    ① 易继苍:《买办与上海金融近代化》,浙江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藏。笔者本人专程到北京查阅复印,作为写作学习借鉴。该文已由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年出版。
    ②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③ 严中平:《试论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
    ①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等《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②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第83页,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③ 沙为楷:《中国买办制》,第6-7页;商务印书馆 1927年版。
    ④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2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⑤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第8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⑥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第119-132页,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年版。
    ⑦ 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第222页,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0年版。
    ① 方兆麟:《近代天津十大买办》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第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② 丁日初:《对外经济交往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序,第2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③ 丁日初:《对外经济交往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序,第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④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第132页,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⑤ 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第179页,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⑥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第225页,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⑦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绎:《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版。
    ⑧ 马寅初:《中国买办制》,《东方杂志》卷二十,第六号,1923年3月。
    ⑨ 陈金淼:《天津之买办制度》,《经济学报》,1940年第1期。
    ⑩ [日]内田直作:《买办制度研究(一)》,《支那研究》,1938年(昭和13年)第47号。
    11 甘作霖:《论洋行买办制度之利害》,《东方杂志》卷十六,第十一号,1919年11月。
    12 [日]铃木总一郎:《买办制度的社会根据》,转见《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23-24页。
    ①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2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 甘作霖:《论洋行买办制之利害》,《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十一号,1919年11月。
    ③ 陈金淼:《天津之买办制度》,《经济学报》,1940年第一期。
    ④ 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第20页,重庆出版社 1989年版;章文钦:《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商人》,《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4期。
    ⑤ 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第290-292页,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⑥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册),第377页,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⑦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3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⑧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68-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版。
    ⑨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0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⑩ 参见张萍《近代买办研究综述》,《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① 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下册),第523-525页,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8年版。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③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第458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④ 《响导周报》第162期,1926年7月14日。
    ⑤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两间桥梁》,第242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①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
    ② 丁日初、杜恂诚:《虞洽卿简论》,《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
    ③ 王水:《买办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集刊(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④ 朱英:《关于近代中国商会领导群体几个问题的再探讨》,《江汉论坛》2006年第8期。
    ⑤ 刘广京:《唐廷枢的买办时代》,第143页,[台]《清华学报》新二卷,第二期,1961年6月。
    ⑥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25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①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近代史研究》 1980年第2期。
    ② 丁日初:《对外经济交往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序,第1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③ 丁日初、杜恂诚《买办与洋务企业》,《历史研究》 1984年第5期。
    ④ 朱英:《中国商会史研究如何取得新突破》,《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探寻商会“原生态”与“走出商会”研究商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
    ① 参见郑成林:《商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
    ② [法]白吉尔著,张富强、许世芬译:《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第4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③ 马敏:《放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视野》,《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
    ④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第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① 关于早期现代化和近代化的涵义,参见马敏:《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迷》,第222-22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第4-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马敏:《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若干问题》,载马敏:《拓宽历史的视野:诠释与思考》,第203-205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① 马敏:《拓宽历史的视野:诠释与思考》,第151、389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② 在买办兴起之前的传统中国,“商人”一词通常指贩卖商品、做买卖的人。但是到了晚清。“商人”带有更广泛的涵义,其范围包括从事各种形式的商业、金融业或工业活动的人。除了替洋行工作外,买办本身往往运用获得的资金,从事个人事业,具有商人身分,因而有学者称之为“买办商人”。
    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12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①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②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第8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③ 参见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① 吴承明:《经济史研究的实证主义和有关问题》,《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第19页。
    ② 马敏:《近十年来中国的商会史研究及其展望》,载章开沅主编《近代史学刊》第1辑,第213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又见马敏:《拓宽历史的视野:诠释与思考》,第172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③ 马敏:《据之于实情:建立中国史学新典范的若干启示》,《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
    ④ [意]贝内德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第241页,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⑤ 参见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① 羽绫、哆罗、哔叽均毛织品,因为来自外洋,也称洋布。
    ② 《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
    ③ 上海市工商管理局、上海市纺织品公司棉布商业史料组编:《上海市棉布商业》,第9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① 顾杏卿、吴峻浩等于1957年4月24日、6月27日口述。见《上海市棉布商业》,第10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① 参见《上海市棉布商业》,第58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4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90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① 经元善:《上楚督张制府创办织布局条陈》,《经元善集》,第104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
    ③ 《上海市棉布商业》,第33-34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④ 《上海郁公屏翰行状》,民国八年刊本;赵靖主编:《穆藕初文集·藕初五十自述》,第4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①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12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② 顾杏卿等人1957年7月口述,见《上海市棉布商业》,第71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③ 参见《银行周报》4卷,46号,第9页,1920年12月7日出版;《银行周报》5卷11号,33-34页,1921年3月29日出版。
    ① 《吴峻浩、傅德予等人口述史料》,1961年11月29日。见《上海市棉布商业》,第108页,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② “叶澄衷是19世纪末上海显赫的买办商人”,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历史研究》1964年第6期97页。叶澄衷“曾任英商老晋隆洋行买办”,张秀莉:《19世纪上海外商企业中的华董》,《史林》2004年第4期第18页。“有些人本身就是外国洋行的买办,如叶澄衷”,谢俊美:《外资银行夹击中的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初年与外资银行、洋行、厂矿企业的业务往来及其思考》,《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6期,第4页。“吴懋鼎的买办同行叶澄衷”,[美]郝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6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① 丁言模、丁言伟编著:《中国商帮传奇·百年商旅》,第45页,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② 1875年6月、1876年5、9月间《申报》广告栏内连日刊登老顺记出售小轮船的广告。
    ③ 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第33页,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版。
    ④ 朱文炜:《享誉沪上的早期宁波帮巨商叶澄衷》,载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上海市宁波同乡联谊会编:《创业上海滩》第86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
    ⑤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第6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⑥ 孙诒让:《镇海叶君家传》,《叶公澄衷荣哀录》,转见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卷(1843-1894年),第6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① 武汉市五金交电公司:《武汉市五金商业的发生发展与改造》,第1-2页。
    ② 参见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第1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③ 郑泽青:《朱葆三》,见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第11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④ 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卷(1843-1894年),第6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03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第1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① 唐晋斋,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买办,《上海房地产志》,http://www.shtong.gov.cn.。周舜卿,上海大明洋行买办。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08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② 《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第2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③ 1843年上海开埠后,次年英、美洋行就发到11家,到1852年,外国洋行扩展到41家。1872年有外国洋行343家,到1893年甲午战争前发展为580家,到1911年清朝灭亡时增至2863家。实际上,前后开设的洋行还不止这些。王相钦、吴太昌:《中国近代商业史论》第114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④ 王韬:《瀛壖杂志》,第8页。
    ① 汪仁泽:《虞洽卿》,载严如平、宗志文主编:《民国人物传》第9卷,第332页,中华书局 1997版。
    ② 李瑊:《著名颜料买办周宗良》,载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上海市宁波同乡联谊会编:《创业上海滩》,第194-197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卢书錩:《颜料买办周宗良》,载《旧中国的外商与买办》,第191-19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③ 参见张秀莉:《上海外商企业中的华董研究1895—1927},《史林》2006年第6期,第61页;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区县志·黄浦区志·人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346页或http://www.shtong.gov.cn.贝氏家族乃苏沪名门,早在清乾隆年间,已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家族中人才辈出,“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美国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贝聿恺均为贝氏后人。
    ① 周济:《新医东渐史之研究》,《中国医药》第2卷第5期,1936年。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19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③ 《医论》,《申报》1872年5月23日。
    ④ 《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第2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⑤ 《1850~1911年上海外商药房开设情况简表》,《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第23-2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⑥ 《1888~1911年上海华商药房开设情况表》,《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第36-3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⑦ 《论西药渐行于中土》,《申报》1888年1月29日。我国第一个出国留学习医学生为黄宽,字绰卿,广东香山人。1846年12月和容闳、黄胜一起同去美国留学。后在英国获医学博士学位。参见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 学史》第2-3页,中华书局 1927年版。
    ① 志学:《百年来的上海工商业》,《自修周刊》第50期,1939年2月8日。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035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③ 参见《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第3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22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①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武汉方志·商业志·医药业》。http://www.whfz.gov.cn.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25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② 胡浩川、吴觉农:《中国茶叶复兴计划》,第69页,商务印书馆 1935年版。
    ③ [美]马土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第413页,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年版。磅折算为担。
    ④ 班思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第197页,海关总税务司统计科译印 1931年版。
    ①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83,《复李香雪都转》。
    ② 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江苏省》,1933年版第484页。
    ③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1943年版第9页。
    ④ 程静安:《旧武汉茶业的回忆》,《武汉工商经济史料》第一辑,1983年。
    ⑤ 《申报》1887年4月19日。
    ⑥ 英领事商务报告,1882年,九江。
    ① 《北华捷报》1950年12月7日。
    ② 《北华捷报》1960年10月13日。
    ③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3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0年版。
    ④ 《申报》1891年6月20日。
    ⑤ 《申报》1889年3月13日。盛恒山,也称王恒山,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1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⑥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1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⑦ 《申报》1889年3月13日。
    ⑧ 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洋务运动》(8),第83页。
    ⑨ 刘广京:《唐廷枢之买办时代》,台北《清华学报》1961年6月第2卷第2期。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32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② 徐润事迹参见《徐愚斋自叙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491)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③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5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16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④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33-234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① 转见《南方都市报》,2005年4月6日。
    ②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阮玲玉》里提到追求阮的茶商是唐文山。故事讲述了我国30年代的影星阮玲玉短促而坎坷的一生。阮玲玉自幼家境贫寒,其母在张府做佣人时,张家少爷张四达对阮玲玉产生了爱慕之情。16岁时,阮步入影坛并很快走红。一次出外景时,大茶商唐文山闯入了阮的生活,他决定要娶阮。永远失去了阮的张四达恨自己无能,也恨阮弃他而去,结果在阮与唐的婚礼上他竟收买小报记者制造了一起“桃色事件”的轩然大波。一朝春尽,花落人亡。阮玲玉痛恨这个世界的冷酷无情,最终以死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参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阮玲玉》(话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 2000年版。何可人等原著,金启鑫等整理的文史资料《阮玲玉之死》里面提到的茶商、茶叶大王为唐季珊(唐翘卿次子),岳麓书社1986年版。李新、孙思白主编《民国人物传》第2卷里收录查建瑜撰写的《阮玲玉》,文中提到茶界富商为唐季珊。中华书局1980年版。阮玲玉,我国30年代著名的电影女演员,原名凤根,学名玉英,艺名玲玉,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910年生于上海。男友张达民曾任职香港太古轮船公司之瑞安轮船买办。张达民、唐季珊俱为香山人。
    ③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037页,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① 《关于刘辅堂和刘子敬的历史资料》,皮明庥、冯天瑜等:《武汉近代经济史料》,第256页,武汉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印行1981年版。
    ② 《申报》1874年7月16日。
    ③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6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④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46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2版。
    ⑤ [美]马土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413页附表,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据包数折算,细丝1包=80斤。
    ⑥ 参见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606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① 咸丰《南浔志》卷24。
    ② 葛元熙:《沪游杂记》卷4。
    ③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16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④ 《徐愚斋自叙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491)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⑤ 《请勒追革员京米捐献片》,《左宗棠全集》卷六。
    ⑥ 刘广京:《唐廷枢之买办时代》,台北《清华学报》1961年6月第2卷第2期。
    ⑦ 《外商洋行掠夺华丝出口的片断史料》,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选辑》1979年第1辑第113—114页。
    ① 陶水木:《近代湖州商帮兴衰探析》,《浙江学刊》2000年第3期,第129页。
    ② 周庆云:《南浔志》卷24《人物传》,民国十一年刻本。
    ③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48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④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252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2版。
    ⑤ 陶水木:《近代湖州商帮兴衰探析》,《浙江学刊》2000年第3期,第129页。
    ⑥ 周庆云:《南浔志》卷24《人物传》。民国十一年刻本。
    ⑦ 汪敬虞:《十九世纪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486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① 钱天达:《中国蚕丝问题》,第21页.上海黎明书局1936年版。
    ② 钱天达:《中国蚕丝问题》,第9页,上海黎明书局1936年版。
    ① 凌钦哉:《湖州行庄点滴》,载政协浙江省湖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湖州文史》第4辑,第125页,1986年版。
    ② 林黎元:《南浔史略》,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文史办公室藏。转见丁日初:《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家阶级》,第2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番蚨,外国银洋钿。鬼国,指外国。
    ① [美]郝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 丁日初:《对外经济交往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前言,第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③ [美]郝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70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② 汪敬虞:《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的产生——兼论洋务企业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收入《汪敬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③ Kwang—ching Liu: 《Anglo-American Steamship Rivalry in China, 1862-1874》,1962, P63, 145,151.
    ① 《新报》1881年1月19日。
    ② 参见黄逸平:《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商业的产生》,《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第167页。
    ③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14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④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60—6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①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2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② 《申报》1888年9月23日。
    ③ 《字林沪报》1891年12月18日。
    ④ 《申报》同治12年12月21日。
    ⑤ 夏东元:《郑观应传》,第27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①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5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14—12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1、458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2版。
    ②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74-75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③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96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①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96、197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②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99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③ 陈炽:《论缫丝业》,载瑶林馆主:《续富国策》卷3,第45页。
    ④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下册,第1688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⑤ 《关于上海发昌机器厂的调查》,载《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74-88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⑥ 《关于祝大椿创办源昌机器五金厂的调查》,载《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02-110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源昌机器五金厂,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早期民族机器工业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资本最巨,在当时能制造各种机器的唯一的民族机器工厂,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调查,发现各种近代经济发展史及近代工业史等书籍中以“光绪九年商人祝大椿在上海设立源昌机器五金厂,资本十万元”一节,证明其与事实完全不符。
    ⑦ 吴研人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到50回中,提到虹口发吕机器厂的地点、业务以及负责人方佚庐的姓名、出身、技术能力、交际官场、出入妓馆等情况,与《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一书机器工业史料组访问方家家属所得资料大致相符。该书中所写的时间约在1884年至1890年之间,从中法战争开始,并涉及江南制造 局总办的丈人曾国藩等事。查聂缉槻(仲芳)(1885-1911)在1875年,娶曾国藩女曾纪芬,1884-1890年任上海江南制造局总办,时间亦相符。阿英著《晚清小说史》第20页称:“此书并非全无所本。蒋瑞藻《小说考证》说此书中影托人名,凡著者亲属知友,则非深悉其身世者莫辨。……此中有人,固呼之欲出也”。证之所写的发昌及方逸侣本人的事迹,大都还是可信的。如该书第28回第161页写到1884年发昌机器厂规模:“虹口发昌,……有一个小东家,叫方佚庐,从小就专考究机器,所以一切制造等事,都极精明,他那铺子,除了门面专卖铜铁机件之外,后面还有厂房,用了多少工匠,自己制造各样机器。”
    ①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78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② 《申报》1876年7月3日,广告。
    ③ 《申报》1877年1月24日,广告。
    ④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75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⑤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93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⑥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普陀区志》第39卷《人物》。
    ① 夏晓兰:《严裕棠》,载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37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大隆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改造》,第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③ 嘉庆《上海县志·风俗》。
    ④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朱志尧:《求新制造厂自序》,《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②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③ 马相伯:《求新厂出品图序》,载方豪编:《马相伯先生文集》,第19—21页,上智编译馆1947年版。朱志尧曾先后应科举试8次,均名落孙山。第9次考试才中了秀才。董家渡人笑他是“秀才娘娘”,形容他中得晚。朱认为有一些功名,“好看点”。
    ④ 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第16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⑤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41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⑥ 求新造船厂编:《求新造船厂简史》(打印稿),第12页。
    ① [美]郝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6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郝延平为河南济源人,1934年12月22日生。
    ② 过去有学者认为朱志尧是除虞洽卿、祝大椿之外投资数额排第三名,参见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经笔者核实,朱志尧的投资占据第二位。
    ③ 参见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960-961页,第109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④ 聂好春:《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的朱志尧》,《殷都学刊》1996年第3期。
    ⑤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⑥ 朱思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上海钱庄史料》,第3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② [日]山上金男:《浙江财阀论》,第38页,东京日本评论社1938年版。转见丁日初:《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民族资本》,《学术月刊》1981年第8期。
    ③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38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④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38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①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58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②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24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③ 求新造船厂编:《求新造船厂简史》(打印稿),第12页;《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58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④ 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5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⑤ 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5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⑥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⑦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227页,中华书局1979年第2版。
    ⑧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14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② 《国货月报》第2期第18页,1915年9月9日出版。
    ③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71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④ 崇明王清穆(丹揆):“序”《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⑤ 祟明王清穆(丹揆):“序”《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⑥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14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① 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第17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③ 求新造船厂编:《求新造船厂简史》(打印稿),第16页。
    ④ 《求新工厂调查记》,载《国货月报》第3期,第9页,1915年10月9日,国货月报社出版。
    ⑤ 吴馨、姚文枏:《上海县志》卷4。
    ⑥ 《求新工厂调查记》,载《国货月报》第3期,第9页,1915年10月9日,国货月报社出版。
    ① 《海关十年报告》,1859-1871年,第四章,关一、第44页。
    ② 陈启源,字芷馨,广东南海人,1825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始祖”。关海庭、姜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始祖——陈启源》,载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6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陈启源为英商广州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的祖父。陈廉伯父亲陈蒲轩继承祖业,为丝业富商,与外国商人交往甚多。熊尚厚:《陈廉伯》,载熊尚厚、严如平主编:《民国人物传》第11卷,第316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③ 《广州文史资料》第8辑,1963年10月。
    ④ 《宣统南海县志》卷26,第56-57页。引自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第45页,1957年版。
    ⑤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404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① 参见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405-1406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②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上册,第70页、73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朱文炜:《上海早期近代缫丝工业与买办》(手稿本),转见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 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① 汤肯堂:《黄佐卿》,载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第42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汤肯堂:《黄佐卿》,载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第423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丝绸志》,www.shtong.gov.cn.
    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40-14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③ 沈文伟:《中国蚕丝业与社会化经营》,第10-14页,1937年版:高事恒:《四川之蚕丝业》,《商业杂志》5卷3号,1930年第4页。
    ① 《张文襄公全集·奏议》,第35卷,1928年版,第21-23页;《湖北承租局厂章程》,载《新辑时务汇通》第84卷,第1页;《湖北实业志》第3卷,1920年版,第63—64页。
    ② 《浙江丝绸史》第13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③ 《中国时报》(The Chinese Times),1889年8月17日第516-517页。
    ④ 《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乔文卿、姚海明:《中国的“蚕丝大王”——薛南溟、薛寿萱》,载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6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9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③ 乔文卿、姚海明:《中国的“蚕丝大王”——薛南溟、薛寿萱》,载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6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乔文卿、姚海明:《中国的“蚕丝大王”——薛南溟、薛寿萱》,载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6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9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 乔文卿、姚海明:《中国的“蚕丝大王”——薛南溟、薛寿萱》,载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66—7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张守愚:《莫觞清》,载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册,第28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9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⑤ 蔡声白,与莫觞清是同乡,1894年生。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5年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19年获工学士学位归国,入美亚织绸厂任职,莫觞清将长女怀珠嫁与蔡。参见《民国人物传》第四卷,第225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① 张守愚:《莫觞清 蔡声白》,载朱信泉、严如平主编:《民国人物传》第四卷,第223-224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② 钱钟汉:《周舜卿传略》,《无锡文史资料》第5辑,第76页,1983年版。
    ③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魏明康、姚海明、姜伟主编:《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第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钱钟汉:《周舜卿传略》,《无锡文史资料》第5辑,第76页,1983年版。
    ②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下册,第952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③ 《政艺通报》,光绪31年,下编,《艺书通辑》卷1,第1页。
    ④ 《清末商务史料》(上),《历史档案》1991年第4期,第50页:另见《各省商务汇志》,《东方杂志》第二年第二期,商务,第13页。
    ⑤ 钱钟汉:《周舜卿传略》,《无锡文史资料》第5辑,第78页,1983年版。
    ⑥ 高景岳、严学熙编:《近代无锡蚕丝业资料选辑》,第5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90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高景岳、严学熙编:《近代无锡蚕丝业资料选辑》,第50-5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90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20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③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320-34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① 《新报》,1878年8月6日,1879年2月27日。
    ① 《捷报》,1879年3月21日,第267页。
    ② 《申报》,光绪五年二月二十九日(1879年3月21日)。
    ③ 《上海新报》,1868年9月12日。
    ④ 《上海新报》,1869年10月14日。
    ⑤ 《教会新报》,卷4,第159号,1871年10月28日,第44—45页;卷6,第251号,1873年9月6日,第6页。
    ⑥ 《捷报》,1875年1月21日,第60页。
    ⑦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715、7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⑧ 参见《申报》1874年10月17日;《汇报》,1875年1月18日。
    ①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第20页。
    ② 李鸿章:《复沈幼丹制军》《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6,第3页。
    ③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416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④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第273—2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⑤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第98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⑥ 《机器织布局条陈》,《新报》,1879年1月1日(光绪四年十二月初九日)。
    ⑦ 彭汝琮上李沈禀贴有两次,一次在1878年10月5日,一次日期不祥,禀贴原文及李沈批示均见《捷报》1879年2月21日,第168—171页。
    ① 《新报》,1879年1月2日。
    ②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第100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③ 《新报》,1878年12月28日,《申报》,1890年11月1日;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422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④ 《捷报》1879年1月17日,第45页。
    ⑤ 夏东元:《郑观应传》第1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33页,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① 李鸿章:《机器织布局批谕》,《新报》,1879年1月3日。
    ② 《申报》1879年7月5日。
    ③ 郑观应:《禀辞北洋通商大巨李傅相札委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事宜》,《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4页。
    ④ 郑观应:《禀辞北洋通商大巨李傅相札委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事宜》,《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4页。
    ⑤ 《北洋通商大巨李鸿章批示》,《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5页。
    ⑥ 《捷报》,1879年4月4日,第319页。
    ⑦ 《申报》,光绪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⑧ 戴景冯是镇江官绅、翰林院编修戴恒的侄子;吴仲耆的祖父和龚寿图的哥哥都曾任海关道。
    ⑨ 刘坤一:《复戴恒函》(光绪六年九月初一日》,《刘忠诚公遗集》,书牍,卷7,第66页。
    ① 经元善:《居易初集》,卷2,第36页。
    ② 经元善:《居易初集》,卷2,第36页。
    ③ 《两江总督曾国荃等奏》(光绪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洋务运动》,第7册,第450页。
    ④ 郑观应:《北洋通商大臣李委总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札文》,《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6页。
    ⑤ 郑观应:《上海机器织布局同人会衔禀复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8页;亦见《申报》,光绪六年十月十六日(1880年11月18日)。
    ⑥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3,商务,附录论招商局及肇兴公司事略。
    ⑦ 经元善:《居易初集》,卷2,第36页;《申报》,1880年11月17日。
    ⑧ 《申报》,1880年11月16日,1882年5月26日;另见经元善:《居易初集》,卷2,第38页。
    ⑨ 郑观应:《察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订立机器织布局合同》,《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11页。
    ⑩ 郑观应:《致容纯圃星使》,《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13页。
    11 郑观应:《致容纯圃星使》,《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13页。
    ① 郑观应:《禀北洋大臣李傅相为织布局请给独造权限并免纳子口税事》,《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9页。
    ② 徐蔚南:《上海织布局的始末》,见《上海研究资料续集》。
    ③ 郑观应:《上海机器织布局同人会衔复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9页。
    ④ 郑观应:《禀北洋大臣李傅相为织布局请给独造权限并免纳子口税事》,《盛世危言后编》,卷7,第9页。
    ⑤ 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43。
    ① [唐]韩愈:《昌黎集》十二《进学解》。
    ② 张祖珊、徐渊:《福国利民谈——朱志尧先生六十年来创办实业之经验》,1943年6月18日,《朱志尧档案》卷75,上海市档案馆存。
    ③ 唐振常:《上海史》,第27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14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① 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第5卷,第42页。
    ② 《北华捷报》,1902年7月16日。
    ③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第143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④ 周秀鸾、陶良虎:《刘子敬》,载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15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第342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邓纪常,广州人,被称为汉口外国租界内的“华商之父”,为武昌商会会员。见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95—1914年)第二辑下册,第963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②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95-1914年)第二辑下册,第838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③ 聂好春:《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的朱志尧》,《殷都学刊》1996年第3期。
    ④ 转见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第155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① 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成丰朝,卷3,第14—17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5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② 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4,第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③ 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5,第15—16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
    ④ 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63,第72—73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
    ①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374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② 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③ 《捷报》1893年5月26日,第744页。
    ④ 《字林西报》1884年11月17日,第480页。
    ⑤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①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617、620、62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②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628—63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附直隶总督李鸿章批语》,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7),第133—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申报》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初二日。
    ② 于德利撰,张雁深摘译:《中国进步的标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8),第45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③ 唐廷枢:《通盘核算开平煤铁成本总论》,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1840-1895)下册,第633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54-15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 《申报》1878年3月8日。
    ③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4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第192页。
    ④ 《北华捷报》1889年9月21日第356页: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第19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⑤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48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 荆世杰:《近代中国矿业发展述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第389页。
    ②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下册,第1083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③ 杨德,字明轩,广州人,英商宝顺洋行买办,中国近代工矿企业家。
    ④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9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⑤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卷7,第25页。
    ⑥ 《申报》1885年5月29日。
    ⑦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下册,第1084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⑧ 《申报》1882年10月22日:1882年11月19日—20日。
    ① 《张文襄公全集》,卷117,第34页;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715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② 《中外日报》1898年10月10日。转见明立志:《叶澄衷》,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13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下册,第1695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④ 陈月清:《刘鸿生》,载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19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⑤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下册,第1695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⑥ 参见张秀莉:《19世纪上海外商企业中的华董研究(1895—1927)》,《史林》2006年第6期第59页;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98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王树槐:《浙江长兴煤矿的发展,1913-193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6期,第326页注(3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6月。
    ①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7页注释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③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两间桥梁》,第157页注释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④ 《申报》1891年7月8日;1893年8月9日:《捷报》1893年8月18日,第248页。
    ⑤ 《李文耀论三山矿务函》,《北华捷报》1883年10月10日。
    ⑥ 《论热河银矿》,《北华捷报》1883年7月27日。
    ⑦ 李文耀:《三山矿事略述》,《申报》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初四日。
    ① 《北华捷报》1886年4月7日,第364页。
    ②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45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③ 《北华捷报》1889年11月8日,第565页。
    ④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47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⑤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50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⑥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56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⑦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77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⑧ 《热河都统寿荫奏》,转见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下册,第115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⑨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77、92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⑩ 承平三山银矿:位于热河,即烟筒山、土槽子、罗圈沟三山银矿,是承平银矿的一部分,1881年由李鸿章奏请申办,1883年初由唐廷枢与李文耀合办,后由唐廷枢、朱其诏、倪中兴等合办,中法战争后的1885年中断。1891年,唐廷枢、徐润“于辛卯年(1891年)春奉李傅相札委复会办开平局林西煤矿……兼理承平三山银矿继又剏办建平金矿”。《徐愚斋自叙年谱》第76页。
    ①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76-77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②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387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
    ③ 《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第17页,文明书局1911年版。
    ④ 朱志尧:《求新制造厂自序》,《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⑤ 朱志尧:《求新制造厂自序》,《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朱恩源:《朱志尧事迹》,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② 朱志尧:《拟开采铁矿以兴实业说略》,《朱志尧档案》卷4,上海市档案馆藏。
    ③ 朱志尧:《呈为组织兴业有限公司并向美国李希敬生公司商订合同发行有价抵押债券请求准由》,《朱志尧档案》卷5,上海市档案馆藏。
    ④ 朱志尧:《呈拟利用外资组织公司开发皖南煤矿铁矿请核示并派员赴美接洽由》,《朱志尧档案》卷5,上海市档案馆藏。
    ⑤ 《朱志尧档案》卷5,上海市档案馆藏。
    ⑥ 朱思源:《朱志尧事迹》,朱志尧档案卷80,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参见[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下册,第921页、979-98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460-47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①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第1-2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②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第5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③ 有论著认为,1889年设立于重庆的森昌泰火柴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火柴企业。参见吴承明、江泰新主编《中国企业史》(近代卷),第304页,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④ 广东的火柴以笠为单位,每笠1200盒,每笠合旧制火柴一箱。
    ⑤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第5-6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⑥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据附录一统计,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⑦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附录一,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⑧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481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版。
    ① 胡毓鼎:《六十七年来我国外洋火柴进口统计及日本火柴瑞典火柴进口额比较》,载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编:《火柴月刊》第25期,1934年9月,转见《中国民族火柴工业》附录三,第303—304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②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下册,第1675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 曲振明:《官商合一吴调卿》,政协天津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第5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 吴焕之:《天津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载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的洋行与买办》,第7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 吴焕之:《天津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载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的洋行与买办》,第76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③ 清末天津四大买办:郑翼之、梁炎卿、王铭槐、吴调卿。
    ④ 张玉芬:《吴懋鼎》,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42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有资料说,天津20世纪前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有5家,即贻来牟机器磨房、德泰铁工厂、天津自来火公司、天津织绒厂、北洋硝皮厂,其中后三家为吴懋鼎投资创办,参见《天津十大买办》第7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⑤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1840-1895年)下册,第989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时报》1887年8月25日。
    ②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议制造火柴》,转见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1840-1895年)下册,第99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20,第21页。
    ③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议制造火柴》,转见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1840-1895年)下册,第99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20,第21页。
    ④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议制造火柴》,转见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1840-1895年)下册,第99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20,第21页。
    ⑤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下册,第955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① 《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第8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②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1840-1895年)下册,第995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③ 殷增涛主编、涂文学副主编:《武汉对外开放史》,第149页,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
    ④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第288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① 凯希:《宋炜臣》,载娄献阁、朱信泉主编:《民国人物传》第10卷,第373页,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②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下册,第957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③ 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第425-426页,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④ 陈月清:《刘鸿生》,载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187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刘鸿生:《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新闻日报》1956年10月4日。
    ② 刘鸿生:《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新闻日报》1956年10月4日。
    ③ 《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第7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④ 参见马伯煌:《刘鸿生的企业投资与经营》,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
    ⑤ 《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第10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⑥ 《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第10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 陈月清:《刘鸿生》,载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191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张圻福、韦恒:《火柴大王刘鸿生》第3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① 徐新吾、黄汉民主编:《上海近代工业史》,第5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② 孙多森为中日实业公司买办,1898年创办阜丰面粉公司。参见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第248页表,三联书店1957年版。
    ③ 徐新吾、杨淦、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第2期。
    ④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113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⑤ 《申报》1882年9月1日,1883年7月10日。
    ①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24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 徐新吾、杨淦、袁叔慎:《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第2期。
    ③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113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① 参见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113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 顾馨一为“上海著名买办人物”,参见黄逸峰等:《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4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版。
    ①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149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150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① 《申报》,1910年5月5日。
    ② 《工商半月刊》,1932年5月5日。
    ③ 周秀鸾:《研究早期民族工业的三个问题(武汉面粉工业调查札记)》,《江汉论坛》1982年第5期。
    ④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444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⑤ 《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转见《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233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①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237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第291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③ 参见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906—909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347—35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5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参见黄汉民:《关于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造纸厂的辨误》,载《社会科学》(上海)1984年第2期;《中国造纸工业的历史概况与特点》,载《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7辑。
    ③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5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6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① 《申报》1884年12月25日。
    ② 《申报》1887年2月4日。
    ③ 《申报》1892年3月30日。
    ④ 《申报》1892年9月5日。
    ⑤ 《申报》1892年5月1日。
    ⑥ 《申报》1892年9月5日。
    ① 《申报》1892年9月11日。
    ② 《上海道禀陈商务利弊》,《中外日报》1904年3月20日,参见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上册,第41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③ 刘柏森(1869-1940),江苏武进人,信义洋行买办。参见《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4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 《申报》1909年7月7日,12月26日。
    ⑤ 《申报》1909年5月30日。
    ① 姜锦春:《清末15家机器造纸厂的旧貌新颜》,台湾《浆与纸》月刊,总号121期,1990年7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11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③ 《申报》1925年8月27日,12月29日。
    ④ 上海社会科学院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4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① 上海社会科学院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② 《经济半月刊》第2卷第11期,1928年6月1日。
    ③ 《刘柏森年谱》,转见《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 《上海总商会月报》第4卷第4号调查栏,第29-30页。
    ⑤ 《上海总商会月报》第2卷第1号。
    ⑥ 《刘柏森年谱》,转见《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① 《申报》,1925年12月29日。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③ 上海社会科学院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8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10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⑤ 《中国实业》1卷4期,1933年5月15日。
    ⑥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270页,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① 席子佩子席彭年撰:《席子佩先生哀启》(1929年),参见马学强:《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第103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② 《申报》的创办人是英商美查兄弟,他们于清同治初年来沪,从事茶叶和布匹生意。1871年筹办《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初为双日刊,自第5号起改为日刊。赵逸如、席裕祺(子眉)先后担任买办。工作人员多为中国人。参见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第2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 席彭年:《席子佩先生哀启》,马学强:《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第104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① 席彭年:《席子佩先生哀启》,马学强:《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第10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后由台湾文海出版社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予以刊印。
    ③ 马学强:《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第10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④ 参见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387-393页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⑤ 参见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410-413页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① 参见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419-420页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② 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第639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① 《捷报》,1859年1月15日,第95页。
    ②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4页。
    ① 《上海新报》,1869年12月18日。这里所说的船厂,实际上是指修船厂。
    ② 《申报》,1874年9月25日。
    ③ 《汇报》,1874年8月14日。
    ④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卷27,第7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⑤ 《申报》,1893年10月12日。
    ⑥ 《沪报》,1884年10月26日。
    ① 《申报》,1893年5月17日。
    ② 《申报》,1883年5月23日。
    ③ 《沪报》1885年12月3日:《国民政府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报告书》,下册,第35页。
    ④ 《教会新报》,第90号,1870年6月11日,第199页。
    ⑤ 《申报》1883年8月13日,1884年2月3日。
    ⑥ 《申报》1885年4月20日。
    ⑦ 《申报》1884年7月7日。
    ⑧ 参见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第1356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
    ① 《申报》1883年5月23日。
    ② 《申报》1882年10月11日。
    ③ 《申报》,1899年7月11日。
    ① 汪敬虞:《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事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历史研究》1965年第4期,第41页。
    ② 《申报》1874年4月10日。
    ③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④ North China Herald,1868年12月22日,第623、625—626页;1869年6月26日,第331—332页;《教会新报》,第90号,1870年6月11日,第199页。
    ①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① 汪敬虞:《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产生过程中的若干特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
    ②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53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① 《总署收曾国藩函》(同治六年五月初一日),《海防档》,购买船炮,第866—867页。
    ②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3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③ 周建波:《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第10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 《申报》,光绪六年九月十一日(1880年10月14日)
    ⑤ 李鸿章:《吴炽昌调办矿务片》(光绪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42卷,第27页。
    ① “历溯沪商之殷实者,首推朱氏,踵其后者有郁氏、沈氏、郭氏诸商家,皆以沙船为世业。”见《汇报》,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七日。
    ① 李鸿章:《复孙竹堂》(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12卷,第36页。
    ② 李鸿章:《试办轮船招商折》(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20卷,第32—33页。
    ③ 李鸿章:《复沈幼丹船政》(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初六日),《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13卷,第13页。
    ④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8页。
    ⑤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8),第1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⑥ 《交通史航政篇》第1册,第143-146页。
    ⑦ 《海防档》,甲,购买船炮(三),第921页。
    ① 《海防档》,甲,购买船炮(三),第92l页。
    ② 《海防档》,甲,购买船炮(三),第921页。
    ③ 《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19,第23页。
    ① 参阅张国辉:《关于轮船招商局产生与初期发展的几个问题》(续),载《经济研究》1965年第11期: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第26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 《北华捷报》1887年3月9日,第257-258页。
    ③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8页。
    ④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47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⑤ 郑观应:《盛世危言》,第294—295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7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 《沪报》1885年12月5日。
    ③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7页。
    ④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7页。
    ⑤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7页。
    ⑥ 《招商局档案》,转引自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⑦ 虞和平编:《经元善集》,第28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⑧ 《北华捷报》1892年6月3日。
    ⑨ 参见张世红、胡海建:《轮船招商局股份制特征浅论》,《江苏商论》2004年12期:李志英:《唐廷枢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的资金筹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陈降:《唐廷枢与轮船招商局》,《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2期。
    ①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7页。
    ② 《国民政府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报告书》,下册,第31页。
    ③ 《张培仁:《静娱亭笔记》,卷1,第42页,载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1册,第4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④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7页。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6册,第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 《海防档》,甲,购买枪炮(三),第939页。
    ③ 《洋务运动》第6册,第59页。
    ④ 《洋务运动》第6册,第59页。
    ⑤ 《盛宣怀行述》,《愚斋存稿》,第7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印行。
    ⑥ 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卷(1843-1894年),第54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第112页,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
    ② 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第112页,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
    ③ 夏东元:《郑观应传》,第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版;《盛世危言后编》卷15,第3页,《救时揭要序》。
    ④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6页。
    ①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页,《复津海关道郑玉轩观察书》。
    ②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2页,《致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观察书》。
    ③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4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④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6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⑤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4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⑥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5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⑦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6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⑧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5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⑨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5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①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5—6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②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5—6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③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6页,《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
    ④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1页,《致唐廷枢观察书》。
    ⑤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2—14页,《禀两江督宪左中堂为集股创购小轮往来苏镇内河事》。
    ⑥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2页,《致唐廷枢观察书》。
    ⑦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0页,《附录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批示》。
    ⑧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0页,《禀辞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札委总办轮船招商局》。
    ⑨ 黎志刚:《轮船招商局经营管理问题,1872—1901)),[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第96页,1990年6月。
    ① 《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19—22页,《上北洋大臣李傅相禀陈招商局情形并整顿条陈》。
    ② 《盛世危言后编》第10卷,第66—67页,《致商务大臣盛宫保论轮电两局书》。
    ③ 方腾:《虞洽卿论》,《杂志》总第12卷第3期,1943年12月。
    ④ 汪北平、郑大慈:《虞洽卿先生》,宁波文物社1946年11月版,第16页。
    ⑤ 《宁绍商轮公司第一次股东会》,《申报》1908年10月12日。
    ⑥ 冯筱才:《虞洽卿与中国近代轮运业》,载金普森主编:《虞洽卿研究》,第228页,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
    ⑦ 《太古公司广告》,《申报》1911年9月3日。
    ① 参阅《申报》1913年7月19日及29日各有关消息。
    ② 汪北平、郑大慈:《虞洽卿先生》,第16—17页。宁波文物社1946年版。
    ③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第41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 《补录宁绍商轮公司呈请立案文》,《申报》1909年5月3日。
    ⑤ 1919年11月虞洽卿致交通部函,《交通史·航政篇》第1册,第1064页。
    ⑥ 冯筱才:《虞洽卿与中国近代轮运业》,载金普森主编:《虞洽卿研究》,第229页,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
    ⑦ 《华商长江航业之大发展》,《申报》1919年4月22日。
    ⑧ 《商船公司组织近况》,《申报》1919年2月16日:《创设国立商船公司之建议》,《东方杂志》第16卷第2号。
    ① 《虞洽卿启事》,《申报》1927年3月1日。
    ② 《虞洽卿再辞市政府委员》,《申报》1927年4月13日。
    ③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35页,三联书店1982年版。
    ④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65页,三联书店1982年版。
    ① 1866年3月14日,英国驻沪领事文极司脱致阿礼国爵士函,李必樟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第109、90、9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② 熊月之主编,陈正书著:《上海通史》第4卷《晚清经济》第7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③ 参见上海通社编:《上海通志馆期刊》第1年,第298页:朱剑城:《旧上海房地产业的兴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第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④ 蒯世勋等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第34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⑤ 李必樟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第10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① 李必樟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第10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②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香山徐氏校印稿,第13、27页。
    ③ 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论》第28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④ 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回溯(三)》,《中国房地产》1994年第9期第43页。
    ① 《徐润年谱》第26—27页。
    ② 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4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③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经济篇(下)》,第45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④ 《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第17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第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⑥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上海洋行买办的调查初稿》(1964年),转见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80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2版。
    ⑦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80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2版。
    ① 全汉昇:《上海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9辑,第461—497页。
    ② 徐润:《上海杂记》,第12-13页,香山徐氏校印,1927年版。
    ③ 《北岭徐氏宗谱》卷7,北岭肇修堂印,1884年版。
    ④ 徐润:《上海杂记》,第13页,香山徐氏校印,1927年版。
    ⑤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2—13页。
    ⑥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3页。
    ⑦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7页。
    ① 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珠海市人物志》,第5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 《洋务运动》,第8册,第125页,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5页。
    ④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5页。
    ⑤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2页。
    ⑥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2页。
    ⑦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82—83页。
    ①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6页。
    ②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6页;参见张世红:《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第140页,暨南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
    ① 程仁杰:《英美烟公司买办郑伯昭》,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56页,1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第630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① 张文骏:《英商泰利洋行及其买办》,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8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赵刚:《郑伯昭》,见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第22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 程仁杰:《英美烟公司买办郑伯昭》,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7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回溯(三)》,《中国房地产》1994年第9期第29页。
    ② 高尚智、陈德炎:《武汉房地产简史》第9页,19&7年版。
    ③ 高尚智、陈德炎:《武汉房地产简史》第6页,1987年版。
    ④ 高尚智、陈德炎:《武汉房地产简史》第7页,1987年版。
    ① 皮明庥、欧阳植梁主编:《武汉史稿》,第377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① 胡莲孙:《旧中国的三大地皮大王》,《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第4期。
    ① 《天津文史丛刊》,第4辑,第100页。
    ① 尚克强:《传奇买办高星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第96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 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4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 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第343—3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① 胡祥翰:《上海小志》,第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版。
    ② 王韬:《赢濡杂志》,第1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③ 胡祥翰:《上海小志》,第1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版。
    ④ 胡祥翰:《上海小志》,第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版。
    ⑤ 参见邢建榕:《水电煤近代公用事业演进及华洋不同心态》,《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
    ⑥ 李平书:《上海三论》,见《上海导游》第268页,上海国光印书局1934年版。
    ⑦ 《论修治街道》,《申报》1883年3月10日。
    ① 姚公鹤:《上海闲话》,第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工局议事》,《申报》1882年12月21日。
    ③ 上海市公用局档案全宗:档号Q5-3-2238,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第23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 《试谈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中心的条件》,《解放日报》,1988年6月22日。
    ③ 赵曾钰:《上海的公用事业》,第78页,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④ [美]郝延平著,陈潮、陈任译:《中国近代商业革命》,第28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申报》1926年9月3日。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65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② 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第8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③ 《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早期经营状况档案》,《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3期。
    ④ 《私营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沿革概括》,档号Q2403-272,上海市档案馆藏。
    ① 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第80页,上海书店1984年版。
    ② 上海市特别市公用局编:《上海特别市公用局一览》,第35页,1927年版。
    ③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79、98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④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8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⑤ 《时报》1906年7月11日;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80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⑥ 《吴县志》卷51,第23页;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823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⑦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81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⑧ 《农商公报》,40期,报告页54。
    ⑨ 《农商公报》,72期,报告页12。
    ⑩ 《农商公报》,74期,选载页38。
    11 《农商公报》,73期,报告页13。
    12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第447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3 《大公报》1911年10月5日。
    14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2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① “买办宋炜臣”,殷增涛主编、涂文学副主编:《武汉对外开放史》,第149页,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
    ② 《夏口县志·实业》,第3页,1920年版。
    ③ 卢书錩:《颜料买办周宗良》,载政协上海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第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④ 《夏口县志·实业》,第2页,1920年版。
    ⑤ 汤震龙编:《建筑汉口商场计划书》,1924年8月印行,第14页。
    ① 徐焕斗:《汉口小志·义举》,1915年版,第4页。
    ② 范锴:《汉口丛谈》,卷2,第49页。
    ③ 《夏口县志·实业》,第2页,1920年版。
    ④ 《夏口县志·实业》,第2页。1920年版。
    ⑤ 《夏口县志·实业》,第2页,1920年版。
    ① 《清高宗实录》,卷165,乾隆七年四月。
    ② 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第80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 姚公鹤:《上海闲话》,第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② 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第111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③ 葛元煦:《沪游杂记》,第四卷,光绪二年版,第47-53页。
    ① 汪敬虞:《汪敬虞集》,第4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张国辉:《晚清钱庄与票号研究》,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① 《答暨阳居士采访沪市公司书》,《申报》,1884年1月12日。
    ② H.B. Morse:In the Days of the Taipings, P28,1927.
    ③ 《北华捷报》,1860年3月31日,第51页。
    ④ A. Wright: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aina, London, P540,1908.
    ⑤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5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① A. Wright: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aina, London, P556, 540, 562, 1908.
    ② 汪仁泽:《王一亭》,见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第3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182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版。
    ② 马士:《太平天国时代》,第143页,1927年版。
    ③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6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④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0页,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文海出版社。
    ⑤ 《申报》,1883年11月18日。
    ⑥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5页,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文海出版社。
    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45—74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②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③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附录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④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4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⑤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上海市钱业调查录》,第59号,藏上海社科院中国企业史研究中心。
    ⑥ 李广德:《顾乾麟博士传略》,《湖州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⑦ 吴培初:《上海外商银行买办群像》,载《外商银行在中国》,第37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⑧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253—25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⑨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248页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上海九家钱庄资本家家族集团为:镇海方家,镇海李家,苏州程家,慈溪董家,镇海叶家,湖州许家,洞庭山严家,宁波秦家,洞庭山万家。
    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743—74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① 虞和平:《经元善集》,第5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1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17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③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第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① 吴培初:《旧上海外商银行买办》,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9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 [美]郝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的桥梁》,第21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① 易继苍:《买办与上海金融近代化》第149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127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① 卢孟宇:《我国之钱庄》,《海光》第Ⅰ卷第9期,1929年9月。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127-134,574页,人民出版社2003年2版。
    ① 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一卷,第11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 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第168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 汪敬虞:《略论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的历史条件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特征》,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第94页。
    ④ 《申报》,1876年3月18日,1877年8月4日,1882年3月3日。
    ⑤ 《新报》,1876年12月12日,12月20日;汪敬虞:《略论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的历史条件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特征》,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第95页。
    ① 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银行(上)》,第360-36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② 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银行(下)》,第364-36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③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3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汪敬虞:《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第113页。又见周建波:《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第10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 容闳著,杨增麒评注:《西学东渐记》,第10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 容闳著,杨增麒评注:《西学东渐记》,第105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 钱钟汉:《周舜卿传略——我国近代工商业资本家代表人物之一》,载政协江苏无锡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无锡文史资料》第5辑,第76—79页,1983年印。
    ② 王志莘:《中国之储蓄银行史》,第18页,上海人文印书馆1934年版。
    ③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2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汪敬虞:《十九世纪外商侵华事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历史研究》1965年第4期。
    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第10-1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第100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
    ② 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第1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③ 根据《中国通商银行(上海分行)放款分类表》相关资料计算而来,载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第14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王永杰主编:《商海巨子——活跃在沪埠的宁波商人》,第107-108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② 汪仁泽:《傅筱庵》,见朱信泉、严如平主编:《民国人物传》第4卷,第154-15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③ 参见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第211-21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④ 政协天津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第219-22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 朱龙湛:《周廷弼》,见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册),第81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沈云荪:《上海信成银行始末》,载《近代史资料》第55号,第113-11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 朱龙湛:《周廷弼》,见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册),第8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版。
    ① 沈云荪:《上海信成银行始末》,载《近代史资料》第55号,第11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②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第233~2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 吴经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历史概述》,载《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4)·经济工商编》,第72-7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②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4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姚会元:《中国货币银行(1840—1952)》,第67页,武测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 金普森、孙普根主编:《宁波帮大辞典》,第241页,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
    ③ 卢书錩:《颜料买办周宗良》,载政协上海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第199—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近代化研究(1840—1936)》,第68-70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② 陈清宇、陈晓红:《上海超级大亨虞洽卿传》,第113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③ M. Greenberg: . 转引自中国保险学会编:《中国保险史》第1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① 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第64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 郑观应著、王贻粱评注:《盛世危言》,第330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③ 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第64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 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第330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⑤ 郑观应:《商船上》,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第323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 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第78页,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
    ① 《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刊》,本局编年纪事,第47页。
    ② 《徐润年谱》,第19、25、37页。
    ③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下册,第1446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
    ④ 《申报》1877年3月16日。
    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下册,第1446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
    ① 《上海新报》,1871年3月14日,5月9日。
    ② 陆志濂:《朱葆三》,见孔令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第26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第172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④ 《朱葆三追悼会之盛况》,《申报》,1926年10月2日。
    ⑤ 上海档案馆藏: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档。
    ⑥ 上海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第157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
    ⑦ 《申报》,1915年8月29日。
    ① 王一亭:《商业进行论》,摘自《沪南商务公会题名册》(辛亥年刊本)。
    ② 王一亭:《商业进行论》,摘自《沪南商务公会题名册》(辛亥年刊本)。
    ③ 《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2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张后铨:《航运史话》,第5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① 经元善:《居易初集》,卷二,第36,38页。
    ② 《矿务论上》,《申报》,1883年8月31日;《论买卖股票之弊》,《申报》,1883年11月1日;《中西公司异同续说》,《申报》,1883年12月31日。
    ③ 《上海交易所之组织概况》,载《银行周报》第58号。
    ① 张海鹏:《中国十大商帮》,第132-133页,黄山书社1991年版。
    ② 另两家为重庆的民生轮船公司和天津的政记轮船公司。
    ③ 转见邢建榕:《虞洽卿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载金普森主编:《虞洽卿研究》,第85页,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
    ① 邢建榕:《虞洽卿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载金普森主编:《虞洽卿研究》,第85页,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
    ①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绪论,第1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② 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第6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③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605、608、60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2册,第146、245、248、24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60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③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61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④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2册,第146、24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3册,第178—17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2册,第399-40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 吴焕之:《天津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的洋行与买办》,第7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④ 曲振明:《官商合一吴调卿》,载政协天津市委员会义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第6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⑤ 《湘学报》第26册,光绪24年(1898)正月十一日。
    ① 《辛丑各国和约》第11款,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1007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① 英人(佚名):《论制造货税》,《皇朝经世文新编》卷十下,“商政”。
    ② 盛宣怀:《请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折》,《愚斋存稿》卷七,奏疏七;盛宣怀:《致上海关道函》,见《选报》第9期,1902年3月10日。
    ③ 徐矛主编《中国卜买办》中,将盛宣怀列为中国卜买办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④ 盛宣怀:《致上海关道函》,见《选报》第9期,1902年3月10日。
    ⑤ 盛宣怀:《致上海关道函》,见《选报》第9期,1902年3月10日。
    ① 陶水术认为:周晋镳是“集买办、官绅等一身而数任的人物”,见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第50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② 《上海商务总董严小肪观察禀盛富保》,见《选报》1902年3月10日,第9期;另参见《皇朝经世文新编》卷十,“商政”。
    ③ 参见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43—4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①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4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② [日]根岸佶:《上海的行会》,日本评论社1951年版,第341页。转见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5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山版社1991年版。
    ③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商部奏为劝办商会酌拟简明章程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科汇编》(上),第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光绪二十九年清商部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5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光绪三十年四月订上海商务总会章程二十三条》,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63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③ 《上海商务总会第二次暂行试办详细章程》,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④ 《时报》,1904年9月16日。
    ① 《上海商务总会致领袖领事工部局及洋商商务总会函稿》,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67—6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英工部局复信》,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赵晋卿口述》(1957年11月11日口述),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档案史料室藏。
    ① 上海总商会编印:《上海总商会会员录,上海总商会历任职员汇录》(1926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94—9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编:《上海商会组织简史》(未刊稿),上海市工商联合会档案史料室藏。
    ② 《上海商务总会会员行业分类表》,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106—1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吴馨、姚文枘纂:《上海县续志》,卷二,第51页。
    ② 《民立报》,1911年2月26日。
    ③ 《闸北商业公会成立会续记》,《申报》1919年11月14日。
    ④ 《闸北商业公会集议改组》,《申报》1921年3月28日。
    ⑤ 《改组沪北商会之草章》,《申报》1921年5月12、13日。
    ⑥ 《闸北设立商会之呈请》,《申报》1922年11月2日。
    ① 《闸北商会筹备处开会记》,《申报》1923年8月5日。
    ② 《王晓籁回忆陈炳谦辞闸北商会会艮的原因》,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第87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尹邨夫淡闸北绅商筹组闸北商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第87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④ 张桓忠:《上海总商会研究(1902-1929)》,第49页,台湾知书房出版社1996年版。
    ⑤ 《民立报》,1911年11月20日。
    ⑥ 徐鼎新:《上海总商会史事纪要》,《上海研究论从》第1辑,第253页。
    ① 《天津海关十年报告书》(1892—1901),天津市历史研究所编:《天津历史资料》第4辑。
    ②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第67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① 《天津府凌守复陈商务公所情形禀并批》,《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3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上海总商会议案录》,“第二次常会议案”。
    ③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3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1902—1929)》,第4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版。
    ③ 参见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第71—73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① 毕鸣歧:《天津的洋行买办》,《文史资料选辑》1963年。
    ① 胡光明:《论早期天津商会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② 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第59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③ 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
    ④ 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第566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8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84—28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85—286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上海将开商法讨论会》,《申报》1909年12月18日。
    ④ 《商法调查案讨论会纪事》,《申报》1909年12月20日。
    ⑤ 《商法讨论会第二日会场纪事》,《申报》1909年12月23日。
    ① 参见朱英:《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拟订商法的活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② 《最新发现:中国1851年已经参与世界博览会》,新华社电讯2002年3月14日。徐荣村,宝顺洋行买办徐钰亭弟弟,担任过宝顺洋行买办。参见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第16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③ 杨汝梅:《对于武汉劝业奖进会之感言》,《武汉劝业奖进会笔记》,宣统2年9月,湖北省图书馆藏。
    ④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2,第22页。
    ⑤ 《开赛会以振兴商务说》,《汇报》第1册,第309页。
    ⑥ 苏州商会档案,第79卷,第2页,苏州市档案馆藏。
    ① 《第二次农工商部统计表》“农政”栏。
    ②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第1卷上册,第811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参见朱英:《清末武汉劝业奖进会述略》,《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④ 《东方杂志》,第6年,第11期。
    ⑤ 茶圃:《南洋劝业会开幕》,《国风报》第1年,第14号。
    ⑥ 竹坞:《宣统元年之生计界》,《国风报》第1年,第3号。
    ⑦ 《论今日宜急开内国赛会以兴工商》,上海《时事报》1908年3月30日,见《东方杂志》第5年,第4期。
    ① 《陈委员劝兴南洋劝业会演说辞》,《时报》1908年7月13、15日。
    ② 《虞和德请核销劝业会垫款》,《申报》1913年6月18日。
    ③ 《南洋第一次劝业会》,《通商汇纂》第34号,1910年10月1日。转见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1902—1929)》,第104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版。
    ④ 汤志钧主编:《上海近代大事记》,第664、668、6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⑤ 汤志钧主编:《上海近代大事记》,第664、668、6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① 杨士琦:《给奖并办理情形折》,《商务官报》第24期。
    ② 茶圃:《南洋劝业会开幕》,《国风报》第1年,第14号。
    ③ 《对于南洋劝业会之评论》,《申报》,1910年11月7—8日。
    ④ 《上海出品人代表祝辞》,《申报》1910年6月18日。
    ① 张謇:《调和南北致孙少溪、王铁珊函》,《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4,第10页。
    ② [法]白吉尔:《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辑,第213页。
    ③ 《上海商务公所章程草案序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126-1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④ 《上海商务公所章程草案序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人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1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辛亥革命前后的上海总商会动态》,上海市工商联史料,第39卷。
    ② 《上海总商会第一广告》,《申报》1912年2月29日。
    ③ 《申报》,1912年5月7日。
    ④ 《上海总商会议案录》,1913年2月15日全体大会记录。
    ⑤ 《上海总商会首任职员简况》,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140-14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张桓忠:《上海总商会研究(1902—1929)》。第87页,台北知书房出版社1996年版。
    ② 张桓忠:《上海总商会研究(1902—1929)》,第89页,台北知书房出版社1996年版。
    ① 张桓忠:《上海总商会研究(1902—1929)》,第97页,台北知书房出版社1996年版。
    ② 胡光明:《论北洋时期天津商会的发展与演变》,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①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第77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② 王振良:《叶兰舫天津发迹》,天津《今晚报》,2005年7月19日。另见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第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③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第1册,第1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④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第1册,第4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① 胡光明:《论北洋时期天津商会的发展与演变》,《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第134页。
    ① 马敏、朱英:《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第276页,巴蜀书社1993年版。
    ① 《申报》,1913年7月28日。
    ② 《申报》,1913年7月28日。
    ③ 《工商部召集临时工商会议通知书》,见《第一次临时工商会议报告录》,工商部1913年2月编印。
    ④ 《工商部召集临时工商会议选举代表通电》,见《第一次临时工商会议报告录》,工商部1913年2月编印。
    ①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19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② 《总商会大会记事》,《申报》,1912年10月2日;《上海总商会议案录》1912年9月28日第七次常会记录。
    ③ 《上海总商会办事报告》,1913年2月15日全体大会上贝润生协理(买办)的发言。
    ④ 直隶《实业杂志》第11期“专件”栏内载及此事,称上海总商会代表王震、汉口总商会代表宋炜臣、盛竹书联络与会45个商会代表商讨组会事宜,结果一致赞成。但据《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章程》所载共同签署的商会只有41个。
    ① 《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缘起》,《历史档案》1982年第4期,第43页。
    ① 《上海总商会议案录》,1912年7月6日第二次常会记录和同年7月20日第三次常会记录。
    ② 《津商会赞成组织全国商会联合会电》(1912年7月26日),《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29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章程》,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2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章程》,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第213-2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总商会临时大会记事》,《申报》,1914年3月5日。
    ① 《商会联合会代表报告部批行文程式电》,《申报》,1914年5月25日。
    ② 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第1册,第708页。
    ③ 《筹安会通电之响应》,《申报》,1915年9月16日。
    ④ 1915年9月15日上海总商会致《申报》馆函,《申报》,1915年9月16日。
    ⑤ 《总商会竟不敢力争》,《民国日报》,1916年5月15日。
    ① 《总商会亦劝退矣》,《民国日报》,1916年5月23日。
    ② 《实业杂志》第1期“政令章牍”栏。
    ③ 《民立报》,1912年10月1日。
    ④ 据沈家五编:《北洋时期工商企业统计表》附表二,《近代史资料》总58号。
    ① 《上海总商会议案录》,1913年2月15日全体大会记录。
    ② 《维持国货之大会议》,《申报》1912年12月28日。
    ③ 王震:《商业进行说》,《沪南商务分会报告题名录》辛亥年(1911)刊印。
    ① 《挽救商业之治标策》,《申报》,1914年6月26日。
    ① 《挽救商业之治标策》,《申报》,1914年6月26日。
    ②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司法部、农商部会订商事公断处章程》,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6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上海总商会议事录》(1913年),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6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沈联芳,浙江吴兴人,1911-1925年任上海美商华兴洋行买办。上海恒丰丝号、恒丰丝厂,上海振纶洽记丝厂,苏州苏经丝厂主要投资人。见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第396页,附录:《上海部分浙江籍买办表》,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③ 《申报》1913年4月6日。
    ④ 《选举商事公断处职员》,《申报》1916年8月15日。
    ⑤ 《选举商事公断处评议》,《申报》1918年10月28日。
    ⑥ 《总商会公断处选出处长,沈联芳当选》,《申报》1922年8月4日。
    ⑦ 《商事公断处新章程》,《申报》1924年5月7日。
    ①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上册,第80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第235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③ 《总商会拟设商品陈列所之讨论》,《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02—7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④ 《上海总商会筹办商品陈列所章程》,《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18—7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上海总商会设立商品陈列所启》,《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商品陈列所征集商品规则》,《申报》1921年6月17日。
    ③ 《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开幕记盛》,《申报》,1921年11月2日。
    ④ 《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售品部试办章程》,《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⑤ 徐乾麟(懋),浙江余姚人,谋得利洋(琴)行买办。见《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册,第1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又见罗亮生著,李名正整理:《戏曲唱片史话》,载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京剧谈往录三编(附)》,第398页,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⑥ 谢蘅窗(天锡),浙江鄞县人。法商立兴洋行、日商三井洋行买办。著名煤炭商、煤业董事。见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第394页,附录二:《上海部分浙江籍买办表》,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① 《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历任职员表》,《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34—7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方椒伯:《华商道契处概况》,《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37—73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赵晋卿,上海英美烟公司买办。见《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673页;另见苗利华:《垄断旧中国烟业的荚美烟公司》,载《旧中国的外商与买办》,第139-14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④ 庄得之,名箓,江苏武进人,盛宣怀妻兄,先在奥地利信义洋行当买办,后为德商礼和洋行买办,候补道台衔。1912年起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参见谢俊美:《外资银行夹击中的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初年与外资银行、洋行、厂矿企业的业务往来及其思考》,《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6期,第4页。
    ⑤ 《总商会为维持华商道契决先呈内务商立案》,《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41—7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⑥ 《总商会代领华商道契订定章程五章凡十五条》,《时报》1925年11月30日。
    ① 《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44—7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48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7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7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7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79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78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会务记载》,《上海总商会月报》第1卷第5号,1921年11月出版,第1页。
    ⑤ 《会务记载》,《上海总商会月报》第1卷第6号,1921年12月出版,第24页。
    ① 《会务记载》,《上海总商会月报》第1卷第6号,1921年12月出版,第8页。
    ② 《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委员会历任委员表》,《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6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会务记载》,《上海总商会月报》第3卷第7号,1923年7月出版,第15页。
    ④ 《本会会务记载》,《商业月报》第10卷第1号,1929年1月出版,第12页。
    ⑤ 《天津商会为创办<商报>事致商部文及商部批文》,《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5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天津商会为刨办<商报>事致商部文及商部批文》,《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54—15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载商会开办五年来劝工兴商办报纸学堂等八大功绩》,《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86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6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第1册,第38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⑤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5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⑥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5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总商会拟组商务丛报》,《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7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总商会拟组商务丛报》,《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7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谢蘅窗,名天锡,又名德丰。宁波镇海今北仑区江南乡人。参见《宁波词典》编委会编:《宁波词典》,第35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又有人说是浙江鄞县梅墟镇人,参见《袁履登回忆录》,载《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5期,第31页。谢是当时上海工商界一位颇有经营心计的煤炭进口商,号称“煤炭大王”。是旅沪宁波帮中后来崛起的实力人物,是法商立兴洋行和日商三井洋行的买办。参见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第22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④ 《谢蘅窗议董建议创办月报》,《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7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⑤ 《上海总商会月报出版广告》,《申报》1921年8月29日。
    ⑥ 《上海总商会月报代销处规约》,《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74—7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⑦ 袁履登,又名礼敦,浙江宁波人。1913年后德商科发药房买办,并兼任美商茂生洋行买办。1926年任美商烟叶公司华经理,“所入颇丰,使余经济暂得安定”。参见袁履登:《袁履登回忆录》,载《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5期第32—33页。
    ① 《总商会为推广月报销路改名商业月报》,《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商业月报》第8卷第1号,1928年1月出版。
    ③ 《津商会禀述商务公所及商会租赁当行公所办公缘由文》,《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4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④ 《津商会为在当行公所空地起盖办公用房禀天津府文并附章程五条》,《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4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15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味莼园,习称张园,位于上海泰兴路南端。园址原为西人格农的花园宅,占地20余亩。1882年,无锡张鸿禄(字叔和)购得此地,取晋张翰“秋风起,思莼鲈”的典故,将该地命名为“味莼园”。后建成为一个中西合壁的园林。园中央有当时上海最高大的西式楼厅,可容纳千余人。张园地处租界,中国地方政府无法直接干预,所以清末民初上海的民间政治集会大多假此举行,平时则作为餐馆、游乐之处。在张园举行的大的集会活动主要有:蔡元培、章太炎等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的集会,拒法大会,拒俄大会,中国实业联合会欢迎孙中山大会,追悼秋瑾大会,反对签订“二十一条”大会,其他还有赛花会,霍元甲打擂,筹饷、赈灾游艺会等。参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园林志》,http://www.shtong.gov.cn.另可见熊月之:《张园与晚清社会》,《南方周末》2004年4月4日;《张园:晚清一个公共空间研究》,《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6期。
    ③ 《总商会商讨筹建大会议事厅》,《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④ 上海开埠后,涉外事务日益增加。当时中国政府对外派出使节官员都从上海出发。人们希望在海上得到天后的保佑。1879年,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崇厚,奏请在上海重建天后富和新建出使大臣公所。经总理衙门批准,将二年前购买的淞沪铁路官地中划拨出12亩地分别兴建天后宫和出使行辕,于1884年正式建成。出使行辕专门接待政府外派官员,天后宫成为外派官员祭祀天后的场所。此后清政府出使大臣在离开行辕前,总忘不了在天后宫祭祀一下天后,祈盼在海上旅行中能平平安安。参见冯梅椿:《上海总商会遗址侧记》,《上海志鉴》2001年第4期。
    ⑤ 陈润夫,字作霖,江西清江人。慎昌洋行买办。曾任上海商务总会第七任总理。
    ⑥ 《总商会商讨筹建大会议事厅》,《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朱吟江(1875—1955),名得传。浙江嘉定人。曾任上海总商会董事、南市商会副会长及震巽木商公会主席。系英商怡和洋行买办。参见张弘任:《旧上海部分外商机构一览表》,载《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2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 《总商会公决发售商会无利公债》,《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 《总商会议事厅开幕记盛》,《申报》1916年3月19日。
    ④ 《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下册,第7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①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5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②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卷下,第37、38页。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12册,台湾文海出版社印。
    ③ 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第315—318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① 丛翰香:《关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历史研究》1962年第2期。
    ②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第247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52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6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① 张圻福、韦恒:《火柴大王刘鸿生》,第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上海市档案馆编:《一九二七年的上海商业联合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2000年版
    上海市档案馆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上海外商档案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江苏省商业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合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版
    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1868~1949)》,中央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
    章开沅、刘望龄等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马敏、祖苏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895~1914年),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民族资本创办和经营的工业》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978年版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官僚资本创办和垄断的工业》),三联书店1961年版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中国工业的特点、资本、结构和工业中各行业概况》,三联书店1961年版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天津历史博物馆、南开大学历史系合编:《五四运动在天津(历史资料选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版
    上海市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资料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生企业史料》,上、中、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
    聂宝璋主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1895~1927)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研究资料续编》,上海书店1984年版
    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资料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彭泽益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
    金融史编委会:《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盛宣怀资料选辑之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轮船招商局——盛宣怀资料选辑之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申报》、《天津益世报》、《上海总商会月报》、《东方杂志》、《大公报》、《北华捷报》、《政府公报》、《中国实业杂志》、《农商公报》、《民国日报》(上海、汉口)、《华商联合会报》、《格致新报》、《商业月报》、《国货月报》(上海)、《时事新报》、《商务报》等
    容闳著:《西学东渐记》,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
    沙为楷:《中国买办制》,商务印书馆 1927年版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科学出版社 1955年版
    [美]霍塞著,包玉珂译:《出卖上海滩》,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中华书局 1963年版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民出版社 1977年版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黄苇著:《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纺织品公司棉布商业史料组编:《上海市棉布商业》,中华书局 197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下),中华书局 1979年2版
    蒯世勋等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大隆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夏东元:《郑观应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版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陈绛:《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1897~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2年版
    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编辑部、《复旦学报编辑部》联合编辑:《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徐雪筠等编译:《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年版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
    皮明庥著:《武汉近百年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5年版
    刘惠吾编著:《上海近代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骞传稿》,中华书局 1986年版
    [美]罗兹·墨菲著,章克生等译:《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英]勒费窝著,陈曾年、乐嘉书译:《怡和洋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年版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续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 1987年版
    [美]帕克斯·M·小科布尔著:《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和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的洋行与买办》,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来新夏主编:《天津近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中华书局 1987年版
    [美]刘广京著,丘锡荣等译:《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1862~187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美]赫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等译:《19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8年版
    上海市医药公司、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上海百货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编著:《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政协上海市委文史委员会:《旧上海的金融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张国辉:《晚清钱庄与票号研究》,中华书局 1989年版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黄逸峰、姜铎、唐传泗、徐鼎新著:《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
    孙德常等编:《天津近代经济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杨蒲林、皮明庥主编:《武汉城市发展轨迹》,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界企业》,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0年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张圻福、韦恒:《火柴大王刘鸿生》,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上海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美]郝延平著,陈潮、陈任译:《中国近代商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年版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年版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
    严昌洪:《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湖南出版社 1991年版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马伯煌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开发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
    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朱英:《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皮明庥、欧阳植梁:《武汉史稿》,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2年版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钟祥财:《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年版
    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杜恂诚:《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年
    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黄山书社 1993年版
    唐力行:《商人与近世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版
    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
    吴申元、郑韫瑜:《中国保险史话》,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年版
    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马敏、朱英:《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 1993年版
    马敏:《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
    丁日初:《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家阶级》,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美]费正清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
    [法]白吉尔著、张富强等译:《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论(1840~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1995年版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陈清宇、陈晓红:《上海超级大亨虞洽卿传》,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许鼎新:《中国近代企业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效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年版
    [美]刘广京、朱昌崚编,陈绛译校:《李鸿章评传——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版
    寿充一、寿乐英编:《外商银行在中国》,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6年版
    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朱英:《商业革命中的文化变迁:近代上海商人与“海派”文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刘圣宣、宋德华:《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7年版
    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林希:《买办之家》,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式(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美]陈锦江著,王笛、张箭译:《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
    金普森主编:《虞洽卿研究》,宁波出版社 1997年版.
    易惠莉:《郑观应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徐新吾、黄汉民主编:《近代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朱英、石柏林:《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马学强:《钻天洞庭》,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陆文达主编:《上海房地产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沈祖炜主编:《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施正康:《困惑与诱惑: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投资理念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版.
    刘克祥、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王相钦、吴太昌:《中国近代商业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章开沅、马敏、朱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朱英:《商界旧踪》,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潘君祥、顾柏荣:《买办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李碱:《上海的宁波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近代化研究(1840~1936)》,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版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三册),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汪敬虞:《汪敬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马敏:《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人民出版社 2001年2版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版
    方兆麟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近代天津十大买办》,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彭南生:《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章开沅、田 彤:《张謇与近代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李玉:《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李治亭主编:《清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赵德馨主编,马敏、朱英等著:《中国经济通史·第八卷(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赵德馨主编,王方中著:《中国经济通史·第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1、2、3卷,人民出版社 2003年2版
    石霓译注:《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3年版
    [美]彭慕云著,史建云译:《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庞玉洁:《开埠通商与近代天津商人》,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年版
    马学强:《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吴承明、江泰新主编:《中国企业史》(近代卷),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年版
    [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易惠莉、胡政主编:《招商局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朱英、郑成林主编:《商会与近代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1897~192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易继苍:《买办与上海金融近代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年版
    马敏:《拓宽历史的视野:诠释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厂民编:《当代中国人物志》(1937年版),《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第495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 第8辑第78册
    金梁辑:《近世人物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68辑第679册
    徐盈编:《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1948年版),《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50辑第496册
    中国通商银行编:《五十年来之中国经济(1896~1947)》,《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辑第81册
    Ernest O.Hauser 著,越裔译:《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1842~1937)》,《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辑第88册
    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96辑第959册
    沈云龙:《近代史事与人物》,《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 第63辑第630册
    金兆梓编:《近世中国史》,《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 第71辑第710册
    岑德彰编:《上海租界略史》,《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4辑第638册
    蔡冠洛编:《清代七百名人传》(三册),《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3辑第623册
    顾器重著:《租界与中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74辑第737—8—9册
    经世文社编:《民国经世文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50辑第492—498册
    文庆等纂:《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56辑(10册)
    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59辑(10册)
    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16册)
    庞淞编:《中国商战失败史(1876~1915)》,《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第930册
    胡秋原著:《近百年来中外关系》,《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第620册
    《中国国民党商民运动经过》,《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591册,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张桓忠:《上海总商会研究,1902~1929)),台北知书房 1996年版
    冯筱才:《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4年6月版
    Joseph Fewsmith, Party, State, and Local Elites in Republican China: Merchant organizations and Politics in Shanghai, 1890-1930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5)
    Arthur Waldron, From War to Nationiism: China's Turning Point, 1924-1925,(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Wei, Betty Peh-T'I: Old shanghai.——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1993.
    Wright, Tim ed.: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London: St. Martin's Press, 1992.
    Chu, Samudl C. & Liu, Kwang——ching eds: Liu Hung——chang and China's early mordernization.——Armonk: M.E. Sharpe, 1994.
    Henriot, Christian (tr. Noel Castelino): Shanghai, 1927——1937: Municipal power, locality, and modernization.——Berkeley: Univ. of Calirornia Press, 1993.
    甘作霖:《论洋行买办制之利害》,《东方杂志》16卷11号,1919年11月
    马寅初:《中国之买办制》,《东方杂志》20卷6号,1923年3月
    孔涤庵:《从国际贸易上观察买办制度》,《商业月报》13卷8期(1933年8月31日)
    陈金淼:《天津之买办制度》,《经济学报》1940年第1期
    黎光:《1840~1864年,中国的买办商人》,《史学月刊》1957年第1期
    彭雨新:《抗日战争前汉口的洋行和买办》,《理论战线(武汉)》1959年2期
    张国辉:《19世纪后半期中国钱庄的买办化》,《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伍丹戈:《论旧中国买办资本的落后性和反动性》,《光明日报》1964.8.12.-4
    冯天瑜、周积明、王永年:《辛亥革命前的武汉民族资产阶级》,《江汉论坛》1981年3期
    刘广京:《唐廷枢之买办时代》,(台)《清华学报》新2卷30期(1961年6月)
    聂宝璋:《从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创办与发展看买办的作用》,《历史研究》1964年2期
    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历史研究》1964年3期
    佟飞:《天津开埠初期的洋行和买办》,《天津日报》1964.4.22.-4
    汪敬虞:《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历史研究》1965年4期
    黄逸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买办阶级》,《历史研究》1965年1期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近代史研究》1980年2期
    汪敬虞:《试论近代中国的买办阶级》,《历史研究》1980年3期
    丁日初:《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家阶级》,《社会科学》1980年1期
    冯崇德、曾凡贵:《辛亥革命时期的汉口商会》,载湖北历史学会编:《辛亥革命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汪敬虞:《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5期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江浙资产阶级》,《历史研究》,1981年5期
    丁日初:《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民族资本》,《学术月刊》1981年8期
    丁日初、杜恂诚:《虞洽卿简论》,《历史研究》1981年3期
    皮明庥:《武昌起义中的武汉商会与商团》,《历史研究》1982年第2期
    丁日初:《辛亥革命前上海资本家的政治活动》,《近代史研究》1982年2期
    陈诗启:《论鸦片战争前的买办和近代买办资产阶级的产生》,《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2期
    张国辉:《辛亥革命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史研究》1982年2期
    魏重庆:《近代中国买办资本的发展和买办阶级的形成》,《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1期
    王水:《买办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集刊(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丁日初、杜恂诚,《买办与洋务企业》,《历史研究》1984年5期
    丁日初:《辛亥革命后上海资本家的实业活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3期
    丁日初:《二次革命中的上海资本家阶级》,《近代史研究》,1985年6期
    严中平:《试论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1期
    严中平:《试论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续)》,《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3期
    黄逸平:《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商业的产生》,《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汪敬虞:《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6年6期
    胡光明:《论早期天津商会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聂宝璋:《洋行、买办与资产阶级》,《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丁日初:《买办商人、买办与中国资本家阶级》,文汇报1987.3.17.-3
    丁日初:《对外贸易同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关系(1843-1936)》,《近代史研究》1987年6期
    李岫:《从徐润的早期经济活动看买办向民族资本家的转化》,《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1期
    张富强:《唐廷枢与近代民族企业》《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3期
    章文钦:《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官僚——吴健彰析论》,《近代史研究》1989年5期
    余子明:《买办阶级不是最落后最反动生产关系的代表》,《求索》1989年4期
    王赓唐、冯炬:《试论祝大椿》,《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4期
    陈绛:《唐廷枢与轮船招商局》,《近代史研究》1990年2期
    王敬虞:《试论近代中国的买办阶级》,《历史研究》1990年3期
    李达嘉:《五四前后的上海商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贺水金:《买办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1期
    马敏:《早期资本家阶级与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化》,《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孙善根等:《近代宁波籍买办势力的形成和发展》,《浙江学刊》1993年5期
    黎仁凯等:《从买办到企业家的唐廷枢》,《人物》1993年3期
    李志英:《从唐廷枢看买办在洋务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河北学刊》1993年1期
    [日]本野英一著,杜继东译:《老沙逊洋行与买办——19世纪80年代买办身份研究》,《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黄逸平:《近代宁波帮与上海经济》,《学术月刊》1994年5期
    王中茂:《论晚清的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洛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994年1期
    石志新:《浅析买办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2期
    吴国民:《对十九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再认识》,《人文杂志》1994年2期
    《袁履登回忆录》,《档案与史学》1995年5期
    陶有伦:《试论早期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安徽史学》1995年12期
    丁日初:《五卅运动中的虞洽卿》,《档案与史学》1996年5期
    剑荣:《虞洽卿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档案与史学》1996年3期
    黄兰英:《虞洽卿与四明银行》,《杭州大学学报》1996年4期
    郭太风:《虞洽卿与商会变异(1924~1930)》,《档案与史学》1996年5期
    张萍:《近代买办研究综述》,《清史研究》1996年1期
    马学强:《席正甫父子与上海汇丰银行》,《档案与史学》1996年4期
    李达嘉:《袁世凯政府与商人(1914~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7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
    庞玉洁:《天津开埠初期的洋行与买办》,《天津师大学报》1998年2期
    周静芬:《宁波籍买办的兴起与宁波帮近代化》,《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4期
    陶水木:《浙江籍买办的崛起及其影响》,《历史教学》1998年7期
    李吉奎:《近代买办群体中的广帮(1845~1912)——以上海地区为中心》,《学术研究》1999年12期
    韩仕海:《买办的再界定》,《嘉应大学学报》1999年2期
    刘金源:《洋务运动的马前卒——徐润》,《档案与史学》1999年1期
    学明:《中国民族实业家徐润先生诞辰160周年纪念会在沪召开》,《上海保险》1999年1期
    《袁履登“自白书”》,《档案与史学》2000年2期
    黄瑾瑜:《谈汕头的买办阶层》,《广东史志》2000年4期
    王湘林:《买办与近代中国的制度安排与变迁》,《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6期
    陶水木:《浙江商入与上海经济近代化》,《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4期
    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近代中国东南社会变迁》,《福建论坛》2002年4期
    易继苍:《再探买办兴起的原因》,《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
    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3期
    肖阿伍:《虞洽卿的企业家精神》,《档案与史学》2003年6期
    杨宇辰:《试析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买办社会》,《长白学刊》2003年5期
    李春梅:《买办与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
    乔小平:《试析近代买办对民族保险业的投资和经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
    张世红:《徐润与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改组》,《江苏商论》2003年9期
    李瑊:《朱葆三的实业活动》,《档案与史学》2003年6期
    张世红:《论徐润买办期间创业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2期
    胡海建:《洋行买办向民族资本家的转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期
    席与镐:《在上海的生活——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后人的回忆》,《史林》2004年增
    刘爱新:《近代买办与中西经济交往》,《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4期
    史全生:《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形成》,《安徽史学》2004年5期
    胡波:《香山买办与开埠后的上海社会》,《史林》2004年4期
    马学强:《论近代上海买办的教育背景》,《史林》2004年4期
    徐元章:《“颜料大王”周宗良的家居生活》,《史林》2004/S1
    鲜乔蓥:《浅析买办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3期
    陶士和:《试析虞洽卿的经营理念与经营谋略》,《杭州师院学报》2004年5期
    黎志刚:《香山商人的冒险传统》,载郝延平、魏秀梅主编:《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75岁祝寿论文集(上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刊(5)
    朱英:《关于近代中国商会领导群体几个问题的再探讨》,《江汉论坛》2006年第8期
    《黑墙头、白墙头、梅家弄——朱志尧家谱》(朱志尧曾孙朱伟仁2006年初提供,2004年编修)
    聂好春:《“器惟求新”的朱志尧》,《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3期
    聂好春:《近代企业家朱志尧》,《上海研究论丛》1995年第10辑
    聂好春:《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的朱志尧》,《殷都学刊》1996年第3期
    聂好春:《中国十买办·朱志尧》,徐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聂好春:《朱志尧企业经营特色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聂好春:《论近代实业巨擘朱志尧》,《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聂好春:《论近代企业家朱志尧》,复旦大学历史系1995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萍:《晚清时期的中国买办》,中国人民大学1996年博士学位论文
    刘利勇:《郑观应经济思想简论》,河北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苏舜卿:《从买办商人到实业家——徐润(1838~1911)研究》,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 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冯筱才:《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后论文
    杨宇辰:《20世纪前期买办经济状况研究》,吉林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李琳莎:《买办商人阶层在近代上海经济中的桥梁作用分析》,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江满情:《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型态的演变——刘鸿生企业组织发展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胡海建:《论唐廷枢》,暨南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陈国威:《19世纪(1840~1900)买办心理试析》,宁夏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世红:《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暨南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易继苍:《买办与上海金融近代化》,浙江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肖阿伍:《虞洽卿经济活动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陈绍闻主编:《经济大辞典》中国经济史卷,辞书出版社 1993年版
    吴成平主编:《上海名人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版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
    金普森、孙善根主编:《宁波帮大辞典》,宁波出版社 2001年版
    《上海辞典》编委会编:《上海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陆志濂:《朱葆三的一生》,《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9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陆志濂:《朱葆三》,《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
    程仁杰:《英荚烟公司买办郑伯昭》,《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1978年版
    陈曾年:《郑伯昭》,《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
    唐佑钧等:《唐廷枢传记》,广东《珠海文史》第7辑,1988年版
    沈锦锋:《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徐润》,广东《珠海文史》第7辑,1988年版
    汪绍贞:《徐润》,《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2辑P84;《民国人物传》第1卷
    苏鼎常等:《容闳传略》,《珠海文史》第1辑,1982年
    余蕴洁等:《郑官应传略》,《中山文史》第8~9合辑,1986年
    柳曾符:《刘鹗的生平》,江苏《镇海文史资料》第8辑,1984年
    董明藏:《大买办刘子敬的兴衰》,《武汉工商经济史料》第2辑,1984年
    董明藏:《汉口大买办刘子敬的兴衰》,《武汉文史资料》第22辑,1985年
    董明藏:《大买办刘子敬的兴衰》,《湖北文史资料》第28辑,1989年
    董明藏:《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武汉文史资料》第20辑
    胡莲荪:《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中国房地产》1984年4、6期
    胡莲孙:《旧中国的三大地皮大王》,《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4期
    芦章:《大买办刘家父子》,《武汉春秋》1996年1期
    何祚欢:《汉口第一“刘”,“牛”气亦冲天——记商海沉浮中的刘子敬》,《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3期
    胡永弘:《旧汉口的洋行与买办》,《武汉文史资料》1997年4期
    熊尚厚:《刘鸿生》,《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
    关国煊:《刘鸿生(1888—1956)》,(台)《传记文学》1983年42卷3期;(台)《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
    刘念智:《从抗战胜利到全国解放的刘鸿生》,《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68辑1980年
    《刘鸿生》,刘绍唐主编:《传记文学丛刊·民国人物小传》(6),(台)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汪仁泽:《王一亭》,《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3辑;朱信泉,严如平主编,孙思白校阅:《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4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沈云荪:《海上著名书画家王一亭》,《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6),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年版
    汤肯堂:《沈联芳》,《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民国人物传》第4卷
    王春明等:《邬挺生其人》,河南《许昌县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
    钱钟汉:《周舜卿传略》,《无锡文史资料》第5辑,1983年
    陈纪鸿:《记乐善好施的陈祝龄》,广东《高要文史》第2辑,1986年
    李文权:《朱志尧传》,《中国实业杂志》1912年第3年第1期
    朱文炜:《朱志尧》,《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民国人物传》第四卷
    关国煊:《傅筱庵(1872~1940)》,(台)《传记文学》1985年47卷4期
    《傅筱庵》,刘绍唐主编:《传记文学丛刊·民国人物小传》(9),(台)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汪仁泽:《傅筱庵》,《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P134;《民国人物传》第4卷
    高渤海:《天津买办高星桥发家史》,《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1964年(第53辑有补充)
    熊尚厚:《高星桥》,《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7辑
    李惠民:《第一个在沪创办丝厂的民族资本家黄佐卿》,《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1986年
    郑志璋:《天津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
    戴翩英:《从贫农子弟到著名爱国企业家毕鸣歧》,《炎黄春秋》1997年3期
    梁佩瑜:《天津怡和洋行及其买办梁炎卿》,《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陆志濂:《永兴洋行买办吴伟臣》,《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1986年版
    李大节:《吴健彰其人》,《珠海文史》第3辑,1984年版
    吴焕之:《关于我父吴调卿事迹的回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1964年P228
    熊尚厚:《吴懋鼎(调卿)》,《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5辑;严如平、宗志文主编,李新校阅:《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5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
    周克任:《叶澄衷及其办学事迹》,《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9辑,1989年版
    雍鼎臣:《军火买办雍剑秋的一生》,《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53辑1964年
    麦国良:《主宰太古洋行六十年的三代华人买办——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莫应桂祖孙》,《广东史志》1990年2期
    张守愚:《莫觞清、蔡声白》,《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民国人物传》第4卷
    汪仁泽:《蒉延芳——热心救济事业的爱国实业家》,《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9辑1989年
    汪仁泽:《蒉延芳》,《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3辑
    袁鸿林:《杨衢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21辑
    陈少白:《杨衢云略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
    冯自由:《杨衢云事略》,《革命逸史(初集)》:《革命人物志》第6集
    《杨衢云》,《中华民国名人传》(6),近代中国出版社1986年印行
    严逸文:《四十年买办生活回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
    汪仁泽:《袁履登》,《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3辑
    钱玉莉:《袁履登小传》,《上海研究论丛》第1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钱钟汉:《周舜卿传略》,《无锡文史资料》第5辑
    《虞洽卿》,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7),(台)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戴余方:《虞洽卿在家乡办的公益事业》,《慈溪文史》第3辑,1989年
    许念晖:《虞洽卿的一生》,《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962年
    魏伯刚:《天津横滨正金银行与魏家两代买办》,《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