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鉴类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极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的右文政策无疑推进了康乾盛世的形成,大量官修类书便是他尚文的重要举措。《渊鉴类函》乃学者一百三十六人汇集前代众多类书及四部书籍而成的一个浩大文化工程。在《御制〈渊鉴类函〉序》中,康熙称这部集“獭祭”之大成的类书,特别有益于文人的文事,而且期望《渊鉴类函》能达到文治、道德之作为。《渊鉴类函》的编印有其实际意义与学术价值,很有研究的必要。
     《渊鉴类函》自刻印起就流传开来,延续到民国初,之后,就大有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况。纵观国内外,对《渊鉴类函》研究几乎还普遍停滞于基本介绍阶段,本文将着重从文本角度对《渊鉴类函》进行研究,考察其文献价值以及在类书史上的意义。
     第一章,历代类书概述。对《渊鉴类函》之前的历代类书进行横向的与纵向的阐述,以期起到追本溯源的作用。
     第二章,《渊鉴类函》编修考。《渊鉴类函》的编撰,当然离不开清初官修大型类书的文化氛围,其编修,还需要从编撰者、图书各构成要素以及类书编辑方法予以分析。
     第三章,《渊鉴类函》版本考。《渊鉴类函》的版本流传不甚复杂,但它也反映出了清代刻书业的发展脉络,又较好地展示了清代三百年中官刻、家刻和坊刻三大系统的流变状况。
     第四章,《渊鉴类函》体例考。对《渊鉴类函》和《太平御览》的菜部、药部在分部、序类、搜采、剪裁四个方面的比较,可见,《渊鉴类函》编撰体例得益于《太平御览》不少。
     第五章,《渊鉴类函》类目考。《渊鉴类函》的类目,不是对其蓝本《唐类函》类目的简单袭用排比,而是体现了科学分类的特征,在接纳了新知之时,还隐含着当时思想上的因子。
     第六章,《渊鉴类函》引文考。以《渊鉴类函》文学部引《初学记》文部为例,将更清楚地发现《渊鉴类函》引文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第七章,《渊鉴类函》方志考。《渊鉴类函》对方志文献的辑录,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两者的编撰上,另一方面是它分类辑录了大量的唐、宋总志文献。
     第八章,《渊鉴类函》文学考。《渊鉴类函》文学部之“文学”,重“文”更重“学”,文学在追求艺术化的同时,也在走向学术化,这些便成为清初文学的鲜明特点。
     结语。《渊鉴类函》有文化传存意义:就文本本身而言,有其文献价值,因而它不断得以流传;就文本形式而言,《渊鉴类函》的体例对当今古籍数字化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Emperor Kang Xi was one of the most accomplished emperors in ancient China.His policies of honoring culture,one important act of which was officially compilingencyclopedia,undoubtedly helped promote the times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KangXi and Qian Long dynasties.Yuanjianleihan,compiled by 136 talented scholars of thetime,collected the encyclopedias and the four classics of previous dynasties and madea huge cultural achievement available.In the Emperor's preface,Emperor Kang Xiwrote that this encyclopedia of emulation and imitation would especially benefit thescholar activities and that he hoped Yuanjianleihan could achieve success in civiladministration and morality.The compilation and press of Yuanjianleihan were ofgreat significance realistically and scholastically and deserves our study.
     Since its publication,Yuanjianleihan had been widely circulated until the earlyRepublic of China.Then seldom were any interests shown in it.Looking home andabroad,studies on Yuanjianleihan remain generally at the basic introduction stage.The thesis will study,in its text viewpoint,its documentary value and its significancein the encyclopedia history.
     Chapter One,Summary of encyclopedias in the past dynasties.An elaboration ofencyclopedias before Yuanjianleihan in order to trace to its origin.
     Chapter Two,Study of its compilation.The compilation of Yuanjianleihan beingthe result of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hen officialcompilation of encyclopedias was popular,the study covers the analysis ofcompilers,constitutional elements of books and compiling methods of encyclopedias.
     Chapter Three,Examination of its versions.Though Yuanjianleihan did not havemany versions,it also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photoxylography in Qing Dynastyand the development of official,family and workshop incriptions.
     Chapter Four,Study on its style.By comparing the subsection,classification,compilation and pruning of the Vegetables Kind and the Medicine Kind inYuanjianleihan and Taipingyulan,we can see Yuanjianleihan emulated Taipingyulanin layout.
     Chapter Five,Study on its classification.Yuanjianleihan was not a simply duplicatein classification of its blueprint Tangleihan.Instead it reflected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Meanwhile it adopted knowledge of the time and connoted the ideological factors ofthe time.
     Chapter Six,Study on its quotations.Take the example of Literature Kind whichquoted the Literary Kind of Chuxueji,we'll clearly se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the quotations in Yuanjianleihan.
     Chapter Seven,Study on its chorography.The compilation of chorographydocuments into Yuanjianleihan was of special signification and effect.This wasreflected o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local chronicles and encyclopedias.On the otherhand,it classified lots of chorography document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apter Eight,Study on its literature.The literature col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Kind values literary grace but values scholastic approach more.It was a distinct feature ofthe literature in early Qing Dynasty that,while pursuing artistry,literature also movedtoward its academic nature.
     Summary.Yuanjianleihan is culturally of inheritable significance.Its contents havedocumentary value and thus is able to continue circulation.As for its literary form,itsstyle plays an instructive role in today's digitiz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引文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六《渊鉴类函》提要,页1157,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额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左步青校点:《国朝宫史》卷三十四,页655-656,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1 (清)于敏中等:《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六,页1276,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2 (清)玄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二集卷三十五,页9-10,《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1 邓嗣禹:《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集:类书之部》之“类事门”,页25-26,燕京大学图书馆,1935年4月
    1赵含坤:《中国类书》,页381-3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2刘叶秋:《类书简说》,页61-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
    3戴克瑜、唐建华:《类书的沿革》,页83-86,成都,四川省图书馆学会,1981
    4戚志芬:《中国的类书、政书和丛书》,页102-10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
    5方师铎:《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系》之“论类事”,页238-249,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
    6夏南强:《类书通论》之“类书的分类体系”,页72-73,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1裴芹:《古今图书集成研究》,页20-22,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类书类小序,页114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六《渊鉴类函》提要,页1157,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古今同姓名录》提要,页114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刘咸炘:《续校雠通义》下册四库子部第十二,页43-44,成都,尚友书塾,1928年8月
    1夏南强:《类书通论》之“类书的性质”,页16,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2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页45,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进呈〈类函〉表》,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九“九流绪论”,页380,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1月
    2孙永忠:《类书渊源与体例形成之研究》,页34,《古典文献研究辑刊》本,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民国九十六(2007) 3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事类赋》提要,页114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黄震:《慈溪黄氏日钞分类》(附《古今纪要》)卷五十五,页16,耕余楼刻本,清光绪间
    3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五“玉函山房文集五卷续集五卷”,页424,台北,明文书局,民国七十一年(1982)2月
    4张涤华:《类书流别》之“缘起第二”,页8,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
    1张涤华:《类书流别》之“义界第一”,页4,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
    2 (晋)郭璞撰,(唐)陆德明音义:《尔雅》,页1,湖南省尊经阁刻本,同治十三年(1874)
    3 (清)黄奭:《黄氏逸书考》之《魏皇览》,页6,江都朱氏刻本,1934年
    1 (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四,页102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12月
    2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事类第三十八”,页192,北京,北京文化学社,1934年3月
    3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类书类”第十四卷,页64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
    4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二十三《魏志》“杨俊传”,页664,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5 (梁)萧子显:《南齐书》卷四十“竟陵文宣王子良传”,页698,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月
    1 (明)陆深:《俨山外集》卷二十一“续停骖录卷下”,页2,上海,陆楫刻本,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
    2 (唐)魏徵、令狐德棻:《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序,页906,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8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五《广弘明集》提要,页123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卷三,页41,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2 (唐)道宣:《广弘明集》卷第三《七录序》,页8-9,《四部丛刊》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3月
    3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之“五分法之偶现与四分法之代兴”,页5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之“《七志》与《七录》”,页5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1刘文典:《三余札记》卷一“类书”,页6-7,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1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之“影印明本册府元龟序”,页1,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6月
    2 (宋)王应麟:《玉海》薛元德后序,页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12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玉海》提要,页115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2月
    4 (唐)刘餗撰,程毅中点校:《隋唐嘉话》,(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页15,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汪由敦:《松泉集》卷九《类书〈谷玉〉序》,页21,《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3 (清)阮元:《研经室三集》卷五《重刻宋本〈太平御览〉叙》,页18,《四部丛刊》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3月
    1 (宋)袁褧撰,(宋)袁颐续,(明)姚士麟校:《枫窗小牍》,页29,《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 (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三“文集”,页297,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月
    2张涤华:《类书流别》之“义界第一”,页4,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名物考》提要,页117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谕,页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五《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提要,页57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二《唐诗类苑》提要,页1752,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八《古今类传岁时部》提要,页59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二酉汇删》提要,页117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类书纂要》提要,页118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八《通鉴纲目前编》提要,页43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四《国赋纪略》提要,页72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石品》提要,页999,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6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茗史》提要,页100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7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六《事始》提要,页108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8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文□清娱》提要,页175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9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经济文辑》提要,页1763,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文苑汇隽》提要,页117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经世篇》提要,页1177,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李氏类纂》提要,页117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古今记林》提要,页118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古学捷录》提要,页118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6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读古纪源》提要,页118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7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山海经广注》提要,页120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8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七《岁时广记》提要,页592-593,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前定录》《续录》提要,页123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四《於陵子》提要,页106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谕,页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五《两汉博闻》提要,页577-57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小学类小序,页33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三才藻异》提要,页117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五经总类》提要,页117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九《根黄集》提要,页118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古今濡削选章》提要,页1763,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五《遂初堂书目》提要,页73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五《史记法语》提要,页57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五谱录类小序,页98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凡例,页17,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毛诗多识编》提要,页14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诗传名物辑览》提要,页133,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毛诗类释》提要,页13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六《四书通旨》提要,页300-30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函史》提要,页455-45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八《方舆胜览》提要,页59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事类赋》提要,页1144-114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韵府群玉》提要,页1152,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六《御定佩文韵府》提要,页115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小学绀珠》提要,页1151-1152,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玉海》提要,页115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艺文类聚》提要,页1142,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五《文房四谱》提要,页98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初学记》提要,页1143,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六《渊鉴类函》提要,页1157,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二《重修广韵》提要,页359,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五○《明书》提要,页459,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七三《嘉靖安庆府志》提要,页64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二《魏志》“文帝纪”,页8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1 (唐)李延寿:《南史》卷四十九“刘峻传”,页1219,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2 (唐)李延寿:《南史》卷五十二“安成康王秀传”,页1289,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3 (唐)李延寿:《南史》卷七十二“何思澄传”,页1782-1783,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4 (宋)晁载之:《续谈助》卷四,页95,《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 (唐)李延寿:《南史》卷四十九“刘峻传”,页1219,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6 (宋)晁载之:《续谈助》卷四,页95,《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序,页1,《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2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第十四“类书类”,页64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类书类小序,页114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类书类小序,页114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司马贞索隐,页5,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
    2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三国文》卷八,页10-11,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2月
    3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事类第三十八”,页192,北京,北京文化学社,1934年3月
    1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晋文》卷九十八,页4,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2月
    2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七十二“陆机传”,页1467,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
    3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七十二“陆机传”论,页1488,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
    4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杨绾传”,页3430,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月
    1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九,页137,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5月
    2 (唐)韩愈:《韩昌黎全集》卷六,页99-100,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
    3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二六一,页2044,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11月
    1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六“冯道传”,页1655,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月
    2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页59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1 (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卷中“方正”,页167-168,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2月
    2 (唐)李延寿:《南史》卷三十三“何承天传”,页86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1 (唐)姚思廉:《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传”序,页685-686,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
    1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元稹白居易传”论,页4359-4360,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月
    1 (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内篇三“文理”,页287-288,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月
    2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页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
    3 (唐)韩愈:《韩昌黎全集》卷十二杂著二,页194,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
    4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杨绾传”,页3431,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月
    1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四章,页8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
    2 (唐)韩愈:《韩昌黎全集》卷十八书五,页265,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
    3 (唐)李延寿:《南史》卷四十九“刘峻传”,页1219-1220,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4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页44,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七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页75,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引,页1,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月
    1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之《册府元龟考据》,页8-9,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6月
    1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三四○,页4029,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6月
    2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九五六,页11241,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6月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四“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页26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3月
    1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四十七“解缙传”,页4115-4116,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月
    2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之《太宗实录》卷二一,页9,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1 (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之《校刻儒学警悟七录序》,页3,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2月
    1 (清)钱德苍:《解人颐》卷一,页7-8,上海,新文化书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11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源流至论》提要,页115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陆心源:《仪顾堂集》卷十六《宋板重修〈事物记原〉跋》,页16,出版者不详,光绪二十四年(1898)
    1 (宋)张载撰,(宋)朱熹注:《张子全书》卷十三《答范巽之书第一》,页275,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 4月
    2 (宋)张载撰,(宋)朱熹注:《张子全书》卷十四《近思录拾遗》,页292,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 4月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中《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页2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历代制度详说》提要,页114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永嘉八面锋》提要,页114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白孔六帖》原序,页1,《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1 (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原序,页1-2,《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玉海》提要,页115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二《子弟当习儒业》,页20,天津,广仁堂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
    1钱锺书:《谈艺录》,页32,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9月
    1刘衍文、刘永翔:《古典文学鉴赏论》,页417,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2钱锺书:《谈艺录》,页32,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9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喻林》提要,页115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明)喻元太:《喻林》自叙,页2,《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之《世宗实录》卷一九,页6,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荆川稗编》提要,页115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页1693,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骈志》提要,页115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古俪府》提要,页1156,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3 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历代刻书概况》之《建阳余氏刻书考略》,页127,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1年9月
    1张春晖:《类书的范围与发展》,页182,《文献》1987年第1期
    1 《清实录》之《圣祖实录》卷二四九,页466,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之一“论时代思潮”,页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钱锺书:《谈艺录》,页98,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9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进呈〈类函〉表》,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卷十三“时文诗古文”,页30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月
    1 《清实录》之《圣祖实录》卷二六二,页579,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1-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九十九,页4138,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五十“虱”,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廷玉等:《子史精华》御序,页2,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
    1 (清)钮琇:《觚剩正续集》之《言觚》“书名”,页116,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6月
    1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页5,上海,上海文明书局,民国
    2 (宋)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四,页10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1 (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御制序,页1-2,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6月
    2 (清)徐珂:《清稗类钞》经术类“康熙字典”,页3851,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1-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四“匡谬”,页404,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进呈〈类函〉表》,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实录》之《圣祖实录》卷二三九,页361-363,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1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页720-721,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一百九十八“赋”,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九十九“嘲戏”,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八十二“箕帚”,页8,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九十九“嘲戏”,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十七“人日”,页4-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百十三,页2218,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
    1陶湘:《武进陶氏书目丛刊》之《清代殿版书目》,页5-6,出版者不详,1933年
    1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卷九“内府刊钦定诸书”,页230-236,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1月
    2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卷九“内府刊钦定诸书”,页233,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1月
    1 (清)朱彭寿著,何双生整理:《旧典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之《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一,页166-16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2月
    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引金埴《不下带编》卷一,页51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
    2 (清)钱泳:《履园丛话》十二“艺能”之“刻书”,页15,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
    1 (清)朱象贤:《闻见偶录》“古今书版”,页1689,《昭代丛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进呈〈类函〉表》,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9-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贾晋华:《香港所藏古籍书目》,页23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3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页30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83年
    1苦竹斋主:《书林谈屑》之“谈纸”,页645,《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现代丁篇)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1 (清)徐珂:《清稗类钞》巡幸类“庚子西巡琐记”,页350,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
    2陶湘:《武进陶氏书目丛刊》之《清代殿版书始末记》,页1,出版者不详,1933年
    1 (清)额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左步青校点:《国朝宫史》卷三十五,页675,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2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页72,太原,山西省图书馆,1981年
    3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子目),页1043-104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4(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六十二,页310,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1月
    1 (清)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异辞录》卷一“丁日昌藏书”,页34,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0月
    1 (清)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附《上海杂记》)光绪八年附记,页31,香山徐氏铅印本,1927年
    1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134,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2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387,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3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405,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4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410,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5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428,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6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456,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7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474,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8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480,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9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506,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10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页639,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1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卷六十六,页1622-1636,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进呈〈类函〉表》,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凡例》,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七“槟榔”,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七“女罗”,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凡例》,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八六○,页4265,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月
    3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八十九,页11-12,《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引,页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月
    2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序,页1,《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七“合欢”,页5-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凡例》,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引,页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八“荠”,页3-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凡例》,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七“芣苢”,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八“芣苢”,页4415,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月
    4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芣苢”,页5,《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明)俞安期:《唐类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9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七“芙蕖”,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七“木槿”,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进呈〈类函〉表》,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初学记》提要,页1143,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2 (唐)徐坚等:《初学记》,《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 (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一“笔第六”,页24,《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 (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一“砚第八”,页29,《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四“笔”,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一“纸第七”,页27,《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 (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一“纸第七”,页28,《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五“纸”,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经典总载”,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春秋”,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4-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二“讲论”,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一“讲论第四”,页17,《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二十七“公正”,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经典总载”,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五“纸”,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汉)刘珍:《东观汉记》卷二十,页187,《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 (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一“纸第七”,页27,《唐代四大类书》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9-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经典总载”,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经典总载”,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9,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礼记”,页9,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尚书”,页8,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春秋”,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春秋”,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尚书”,页9,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四“笔”,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礼记”,页8,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春秋”,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二“讲论”,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文字”,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二“经典总载”,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五“墨”,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二“讲论”,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二“讲论”,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毛诗”,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四“砚”,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三“史”,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五“纸”,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唐)李延寿:《南史》卷三十三“何承天传”,页86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三十四“州郡总载”,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七“恒山”,页1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之“攻取丹丘华阳”正义,页1812,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
    1 (唐)虞世南撰,(明)陈禹谟补注:《北堂书钞》卷一百六十“恒山三十九续补”之“五名”注,页13,《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九“会稽诸山”,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六“室”,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九“蛇”,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之“齐器设于宁台”、“故鼎反乎磨室”正义,页2432,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四十“龟”,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三“鸟”,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三十四“海阳县”,页895,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
    4 (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六“龙兴县”,页16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
    5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百五十二“桥”,页2,《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1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十六“桥”,页84,《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2 (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五“河南县”,页132,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四“山”,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一,页15-16,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卷八百三十三,页4394,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5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六“石”,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七,页4,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九,页20,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页8,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九,页10,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二,页10,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六,页12,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八“庐山”,页3,北京,中国书店, 1985年8月
    6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一,页4-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明)方以智:《通雅》卷二十“姓名”,页29-30,浮山此藏轩刻本,康熙五年(1648)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九“虎丘山”,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页6,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水总载”,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九,页10,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一“泉”,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一,页6,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二“湖”,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页16,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三“池”,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三“溪”,页7-8,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页2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页21,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页11,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页12,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5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页6,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四“涧”,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7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四“浦”,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8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页1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9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六,页4,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五十一“关”,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七,页3-4,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七,页4,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七“楼”,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页8,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六十“灰”,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7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四,页4,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8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六十四“水精”,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9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页6,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七“益智”,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页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二“枣”,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七,页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荔枝”,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七,页1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7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五“海棠”,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8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页8,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六“鹅”,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页20,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八“杜鹃”,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八“鸩”,页9,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页1-2,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6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七,页15,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7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象”,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一,页9,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一“兔”,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页22,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三“马”,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二,页7,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七“龙”,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7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五,页7,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8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九“蛇”,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9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九,页13,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0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一,页9,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四十“龟”,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页3,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四十一“鱼”,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页2-3,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七“衡山”,页1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三“溪”,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7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一十四,页43,《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一十八,页134,《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九“交广诸山”,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二“湖”,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三“池”,页3-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四“谷”,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四“涧”,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四“井”,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七“潮涛”,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七“楼”,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六十“灰”,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五“骆驼”,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宋)王应麟:《玉海》卷一五《熙宁都水名山记》,页29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12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百五十一“关”,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五十二“御笔”,页1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王存、曾肇、李德刍编,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卷第八“剑门关”,页363,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2月
    4 (宋)王存、曾肇、李德刍编,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元丰九域志》之《新定九域志》卷五,页611,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2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六“石”,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九卷“会稽诸山”,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7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三“陂”,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8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十六“韩木”,页10,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五“渠”,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欧阳忞撰,李勇先、王小红校注:《舆地广记》卷二十九“郫县”,页834,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九“漕河”,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宋)欧阳忞撰,李勇先、王小红校注:《舆地广记》卷五“开封县”,页7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1 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六《方舆胜览》,页6-10,台北,广文书局,民国五十六年(1967) 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十六“石”,页1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二十一“建昌军”,页381,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1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五十一“成都府”,页909,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2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页9-10,《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三十七“江”,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三“镇江府”,页56,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十八“帝诞”,页2,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十一“建宁府”,页184-185,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木瓜”,页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八“台州”,页141,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4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十五“宁国府”,页272,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鹤”,页8,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6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二十七“江陵府”,页479,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八“蛟”,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五十二“嘉定府”,页941,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四百四十一“鱼”,页6,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4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卷五十九“达州”,页1041,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5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五十六“鱼”,页88,《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1 (清)陆陇其:《论直隶兴除事宜书》,页689,《清经世文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4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之《御制〈渊鉴类函〉序》,页1,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宋)朱熹:《晦庵先生文公文集》卷第十四《甲寅行宫殿奏札二》,页12,《四部丛刊》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3月
    1 (清)燕密:《弘道书》卷三《道脉谱论》,页20,《怡兰堂丛书》本,唐鸿学辑刻,1922年
    2 (清)允禄、鄂尔泰等编,(清)胤禛批:《硃批谕旨》第十五函二册,页2,武英殿朱墨套印本,清雍正十年(1732)至乾隆三年(1738)
    1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七《国史经籍志》提要,页74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1王国维:《王国维遗书》卷二十三《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页26,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9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一“儒术”,页2-3,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二百一“儒术”,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实录》之《圣祖实录》卷二四九,页466,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1 (清)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之四《答李子德书》,页7,山隐居校印巾箱本,清代
    2 《清实录》之《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八,页552,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1 (清)玄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四集卷一“敕谕”其一《谕满汉大学士九卿等》,页1,《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4,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5,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6-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6-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6-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章太炎、刘师培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之《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页170-17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著述”,页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六“文章”,页6-7,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1 郑振铎:《晚晴文选》卷下,页799,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6月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页5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3 (清)余金:《熙朝新语》卷四,页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1 (清)于敏中等:《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页109,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2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陈文》卷四,页1,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2月
    3杨明照:《学不已斋杂著》,页5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4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页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1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卷四十史部,页96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2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卷五十七子部,页1404-1406,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1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卷五十八子部,页1412-1440,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2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卷六十三子部,页1555,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3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卷六十五子部,页1614,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4 《浙江通志》卷二十五,页662,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1934) 8月
    1 (清)宋荦撰,(清)周龙藻、周之举编:《西陂类稿》卷二十五,页21-22,毛扆刻本,清康熙五十年(1711)
    2 (清)曾国藩撰,邓云生编校标点:《曾国藩全集》之《家书》,页480-481,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10月
    1 (清)刘锡鸿撰,朱纯校点:《英轺私记》“英伦之中国书”,页128,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
    1 严佐之:《“主题目录之扩大”:类书的目录学意义——读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箚记》,页22,《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1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之“分类篇”,页50-5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2严佐之:《“主题目录之扩大”:类书的目录学意义——读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箚记》,页19,《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83年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子部类书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2月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10月
    曹书杰:《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长泽规矩也:《和刻本类书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
    (清)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成都,巴蜀书社,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月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
    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宋)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4月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大庭修著,戚印平等译:《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戴克瑜、唐建华:《类书的沿革》,成都,四川省图书馆学会,1981
    邓嗣禹:《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北京,燕京大学图书馆,1935年4月
    邸永君:《清代满蒙翰林群体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邸永君:《清代翰林院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
    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台北,广文书局,民国五十九年(1970) 6月
    董治安:《唐代四大类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 (清)额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左步青校点:《国朝宫史》,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方师铎:《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
    (明)方以智:《通雅》,浮山此藏轩刻本,康熙五年(1648)
    (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
    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2月
    冯惠民、李万健等:《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1月
    福建通志局:《福建通纪》,台北,大通书局,民国五十七年(1968) 11月
    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年2月
    甘鹏云:《崇雅堂书局》,台北,广文书局,民国六十一(1972) 7月
    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清)顾炎武:《亭林文集》,页7,山隐居校印巾箱本,清代
    (晋)郭璞撰,(唐)陆德明音义:《尔雅》,湖南省尊经阁刻本,同治十三年(1874)
    郭武雄:《五代史料探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六年(1987) 6月
    韩翠花、王明霞:《类书丛书明清档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唐)韩愈:《韩昌黎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
    (清)贺长龄、魏源等:《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4月
    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2月
    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1月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北京,北京文化学社,1934年3月
    (清)黄奭:《黄氏逸书考》,江都朱氏刻本,1934年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清)黄震:《慈溪黄氏日钞分类》(附《古今纪要》),耕余楼刻本,清光绪间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贾晋华:《香港所藏古籍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台北,广文书局,民国五十九年(1970)6月
    姜椿芳:《从类书到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清)蒋良骐:《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4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中心等:《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辑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来新夏:《方志学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
    雷梦水:《古书经眼录》,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6月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9月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2月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5月
    (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
    李仙竹:《古代朝鲜文献解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3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
    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10月
    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
    林乾:《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台北,正展出版公司,民国九十二年(2003)9月
    (唐)刘肃:《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5月
    (唐)刘餗撰,程毅中点校:《隋唐嘉话》,(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
    (清)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异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0月
    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12月
    刘文典:《三余札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清)刘锡鸿撰,朱纯校点:《英轺私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
    刘咸炘:《续校雠通义》,成都,尚友书塾,1928年8月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月
    刘衍文、刘永翔:《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刘叶秋:《类书简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
    (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2月
    (明)陆深:《俨山外集》,上海,陆楫刻本,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
    (清)陆心源:《仪顾堂集》,出版者不详,光绪二十四年(1898)
    罗伟国、胡平:《古籍版本题记索引》,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6月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上海,上海文明书局,民国
    (清)钮琇:《觚剩正续集》,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6月
    (宋)欧阳忞撰,李勇先、王小红校注:《舆地广记》,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裴芹:《古今图书集成研究》,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彭邦炯:《百川江海:古代类书与丛书》,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1年4月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
    戚志芬:《中国的类书、政书和丛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
    (清)钱泳:《履园丛话》,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
    钱锺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8月
    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9月
    《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青海省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青海省古籍善本书目》,1981年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善本书目》,太原,山西省图书馆,1981年
    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历代刻书概况》,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1年9月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类书类),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9月
    宋德宣:《康熙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清)宋荦撰,(清)周龙藻、周之举编:《西陂类稿》,毛扆刻本,清康熙五十年(1711)
    孙殿起:《贩书偶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
    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
    孙永忠:《类书渊源与体例形成之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民国九十六(2007)3月
    唐鸿学:《怡兰堂丛书》,唐鸿学辑刻,1922年
    陶湘:《武进陶氏书目丛刊》,出版者不详,1933年
    (宋)王存、曾肇、李德刍编,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2月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9月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6月
    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9月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清)王士禛:《重辑渔洋书跋》,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9月
    (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月
    (清)王太岳、王燕绪等:《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宋)王应麟:《玉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12月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6月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
    王重民、黄永武:《敦煌古籍叙录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民国七十五(1986)年6月
    (唐)魏徵、令狐德棻:《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8月
    粟祥忠、戴维政:《潍坊古籍书目》,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
    魏仲佑:《“艺文类聚”与“渊鉴类函”二书体制之比较》,《东海中文学报》1986年第2期
    闻一多:《唐诗杂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
    夏南强:《类书通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月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7月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谢正光、畲汝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
    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年12月
    (清)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附《上海杂记》),香山徐氏铅印本,1927年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月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2月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
    严佐之:《中国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
    杨明照:《学不已斋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台北,广文书局,民国五十六年(1967) 8月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
    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1月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
    于翠玲:《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余嘉锡:《余嘉锡说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
    (清)余金:《熙朝新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2月
    (宋)袁采:《袁氏世范》,天津,广仁堂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出版者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
    (清)允禄、鄂尔泰等编,(清)胤禛批:《硃批谕旨》,武英殿朱墨套印本,清雍正十年(1732)至乾隆三年(1738)
    (清)曾国藩撰,邓云生编校标点:《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10月
    詹海云:《清初学术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八十一年(1992) 3月
    章太炎、刘师培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月
    (清)张潮等:《昭代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
    张春晖:《类书的范围与发展》,《文献》1987年第2期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7月
    张涤华:《类书流别》,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
    张富祥:《宋代文献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现代丁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张人凤:《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台北,明文书局,民国七十一年(1982) 2月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
    (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月
    (清)张廷玉等:《子史精华》,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
    张围东:《宋代类书之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民国九十四年(2005)12月
    张心徵:《伪书通考》,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12月
    (清)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清吟堂刻本,康熙四十九年(1710)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内府刻本,康熙四十九年(1710)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武英殿刻本,乾隆十三年(1748)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武英殿刻本,乾隆四十三年(1778)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武英殿刻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南海孔广陶袖珍刻本,光绪七年(1880)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光绪九年(1883)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光绪二十年(1894)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光绪十三年(1887)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光绪十八年(189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民国六年(1917)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8月
    (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6月
    张元济:《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3月
    (宋)张载撰,(宋)朱熹注:《张子全书》,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4月
    赵含坤:《中国类书》,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浙江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1934) 8月
    郑振铎:《晚晴文选》,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6月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7月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之《太宗实录》,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5月
    (清)周亮工:《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
    (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1月
    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
    (清)朱彭寿著,何双生整理:《旧典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2月
    朱维幹:《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订,施金和点校:《方舆胜览》,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七十二年(1983)10月
    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七十二年(1983)10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