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律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3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实现央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2003年4月29日,随着银监会的正式挂牌成立,银行、证券、保险——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但是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虽然法律对在中国人民银行与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该机制至今仍然缺位,金融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了金融工作的效率和金融风险控制。同时随着金融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充分合作基础上的全球统一协调监管已是大势所趋。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个高层次的,兼面向国内和国际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协调国内及国际金融监管工作。因此,如何将法律中的原则性规定,通过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法律制度或机制予以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内容安排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解决金融监管及其金融监管协调的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研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然后提出问题,指出缺乏协调的金融监管存在潜在风险;第三部分在回顾了我国已有的、非制度化的金融监管协调方式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提出了质疑,然后分析问题;第四部分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客体——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做了分析;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如何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内容作了整体性的规划。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了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特色也在于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法学分析。内容上的创新和特色,以“协调”为基准,通过对协调的理论基础、协调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协调的客体、协调的目标、协调的机制出发,建立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On March 6, 2003,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10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dopted the State Council institutional reform program, the establishment of Bank Regulatory Commission, to achieve the separation of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and banking supervision functions. On April 29, 2003, with the CBRC official founded, banking, securities, insurance -- the "separate operation and separate supervision" framework of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has been established. However, there would be a lot of efforts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law on constructing harmony mechanism between the People's Bank and the three financial regulatory agencies, between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e supervision, the constructing mechanism is still not perfect. However, many specific issues of financial problems still need settlement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way. It has direct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trol and financial risks. 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t is the general trend that we should found full cooperation of global harmony regulation. China need to establish a high-level, domestic, international finance regulatory mechanism to coordinat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supervision. So how to carry out the legal prescript through kinds of way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content of the thesis is arranged to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PartⅠhas focused on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above solving the finance supervisory and regulatory coordination; Based on research of existent finance regulatory system, PartⅡhas focused on proposal of existing potential risks in the lack of financ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fter reviewing the existing finance regulatory coordinated foundation which is non-institutionalized, PartⅢhas put forward inquire on domestic finance regulatory coordination and analysed the problem; PartⅣhas analys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l institutions which is the object of finance regulatory coordination ; Referring to foreign experien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PartⅤand PartⅥhas given detailed expati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omestic finance supervisory mechanism. Besides, it has made comprehensive plan on establishing finance supervisory mechanism, introduced the content of coordination for finance supervision and finance controlling mechanisms to coordinate the contents of it.
     There are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thesis, such a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se of this integrated, empirical studies. There is economic analysis and legal analysis abo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finance superviso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sis has proposed that, it was urgent to establish coordination mechanism matching existing finance supervisal mechanism.
引文
① 马君路:《21世纪金融大趋势金融自由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① 金融监管有关问题研究综述[J],济南金融,2002年第9期。
    ① 杨健,关于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思考[EB/OL]。http://www.drcnet.com.cn,2002-04-09.
    ② 曾令华,王忠生。开放形式下我国金融监管完善的借鉴与对策[J],银行与经济,2003年第7期。
    【1】 Walker, Gordon & Brent Fisse, 1994: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2】 World Bank, 1996: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6: Form Plan To Market.
    【3】 British Company Legislation 1996, CCH Editions Limited.
    【4】 Philip Wood: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 Sweet and Maxwell Ltd, 1982.
    【5】 Whittaker: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ct—A Guide to the New Law, Butterworth, 1987.
    【6】 Bruce J. Summers: The Payment System—Desig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IMF, 1994.
    【7】 David Palfreman: Law Relating to Banking Services, Pitman Publishing, 1993.
    【8】 R. C. Tennekoon: The and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Butterworth, 1991.
    【9】 Brownlie I: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0.
    【10】 Andreas F. Lowenfel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Matthew Benden and Company, 1977.
    【11】 Peltzman, S: Toward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 19, 1976.
    【12】 J. P Morgan, J. P Morgan Annual Report 1998 and 1999.
    【13】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nd Regula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2001.
    【14】 Paul F. Smith: Comparative Financial System, New York, N. Y.: Praeger, 1982.
    【15】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s, Harper Collins, 1995.
    【1】 夏斌等.金融控股公司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 刘锡良等.中央银行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3】 戴相龙.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页
    【4】 周正庆.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第431~432页
    【5】 刘文华.WTO与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6】 刘锡良,曾志耕,陈斌.中央银行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7】 陈晓.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 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 潘金生.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万红.美国金融管理制度和银行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
    【11】 甘当善.欧洲中央银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办
    【12】 叶永刚,胡昌生.WTO挑战21世纪中国金融.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马卫华.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 孟龙.金融监管国际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15】 兹维.博迪、罗伯特.C.默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版
    【17】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19】 陈元.美国银行监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20】 周俊,朱新蓉,李念斋.2001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 韩俊著.银行稳定性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2】 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3】 范恒森.金融制度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4】 叶辅靖.全能银行比较研究——兼论混业与分业经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5】 周林,李敏,刘振方.世界银行监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 杨有振,侯西鸿.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27】 马红霞等.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 章星等译.美国的中央银行德国的中央银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年版
    【29】 谢伏瞻等.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30】 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31】 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32】 马丁·迈耶.美联储——格林斯潘的舞台.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33】 约翰·伊特韦尔,艾斯·泰勒.全球金融风险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 庄海波.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统一问题.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2】 蓝庆新,金刚杰.韩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上海金融,2003年第2期
    【3】 黄鹿梅.新加坡银行业监管现状及启示.深圳金融,2003年第1期
    【4】 邓伟,邓勇.金融监管体系:国际的变革与我国的调整.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5】 高峰,田柳.适应混业经营的趋势 分步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6】 杜晓颖.完善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理论观察,2002年第1期
    【7】 娄荣民,王维强.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的制度设计.金融时报,2004年10月26日
    【8】 巴曙松.银行监管应分析成本和收益.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22日
    【9】 何德旭.金融监管世界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
    【10】 张强,曾宪冬.金融混业经营监管趋势与制度缺陷.金融研究,2003年第9期
    【11】 赵海宽,孙维廉.构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中国金融,2003年第1期
    【12】 牛水涛.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
    【13】 李新章,王卫东,林琳.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研究.济南金融,2003年第7期
    【14】 曹远征.国际金融新趋势与中国金融改革.国际贸易论坛,2004年4月
    【15】 南柯,成保平,卓夫.中国银监会——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跨越.济南金融,2003年第5期
    【16】 宁琳.国际金融业监管模式的演进与选择.浙江金融,2001年第8期
    【17】 赵家敏.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
    【18】 《济南金融》编辑部.金融监管有关问题研究综述.济南金融,2002年第9期
    【19】 杨健.关于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思考.http://www.drcnet.com.cn,2002年4月9日
    【20】 曾令华,王忠生.开放形式下我国金融监管完善的借鉴与对策.银行与经济,2003年第7期
    【21】 宋金宇.网络金融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发展.云南金融,2003年第3期
    【22】 黄存明.加强金融监管为货币政策实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济南金融,2001年第6期
    【23】 张铁良.试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济南金融,2001年第7期
    【24】 陈志银.银行监管、货币政策与监管改革路径.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25】王进诚.体制扰动还是目标冲突:中央银行分行传导货币政策与实施金融监管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26】 大卫T·卢埃林.金融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金融参考,200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