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同犯罪人的“主”与“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共同犯罪理论被称之为刑法理论的“绝望之章”,是犯罪论的永恒的难题。在我国的共同犯罪制度模式之下,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解决共同犯罪理论的一个前提和核心的问题就是正确的区分主犯与从犯的关系。有感于此,本文将在共同犯罪人的视角之下,以我国的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研究为基础,对我国的共同犯罪人的主与从进行梳理和剖析,希望能够提出合理的区分主犯与从犯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共同犯罪制度模式的讨论,试图尽可能的找出我国现有的对共同犯罪人分类标准的不足,分析其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主犯与从犯区分的的不利影响,并进而提出笔者自己的完善化建议,以弥补不足,为司法实践更好的服务。整篇论文通过对我国共同犯罪的制度模式的介绍入手,分析在我国共同犯罪的理论下区分主犯与从犯的意义所在,并在对我国共同犯罪人的理论分类的分析和完善的基础上,期待能够提出适合我国共同犯罪制度模式的区分主犯与从犯的应然合理的标准,从而对我国的共同犯罪的理论研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既然是在我国的共同犯罪制度模式下区分主犯与从犯的研究,首先需要以我国的共同犯罪制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对照世界各国的相关规定,可以确定我国采用的是区分制的共同犯罪制度模式,并分析在这种“主从关系”的参与犯处罚原则下的司法逻辑展开,在我国的共同犯罪制度下,司法审判实践中处罚共同犯罪人的逻辑在于首先确定共同犯罪的成立,然后在共同犯罪人中区分主犯与从犯,在对主犯定罪量刑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从犯从宽”的处罚原则,再对从犯进行定罪量刑。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区分主犯与从犯体现了刑法的罪刑均衡原则、刑法的正义观、报应论观念和谦抑性原则。
     其次,想要正确的区分主犯与从犯需要理清我国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在清晰的框架下分析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分工和作用大小,最终达到对主犯与从犯的明确认定。本文在对我国的刑法理论的分析之后,提出了在我国共同犯罪制度模式下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合理化的分类标准,即以分工分类法为基础,进行两步分类区分法,在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对主犯与从犯的正确区分。
     如何对共同犯罪人的主犯与从犯进行正确区分是我国参与犯处罚制度的核心问题,而此核心问题的前提是在我国共同犯罪制度模式之下,正确理解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分类问题。本文最后将对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分类标准展开,进而分析我国共同犯罪人的主犯与从犯的区分标准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标准,并对现实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难以区分主犯与从犯的情况一同进行分析,具体讨论本文中提出的主犯与从犯的区分标准是否适用于此类情况,对主犯与从犯的区分标准进行合理的解释。
The common crime theory is called "the despair chapter" in the theory ofcriminal law, it is the eternal difficulty in the crime theory. In the common crimemode of our country’s system, how to understand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moncrime correctly is a precondition and core issue is to exactly distinct main andaccessory in the common crime. Inspired by these, this paper will card and analyzethe main and accessory of common crime from the common criminal perspective, onthe basis of the rules of our criminal law and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criminal law,hoping to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distinguish the main andaccessory of common crim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system of joint crime patterns are discussed,trying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of joint offenders lack of standards, on the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main and accessory distinguish adverse effects, andthen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o make up for thelack of justice, practice for better service. The whole thesis introduces the commoncrim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f common crime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ain and accessory, and on the basis ofanalyzing and improving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joint crime theory in our country,expecting to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standard of joint crime patterns to fit ourcountry system and to distinguish the main and accessory,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the common crime theory.
     Since the research to distinguish the main and accessory is under the system ofjoint crime mode of our country,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take our common crimesystem model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analysis. Compared to the relatedstipulations in the world, we can say that the joint crime pattern that our countryadopts is distinguishing pattern. Under this system of "master-slave relationship"punishment principle of judicial logic,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punishment of joint crime logic is first identify the common crime, and then in the common crime todistinguish the main and accessory, the criminal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basis,according to China's "accessory treatment " principle of punishment, to an accessory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It can thus be our distinction between main and accessorycriminal law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between crime and punishment,criminal justice, retribution idea and the modesty principle.
     Secondly, to correctly distinguish the main and accessory, we need to sort out the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effect in the common classification of criminals under aclear framework. Eventually identify the main and accessory more clearly. In thispaper, after an analysis in criminal law theory, we put forward a rational classificationstandard in the system of common crime in our country。That division classificationas the foundation, the two step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the common criminal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correct distinction between main and accessory.
     How to correct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main and accessory in common crimeis the core problem of China's common criminal punishment system, and the coreproblem is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mon crime under thesystem of common crime patter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finally expand thediscussion the participan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common crime, and analyze thestandard of distinguish to the main and accessory in China,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standard, and take some analysis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ifficulty todistinguish the main and specific discussion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main andaccessory distinguishing standard is applicable in such cases, the main and accessorythe distinction standard of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引文
1王志远著:《共犯制度的根基与拓展——从“主体间”到“单方化”》,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第1页。
    1行为共同说最初由新派刑法学者所主张,认为共同犯罪的共同指的是行为的共同,也就是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共同的行为,就可以成立共同正犯,不要求必须是同一或者特定的犯罪。“数人数罪”是这一学说的本质特征。不过,在如何理解“行为的共同”的核心问题上,该说内部存在前后两种不同的主张,分为“主观主义的行为共同说”和“客观主义的行为共同说”。现在通说的行为共同说,基本是持“客观主义的行为共同说”,认为犯罪不能离开构成要件,共犯也不例外。所谓行为的共同,并不是指自然行为的共同,而是指构成要件实行行为的共同。
    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版,第503页。
    1王志远著:《共犯制度的根基与拓展——从“主体间”到“单方化”》,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第4页。
    2王志远著:《共犯制度的根基与拓展——从“主体间”到“单方化”》,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第5页。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第181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1[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17页。
    1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于《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第108页。
    1参见陈兴良著:《刑罚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408页。
    2陈兴良:《历史的误读与逻辑的误导——评关于共同犯罪的修订》,载于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卷,第302页。
    1单一正犯体系,又称统一的正犯体系,是在二战以后的德国刑法理论中系统使用的概念。作为一种立法类型最早见于1902年挪威刑法典,现在采用此立法例的国家有瑞典、捷克等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该体系以等价值因果关系为基础,不区分正犯与狭义的共犯,强调对导致构成要件因素的实行相关的所有加功行为,不论参与分工角色的重要性如何,一律视为正犯。至于各个正犯对犯罪的加功程度、参与犯罪的角色与分工,待量刑时再作考量。
    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版,第536页。
    1吴光侠著:《主犯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9页。
    2参见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5-156页。
    1参见高铭暄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52-54页。
    1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页。
    1高绍先著:《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1参见吴光侠著:《主犯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93-201页。
    1这里的辅助作用,指的是行为人不是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的行为,而是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条件,帮助实行和完成犯罪。
    2高铭暄著:《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第354页。
    1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10页。
    1参见吴光侠著:《主犯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38-240页。
    2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548页。
    1.王志远:《共犯制度的根基与拓展——从“主体间”到“单方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吴光侠:《主犯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陈兴良:《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陈洪兵:《共犯论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5.冯菊英:《共同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6.陈世伟:《论共犯的二重性》,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7.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8.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
    9.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陈兴良:《刑罚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
    12.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高铭暄:《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15.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日]高桥则夫:《共犯体系和共犯理论》,冯军、毛乃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7.[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王志远:《论我国共犯制度存在的逻辑矛盾——以帮助、教唆自杀的实践处理方案为切入点》,载于《法学评论(双月刊)》2011年第5期。
    2.吴光侠:《主犯与从犯区分根据论》,载于《法学评论(双月刊)》2008年第2期。
    3.李小文:《主从犯认定的若干问题研究》,载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15卷第2期。
    4.徐留成:《不同种刑法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研究》,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5.任海涛:《大陆法系正犯与共犯区分理论评述——兼谈对我国共犯形式客观说之反思》,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3期。
    6.曾赛刚:《从犯与帮助犯的关系分析——以对刑法第27条第1款的理解为基础》,载于《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7期。
    7.何荣功:《共犯的分类与解释论纲》,载于《法学评论(双月刊)》2005年第3期。
    8.贾凌,曾粤兴:《大陆法系共犯种类之比较》,载于《求是学刊》2004年第31卷第3期。
    9.蒋熙辉:《共同犯罪主从作用的具体判断》,《人民法院报》2004年5月10日。
    10.董邦俊:《刑法中的主犯研究》,载于《现在法学》2003年第5期。
    11.李连武:《帮助犯的性质及其刑事责任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12.曹坚:《从犯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13.杜奇:《中国刑法理论视野下的实行犯认定标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