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农村居民消费、享用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体供给不足,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近年来,对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取了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四个指标,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水平低,以及西部地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大等问题。并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危害。
     第二部分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原因。导致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公共政策的角度选取了如下几方面原因:非均衡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财税政策、城乡二元社会政策、供给主体单一、政府职能的缺位和错位以及决策过程中农民话语权的缺失等。
     第三部分提出了改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改革和完善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政策、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农民要充分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等。
Rural public goods is non-exclusive and non-competitive social product which in a certain rang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and use .It involving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public utilities, public welfare, public services, and other fields. At this stage of China,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is insufficient in general. Especially the western rural areas inadequat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the fanners of much-needed public goods far from meeting their needs.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west state of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is become a hot spot of concern.
     This essa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selects the infrastructure, basic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four indicators, through the data were analyzed, pointing out that, at this stage of China, western region of rural public less than the total supply of existing products, the low level of supply and there is big gap between western areas of urban and rural o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alysis the hazards of less supply of western rural public good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urban-rural gap, regional disparities,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and social equity.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ich constraint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ques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 selects follows several reasons: non-balanc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the urban and rural social policy, a single main supply, the absence and decis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dislocation of the farmers the right to speak.
     The third part point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Continue to push forward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form and improv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social policy co-ordination to achiev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in supply and reasonable by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clear responsibility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farmers in rural areas to participate fully in public goods supply decision-making.
引文
1 尚长风.农村公共品缺位研究,经济学家,2004,6
    1 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1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36页
    2 林家彬.加快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性与对策建议,中国改革论坛,http://www.chinarenform.org.cn/cirdbbs.asp?boardID=4&ID=98082
    1 李娟娟.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西部论丛,2006,10
    2 王斌祥,刘星.西部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及改革思路,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
    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46页
    2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36页
    3 王科.基础设施与西部新农村建设,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第122页,第123页
    1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 刘樊杰.解读十七大报告有关区域发展的4个亮点,咸宁学院,http://www.zhy.xnc.edu.cn/news/Show.asp?id=273
    2 胡小平.中国西部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2页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6页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第278页
    1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2 贾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article/show.php?itemid-6263/page-1.html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第101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P347,350
    1 阳立高,陈四梅.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7,3
    2 段应碧,宋洪远.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2页
    1 李一,童书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问题刍议,中国经济时报,2004,2,16
    2 白永秀.东西部差距拉大西部开发水平需全面提升,中国经济时报,2005,3,9
    1 陈桂华.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1 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24页
    1 刘保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解决之策,决策咨询,2003,2
    [1]萨缪尔森.经济学(上)(第十版),商务印书馆,1992
    [2]M.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3](美)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
    [6]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理论、实践与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唐娟.政府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孙开.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支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政府转型与社会再分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2]傅崇兰.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
    [13]段应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5]杨雍哲,段应碧.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6]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中汉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部编.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8]刘伯龙,竺乾威,程惕洁.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9]宋斌文.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0]段应碧,宋洪远.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1]张秀英,刘金玲.中国西部地区乡镇负债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22]胡小平.中国西部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3]宋洪远.中国乡村财政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4]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5]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6]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7]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农村税费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8]陈瑞莲.区域公共管理导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9]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0]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2]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3]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公共服务与中国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4]刘志英.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5]林毓铭.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6]张曼.农村社会保障:关注农村民生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7]方青.解组与重构: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安微人民出版社,2006
    [38]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9]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关政策分析2007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0]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冯海波.财政紧约束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策略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6,1
    [2]寇铁军,任晓东.构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地方财政研究,2006,2
    [3]满广富,高爱霞,周清品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与体制创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李同彬.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农业经济,2006,1
    [5]匡远配,汪三贵.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研究综述,新疆农垦经济,2005,11
    [6]张晓山.浅析“后农业税时期”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2006,3
    [7]贺雪峰,罗兴佐.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均衡,经济学家,2006,1
    [8]王小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5,7
    [9]朱延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及供给制度创新,经济论坛,2004,13
    [10]楚永生,丁子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4,7
    [11]费振国.农村公共产品最新研究进展综述,经济师,2006,10
    [12]陈映.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求索,2006,10
    [13]杨定全,余海秋.论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中的多元化供给,红河学院学报,2005,1
    [14]顾华详.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探讨,安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段婕.西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研究,学术探索,2004,12
    [16]李昌和.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体制缺陷与创新,唐都学刊,2006,11
    [17]杨定全.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2
    [18]王再文,刘新权.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经济发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19]顾学宁.公共产品理论与西部开发,财经科学,2001,3
    [20]王永山.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西部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04,4
    [21]张平军,魏玲.加大对西部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建设的力度,甘肃理论学刊,2006,11
    [22]曹颖轶,曹胡华,马生全.西部“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商业时代,2006年第32期
    [23]孙鑫.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统筹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4]米小林.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求实,2006,2
    [25]李明刚,李友民.西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困境及可持续发展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8
    [26]李景阳.财政分权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
    [27]谭兴中.论提高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28]胡佳.论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理论研究,2006,2
    [29]李霞,陈秉谱.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反思与创新—以甘肃省为例,新疆农垦经济,2006,10
    [30]王科.基础设施与西部新农村建设,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1]聂华林,张帅.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2
    [32]白永秀,严汉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及建设思路,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7
    [33]陈德敏,李华,蒋华林.试论西部教育发展的思路,中国电力教育,2001,4
    [34]柴世钦.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差距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7
    [35]潘海岚.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兰州学刊,2005,5
    [36]吕青.关于西部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5,2
    [37]窦鹏辉,罗列,谷小勇.西部农村教育的差距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6,6
    [38]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9]赖怡.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再认识,中国农业教育,2006,4
    [40]段为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制度和路径创新,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41]杨建国.低水平均衡陷阱与社会权利缺失——西部“三农”问题的总特征与本质,甘肃社会科学,2006,5
    [42]聂华林,马草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西部“三农”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3]聂华林,拜琦瑞.西部“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及解决思路,改革,2005,6
    [44]西部新农村建设课题组.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五大障碍及其突破,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5]薛兴利,厉昌习,陈磊等.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分析与统筹对策,农村观察,2006,3
    [46]张峰.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特区经济,2006,5
    [47]曲政,赵康,段永峰.统筹城乡政策与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1
    [48]刘志英.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9]黎炳盛.村民自治的最初诱因:非集体化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失效,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
    [50]何菊芳,何秋仙.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浙江学刊,2004,3
    [51]盛荣.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2]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53]岳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山东社会科学,2004,1
    [54]高兴武.论服务型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5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6,2
    [56]李俊清.民族地区公共产品的缺失与政策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6,4
    [57]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58]江明融.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政策思考,特区经济,2006,8
    [59]向晨序,宋璇,梁贵红.乡镇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6
    [60]雷晓康,贾明德.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对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61]余世喜,李喆.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南方农村,2006,3
    [62]马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中农民话语的缺失及治理,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63]楚永生,丁子信.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农业经济,2004,8
    [64]王健.完善我国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思考,河南农业,2006,11
    [65]李同彬.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条路径,农业经济,2006,8
    [66]张绍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城乡二元体制看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4
    [67]沈承诚.农村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制度变迁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68]楚永生,张来源.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2006,3
    [69]刘朝春.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70]康静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完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8
    [71]许建国,李波.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问题,财贸经济,2002
    [72]秦国民.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5,8
    [73]于奎.关于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5,7
    [74]祝建兵,陈娟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与多元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4
    [75]杨震林,吴毅.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中州学刊,2004,1
    [76]鞠正江.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重构,攀登,2005,5
    [77]宋巨盛.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研究,农业经济,2005,5
    [78]尚长风.农村公共品缺位研究,经济学家,2004,6
    [79]周立新,杨抚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与对策选择基点,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5
    [80]宋惠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解析——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话语分析,农业经济导刊,2007,5
    [81]陈四梅,阳立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投入体制创新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7,2
    [82]张亚圳.统筹城乡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产品供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83]陈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制度设计思考,农业经济导刊,2007,1
    [84]郭素玲.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2007,3
    [85]阳立高,陈四梅.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7,3
    [86]彭时平.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西部二元经济的独特性及其经济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07,2
    [87]康登元,姜世贞.从农村公共物品视角看农民国民待遇的缺失与改善,农业经济,2007,5
    [88]中国财政学会“公关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体制改革,200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