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中,“衣”居首位,说明了服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颇受人们关注。服饰不仅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还可以是社会综合信息的载体。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折射出政治、经济、民俗、宗教、伦理、社会风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内涵,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及对时尚的理解和追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衣着装饰作为社会生活领域中最为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并没有超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外而独立存在,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干预、支配,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
     新中国50多年的服饰变迁具有:泛政治化;经济水平决定服饰兴衰;服装款式自身创造、继承少,吸收借鉴多等特点。与此同时,中国服饰表现出明显的由从众到异众、朴素到华丽、单项输入到相互影响的服饰演变趋势。
Chinese traditional basic human material necessities compose of 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nsplantation. Among them, clothing takes the priority of the four, which forcefully justifies the importance of clothing in our life. People often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e change of clothing. It is not only a social phenomenon, but also loads a lot of social informati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lothing mirrors specific status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folk custom, religion, ethics, value and social psychology. Clothing at certain time reflects people's way of lif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their pursuit for fashion.
    Chinese clothing, since 1950s,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auspicious cultural phenomenon of society. However, it, as other cultural products, could neither be exempted from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 force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t has undergone changes with the evolving of times. Some styles of clothing for one time vanished, such as Qipao, Changpao, Magua, suit and marcel. Some, however, developed for one time, such as Lenin suit, Zhongshan suit, and military casual. In the past over 50 years, pan-political once characterized the Chinese cloth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lothing evolution. The style lacked creation and inheritance, but it assimilated a lot. Meanwhile, people's taste for style shifted from suit-follow to difference, and from simple to gaudiness. The interaction of Chinese clothing and foreign ones was greatly strengthened.
引文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龙冠海:《社会学》,三民书局印行1985年版。
    王雅林:《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华梅:《文化人类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费正清:《观察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欧阳明:《服饰美学》,中南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板仓寿郎著、李今山译:《服饰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王继平:《服饰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年版。
    张博颖:《服装文化巡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纬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凯瑟(Kaiser,S.B.)著、李宏伟译:《服装社会心理学》,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华梅:《中国服装史》,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
    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上海市戏剧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中国历代服饰》,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上海市戏剧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中国服饰五千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骆崇骐:《中国鞋文化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宁波出版社2002年版。
    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版。
    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版。
    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老照片·服饰时尚》,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包铭新、蒋智威:《中国名师时装鉴赏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包铭新、马黎等:《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王星:《百年服饰潮流与世变》,(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张竞琼:《西“服”东渐:20世纪中外服饰交流史》,安徽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山内智惠美:《二十世纪汉族服饰文化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成平、陈惠芬、李子云主编:《百年中国女性服饰形象》,珠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安毓英:《中国现代服装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吴亮、高云:《日常中国》,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江沛、李金铮:《老新闻——共和国往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编:《人民日报社论索引:1949-1958》,人民日报出版社1959年版。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2003年。
    人民画报社编辑:《人民画报》,人民画报社1950-2004年。
    上海文化出版社编:《文化与生活》,上海文化出版社1979-2004年。
    陕西青年杂志社:《陕西青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2004年。
    
    
    《新观察》编辑委员会编辑:《新观察》,新观察杂志社1950-1989年。
    上海市服饰协会:《上海服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04年。
    北京市服装工业公司研究所:《现代服装》,轻工业出版社1981-2004年。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杂志社,1949-1966年,1978-200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