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与演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服装产生之初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它需要通过一定媒介以物化的形式体现。在没有发生服装交流之前,它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出现了大致相同(封闭式和开放式)的服装趋势。在民国以前,中国传统服装基本是沿着开放式结构发展而来,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机制的服装传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君权神授的汉族衣冠与历代封建统治所强调“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相契合。这种格局赋予中国服装以独特的标志、分类、认同、秩序的外化含义,它以款式、面料、纹饰、色彩的形式体现并锁定意义——形成了与其相配的衣冠体系,它的产生与完善对于后世服装的审美格局影响至深——溯源成为了民国服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步入近代以后,长久以来的孤立局面被打破,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承千年的衣冠之治,用以维系封建政权与彰显等级秩序的核心随之瓦解。服装样式、面料、色彩面临着颠覆性的重构。改良与革新夹杂着内外双重矛盾的制约,对内受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人人平等民主制的近代服装转型。对外受到来自西方业已成型的以人为主体的,宇宙空间为客体的对立关系的人体形态塑造的服装造型手段的冲击。这与中国传统服装所强调的“天人合一”,追求意象,以抽象的形式象征的表达人与空间的协调关系相背离。这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夹杂,使嬗变成为这段时期服装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这一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它强烈的激发起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寻求具有中国意义的近代服装样式。
     从这一时期的男性服装发展来看,作为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变更及演进的直接体现的风向标。它承载着变迁的具体象征,恪守更多的社会属性,对于样式也更为程式化,而这种形式的服装必须是一种简单的组合,可以轻易而迅速地完成,以适合近代的生活节奏。同时细节的涉及常常是不同地区服装发展符号凝练的信息传递,民国男装在西式服装的框架上赋予了典型的中国意义的细节标志,在规则与禁忌的国际男装发展朝向中,演绎出具有国人身份认同的近代男装样式。从这一时期开始,男装逐渐固定为几大经典款式,造型变化甚微。
     而此时的女性服装却因为摆脱了传统的禁锢,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呈现欲望,与男装发展相背离,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外观变化。以天乳运动为界点的近代女装,解放了束缚女性已久的传统女性审美观念,对旧有礼制提出反叛,出现了不同阶层的服装引领者,服装作为消费行为的特征也借以大众媒体的传播与督导开始浮现。伴随着女装自由选择权利的放开与审美方式的多元,消解了负荷于服装上凝重的政治色彩,它的解放,出现了风格不同的时装化趋势。
     民国服装的转型雕刻着独特变迁的痕迹,它的演化由内到外承载了巨大的跌宕与波折,复杂的形态兼具了服装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本文试图从实物、文献、图片中挑取典型的服装样式,从服装结构的角度进行转型期服装的渐变分析,深入解读服装款式与技术以及审美的传承与变异,阐述民国服装发展的历程所在,重现民国时期服装演化。
The origin of cloth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its environment. It hasto emerge as an object by a certain media. Before the clothing exchange,its situation is very similar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which consists of isolation and opening. B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tradition Chinese clothing has almost remained the same, which islargely based on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unique geographical, naturalcharacteristics. In the other hand, this is also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beliefs of Han people that people's fame, cast and nobility should bedistinguished. This kind of social characteristics give the symbol,category, recognition and order of Chinese clothing. Its meanings areexpressed by its styles, materials, decorations and colors. The creationand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have tremendous impacts to the aestheticpattern for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s and they are the prerequisite and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during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 early of last century, the situation of China being isolatedhas changed. China has stepped into the "greatest changes in the thirdmillennium".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which is used to consolidatefeudal regime and represented hierarchical orders is vanished. Clothing isfacing disruptive reconstructions in terms of style, material, and colors.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are constrained with both internal andexternal conflicts. Internally, many people in China were in favor of"removing the invaders from homeland, restoration of China, creation ofthe public country, and equalization of lands" and they support clothingstyles to represent equal democracy. Externally, newly accepted westernbeliefs that clothing should be focused on people not universe are comingto hit. These conflic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ideas whichemphas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and pursuessymbolic expression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space. The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becomes the main drivenpower for the trend of clothing. This time is complicate than any othertimes before, which triggers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Han peopleand the pursuit of recent clothing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s clothing during thistime, men's clothing becomes the wind wane of evaluation of societystructure and ideology. It carries the symbol of changes and maintainsmultiple society attributes. It also becomes diverse in terms of styles.While, this clothing style must be a simple combination to be achievedquickly to adjust modern pace of life. At the same time, details presentthe developments of clothing form various regions. The clothing of theRepublic of China expresses the typical detailed symbol of Chinesecharacteristics on western suit. It shows the identity of modern Chinese men's clothing sty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les and constraints ofinternational men's clothing. From that time, men' clothing has graduallyevolved into several classical styles with little change.
     While, at this time women's clothing gets rid of traditionalconstraints to express women themselves. It conflicts with man's clothingand evolves with various appearances. Since the movement of "Tian Ru",the aesthetic pattern has been liberated and posed contradictions totraditions. Clothing pioneers from different society levels have emerged.Clothing as consummation behaviors is spread out by public media. Withthe liberation of women's freedom choice and the variety of aestheticpattern, the political overtones on clothing is reduced and variousclothing styles appear.
     The resolution on clothing of Republic of China has its uniquecharacteristics. Its evaluation is with huge internal and external ups anddowns and its complicity coexists with the objective development law ofclothing. This work ties to deeply articulate the evaluation and variationof clothing,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pattern based on selective objects,literature, picture and reshow the live resolu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sclothing.
引文
1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版,第1页。
    2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十三经疏中华书局,1980版。
    1李当岐:《西洋服装史》,1995版,第169页。
    1胡兆亮:《中国地理文化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249页。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4版,第2页。
    1华梅,《人类服饰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15页。
    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版,第3页。
    1叶梦珠:《阅世编》卷八《冠服》。
    2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39页。
    1张竞琼:《从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机制》,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版,第25页。
    1《布鞋运动》,《女声》杂志,1942年第3期,第10页。
    1云中天编著:《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服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95页。
    1[美]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版,第93页。
    1周锡保著:《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版,第131页。
    1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版,第45页。
    2高格:《细说中国服饰》,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版,第100页。
    1《满文老档太祖》卷六十五。
    1宗蠡:《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3页。
    1[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六》。
    2[清]钱泳:《履园丛话下成衣》。
    1《国史旧闻》,卷五十三,第626条。
    1康有为:《戊戌奏稿》,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3辑,文海出版社,1968版,第136页。
    2康有为:《戊戌奏稿》,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3辑,文海出版社,1968版,第136页。
    3《奏准兵弁剪发易服》,《大公报》,1904年9月15日。
    4《清实录》,宣统三年十月下。
    1康有为:《戊戌奏稿》,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3辑,文海出版社,1968版,第136页。
    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43页、46页摘录。
    1康有为:《戊戌奏稿》,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3辑,文海出版社,1968版,第136页。
    2钱宁:《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版,第19页。
    3钱刚、胡劲草:《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文汇出版社,2004版,第67页。
    4许指严:《复辟半月记》,中华书局,2007版,第45页。
    1《北京新报》,1912年第1299号,第4版。
    2《北京新报》,1912年第1174号,第4版。
    3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87页。
    1《新女性之头颅》,《民立报》[上海]1913年3月22日,第8页。
    2《安能辨我是雌雄》,《民立报》[上海]1913年3月23日,第11页。
    3陶西圣:《妇女不平衡的发展》,《妇女杂志》[上海]第十六卷第9号,1930年9月1日,第2—3页。
    4曙山:《女子截发考》,《论语》,上海,第二十九期,1933年11月16日,第230—233页。
    5黄女士:《论妇女们应该剪头发》,《晨报》[北京]1919年12月5日,第7版。
    1鎸冰女士:《妇女服饰之变化》下,《民国日报》[上海]1927年1月8日,2张,3版。
    2Alison Lurie:《解读服装》,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第253页。
    3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149页。
    4王受之著:《世界是时装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4页。
    1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5页。
    1姚灵犀:《采菲录》续篇《韵语》,天津书局,1936年。
    1《玲珑》1930版。
    2李渔:《闲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版。
    1王国维:《释礼》,《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94版,第291页。
    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版,第25页。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72页。
    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版,第5页。
    1华梅:《服饰与考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74页。
    2华梅:《服饰与考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75页。
    1华梅:《服饰与考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75页。
    1费正清:《剑桥版中华民国史》,1994版,第241页。
    2吴承仕:《中国国代社会研究这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基本观点》,第15页。
    3文藻:《中国丧礼沿革》,陈其泰等编:《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第372页。
    4《首都志》(1935年印),《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页357页。
    5《齐东县志》(1935年印),《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页189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婚丧依仗暂行办法施行细则》,《礼俗业务资料第一章第一册礼制》,全宗十
    2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京兆卷,第27页。
    3廖军、许星:《中国服饰百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版,第108页。
    4佚名:《求幸福齐装饰谈》,《家庭》,1922年7月。
    1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242页。
    1袁总统饬定民国服制,《申报》,1912年5月22日。
    2《服制草案理由》,《香港花子日报》,1912年6月29日,第3页。
    3《服制》,《中华民国法令大全》,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
    4廖军、许星:《中国服饰百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版,第82页。
    1廖军、许星:《中国服饰百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版,第82页。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第97页。
    2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77页。
    1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版,第9页。
    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130页。
    1[英]普兰温克斯格拉夫著,《时装生活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7月第1版,第186页。
    2[英]Jennifer Harris:《5000纺织史》,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290页。
    3[英]Jennifer Harris:《5000纺织史》,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292页。
    1《大公报》“闲评二”,1912年9月8日。
    1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53页。
    1廖军、许星著:《中国服饰百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81页。
    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第460页。
    1屈半农等:《二十五年来中国各大都会妆饰谈》,《先施公司二十五年周年纪念册》,香港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308页。
    1廖军、许星著:《中国服饰百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81页。
    1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第169页。
    1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页。
    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61页。
    1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214页。
    1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男装篇》,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第55页。
    1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男装篇》,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第7页。
    1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第131页。
    1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版,第45页。
    2保罗科恩:《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剑桥中国史》,第10卷。
    3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版,第170页。
    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版,第294页。
    1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版,第22页。
    2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版,第134页。
    1[美]玛丽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30页。
    1胡波:《中山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81页。
    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85页。
    3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33页。
    1袁仄、胡越:《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0版,第39页。
    1胡波:《中山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103页。
    1胡波:《中山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123页。
    1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0版,第118页。
    1Ruth P.Rubinstein:Dress Codes,Meanings and Message In American Culture (Oxford:WestviewPress,1995),P.83.
    2Alison Lurie:《解读服装》,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第55页。
    3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版,第178页。
    1《民立报》,《新服制草案图说》[上海]1912年6月23日,第8页。
    2David Bond:The Guinness GuideTo Twentieth Century Fashion (Middlesex: Guinness Publishing Ltd.)P.19.
    3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上),《民国日报》[上海],1927年1月8日,2张,3版。
    1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上),《民国日报》[上海],1927年1月8日,2张,3版。
    2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3少金:《近代妇女的流行病》,《民国日报》,[广州]1920年5月5日,第12页。
    4凌伯元:《妇女服装之经过》,《民国日报》,[广州],1928年,1月4日,第8页。
    5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1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台北:启新书局,1968版,第3页。
    1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服饰变迁大势》,《清末民初中国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台北:中国政经研究所,1972年)第32页。
    2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东方出版中心,2008版,第44页。
    1转引自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14页。
    1丹纳:《艺术哲学》,重庆出版社,2006版,第5页。
    2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2006版,第211页。
    1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版,第55页。
    2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东华大学出版,2006版,第74页。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版,第101页。
    2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版,第30页。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248页。
    2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44页。
    3少金:《近代妇女的流行病》,《民国日报》,[广州]1920年5月5日,第12页。
    1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东方出版社,2008版,第64页。
    2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版,第19页。
    1江南、谈雅丽:《旗袍》,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版,第45页。
    1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版,第19页。
    2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版,第19页。
    1潘建华:《心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版,第8页。
    1《朱家骅提议禁革妇女束胸》,《民国日报》,[广州]1927年7月8日,第5页。
    2袁仄、胡越:《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183页。
    3绾香阁主:《妇女装束上的一个大问题——小衫制度应否保存》,《北洋画报》[天津],第84期,1927年5月4日。
    1徐玉文:《海水浴》,《生活》,[上海]第4卷第41期,1929年9月8日,第461—463页。
    2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版,第145页。
    3王受之:《世界时装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版,第21页。
    1瓦莱特斯蒂尔:《内衣一部文化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182页。
    2李寓一:衣装美的判断,《妇女杂志》,1928年第14卷第3号,第23—26页。
    1叶立成:《服饰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版,第244页。
    2[美]Susan B.Kaiser:《服装社会心理学》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第586页。
    1转引: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解放1911—1935》,东方出版中心,2008版,第56页。
    2转引: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第78页。
    3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第47页。
    1Susan B.Kaiser:《服装社会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第587页。
    1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东方出版中心,2008版,第63页。
    2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第174页。
    3佚名:摩登条件,《时代画报》,1934年第2期。
    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版
    包铭新:《近代中国男装实录》,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版
    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陈万丰:《中国红帮裁缝发展史》,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版
    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宁波出版社,2002版
    丹纳:《艺术哲学》,重庆出版社,2006版
    丁悚:《民国风情百美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版
    丁锡强:《中华男装》,学林出版社,2008版
    费正清:《剑桥版中华民国史》,1994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3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64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04版
    高格:《细说中国服饰》,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版
    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版
    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版
    高春明:《中国服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版
    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2009版
    华梅:《人类服饰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版
    华梅:《服饰与考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版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版
    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京兆卷,第27页。
    胡波:《中山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版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版
    [英]Jennifer Harris:《5000纺织史》,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版
    江南、谈雅丽:《旗袍》,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版
    姜进:《民国上海女性文化解读》,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版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男装篇》,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
    廖军、许星:《中国服饰百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版
    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版
    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版
    刘百吉:《女性服装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版
    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版
    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
    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
    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版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美]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版
    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版
    [英]普兰温克斯格拉夫著,《时装生活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版
    潘建华:《心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版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4版
    钱宁:《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版
    钱刚、胡劲草:《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文汇出版社
    曲江月:《中外服饰文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版
    [清]钱泳:《履园丛话下成衣》
    沈从文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醒:《风尚百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7版
    唐建光:《解禁:中国风尚百年》,金城出版社,2011版
    [美]Susan B.Kaiser:《服装社会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
    王受之著:《世界是时装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版
    王国维:《释礼》,《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94版
    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东方出版中心,2008版
    瓦莱特斯蒂尔:《内衣一部文化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版
    王东霞:《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版
    王受之:《世界时装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版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版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版
    许指严:《复辟半月记》,中华书局,2007版
    徐累:《霓裳羽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徐宏力关志坤:《服装美学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版
    薛燕:《时尚百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版
    袁仄、胡月:《百年衣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
    叶立成:《服饰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版
    袁杰英:《中国旗袍》,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
    云中天:《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服饰》,2006版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版
    宗蠡:《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版
    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周天:《中国服饰简史》,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诸葛凯:《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文明的轮回》,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版
    张竞琼:《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经脉从一元到二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版
    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官》,重庆出版社,1995版
    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版
    张乃仁,杨蔼云:《外国服装艺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版
    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
    郑嵘、张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版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史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字林西报》1864-1951
    《申报》1872-1949
    《上海泰晤士报》1901-1944
    《时报》1904-1939
    《妇女杂志》1915-1932
    《家庭》1922-1923
    《上海画报》1925-1933
    《良友》1926-1945
    《北洋画报》1926-1937
    《今代妇女》1928-1931
    《时代画报》1929-1937
    《申报图画周刊》1930-1932
    《玲珑》1931-1937
    《联华画报》1933-1936
    《电影画报》1933-1937
    《三六九》1939-1943
    《美术杂志》19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