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明代作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明代作家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把主要目光倾注于小说、戏曲等作家身上,对诗文作家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开展地域性作家研究则更为薄弱。江、浙一带是明代经济、文化、科举等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明代作家最为繁茂、创作成就最高的地区。尤其是今江苏江南一带,在作家队伍和文学发展上既具有领袖地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加强对江苏这一地域的作家研究,能够做到将空间上的共时性与时间上的历时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集中挖掘展布特定地域——江苏、特定时间——明代的作家思想、创作风貌及文学发展态势。这一研究目前学界还未涉及,具有开拓意义。
     论文首次对江苏明代作家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并揭示出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包括通志、地方志、诗文集的研究,共收集到有诗文集或诗文作品存世的江苏明代作家1986人,现存诗文别集400余种。根据这些第一手资料,对200余位作家的生平、著述等进行了考察、研究和论述。
     论文以诗文作家为重点,采用考论结合、史论结合、点面结合、时空结合的方法,对整个江苏地域内的作家作全面关照,在多维角度下展示以吴中文化为核心的吴文化背景下的明代作家创作风貌。重点研究明代中吴、金陵、广陵三个文化次生圈内的作家与文学特色;全面展示明代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家族文化、山人文化、才子文化、才女文化、举业文化、市隐文化、遗民文化中的作家创作特色;探讨江苏明代作家、尤其是异常繁茂的文人群体与流派作家在明代文学中的主盟地位与领牧作用。
     江苏明代作家队伍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一是明代江苏作家大多古学深厚、知识渊博,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体现出较强的创作个性;二是吴中为科举最发达的地区,取得进士和一甲高第的作家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三是流派与群体作家异常繁盛,引领时代文学潮流;四是文化家族如春笋勃发,族群作家成为明代江苏作家的主力军;五是才子作家形成群体,并前后相继;六是文化的发达、教育的普及,以及南京作为陪都的独特地位,使得女性作家以族出域聚的形式,大批涌现;七是山人、处士作家在中后期作家队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犹以江、浙为最,而吴中此类作家更具代表性;八是江苏作家思想活跃,特别是后期东林党、复社在这一区域的创立与发展,带来了江苏作家队伍的多元性、丰富性。体现以上地域特征的江苏作家群体,置于整个明代文坛,其“卓卓表见”的名家最著,其开创流派、领袖文坛的功绩最大,其占据各类文体的高峰最多,故有引领全国的地位。
As for the research of authors in Ming Dynasty, the academic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novelist and dramatist for a long time, while ignoring the poets and essayists, let alone the regional writers. During Ming Dynasty,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were the most thriving in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where the literati was the most active, making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writing group and literary development, and bore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writers of the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we can combine the spatial synchronism with the temporal diachronism, and explore the authors’writing idea, creating features and literary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a particular period—Ming Dynasty, in a particular region—Jiangsu Province. This field is still a virgin soil with great pioneering significance.
     This dissert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made an overall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Jiangsu literati of Ming Dynasty, and revealed their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Through gathering all kinds of literature, such as the general history record, the chorography, the poem and essay collections and so on, this dissertation collects 1,986 Jiangsu writers whose poem and essay collections or poems or essays have been passed down, and finds over 400 poem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first-hand material, this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examine and investigate the life and writings of these 200 authors mentioned above.
     With the poets and essayists as the focus, this dissertation, employing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combining the textual research with the argumentation, the historical facts with the contention, the particular angle with the general, and the temporal with the spatial, conducts an overall research on the literati throughout Jiangsu Province, so as to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reveal the writers’creating features of Ming Dynasty, who undertook writing in the Wu cultural atmosphere with Wuzhong culture as the core. This dissertation puts an emphasis on the authors living in the Wuzhong, Jinling, and Guangling sub-culture zones of Ming Dynasty and their production’s literary features. It brings forth roundly the writing features of men-of-letters, who were immersed in the distinctively local cul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such as the kindred culture, the Shanren culture, the culture of the talented gentleman and lady, the cultur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hermit’s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Besides,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leading role of Jiangsu writers of Ming Dynasty, especially the thriving literati and authors of schools.
     Jiangsu authors of Ming Dynasty had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firstly, most of them were expert at the classic culture, had a strong self-reliant sense and showed a creating personality; secondly, Wuzhong was prestigious for its educ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successes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an other regions; thirdly, the writers belonging to some school or group were quite active, dominated the literary tendency; fourthly, the families with several literators were springing like mushrooms, and authors from the same family became the main force of Jiangsu writers of Ming Dynasty; fifthly, the bel-espits formed one group after another; sixthl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Nanking as the alternative capital promoted the emergence of female writer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or a family; seventhly, shanren and hermits, especially those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ook a great proportion of writers. Wuzhong authors were just a typical example; eighthly, Jiangsu authors were animated in thought. The founding and developing of Donglin Party and Fu Faction even more brought forth the pluralism and enrichment of the writing group. Among the literati of Ming Dynasty, Jiangsu writing group with such regional features had more reputable talents, made greater achievements in forming some school and dominating the literary circle, and had better performance in every genres than those of any other region. Thus, Jiangsu literati of Ming Dynasty led the national cultural tendency.
引文
①李时人《论古代文学的“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①清·李铭皖、谭均培修,清·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版。
    
    ①谢三宾《三易集序》,唐时升《三易集》卷首,《四库禁毁丛刊》第一七八册,第14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54页。
    ①清·孙云锦修,吴昆田、高延第纂《淮安府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②崔溥《漂海录》卷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③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同治徐州府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河漕·徐州》。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03页。
    ②王鏊《文定吴公神道碑》,《震泽集》卷二十二。
    ③文徵明《沈先生行状》,《甫田集》卷二十五。
    ④吴宽《隐士史明古墓表》,《匏翁家藏集》卷七十四。
    ⑤文徵明《朱性甫先生墓志铭》,《甫田集》卷二十九。
    ⑥唐时升《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三易集》卷十七,《四库禁毁丛刊》第一七八册,第213页。
    
    ①《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
    ②陆粲《祝先生墓志铭》,《陆子余集》卷三。
    ③李东阳《封中宪大夫湖广武昌府知府秦公墓表》,《怀麓堂集》卷七十七。
    ④《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28页。
    
    ①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页。
    ②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第202页。
    ③祝允明《野记·三》。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第761页。
    ①两条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62、471页。
    ①此类统计参考了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一书中的数据,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2页。
    ②此类统计参考了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一文中的数据,《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171页。
    ③王世贞《一郡三传胪》,《弇山堂别集》卷三,但王世贞搞错了,说成是“正统丙辰(1436)”科,查《江南通志·选举志》等证实为正统己未科,即正统四年(1439)。
    ④杨循吉《七人联句诗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卷一二七。
    ①《明史》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
    
    ①归有光《送王汝康会试序》,《震川集》卷十。
    ②归有光《送郡太守历下金侯考绩序》,《震川集》卷十。
    ③王世贞《觚不觚录》,《四库全书》本。
    ④王鏊《承事郎徐君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七。
    
    ①归有光《朱母孙太孺人寿序》,《震川集》卷十四。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75页。
    ①王鏊《文定吴公道碑》,《震泽集》卷二十七。
    ②陈文烛《归震川先生墓表》,《二酉园续集》卷十九,《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九册,第589页。
    ③文徵明《太傅王文恪公传》,《甫田集》卷二十八。
    ④吴宽《送胡彦超》,《家藏集》卷二。
    ⑤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296页。
    ①文徵明《相城沈氏保堂记》,《甫田集》卷十八。
    ②吴宽《隆池阡表》,《家藏集》卷七十。
    ③文徵明《沈维时墓志铭》,《甫田集》卷二十九。
    ①祝允明《保堂记》,《怀星堂集》卷二十八。
    ②叶向高《瞿公偕配施恭人合葬墓志铭》,《苍霞余草》卷十,《四库禁毁丛刊》第一二五册,第529页。
    ③王世贞《翰林院侍读学士鸿山华公寿藏记》,《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七。
    ④顾冶《被褐先生萧萧斋稿序》,华善述《被褐先生诗文稿》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四二册,第227页。
    ⑤邵宝《淮海秦先生祠堂记》,《容春堂续集》卷十。
    ⑥王鏊《邵尚书母过氏太淑人贞节之碑》,《震泽集》卷二十三。
    
    ①崔铣《朱公墓志铭》,焦竑《献征录》卷八十九,第3879页。
    ②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十,《书仆书佣》。
    ①王士性《广志绎》卷二。
    ②王琦《寓圃杂记》卷五。
    ③龙登高《江南市场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④白居易《中隐》,《白氏长庆集》卷二十二。
    ⑤晋郭象注《庄子注》卷六《缮性第十六》。
    ⑥《后汉书》卷一百十三《逸民列传》。
    ⑦夏基《隐居放言》,客窗闲话,问隐士,中央图书馆汉学中心影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19页。
    ②王鏊《吴公神道碑》,《震泽集》卷二十二,《四库全书》。
    
    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956页。
    ②陆深《顾公行状》,《俨山集》卷八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钱谦益《石田诗钞序》,《牧斋初学集》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76-1077页。
    ②吴宽《隐士史明古墓表》,《家藏集》卷七十四。
    ③杨循吉《攒眉集》,《四库存目丛书》第四十三册,第343页。
    ④文振亨《长物志》,见清·王文濡辑《说库》,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①周光培编《历代笔记小说集成·明代笔记小说》第十三册程羽文《清闲供》,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②屠隆《考槃余事》,见清·王文濡辑《说库》,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③沈春泽《长物志序》,《长物志校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卷首。
    ①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①王世贞《俞仲蔚先生集序》,《弇州续稿》卷四十四。
    ②王穉登《广长庵主生圹志》,《四库禁毁丛刊》第一七五册,第267页。
    ③李维桢《王百谷先生墓志铭》,《大泌山房集》卷八十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五二册,第543页。
    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著述·类隽类函》。
    ①沈瓒《近事丛残》,北京广业书社,1928年版。
    ①宋濂《凤池吟稿序》,汪广洋《凤池吟稿》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后文注中见于该书者,只标具体作品名称及卷数,不再标出《四库全书》名)。
    ②庞子朝等编《明实录类纂·人物传记卷》,武汉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第105页。
    
    ①《汪广洋传》,《明史》第一二七卷,列传第十五。
    ②储巏《寄葛廷光》,《柴墟文集》卷十五,《四库存目丛书》第四十二册,第381页。
    ①《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
    ②王百祥《凤池吟稿跋》,汪广洋《凤池吟稿》卷末。
    
    ①宋濂《汪右丞诗集序》,《文宪集》卷六。
    ②朱彝尊《明诗综》卷四“汪广洋”条引徐子元、穆敬甫语。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第31页。
    ④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三,第93页。
    
    ①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四“汪广洋”条。
    ②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三,第93页。
    
    ①杨循吉《七人联句诗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卷一二七。
    ②文徵明《太傅王文恪公传》,《甫田集》卷二十八。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75页。
    ④王鏊《吴公神道碑》,《震泽集》卷二十二。
    ①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三,第961页。
    ②邵宝《书华世宏所藏匏翁卷后》,《容春堂前集》卷十。
    ①王鏊《吴公神道碑》,《震泽集》卷二十二。
    ②王鏊《家藏集序》,《震泽集》卷十三。
    
    ①李东阳《家藏集序》,《怀麓堂集》卷六十四。
    ②王鏊《祭吴文定公》,《震泽集》卷三十一。
    ①按《明史·王鏊传》只言及王鏊进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朱彝尊《明诗综》中称武英殿大学士,陈田《明诗纪事》中称文渊阁大学士,多不统一。今查王鏊《震泽集》卷十九《辞免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辞免少傅兼太子太傅》及卷二十《谢存问疏》知,鏊进户部尚书时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少傅兼太子太傅时为武英殿大学士。
    ②文徵明《太傅王文恪公传》,《甫田集》卷二十八。
    ③《王鏊传》,《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20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七,第1041页。
    ③邵宝《文恪王公墓志铭》,《容春堂续集》卷十六。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75页。
    ①王鏊《广东按察使赵君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八。
    ②蔡潮《嘉议大夫广东按察司按察使半江赵公墓表》,《半江赵先生文集》附录,《四库存目丛书》第四十二册,第122页。
    
    ①吴俨《徐公行状》,《吴文肃摘稿》卷四。
    ②李东阳《徐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八十四。
    ③《徐溥传》,《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956页。
    ②《顾鼎臣传》,《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③陆深《顾公行状》,《俨山集》卷八十。
    ①徐溥《王公神道碑铭》,《谦斋文录》卷四。
    ②靳贵的籍贯,《明史》、《明诗综》、《明诗纪事》、《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等皆为丹徒人,唯王鏊《靳公墓志铭》中为丹阳人。王鏊与靳贵为儿女姻亲,知其甚深,今从王改。
    ③《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721页。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40页。
    ⑤王鏊《靳公墓志铭》,《震泽集》卷三十。
    ①焦竑《申公神道碑》,《献征录》第682页。
    ②《申时行传》,《明史》卷二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零六。
    ③均见焦竑《申公神道碑》,《献征录》第682页。
    ④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四上,第2088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545页
    ①王锡爵《徐公神道碑》,《王肃公文草》卷五,《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六册,第282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03页。
    ③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第2030页。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60页。
    ①申时行《王文肃公疏草序》,《赐闲堂集》卷九,《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四册,第193页。
    ①《王锡爵传》,《明史》卷二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六。
    ②王世贞《王府君行状》,《弇州续稿》卷一百三十九。
    ③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假昙阳”,中华书局,1959年2月第1版,第593页。
    ①《王穉登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
    ②《王山人子幻墓表》见申时行《赐闲堂集》卷二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四册,第452页;《昆仑山人传》见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七十四,。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28页。
    ④王世贞《王承父后吴越游编序》,《弇州续稿》卷五十二。
    ①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二十,第2592页。
    ①朱彝尊《明诗综》卷六十四“王衡”条。
    ①张祥鸢《含斋曹公行状》,《华阳洞稿》卷七,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二册,第602页。
    ②见曹大章《曹太史含斋先生文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二十七册,第210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贻安堂集提要》载为“福建兴化人”,实误。从《明史·李春芳传》及王锡爵为之写的传、许国的墓志铭、王家屏的行状、申时行的神道碑铭中证得扬州兴化人。
    
    ①均见《李春芳传》,《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第467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623页。
    ④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十六,第2523页。
    ①《文震孟传》,《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②汪琬《文文肃公传》,《尧峰文钞》卷三十五。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八,第552页。
    
    ①《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人物志。
    ②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二十三,第2659页。
    ③见汪琬《陈文庄公祠堂记》,《尧峰文钞》卷十。
    ④陈鼎《东林列传·陈仁锡传》,卷二十二。
    ①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七,第162页。
    ②金坛《高青丘年谱》,高启《高青丘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998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第74页。
    ④金坛辑注本《高青丘集》,第235页。本文所引高启诗文均出自该书,以下不再注明。
    ①李志光《高太史本传》,高启《大全集》附。
    
    ①李志光《凫藻集本传》,高启《大全集》附。
    ②王鸿绪《明史稿·高启传》,清刻本。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余尧臣”条引,第68页。
    ④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八“余尧臣”条引,第185页。
    ①金壇辑注《高青丘集·高青丘年谱》,第998页。
    ②王彝《文妖》,《王常宗集》卷三。
    
    ①焦竑《玉堂丛语》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页。
    ②包汝楫《南中纪闻》,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8页。
    ③吴宽、王鏊《正德姑苏志》卷五十四“文学”,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第641页。
    ④高启《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二,第877页。
    ①高启《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二,第871页。
    ②王彝《王常宗集》卷二。
    ③黄玮《蓬窗类记》卷三。
    ①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七“高启”条引,第166页。
    ①均见朱彝尊《明诗综》卷十“杨基”条所引。
    
    ①该集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于其封面署为《静庵集》,内容署为《静居集》,是封面误署。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第67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第67页。
    ①杨循吉《吴中往哲记》,《四库存目丛书》第八十九册。
    ①都穆《王常宗集序》,王彝《王常宗集》卷首。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第20页。
    ②杨维桢《郭羲仲诗集序》、《来鹤亭集序》,前者见于《东维子集》卷七,后者见于吕诚《来鹤亭集》卷一。
    ③殷奎《顾府君墓志铭》,《强斋集》卷四。
    ①杨维桢《玉山草堂雅集序》,《东维子集》卷七。
    ①郭绍虞《明代文学批评的特征》,《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14页。
    
    ①杨维桢《郭羲仲诗集序》,《东维子集》卷七。
    ②叶盛《水东日记》卷三,《四库全书》子部十二·小说家类一。
    ①杨维桢《潇湘集序》,《东维子集》卷十一。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及《四库全书·可传集提要》中亦引此说。
    ②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五,第498页。
    ①吕诚后改名为肃,只见于顾嗣立编《元诗选》卷十五吕诚小传中,其他资料未见。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第194页。
    ②《刘溥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③刘溥《草窗集》二卷,成化十六年(1480)刘氏刻本,今影印于《四库存目丛书》第三十二册。
    ④无名氏《院吏目刘溥传》,焦竑《献征录》卷七十八,第3299页。
    ⑤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六,《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105页。
    
    ①见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第893页。
    ②见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七。
    ③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④见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十五。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第196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第898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第297页。
    
    ①徐震生卒年,据王鏊《静庵处士墓志铭》载,其年七十作寿藏,又八年卒于弘治三年,可推知。
    ②王鏊《静庵处士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七。
    
    ①杨一清《邵公宝神道碑铭》,见焦竑《献征录》卷三十六,第1491页。
    ②李东阳《送邵国贤诗序》,《怀麓堂集》卷二十六。
    ③王鏊《邵尚书母过氏太淑人贞节之碑》、《邵公母太淑人过氏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三、卷三十一。
    ④顾宪成《重修二泉书院记》,《泾皋藏稿》卷十。
    ①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八,第1057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24页。
    ③顾璘《储公行状》,《息园存稿》卷六。
    
    ①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八,第1059页。
    ②李梦阳、朱彝尊语皆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25页。
    ①陆深《祭少师大学士邃庵杨公文》,《俨山集》卷八十三。
    ②罗洪先《祭杨文襄公》,《念庵文集》卷十七。
    ③《杨一清传》,《明史》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
    ④谢纯《杨一清行状》,焦竑《献征录》卷十五,第521页。
    ⑤林俊《寿大老□庵杨公序》,《见素续集》卷七。
    ⑥李元阳《杨公墓表》,焦竑《献征录》卷十五,第525页。
    
    ①李梦阳《奉邃庵先生书》第七,《空同集》卷六十三。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19页。
    ③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二,第955页。
    ①佚名《南京礼部尚书吴俨传》,焦竑《献征录》卷三十六,第1485页。
    
    ①李东阳《沧洲诗集序》,《怀麓堂集》卷二十五。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①李东阳《陆公行状》,《怀麓堂集》卷四十三。
    ②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二,人物十·名臣。
    ③李东阳《春雨堂稿序》,《怀麓堂集》卷六十三。
    ④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二,人物十·名臣。
    ⑤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⑥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四,第986页。
    ⑦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台湾),第567页。
    ②《陆公墓碑铭》见吴宽《家藏集》卷七十六,《参政陆公传》见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五十,《陆公墓志铭》见文林《文温州集》卷九。
    ③《式斋稿序》见王鏊《震泽集》卷十二,《姑苏志》中的陆容小传载《姑苏志》卷五十二。
    ①王鏊《式斋稿序》,《震泽集》卷十二。
    ①王世贞《王太史诗选序》,《弇州续稿》卷五十三。
    ②王世贞《王司业先生文集序》,《弇州续稿》卷五十二。
    ③于慎行《周公墓志铭》,《谷城山馆文集》卷二十,《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四十七册,第588页。
    ④魏允贞《周木泾先生集序》,见周复俊《泾林诗文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九十八册,第3页。
    ⑤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一,第339页。
    
    ①归有光《顾公权厝志》,《震川集》卷二十二。
    ②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五,第1675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第269页。
    ②袁袠《国宝新编序》,《胥台先生集》卷十四,《四库存目丛书》第八十六册,第586页。
    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59年4月版,第234页。
    ①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七“顾璘”条。
    ②沈云迪《〈四库全书〉顾璘〈山中集〉误收丘云霄〈山中集〉六卷考辨》一文有专论,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研究生专刊》。
    ①文徵明《故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顾公墓志铭》,《甫田集》卷三十二。
    
    ①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五,第1201页。
    ②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七。
    ③均见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七“顾璘”条。
    ④顾璘《陈先生墓志铭》,《凭几续集》。
    
    ①见《明史·陈沂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578页。
    ②见顾璘《陈先生墓志铭》、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44页。
    ③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五,第1207页。
    
    ①均见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七“陈沂”条。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第270页。
    ③见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七。
    ④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五,第1209页。
    ⑤《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42页。
    ⑥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①朱凤翔《清惠集序》,刘麟《清惠集》卷首。
    ②陈应和《六不朽》,《清惠集》卷十二。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按王廷相《生铭》中以陆昆代施侃;雷礼《墓表》、张寰《履略》中皆与朱彝尊同;李默《小传》中只言麟与吴珫、施侃、龙霓、陆昆定交,孙一元亦入社,未提“五隐”。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②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十。
    
    ①无名氏《宁乡县知县陈芹传》,焦竑《献征录》卷八十九,第3879页。
    ②无名氏《盛仲交时泰传》,焦竑《献征录》卷八一百一十五,第5079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66页。
    ④康大和《省中稿序》,《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四册,第2页。
    ⑤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54页。
    ①俞贞木《黄杨集后序》,华幼武《栖碧先生黄杨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三册,第172页。
    ②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一,《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13页。
    ①王世贞《华公寿藏记》,《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七。
    ②王慎中《岩居稿序》,《遵岩集》卷九。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④华叔阳生卒年据李维桢《华礼部集序》中有“起龙少余二十九日”之句,而李维桢生年是1547,则知其生年;又据四库总目载“年二十九卒”,则可推知其卒年为1575。
    ⑤李维桢《华礼部集序》,《大泌山房集》卷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五十册,第551页。
    
    ①徐学谟《华仪部集序》,《徐氏海隅集文编》卷六,《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二十四册,第460页。
    ②均引自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九,第2185页。
    
    ①《明史》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九十三。
    ②李开先《荆川唐都御史传》,《李中麓闲居集》传十之七十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九十三册,第160页。
    
    ①万士和《祭荆川唐先生文》,《万文恭公摘集》卷十,《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零九册,第412页。
    ②黄宗羲《襄文唐荆川先生顺之》,《明儒学案》卷二十六。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第331页。
    ②黄宗羲《浙江相传学案》,《明儒学案》卷十一。
    
    ①王畿《龙溪王先生全集》卷十九,《四库存目丛书》第九十八册,第650页。
    ②唐顺之《荆川集》卷五。
    
    ①引自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九,第1535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374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第331页。
    
    ①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九十。
    ②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科试考(四)》卷八十四。
    ③王世贞《吴峻伯先生集序》,《弇州续稿》卷五十一。
    
    ①李攀龙《沧溟集》卷十六。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十三。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七。
    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⑤王世贞《寄敬美弟》,《弇州续稿》卷一百八十八。
    ⑥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八十二。
    ①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二十一,第1835页。
    ②王锡爵《万文恭公墓志铭》,《王文肃公文草》卷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六册,第340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第352页。
    ④姜宝《履庵万公集序》,《万文恭公摘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九册,第196页。
    ①见焦竑《献征录》卷三十六,第1506页。
    ②《姜凤阿先生集序》于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五十三中收有此文,而汪道昆《太函集》卷二十四中及《四库存目丛书》第127册姜宝《姜凤阿文集》卷首皆有内容完全相同的此文,皆为汪道昆作,显然《弇州续稿》中误作为王世贞文而收。
    ③《明史》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十八。
    ④《四库全书》版三十卷本《震川集》中,有三次提到唐顺之,但皆为“唐以德”,分别为卷二《戴楚望集序》、卷十四《郑母唐夫人八十寿序》、卷十九《周孺亨墓志铭》。
    ①《归公墓志铭》见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草》卷八(《四库存目丛书》第136册,第358页),亦见于唐时升《三易集》卷十七(《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78册,第213页)。唐时升集中于题下注为“代”,则该文实为唐时升代王锡爵而作。
    ②陈文烛《归震川先生墓表》见《二酉园续集》卷十九,《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九册,第589页。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六,《四部丛刊》集部。
    ②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牧斋初学集》卷第八十三,《四部丛刊》集部。
    
    ①王世贞《书归熙甫文集后》,《读书后》卷四。
    ②《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①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牧斋初学集》卷第八十三,《四部丛刊》集部。
    ①归庄《书先太仆全集后》附于《四库全书·震川集》附录中,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载《四部丛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载《四部丛刊·牧斋有学集》卷十六。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第372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五,第2109页。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④王世贞《归太仆赞》,《弇州续稿》卷一百五十。
    ①陈文烛《二酉园续集》卷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九册,第439页。
    
    ①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九十四。
    ②高攀龙《陶庵先生传》,《高子遗书》卷十。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582页。
    ②安希范《天全堂集》,引自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第2242页。
    ③高攀龙《高子遗书》卷十一。
    ④陈龙正《陶庵集序例》,《几亭全书》卷五十三,《四库禁毁书刊》第十二册,第566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第474页。
    ②钱谦益《归文休墓志铭》,《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七十二,《宛委余编》十七。
    ②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五十九。
    ③王锡爵《王文肃公文草》卷六,《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六册,第177页。
    ④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三十三。
    ⑤李攀龙《送河南按察副使王公元美自大名之任浙江左参政序》,《沧溟集》卷十六。
    ①李春芳《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思质王公墓志铭》,《贻安堂集》卷七,《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十三册,第187页。
    ②《明史·王忬传》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九十二。
    ①张凤翼《处实堂续集》卷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七册,第559页。
    ①梁有誉《兰汀存稿》附录。
    ②谢榛《诗家直说》卷四,《四库存目丛书》第四百十七册。谢榛此前于已与王、李有交。同书卷三:“己酉岁(嘉靖二十八年)中秋夜,李正郎子朱延同部李于鳞、王元美及余赏月,因谈诗法。”可能此时谢未正式入诗社。
    ③宗臣《宗子相集》卷十四。
    ④胡应麟《杂柬次公四通》,《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十二。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82页。
    ②引自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一,第1876页。
    ③《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
    
    ①王锡爵《王文肃公文草》卷一,《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六册,第192页。
    ②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四《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63页。
    
    ①陆元辅《王太常诗集序》,《王烟客先生集》卷首,上海苏新书社,1916年版。
    ②陈继儒《王太史辰玉集叙》,王衡《缑山先生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七十八册,第555页。
    ③王衡《祭弇州王公文》,《缑山先生集》卷二十,《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七十九册,第165页。
    ①李贽《王尚书世贞》,《续藏书》卷二十六。
    ②屠隆《求名》,《鸿苞》卷十七。
    ③汪道昆《沧州三会记》,《太函集》卷七十六。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41页。
    ①胡应麟《报王敬美先生》,《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十二。
    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士人·金华二名士》载:胡元瑞亦好使酒,一日寓西湖,适汪太函司马携乃弟仲淹来杭,王元美伯仲并东南诸名士大会于湖中。仲淹已病,其诗颇有深思秀句,心薄胡之粗豪,忽傲然起,谓弇州曰:“公奈何遽以诗统传元瑞?此等登坛坫,将置吾辈何地?”汪、王三先生出仓猝不及答。元瑞亦识仲淹气盛,第怒目视。时戚元敬少保实偕二汪渡江,因同席饮,出软语两解之。胡大怒移骂,至目为粗人。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647页。
    
    ①王锡爵《麟洲王公墓志铭》,《王文肃公文草》卷十,《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六册,第390页。
    ②赵用贤《太常王敬美传》,《松石斋集》卷十三,《四库禁毁书刊》第四一册,第183页。
    ③王世贞《亡弟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敬美行状》,《弇州续稿》卷一百四十。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38页。
    ②陈文烛《艺苑撷余序》,《二酉园续集》卷一,《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九册,第415页。
    ③李维桢《王奉常集序》,《大泌山房集》卷十一,《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五十册,第529页。
    ④陈文烛《王奉常集序》,王世懋《王奉常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三册,第5页。
    ⑤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399页。
    
    ①吴国伦《王奉常集序》,《甔甀洞续稿》卷七,《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二三册,第625页。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二十一。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八。
    
    ①吴国伦《王奉常集序》,《甔甀洞续稿》卷七,《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二三册,第625页。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二十一。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八。
    ①王世贞《宗子相集序》,《弇州四部稿》卷六十五。
    ②宗臣抗倭事,见于《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李攀龙传》附《宗臣传》,王世贞《方城宗君墓志铭》及《弇州四部稿》卷九十七《故福建按察司副使宗君子相祠碑》中皆有详细记载。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31页。
    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宗子相集》提要。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②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二,第1906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88页。
    ②张祥鸢生年,据《四库全书》王樵《方麓集》卷四《寿张虚庵序》载:“岁在已卯仲冬十有九日,虚庵张公六十寿辰也。樵与公少长一岁,庠序同游,仕宦同朝。”王樵生年为1521年(正德辛巳),推知张祥鸢生于正德庚辰(1520)。其卒年,据于孔谦《虚庵华阳洞稿叙》(《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二册第502页张祥鸢《华阳洞稿》卷首)载:“迨万历丙戌(1586),公捐养,诸郎君以公刿心翰墨垂四十年,不可泯泯无传也,爰裒辑其所为文若干卷。”万历丙戌为1586年,则张祥鸢卒于该年,又《华阳洞稿》卷首王樵《华阳洞稿序》中提及王樵为张寿六十辰后,“未几,而公遽告疾,予再遣儿子问之,初则谈笑如常,再则疾已剧而志不乱。”知张六十岁后不久去世,亦可佐证。则张祥鸢生卒年为1520-1586。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02页。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66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39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92页。
    
    ①王世贞《末五子篇·赵太史用贤》,《弇州续稿》卷三。
    ②钱谦益《赵公神道碑铭》,《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③邹元标《松石斋集序》,赵用贤《松石斋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第四十一册,第2页。
    ④王世贞《送赵汝师太史还朝序》,《弇州续稿》卷二十八。
    
    ①《王穉登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647页。
    ③申时行《赐闲堂集》卷二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四册,第465页。
    ④王穉登《广长庵主生圹志》,《王百谷集十九种三十九卷》,《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七五册,第267页。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九十二。
    ②薛应旂《方山先生全集》卷三十,《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三四三册,第334页。
    ①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九。
    ②李维桢《王百谷先生墓志铭》,《大泌山房集》卷八十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五二册,第543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481页。
    
    ①邹迪光《王征君传》,《石语斋集》卷二十,《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五九册,第312页。
    ②李维桢《才难篇》,《大泌山房集》卷三十五,《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五一册,第234页。
    ①王世贞《客越志序》,《弇州四部稿》卷六十五。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30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647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五,第444页。
    ①唐时升《三易集》卷首,《四库禁毁书刊》第一七八册,第12页。
    ②钱谦益《嘉定四君集序》,《牧斋初学集》卷第三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③《明史·唐时升传》载其“卒于崇祯九年,年八十有六。”(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可推知其生、卒年。程嘉燧写于崇祯癸未冬的《耦耕堂集自序》(程嘉燧《耦耕堂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第1386册第3页)中言“甲戌冬,……如是者二年,而唐兄亦仙去。”甲戌后二年正是崇祯九年,亦可印证其卒年。
    ④王衡《缑山先生集》卷六,《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七八册,第694页。
    ⑤关于娄坚生卒年,据娄坚《学古绪言》卷五《徐摄山先生八十寿序》载:“摄山先生以天启三年癸亥(1623)寿八十”,“君视予十年以长”,则推知娄坚生于嘉靖甲寅(1554);其卒年,据程嘉燧写于崇祯癸未冬的《耦耕堂集自序》中载:“辛未冬娄兄物故。”则知其卒于崇祯四年,即1631年,享年78岁。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四十。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579页。
    ③钱谦益《王淑士墓志铭》,《牧斋初学集》卷六十四。《列朝诗集小传》于“王提学志坚”条中引用了此语,《明史·王志坚传》亦袭用。
    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学古绪言》卷一。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581页。
    ①钱谦益《题项君禹雁字诗》,《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五。
    ②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四,第2292页。
    ③沈德潜《明诗别裁》,《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九十七册,第83页。
    ④王士禛《嘉定四先生集序》,唐时升《三易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七八册,第2页。
    ⑤谢三宾《娄子柔先生集序》,娄坚《吴歈小草》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第四十九册,第2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四,第2295页。
    ①唐时升《孟阳诗序》,程嘉燧《松园浪淘集》卷首。
    ①王士禛《新安二布衣诗序》,吴兆、程嘉燧《新安二布衣诗》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五五册。
    ①见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四,第2284页。
    ①见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九。
    ②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古藉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①《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九。
    ②高攀龙《顾先生行状》,《高子遗书》卷十一。
    ①黄宗羲《东林学案》,《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①高攀龙《顾季时行状》,《高子遗书》卷十一。
    ②均见黄宗羲《东林学案三·主事顾泾凡先生允成》,《明儒学案》卷六十。
    ①陈龙正《几亭全书》卷五十七,《四库禁毁丛刊》第十二册,第620页。
    ②钱谦益《高公神道碑铭》,《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③黄宗羲《东林学案一·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④《明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⑤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十六,第2529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第470页。
    ①张采《具陈复社本末疏》,《知畏堂文存》卷一。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九,第571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79页。
    ②文徵明《文公行状》,《甫田集》卷二十六。
    ①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七,第2145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七,第2147页。
    ①二则均引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05页“文徵明”条。
    ②关于文震亨死节事,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六下,第2939页载:“国变后,投水死。”《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三载:“国亡后绝粒死。”,《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六载:“南都亡,绝粒死。”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九,第590页。
    ④陈鼎《东林列传》卷十二《杨廷枢传》。
    ⑤屠隆的《销夏言》中说:“人之形气,命也;心神,性也。上焉者以性而立命,次焉者修命而留性。以性立命者,性灵既彻,命蒂自牢;修命留性者,命根既坚,性灵长住。”
    
    ①文振亨《长物志》,见清·王文濡辑《说库》,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②朱彝尊《处士文君墓志铭》,《曝书亭集》卷七十四。
    
    ①高启《大全集》,卷八。
    ②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三,第281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前集,第166页。
    ④见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二,人物十·名臣。
    ⑤宋濂《文宪集》,卷二十九。
    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第153页“王璲”条。
    ①杨士奇《故翰林侍讲承直郎王君墓志铭》,《东里文集》卷十八。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前集,第166页。
    ③无名氏《春坊赞善王公汝玉传》,焦竑《献征录》卷十九,第784页。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第153页。
    ①张适《甘白先生文集》卷五,《四库存目丛书》第25册,第385页。
    ②倪瓒《赠惟寅并引》,《清閟阁全集》卷六。
    ③陈汝言生年不详,其卒年,据杨荣《故翰林检讨致仕陈君墓志铭》中载陈继生于“洪武庚戌十一月丙戌”,“明年八月,父卒”,则知陈汝言卒于洪武四年(辛亥),即1371年。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第41页。
    ⑤张羽《题陈惟允临刑所画》,《静居集》卷一。
    ⑥陈基《送陈惟允序》,《夷白斋稿》卷十七。
    ⑦李日华《六研斋三笔》卷一。
    ⑧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四,第107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第372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第202页。
    ③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三,《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38页。
    ④《江南通志》,卷三十八。
    ⑤王直《赠陈嗣初谢病归姑苏序》,《抑庵文后集》卷八。
    ⑥杨荣《故翰林检讨致仕陈君墓志铭》,《文敏集》卷二十二。
    
    ①杨士奇《故翰林检讨陈君墓碑铭》,《东里文集》卷十四。
    ②叶盛《水东日记》卷七,第82页。
    ③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六,第678页。
    ④陈完《仲兄醒庵先生墓志铭》,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
    ①文伯仁《五峰山人集》,引自《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六。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第220页。
    ③王鏊《东原诗集序》,《震泽集》卷十。
    
    ①皇甫汸《黄先生墓志铭》,《皇甫司勋集》卷五十四。以下所引非注明则皆引自本文。
    ②见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三。
    ③黄姬水《伯父中南府君行状》,《高素斋集》卷二十五。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20页。
    ②王世贞《五岳黄山人集序》,《弇州四部稿》卷六十六。
    ③祝允明《西洋朝贡典录序》,《怀星堂集》卷二十五。
    ④皇甫汸《五岳黄山人集序》,《皇甫司勋集》卷三十六。
    
    ①黄鲁曾《临终自传》,《五岳山人集》卷三十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九十八册,第849页。
    ②黄宗羲《孝廉黄五岳先生省曾》,《明儒学案》卷二十五。
    ③黄省曾《寄北郡宪副李公梦阳书》,《五岳山人集》卷三十。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20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01页。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③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七,第1739页。
    ①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五,《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二百四十四册,第89页。
    ②朱垔《续明史会要》。
    ③皇甫汸《黄姬水墓志铭》,黄姬水《黄淳父先生全集》卷二十四附,《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八十六册,第505页。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51页。
    ⑤黄姬水《白下集序》,《白下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八十六册,第103页。
    ⑥《黄淳父先生全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八十六册,第285页。
    
    ①李梦阳《与徐氏论文书》,《空同先生集》卷六十二。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七。
    
    ①王世贞《黄淳父集序》,《弇州四部稿》卷六十八。
    ②皇甫汸《黄淳父高素斋集序》,《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八十六册,第164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二十,第2209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72页。
    ③王世贞《皇甫百泉三州集序》,《弇州四部稿》卷六十五。
    ④皇甫汸《华阳长公行状》,《皇甫司勋集》卷五十七。
    ⑤《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①皇甫汸《答子浚兄书》,《皇甫司勋集》卷四十八。
    ②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五,第1452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11页。
    ②文徵明《浙江按察司佥事皇甫君墓志铭》,《甫田集》卷三十三。
    ③皇甫汸《送家兄赴淛诗序》,《皇甫司勋集》卷四十二。
    ④皇甫汸《皇甫少玄集叙》,《皇甫司勋集》卷四十。
    ①皇甫濂《皇甫少玄集序》,皇甫涍《皇甫少玄集》卷首。
    ②皇甫涍《因是子乐府序》,《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三。
    ③皇甫涍《闰集序》,《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三。
    
    ①皇甫涍《奉华阳兄第二书》,《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二。
    ②皇甫涍《奉华阳兄第三书》,《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二。
    ③皇甫冲《皇甫少玄集序》,皇甫涍《皇甫少玄集》卷首。
    ④皇甫涍《简华阳兄》,《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二。
    ⑤皇甫涍《徐迪功外集序》,《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二。
    ⑥皇甫汸《司直兄少玄集叙》,《皇甫司勋集》卷四十。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11页。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艺苑巵言》七。
    ③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五,第1457页。
    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三,中华书局,1959年4月第一版,第105页。
    ②皇甫汸《南中集序》,《皇甫司勋集》卷四十一。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上,第413页。
    ④皇甫汸《钤山堂诗选序》,《皇甫司勋集》卷三十。
    ⑤皇甫汸《杨忠愍公集序》,《皇甫司勋集》卷三十七。
    ⑥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四十九。
    ①皇甫汸《盛明百家诗集序》,《皇甫司勋集》卷三十五。
    ②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413页。
    ③皇甫汸《徐迪功外集后序》,《皇甫司勋集》卷三十六。
    ④皇甫汸《徐文敏公集序》,《皇甫司勋集》卷三十六。
    ⑤皇甫汸《题周山人留别西湖诗后》,《皇甫司勋集》卷六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23页)中将此语记为周诗所言,原语是:“其言云:‘诗之渊妙,近体难工而鲜叛,选体易似而实离。倩衣毛嫱,借饰西子,……’”则此语可能本为周诗所言,皇甫汸于此题跋中引用之。朱彝尊于周诗语后强调说:“斯言可针《巵言》、《诗薮》之膏盲。”
    ①皇甫汸《拟古乐府小序》,《皇甫司勋集》卷四十一。
    ②均见于《皇甫司勋集》卷三十六。
    ③胡应麟《题皇甫司勋集》,《少室山房集》卷一百五。
    ④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四十九。
    ⑤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五,第1467页。
    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74页。
    ⑦引自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五,第1467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13页。
    ②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十“皇甫濂条”。
    ③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五,第1475页。
    ④皇甫汸《子约弟水部集序》,《皇甫司勋集》卷四十。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73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五,第1467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13页。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11页。
    ⑤徐繗生卒年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16页载:“绍卿少鲁曾一岁,省曾顾兄事之。……年八十六而卒。”黄鲁曾生于1487年,故可推知徐繗生于1488年,卒于1573年。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41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第336页。
    ②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六。
    ③皇甫涍《与周以言书》,《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二。
    ④皇甫汸《题周山人留别西湖诗后》,《皇甫司勋集》卷六十。
    ①引自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二十,第2211页。
    
    ①申时行《给事中陆公传》,《赐闲堂集》卷三十八,《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四册,第355页。
    ②魏学礼《陆子余集序》,黄宗羲《明文海》卷二百四十八。
    ③《明史》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九十四。
    
    ①陆粲《先母胡夫人墓志》,《陆子余集》卷三。
    ②黄佐《贞山先生给事中陆公粲墓表》,焦竑《献征录》卷八十,第3415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396页。
    ④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六,第1700页。
    
    ①引自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六,第1700页。
    ②王世贞《陆贞山先生粲》,《弇州续稿》卷一百四十九。
    
    ①陆粲《陆子余集》卷三。
    ②冯梦祯《陆子玄诗集序》,《快雪堂集》卷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六十四册,第64页。
    ①袁袠《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卷十七,《四库存目丛书》第八十六册,第620页。
    ②汪琬《尧峰文钞》卷三十五。
    ③见《四库存目丛书》第二百九十二册。另,《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424页“袁表”条中还列有《闽中十子诗》,误,此为万历时期福州人袁表(字景从)等人编明初林鸿等闽中十子为该集,非吴县袁表。
    ④引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479页。
    
    ①毛先舒《赠袁箨庵七十寿序》,《潠书》卷一。
    ②文徵明《广西提学佥事袁君墓志铭》,《甫田集》卷三十三。
    ③吴维岳《衡藩重刻胥台先生传》,《胥台先生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八十六册,第430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六,第1690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第328页。
    ①王世贞《袁君墓志铭》,《弇州续稿》卷九十六。
    
    ①陈文烛《袁鲁望集序》,《袁鲁望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三十七册,第657页。
    ②王世贞《袁鲁望集序》,《弇州续稿》卷四十。
    ③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五,第2113页。
    ①王世贞《瞿文懿公传》,《弇州四部稿》卷八十二。
    ②《明史》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四。
    ③李春芳《瞿文懿公墓志铭》,《李文定贻安堂集》卷七,《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一十三册,第192页。
    ④王世贞《瞿文懿公集序》,《弇州续稿》卷四十一。
    ①王锡爵《瞿文懿公文集序》,《瞿文懿公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零九册,第477页。
    
    ①高攀龙《瞿元立先生集序》,《瞿冋卿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八十七册,第65页。
    ②《牧斋初学集》卷七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③叶向高《瞿公墓志铭》,《苍霞续草》卷九,《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百二十五册,第79页。
    ①唐时升《瞿星卿传》,《三易集》卷十六,《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百七十八册,第201页。
    ②叶向高《瞿公偕配施恭人合葬墓志铭》中记为《皇明臣略》百余卷,《千顷堂书目》记为《明朝臣略纂闻》,不提卷数,《明史·艺文志》中记为《臣略纂闻》十二卷,当皆指一书,起初名为《皇明臣略》,清人则改他名。至于百余卷与十二卷之说,可能是版本的不同,亦或有误。
    ③叶向高《瞿公偕配施恭人合葬墓志铭》,《苍霞余草》卷十,《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百二十五册,第529页。
    ①钱谦益《嘉定四君集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①陈济生《启祯遗诗》卷七,《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九十七册,第508页。
    ②侯尧封生卒不详,据姚希孟《棘门集》卷五《亚中大夫福建右参政复吾侯公传》(《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79册,第3页)知,其卒年八十四。
    ③钱谦益《吏科给事中赠太尝寺少卿侯君墓志铭》,《牧斋初学集》卷五十二,《四部丛刊》集部。
    ①引自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五,第2896页。
    ①《四库全书》集部黄淳耀《陶庵全集》卷首,以下所举各序,皆出于此。
    
    ①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五,第2891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第628页。
    
    ①邵宝《絅庵李先生传》,《容春堂后集》卷七。
    ②邵宝《容春堂续集》卷九。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第177页。
    ①邵宝《中和堂录序》,《容春堂前集》卷十三。
    ①邵宝《容春堂续集》卷十二。
    ①邵宝《明孝子秦公墓表》,《容春堂续集》卷十三。
    ②秦奭生卒无考,唯据邵宝《容春堂续集》卷十《淮海秦先生祠堂记》中载,秦夔之子秦锐于无锡修秦观祠堂,事始于正德戊寅(1518)秋,成于己卯(1519)春,“及将落而告其二叔永孚、仲孚,又皆曰:‘此吾父吾兄之志也,不可不力祠。’”1519年秦旦已八十四岁,而秦奭也在世,则可推知,秦奭比这个岁数小不了太多,估计他也活了七、八十岁。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38页。
    ①毛宪《泽西杭公行状》,《古庵毛先生集》,《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七册,第514页。
    ②林文俊《泽西杭公墓志铭》,《方斋存稿》卷八。
    ③见湛若水《泉翁大全集》卷六十三,亦见焦竑《献征录》卷九十,第3897页。
    
    ①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43页。
    ②徐问《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杭公神道碑铭》,《山堂萃稿》卷九,《四库存目丛书》第五十四册,第260页。
    
    ①顾鼎臣《双溪先生杭公墓表》,《顾文康公文草》卷六,《四库存目丛书》第五十五册,第389页。
    ②王慎中《杭双溪诗集序》,《遵岩集》卷九。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43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六,第1377页。
    ②顾冶《被褐先生萧萧斋稿序》,华善述《被褐先生诗文稿》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四十二册,第227页。
    ①王世贞《华孟达集序》,《弇州续稿》卷四十三。
    ②王世贞《华孟达诗选序》,《弇州续稿》卷五十三。
    ③王世贞《答华孟达》,《弇州续稿》卷一百八十一。
    ①王世贞《华仲达诗选序》,《弇州续稿》卷四十六。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七,第524页。
    ②王世贞书简《华仲达》,《弇州续稿》卷一百八十一。
    ①焦竑《献征录》卷三十六第1476页陈镐《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僖倪公谦传》中说:“有异质,又目炯然如电,体有四乳。”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传记类三《学士拜礼部侍郎倪谦》中说:“生有四乳,人咸异之。”与倪谦同时同朝为官且关系亲密的程敏政在其《篁墩文集》卷六十《倪文僖公诔》中亦说:“电辉双目,星列四乳。”不知是传说夸大之辞,还是真有此等异人。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50页。
    ③李东阳《倪文僖集序》,《怀麓堂文稿》卷九。
    ④倪岳《倪文僖集后识》,倪谦《倪文僖集》卷三十二。
    ①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第838页。
    
    ①吴宽《家藏集》卷五十九。
    ②李东阳《送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倪公》,《怀麓堂集》卷六十二。
    
    ①王鏊《倪公行状》,《震泽集》卷二十五。
    ②李东阳《倪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八十四。
    ①袁袠《国宝新编序》,《胥台先生集》卷十四,《四库存目丛书》第八十六册,第586页。
    ②吕柟《琴鹤先生朱楚琦传附子讷》,《泾野先生文集》卷三十四,《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一册,第451页。
    ③崔铣《朱公墓志铭》,焦竑《献征录》卷八十九,第第3879页。
    
    ①顾璘《朱先生墓碑》,朱应登《凌溪集》附录,《四库存目丛书》第五十一册,第496页。
    ②李梦阳《凌溪先生墓志铭》,《空同集》卷四十七。
    ①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三,第1172页。
    ②许宗鲁《凌溪先生集叙》,朱应登《凌溪集》卷首。
    ③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七。
    ①朱曰藩生卒年,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48页载:“年四十四,举嘉靖甲辰进士”,“辛酉,景王之国,……以是秋卒于官”,则推知其生于弘治辛酉(1501),卒于嘉靖辛酉(1561),享年61岁。
    ②陈文烛《山带阁集序》,《二酉园文集》卷四,《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九册,第51页。
    
    ①王樵《王氏家传》,《方麓集》卷十。
    ②见唐李瀚撰、宋徐子光注《蒙求集注》卷下《刘宠一钱廉范五袴》。
    ①《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三·人物志。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58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九,第570页。
    ①《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二十。
    ①陆粲《祝先生墓志铭》,《陆子余集》卷三。
    ②《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99页。
    ②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六,《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106页。
    ③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二·徐有贞传。
    ④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四十六。
    ⑤文林《南京太仆少卿李公墓志铭》,《文温州集》卷九。
    ⑥文徵明《跋李少卿帖》,《甫田集》卷二十一。
    ⑦汪砢玉《珊瑚网》,卷十六。
    ⑧王世贞《艺苑巵言》附录三,见《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四。
    ⑨均见杨循吉《吴中往哲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八九册。
    ①王澍《虚舟题跋》,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第1319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第207页。
    ③吴宽《祝公神道碑铭》,《家藏集》卷七十七。
    ④王鏊《东原诗集序》,《震泽集》卷十。
    ⑤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十四。
    ⑥吴宽《天全先生徐公行状》,《家藏集》卷五十八。
    
    ①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二。
    ②文林《南京太仆少卿李公墓志铭》,《文温州集》卷九。
    ③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十五。
    
    ①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一。
    ②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第1319页。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①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二,《四库存目丛书》第244册,第30页。
    ②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怀星堂集》卷十七。
    ③《唐寅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④袁袠《唐伯虎全集序》,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6月第一版(据大道书局1925年版影印),第1页。
    ⑤《程敏政传》,《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01页。
    ②二则均引自《唐伯虎全集·唐伯虎轶事》,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6月第一版。
    ③阎秀卿的《张灵传》,见于焦竑《献征录》卷一一五,第5070页。
    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九,《艺苑巵言》六。
    ①均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305页。
    ②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五。
    ③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305页。
    ④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下,《四库全书》子部八·艺术类一。
    ⑤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上,《四库全书》子部八·艺术类一。
    
    ①见《唐伯虎全集序》,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6月第一版。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97页。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九,《艺苑巵言》六。
    ②王世贞《文先生传》,《弇州四部稿》卷八十三。
    ③文嘉《先君行略》,《甫田集》卷三十六。
    
    ①皇甫汸《代郡守寿文太史九十序》,《皇甫司勋集》卷四十六。
    ②朱谋垔《续书史会要》。
    ③王卫平、王建华《苏州史纪》(古代),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①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296页。
    ②《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六。
    ③朱谋垔《书史会要》卷四。
    ④王世贞《书赵松雪集后》,《读书后》卷四。
    ⑤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第304页。
    ⑥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三“文徵明”条。
    ①顾元庆《夷白斋诗话》,《四库存目丛书》四一八册,第63页。
    ②王世贞《艺苑巵言》五,《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③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296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05页。
    ②文徵明弟子中文学成就较高的还有陈淳、王穉登二人,陈淳已在第一章第四节“陈仁锡”中涉及,王穉登与王世贞有特殊关系,又在“四十子”之列,故放于“四十子”中论述。
    ③蔡羽生年不详,从其自撰《先考橘州府君行状》中知其父卒于1482年,而文徵明为其写的墓志中说他“少失父”,由其母授之书。则推其当生于父亡的1482前数年,寿约六十余岁。
    ④文徵明《翰林蔡先生墓志》,《甫田集》卷三十二。
    ⑤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07页。
    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第305页。
    ⑦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第1327页。
    ⑧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①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下,第1315页。
    ②文徵明《王履吉墓志铭》,《甫田集》卷三十一。
    ③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三“王宠”条引。
    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⑤王世贞《彭孔嘉诗集序》,《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一四六册。
    
    ①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五,《四库存目丛书》第244册。
    ②王世贞《陆子传先生传》,《弇州续稿》卷七十六。
    ③杨循吉《吴中往哲记》。
    ④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二,《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二四四册。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10页“李梦阳”条。
    ②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六。
    ③项笃寿《今献备遗》卷四十二,《四库全书》史部七·传记类三。
    
    ①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六“徐祯卿”条。
    ②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二,第1151页。
    ③郑善夫《少谷集》卷十六。
    ④皇甫涍《徐廸功外集序》,《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三。
    ⑤以上均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六“徐祯卿”条。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第263页。
    ②李梦阳《迪功原集序》,《空同集》卷五十二。
    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41页。
    
    ①《明史》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②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105页。
    ③李东阳《送桑民怿训导泰和》,《怀麓堂集》卷十二。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②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十八。
    
    ①杨循吉《七人联句诗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一二七册。
    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九,《艺苑巵言》六。
    ③沈周《闻杨君谦致政赋此以致健羡十五首》其六,《石田诗选》卷七。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80页。
    
    ①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106页、70页。
    ②杨循吉《礼部郎中杨循吉生圹碑》,见焦竑《献征录》,第1450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80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26页。
    ③吴承恩生卒年据李时人先生所推论,见李时人《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④陈文烛《花草新编序》,《二酉园续集》卷一,《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九册,第416页。
    ②见钱仲联等撰《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中李时人所撰吴承恩诗词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557页。
    ③陈氏序中不知是本人误写还是刊刻时误刻,将“吴汝忠”写为“胡汝忠”,而文中明确交代是山阳吴承恩。
    ④李维桢《咕汝忠集序》,《大泌山房集》卷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五册,第559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09页。
    ②引自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十三“吴承恩”条。
    ③引自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十九,第2179页。
    
    ①王世贞《张隐君小传》,《弇州四部稿》卷八十四。
    ②沈瓒《近事丛残》,北京广业书社,1928年版。
    ③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七,《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四四册,第123页。
    ①刘凤《寿张伯起六十序》,《刘子威集》卷四十一,《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二○册,第415页。
    ②《虬须客传》为裴鉶撰,长期以来,误为杜光庭,书名亦误为《虬髯客传》,见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
    ②《徐氏笔精》卷八《死友》。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53页。
    ①王世贞《文起堂新集序》,《弇州续稿》卷五十五。
    
    ①徐繗《纨绮集序》,张献翼《纨绮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三七册,第603页。
    ②王世贞《张叔贻墓志铭》,《弇州续稿》卷一百。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79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二,第672页。
    ②李光地《顾宁人小传》,《榕村集》卷三十三。
    ③引自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十三,第3096页。
    ①彭绍升《亭林先生余集序》,顾炎武《亭林余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①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归庄集》中所附归庄资料,以下所引,非注明,则皆引自该书。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二十二,第680页。
    ①顾炎武《亭林诗文集》卷四,《四部丛刊》集部。
    ①韩菼《冒潜孝先生墓志铭》,冒襄辑《同人集》,《四库存目丛书》第385册,第15页。以下所引,除注明外,皆引自《同人集》。
    
    ①孙运锦《隰西草堂集叙》,万寿祺《隰西草堂诗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第196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十五上,第2159页。
    ①陆粲《仙华集后序》,《陆子余集》卷一。
    
    ①顾嗣立《最闲园丁王逢》,《元诗选初集》卷六十一。
    ②杨维桢《梧溪诗集序》,《东维子集》卷七。杨氏序是写于元至正十九年,则知王逢于此前曾结集过,今所见于《四库全书》中的《梧溪集》七卷,则一直收作品至王逢卒前,当属全集性质。
    ①朱彝尊《戴良传》,《曝书亭集》卷六十三。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第100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四,第92页。
    ①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五。《姑苏志》中的王宾小传是由姚广孝的《王光庵传》概括而来,《王光庵传》附于《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八册王宾《光庵集》中,又见于同册姚广孝《逃虚类稿》的“补遗”中。
    ②杨循吉《松筹堂集》卷十,《四库存目丛书》第四十三册。
    ①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五。《姑苏志》中的韩奕小传是由赵友同的《故韩隐士行状》隐括而来,《故韩隐士行状》附于《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三册韩奕《韩山人集》中。
    ②姚广孝《韩山人诗集序》,《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三册。
    ③赵友同《韩山人诗续集序》,《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三册。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19页“史鉴”条。
    ②吴宽《隆池阡表》,《家藏集》卷七十。
    ③《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六,画家传十二。
    ④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上。
    
    ①《明史》,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隐逸。
    ②文徵明《沈先生行状》,《甫田集》卷二十五。
    ③王鏊《石田先生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九。
    ①引自《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六·画家传十二。
    ②沈周《吴仲圭草亭诗意》,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三。
    ③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一。
    ④曹履吉《博望山人稿》,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288页。
    ⑤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
    ⑥文徵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甫田集》卷二十二。
    ⑦王鏊《石田先生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九。
    ①吴宽《石田稿序》,《匏翁家藏集》卷四十二。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32页。
    ③钱谦益《石田诗钞序》,《牧斋初学集》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76-1077页。
    ④祝允明《刻沈石田诗序》,《怀星堂集》卷二十四。
    ①引自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286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第1286页。
    ②文徵明《相城沈氏保堂记》,《甫田集》卷十八。
    ③钱谦益《石田诗钞序》,《牧斋初学集》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6-1077页。
    
    ①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上。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89页。
    ③吴宽《隐士史明古墓表》,《匏庵家藏集》卷七十四。
    
    ①沈周《哭西村回雪中过莺脰湖有感再悼一章》,史鉴《西村集》卷首。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第232页。
    ③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五,第1355页。
    
    ①文徵明《朱性甫先生墓志铭》,《甫田集》卷二十九。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03页。
    ①杨循吉《朱性父诗序》,《松筹堂集》卷四,《四库存目丛书》第四十三册,第231页。
    ②祝允明《赠朱孝廉性甫》,《怀星堂集》卷七。
    ③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第236页。
    ④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第207页。
    ⑤沈周《题朱性甫诗稿》,《石田诗选》卷八。
    ①张德建《明代山人文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47页。
    ②李维桢《俞羡长集序》,《大泌山房集》卷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五十册,第566页。
    ③王穉登《广长庵主生圹志》,《王百谷集十九种三十九卷》,《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一七五册,第267页。
    ④詹玄象撰《蛣蜣生传》,郑蔌庸《蛣蜣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四十三册,第560页。
    ⑤郑存仁《蛣蜣集序》,《蛣蜣集》卷首。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498页。
    ②所引皆为王锡爵《刻郑山人北游漫稿序》中语,郑若庸《北游漫稿》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四十四册,第1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八。
    ④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七十八。
    ①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七。
    ②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十一引宋辕文语。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第386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498页。
    ③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十七,人品门三《讪妓》。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第630页。
    ①李维桢《俞羡长集序》,《大泌山房集》卷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五十册,第566页。
    ②王世贞语及诗附载俞安期《翏翏集》卷十九俞诗之后,《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四十三册,第171页。
    ③吴国纶《翏翏集序》,俞安期《翏翏集》卷首。
    ④皆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八,子部四十八。
    ⑤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
    ①郭正域《翏翏集序》,俞安期《翏翏集》卷首。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八,第534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二十五,第2693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47页。
    ②张守中《刊王西楼先生乐府序》,王磐《王西楼先生乐府》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七三八册,第487页。
    ①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九十四·国朝。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351页。
    ②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9页。
    
    ①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49页。
    ③金銮《萧爽斋乐府》集后附,《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七三八册,第535页。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第307页。
    ⑤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5页。
    ①金銮《萧爽斋乐府》集后附,《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七三八册,第570页,以下所引,非注明,皆引于此。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第307页。
    ②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二十二,第1855页。
    ①顾瑮《南湖墓志铭》,张綖《张南湖先生诗集》附录,《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八册,第395页。
    ②朱曰藩《张南湖先生诗集序》,张綖《张南湖先生诗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八册,第325页。
    
    ①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一,第1581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第303页。
    ③季德甫《午江先生陈公墓志铭》,陈如纶《二馀词》卷后附,《四库存目丛书》第九十六册,第578页。
    ①三序均见易震吉《秋佳轩诗馀》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七二三册,第523-528页。
    ①凌敬言《词隐先生年谱及其著述》,《文学年报》1939年第5期。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486页。
    ①《吴江钱生》载于《冯梦龙全集》第七《情史》中“情缘类”卷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52页。
    ②《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见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①《吴江沈氏家谱·传记》,引自《沈自晋全集》附录,第270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第489页。
    ②王世贞《梁伯龙古乐府序》,《弇州续稿》卷四十二。
    ③屠隆《梁伯龙鹿城集序》,《白榆集》卷二,《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八十册,第149页。
    
    ①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98页。
    ②凌濛初《谭曲杂札》,程炳达、王卫民《中国历代曲论释评》,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页。
    ①王世贞《嘲梁伯龙》,《弇州四部稿》卷四十九。
    ①吴炳事迹主要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①以上引自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页。
    ②陆树仑《冯梦龙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6页。
    ③温孟孚《“三言”话本与拟话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第609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第471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50页。
    
    ①叶绍袁《午梦堂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7页。
    ②一说八男三女,可能活下来的是五男三女。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53页。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55页。
    ①沈宜修《表妹张倩倩传》,叶燮《存余草述略》,中华书局1998年版《午梦堂集》附录。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57页。
    ②此诗诗题《列朝诗集》为《忆宛君》,《明诗综》为《忆旧》,第三句“书底恨”亦作“千里恨”。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51页。
    ②范允临《络纬吟小引》,《输寥馆集》卷三,《四库禁毁丛刊》第一○一册,第265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50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九,第566页。
    ①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序》,《有学集》卷一。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65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67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66页。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60页。
    ②陈继儒《微道从生圹记》,《晚香堂集》卷五,《四库禁毁丛刊》第六十六册,第614页。
    ①王昶《明词综》卷十二引。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第767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773页。
    
    ①两条均引自姚广孝《逃虚子集》,《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八册,第181页。
    ②《少师姚广孝事迹》,姚广孝《逃虚子集》附录,《四库存目丛书》第二十八册,第178页。
    
    ①王彝《衍师文稿序》,《王常宗集》卷二。
    ②王行《赠道衍上人序》,《半轩集》卷六。
    
    ①朱彝尊《明诗综》卷十九“姚广孝”条。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第145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682页。
    ④《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东皋录提要》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十二,别集类二十二。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第699页。
    ①刘觐《雪浪集叙》,洪恩《雪浪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一百九十册,第673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陈宪章”条,第182页。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庄□”条,第212页。
    ①湛若水《明定山庄先生墓碑铭》,庄□《定山集》补遗。
    ②黄宗羲《郎中庄定山先生□》,《明儒学案》卷四十五。
    
    ①庄□《送潘应昌提学山东序》,《定山集》卷六。
    ②吕怀《定山先生祠田记》,《定山集》补遗。
    ③刘一儒《重修定山先生祠田记》,《定山集》补遗。
    ④庄□《读白沙先生诗集》,《定山集》卷四。
    
    ①杨慎《庄定山诗》,《升庵集》卷五十五。
    ②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巵言》五。
    ②沈佳《明儒言行录续编》卷二《毛宪》,《四库全书》本。
    ③《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一·常州府二,《四库全书》本。
    ①吕柟《古庵毛先生墓表》,《泾野先生文集》卷三十二,《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一册,第418页。
    ②邹守益《古庵子传》,《东廓邹先生文集》卷九,《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六册,第145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第280页。
    ④万士和《毛古庵先生文集序》,毛宪《古庵毛先生文集》卷首,《四库存目丛书》第六十七册,第403页。
    ⑤《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
    ①李春芳《崇儒祠碑记》,《李文定公贻安堂集》卷九,《四库存目丛书》第一一三册,第261页。
    ②王襞《上昭阳太师李石翁书》,《新镌东厓王先生遗集》卷上,《四库存目丛书》第一四六册,第653页。
    ③王元鼎《东厓先生行状》,王襞《新镌东厓王先生遗集》卷下,《四库存目丛书》第一四六册,第705页。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第424页。
    
    ①《明史》卷二八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第248页。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影印本1989年版
    (清)朱彝尊《明诗综》,《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清)陈田辑撰《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明)俞宪《盛明百家诗》,《四库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明)陈子龙、李雯《皇明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清)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清)陈济生辑《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明)程敏政《明文衡》,《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清)黄宗羲《明文海》,《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全明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谢伯阳《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
    顾瑛《玉山璞稿》,《玉山名胜集》,《草堂雅集》
    郭翼《林外野言》
    袁华《耕学斋诗集》
    杨基《眉庵集》
    王行《半轩集》
    张羽《静居集》
    高启《大全集》
    徐贲《北郭集》
    王彝《王常宗集》
    王璲《青城山人集》
    徐有贞《武功集》
    韩雍《襄毅文集》
    沈周《石田诗选》
    史鉴《西村集》
    吴宽《家藏集》
    朱存理《楼居杂著》,《野航诗稿》,《野航文稿》
    王鏊《震泽集》
    祝允明《怀星堂集》
    文徵明《甫田集》
    徐祯卿《迪功集》
    文肇祉《文氏五家集》(文洪《涞水集》,文徵明《太史诗集》,文彭《博士集》,文嘉《和州诗集》,文肇祉《录事诗集》)
    陆粲《陆子馀集》
    皇甫涍《皇甫少玄集》
    陈如纶《冰玉堂缀逸稿》,《兰舟漫稿》
    皇甫汸《皇甫司勋集》
    归有光《震川集》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弇州续稿》
    娄坚《学古绪言》
    李流芳《檀园集》
    黄淳耀《陶庵全集》
    王逢《梧溪集》
    徐溥《谦斋文录》
    吴俨《吴文肃摘稿》
    邵宝《容春堂全集》
    杭淮《双溪集》
    唐顺之《荆川集》
    孙继皋《宗伯集》
    顾宪成《泾皋藏稿》
    顾允成《小辨斋偶存》
    高攀龙《高子遗书》
    倪谦《倪文僖集》
    庄□《定山集》
    倪岳《青溪漫稿》
    刘麟《清惠集》
    顾璘《顾华玉集》
    王樵《方麓集》
    汪广洋《凤池吟稿》
    宗臣《宗子相集》
    韩奕《韩山人诗集》
    王宾《光庵集》
    姚广孝《逃虚子集》
    刘溥《草窗集》
    叶盛《菉竹堂稿》
    沈周《石田先生诗钞》
    张泰《沧洲诗集》
    文林《文温州集》
    桑悦《思玄集》
    杨循吉《松筹堂集》
    赵宽《赵半江集》
    顾鼎臣《顾文康公文草》,《顾文康公诗草》
    黄鲁曾、王宠《南华合璧集》
    郑若庸《蛣蜣集》
    黄省曾《五岳山人集》
    周复俊《泾林诗文集》
    顾梦圭《疣赘录》
    袁袠《胥台集》
    彭年《隆池山樵诗集》
    瞿景淳《瞿文懿公集》
    黄姬水《白下集》,《高素斋集》
    俞允文《仲蔚先生集》
    孙楼《刻孙百川先生文集》
    徐学谟《徐氏海隅集》
    袁尊尼《袁鲁望集》
    张凤翼《处实堂集》
    孙七政《松韵堂集》
    王锡爵《王文肃公全集》
    张献翼《纨绮集》
    申时行《赐闲堂集》
    赵用贤《松石斋集》
    王世懋《王奉常集》
    瞿汝稷《瞿冋卿集》
    王衡《缑山先生集》
    王□《王文肃公集》
    万士和《万文恭公摘集》
    华善继《华孟达诗稿》
    华善述《被褐先生诗文稿》
    华叔阳《华礼部集》
    俞安期《翏翏集》
    邹迪光《郁仪楼集》,《石语斋集》,《调象庵稿》
    王韦《南原家藏集》
    许谷《省中稿》,《二台稿》,《容台稿》,《符台稿》,《许太常归田稿》
    洪恩《雪浪集》
    杨一清《石淙诗稿》
    靳贵《戒庵文集》
    姜宝《姜凤阿文集》
    张祥鸢《华阳洞稿》
    曹大章《曹太史含斋先生文集》
    储巏《柴墟文集》
    朱应登《凌溪先生集》
    王襞《东厓王先生遗集》
    张綖《张南湖先生诗集》
    朱曰藩《山带阁集》
    李春芳《李文定公贻安堂集》
    唐时升《三易集》
    娄坚《吴歈小草》
    陈仁锡《陈太史无梦园初集》
    文震亨《文生小草》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
    张采《知畏堂文存》
    张溥《七录斋集》
    顾炎武《亭林遗书》
    邹迪光《始青阁稿》
    汤传楹《湘中草》
    焦竑《焦氏澹园集》
    叶盛《泾东小稿》
    沈周《石田集》
    唐寅《唐伯虎先生集》等三种
    陆采《天池山人小稿》
    归有光《补刊震川先生集》
    程嘉燧《松园浪淘集》,《松园偈庵集》,《耦耕堂集》
    陈仁锡《无梦园遗集》
    瞿式耜《瞿忠宣公集》
    归庄《山游诗》,《恒轩诗》
    顾炎武《亭林诗文集》
    柳如是《湖上草》,《我闻室剩稿》,《河东君尺牍》
    华幼武《栖碧先生黄杨集》
    秦夔《五峰遗稿》
    薛应旂《方山薛先生全集》
    陈铎《梨云寄傲》,《秋碧轩稿》,《可雪斋稿》、《月香亭稿》、《滑稽馀韵》,《草堂馀意》
    金銮《萧爽斋乐府》
    王磐《王西楼先生乐府》
    易震吉《秋佳轩诗馀》
    冒襄《巢民诗集》
    万寿祺《隰西草堂集》
    高启《高青丘诗集》,(清)金坛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周本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瞿式耜《瞿式耜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冯梦龙《冯梦龙诗文》,橘君辑注,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张凤翼《张凤翼戏曲集》,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沈自晋《沈自晋集》,张树英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叶绍袁《午梦堂集》,冀勤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启祯野乘》,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校印
    (清)于成龙等《江南通志》,《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王鏊《姑苏志》,《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不题撰人《无锡县志》,《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清)李铭皖、谭均培修,(清)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清)王祖畬纂修《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清)孙云锦修,(清)吴昆田、高延第纂《淮安府志》;(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等纂《重修扬州府志》、《续纂扬州府志》、《同治续纂扬州府志》;(清)吴世熊、朱忻修,(清)刘庠、方骏谟纂《同治徐州府志》;(清)于琨修,(清)陈玉璂纂《康熙常州府志》;(清)高得贵修,(清)张九徵等纂,(清)朱霖等增纂《乾隆镇江府志》;(清)吕燕昭修,(清)姚鼐纂《嘉庆新修江宁府志》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崔建英辑《明别集版本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明人传记资料索引》,1965年版
    (明)焦竑辑《献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明)叶盛《水东日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明)陆粲、顾起元《庚巳编·客坐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明)陆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明)都穆《南濠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分甘馀话》,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龙登高《江南市场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攀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年版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吴仕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吴仕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程炳达、王卫民编著《中国历代曲论释评》,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邓绍基、史铁良《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钱基博《明代文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宋佩韦《明代文学史》,上海书店1996年据台湾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影印
    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左东岭《二○○五年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黄卓越《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仲谋《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羊春秋《散曲通论》,岳麓书社1992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张德建《明代山人文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李玫《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匡亚明《王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许苏民《顾炎武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杨连民《钱谦益诗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郑利华《王世贞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顾聆森《沈璟与昆曲吴江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陆树仑《冯梦龙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温孟孚《“三言”话本与拟话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