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从文化视点研究中韩两国儒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重点放在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与礼仪文化为主的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的比较研究上。
     儒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文化传播到朝鲜半岛便形成了具有韩民族特色的儒教文化。本论文在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时,从多个侧面考察儒文化的相关问题即要考查两国人对儒文化研究方法上的异同点,也要考查中韩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等等。
     所以,对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中韩两国儒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和相异性,进而有助于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这一点便是本论文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本论文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合理吸收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在中韩两国同时进行的社会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为依据,全面、系统、深入地对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进行比较研究。这一点正是与以往的任何有关儒文化研究不同的地方,也是本论文的创意性之所在。
     全文共分六个章,每章具体阐述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由论文的基本观点及选题意义、研究的动态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 Liangguo's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during this thesis from the civilization viewpoint is studied as well as 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history particular periods. Stressly put in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f moral middle Han Liangguo's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giving first place to with the ceremony and propriety civilization with the ethics in the day-to-day life of reflection.
    The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can be said to the nucleus of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is disseminated just having formed the Confucianism religion civilization that possesses the Han nation characteristic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This thesis is when comparing to study middle Han Liangguo's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namely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simili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oints to the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research method of two compatriotss from many correlation problems that the side was inspected the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and also will examine the difference in the civilization of middle Han Liangguo,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modern times social life etc.
    So, Han Liangguo's Confucianism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mmon
引文
1 (韩国)朴钟弘,韩国的思想,文公社,1982.
    2 彭立荣,儒文化社会学,人民出版社,2003.
    3 潘天强,韩国社会文化的民族性与兼容性,东方,1999.
    4 潘畅和,中韩日儒学比较论,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 (德国)马克斯·韦伯,李尚律译,儒教与道教,文艺出版社,1991.
    6 方立天,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 陈炎,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 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三联书店,1997.
    9 (美国)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10 (美国)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11 董作宾等,中韩文化论集,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95.
    12 田广清,儒家文明与当代社会,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
    13 李庆,中国文化中人的观念,学林出版社,1996.
    14 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15 (韩国)李章佑等,中国文化通论,中文出版社,1993.
    16 (韩国)李圭泰,韩国的意识结构,新元文化社,1986.
    17 (韩国)李景圭,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解,中文出版社,1998.
    18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19 (韩国)林季顺,中国人所看的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2002.
    20 (美国)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21 吕金隶,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东方杂志社,1995.
    22 刘淑萍,儒家文化漫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23 (美国)列文森,郑大华、任箐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4 高明等,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研究论集,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9.
    25 (韩国)高光翼、金章泰,儒教近百年,旅江出版社,1989.
    26 郭洪纪,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27 桂勤,从儒家传统走向现代的反思,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8 何成轩、李甦平,儒学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
    29 何中华,当代中国文化的难题及其出路,天津社会科学,1996.
    30 胡发贵,儒家文化与爱国传统,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1998.
    31 黄有福,韩国文化研究,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5.
    32 (韩国)黄秉泰,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33 艾恺Guys.,王宗昱、翼建中译,最后的儒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34 (韩国)金寅培,高岱译,韩国民族的文化和起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35 (韩国)金光亿等,韩国人类学30年(民族和文化),正音社,1988.
    36 (韩国)金教斌,韩国哲学思想研究,旅江出版社,1992年.
    37 (韩国)金章泰,韩国儒教的理解,民族出版社,1992.
    38 江万秀,儒家伦理与文化传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9 齐玖,中韩儒家文化比较(北京孔庙与汉城成均馆),文津出版社,1998.40 夏雨农,中国文化发展的转机,知识出版社,1989.
    41 许凌云、许强,中国儒学通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42 韦政通,儒家与现代化,水牛出版社,1986.
    43 张立文以外3位,中外儒学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
    44 (韩国)郑查勤,金德欢,中国的昨天与今天,平民社,2003.
    45 (韩国)郑家栋,现代新儒学,韩国哲学思想研究会论著,礼文书院,1993.
    46 赵春福,伦理精神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兼论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北京出版社,1994.
    47 周立升、颜炳罡,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48 祝瑞开,儒学与21世纪中国,学林出版社,2001.
    49 陈支平、曾荣华,儒家文化现代透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0 陈卫平、郁振华,孔子与中国文化,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2000.
    51 陈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52 (韩国)崔根德,韩国儒学思想研究,哲学与现实社,1992.
    53 (韩国)崔俊植,从文化角度看韩国宗教1~2,四季出版社,1999.
    54 (韩国)宋镐洙,韩国史通论,国学研究会,人间联合社,1983.
    55 (韩国)宋英倍,儒教思想与儒教社会,南风出版社,1992.
    56 (韩国)孙翼洙,韩国儒教的课题及前提,文音社,1989.
    57 王杰,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58 (韩国)吴世哲,韩国人的社会心理,博英社,1983.
    59 苑利,韩民族文化潮流,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60 (韩国)文一平,韩国的文化,乙酉文化社,1982.61 杨朝明,儒家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2000.
    62 杨仲揆,儒家文化区初探,华林电脑打字股份有限公司,1994.
    63 杨明,现代儒学重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 潘畅和,儒学与当代韩国,当代韩国,1996,4期.
    2 房德邻,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北京师范大学,1990.
    3 藤复,“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与现代新儒家,孔子研究,1998,第3期.
    4 梨花女子大学校韩国文化史编撰委员会编著,韩国文化史,梨花女子大学校出版部,1981.
    5 林聪舜,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变迁与发展,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货文研究所,1985.
    6 刘宗贤,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东岳论丛,1993年,第5期.
    7 国民伦理研究室主编,韩国人的伦理观,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3.
    8 黄心川,中韩文化的共同体特征及其相异性,当代韩国,1995.
    9 金强一,韩国的儒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建构(1、2),延边大学学报,1996,2期.
    10 (韩国)金日坤,儒教文化圈的社会秩序与经济,韩国经济新闻社,1985.
    11 徐远和,韩国当代儒家学者的文化省思,当代韩国,1994,6期.
    12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编著,韩国人文精神论文集,学苑出版社,1998.
    1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华中师范大学,2001.14 (韩国)吴东洙,新教及儒教对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影响,韩国外国语大学,1987.
    15 王确,儒家传统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化选择,东北师范大学,1998.
    16 杨明,现代儒家重构研究,南京大学,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