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整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因其交错繁杂的内容,单一的授课方式,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学时,都阻碍了该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整实现。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应用综合课程论的相关理论,对内容多维、结构多元、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的工程基础类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对此类课程教学新模式作了探讨。本文分析了工程基础类课程确立的主要依据,强调了开设此类课程的重要意义,并确立了课程整合的目标,通过对国内外部分理工类院校及艺术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设置状况的考查,为研究课程整合提供了依据,着重应用课程整合原理,对工程基础类课程内容的选择、内容组织形式、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并例举个案说明了此类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以期望对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基础教育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种思路。
Engineering basic courses of industrial design subject, as a basic course, which have not achieved the curriculum goal because diverse contents, traditional style of teaching way,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tudy period. This paper’s research goal is to construct a new pattern of engineering basic courses teaching in industrial design.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main basis which the engineering basic courses establish, and emphasized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s, and established the new curriculum goal. Through to some typical school examination, using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and optimizing, we have determined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organization form and implementation. In addition, we explain with an example to tell about this kind of education idea. We hope to provide one kind of mentality for the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engineering basic courses teaching in industrial design.
引文
① 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EB/OL]. http://dolcn.com/data/cns_1/ind_11/edu_997/enews_9971/2004-11/1099313733.html,2007-9-2。
    ② 具体高校名单可见:具备工业设计本科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高等院校目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统计。见 http://edu.dolcn.com/schoollist.html。
    ③ 陈世斌、赵万芹、张伟社.工业设计专业创新能力拓展平台的建设[C].见:李震编.多元化的工业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3。
    ④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82。
    ⑤ 同 1。
    ⑥ 夏燕靖.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关于德国早期设计教育课程特点分析及其给我们的启示[C].见:邬烈炎主编.设计教育研究:第 2 期.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3-14。
    ⑦ 工程[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8840.html,2007-12-2。
    ⑧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385126.htm。
    ⑨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5。
    11 见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dolcn.com/data/cns_1/ind_11/edu_997/enews_9971/2004-11/1099400533.html。
    12 江建民.工业设计专业的技术课程设置刍议[J] .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13 孙远波.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论工业设计专业的工程技术基础教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1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1-93。
    15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3。
     18 唐立华.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探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3):65-69。
    19 同 18。
     20 朱安达.工业设计教育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探讨[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85-87。
    21 Michel L N. How to become the best for designer[J]. Journal Mechanical Design,1999(3):92。
    22 上述资料来源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网站:http://design.hnu.cn 以及 easy 考研网:http://www.ezkaoyan.com/school/hunu/Column1/2006-1-19/2006119341846.htm。
     24 资料来源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网站:http://sjxy.czu.cn。
    25 资料来源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网站:http://www.tjut.edu.cn/arts ,2005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31 徐人平.工业设计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3 余翔林.基础科技教育纲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288。
    34 见其官方网站:http://dolcn.com/data/cns_1/ind_11/edu_997/enews_9971/2004-11/1099400533.html。
    35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6 靖国平.从“仓库”理论到“蜜蜂”理论——知识教学观的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00.(4).33。
    37 同 35。
    38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3。
    39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6。
    4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2001.4。
     41 李子建、黄显华. 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 [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311。
    [0][1]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索[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
    [2] 余翔林.基础科技教育纲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3]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素养的基准[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4]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5] 吴聆.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整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6]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 裘晓红.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分析与批判[D]:[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6。
    [8]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 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3] 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 迈克尔·普洛瑟、基恩·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潘红、陈锵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李子建、黄显华. 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 [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16]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编.新设计丛集:第 5 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17] 邬烈炎编.设计教育研究:第 1-4 期.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006。
    [18]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
    [19] 布赖恩·劳森.设计师必读[M].龚恺译.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0]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1] 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2] 徐人平.工业设计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 吉·莱斯科.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手册[M].李乐山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4] Brigitte Bm?er 等.德国综合理科[M].陈元春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