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昌奎案为例审思司法判决中的“法律修辞”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具有乡土特色的中国法治究竟走向何处,不少法律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法治进程中“话语权”究竟在谁的手中一直是影响中国法治发展的因素,民众话语权和政治话语权的博弈此消彼长各有其生存土壤。纵观种种在中国坚守法律文本主义及法律至上的话语权,走中国特色的法律修辞是坚持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法治的必然之路。
     文章从李昌奎案件的案情回顾做为起始,将案件的每一个阶段法院的判决进行了一一呈现,通过对比法院判决的不同及所依据的准则及法条,让我们去反思李昌奎案件背后所隐藏的争议。
     接着文章的导言部分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将古今中外对法律修辞的研究概况做了介绍,并同时指出中西方的研究区别及中国本上化的法律修辞研究状况。同时将落脚点放在了李昌奎案件的焦点即政治、法律与民意的博弈。换一种说法即:案件话语权究竟把握在谁的手中。
     首先,文章对道德修辞及民众所理解的“正义”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道德修辞在中国的生存空间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乡土气息及熟人社会等多重特征的当今中国法治的进程是十分艰巨的。民众对法治的建构价值很大,毕竟民众的认可信服是对法律的最大尊重;但是不可估量的是民众对法治也有着非常大的瓦解作用。同时指出了道德修辞在法治初级阶段的意义,但其对法治的破坏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文章对政治修辞及政治背景下所认可的“正义”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政治修辞在中国的生存空间及存在的问题。在司法实务中政治力量的渗透及政治影子的干预往往会让司法的进程步履维艰,同时政治势力确实一直在影响着司法的公正性。同时指出了政治修辞在法治阶段的意义,但其对法治的破坏也是非常明显的。值得法律人的关注及抵制,从而在意识上坚定的走中国法治之道。
     再次,文章对法律修辞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了当今中国司法进程中必须坚定的不移的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坚持法律至上的大旗才能有效的处理当今中国社会中所充斥着的矛盾。也只有坚持法律修辞做好法律论证,提高司法判决的质量,才是有效提高民众对司法信服的有力手段。
     最后,文章也指出了法律修辞当今在中国司法实务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法律修辞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然也有着不足,需要在司法实务中不断的完善及提升。
Many law researchers possess differentiated opinions on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who holds the "Speech right" is always the influential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re have long been combat for over girding influence between people's speech right and political speech right, yet none of the both, with their own senses and supporters, win over the other. Among all opinions of holding superiority of law and law texts, it is essential to maintain legal rhetoric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achieve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 thesis, starting from the review of Li Channing's case, presents court verdict ions of every process. Disputes concealed in the case will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through comparing different verdict ions and principles and sections according to which the verdict ions are made.
     The introduction then gives detailed statements on researches on legal rhetoric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part also gi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esearches and current researches on domestication of legal rhetoric in China.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n each other between politics, law and public opinions, i.e. who holds the speech right of this case.
     The thesis firstly presents analysis of moral rhetoric," justice" on the public mind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oral rhetoric in China. Rule of law in China is faced with huge hindrance from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iar acquaintances society of local folks. The people truly contribute much to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after all the law's credibility among the public is the greatest respect to law. But the people still pose considerable hazard to the collapse of rule of law. Moral rhetoric is significant to rule of law on preliminary stages, but it is obvious that it could ruin the rule of law.
     Secondly, the thesis analyzes political rhetoric," justice" in political contex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olitical rhetoric in China. In judicial practices, law processes could be severely obstructed by political intervention. Meanwhile, political powers truly have been affecting judicial justice. The thesis also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ruining effects of political rhetoric on rule of law. Bad effects should be refused to establish the spirit of law ruling in China.
     Thirdly, the thesis, analyzing legal rhetoric, claims that the unswervingly hold of rule of law is crucial in the progress of judicial practice. Only by clinging to the superiority of law can all social issues be well resolved. Only by making careful legal rhetoric and proofing can trials and even the judicial practice as a whole be more convincing among the peopl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thesis presents China's current legal rhetoric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solutions. Legal rhetoric shows decent prospective in China,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aspects to be improved.
引文
1[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柏揆等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2Peter M.Terms. legal languag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1易车:《乡村民间社会正义》,《社会科学评论》2010年第2期,第68-74。
    1张旭东、刘时杰:《国家法与民间法冲突下司法公信力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钱福臣:《正义的价值》,《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57163页。
    1陈金钊:《法律论证与法律修辞》,《法律适用》2011年第91-94页。
    2陈金钊:《司法方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清华法学》2011第94-99页。
    1孙光宁:《司法的修辞因素及其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第32卷,第2期。
    2朱文雁:《论言辞性法律修辞在法官判决书中的运用场域》,《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010版。
    1贺卫方:《判决书上网难在何处》,《法制日报》2005年12月15日第9版。
    1刘兵:《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修辞方法与启示》,《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12卷第5期。
    1刘兵:《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修辞方法与启示》,《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12卷第5期。
    1孙光宁:《判决书写作中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11年第3期。
    1王国龙:《捍卫法条主义》,《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4051页。
    1周少华《法律之道:在确定性和灵活性之间》,《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第20-32页。
    2张晋藩:《从晚清修律官“固有民法论”所想到的》,《当代法学》2011年第4期第1318页。
    1刘道纪:《法律内的天理人情》,《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第118-126页。
    1、[英]克生斯特尔:《剑桥语言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版。
    2、黄京平、甄贞主编:《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舒国滢:《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出版社2007年版。
    4、[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德]齐佩利乌斯:《法学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6、[美]鲁格罗·亚狄瑟:《法律的逻辑——法官写给法律人的逻辑指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费孝通:《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风云时代出版社1993年版。
    9、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理查德·A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7、[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18、舒国滢:《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Peter M.Tiers ma:legal languag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20、Donald Black, The Behavior of Law, Academic Press,1976.
    1、王启梁:《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法学家》2012年第3期。
    2、李新福:《李昌奎案终审结果的政法考量》,《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
    3、袁满:《对李昌奎案中自首情节认定和量刑的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增刊。
    4、刘星:《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5、苏力:《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
    6、何良彬:《论判决理由》,《人民司法》1999年第3期。
    7、苏力:《现代法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东方》1996年第4期。
    8、张晋藩:《从晚清修律官‘固有民法论’所想到的》,《当代法学》2011年第4期。
    9、刘道纪:《法律内的天理人情》,《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
    10、周少华:《法律之道:在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
    11、王国龙:《捍卫法条主义》,《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
    12、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13、焦宝乾:《事实与规范的二分及法律论证》,《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14、陈金钊:《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文史哲》2005年第6期。
    15、陈金钊:《法律修辞的方法与司法公正的实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16、刘亚猛:《诠释与修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7、李志勇、何斌:《西方修辞学研究的多元化态势》,《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