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品牌个性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消费形态日益个性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越来越感性化的营销背景之下,为品牌塑造鲜明的人格化特征已经成为商家进行品牌传播和区隔、沟通消费者的决胜武器。但国内真正对此进行系统而科学论述的著作和专文并不多见。本文比较系统地从文化和传播的角度对品牌个性的维度、策略实施进行了中外比较,并对品牌个性的结构、形成、发展、传播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关于中国本土企业品牌个性营建的建议和对策。
     比较研究表明,中外品牌个性既存在着共性的一面,也存在着独特性的一面。中国本土品牌在策略实施上,比如时间管理、个性元素、品牌关系等方面,与国际品牌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中国本土企业应该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全程跟踪的长度、全球文化的宽度、整合营销的深度四个方面着力,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品牌个性之路。
Products become more and more homogeneity, consumption form turns more and more personality,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manner get more and more sensibility. Thus vivid brand anthropomorphize characteristic has become one effective weapon merchants use to differentiate brand and communicate consumers in such a marketing background. But people have studied it les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compares dimensionality and strategy of the brand personality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lso,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onfiguration, form,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brand characteristic and bring forward some advice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brand characteristic.
    The study shows the brand characteristic at home and abroad is both uniform and inimitable.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brand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brand about strategies, such as time management, personality element, and brand rela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 should have their own brand personality from lots of aspects, such as tactic management, 24 hours track, global culture and conformity marketing.
引文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1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Lynn B.Upshaw著,戴贤远译.塑造品牌特征——市场竞争中通向成功的策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3、[法]让·诺尔·卡菲勒著,王建平、增华译.战略性品牌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0年5月第1版
    4、[英]莱斯利·德·彻纳东尼著,蔡晓煦、段瑶、徐蓉蓉等译.品牌制胜——从品牌展望到品牌评估[M].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5、[美]舒尔兹著,吴怡国等译.整合营销传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6、[美]保罗·A.赫比格(Herbib, P. A.)著,芮建伟译,《跨文化市场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7、李光斗,《卓越品牌7项修炼》,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第1版
    8、周朝琦,侯龙文编著,《品牌经营》,2002年1月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P191
    9、[美]Rajeev Batra等著,赵平等译.广告管理(第五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0、M.艾深克.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11、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低成本创建强势大品牌的黄金法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2、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2月第1版
    13、卢泰宏、何佳讯.蔚蓝智慧[M].羊城晚报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14、宋秩铭等.奥美的观点[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15、宋秩铭等.奥美的观点(Ⅱ)[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6、奥美公司:奥美的观点Ⅲ,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7、马谋超:广告心理[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18、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9、燕国材.新编普通心理学概论[M].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第1版
    20、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1、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22、何佳讯.品牌形象策划——透视品牌经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3、菲欧娜·吉尔摩著,刘军、王立娟译.钢索上的品牌战士[M].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4、约翰·菲利普著,孙连勇李树荣译.广告与品牌策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25、魏国.100个成功的品牌策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
    26、李光斗.品牌秘笈——广告策划基本原理[M].作家出版社2002年4月
    27、杨明刚.成功营销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28、[美]戴维·格里森,傅兴潮译.可乐帝国——可口可乐的品牌、分销与资本运作[M].宇航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月第1版
    29、宝利嘉顾问.品牌体验——价值和关系的成长[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0、温卫平、李颖生.中国市场品牌报告[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31、年小山.品牌学(理论部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32、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3、大卫·A·艾克、爱里克·乔瑟米赛勒,曾晶译.品牌领导——管理品牌资产[M].新华出版社2001年4月
    34、保罗.唐波拉尔吴勇、江峰译.亚洲品牌之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5、[英]保罗·斯图伯特,尹英、万新平、宋振译.品牌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6、[美]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7、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8、卢泰宏主编,《跨国公司行销中国:战略·策略与个案》,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9、卢泰宏、李世丁.广告创意——个案与理论[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40、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1、胡军.跨文化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42、杨光、赵一鹤.品牌核变——快速创建强势品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43、何佳讯编著.现代广告案例教程——趋势与战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44、杨先顺.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4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46、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7、赵恩芳.现代广告文化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48、李克.实效主义与精信[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8、姚远.角逐奥运还是退出奥运(J)中国经营报,商学院,2003年10月27日
    49、精信广告.中国消费市场十大趋势(J)中国广告,2001年第7期
    50、卢泰宏.从“销售主义”走向“品牌主义”(J)国际广告,2000年第2期
    51、康微.论品牌个性的塑造(J)中国青年政治学学院学报,1997年第二期
    52、夏湘龙.尹柳营:品牌个性的塑造(J)企业经济,2002年第8期
    53、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J)中国教育报,12月16日第4版
    54、杨波.大五因素分类的研究现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一期
    55、黄胜兵、卢泰宏.品牌个性维度的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一期
    56、吴兰花.跨文化心理学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概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57、根据中国烟草企业管理咨询网的研究成果《品牌世界,谁主沉浮——36重点卷烟品牌2003年品牌表现解读报告》
    58、陈先红.试论品牌传播的消费者导向原则,中华传媒网,http://www.mediachina.net/academic/xsqk_view.j sp?id=730
    59、黄云生、刘威.沉默的羔羊——企业品牌战略咨询透视,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年9月4日,http://www.emkt.com.cn/article/120/12049-3.html
    60、薛伟业.品牌与文化(J)江苏商论,2001年7月
    61、张毅.中美日跨文化营销模式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8月
    62、刘永芳.论价值观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63、李永强.广告创意中的“旁门左道”(J)商业研究,2002年12月上半月版
    64、朱凌云.出售期望凸现个性——Charlie香水的品牌个性策略(J)企业研究,1998年第8期
    65、司徒虹.CIS与品牌个性(J)江苏纺织,1997年第8期
    66、李雪松.浅谈消费定势与品牌个性(J)江苏商论,1998年第7期
    67、高萍.广告——一个生产形象的产业(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68、翟云玉.企业识别系统与品牌的塑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69、蔡清毅.塑造民族品牌个性之我见(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0、张琦、王洪成.浅谈国际“名牌”的品牌运营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71、陈月明.形象广告与功效广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2期
    72、刘思强.论品牌个性与营销竞争优势(J)商业研究,2002年第12期
    73、刘筠筠.品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J)商业文化,2002年第4期
    74、高杰.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75、陈可.打造品牌个性,提高自身竞争能力(J)求实,2003年第2期
    76、王晨.企业虚拟代言人与明星代言人优劣之比较(J)价格与市场,2003年第9期
    77、顾列铭.空心化,中国制造业的“死穴”(J)经贸导刊,2003年第1期
    78、陈鼎藩、张吉军.品牌关系:塑造强势品牌的新范式(J)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2期
    79、韩中和.塑造品牌个性、再造企业筋骨(J)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80、黄胜兵、卢泰宏.品牌的阴阳二重性——品牌形象的市场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2期
    [1] 杨超,周菲菲.新闻仿真图在报纸中的功能,(J)新闻战线,2004,(1)
    [1] 杨超.广告仿拟创作手法及其心理基础,(J)应用写作,2003,(1)
    [1] 杨超.独立运作的美国新闻评论,(J)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04,(春)
    [4] 叶长青,杨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江苏商论,2003,(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