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层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源。
     随着市场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升,以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全面展开,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上下大工夫,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素质高、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而且在引进人才的后续使用和跟踪管理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无法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支持、没有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的关系、服务支撑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尚未形成等,都造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校后能力发挥不足,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再次流失。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遵循“共生共赢”这一客观规律,有效找准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方利益的结合点,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积极采取对策,狠抓落实,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机制,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和开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才能使高职高专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落到实处,为加快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使高职高专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ew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One major criteria of measur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is whether it has the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Therefore building a qualified personnel team is essential to an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echnolog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by the market economy, together with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educational quality, the institutions must, according to their practices, take effect measures to foster, introduce, facilitate and manage the talents, in order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ersonnel team that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uilding a qualified personnel team, however many problem still remain. Also they lack attentions to and measures of follow-up and tracking management of imported talent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asons that limit the ability of the imported quality talents or even cause the waste and loss of the talents, for example, lack of the support of necessary research equipments, service system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or inappropriate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orted talents and existing personnel.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a qualified personnel team and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team are time-consuming and can not be accomplished in a single day. For that purpose, we must combine the idea of "what" and "how" to cultivate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lso we need to find the binding point of all party's interests and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we must encourage the innovation of a cultiv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stimulation system, and let the talents show their abilities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m. Only through the above practices, we can fulfill the task of import talents to the institutions, support the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with strong talents foundation, make the institution a base of cultivating versatile and skillful talents and becoming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orce of our country's rejuvenation.
引文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P119[N]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廖钦初,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分析与优化途径,时代金融,2006年05期
    [1]田子俊,点击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五大问题,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04期.
    [2]欧阳斌,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现状及问题探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田原.王伟,情感因素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中的作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赵洪冰,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
    [5]吴泽辉,大力加强地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党建研究,2008年第04期.
    [6]陈竹宏,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践与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03期.
    [7]赵春李显扬,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P119[N]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刘占文 温景文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5期
    [2]马树超 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报2006年
    [1]杜媛 陈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初探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年第03期
    [2]李会春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李会春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困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论文
    [1]郝克明 蔡克勇 开拓多种途径培养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P377
    [1]邓云 试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面临的困境及缓解困境的激励机制 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发展研究2006华龄出版社
    [2]丁哲学 完善开发机制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研究2005年第09期
    [3]徐振鲁 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5期
    [1]罗东升 广东经济增长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丁哲学 完善开发机制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研究2005年第09期
    [1]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09年第16期
    [1]陈竹宏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时间与思考 内蒙古民主大学学报2009年5月
    [1]罗云 黄艳 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分析江苏高教2008年第6期
    [1]孙志明 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对策探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2期
    [2]孙志明 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对策探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
    [1]雷蕾 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月
    [1]李志 裴琳 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和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1]施宙 王斌 诸葛福民 新形势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设探讨 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02期
    [1]刘华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现状与对策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3期
    [1]赵洪冰 李东 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4月
    [2]罗云 黄艳 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分析 江苏高教2008年第6期
    [1]施宙 王斌 诸葛福民 新形势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设探讨 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02期
    [1]张玉清 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的探讨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2月
    [1]蔡学军 丁向阳 韩继园 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人才 2003年第10期
    [1]李文东 陈增雷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北方经济 2007年第02期
    [2]叶育甫 桂丽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03期
    [1]黄萍 高等学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02期
    [1]吴荷平 高校人才引进中的激励原则[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1]江东州 陈松青 创建高水平大学加快跨越式发展 科技日报 2009年
    [2]刘华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现状与对策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03期
    [1]刘复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Z2);
    [2]刘宝泽.浅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战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4.(03);
    [3]温金祥.徐森林,隋孟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4]孙江超.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5]刘勇.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6]史国君.何玉宏.李国之.关于高职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7]王武林.产学研结合与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8]吴少华.高职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4,(07);
    [9]刘玉欣.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1):
    [10]黎燕玲.柳尧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两点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4.(05);
    [11]李黎明.闫连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2]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Z1);
    [13]韩春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6);
    [14]黄俊民.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5);
    [15]顾严.聂明学.国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现状与启示.世界经济.2005(8.);
    [16]贺应根.夏金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17]刘峰.谈新建高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18]梁俊.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19]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0);
    [20]王洪杰.赵阳.教育发展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J].职业技术教育.2003.(34);
    [21]夏秀莉.李乃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13);
    [22]贺应根.夏金星.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通讯, 2004.(04);
    [23]潘东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06);
    [24]傅经章.江苏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3.(08);
    [25]]田野.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人才资源问题.经济论坛.2006(3);
    [26]卢小平.在中专基础上办高职教育[J].教育与职业.1994.(09);
    [27]周大平.由中级向高级职业技术教育重心上移-来自教育界内外的呼唤[J].了望.1994(03期);
    [28]黄保强.我们是如何探索高职教育的[J].机械职业教育.1994(04);
    [29]王明伦.高职教育的地位、规格与特色[J].机械职业教育.1994(07);
    [30]卢小平.在中专基础上办高职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1994(08);
    [31]解延年.察明高职属性,探索发展途径——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摘要[J].教育与职业.1995(09)
    [32]杨应崧.试论高专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1995(02);
    [33]杨仲雄谈高职教育的几个问题[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02);
    [34]陈鹤琴.对高职教育的若干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1995(01);
    [35]汪华.孔康伟.论我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
    [36]马必学.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37]屈绍元.特色鲜明改革创新的高职教育[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
    [38]吴祖新.高等职业教育高在何处[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9]朱振欣.高等职业培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40]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41]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2]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3]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44]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5]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6]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
    [47]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8]张潜.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9]朱植刚.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
    [50]朱跃.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2;
    [51]胡瑞仲.对高职教育传播的理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2;
    [52]叶锦龙.21世纪初泉州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53]丁芳林.高职院校化学“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
    [54]王怡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
    [55]梁凤凯.高等职业教育化工工艺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D].天津大学.2003;
    [56]张亚芬.入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
    [57]杨雪莲.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58]孔凡莉.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2);
    [59]李新宇.赵丹.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1);
    [60]章颖,潘伟彬.论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适度超前[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04);
    [61]杨健.借鉴西方办学经验打造高职教育新理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06);
    [62]王前新.论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4.(09);
    [63]陈新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05.(27);
    [64]S.Z.Haider,a framework for in-service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teachers,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in TVET teacher education:a UNESCO international meeting to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of TVET teachers/trainers.November 2004 at Hangzhou,China.
    [65]N.L.McCaslin,Darrell Parks Teacher Education in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Background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New Millennium,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Volume 27,Issue 1·2002.
    [6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经验值得借鉴[R]∥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团学习报告.北京: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动态:第2003-2期.
    [67]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
    [68]ABS(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1997,Labor force for Australia,cat.No.6230,Canberra:NCVER(National Center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1998,the outlook for training in Australia's industries,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Adelaide.
    [69]彭红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1).
    [70]刘微.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2.(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