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设置与周边地区空间结构变迁关系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改变了过去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相对松散的状况,已经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七年来,张江高科技园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快速、土地利用、交通路网以及产业形式均有明显的转变,张江高科技园区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
     本研究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围绕高科技园区的设置对园区周边地区人口发展变化、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解读。最后针对周边地区所受园区的影响与存在问题,提出周边地区与张江高科技园区联动发展的措施,为高科技园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更为完善的规划。
The Zhangjiang Hi-Tech Park, which is founded in 1992, has changed Shanghai Hi-Tech industry distribution,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hanghai Hi-Tech industry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17 years, there are many great changes in Zhangjiang Hi-Tech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such as population growth, land utilizing,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industry forms are affected by the Hi-Tech Park. This research, which explores the peripheral popular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mpact, the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ace structure around the Hi-Tech Park based on the case of Zhangjiang Hi-Tech Park. At last, this thesis pro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Zhangjiang Hi-Tech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gainst the impact of Hi-Tech Park and problems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made a related and better plan.
引文
1张艳 赵民,论开发区的政策效用与调整——国家经济技术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未来发展探讨,城市规划,2007.07:19
    2王娟,高科技园区区镇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以浦东张江功能区域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3
    3解鸿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置与周边地区空间机构变迁关系的研究,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画学系,2000:01
    4沈伟国,张江十年,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5黄宁燕 梁战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聚类分析评价研究,科学学研究,1999.02:87
    
    6屈驳韵 张树斌 李春林,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经济论坛,2003.20:84
    7屈驳韵 张树斌 李春林,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经济论坛,2003.20:84
    8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城市规划,2003.03:20-23
    
    9沈伟国,张江十年,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11资料来源:截至 2007 年 12 月,对 www.zjpark.com 的搜索
    12李建强 屠启宇 苏宁 黄海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63
     16解鸿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置与周边地区空间机构变迁关系的研究,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画学系,2000:08
    17聂仲秋,城市开发区规划建设发展轨迹研究——以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26
    18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5:103-158
    19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5:103-158
    20吕清松,科学园区对地方发展之争论与台湾实证-新竹科学园区个案研究,1997
    21程唯,高科技园的规划与设计初探,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3
     22程唯,高科技园的规划与设计初探,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4
    
    23汪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比较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0
    24张晓平 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地理科学,2003:142-146
    25张弘,开发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06:06-08
    26张晓平 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地理科学,2003.02:142-146
    27Alexander E. Kalamaros and Zhefei Xiong, China’s High-Tech Parks offer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urban land,2007.06:82-85
    28夏元文 贺旭中,论开发区与区域开发,浦东开发,1997.09:52
    29张弘,开发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06:66
    30陈家祥,中国国家高科技园区功能偏离与回归分析,城市规划,2006.06:22-23
    31张艳 赵民,论开发区的政策效用与调整—国家经济技术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未来发展探讨,城市规划,2007.07:18-24
    32林拓,高新园区与乡镇经济联动发展,乡镇经济,2001.10:06
    33林拓,高新园区与乡镇经济联动发展,乡镇经济,2001.10:05
    34王缉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中国工业经济,1998.03:54
    35萨克森宁,硅谷优势——硅谷与 128 公路文化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36萨克森宁,硅谷优势——硅谷与 128 公路文化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37夏元文,论开发区与区域开发,浦东开发,1997.09:51
    38皮黔生,论中国开发区的孤岛效应及其第二次创业,南开大学博士论文,1999
    39张荣 傅绶宁,试论城市开发区群体的合理布局与协调管理,城市规划,1997.03:56-58
    40周国华等,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热带地理,2002.04:331-334
    41郑国 王慧,中国城市开发区研究进展与展望,2005.08:51-58
    42刘卫东,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5.04:39-42
    43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9
    44蒙吉军,中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机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9
    45何书金,开发区建设中的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地理科学进展,1999.04:338-345
    46何书金 苏光全,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地理科学进展,2000.04:343-349
    47何书金 苏光全,开发区闲置土地成因机制及类型划分,资源科学,2001.05:17-22
    48张晓平 陆大道,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及协同机制分析,资源科学,2002.05:32-38
    49李建强 屠启宇 苏宁 黄海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63
    50底图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影像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1
    51引自 www.zjpark.com,截至至 2007 年 9 月 10 日
    52沈伟国,张江十年,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53李建强 屠启宇 苏宁 黄海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63
    54引自 www.zjpark.com,截至至 2007 年 9 月 10 日
    
    55 底图引自《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结构规划》的汇报 PPT
    56 孙平,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57引自《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结构规划》汇报 PPT
    58引自《张江高科技园区南区结构规划》汇报 PPT
     59叶贵勋 熊鲁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规划汇刊,2002.02:01-04
    61王培先,对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几点分析,城乡规划,2001.06:08
     64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加快浦东功能开发,上海城市规划,2003.05:10-11
     65李建强 屠启宇 苏宁 黄海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66
    66 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局,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 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7底图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影像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1
    68浦东新区北蔡镇人民政府编,北蔡镇志,学林出版社,2002:01-02
    69卢锡金 陈金发 曹向东 朱爱琴,唐镇志,方志出版社,2006:33-54
    
    
    71朱炼红著,浦东新区花木镇镇志编纂委员会,花木镇志,浦东电子出版社,2003:20-54
    72浦东新区北蔡镇人民政府编,北蔡镇志,学林出版社,2002:183
    73钟懿萍,台湾地区高科技人口空间分布与住宅迁移之研究,1996
    76陈林云 张江镇志编纂委员会,张江镇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305-306
    77孙平,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78朱炼红 浦东新区花木镇镇志编纂委员会,花木镇志,浦东电子出版社,2003:01-02
     80 卢锡金 陈金发 曹向东 朱爱琴,唐镇志,方志出版社,2006:33
     81浦东新区北蔡镇人民政府编,北蔡镇志,学林出版社,2002:01
    82解鸿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置与周边地区空间机构变迁关系的研究,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画学系,2000:63
    83陈林云 张江镇志编纂委员会,张江镇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84浦东新区北蔡镇人民政府编,北蔡镇志,学林出版社,2002
    
    85朱炼红 浦东新区花木镇镇志编纂委员会,花木镇志,浦东电子出版社,2003:20-42
    86陈林云 张江镇志编纂委员会,张江镇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02-04
     87赵鹏军 彭建,“边缘城市”对城市开发区建设的启示,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2:54-57
     91王缉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中国工业经济,1998.03:56-57
     92林拓,高新园区与乡镇经济联动发展,乡镇经济,2001.10:06
    93王娟,高科技园区区镇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以浦东张江功能区域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8
    94陈家祥,中国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与回归分析,城市规划,2006.06:27
    95陈家祥,中国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与回归分析,城市规划,2006.06:27
    96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5
    97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6
    98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8
    [1] 陈林云 张江镇志编纂委员会,张江镇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2] 顾朝林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3] 华东师范大学编,上海城市自然地理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4] 李建强 屠启宇 苏宁 黄海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5] 卢锡金 陈金发 曹向东 朱爱琴,唐镇志,方志出版社,2006
    [6] 吕清松,科学园区对地方发展之争论与台湾实证-新竹科学园区个案研究,1997
    [7] 浦东新区北蔡镇人民政府编,北蔡镇志,学林出版社,2002
    [8] 萨克森宁,硅谷优势——硅谷与 128 公路文化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9] 上海经济年鉴编辑部,2000 上海经济年鉴,上海上海经济年鉴社出版,2001
    [10] 上海年鉴编纂委员会,2000 上海年鉴,上海上海年鉴社出版,2001
    [11] 上海浦东年鉴编辑部,2000 浦东年鉴,上海浦东年鉴出版社,2001
    [12] 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局,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00-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13] 沈伟国,张江十年,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14] 孙平,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15] 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 杨建荣,上海市浦东新区影像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
    [17] 钟懿萍,台湾地区高科技人口空间分布与住宅迁移之研究,1996
    [18] 朱炼红 浦东新区花木镇镇志编纂委员会,花木镇志,浦东电子出版社,2003
    [19] 程唯,高科技园的规划与设计初探,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0] 陈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区位环境及产业发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1] 傅丽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轨迹及下沙副城建设规划思路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2] 韩黔,浦东新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3] 黄昱,高科技园区功能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4] 刘立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5] 刘霞,上海浦东新区城市住宅空间结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6]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9
    [27] 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8] 蒙吉军,中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机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9
    [29] 皮黔生,论中国开发区的孤岛效应及其第二次创业,南开大学博士论文,1999
    [30] 王娟,高科技园区区镇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以浦东张江功能区域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1]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2] 汪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比较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3] 解鸿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置与周边地区空间机构变迁关系的研究,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画学系,2000
    [34] Alexander E Kalamaros and Zhefei Xiong,China’s High-Tech Parks offer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urban land,2007.06
    [35] 陈家祥,中国国家高科技园区功能偏离与回归分析,城市规划,2006.06
    [36] 何书金,开发区建设中的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地理科学进展,1999.04
    [37] 何书金 苏光全,开发区闲置土地成因机制及类型划分,资源科学,2001.05
    [38] 何书金 苏光全,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地理科学进展,2000.04
    [39] 黄宁燕 梁战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聚类分析评价研究,科学学研究,1999.02
    [40] 李翅,以社区理念构筑科技创新环境,城市规划,2005.01
    [41] 李志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科学与管理,2003.03
    [42] 林拓,高新园区与乡镇经济联动发展,乡镇经济,2001.10
    [43] 林拓 刘君德,开发区与乡镇行政体制关系问题研究,经济地理,2002.02
    [44] 刘卫东,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5.04
    [45] 屈驳韵 张树斌 李春林,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经济论坛,2003
    [46] 王缉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中国工业经济,1998.03
    [47] 王培先,对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几点分析,城乡规划,2001.06
    [48] 伍新璧,城乡一体与区域生态经济研究,城市问题,1988.02
    [49] 夏元文 贺旭中,论开发区与区域开发,浦东开发,1997.09
    [50] 叶贵勋 熊鲁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规划汇刊,2002.02
    [51] 曾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及发展,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03
    [52] 张弘,开发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06
    [53] 张荣 傅绶宁,试论城市开发区群体的合理布局与协调管理——以成都市为例,城市规划,1997.03
    [54] 张晓平 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地理科学,2003.02
    [55] 张晓平 陆大道,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及协同机制分析,资源科学,2002.05
    [56] 张艳 赵民,论开发区的政策效用与调整——国家经济技术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未来发展探讨,城市规划,2007.07
    [57] 赵民,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国际经验,城市规划汇刊,1999.02
    [58] 赵鹏军 彭建,“边缘城市”对城市开发区建设的启示,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2
    [59] 郑国 王慧,中国城市开发区研究进展与展望,2005.08
    [60] 周国华等,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热带地理,2002.04
    [61] 朱华友,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生产力研究,2004.05
    [62] 邹军等,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城市规划,1997.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