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时期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因素,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和作品,明清女性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宗珍贵的遗产。其中,尤以弹词小说为盛。弹词文学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它的优秀代表作品几乎都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并且它的传播也多在闺阁之间进行。清代是女性创作弹词小说的高峰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弹词作家和作品,这些女性作品不同于以往女性作家反复吟唱爱情婚姻的闺怨之作,它们塑造了全新的女性形象,建立起了女性叙事的传统,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的东西,以其卓绝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却处于被埋没、贬低甚或误读的状况中。她们对中国文学传统所作出的贡献近代以来的文学史大多忽略了,这些作品一直被埋没在图书馆和收藏家的手中,除了特殊的研究者以外,几乎无人问津。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弹词这一文体本身受歧视以外,父权制观照下的菲勒斯批评的压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兴起。在“寻找她们自己的文学”之思潮引领下,清代女性弹词小说的研究日渐兴盛,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为女性弹词小说正名,确立它们尤其是《再生缘》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
    从清代女性弹词小说最初的被埋没、忽视、误读到如今的逐渐被“经典化”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文学观念在不断演变,“文学经典论”也在不断重新商榷。而在确立和调整文学经典的过程中,权力准则与美学准则都发挥着各自的影响,但最基本的美学准则是不会改变的,只有在作品中反映了“世代的特色”,反映了“特属的人文世界”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成为经典。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尤其是《再生缘》真实地反映了它们所处世代的特征,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才女的“人文世界”,当之无愧地能在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Women’s literature and Women’s culture were very flourish because of special society and culture factor during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a lot of authoresses and women’s writings. Thereinto, Tanci fiction was the most flourish. Most of them were writed by athoresses and spreaded abroad by women. Qing dynasty was the fastigium that authoresses writed Tanci. These writings figured new women’s personality and build up women’s tradition about narrate. They became headstream of Chinese feminism literature because of unsurpassed female consciousness.
     However, in the long days, Literature history buride or neglected or mistake these writings. Patriarch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From late of twenty century, feminism literature criticism springed up in China. The research about women’s Tanci fictions thrived step by step. Many scholars tried to drive up status of these writings and make them become sutra.
     From this process, we can realize concepts of literature evolve duratively and the theory about classic of literature discuss duratively because of impact of mulriple culture. During the course , both canon of literature and canon of potence bring into play theory about classic of literature, but the most basic canon of literature don’t change. Only glass the feature of age and peculiar culture world , the writings can stand for test of time and become classic. Women’s Tanci fictions in Qing dynasty glassed the feature of the age and peculiar women’s world turely, so they can become the literature classic.
引文
[1] 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年.
    [2] 清·佚名,林玉、宋壁整理:《玉钏缘》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年.
    [3] 清·陶贞怀,李平编校:《天雨花》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年.
    [4] 清·程蕙英,江林校点:《凤双飞》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年.
    [5] 清·李桂玉:《榴花梦》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年.
    [6] 清·邱心如,江巨荣校点:《笔生花》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年.
    [7] 清·陈端生,梁德绳,刘崇义编校:《再生缘》 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 年.
    [8] 王妙如 《女狱花》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年.
    [9] 清·携李烟水散人戏述《灯月缘》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本
    [11]明·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北京:中华书局.1997 年.
    [12]谭正壁 《弹词叙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
    [13]谭正壁 《评弹通考》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 年.
    [14]周良 《苏州评弹旧闻钞》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年.
    [15]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年.
    [16]郑振铎 《郑振铎说俗文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17]王文宝 《中国俗文学发展史》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年.
    [18]陈汝衡 《陈汝衡曲艺文选》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 年.
    [19]鲍震培 《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年.
    [20]王政、杜芳琴 主编 《社会性别研究选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8 年.
    [21]李银河主编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 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
    [22]叶舒宪主编 《性别诗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
    [23]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4]鲍晓兰主编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评介》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年.
    [25]孙绍先 《女性主义文学》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年.
    [26]曹正文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上海书店.1991 年.
    [27]黄梅 《女人和小说》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年.
    [28]乔以钢 《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年.
    [29]戴锦华、孟悦 《浮出历史地表》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 年.
    [30]康正果 《女权主义与文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31]刘慧英 《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 北京:三联书店.1996 年.
    [32]李小江 《性别与中国》 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
    [33]张岩冰 《女权主义文论》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
    [34]盛英 《中国女性文学新探》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年.
    [35]孙康宜 《耶鲁·性别与文化》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年.
    [36]陈晓兰 《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 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年.
    [37]张宏生 编 《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38]谢无量 《中国妇女文学史》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年.
    [39]梁乙真 《清代妇女文学史》 北京;中华书局.1932 年.
    [40]梁乙真 《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北京:开明书店.1932 年.
    [41]谭正壁 《中国女性文学史》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年.
    [42]张明叶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简史》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年.
    [43]陆侃如、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简编》 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年.
    [44]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45]张炯等主编 《中华文学通史》 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 年.
    [46]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编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十年》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 年.
    [47]杜芳琴 《女性观念的衍变》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
    [48]胡文楷 《历代妇女著作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
    [49]胡适 《胡适书评序跋集》 湖南:岳麓书社.1987 年.
    [50]马以鑫 《接受美学新论》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年.
    [51]朱立元 《接受美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
    [52]张廷琛 《接受理论》 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年.
    [53][美]伊莱恩·肖沃尔特编 《新女权主义批评》 纽约:兰登书屋.1985 年.
    [54][美]韦勒克·沃伦,刘象愚等译 《文学理论》 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
    [55][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
    [56][日]富士谷笃子 主编 《女性学入门》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 年.
    [57][美]珍妮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 《妇女心理学》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
    [1] 赵景深、李平:《中国弹词选集序言》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 年 1 期
    [2]赵景深、李平:《弹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及其美学意义》 同上
    [3]周良:《70 年的弹词研究》,《中国俗文学七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4]陈寅恪:《论<再生缘>》,《寒柳堂集》,三联书店 2001 年
    [5]郭沫若:《<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 《光明日报》1961 年 5 月 4 日
    [6]林娜:《女弹词中妇女特异反抗形式—女扮男装》, 福建师大学报 1990 年 2 月
    [7]华欣:《孟丽君人物形象浅议》,《渤海学刊》1994 年一、二
    [8]乐黛云:《无名、失语中的女性梦幻—十八世纪中国女作家陈端生和她对女性的看法》,《中国文化》1994 年 10 月
    [9]许周鹣:《论明清弹词文化与吴地妇女》,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 年 2 月
    [10]吕启祥:《梦在红楼之外—<再生缘>与<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 1996 年 2 辑
    [11]张燕萍:《明清女性弹词文学管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 年 10
    [12]鲍震培:《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 天津社会科学 2000 年 3 月
    [13]陈洪:《<天雨花>性别意识论析》,南开学报(哲社版)2000 年 6 月
    [14]王亚琴:《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 渝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 年 2 月
    [15]翟振业:《<天雨花>的作者及其思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 年 2 月
    [16]刘天堂:《明清女性弹词中的女性意识》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 年 9 月
    [17]方红:《<再生缘>与女性文学》,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 年 11 月
    [18]鲍震培:《明清以来的弹词研究—兼论清代女作家弹词的文体定位》 天津社会科学 2002 年 2 月
    [19]孟蒙:《清代弹词文学论略》,齐鲁学刊 2002 年
    [20]宋致新:《父女二人的双重视角—谈陶贞怀的<天雨花>》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 年 11 月
    [21]鲍震培:《中国女性叙事传统的建立—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创作回眸》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 年 12 月
    [22]鲍震培:《清代“女中丈夫”风尚与弹词小说女豪杰形象》 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 年 1 月
    [23]朱焱炜:《论拟弹词》,苏州大学 2001 年硕士论文
    [24]盛志梅:《清代弹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2 年博士论文
    [25]弗吉尼亚·伍尔夫:《自己的房间》,《论小说和小说家》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12月
    [26]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文学遗产 2002 年 6 月
    [27]张洁:《女人,并非特殊》,香港《文汇报》1989 年 6 月 25 日
    [28]麦克坚,曾珍珍译:《经典:文学的准则,权力的准则》, 《中外文学》1994 年 7 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