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二胡的考察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苏式二胡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文化交叉法、双视角关照法、编年史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并结合原始文献资料,就苏式二胡在我国二胡制作业中独占鳌头而经久不衰的影响,着重从苏式二胡兴盛的主要社会文化背景、演变历程、琴制特征、制琴大师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并对其合理发展提出建议,最后,指出苏式二胡制作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重点在于其保护、传承、发展的对策。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Su type Erhu with determining the nature research law,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culture cross law, taking care of double angle method, law of annals and comparative study method etc.. Meanwhile, it combines primitiv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Su type Erhu comes out top among Erhu manufacture of our country and have prolonged influence on it. This text not only focuses on prosperous social culture background, development course and manuf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u type Erhu, but also studies its manufacture mast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etc.. In addition,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Su type Erhu.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Su type Erhu' s technical skill value in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 and the measure on its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引文
1 《礼记·乐记·乐象》篇:“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2 袁静芳先生语,见高敏,《乐器,人类音乐文化的凝聚体——“声器关系”理论试释》,《人民音乐》,2004年5月,第37页。
    3 周建越,《一把二胡走天下——记二胡制作大师封明君和他的名师工作室》,《苏州日报》,2006年8月2日,B05版。
    4 周建越,《一把二胡走天下——记二胡制作大师封明君和他的名师工作室》,《苏州日报》,2006年8月2日,B05版。
    5 http://www.hqmi.com/about/about.asp“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公司简介”。
    6 苏州民族乐器一厂,《苏州民族乐器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产品特点》,《二胡研究》,1988年6月。
    7 http://www.hqmi.com/about/Inry.asp“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公词简介”—“历年荣誉”。
    8 沈寓,《治苏》,《清经世文编》卷二三。
    9 乾隆,《吴县志》卷二三,《物产》。
    10 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1页。
    11 《韵鹤轩杂著·戏馆赋》。
    12 《韵鹤轩杂著》序。
    13 http://www.suzhou.gov.cn/index.shtml“中国苏州”。
    14 王咏,《国家·民间·文化遗产—以古琴艺术的历史变迁为各案》,第99页。
    15 李加宁,《苏州民族乐器制造史诌议》,《中国音乐》,1988年4月。
    16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江苏省文化厅印制,2006年7月,第3页。
    17 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姑苏丝竹谱新篇——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四十八年回顾》,《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厂志》,2002年8月,第1页。
    18 详见中国历史文化名胜丛书《苏州》。
    19 [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
    20 《宋平江城坊考》。
    21 《工艺美术》。
    22 明张岱,《陶庵梦忆》。
    23 李加宁,《苏州民族乐器制造史诌议》,《中国音乐》,1988年4月。
    24 “苏州织造局李煦奏折”第四十七页,《文献丛编》第三十五辑。
    25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26 苏州《吴县志》卷五十一。
    27 摘录于北京故宫《清宫廷典章文物展览馆》。
    28 [清]顾禄,《桐桥倚棹录》。
    29 万依、黄海涛,《清代宫廷音乐》,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中华书店香港分局联合出版,1985年10月,第二部分“内廷音乐”第37页。
    30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江苏省文化厅印制,2006年7月,第5页。
    31 胡传藩,《重点地区民族乐器工业调查》。
    32 [清]李渔,《笠翁偶集》。
    33 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卷十,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第57页。
    34 《袁中郎全集》卷二《虎丘记》。
    35 李祖胜,《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2006年4月,第37页。
    36 [清]《道光璜泾志搞》卷一。
    37 [清]余治,《得一录·奉劝勿点淫戏单俗说》。
    38 [明]张岱,《陶庵梦忆》。
    39 [明]张岱,《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
    40 吕伟康语,2005年1月24日访问吕伟康。
    41 陈振铎,《二胡演奏法》,上海万叶书店印行,1951年2月15日初版,第5页。
    42 周建越,《一把二胡走天下——记二胡制作大师封明君和他的名师工作室》,《苏州日报》,2006年8月2日,B05版。
    43 苏州市档案馆记载。
    44 可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参加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的清册中看到,苏州当时已有多种红小二胡参加展览。
    45 《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厂志》,第四章“技术管理”,第120页。
    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
    4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六条,2005年3月26日。
    50 1993年8月26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颁发。
    51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发。
    52 2004年苏州市人民政府第51号政府令。
    53 2004年苏府办[2004]88号文件。
    54 2004年苏府办[2004]147号文件。
    55 2005苏文广办字[2005]第40号文件。
    56 “古琴艺术列入‘遗产’专家学者在京座谈——孙家正从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七弦琴音乐艺术》第12期,第44~45页。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
    (2)、包紫薇,《音乐和语言的物理特性及主观评价中的一些问题》,《广播与电视技术》刊物,1980年第二期。
    (3)、许健,《琴史初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8月。
    (4)、[美]P.M.莫尔斯、K.U.英格特,《理论声学》,科学出版社,1984年。
    (5)、甘涛,《江南丝竹音乐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
    (6)、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间音乐采访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
    (7)、乐声,《中国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6年4月。
    (8)、乐声,《小提琴制作》,轻工业出版社,1987。
    (9)、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10)、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1992年。
    (11)、黄翔鹏,《溯流探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12)、Fleisher, P. , et. , 1993, 《The Master Violinmaker》, Houghton Mifflin Co. Boston.
    (13)、沈道初,《吴地音乐戏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4)、中国曲艺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1996年。
    (15)、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16)、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17)、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18)、林谦三(日)著、钱稻孙译,《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8月。
    (19)、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
    (20)、朱新华,《二胡音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9月。
    (2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1月。
    (2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
    (23)、陈元光,《提琴的制作与修复》,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24)、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06年11月1日。
    (1)、陈桥驿,《吴越春秋及其记载的吴越史料》,《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1期。
    (2)、杜亚雄,《采风工作的步骤及其程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3)、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4期。
    (4)、周敏,《清代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戏曲活动》,《中国音乐》,1990年第2期。
    (5)、Strobel, H. A., 1992, 《Art & Method of the Violin Maker》.
    (6)、杜亚雄,《采风和采风者的品德》,《中国音乐》,1994年第4期。
    (7)、Strobel, H. A., 1995, 《Cello Making, Step by Step》.
    (8)、吴红非,《胡琴琴弓考》,《艺苑》音乐版,1995年第3期。
    (9)、张子锐,《古代阴阳说在乐器制作实践中的运用》,《交响》,1995年3期。
    (10)、Strobel, H. A., 1997, 《Useful Measurements for Violin Makers》.
    (11)、王静怡,《清代何时有二胡》,《艺圃》,1997年3、4期。
    (12)、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中国音乐》,1997年第4期。
    (13)、袁静芳,《乐种的考察步骤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4)、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音乐研究》,2000年3月第1期。
    (15)、张寒秋,《二胡千斤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音乐》,2002.4。
    (16)、乔建中,《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江南丝竹与江南文化漫谈》,《江南丝竹音乐大成》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
    (17)、朱默涵,《聚焦“器乐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乐器》,2006.9。
    (1)、张子锐,《中国音乐文化的乐器、乐律、乐理、乐谱恢复发展六六律吕体系》,1989年苏州大学中文系“昆曲班”教材。
    (2)、张平,《浅谈六角二胡与八角前方后圆二胡的差异》,2002年10月。
    (3)、商明,《敦煌二胡五十年演变简介》,2002年10月。
    (4)、恭耀宗,《虎丘二胡与敦煌二胡的制作比较与思考》,2002年10月8日。(未发表)
    (5)、上海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弓弦南北》,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2003年10月。
    (6)、黄逸樵(合),《<梆子风>二胡演奏——乐器制作材料与诠释音色探讨》。(未发表)
    (7)、《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厂志》。
    1、柯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3、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12月。
    4、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5、江苏省吴文化研究会,《吴文化研究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
    6、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7、梁到韬,《文化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8、[美]阿诺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9、王友三,《吴文化史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岳俊杰、蔡涵刚、高志罡,《苏州文化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张荷,《吴越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www.erhuart.cn中国二胡艺术网
    2、http://www.hqmi.com/苏州民族乐器一厂
    3、http://e21.cnki.net/kns50/Navigator.aspx?ID=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相关论文
    4、http://www.szgxyq.com/苏州市国兴乐器厂
    5、http://www.szzwch.com/周万春
    6、http://www.dunhuang-yueqi.com/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7、www.r5584.blog.sohu.com任建一博客
    8、www.erhu.org/big5/index.htm二胡练功房
    1、2004年10月访问苏州市民族乐器一厂。
    2、2004年10月2日访问民族乐器改革家张子锐。
    3、2005年1月24日访问苏州二胡制作师吕伟康。
    4、2005年1月28日访问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沈正国。
    5、2006年1月25日访问苏州市国兴乐器厂二胡鉴定、市场品质人任建一。
    6、2006年2月12日再访苏州市国兴乐器厂二胡鉴定、市场品质人任建一。
    7、2006年7月10再访民族乐器改革家张子锐。
    8、2006年12月14日访问二胡教育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马友德。
    9、2006年12月31日再访苏州市民族乐器一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