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分析及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流浪儿童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流浪儿童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而深入分析了中国流浪儿童产生的具体原因,即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监护人缺失、学校教育体制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流浪儿童问题比较复杂,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救助机构不能满足流浪儿童的各种需求、非政府组织参与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方面。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流浪儿童问题解决的建议,首先从预防流浪儿童产生的角度出发,从社区建设、学校教育、社会保障、法律政策完善等方面来预防;同时还要从流浪儿童救助的角度出发,从制定法律法规、开展外展活动、救助机构自身转变、非政府组织参与、回归主流社会以及社会参与方面来积极救助流浪儿童。
引文
①维基百科(2008):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eet_children
    ②鞠青.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p4
    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http://www.Unicef.org/evaldatabase/file/ZAM_01_009.PDF,p
    ①熊光清.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J]. 2008(1)
    ①《民政部2000年流浪儿童救助教育工作进展》,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网http://www.nwccw.gov.cn/html/news.html
    ②《救助流浪儿童推进社会文明——“救助流浪儿童国际学术研讨会”》,《人权》. 2003(6)
    ③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J].中国妇女运动.2005(6)
    ④尚晓媛、吴文贤.对我国流浪儿童教育问题得探讨[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6(1)
    ⑤鞠青.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6) p4
    
    ①鞠青.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p20
    ②鞠青.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p13
    ①参考资料源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03/content_6054959.htm
    ①鞠青.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6) p90
    ①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9/content_7281344.htm
    ①鞠青.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J].社会福利,2004(2)
    [1]程福财.流浪儿——基于对上海火车站地区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年
    [2]尚晓媛.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
    [3]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M].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鞠青.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年
    [5]薛晓明.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
    [6]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7]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
    [8]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M].中国人民大学. 2001年
    [9]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5年
    [10]曹立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年
    [11]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出版社. 2003年
    [12]吕庆广、王一平.当代社会问题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年
    [13]周震欧.儿童福利[M].台北: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7(第2版)
    [14]游祯.儿童福利概要[M].大龙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6年
    [15]曾华源、郭静晃.少年福利[M].亚太图书出版社. 1999年
    [16]王基丰.儿童福利概论[M].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
    [1]王思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6)
    [2]张齐安、杨海宇.中国流浪儿童状况和救助对策[J].社会福利. 2002(9)
    [3]王久安等.关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J].民政论坛. 1999(4)
    [4]关颖.城市流浪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干预[J].青年研究. 2008(2)
    [5]鞠青.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J].社会福利. 2004(2)
    [6]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 2005(10)
    [7]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J].社会福利,2002(10)
    [8]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郑州市城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J].社会福利. 2002(5)
    [9]关颖.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感受、自我认识和未来设想[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8(5)
    [10]刘继同.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个案研究[J].青年研究. 2002(1)
    [11]尚晓丽.对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中家庭因素的个案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1)
    [12]孙莹.儿童流浪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6)
    [13]王泽淮.社区建设与预防流浪儿童的产生[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1)
    [14]张明锁.为什么流浪—关于郑州市流浪少年儿童的家访调查[J].青年研究. 2002(12)
    [15]刘继同.“郑州模式”的制度创新、基本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7(2)
    [16]刘继同.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模式与城市流浪儿童议题[J].青年研究. 2003(10)
    [17]程福财.流浪儿童得街头生活及其“受害”——基于民族志调查的发现[J].青年研究. 2006(9)
    [18]李春玲,王大鸣.中国处境困难儿童状况分析报告[J].青年研究. 1998(5)
    [19]吴威威.论优化社会互动环境对防治儿童流浪的重要性[J].天府新论. 2004(2)
    [20]党春艳.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中一种有价值的工作模式——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6)第26卷
    [21]冉崇谦等.达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调查[J].社会福利. 2002(12)
    [22]薛在兴.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内社工介入的反思[J].社会导刊. 2007(24)
    [23]鞠青.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6)
    [24]杨安志.破解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难题[J].社会福利. 2006(1)
    [25]孙莹.我国特殊困难儿童的福利需求分析及其应有的干预策略[J].青年研究. 2004(1)
    [26]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J].中国妇运. 2005(6)
    [27]刘畅.关于流浪儿童的需求及其服务模式的评估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6)
    [28]关颖.未成年人保护视阈下的家庭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 2006(8)
    [29]毕伟.国内流浪儿童状况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11)
    [30]赵维泰.关于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州学刊. 2005(7)
    [31]严海波等.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徐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 2005(12)
    [32]马亚静.社会工作者对流浪儿童校助保护的介入[J].继续教育研究. 2008(3)
    [33]童晓频.广州市流浪儿童调查[J].社会工作研究. 1994(2)
    [34]冀未来、赵然.导致儿童流浪的家庭因素[J].社会福利. 2006(10)
    [35]李茂军、程庆水.回归温馨社会共享快乐年华——对流浪儿童保护教育工作的法律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2)
    [36]赵莉.重塑心灵:救助中心内流浪儿童的心理干预实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6)
    [37]冯锐.流浪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研究——兼论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和监护制度的完善.流浪儿童研究. 2004(1)
    [38]陆士桢、常晶晶.简论儿童福利和儿童福利政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3(1)
    [39]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http://www.Unicef.org/evaldatabase/file/ZAM_01_009.PDF,p
    [40]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网http://www.nwccw.gov.cn/html/news.html
    [4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03/content_6054959.htm
    [42]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9/content_7281344.htm
    [1]林志聪.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石家庄少保中心的个案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 2008年
    [2]于晓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8年
    [3]秦敏.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的个案分析[D].西北大学. 2007年
    [4]余丹.贵阳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基于个案分析[D].贵州大学. 2008年
    [5]郭晓莉.我国城市流浪女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 2005年
    [6]乔宏伟.违法流浪儿童的预防、矫治与回归[D].郑州大学. 2006年
    [1]《儿童权利宣言》,联合国,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人大,1991年(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国人大,199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国人大,1980年(2001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国人大,1995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人大,1986年(2006年修订)
    [7]《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1991年
    [8]《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国务院,2001年
    [9]《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年
    [10]《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2003年
    [11]《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民政部,2006年
    [12]《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民政部,2006年
    [13]《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民政部,2007年
    [14]《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民政部,2009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全国人大,1991年
    [16]《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民政部,1999年
    [17]《外国人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民政部,1999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2008年修订)
    [19]《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民政部,2003年
    [20]十七大报告,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