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这一命题后,十七大、十八大都做了进一步部署。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说,新时期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放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空前重视。
     应时代需求,理论界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个重要不足就是研究中缺乏主体意识,更多地是从宏观的、理论的层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对社会思潮进行理论批判,以及引领的一般原则、基本路径、重要机制等问题,极少从主体的角度研究如何在具体的人群中实现有效引领。依据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我们需要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任何社会意识都必然是某些人的意识,人是意识的主体,从而,人也是引领的最终目的。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在于引领人,在于促进人们自觉抵制不良思潮、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的引领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桥头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集中反映当代社会风貌,影响时代发展潮流的关键群体。能否在大学生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认同和自觉行动,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乃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在党和国家大力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宏观背景下,抓住大学生这个重点群体,以解决多元思潮冲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边缘化危机为核心问题,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对象分析、规律探寻及实践创新为重点研究内容,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共词分析、方差分析、质化研究等方法,以大学生思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为逻辑起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基本内涵、要素结构、历史经验、主要规律探寻基础上,提出了引领大学生思潮的主体-场域模式。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四章和结束语。
     引言。主要阐明了研究缘起、价值,运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法梳理了有关研究现状,认为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迫切需要实现范式创新,要从影响范式向引领范式转换,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强化继承性、紧扣主体性、突出实践性。
     第一章是“对象分析”。本章重点解决“大学生思潮是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重在探究大学生思潮的本质内涵、形成机理与现实状况。认为大学生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大学生的某些诉求并得到广泛传播的非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总和,也称大学生社会思潮。进而分析了大学生思潮的三种主要类型;讨论了大学生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最后,通过全国范围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潮的现实状况。
     第二章是“结构解析”。本章重在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是什么”的问题,阐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过程及其要素构成,讨论了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层次阶段、运行系统等问题。
     第三章是“规律探寻”。本章重在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以何为据”的问题。本章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思路,一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经验,为有效引领大学生思潮提供历史依据;另一方面,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矛盾分析着手,探究了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规律性,为科学引领大学生思潮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章是“实践创新”。本章重在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怎么办”的问题。本章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主体性缺失”,进而提出和阐述了引领大学生思潮的主体-场域模式。
     结语:认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来看待大学生思潮引领问题,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引领实践,确保在国家危难之时大学生也能坚定地跟党走。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guiding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it is the important andurgent propositions in the fiel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Since the Party'sSixth Plenary of Sixteen Session put forward this proposition, the Seventeen and the EighteenCongress have made further plans. Report to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s ou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soul of a country,and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workhard to study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guiding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embodying social consensu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Party and the state put high priority on and gave an unprecedented strategic height of socialistcore valu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guiding the social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new period.
     According to our time s demands, theorists carried the thorough research of "using the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guiding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ha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One important shortcomings is the lack of "subjectconsciousness" in the study, more from macro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doing research of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n how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how to criticizes the socialideological trend, as well as the guiding general principles, the basic path, the problem such asimportant mechanism, rar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conducting research on how toachieve effective guide in specific groups. According to Marxism practical materialism,"us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guiding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we need to "put themas a person's perceptual activity, as a practice to understand","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ubjectto understand". Any social consciousness is the consciousness of some people, the people'sconsciousness of main body, thereby, also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guiding". Of the socialideological trend is to lead people, is to promote people to conscientiously resist unhealthythoughts, identity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lead both is tocomprehensively advance, to seize the key areas and key communities. The university is thebridgehead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is the important bas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personnel.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and nation's hope, which are the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contemporary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t groupinfluences the current of time development. Therefor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ystem leads the trend of science and diversifie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the inner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nscious action, which is important topic related to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college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social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macro background the Party and the state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lead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to seize the focus group,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re problem under the impact of multiple trend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 of "crisis of marginalization", using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of object analysis,exploring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as the key research contents, adhering to the unification ofhistory and logic,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integrated use of multidisciplinarycrossed literatur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co-word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and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of theory andempirical analysi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values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of the connotation, basic structure, historicalexperience, the main rule, to put forward the students' thought pattern of "subject-field". Thedissertation includes four parts, that is, introduction, four chapter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llustrates the research origin, value, and uses "co-wordanalysis" method in literature metrology to ravel out the related research status. The studywhich leads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t present is regarded to imminently realize paradigminnovation, to transform from "Influence paradigm " to " Guidance paradigm" and tostrengthen succession, grip topicality and highlight practicalness.
     The first chapter is of "object analysis". This chapter is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tothe issue that is what ideological tren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nd how it is, especially onthe exploration to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condition ofi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refers to the total of those ideologies running counter toruling-class that reflect some wide-spread appeals of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certain historicalperiod, and is also called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The content of thischapter also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three main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discussion of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 and, finally, the analysis of thecurrent practical condition via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mong students nationwide.
     The second chapter is of "structure analysis". The emphasis of this chapter is the solutionto what ideological tren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by mean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texplain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which is led by socialistcore value system,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its components, discusses its levels and phasesand the operation 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is of the research on regular pattern.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discovering the basis on whic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eads to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trend. This chapter follows the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that is conforming to the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to ravel ou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college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that our party has led by mean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ince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which provides historical grounds for the effective lead.At the same time,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regularity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contradiction caused by the guidance 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via socialist corevalue system,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grounds for the guidance to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trend.
     The forth chapter is of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solving with the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to do" problems. Inthis chapter, lead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main problems in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subjectivity", and then puts forward and expounds the lead thethoughts of college students " subject-field" mode.
     Epilogue: I think we should think about the lea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with high degree of political sensitivity and responsibility. we should enhance the sense ofattention effectively, leading scientific planning practices to ensure that at the time of nationalcrisis college students can go with the party firmly.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
    ③比如,郑永廷教授曾明确将引领社会思潮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三大类前沿课题之一。参见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课题及应有态度》,《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2.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6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7.
    ④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⑤新华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87.
    ②毛泽东.毛主席在苏联的言论[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7.14-15.
    ①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6-384.
    ②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3-16.
    ③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3-16.
    ①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11):8-11.
    ②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11):8-11.
    ③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11):8-1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2.
    ①潘黎、王素.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刊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47-53.
    ①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9.
    ②QIN H.Knowledge Discovery through Co-Word Analysis[J].Library Trends,1999,48(1):133-159.
    ③张斌贤.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4):17-25.
    ①张玉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晋图学刊,2008(5):45-48.
    ①张红春、卓越.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1
    (4):111-121.
    ①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77-83.
    ②邱柏生,韩巍.试论当代社会思潮影响的内在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2009(11):27-32.
    ③单刚.当前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及引领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中):14-17.
    ④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77-83.
    ⑤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11-16.
    ①梅荣政,王炳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8-12.
    ②张理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6):5-14.
    ①李建华,姜国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人民日报,2008-03-04(11).
    ②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90-394.
    ③周玉,马建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路向[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7-81.
    ④敖带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党建研究,2007(6):17-19.
    ⑤李爱莉.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2):31-33.
    ⑥王培芝.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理论视野,2007(9):37-39.
    ⑦刘长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三大机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3):32-36.
    ⑧肖浩.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机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55-58.
    ①黎永红,潘剑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思潮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6):33-36.
    ②李明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辨清错误社会思潮[J].广西社会科学,2012(1):16-19.
    ③参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0月版卷首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思潮.
    ①参见:许启贤.社会思潮研究.淮南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刘书林.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9期.
    ②夏征农,陈至立.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130.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④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2.
    ⑤肖锦全.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J].现代哲学,1997(1):45-49.
    ⑥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5.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41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6.
    ③列宁.列宁全集[C]: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48.
    ①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当前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J].政工研究动态,2007(6):6-7.
    ②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7-11.
    ③田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定位问题析论[J].理论导刊,2013(10):43-45.
    ①许启贤.社会思潮研究[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1999(1):7-14.
    ②刘书林.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9):62-65.
    ①张澍军.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9-10.
    ②张澍军.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0.
    ③张澍军.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②刘书林.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思潮:主旋律回响下的多重变奏[N].中国教育报,2004-03-02(3).
    ③杨林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9(13):59-62.
    ①陈新汉.哲学与智慧[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219.
    ②毕红梅、李东升.当代西方思潮与思想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6.
    ③毕红梅、李东升.当代西方思潮与思想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436.
    ②列宁.列宁选集[C]: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81.
    ①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5.
    ②萧勤福.五次浪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9.
    ③萧勤福.五次浪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10.
    ①《中国青年》杂志,1980(8):11.
    ②《中国青年》杂志,1980(8):5-6.
    ③杨德广.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67.
    ①霍晓丹.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潮的变迁[J].思想教育研究,2009(3):41-44.
    ②张澍军.论社会思潮的发生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1-6.
    ③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5.
    ①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
    ①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①[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C]:第3卷.上海:三联出版社,1974.196.
    ②顾春明.社会心理研究三题[J].齐鲁学刊,1965(2):8-12.
    ①[德]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8.
    ②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④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15.
    ⑤[法]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5.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③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知群体”中引领的规律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9-11.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①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9-317.
    ①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中):6-9.
    ②焦凤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11(8):13-15.
    ③陆树程、王礼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3(4):25-28.
    ④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中):6-9.
    ⑤周泽红,詹耘.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机制及对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88-91.
    ①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中):6-9.
    ①左鹏、彭庆红.直面社会思潮、求真析理育人——林泰教授学术思想述评[J].高校理论战线,2006(2):28-36.
    ②张澍军.试论社会思潮的意识本性及其一般社会倾向[J].社会科学战线,1993(2):101-105.
    ①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77-83.
    ①程恩富.西方社会思潮的中国应对——专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J].人民论坛,2009(3):24-25.
    ②曹继建、姜华.论新时期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的特点——基于社会思潮走向的视域[J].社会心理科学,2007(1-2):80-82.
    ③万美容.试论当代青年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J].青年研究,1999(6):12-15.
    ④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中):6-9.
    ⑤陶倩、鲍建竹、陈海青.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5-31.
    ⑥夏兰.关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实证调研,思想理论教育[J].2010(17):40-45.
    ⑦戴钢书、黄芳.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中):8-11.
    ⑧杜冰.大学生思想持续积极健康向上[N].光明日报,2013-06-04(6).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61.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6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7.
    ②新华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1).
    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②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3-16.
    ③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3-16.
    ①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8-7-29(10).
    ②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6-12-16(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3.
    ②列宁.列宁全集[C]: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5.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33.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5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②李建华,牛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可能性与现实性[J].学习论坛,2010(6):56-60.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④陈秉公.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关于十七大报告一个基本观点的深层理论解读[J].政治学研究,2008(6):11-17.
    ①刘同舫.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106-114.
    ②王庆五.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次建构[J].唯实,2008(1):15-19.
    ①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77-278.
    ①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16.
    ②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30.
    ③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2.
    ④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8.
    ①宋志红,刘书林.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高校党委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增1):110-115.
    ①列宁.列宁全集[C]: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05.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06.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1.
    ⑤叶剑英.《叶剑英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40.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6.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2.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0.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
    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4.
    ⑦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1.
    ⑧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1.
    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2.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22.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9.
    ④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55.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56.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55.
    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9.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4.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5.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0.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4.
    ①《中国青年看世界》读者调查统计报告[N].中国青年报,1995-7-14(8).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3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7.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55.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4.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91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921.
    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02.
    ④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01.
    ⑤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61.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6.
    ③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l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6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7.
    ②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l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6-27.
    ④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⑤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⑥全面提高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2-12-25(1).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4.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9.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0.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51.
    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6.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88.
    ④毛泽东.毛泽东文集[C]: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9.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7.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1.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4.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86.
    ①列宁.列宁全集[C]: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6.
    ②列宁.列宁全集[C]: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7.
    ③列宁.列宁全集[C]: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8.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5.514.
    ①王庆五.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次建构[J].唯实,2008(1):15-19.
    ①陈秉公.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与实现“引领”功能的基本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②刘向军.理论的彻底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1(8):26-2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3.
    ①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8-16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②陈秉公.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8(6):11-17.
    ③陈秉公.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8(6):11-17.
    ①李德顺.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关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及其核心的思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3):138-145.
    ②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①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34-38.
    ②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1.
    ③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①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C].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38.
    ②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C].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33.
    ③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C].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39.
    ④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1).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①列宁.列宁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①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5.
    ①新华社.邓小平诞辰百年纪念大会胡锦涛高度评价邓小平[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8/22/content_1854699_1.htm,2004-08-2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
    ③侯惠勤.代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为什么缺乏共识?刊发于田海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①刘雪峰,张志学.认知闭合需要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9(1):51-55.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6.
    ①左鹏,彭庆红.直面社会思潮,求真析理育人——林泰教授学术思想述评[J].高校理论战线,2006(2):28-36.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0.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3.
    ③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
    ①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18.
    ②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18.
    ①[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
    ②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93-194.
    ①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10.
    ②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16-242.
    ①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5.
    ②普列汉洛夫.普列汉洛夫哲学著作选集[M]:第2卷.1974.272.;转引自胡波.历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3.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①李慎明,王逸舟.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0.
    ②燕国材.“崇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致命伤[J].上海教育科研,2013(6):8-11.
    ③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J].中山大学学报,1998(3):35-42.
    ④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J].中山大学学报,1998(3):35-42.
    ⑤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33.206.
    ⑥胡适,唐德刚译注.胡适的自传,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6-109.
    ①杨德广.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28.
    ①向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95-198.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4.
    ②[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66-267.
    ③李莉,彭世文,侯盾.试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公信力构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64.
    ④陈平原.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J].新华文摘:2008(4):113-116.
    ①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④列宁.列宁全集[C]: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3.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C]: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26.
    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6.
    ⑦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2-10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0.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③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
    ④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3.
    ①列宁.列宁选集[C]: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8.
    ①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9.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④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①侯惠勤.代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为什么缺乏共识?刊发于田海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③列宁.列宁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①新华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①教育部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②陈秉公.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8(6):11-17.
    ③陈秉公.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8(6):11-17.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3.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1-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列宁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叶剑英.叶剑英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
    [16]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18]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19]夏征农,陈至立.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1][俄]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61.
    [22][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上海:三联出版社,1974.
    [23]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24]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5]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6][美]E·A·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7]萧勤福.五次浪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8]杨德广.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29]张澍军.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0]林双忠.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2]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3]国家教委思政司.现代哲学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4.
    [34]姚洪芳、王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5]陈新汉.社会评价论社会群体为主体的评价活动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6]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1998.
    [37][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38]季羡林.东方文化集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39][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3]段中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5]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6]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7][美]丹尼尔·辛格.谁的新千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8]张澍军.德育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9]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50]公羊.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1]陈力丹.舆论感觉周围的精神世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2]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3][法]布迪厄、[美]华康德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4]房宁、王炳权.论民族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5]刘书林.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6]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7]张晓红、梅荣政.论新自由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8][德]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9][美]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05.
    [60]夏伟东、李颖、杨宗元.论个人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1]林泰.社会思潮理论前沿求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3]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4]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5]杨立英.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6]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7]纪廷许.现代日本社会与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8][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9][法]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0]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1]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2]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3]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4]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5]李忠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6]梁建新.穿越意识形态终结的幻象-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7]高瑞泉等.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潮及其走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8]高瑞泉.思潮研究百年反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79]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0]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1]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2][美]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83]毕红梅、李东升.当代西方思潮与思想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4]唐爱民.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与道德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85]郭文亮.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6]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7]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郭汉民.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全四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88]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9]林伯海.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90]陈亮.中国青年与百年思潮[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91]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2]宁先圣,石新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94]宫志峰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5]孙伟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6]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7]崔华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98]王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9][英]安德森.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0]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1]李建华等.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2]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03]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4]朱汉国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5]萧三匝.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106]张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7]梅荣政、杨军..理论是非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08]徐兰宾、刘汉.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109]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10]孙琳.重构场域:出场学场域十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111]史全生.近代中国转型与社会思潮生活[M].上海: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112]路新生.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113]郑信哲、周竞红.民族主义思潮与国族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14]高瑞泉.巨变时代的社会思潮与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15]王锐生.社会思潮初探[J].东岳论丛,1981(3).
    [116]张澍军.论社会思潮的若干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理论版,1988(2).
    [117]郑永廷.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西方社会思潮[J].湖北社会科学,1991(4).
    [118]张澍军.试论社会思潮的意识本性及其一般社会倾向[J].社会科学战线,1993(2).
    [119]邓卓明.论社会思潮的类型与特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120]高瑞泉.论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J].学术月刊,1996(1).
    [121]王家忠.社会思潮的起源、作用及发展趋势探析[J].齐鲁学刊,1997(2).
    [122]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123]刘书林.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5).
    [124]浙江省团校课题组.青年和社会思潮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1).
    [125]黄象品.加强青年社会思潮引导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126]王炳权,梅荣政.论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J].求实,2005(11).
    [127]梅荣政,王炳权.论社会思潮总体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5(19).
    [128]步德胜,邓卓明.社会思潮内涵的再认识[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29]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6-12-16(8).
    [130]张理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6).
    [131]张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人民日报,2007-01-19(12).
    [132]梅荣政,王炳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133]张耀灿,杨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
    [134]张国祚.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J].求是,2007(14).
    [135]张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引导的有效性[J].理论建设,2007(3).
    [136]张博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J].伦理学研究,2007(5).
    [137]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当前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J].中国德育,2007(12).
    [138]刘长龙.试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较大危害的几种社会思潮[J].社会科学论坛,2007(10).
    [139]李斌雄,张俊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社会思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140]杨增岽.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社会思潮衍生发展规律的重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141]陈新汉.评价论视域中的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
    [142]贺新元.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研究的多维探析[J].理论视野,2007(11).
    [143]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当前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J].中国德育,2007(12).
    [1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8-03-04(24).
    [145]韩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8-05-13(15).
    [146]张晓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
    [147]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148]陈秉公.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关于十七大报告[J].政治学研究,2008(6).
    [149]梅荣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政策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0).
    [150]沈卫星.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社会思潮[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151]刘长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研究[J].红旗文稿,2008(21).
    [152]杨仁忠.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哲学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153]王永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经验启示[J].理论前沿,2008(23).
    [154]冯海波.关于建构社会思潮引领机制的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55]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J].江汉论坛,2009(11).
    [156]王秀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研究[J].红旗文稿,2010(1).
    [157]杨林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9(13).
    [158]侯爽.论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159]戴钢书,傅菊梅.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
    [160]邱柏生,韩巍试.论当代社会思潮影响的内在方式[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161]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与应对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162]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6).
    [163]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164]张荣华.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教师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165]戴钢书,黄芳.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166]宋志红,刘书林.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高校党委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167]王守刚.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68]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169]徐瑾.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价值观影响方式的特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170]夏兰.关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实证调研[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171]邱柏生,左超.从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征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172]袁贵礼.关于青年社会思潮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0(5).
    [173]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报,2010(4).
    [174]申文杰,张骥,贾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规律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175]唐昆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与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
    [176]宋进,姜玉齐.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77]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8).
    [178]王炳权.深入理解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0(11).
    [179]陶倩,鲍建竹,陈海青.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
    [180]郭开虎,潘剑.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社会思潮[J].当代教育论坛,2011(1).
    [181]靳辉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注重对当前社会思潮的评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报,2011(1).
    [182]陈亮,张波,周明宝,丁小文,杨晓梅,陈毅.社会思潮与青年成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183]彭庆红,邵艳军.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思潮的途径与方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184]朱四倍.论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的特点和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185]单刚.当前高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及引领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
    [186]佘双好.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6).
    [187]沈卫星.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其引领[J].中国青年研究,2011(8).
    [188]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9).
    [189]宋进,姜玉齐.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经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190]张骥,刘云章.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机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191]钟志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历程与启示[J].探索,2011(3).
    [192]褚衍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J].青年与社会,2012(2).
    [193]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
    [194]崔志胜.错误思潮的危害本质及源头防控兼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能力[J].求实,2012(4).
    [195]李云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中国社会转型期主要错误思潮析驳[J].唯实,2012(4).
    [196]侯慧君、邢国忠.革开放以来高校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197]王炳权.论社会思潮的传播与调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5).
    [198]匡长福.新形势下抵御西方敌对思潮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
    [199]刘圣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J].求实,2012(8).
    [200]王静.青年美国思潮研究[J].理论学刊,2012(8).
    [201]黄成忠.论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2(23).
    [202]孙宜晓.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评介社会思潮的原则与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03]林泰.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对鼓吹西方多党制思潮的回答[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204]徐芹.批判错误思潮与列宁早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9).
    [205]刘文玉.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影响研究[J].兰州学刊,2012(11).
    [206]孙晓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境遇、演变与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2(11).
    [207]唐忠宝.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3(1).
    [208]许恒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危害及其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2013(1).
    [209]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生成和发展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210]王芮、舒永久.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探析基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角度[J].人民论坛,2013(11).
    [211]丁祥艳.社会思潮的运动规律探析[J].理论导刊,2013(6).
    [212]杨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213]赵金广、张骥、武树霞.科学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群众利益途径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4).
    [214]田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定位问题析论[J].理论导刊,2013(10).
    [215]程万泉.实现中国梦要有抵御错误思潮的强大定力[J].红旗文稿,2013(20).
    [216]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1).
    [217]王芮、舒永久.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探析基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角度[J].人民论坛,2013(11).
    [218]李绍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原则和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219]宋进、仇永民.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机制[J].理论学刊,2013(2).
    [220]别道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6).
    [221]王毅.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
    [222]李顺彦.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机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22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1).
    [224]邱炜煌.在抵制错误思潮中坚定道路自信[J].求实,2014(1).
    [225]王易、许慎.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2).
    [226]王习明、周聪敏、张成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当今中国社会思潮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海口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227]党评文.青年学生应当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228]李卫红.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3).
    [229]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230]盛建军、何茂昌.新媒体时代交往实践观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231]江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232]周宏.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J].理论导刊,2014(4).
    [233]孙志海、袁久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234]孙建青、周向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235]曾长秋、曹挹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构探析[J].伦理学研究,2014(2).
    [236]叶小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必要性向可行性的飞跃[J].党建研究,2014(3).
    [237]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238]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239]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2).
    [240]张军.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J].理论探讨,2014(3).
    [241]左鹏.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
    [242]刘海龙.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应对[J].理论导刊,2014(3).
    [243]肖述剑、李珂.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实效性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3).
    [244]田鸿芬、董昊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经典研读[J].教育评论,2014(5).
    [245]骆郁廷、史姗姗.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
    [246]刘继强.网络环境下引领社会思潮的对策思考[J].前沿,2014(Z2).
    [247]刘海龙.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应对[J].理论导刊,2014(3).
    [248]孙劭方、张义桂.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249]王飞霞.90年来中国共产党应对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
    [250]张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
    [251]唐斌.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252]张红霞、李子嘉.论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253]王易、许慎.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2).
    [254]曾琰.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信任困惑及其破解[J].社会主义研究,2014(4).
    [255]漆明春.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对新时期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2.
    [256]刘朝武.后现代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57]韦娟娟.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思潮演进趋势及教育引导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7.
    [258]黄志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259]阎振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9.
    [260]刘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D]:[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大学,2009.
    [261]石新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0.
    [262]唐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63]梁艳丽.冲突与重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原因及出路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2010.
    [264]汪峰.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安徽大学,2010.
    [265]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266]付风霞.当代社会思潮多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挑战与对策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1.
    [267]李昕.普世价值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68]何文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1.
    [269]岳邦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270]权秀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71]王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272]李成桦.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273]郭小路.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3.
    [274]查国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路径探索[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275]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学,2010.
    [276]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77]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11.
    [278]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2.
    [279]赵金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与对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80]吴宏韬.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81]罗益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13.
    [282]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13.
    [283]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13.
    [284]王亮亮.社会思潮的引领及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3.
    [285]王彦伟.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