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堵口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黄河花园口事件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件大事。黄河决口实现了一定的军事目的,以水代兵、阻止日军西进,掩护国民政府军主力西撤:达成了相应的战术意图,隔黄泛与敌对峙,滞后日据经济、破坏以战养战,屏障西北、持久抗战。然而黄河泛滥造成的后果比战争破坏还要惨重,既有村庄淹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的即时性损害,又有难民逃亡、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济衰退等继发性社会灾难。国民政府针对黄河水灾施行了一系列措施,既包含中国传统救灾模式,又具有现代救灾理念,更兼具战争特性。战时黄河决口的政府应对,一定程度地缓解了黄河水灾的危害,然缘于战争的长期性,其军事作用较为显著,于民生方面其功效还为有限。国民政府的黄灾善救措施,除中央政府主导的救灾事务外,最直接、具体的执行机构是省、县级政府,地方政府实施善救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中央政府制定政策的执行力度,影响政府救灾的功效。
     战时黄河决口所造成的灾难与政府作为形成两难景象,抗战与救灾使国民政府更趋于军事考量,但厄于时局,黄河决口堵塞未能实现。然而国民政府却为堵口做了诸多准备,为日后黄河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缘于水灾惨重,各阶层呼吁堵口,水利界针对堵口进行了技术性研讨并达成共识,将堵口视为战后治理黄河的首要工作。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大战的主要及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战的胜利,中国的复员建设成为世界复兴运动的重要部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下文简称“联总”)作为世界性善救组织,对战后中国复兴问题,做出了一定贡献。事关粮食供应的战后黄河恢复工程即为典型一例,“联总”既主导参与黄河工程,又协调水利政治化歧议,国际社会亦以水利工程管窥中国政治形势的微妙。美国工程师塔德堪为战后黄河工程的灵魂人物,是“联总”与国民政府开展黄河堵复工程的纽带。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黄河决口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视为战后急需解决的复员建设问题。战后黄河堵复工程既是治理黄河的第一步,也是复兴豫皖苏泛区经济、稳定江淮秩序的前提,为此国民政府不仅做各项堵口准备,还为争取国际援助拟定完整的善后救济计划,更是在黄河堵口中全力以赴。政府成立专门堵复机构负工程职责,最高水利机构直接督导黄河工程,政府最大的善救组织调配物资工粮,同时其他相关机构奉命配合工程建设,并且在资金、设备器材等方面倾斜黄河工程。国民政府在战后黄河工程中,起到工程指挥调度、水利技术管理、资金支持、材料分配等重要作用。
     为抗战做出牺牲的黄泛区人民,对于黄河堵口的期盼是极为迫切的,地处黄泛中心的河南泛区,以地方政府为指导,广泛参与黄河工程,不仅提供庞大的工程建设队伍,还供应水利工程材料,既救济了难民,又完成了黄河工程,地方社会起到了提供劳动力及工程材料的基础性重要作用。
     国际社会、国家、地方等三方力量呈鼎足之势,融合于战后黄河工程之中,为黄河问题的成功解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战后中国政治局势微妙,黄河问题关联中共政权利益,故而水利问题逐渐政治化,国共双方及联合国善救组织呈三方谈判态势,多次磨合协商获致协议,最终合作完成了战后黄河工程,从而为复兴豫皖苏泛区经济奠定基础。
     战时黄河决口肇始,至战后黄河工程结束,无论是黄河决口泛滥的洪流滔天,还是黄河堵口工程的惊险有余,甚或多方谈判的无形硝烟,都可谓惊涛骇浪,让人深思。研究黄河堵决口这个完整历史事件,可从战时黄河决口政府应对问题,得以管窥战争状态下政府救灾体制,即如何融合民生与国防的两面问题;从“联总”、政府、地方社会共同参与黄河工程,三方良性互动解决黄河决口这个战争遗留问题:战后中国政治局势变化亦折射于黄河工程之中,使得水利问题政治化,但最终国共、“联总”三方合作完成黄河工程。
The Yellow River Hua-Yuan-Kou Event was importa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ino-Japanese Warfare. The Yellow River break achieved certain military purposes, blocked the western advance of the Japanese Army, retreat westward cover national army main force; Reache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intent, natural chasm of the Flood Rampage and confrontation with the enemy, lagging behind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Japan's colonial areas in China and devastating the wartime economy feeding on the war, barrier the Northwest and a protracted Sino-Japanese war. Yellow River flood was more damaging than war, however, it caused both of the villag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huge real-time damage, and refugees fleeing,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recession secondary social disaster. National government im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on Yellow River flood, contains both Chinese traditional relief patterns, but also has the modern relief concept, more features with war. Breaches of the wartime Yellow River,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a certain degree to alleviate the harm of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however due to the long-term war, its military effect is significant, its efficacy is limited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Good yellow disaster rescue measure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led relief affairs, the most direct, specific actuator is province, the county government,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good rescue measures is good or bad,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mulates the policy enforcement, influence the government relief effect.
     B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isaster and the government during the war as form the dilemma,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relief to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end to be more military considerations, but urban in the situation is, the Yellow River burst blocking failed to materialize. Howeve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made many preparations for the taphole,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Due to flood, all levels of the taphole, ShuiLiJie taphole for technical discussion and consensus, taphole is regarded as a priori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after the war.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is the main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with the victory of world war ii, China's retired construction to become the world's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naissance movement.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relief agenc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a")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scue organizations, the postwar revival problem, China has made certain contribution. Relates to the food supply post-war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Yellow River is a typical case, ia is dominant in the Yellow River project, and coordinate water conservancy politicized disambiguation is propos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lso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China's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delicate look. American engineer, suffers from the life and soul of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after the war, is united with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the yellow wall complex engineering.
     After the victory of Anti-Japanese Wa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the Yellow River burst caused by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as the post-war demob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needed to resolve. Post-war Yellow River wall after project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s to revive the organ of Sue plains economy, stable premise of jianghuai order, fo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not only do the taphole, also for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to complete the aftermath of the relief plan, is to go all out in the Yellow River taphole. Government establishes special plugging after agency negative engineering job, the highest water conservancy institutions directly supervise the engineering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government's biggest good save organization deployment of supplies, food, and other related institutions was ordered to cooperat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tilt of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funds, equipment, equipment, etc. National government after the war in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project scheduli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management, financial support, material distribu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role.
     Anti-japanese sacrifice Huang Fanou people, for the Yellow River taphole expectations is extremely urgent, located in the central henan plains of the yellow pan, guid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widely participate in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provides not only a huge construction team, also supply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materials, not only benefits the refugees, and completed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provide labor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s for local society played a fundamental role.
     Three force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ational, local assumes th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fusion in post-war Yellow River project, to the success of the yellow problem solving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Postwar China's political situation is delicate, however, the Yellow River problems associated regim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terests, so water problem gradually politicized, kuomintang and UN good save organization assumes the tripartite negotiations, many times in agreement on the negotiations, finally completed after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operation, thus lay a foundation for organ of Sue plains economic revival.
     War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Yellow River burst, until the end of post-war Yellow River project, both the Yellow River burst flood of flood monstrous, or the Yellow River taphole project thrilling, or even invisible smoke of multilateral talks are waves, let a person thinking.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burst blocking this complete historical ev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burst in wartim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government relief system under observation to a state of war, namely how to merg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nd defense both sides of the problem; From ia, government and local society in the Yellow River project, the three parties positive interaction to solve the Yellow River burst problem left over from the war; Post-war political situation in China change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but in the end, kuomintang and ia tripartite cooperation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引文
①Fisher.Michele,To end flood and famine :O J. Todd in China,1919-1951,typescript,1982.引者译。 http://scarchworks.stanford.edu/view/4089719
    ①法国哈瓦斯社(即法新社前身)1938年6月17日报道,转引自《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1986年10月出版,第30页。
    ②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㈠,《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7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第12页。
    ①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7月出版,第77页。
    ②宋希濂:《兰封战役的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年6月出版,第162页。
    ③晏勋甫遗稿:《记豫东战役及黄河决堤》,《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1962年6月出版,第172页。
    ④宋希濂:《兰封战役的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1962年6月出版,第171页。
    ⑤晏勋甫 遗稿:《记豫东战役及黄河决堤》,《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1962年6月出版,第174页。
    ⑥[日]土肥原贤二刊行会编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土肥原秘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1月出版,第53页。
    ⑦《军委会召集有关机关讨论河防实施办法会议记录》(1938年5月15日),《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46页。
    ①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一),《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7辑,1989年7月出版,第19页。
    ②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第2页。
    ③美联社1938年6月12日从汉口报道,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29页。
    ④晏勋甫遗稿:《记豫东战役及黄河决堤》,《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1962年6月出版,第175页,
    ⑤《黄河上游续涨》[中央社鄢陵十五日电],《大公报》(汉n版),1938年6月18日,第2版。
    ⑥《黄水已过周家口》[郑州十九日下午四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1日,第2版。
    ⑦《黄河上游续涨》[中央社郑州十七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8日,第2版。
    ⑧《黄水已过周家门》[郑州二十日下午三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1日,第2版。
    ⑨李灵淑:《黄水初到周口的情况》,《周口文史资料》第3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周口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6年10月版,第115页。
    ①《豫省战局我有新部署》[中央社郑州二十二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4日,第2版。
    ②《黄水已过周家口》[郑州十九日下午九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1日,第2版。
    ③《中国军队掘开河堤》,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81-82页。
    ④《李汉魂在河南抗战日记》,《河南文史资料》(总第54辑)1995年第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5年6月出版,第102页。
    ⑤《中国军队掘开河堤》,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110页。
    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127页。
    ⑦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140页。
    ①陈诚著:《八年抗战之经过》,[版权不详],第10页。
    ②[美]费正清 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北京:中国社会利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551页。
    ③路透社1938年6月11日从汉口报道,转引自《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29页。
    ④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毕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72页。
    ⑤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1989年8月出版,第5-6页。
    ⑥邢汉三著:《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第14-15页。
    ⑦《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1938年6月),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2版,第263-264页。
    ⑧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1983年5月第2版,第286页。
    ①《中原纪行—陇海及豫东》,《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9日,第3版。
    ②陈诚著:《八年抗战之经过》,[版权不详],第13页。
    ③《蒋介石关于黄河决堤后指示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等情密电》(1938年6月11日),《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25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63页。
    ⑤《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两堤的代电》(1939.7-193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394,第10-11页。
    ⑥《豫省参议会第三届第四次大会议案和黄泛临时工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1943-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2.1-39,第19页。
    ⑦《黄河水利委员会快邮代电》,《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48页。
    ⑧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1989年8月出版,第5-6页。
    ⑨《徐州附近作战指导方策》(1938年4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一课),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 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50页。
    ①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1983年5月第2版,第266-267页。
    ②《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1938年11月30日 御前会议决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仪略史料选编(1931-1945)》,1983年5月第2版.第284页。
    ③《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1938年12月6日陆军省、参谋本部决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1983年5月第2版,第286-287页。
    ④《陶孟和等为应付持久战政府亟应以最大努力制止敌人利用论陷区域经济资源提案》(1939年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899页。
    ⒂《陈诚电委员长蒋<转呈王若卿建议在黑岗口掘堤>》,《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6页。
    ⑥《振济部调查专员城口忠八郎关于一九三八年国民党黄河决堤河南水灾情况的调查报告》(1938年8-9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四七/14,第18页。
    ①邢汉三著:《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1986年3月出版,第15页。
    ②中央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伪政权》,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6月版,第954页。笔者根据日伪政权任命的河南各县县长,推理日据黄泛县份。
    ③韩启桐 南钟万著:《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编印,1948年8月出版,第5页。
    ④《泛区物产》,《黄河堵口工程》,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年7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7,第2页。
    ⑤《振济部调查专员城口忠八郎关于一九三八年国民党黄河决堤河南水灾情况的调查报告》(1938年8-9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四七/14,第41-43、72-73页。
    ⑥《日伪‘治黄’意见及黄河堤防工事有关文件》(1940-1943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二○/240,第117-118页。
    ⑦《筹设河南黄河水灾工赈委员会之纲领》,《审议河南省振务委员会及黄河水灾工赈委员会组织章程》(1938~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四六/480,第13页。
    ⑧《河南省黄河水灾工振委员会工作报告及有关文件》(1938~1939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四七/73,第39、479页。
    ①伯纯:《会商中牟堵口办法意见书》,《水利委员会汇刊》第1辑,(日伪)水利委员会编辑发行,1940年7月出版,第156页。
    ②《河南“新黄河筑堤委员会”呈报系统表令则印模及启用关防日期J等有关文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八/47,第3页。
    ③邢汉三著:《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1986年3月出版,第187-188、191页。
    ④《汪伪筹堵黄河中牟决口委员会职员任免》(1941-1943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二○○二/1055,第26-27页。
    ⑤《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要点》(1938年7月31日、8月10日参谋本部第一部第二课),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1983 年5月第2版,第275页。
    ⑥《黄泛临时工程委员会成立大会纪录》(1943年11月22日),《豫省参议会第三届第四次大会议案黄泛临时工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1943-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2.1-39,第18页。
    ⑦李鸣钟:《河南泛区民众对于抗战之贡献及待救之殷切》,《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2页。
    ①许泰岩:《由堵口工程想到泛区的难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1页。
    ②李文浩:《西北经济建设与抗战建国》,《思潮月刊》第5期,1941年出版,第75页。
    ③《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案》(1939年1月29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第556页。
    ④《蒋介石为概述抗战经过及方针与国策发表告全国国民书(1942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1998年出版,第196页。
    ⑤刘纵弌:《抗战中之西北建设问题》,《国是公论》第18期,1938年出版,第16、18页。
    ⑥李文浩:《西北经济建设与抗战建国》,《思潮月刊》第5期,1941年出版,第75页。
    ⑦《陈诚先生回忆录—北伐平乱》,第341页,转引杨天石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Ⅱ》,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6月版,第66页。
    ⑧[美]陶涵著:《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第111页。
    ⑨汪克检:《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九十四户家庭生活访问的报告》,《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4-1947.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297,第16页。
    ①刘宠光:《黄河夺淮和导归故道的问题》,《新华日报》1946年5月30日,第3版。
    ②" Yellow River Flood Will Be More Damaging Than War, "Science News Letter, Volume 36, Number 6, (August 5,1939),p.87.引者译。
    ③陶述曾:《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5月31日出版,第5页。
    ④转引黄铎五:《抗日战争中黄河决口亲历记》,《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暨南 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再版,第77页。
    ①王和平:《千古奇祸 人间劫难—追记家乡黄水之患》,《周口文史资料选辑》2003年第1辑,总第2辑,河南省周口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2003年版,第118页。
    ②黄铎五:《抗日战争中黄河决口亲历记》,《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1年5月再版,第78页。
    ③李灵淑:《黄水初到周口的情况》,《周n文史资料》第3辑,政协河南省周口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6年10月版,第116页。
    ④《刘平和全家五口葬身河底》,《中牟县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河南省中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1年版,第8-9页。
    ⑤韩启桐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编印,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第7页第1表。
    ⑥罗来兴:《1938—1947年间的黄河南泛》,《地理学报》19卷2期,1953年12月,第239页。
    ①韩启桐 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序言第1页、第2、4、21页。
    ②丹铭:《黄河堵口工次漫题》,《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4期,1946年10月15日出版.第29页。
    ①韩启桐 南钟万著:《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表1相关资料见第24、26-27、31页第7、9、14表。民户财产损失各省总比率为笔者根据第7表、第9表计算得来。平民死亡率见第22页。
    ②《溃水损害》,行政院新闻局:《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7,第3页。
    ③赵守钰:《发刊词》,《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年6~10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尉氏县灾情见第33-36页,合计数为引者勘正;中牟县灾情见第29-30页;鄢陵县灾情见《鄢陵县黄灾泛滥区域调查表(7月20日)》第32、118页,泛水平均水深、水宽等平均数、统计数和百分比均由引者计算:扶沟县灾情见第12、38-41页:沈丘灾情见第95页;西华县灾情见第25-26、68-69页。
    ①《黄河决口修堵工程计划书》(1939年),《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0,第7页。
    ②《河南省政府电送黄泛区各县损失调查表》(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514,第11页。
    ②《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297,第36页。
    ③郑肇经:《大禹与黄河》(1944年6月6口),《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2期,1945年2月28日出版,第14页。
    ①罗来兴:《1938—1947年间的黄河南泛》,《地理学报》19卷2期,1953年12月,第243页。
    ②徐有礼 朱兰兰:《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
    ③《黄灾急振先拨三十万交朱庆澜等散放蒋委员长轸念灾黎 电屈映光妥速办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30日,第2版。
    ④李鸣钟:《河南泛区民众对于抗战之贡献及待救之殷切》,《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2页。
    ⑤许泰岩:《由堵口工程想到泛区的难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1页。
    ⑥西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西华县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18页。
    ⑦《监察委员田炯锦等关于整治黄河及救济黄泛区难民建议书》(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012,第1-2页。
    ⑧杨却俗:《忆民国三十年河南的一次浩劫》,台北:《春秋》第12卷第2期,1970年2月1日出版,转引《河南文史资料》(1993年第4辑)暨总第48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1993年12月出版,第91页。
    ①汤来若:《抗战前后的界首》,《安徽文史资料》第17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出版,第177、180页。
    ②《豫省难民一千四百万人》[中央社开封4日电],《民国日报》,1946年7月6日,第1版。
    ③西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西华县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18页。
    ④《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总报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编纂,1948年4月30日版,第224-225页。
    ⑤汪克检:《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九十四户家庭生活访问的报告》(1947年3月),《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8页。
    ①汪克检:《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九十四户家庭生活访问的报告》(1947年3月),《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10页。
    ①汪克检:《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九十四户家庭生活访问的报告》[1947年3月),《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10-12页。
    ②《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297,第17页。
    ①韩启桐 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第1-2、8页。
    ②刘宠光:《黄河夺淮和导归故道的问题》,《新华日报》1946年5月30日.第3版。
    ③韩启桐 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专家预测见第2页:黄泛农耕受影响见第6页。
    ④杨却俗:《忆民国三十年河南的一次浩劫》,台北:《春秋》第12卷第2期,1970年2月1日出版,转引《河南文史资料》(1993年第4辑)暨总第48辑,1993年12月出版,第92页。
    ①韩启桐 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第19页。
    ②李海山:《西华县的“十年黄水”》,《周口文史资料选辑》(2003年第1辑)暨总第2辑,2003年3月版,第116页。
    ③王庆联:《沙漠中开了花朵》,《大公报》1946年11月26日,转引《行总周报》第36期,1946年12月21日出版,第11页。
    ④席承潘 程伯容 曾昭顺《黄泛区土壤与复耕》,(《土壤季刊》第6卷,第30页。
    ①史镜涵:《黄泛区的灾情与新生》,《观察》第3卷第3期,1947年9月13日,第22-23页。
    ②《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297,第22页。
    ③《有关河南黄泛区工赈事项等》(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625,第12页。
    ①韩启桐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104,第41页。
    ②《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总报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编纂,1948年4月,第224-225页。
    ③《分署动态:最大之工赈在河南进行中》,《行总周报》第7期,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编印,1946年4月1日出版,第16页。
    ④罗来兴:《1938-1947年间的黄河南泛》,《地理学报》第19卷第2期,1953年12月,第241页。
    ⑤宁祥瑞:《花园口决口后整修豫境黄泛工程概况》,《水利委员会季刊》第3卷第2期,1946年6月30日出版.第17页。
    ⑥《黄河水利委员会战后五年建设计划》(1942年8月4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1.2-55,第7页。
    ①"Yellow River Flood Will Be More Damaging Than War, "Science News Letter, Volume 36, Number 6, (August 5,1939),p.87.引者译。
    ①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6月版,第206、265、308、345页。
    ①《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21-23页。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84-85页。
    ③《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81页。
    ④因“振”是“赈”的本字,有救济、(精神)奋起之意,国民政府内政部在30年代规定,各级赈务(济)委员会之“赈”字一律用“振”代替。转引自蔡勤禹 著:《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页下注1,第89页。
    ⑤《救济豫战区难民振委会续拨救济费派员施放增设救济区派曹仲值为委员》,《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4日,第3版。
    ⑥《救济黄河水灾行政院昨日会商》[中央社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6日,第2版。
    ⑦《振济委员会组织法》(19382月24日公布),第3条:振济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特任,副委员长1人…简任。
    ①《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12页。
    ②《政院拨二百三十万救济豫境黄灾并在陕县设所收容晋南豫北难民纷纷还乡酌发路费代办一切手续》[中央社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2日,第2版。
    ③《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3页。
    ④《豫东黄灾难民二百万 振抚处昨日开会分国路出发振济》[中央社洛阳二十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8日,第2版。
    ⑤《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2页。
    ⑥《黄河水灾视察纪水势汹涌殆将入淮正设法救难民出险放振大员抵豫即开始振济》[郑州二十二日下午七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3日,第2版。
    ⑦曹仲植1938年6月26日从郑州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04-105页。
    ①曹仲植1938年6月30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2页。
    ②《豫东黄灾 难民二百万 振抚处昨日开会 分四路出发振济》[中央社洛阳二十七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8日,第2版。
    ③《黄灾急振 先拨三十万交朱庆澜等散放》,《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30 日,第2版。
    ④曹仲植1938年7月2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9页。
    ⑤《屈映光谈话》[中央社洛阳二十五日电],《黄水续涨 堵口进行中 合龙须在大汛后 目前望口门缩小拟移灾民开垦豫西南》,《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7日,第2版。
    ⑥即曹仲植1938年6月26、30日(2次),7月2、3、4、7、9日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放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04、112、115、119、121、148、171、173页。
    ⑦行政专员罗震8月24日致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96页。
    ⑧屈映光1938年7月3日从洛阳特急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25页。
    ⑨《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80页。
    ⑩《中牟县黄灾泛滥区域调查表》(7月21日),《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0页。
    11罗震7月19、21日致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6页。
    ①鄢陵县第3区刘圪垱联保生任柴光亮原呈,《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3页。
    ②《黄灾泛滥区域调查日报表》(扶沟县7月28日),《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2页。
    ③罗震8月6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0页。
    ④王小秋:《水漫滹沱村记》,《尉氏文史资料》第5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尉氏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0年11月版,第68页。
    ⑤西华县驻工委员吴志道敬代电(7月24日),《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25页。
    ⑥《吕东望调查淮阳县黄河泛滥情形暨被灾状况》,《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4页。
    ⑦《八月廿五日至廿八日调查日报表》(扶沟县),《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03-104页。
    ⑧曹仲植1938年7月9日从郑县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74页。
    ⑨《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7页。
    ⑩《河洛日报》1938年8月31日报道,转引自《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95页。
    ①东序:《黄河被炸经过及灾区救济》,《东方杂志》第35卷第15号,1938年8月1日初版,第60页。
    ②曹仲植1938年7月9日从郑县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74页。
    ③曹仲植1938年7月4日从郑县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48页。
    ④曹仲植1938年6月30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5-116页。
    ⑤《救济豫战区难民振委会续拨救济费派员施放增设救济区派曹仲植为委员》《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4日,第3版。
    ⑥《政院拨二百三十万 救济豫境黄灾并在陕县设所收容 晋南豫北难民纷纷还乡酌发路费代办一切手续》,《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2日,第2版。
    ⑦《奉令协屈副委员长办理黄河水灾急赈案》(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四/16352,第11-12页。
    ①《豫东黄灾难民二百万 振抚处昨日开会 分四路出发振济》[中央社洛阳27 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8日,第2版。
    ②《黄灾急振先拨三十万交朱庆澜等敞放》,《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30日,第2版。
    ③《屈映光谈话》[中央社洛阳二十五日电],《黄水续涨堵口进行中合龙须在大汛后 目前塑口门缩小 拟移灾民开垦豫西南》,《大公报》(汉n版),1938年6月27日,第2版。
    ④屈映光1938年6月27日从洛阳特急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99页。
    ⑤邓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邓州市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第268页。
    ⑥《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9页。
    ⑦《七月廿九日三十日中牟泛滥区域调查表》,《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3页
    ⑧罗震8月5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0页。
    ⑨《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6页。
    ⑩《黄水续涨堵口进行中合龙须在大汛后 目前望口门缩小拟移灾民开垦豫西南》[中央社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7日,第2版。
    11《黄灾急振先拨三十万交朱庆澜等散放》[中央社郑州二十九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30日,第2版。
    ①罗震感郑代电,《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3页,收容黄灾难民人数由笔者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公档案馆藏,MG4.3-6,第48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0页。
    ④《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97页。
    ⑤《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4页。
    ①《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4-95页。
    ②《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9页。
    ③《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2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7页。
    ⑤《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107页。
    ⑥《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110-111页。
    ⑦《行政院关于振济工作之报告》(1939年1月至10月),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二)》(第97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3年12月出版,第391页。
    ⑧陈诚著:《八年抗战之经过》,[版权不详],第13页。
    ①《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12页。
    ②《黄河水灾视察纪 水势汹涌殆将入淮正设法救难民出险放振大员抵豫即开始振济》[郑州22日下午7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3日,第2版。
    ③《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46贞。
    ④《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77页
    ⑤《扶沟县调查表第九号》(8月4日调查),《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51页。
    ⑥张仲礼:《黄泛区难民》,《鲁山文史资料》第10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鲁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4年12月版,第133-134页。
    ⑦林瑞五:《黄泛区难民刘东敏的悲惨遭遇》,《鲁山文史资料》第1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鲁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6年12月出版,第143页,
    ⑧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6月版,第230页。
    ①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1958年6月版,第233页。
    ②《奉令协助屈副委员长办理黄河水灾急赈案》(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四/16352,第11-12页。
    ③王和平:《千古奇祸 人间劫难—追记家乡黄水之患》,《周口文史资料选辑》(2003年第1辑)总第2辑,周口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2003年12月版,第118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2页。
    ⑤《奉令协助屈副委员长办理黄河水灾急赈案》(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四/16352,第11-12页。
    ⑥《豫灾视察》[郑州23日下年5时发专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5日,第2版。
    ⑦《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63页。
    ⑧《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41页。
    ⑨《豫东黄灾难民二百万 振抚处昨日开会分四路出发振济》[中央社洛阳27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8日,第2版。
    ①屈映光1938年7月1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0页。
    ②《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63-64页。
    ③罗罗震宥代电,《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2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66-67页。
    ⑤《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34页。
    ⑥《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两堤的代电》(1939.7~193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394,第10页。
    ⑦《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41-142页,计量数据由笔者按公制换算。
    ⑧罗震1938年8月1、3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8-49页。
    ⑨罗震1938年8月7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7页。
    ①罗震1938年8月15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88页。
    ②罗震1938年8月17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91页。
    ③罗震1938年8月22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93页。
    ④罗震1938年9月1日代电黄委会电文,《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04页。
    ⑤《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97页。
    ⑥《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47页。
    ⑦《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88页。
    ⑧《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98页。
    ①《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11页。
    ②《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34页。
    ③《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19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79-82页。
    ①《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2页。
    ②张秉辉著:《抗战与救济事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主编,1938年2月第3版,第9页。
    ③《救济黄河水灾行政院昨日会商》[中央社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6日,第2版。
    ④《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9页。
    ⑤《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8页。
    ⑥曹仲植1938年6月30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十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5-116页。
    ⑦屈映光1938年7月3日从洛阳特急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25页。
    ①《郑县政府呈拟将花园口决口堤首修堵胪陈详情代电》,《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9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法》第1条,1937年1月16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
    ③《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63页。
    ④《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2页。
    ⑤《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27-28页。
    ⑥《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10页。
    ⑦《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两堤的代电》(1939.7-193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394,第10页。
    ⑧《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页。
    ⑨《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132页。
    ①《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28页。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47-48、84-87页。
    ③《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包藏,二(2)/3043,第81-82页。
    ④《国民政府公报》第132册,渝字第29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8年3月9日,第13-14页。
    ⑤《豫东黄灾难民二百万 振抚处昨日开会分国路出发振济》[中央社洛阳27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8 日,第2版。
    ⑥《屈映光谈话》[中央社洛阳25日电],《黄水续涨堵口进行中 合龙须在大汛后 目前望口门缩小拟移灾民开垦豫西南》,《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7日,第2版。
    ①《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46页。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故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30页。
    ③韩信夫 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4册(第27-33卷1937-1943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第309页。
    ④《黄河决口水灾之安抚振济》,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二)》(第97辑),1983年12月出版,第382贞。
    ⑤《黄泛难民移垦陕省业已商妥》[中央洛阳20日电],《宁波商报》,1938年7月21日,第4版。
    ⑥黄河水利委员会编:《民国黄河大事记》,2004年1月出版,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第132、133页。
    ⑦黄河水利委员会编:《民国黄河大事记》,2004年1月出版,第133页。
    ⑧《国民政府公报》第136册,渝字第93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8年10月19日,第1-5页。
    ①林嵘:《难民移垦资会与方式之商榷》,《合作月刊》1939年第9-10期,重庆:中国合作学社,1939年10月出版,第27贞。
    ②《国民政府公报》第140册,渝字第151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9年5月10日,第1-5页。
    ③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地政类》,重庆北砧:商务日报馆印刷,1940年10月出版,第104-105页。
    ④《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106-107页。
    ⑤荣孟源 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1985年10月出版,第615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编:《民国黄河大事记》,2004年1月出版,第133页。
    ②《行政院关于振济工作之报告》(1938年4月至1939年1月),秦孝仪 主编:《革命文献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二)》(第97辑),1983年12月出版,第377页。
    ③邓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邓州市志》,1996年9月出版,第268页。
    ①《行政院关于振济工作之报告》(1939年1月至1939年10月),秦孝仪 主编:《革命文献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二)》(第97辑),1983年12月出版,第391页。
    ②林嵘:《难民移垦资金与方式之商榷》,《合作月刊》1939年第9-10期,重庆:中国合作学社,1939年10月出版,第27页。
    ③周承澍:《难民移垦问题》(上),《国足公论》第18期,1938年出版,第3页。
    ④《振济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国民政府公布实施,1938年2月24日,第1页。
    ①《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3页。
    ②《救济黄河水灾振会派屈映光赴豫施振经济部亦筹划善后办法豫振会正筹拟遣送难民》,《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7日,第3版。
    ③《奉令协助屈副委员长办理黄河水灾急赈案》(1938年),中国第二历j史档案馆藏,四/16352,第11-12页。
    ④《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55-156页。
    ⑤《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3页。
    ①何应钦著:《八年抗战之经过》,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6年出版,第219页。
    ②《黄河决口修堵工程计划书》(1939年),《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0,第7-8页。
    ③《国民政府公报》第134册,渝字第62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8年7月3日,第6-7页。
    ④东序:《黄河被炸经过及灾区救济》,《东方杂志》第35卷第15号,1938年8月1日初版,第59页。
    ⑤《经济部令发黄河水灾募捐办法》(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一九/916,第3、4、5页。
    ①《经济部令发黄河水灾募捐办法》(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一九/916,第7页。
    ②《经济部令发黄河水灾募捐办法》(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一九/916,第8-9页。
    ①《扩大捐济黄灾运动,鄂省捐运会已成立,汉会发表告同胞书》,《新华日报》,1938年7月26日,第3版。
    ②《踊跃捐款救济黄灾,多救活一个被灾同胞,便增加一分抗战力量(汉口市各界救济黄灾一日运动募捐委员会)》,《新华日报》,1938年7月26日,第3版。
    ③《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关于党政机关迁移、黄灾救济,制止日本侵华大会、告民众书、标语》,河南省档案馆藏,M2-27-753,转引自渠长根著:《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280-281页。
    ④《粤职业界发起救济黄灾捐款》[中央社广州22日电],《新华日报》,1938年7月23日,第2版。
    ⑤《经济部令发黄河水灾募捐办法》(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一九/916,第10、12页。
    ⑥《盐务总局鄂岸办事处黄河水灾救济捐款名册》(1938年8月-1939年4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三九(1)/8691,第12、18、21-60页。
    ⑦《振济委员会鸣谢捐款启事》(款字第14弓1938年7月30日),《新华日报》,1938年8月2日,第1版。
    ⑧《黄河决口水灾之安抚振济》,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二)》(第97辑),1983年12月出版,第381页。
    ①《提清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3、9页,孔祥熙致电大使馆电文为英文,引者译。
    ②《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8页,顾维钧致电孔祥熙电文为英文,引者译。
    ③《提清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6页。
    ④《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2页。
    ⑤《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352,第11页。
    ⑥《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20页。
    ①某报纸新闻《黄河防汛工程亟须值晴兴工国联交通委会讨论维护黄堤》(中央日内瓦—日哈瓦斯电),《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16页。
    ②运公:《日本毒化中国》,《东方杂志》第35卷第15号,1938年8月1日初版,第61页。
    ③中国驻国联代表办事处处长胡世泽致电外交部电文,《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21页。
    ④《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八/1352,第18页。
    ⑤《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99页。
    ⑥《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52-153页。
    ⑦《行政院训令据屈映光摺呈办理黄河水灾急振仰转饬遵照案》(1938.6.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二(6)/13577,第11页。
    ①《蒋夫人代转捐款,赈济尉氏灾民》[中央社讯],《新华日报》,1938年7月23日,第2版。
    ②《国民政府军事委会快邮代电3338号》,《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47页。
    ③《蒋介石关于黄河决堤后指示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等情密电》(1938年6月11日),《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25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63页。
    ⑤《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1页。
    ⑥《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66-67页。
    ①《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34页。
    ②《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30页。
    ③《关十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2页。
    ④《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5-26页。
    ⑤《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14页。
    ⑥《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西堤的代电》(1939.7-193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394,第10-11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快邮代电》,《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48页。
    ②邢汉三著:《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第184、187页。
    ③《黄河水利委员会快邮代电》,《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48页。
    ④《军委会梗未令一元松代电》,《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50页。
    ⑤《蒋介石关于黄河决堤后指示须向民众宜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等情密电》(1938年6月11日),《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25页。
    ⑥东序:《黄河被炸经过及灾区救济》,《东方杂志》第35卷第15号,1938年8月1日初版,第57-58页。
    ①《前线大雨黄河决口水向东南流敌军极狼狈》[中央社郑州11日电],《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2日,第2版。
    ②社论:《救灾与防汛》,《新华日报》,1938年6月25日,第1版。
    ③短评:《救济黄灾》,《新华日报》,1938年7月26日,第3版。
    ④《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1938年6月),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1983年5月第2版,第266页。
    ⑤《中国国民党为举行黄灾救济捐款一日运动告党员民众书》,《经济部令发黄河水灾募捐办法》(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一九/916,第8页。
    ⑥《特派办理黄河水灾安抚振济事宜办事处布告》,《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36-137页。
    ①1938年6月27日屈映光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34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3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52页。
    ④《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57-58页。
    ⑤《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关于党政机关迁移、黄灾救济,制止日本侵华大会、告民众书、标语》,河南省档案馆藏,M2-27-753,转引自渠长根著:《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280-281页。
    ⑥《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106-107页。
    ①《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2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3页。
    ③《黄河决口修堵工程计划书》(1939年),《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0,第2、19-28、10-12。
    ④《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6页。
    ⑤《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2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5-6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13-14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8-10页。
    ③《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46-47页。
    ④《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8-30页。
    ①《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61页。
    ②《抗战建国纲领宣传指导大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印,1938年6月出版,第35页。
    ①《新华日报》,1938年7月16日出版,第2版。
    ②蒋介石对上海社会局局长潘公展的指示,转引自张秉辉著:《抗战与救济事业》,1938年2月第3版,第8页。
    ③《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100-101页。
    ④《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81-82页。
    ⑤《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8-9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85-86页。
    ②《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关于党政机关迁移、黄灾救济,制止日本侵华大会、告民众书、标语》,河南省档案馆藏,M2-27-753,转引自 渠长根著:《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280-281页。
    ③《晨报》(北京版),1938年6月19日出版。转引自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 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79年7月出版,第93页。
    ④《振济部调查专员城口忠八郎5关于一九三八国民党黄河决堤河南水灾情况的调查报告》(1938年8~9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四七/14,第18页。
    ⑤《日伪‘治黄’意见及黄河堤防工事有关文件》(1940~1943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二○/240,第116-117页。
    ⑥《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14页。
    ①《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n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页。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12页。
    ③《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3页
    ④《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77页
    ①《政院拨二百三十万 救济豫境黄灾并在陕县设所收容 晋南豫北难民纷纷还乡 酌发路费代办一切手续》.《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2日,第2版。
    ②《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页。
    ③东序:《黄河被炸经过及灾区救济》,《东方杂志》第35卷第15号,1938年8月1日初版,第60页。
    ④马啸天等1939年1月17日致电财政部电文,《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51页。
    ⑤韩启桐南钟万著:《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1948年8月出版,第5页。
    ⑥马啸天等1939年1月17日致电财政部电文,《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51页。
    ⑦《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56页。
    ⑧《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两堤的代电》(1939.7-193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版,二(1)/9394,第10页。
    ⑨《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66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86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1-23页。
    ③《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3-24页。
    ④《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60、68、74-75页。
    ⑤《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1页。
    ⑥《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99页。
    ⑦《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102页。
    ①《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中国闫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92页。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2)/3043,第113页
    ③《特派办理黄河水灾安抚振济事宜办事处布告》,《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36-137页。
    ④《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7页。
    ⑤《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国民政府修正,1937年1月16日公布。
    ⑥《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页。
    ⑦《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本会因事务上之必要,得酌用督察、视察、监催工程、练习员及雇员”,国民政府修正,1937年1月16日公布。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7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4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5贞。
    ④《黄河决口修堵工程计划书》(1939年),《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0,第6-7页。
    ⑤《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3页
    ⑥《黄河决口修堵工程计划书》(1939年),《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0,第7-8页。另《河洛日报》1938年8月31日报道的河南省黄灾县份有15县,不包括商水县:1938年9月2日程潜向军委会密电要求续赈河南,也是提到被灾15县:然《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第26、43-45、74贞,分别记载了商水县受灾调查情况,故而河南黄泛县份在决口当年采用16县说法,引者注。
    ①《黄泛区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5-36、42-43、49、60-61、71、83-84、90、93-94、108-115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5、7、31-32、37、47-48、51、54、58、65、70、74、78-79、89、107-108、118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29-30、43、49-50、64、81、106-107、115-118页。
    ④《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2、17、27-28、36-37、30-31、41-42、49-51、59-60、62、82、102-106页。
    ⑤《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8-19、23、25-26、33、58-59、118贞
    ⑥《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藏,MG4.3-6,第71-74、83、88、108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26、43-45、74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69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6、9、12-15页。
    ④《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2-33、46、67、80、93页。
    ⑤《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8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8、12-16、48、88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6、91、97、104-105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6、18、32-33、46-48、60、67、88、91、93、96、104页。
    ①转引黄铎五:《抗日战争中黄河决口亲历记》,《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暨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再版,第77页。
    ②韩信大 姜克夫 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4册(第27-33卷1937-1943年),1997年2月出版,第461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8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年6~10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尉氏县灾情见第33-36页,合计数为引者勘正:中牟县灾情见第29-30页:鄢陵县灾情见《鄢陵县黄灾泛滥区域调查表(7月20日)》第32、118页,泛水平均水深、水宽等平均数、统计数和百分比均由引者计算:扶沟县灾情见第12、38-41页;沈丘灾情见第95页:西华县灾情见第25-26、68-69页。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29-30、43、49-50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82-83、102页。
    ③《西华吴志道皓(8月19日代电)》(洛利690号),《黄泛工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18页。
    ④《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0页。
    ⑤《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9,第28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0-31页。
    ②《行政院训令据屈映光摺呈办理黄河水灾急振仰转饬遵照案》(1938.6.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6)/13577,第27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5、108、31页。
    ④《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27、103-106页。
    ⑤《行政院训令据屈映光摺呈办理黄河水灾急振仰转饬遵照案》(1938.6.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一二(6)/13577,第52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2-33、46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08-115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25-26页。
    ④《行政院训令据屈映光摺呈办理黄河水灾急振仰转饬遵照案》(1938.6.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6)/13577,第56页。
    ⑤《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43-45页。
    ⑥李灵淑:《黄水初到周口的情况》,《周口文史资料》第3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周口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6年10月版,第115页。
    ⑦《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5页。
    ①河南省财政厅长曹仲植省1939年5月2日电,《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78页。
    ②《尉氏县黄灾泛滥调查表》(7月27日调查),《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4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2页。
    ④王和平:《千古奇祸 人间劫难—追记家乡黄水之患》,《周口文史资料选辑》(2003年第1辑)总第2辑,周口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2003年12月版,第118页。
    ⑤《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38-40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59-60、62页。
    ②《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2(2),第79、80-82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12-13页。
    ①《郑县政府呈拟将花园口决口堤首修堵胪陈详情代电》,《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9页。
    ②曹仲植1938年6月30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5-116页。
    ③屈映光1938年7月3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24-125页。
    ④《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2-3页。
    ⑤《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51页。
    ①《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51-54、85-86页。
    ②《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_3-6,第54、56-57页。
    ③《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6~1938.9),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4.3-6,第76-78页。
    ①《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47-48页。
    ②《监察委员田炯锦等关于整治黄河及救济黄泛区难民建议书》(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012,第3-4页
    ①《政院拨二百三十万 救济豫境黄灾 并在陕县设所收容 晋南豫北难民纷纷还乡 酌发路费代办一切手续》[中央社讯],《大公报》(汉11版),1938年6月22日,第2版。
    ②《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9-10页。
    ③《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12页。
    ①《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两堤的代电》(1939.7-193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394,第10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9284,第109页。
    ①《国防最高委员会组织大纲案》,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1985年10月出版.第563贞。
    ②《黄河工程经费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8)/9935,第106-107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1985年10月出版,第615页。
    ④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9年8月出版,第11-12页。
    ⑤《蒋委员长轸念灾黎电屈映光妥速办振》[中央社讯],《黄灾急振先拨三十万交朱庆澜等散放》.《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30日,第2版。
    ⑥《蒋夫人代转捐款,赈济尉氏灾民》[中央社讯],《新华日报》,1938年7月23日,第2版。
    ①张秉辉著:《抗战与救济事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主编,1938年2月第3版,第9页。
    ①"Yellow River Flood Will Be More Damaging Than War, " Science News Letter, Vol.36, No.6 (August 5,1939), p.87.引者译。
    ②夺书田:《豫东泛p西水利问题》,《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6期,1944年6月30日出版.第7页。
    ③《军委会梗未令一元松代电》(1941年2月23日),《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料第2辑,1986年10月出版,第50页。
    ④《救济黄河水灾 行政院昨日会商》[中央社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16日.第2版。
    ⑤《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2)/3043,第9、18页。
    ⑥《政院拔二百三十万 救济豫境黄灾 并在陕县设所收容 晋南豫北难民纷纷还乡 酌发路费代办一切手续》[中央社讯],《大公报》(汉口版),1938年6月22日,第2版。
    ①曹仲植1938年6月30日从洛阳致电行政院电文、屈映光1938年7月3日从洛阳特急电行政院电文,《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2)/3043,第115-116、125页。
    ①《豫鲁皖三省地方当局关于培修黄河堤工的建议》(1940-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10,第125页。
    ①《提案原文暨决议案》,《河南省临时参议会第三届第四次大会汇编》,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第159页。
    ②《民意机关、团体及个人关于整修黄河的建议》(1938-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8208,第6、17-18、32-34、60-61页。
    ③《民意机关、团体及个人关于整修黄河的建议》(1938-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8,第67-68、119、121-122、134贞。
    ①《民意机关、团体及个人关于整修黄河的建议》(1938~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08,第39-42、74-75页。
    ②《豫鲁皖三省地方当局关于培修黄河堤工的建议》(1940-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10,第128-129页。
    ①《黄河决口修堵工程计划书》(1939年),《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0,第2、19-28、10-12。
    ②《豫鲁皖三省地方当局关于培修黄河堤工的建议》(1940年2月-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1)/8210,第55页。
    ③《大事纪要》,《抗战时期迁都重庆之本会》,《水利通讯》第2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2月28日出版,第15页。
    ④《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训划概要》,《黄河下游堵复工程局组织规程草案、工程计划概要及有关文件》(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8,第14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战后五年建设计划》(1942年8月4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1.2-55,第3-5页。
    ②薛笃弼:《三十二年度水利工作概况》,《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7期,1944年7月31日出版,第2页。
    ③《行政院水利委员会三年来大事记》(1941年9月-1944年9月),《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9期,1944年9月30日出版,第28页。
    ④《复员计划纲要》(1944年7月31日),录自中央党史会库藏国防最高委员会档案,转引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四>),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年9月初版,第377-378页。
    ⑤《中国善后救济计划》,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印,1944年12月版,第5、26页。
    ⑥《吴鼎昌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总报告(1945年5月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61页。
    ①《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下卷),北京: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9月版,第560、564、583页。
    ②《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8209,第27-28页。
    ①齐寿安:《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图表等》(1945-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9,第2页。
    ②《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1-1,第7-8、10-12页。
    ③《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1-1,第5、12页。
    ①《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1-1,第12-13页。
    ①《抗战期中水利建设概况(二)》,《水利》第14卷第2期,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出版发行,1946年3月出版,第21页。
    ②郑肇经:《中央水利实验处概况》,《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2期,1945年2月28日出版,第6页。
    ③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图表等》(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9,第15页。
    ④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 编:《河南黄河志》(内部发行),1986年4月印,第106页。
    ①李崇德:《西北水利事业视察报告》,《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3期,1944年3月31日出版,第21页。
    ②李赋都:《黄河治本计划概要》,《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6期,1944年6月30日出版,第17页。
    ③李赋都:《黄河水利今后中心工作之刍议》,《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10期,1944年10月31日出版,第4页。
    ④郑肇经:《大禹与黄河》(1944年6月6日),转引《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2期,1945年2月28日出版,第14-15页。
    ⑤郑肇经:《中央水利实验处概况》,《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2期,1945的2月28日出版,第6页。
    ①李崇德:《西北水利事业视察报告》,《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3期,1944年3月31日出版,第18页。
    ②须恺:《治河之基本工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第2卷第1期,1943年3月出版,第5页。
    ③严恺:《黄河下游各站洪水量推算方法之研究》,《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8期,1944年8月31日出版,第38页。
    ④沈百先:《从大禹治水论及今后水利建设》,《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6期,1945年6月30日出版,第8页。
    ⑤薛笃弼:《水利建设》,《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3期,1944年3月31日出版,第8页。
    ⑥薛笃弼:《本会成立四周年之回顾》(1945年9月1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9-10期合刊,1945年10月31日出版,第2页。
    ①薛笃弼:《水利工作报告》(1945年11月19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11-12期合刊,1945年12月31日出版,第3页。
    ②潘镒芬:《黄河堵口工程之研讨》,《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10期,1944年10月31日出版,第35-38页。
    ①李崇德:《西北水利事业视察报告》,《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3期,1944年3月31日出版,第21页。
    ②齐寿安:《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图表等》(1945-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9,第2-3页。
    ①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水利部编行,1947年5月31日,第5页。
    ①参阅赵守钰:《发刊词》,《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页。
    ②[美]孔华润(沃论·I.科恩)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227页。
    ①《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协定》,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第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25页。
    ②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3页。
    ③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3-4页。
    ①参阅《中国善后救济计划》,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印,1944年12月版,第3、5、26-27页。
    ②[美]孔华润(沃论·1.科恩)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2004年5月版,第221页。
    ③韩信夫 姜克夫 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4-39卷,1944-1949年)第5册,1997年2月版,第57页。
    ①转引《行总周报》第15期,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编印,1946年7月8日出版,第14页。
    ②参阅储安平:《我们对于美国的感觉》(1946年11月 上海),《观察》第1卷第11期,1946年11月9日,第3、6页。
    ③[英]阿诺德·托因比 维罗尼卡·M·托因比合编:《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年):欧洲重组》(上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第174页下注。
    ④许泰岩:《由堵口工程想到泛区的难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2页。
    ①《善救总署长电主席致敬》[重从庆7日电],《民国日报》,1946年1月8日,第1版。
    ②"Chou En-lai"in Oliver J.Todd,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145.引者译。
    ③《赵兼局长电薛主任委员报告访马歇尔周恩来接洽经过》,《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2页。
    ④《马歇尔给周恩来的备忘录(OSE43)》(1946年5月18日,南京),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37页。
    ①"UNRRA",in Oliver J.Todd,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156.引者译。
    ②《”联总”动态:”联总”远东区域委员会定于十七日在沪开会,各国代表先飞湘豫两省考察》,《行总周报》第17期,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编印,1946年7月22日出版,第8页。
    ③《”联总”远东区会议定今在沪闭幕》[中央社南京12日讯],《大河日报》1946年11月13日,第1版。
    ①《”联总”远东区委会今举行首届会议》,《民国日报》1947年1月28日,第3版。
    ②转引王永川:《1945年至1948年郑州见闻》,《河南文史资料》第3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9年11月版,第117页。
    ③《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1、45、47-48页。
    ①《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关于黄河堵口复堤会谈记录》(1947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四六(10)/1880,第2页。
    ②塔德1967年7月12日致函采访者的内容,转引[美]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著:《改变中国》,2004年1月版,第227、366页。
    ③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68页。
    ④王永牛:《”联总”参加工程述略》,《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1页。
    ⑤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38.引者译。
    ①李家琛:《善后救济中心工作之黄河堵复工程》《行总周报》第19期,1946年8月5日出版,第9-10页。
    ② Katriner R.C.Greene, "UNRRA's Record in China", Far Eastern Survey, Vol.20, No.10 (May16,1951),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p.101.引者译。
    ③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38.引者译。
    ④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⑤《”联总”中国分署农业复兴处处长葛林致水利部薛部长函译文》(1948年1月4日),《水利通讯》第13期,水利部编行,1948年1月31日出版,第30页。
    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105,第9-10页。
    ②王永生:《”联总”参加工程述略》,《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1贞。
    ② "UNRRA", in 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p.152-1 53.引者译。
    ③ "Chou En-lai", in 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144.引者译。
    ④《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关十黄河堵n复堤会谈记录》(1947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四六(10)/1880,第2页。
    ⑤转引陶述曾:《谈黄河堵复工程》,《大公报》(重庆版),1946年8月12日,第2版。
    ①陶述曾:《淡黄河堵复工程》,《大公报》(重庆版).1946年8月12日,第2版。
    ②《宋院长到致薛主任委员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2页。
    ③《大事记》(1946年4月26日-5月2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3-14页。
    ④《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关于黄河堵口复堤会淡记录》(1947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四六(10)/1880,第5页。
    ⑤ "UNRRA", in 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p.152-153.引者译。
    ①《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61-62页。
    ②王永生:《”联总”参加工程述略》,《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2-33页。
    ①姚维熙:《送”联总”驻工机场贺尔技师》(1947年3月),《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60页。
    ②《黄河堵口计划之拟定》,行政院新闻局 印行:《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7,第6-7页。
    ③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④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204页。
    ⑤《薛主任委员蒞工 商讨堵口复堤座谈会纪录》,《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0页。
    ①《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8、50页。
    ②《堵口工程工费与工料之统计》,行政院新闻局印行:《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7,第20页。
    ③王永生:《”联总”参加工程述略》,《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1-32页。
    ④《堵口工程材料概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 日出版,第6页。
    ⑤《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7页。
    ①《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合龙号),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9-50页。
    ②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38.引者译。
    ③ Katriner R.C.Greene, "UNRRA's Record in China", Far Eastern Survey, Vol.20, No.10 (May16,1951),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p.101引者译。
    ①《福兰克芮先生、塔德先生与周恩来先生关于黄河问题的口头协议》(1946年5月18日),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40页。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联总”顾问陶德致南京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将军函》(1946年5月26日),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42页。
    ②《上海协议会议纪要》(1946年7月18日)及《王瑞致周恩来将军》,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09-110页。
    ③《协定备忘录》,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11-114页。
    ①《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关于黄河堵口复堤会谈记录》(1947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f藏,八四六(10)/1880,第5-6页。
    ②《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关于黄河堵口复堤会谈记录》(1947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四六(10)1880,第29-30页。
    ③《行政院善后救济总团关于黄河堵口复堤会谈记录》(1947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八四六(10)/1880,第6-7页。
    ①《邯郸会议记录》(1947年1月10日),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32页。
    ②《上海谈话要点初稿》(1947年2月7日),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37页。
    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105,第9-10页。
    ①《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藏,二一(2)/105,第10-11页。
    ②《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105,第11-12页。
    ③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INEERS, " Hong Kong University Journal, December,1936, in O.J.Todd, Two Decades in China.1938.p.604.引者译。
    ④ "UNRRA, " in 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152.引者译。
    ⑤ "Chou En-lai," in 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149.引者译。
    ①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41.引者译。
    ②塔德1967年7月12日致函作者的内容,转引[美]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著:《改变中国》,2004年初版,第227、366页。
    ③薛笃弼:《欢送本会顾问巴里特归园演词》(1944年5月3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卷第5期,1944年5月31日出版,第2页。
    ④《中国善后救济计划》,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印,1944年12月版,第27页。
    ⑤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41.引者译。
    ⑥ UNRRA, 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1973p.152.引者译。
    ⑦王永生:《”联总”参加工程述略》,《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1页。
    ⑧李家琛:《善后救济中心工作之黄河堵复工程》《行总周报》第19期,1946年8月5日出版,第10页。
    ⑨《治黄训划即开始实施》[中央社讯],《中央日报》,1946年2月22日,第2版。
    ①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②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水利部编行,1947年5月31日,第8-9页。
    ③《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9页。
    ④《商讨堵口复堤座谈会纪录》(1946年4月20日),《黄委会与中共代表商讨堵口复堤会议记录》(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239,第11-16页。
    ①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p.44-45.引者译。
    ②《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黄河花园口堵塞工程》(1980年8月),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1983年6月出版,第93、95-96页。
    ③《本会三十五年度大事记》,《水利通讯》第3期,水利部编行,1947年3月31日出版,第5、8-9页。
    ④《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2、45、47页。
    ⑤《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105,第1-3页。
    ⑥赵守钰:《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十三周年纪念讲演词》(1946年9月1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3期,1946年9月15日出版,第3页。
    ①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②《花园口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三十五年度工程进展报告书》(1946年12月31日),《黄河堵口复堤报告等》(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303,第7-8页。
    ③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水利部编行,1947年5月31日,第8-9页。
    ④赵守钰:《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十三周年纪念讲演词》(1946年9月1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月刊》第3期,第3页。
    ⑤《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黄河花园口堵塞工程》(1980年8月),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1983年6月出版,第99页。
    ⑥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1947年5月31日,第8-9页。
    ①《(上海)协定备忘录》(1946年7月),转引《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14页。
    ②《堵口工程进行办法》(1946年7月),《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105,第287-288页。
    ③《总署动态:中共区黄河工程会谈获协议》,《行总周报》第18期,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1946年7月29日出版,第2页。
    ①《本局大事记(7月1-12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35页。
    ②《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8页。
    ③《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6页。
    ④《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8页。
    ⑤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1947年5月31日,第9页。
    ⑥《堵口复堤工程座谈会纪录(一)》(1946年10月23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1946年11月15日出版,第4页。
    ⑦《沙河流水含冰块 花园口堵口仍感困难 民众则盼凌讯前能合龙》.《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1月5日,第9版。
    ⑧《讨论花园口堵口计划座淡会》(1946年10月4日),《黄河堵口复堤招工备料、花园口堵口计划讨论座谈会记录》(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4,第2-3页。,
    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黄河花园口堵塞工程》(1980年8月),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1983年6月出版,第102页。
    ①《须技监姚科长蒞工座谈会纪录》(1946年11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24页。
    ②《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黄河花园口堵塞工程》(1980年8月),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1983年6月出版,第116页。
    ③《薛笃弼蒞工第三次座谈会纪录》(1947年1月30日),《薛笃弼蒞工第三次座谈会纪录及黄河堵复局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纪录》,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6,第3-4页。
    ①《黄河堵复局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1947年1月31日),《薛笃弼蒞工第三次座谈会纪录及黄河堵复忆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纪录》,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6,第9-10页。
    ②《堵口复堤工程座谈会纪录(一)》(1946年10月23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1946年11月15日出版,第5页。
    ③《合龙筹备座谈会纪录》[1947年3月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34页。
    ①《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黄河花园口堵塞工程》(1980年8月),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1983年6月出版,第103页。
    ②《黄河花园门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25页。
    ③《总署动态:泛区复兴设计委员会》,《行总周报》第35期,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1946年12月14日出版,第4页。
    ④许泰岩:《由堵口工程想到泛区的难胞》,《黄河堵n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2页。
    ⑤《治水急先锋,救人活菩萨》(托德Oliver.J.Todd白求恩Norman Bethune),[美]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著:《改变中国》,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版,第222页。
    ⑥塔德1967年8月6日致函作者的内容,转引[美]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著:《改变中国》,2004年初版,第231、366页。
    ⑦塔德1967年7月12日致函作者的内容,转引[美]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著:《改变中国》,2004年初版,第227、366页。
    ①《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黄河花园口堵塞工程》(1980年8月),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第93页。
    ②参阅《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组织规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9-10页。
    ①参阅《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6-22页。
    ②《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37页。
    ③《本局大事记》(1946年10月16日~1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1946年11月15日出版,第22-23页。
    ④《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5-48页。
    ⑤《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6-47页。
    ①《汴黄委员会招待记者报告工程计划》[中央社开封16日电],《民国日报》,1946年2月18日,第1版。
    ②《薛委员长三十六年元旦敬告同仁词》,《水利通讯》第1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1月31日出版,第6页。
    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工作报告》(堵复局提出工程师学会开封分会年会之报告),《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2页。
    ④李荣廷:专论《本年度国家总预算之检讨》(上),《民国日报》1947年1月5日,第1版。
    ⑤《薛委员长三十六年元旦敬告同仁词》,《水利通讯》第1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1月31日出版,第6页。
    ⑥薛笃弼:《水利工作概况》(1947年3月31日),《水利通讯》第3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3月31日出版,第1-2页。
    ⑦《大事记》(1946年4月26日-5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4页。
    ⑧《本局大事记》(1946年7月1-12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35页。
    ①《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6页。
    ②华耀田:《‘合龙万岁!’》,《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3月26日,第7版。
    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工作报告》(堵复局提出工程师学会开封分会年会之报告),《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2页。
    ④《行总动支善救基会(水利部分)附修防黄河决堤工程计划书》(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793,第9、20、26页。
    ⑤《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经费卷》(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三五/197,第14-15页。
    ①薛笃弼:《水利工作概况》(1947年3月31日),《水利通讯》第3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3月31日出版,第1-2页。
    ①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水利部编行,1947年5月31日,第8页。
    ②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203页。
    ③《宋院长致薛主任委员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2页。
    ④《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节略》,《小潘庄南泛串沟引水计划及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节略》(1941年11月~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21,第20-21页。
    ⑤《(水利委员会薛笃弼及行总霍宝树联合呈请行政院院长宋了文)签呈稿》(1946年11月10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105,第113-114页。
    ⑥王传忠丁龙嘉主编:《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6页。
    ①王质彬编:《黄河归故斗争大事纪要》,王传忠 丁龙嘉主编:《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1987年6月版,第337-339页。
    ②《本局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纪录》(1947年1月31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21页。
    ③《本局大事记》(1946年10月16日~1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1946年11月15日出版,第22-23页。
    ④《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9-51页。
    ①《黄河堵口石碴运输状况》,《平汉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47年4月1日出版,第5页。
    ②吴惠人:《善后救济与黄河堵口》,《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34-35页。
    ③《黄河花园口堵口使用器材一览表》(1947年4月1日),《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46页。
    ④《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6页。
    ⑤《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6、48页。
    ⑥《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7-48页。
    ①《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6-49页。
    ②华耀田:《‘合龙万岁!’》,《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3月26日,第7版。
    ③薛笃弼:《水利工作报告》(1945年11月19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第2卷第11-12期合刊,1945年12月31日出版,第3页。
    ④王质彬:《陈果夫兄弟与黄河》,萧乾主编 中央文史馆编:《中州轶闻》(<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第110-111页。
    ⑤《驻工各单位座谈会第八次会议纪录》(1946年8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3期,1946年9月15日出版,第33页。
    ①《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7、50页。
    ②《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训令》(1947年2月),《黄河堵复工程计划概要及研究赶工合龙等会议纪录》(1946-194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5,第23页。
    ③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208页。
    ①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30日出版,第89页。
    ②《本署配合黄河堵口工振实况》,《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1947年5月19日出版,第4页。
    ③《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总报告》,1948年4月编印,第222页。
    ④《善后救济区域及其人口表》,《中国善后救济计划》,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印,1944年12月,第6页。
    ①《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总报告》,1948年4月编印,第89页
    ②《河南分署办理黄河堵口工振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21,案卷号:17531。
    ③《办理工赈原则》(善后救济总署赈恤厅通告第7号),《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月报》第12期,1946年12月31日出版,第12页。
    ④王瘦梅:《抗战胜利后的河南灾情哭诉团》,《河南文史资料》第2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1987年3月,第184页
    ⑤《工料招购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纪录》(1946年8月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38页。
    ⑥《河南省政府代电》,《河南省临时参议会第三届第四次大会汇编》,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第410页。
    ⑦《河南陈留县办竣小型工赈拟遣送难民参加黄河防泛工程》(1946年3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27,第4页。
    ⑧《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2(1),第16页。
    ⑨熊笃文:《两年来的赈济业务与观感》,《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100期,1947年12月31日,第15页。
    ⑩《黄河工赈办理经过》,《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63期,1947年3月24日出版,第4页。
    ①《河南分署办理黄河堵口工振等》(1946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1,第10页。
    ②《本局电黄河水利委员会叙述办理招工购料拨款各经过情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10页。
    ③赵守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述概》,《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5页。
    ④《黄河堵口复堤工程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组织规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22-23页。
    ⑤《办理工赈原则》(善后救济总署赈恤厅通告第7号),《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月报》第12期,1946年12月31日出版,第12页。
    ①转引自《小型工赈》,《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63期,第11页。
    ②《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布告》,《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45-46页。
    ③《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2(1),第18页。
    ④《本署配合黄河堵口工振实况》,《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4页。
    ①吴书款:《逃荒纪实》,《扶沟县文史资料》总第7辑,政协河南省扶沟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2004年5月,第174页。
    ②《黄河花园门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26页。
    ③许泰岩:《由堵口工程想于到泛区的难胞》,《黄河堵[]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11-12页。
    ④《本署三十六年度第一次招待新闻记者 报告署务近况协助堵口成功及重建泛区计划》,《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64期,1947年3月31日出版,第3页。
    ⑤《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26、80-84页。
    ⑥《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1948年4月编印,第208页。
    ⑦《民国黄河大事记》,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94页。
    ⑧《本署配合黄河堵口工振实况》,《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5页。
    ⑨《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2(1),第22页。
    ①《黄河花园n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82页。
    ②《河南分署办理黄河堵口工振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1,第15页。
    ③晓歌:《花园口堵口工程记》,《华商报》,1946年5月29日出版,第3版。
    ④《行总消息·行总公布善后工作工赈原则》,《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周报》第1卷第41期,1947年1月28日出版,第11页。
    ⑤《河南分署办理黄河堵口工振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1,第24页。
    ①《黄河工振面粉发放办法》,《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10-11页。
    ②《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2(5),第10页。
    ①吴惠人:《第一工作队经办振务概述》,《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9页
    ②《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等》(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17532(1),第18页。
    ①《本署配合黄河堵口工振实况》,《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5页。
    ②《本署配合黄河堵口工振实况》,《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6页
    ③《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33页。
    ④吴惠人:《第一工作队经办振务概述》,《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9页。
    ①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8页。
    ②《本署三十六年度第一次招待新闻记者报告署务近况协助堵口成功及重建泛区计划》,《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64期,第1页。
    ③《本署三十六年度第一次招待新闻记者 报告署务近况协助堵口成功及重建泛区计划》,《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64期,第4页。
    ①《工料统计》,行政院新闻局:《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黄委会档案馆,MG3.3-17。
    ②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委会档案馆,MG3.3-9。
    ③《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委会档案馆,MG3.3-14,第21-22页。
    ④《工料统计》,行政院新闻局:《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黄委会档案馆,MG3.3-17。
    ⑤《本署三十六年度第一次招待新闻记者 报告署务近况协助堵口成功及重建泛区计划》,《河南善救分署周报》第64期,第4页。
    ⑥《驻工各单位座淡会第八次会议纪录》(1946年8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3期,1947年9月15日出版,第32页。
    ⑦《驻工各单位座谈会第五次会议纪录》(1946年7月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31-32页。
    ⑧《工料招购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纪录》(1946年8月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39页。
    ①《百忙闲话花园口》,《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13页。
    ②《工料统计》,行政院新闻局:《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7,第14页。
    ③《百忙闲话花园口》,《河南善救分署周报》(堵口工振纪念专刊)第71期,第13页。
    ④《工料招购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纪录》(1946年8月6日),《黄河堵门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38页。
    ⑤《本局电黄河水利委员会叙述办理招工购料拨款各经过情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0页。
    ①吴惠人:《善后救济与黄河堵口》,《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年4月~1947年7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97,第24-25页。
    ②《堵口工程材料概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6页。
    ③《黄河堵口复堤口工程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组织规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22-23页。
    ①《商讨堵口复堤座谈会纪录》(1946年4月20日),《黄委会与中共代表商讨堵口复堤会议记录》(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239,第11、13、15页。
    ②参阅《黄河堵口复堤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1946年5月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5-16页。旧式计量单位由引者换算为国标计量单位。
    ①《黄河堵口复堤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录》(1946年5月2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7页。旧式计量单位由引者换算为国标计量单位。
    ②《黄河堵口复堤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6页。旧式计量单位由引者换算为国标计量单位。
    ③《本局布告》(1946小10月2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4期,1946年10月15日出版,第27页。
    ①《黄河堵复工程各县代购料物已送数量价款表》(截止7月6日统计),《豫省及冀鲁中共区黄河堵口工振卷(二)》(1946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503,第57页。
    ②《堵口工程材料概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6页。
    ①《商讨堵口复堤座淡会纪录》(1946年4月20日),《黄委会与中共代表商讨堵口复堤会议记录》(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2239,第11、13、15页。
    ②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水利通讯》第5期,水利部编行,1947年5月31日,第6-7页。
    ③《本局为缓送料物致各区县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3页。
    ①《黄河堵口复堤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录》(1946年5月2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7页。
    ②《本局大事记》(1946年7月卜~12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35页。
    ③《本局大事记》(1946年10月16日~1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1946年11月15日出版,第23页。
    ④《防泛及堵口人民之负担及出民工数目表》,《河南省政府电送黄泛区各县损失调查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藏,一(2)/2514,第9页。
    ⑤《堵口工程工费与工料之统计》,行政院新闻局印行:《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7,第19页。
    ①《本局为停止送料及清发料款致第五、十、十二各区县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4期,1946年10月15日出版,第26-27页。
    ②《材料处瞿处长报告》(1946年10月28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进,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0-41页。
    ③《本局发给各县代购材料料价及运费办法》,《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忆局月刊》第4期,1946年10月15日出版,第27-28页。
    ①《本局致第一、四区专员公署电》(1946年9月13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4期,1946年10月15日出版,第26页。
    ①《工料招购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纪录》(1946年8月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38页。
    ②《材料处瞿处长报告》(1946年10月28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0-41页。
    ③《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9页。
    ④《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8页。
    ⑤《本局委托各县代购料物代募民工会议纪录(三)》(1947年2月28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30贞。
    ①《本局委托花园口附近县份代购柳稭桩办法》(1947年元月1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25页。
    ②《薛笃弼赴花园口 视察工程情形堵口法业经决定》《中央社郑州27日电],《民国日报》1947年1月29日,第1版。
    ③《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8页。
    ④《本局委托各县代购料物代募民工会议纪录(二)》(1947年2月1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27页。
    ⑤《本局委托各县代购料物代募民工会议纪录(三)》(1947年2月28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J》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30页。
    ⑥《本局第十六次局务会议纪录》(1947年3月22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1页。
    ⑦《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工作报告》(堵复局提出工程师学会开封分会年会之报告),《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2页。
    ⑧华耀田:《‘合龙万岁!’》.《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3月26日,第7版。
    ①《堵口工程工费与工料之统计》,行政院新闻局印行:《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出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7,第19页。
    ②《工料招购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纪录》(1946年8月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38-39页。
    ③《本会三十五年度大事记》,《水利通讯》第3期,水利委员会编行,1947年3月31日出版,第8页。
    ④李蕤:《花园口合龙追记(下)》,《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年4月10日,第7版。
    ⑤《工料招购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纪录》(1946年8月6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38-39页。
    ①《黄河堵口复堤工程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组织规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第22-23页。
    ②《本局电黄河水利委员会叙述办理招工购料拨款各经过情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0页。
    ③《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0页。
    ④《大事记》(1946年4月26日至5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弓,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3页。
    ⑤《黄河堵口复堤河南省工料招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1946年5月2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弓,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7页。旧式计量单位由引右换算为国标计量单位。
    ⑥《黄河堵口复堤招工购料座谈会纪录》(1946年8月28日),《黄河堵口复堤招工备料、花园口堵口计划讨论座谈会记录》(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4,第1、6-8页。
    ①《黄河堵复局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1947年元月31日),《薛笃弼蒞工第三次座谈会纪录及黄河堵复局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纪录》,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6,第11-12页。
    ②《本局大事记》,《黄河堵n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6页。
    ③《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54-55页。
    ④《本局委托各县代购料物代募民工会议纪录(三)》(1947年2月28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30页。
    ⑤《大事记》(1946年4月26日~5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3页。
    ⑥《大事记》,《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藏,MG3.3-14,第49-51、53页。
    ①《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6-49页。
    ②《大事记》(1946年4月26日至5月2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3页。
    ③《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8页。
    ④《有关河南黄泛区工赈事项》(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625,第151、157页。
    ①《有关河南黄泛区工赈事项》(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625,第159-160、197页。
    ②《有关河南黄泛区工赈事项》(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625,第153页。
    ③《有关河南黄泛区工赈事项》(1946~194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一(2)/625,第156、196页。
    ④《民国日报》[中央社开封19日电],1946年7月20日,第1版。
    ①《沙河流水含冰块 花园口堵口仍感困难 民众则盼凌汛前能合龙》,《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1月5日,第9版。
    ②《为河南人请命 黄灾旱灾造成荒年 征实征购促成饥馑 读者呼吁加紧黄河堵口工程》,《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1月4日,第11版。
    ③《泛区民众代表请速完成堵口》[中央社郑州10日电],《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1月11日,第2版。
    ④《中共阻挠黄河堵门,泛区代表游行示威》,《大河日报》1947年1月13日,第4版。
    ⑤《泛区民众请愿呼吁早日复堤》[国光社讯],《大河日报》1947年1月12日,第4版。
    ⑥《本局大事记》(1946年11月16日至1947年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47-48页。
    ⑦《本局大事记》(1946年10月16日~11月15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1946年11月15日出版,第23页。
    ⑧《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合龙号)暨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49页。
    ①《汴记者团泛区访问 黄河堵口合龙仍难》,《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1月14日,第9版。
    ②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9。
    ③陶述曾:《谈黄河堵复工程》,《大公报》(重庆版),1946年8月12日,第3版。
    ①陶述曾;《谈黄河堵复工程》,《大公报》(重庆版),1946年8月12日,第3版。
    ②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9。
    ③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 日出版,第8页。
    ④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9。
    ⑤朱光彩:《花园口工程纪实》(1947年8月),《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200页。
    ⑥《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4页。
    ⑦《花园堵口打桩工竣》[中央社开封22日电],《中央日报》,1946年6月23日,第2版。
    ⑧王永川:《1945至1948年郑州记事》,《郑州文史资料》第7辑,1990年版,第106-107页。
    ①《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41、44页。
    ②陶述曾:《黄河花园口口是怎样堵塞的(中)》,《中央日报》1947年5月3日,第3版。
    ③陶述曾:《谈黄河堵复工程》,《大公报》(重庆版)1946年8月12日,第3版。
    ④朱光彩:《花园口工程纪实》(1947年8月),《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199-201页。
    ⑤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9
    ⑥朱光彩:《花园口工程纪实》(1947年8月),《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200页。
    ⑦《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10页。
    ①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中)》,《中央日报》1947年5月3日,第3版。
    ②陶述曾:《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下集),1998年12月版,第326页。
    ③朱光彩:《花园口工程纪实》(1947年8月),《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201页。
    ④朱光彩:《师友忆旧》,转引《学府纪闻 国立河南大学》,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10月版,第93页。
    ⑤朱光彩:《师友忆旧》,转引《学府纪闻 国立河南大学》,1981年10月版,第93-94页。
    ⑥《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10-11页。
    ⑦徐盈:《朱光彩与黄河堵口工程》,《新中华》复刊第6卷第16期,1948年8月16日出版,第52页。
    ⑧朱光彩:《花园口工程纪实》(1947年8月),《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201贞。
    ①《黄河堵口复堤工程概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介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8页。
    ②相似观点参考谢培屏:《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共区的救济》,台北:《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3期,1997年12月版,第216-217页。
    ③旁观者看法参考1946年6月3日《上海大美晚报》的《社论》,转引王传忠 于龙嘉主篇:《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1987年6月版,第196页。
    ①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上)》,《中央日报》1947年5月2日.第3版。
    ②徐盈:《朱光彩与黄河堵口工程》,《新中华》复刊第6卷第16期,1948年8月16日出版,第51页。
    ③《黄河水利史述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1月版,第394页。
    ④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中)》,《中央日报》1947年5月3日,第3版。
    ⑤《治黄训划即开始实施》[中央社讯],《中央日报》,1946年2月22日,第2版。
    ①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②《宋院长到致薛主任委员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2页。
    ③《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4页。
    ④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中)》,《中央日报》1947年5月3日,第3版。
    ⑤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中)》,《中央日报》1947年5月3日,第3版。
    ⑥《黄河堵口石碴运输状况》,《平汉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47年4月1日出版。
    ①陶述曾:《黄河花园口是怎样堵塞的(中)》,《中央日报》1947年5月3日,第3版。
    ②徐盈:《朱光彩与黄河堵口工程》,《新中华》复刊第6卷第16期,1948年8月16日出版,第51页。
    ③陶述曾:《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下集),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25页。
    ④《黄河堵n复堤工程进行实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4页。
    ⑤《薛主任委员蒞工商讨堵口复堤座谈会纪录》,《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0页。
    ⑥王传忠丁龙嘉主编:《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出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①《开封会议记录》,《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②《黄河堵口复堤工程会谈记录》,《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第70页。
    ③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 战后中国(四),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年9月初版,第376-388页。
    ④参看《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的相关内容。
    ⑤司徒华:《黄河堵口复堤的悲哀》,《科学时代》1947年第3期,第5页。
    ⑥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⑦朱光彩:《花园门工程纪实》(1947年8月),《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第200页。
    ⑧徐盈:《朱光彩与黄河堵口工程》,《新中华》复刊第6卷第16期,1948年8月16日出版,第51页。
    ⑨徐福龄:《蒋介石在黄河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河南文史资料》第1辑,1985年5月再版,第7页。
    ①司徒华:《黄河堵口复堤的悲哀》,《科学时代》1947年第3期,第6页。
    ②《驻工各单位座谈会第一次会议纪录》,《黄河堵n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8页
    ③《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1—1。
    ④《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1—1。
    ⑤《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4页。
    ⑥《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1—1。
    ⑦潘镒芬:《黄河堵口工程之研讨》,《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第1卷第10期,1944年出版,第35页。
    ①《国内外水利专家对治黄的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河南黄河志》,1986年4月版,第100页。
    ②《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1-1。
    ③朱光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计划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9。
    ④陶述曾:《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下集),1998年12月版,第325页。
    ⑤《治黄计划即开始实施》[中央社讯],《中央日报》,1946年2月22日,第3版。
    ⑥陶述曾:《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下集),1998年12月版,第325页。
    ⑦《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18-19页。
    ①《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27页。
    ②《黄河堵口问题》,《金融周报》第14卷第22期,1946年出版,第6贞。
    ③《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32页。
    ④《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4页。
    ⑤《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29页。
    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进行实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3页。
    ⑦《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19页。
    ⑧《堵口工程材料概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6页。
    ⑨《黄河堵n复堤工程概况》,《黄河堵n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8页。
    ⑩《黄河堵口复堤工程概况》,《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8、9、10期合刊,1947年5月15日出版,第8页。
    11《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18页。
    12《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工作报告》(1946年10月31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5期,第11页。
    13《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3页。
    14《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43-44页。
    ①徐盈:《朱光彩与黄河堵口工程》,《新中华》复刊第6卷第16期,1948年出版,第50页。
    ②《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18页。
    ③《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组织规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9页
    ④《本局总务处办事细则》等,《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16-23页
    ⑤《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1946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21,案卷号:17532。
    ⑥《薛主任委员训话要点》,《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0页。
    ⑦《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34页
    ①《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4,第36-37页。
    ②《本局员工之卫生及食宿》,《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8页。
    ③《驻工各单位座谈会第五次会议纪录》,《黄河堵n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32页。
    ④《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35页。
    ⑤《附黄河堵口照片二十八张》,行政院新闻局:《黄河堵口工程》(1947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MG3.3-17,第1-28页。
    ⑥《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4页。
    ⑦陶慕潜:《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题词》,《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1月15日出版,第50页。
    ①《本局招待参观人员统计表》,《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8页。
    ②《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13页。
    ③《本局招待参观人员统计表》,《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25页。
    ④《本局大事记》,《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4期.1946年10月15日出版,第29页。
    ⑤徐盈:《朱光彩及黄河堵口工程》,《新中华》复刊第6卷第16期,1948年出版,第50页。
    ⑥张季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纪实》,《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2期,1946年8月15日出版,第8页。
    ⑦《驻工各单位座谈会第一次会议纪录》,《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第1期,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22页。
    ⑧李仪祉:《导渭之真谛》,转引自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河南黄河志》,1986年4月版,第102页。
    ①李鸣钟:《河南泛区民众对于抗战之贡献及待救之殷切》,《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创刊号,1946年7月15日出版,第2页。
    ②《水利大事表》,《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546页。
    ③ 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1949),p.38.引者译。
    ④《董必武氏发表黄河问题声明 声讨卖国贼滔天罪行严责”联总”偏私不公》,《解放日报》,1946年3月25日,第1版。
    ①《社论》,《上海大美晚报》1946年6月3日,转引王传忠 于龙嘉主篇:《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1987年6月版,第196页。
    ②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河南黄河志》(内部发行),1986年4月印,第109页。
    ③ Katriner R.C.Greene, "UNRRA's Record in China", Far Eastern Survey, Vol.20, No.10 (May16,1951),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p.101.引者译。
    ④[英]阿诺德·托办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合编:《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年)欧洲重组》(上册),1981年10月出版,第173页。
    (1)《监察委员田炯锦等关于整治黄河及救济黄泛区难民建议书》(1945年),二(1)/8012;
    (2)《民意机关、团体及个人关于整修黄河的建议》(1938~1947年),二(1)/8208;
    (3)《孔祥榕建议黄水泛滥善后意见》(1938年),二(1)/8209;
    (4)《豫鲁皖三省地方当局关于培修黄河堤工的建议》(1940年2月~1945年),二(1)/8210;
    (5)《水利委员会对于第五战区绥靖会议建议中牟黄河决口治标治本办法研拟意见》(1945年),二(1)/8213;
    (6)《黄河水利委员会代电请拨款加修豫皖苏三省黄水泛滥区域大堤的函件》(1939.3-1939.7),二(1)/9284;
    (7)《姜文斌关于建筑黄河东西两堤的代电》(1939.7~1939.9),二(1)/9394;
    (8)《关于修筑黄河防泛新堤的函件》(1938年6~10月),二(2)/3042(2);
    (9)《关于黄河堤防被敌炸毁缺口泛滥成灾的函件》(1938.6-1939.3),二(2)/3043;
    (10)《黄河工程经费卷》,三(8)/9935;
    (11)《奉令协助屈副委员长办理黄河水灾急赈案》(1938年),四/16352;
    (12)《行政院训令据屈映光摺呈办理黄河水灾急振仰转饬遵照案》(1938.6.12~),一二(6)/13577;
    (13)《提请国联协助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来华堵黄河决堤与驻国联代表办事处经济部等来往文书(1938.6.21-1938.8.16)》,一八/1352;
    (14)《河南分署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会商办理黄河堵口复堤工赈及黄泛区救济事项》(1946年12月),二一/17532(1);
    (15)《黄泛区人民生活的一般、河南泛区人口死亡财产损失调查等资料》(1946.4-1947.7),二一(1)/297;
    (16)《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及河床居民救济案》(1946-1947年),二一(2)/105;
    (17)《黄河堵口复堤报告等》(1946~1947年),二一(2)/303;
    (18)《有关河南黄泛区工赈事项》(1946~1947年),二一(2)/625;
    (19)《关于修理黄河复堤工程经费(内有中共代表团董必武同志函索黄河复堤专款)》(1946-1947年),二一(2)/786;
    (20)《行总动支善救基金(水利部分) 附修防黄河决堤工程计划书》(1946年),二一(2)/793;
    (21)《黄委会与中共代表商讨堵口复堤会议记录》(1946-1947年),二一(2)/2239;
    (22)《河南分署请示编送黄河故道中共区居民迁移费概算及计划事项》(1947年1月~6月),二一(2)/2249;
    (23)《河南省政府电送黄泛区各县损失调查表》(1946年),二--(2)/2514;
    (24)《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经费卷》(1947年),三五/197;
    (25)《经济部令发黄河水灾募捐办法》(1938年),八一九/916;
    (26)《盐务总局鄂岸办事处黄河水灾救济捐款名册》(1938年8月-1939年4月),八三九(1)/8691;
    (27)《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关于黄河堵口复堤会谈记录》(1947年1月),八四六(10)/1880:
    (28)《汪伪筹堵黄河中牟决口委员会职员任免》(1941~1943年),二○○二/1055;
    (29)《河南“新黄河筑堤委员会”呈报系统表令则印模及启用关防日期等有关文书》,二○一八/47;
    (30)《日伪‘治黄’意见及黄河堤防工事有关文件》(1940-1943年),二○二○/240;
    (31)《审议河南省振务委员会及黄河水灾工赈委员会组织章程》(1938-1940年),二○四六/480;
    (32)《振济部调查专员城口忠八郎关于一九三三八年国民党黄河决堤河南水灾情况的调查报告》(1938年8~9月),二○四七/14;
    (33)《河南省黄河水灾工振委员会工作报告及有关文件》(1938~1939年),二○四七/73。
    (1)《黄河水利委员会战后五年建设计划》(1942年8月4日),MG1.2-55;
    (2)《豫省参议会第三届第四次大会议案和黄泛临时工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1943-1946年),MG2.1-39;
    (3)《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1943年),MG3.1-1;
    (4)《黄河堵口复堤招工备料、花园口堵口划讨论座谈会记录》(1946年),MG3.3-4;
    (5)《黄河下游堵复工程局组织规程草案、工程计划概要及有关文件》(1946年),MG3.3-8:
    (6)《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图表等》(1945-1946年),MG3.3-9;
    (7)《河南修防处民国二十八至三十六年花园口堵口事宜来往文件及原堵口计划》(1939-1947年),MG3.3-10;
    (8)《黄河堵复工程局有关堵口计划、复堤施工细则、会议纪录、规章制度、材料处理及结束工作办法等文件》(1946-1947年),MG3.3-11;
    (9)《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册》(1947年4月),MG3.3-14;
    (10)《黄河堵复工程计划概要及研究赶工合龙等会议纪录》(1946-1947年),MG3.3-15;
    (11)《薛笃弼范工第三次座谈会纪录及黄河堵复局检讨工程及业务座谈会纪录》,MG3.3-16;
    (12)《小潘庄南泛串沟引水计划及黄河堵口复堤工程节略》(1941年11月~1947年),MG3.3-21:
    (13)《黄泛区沿黄溃水各县被灾报告》(1938年6-10月),MG4.3-6。
    1、O.J.Todd, Two Decades in China. Peking: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ineers,1938.
    2、Oliver J.Todd, THE CHINA THAT I KNEW. Palo Alto, California,1973.
    3、O.J.Todd, "The Yellow River Reharnessed", Geographical Review, Vol.39, No.1 (Jan., 1949).
    4、O.J.Todd, Yellow River dam project, China,1947.
    5、"Yellow River Flood Will Be More Damaging Than War", Science News Letter, Vol.36, No.6(August 5,1939).
    6、Katriner R.C.Greene, "UNRRA's Record in China", Far Eastern Survey, Vol.20, No. 10 (May 16,1951),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7、J.Franklin Ray, UNRRA in China,1945-1947,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1947.
    8、Michele Slavich Fisher, Service to China:the career of the American engineer, O. J. Todd. 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1977.
    9、Michele Slavich Fisher, To end flood and famine:O.J.Todd in China,1919-1951, typescript,1982.
    10、Barnett Lrving,UNRRA aid to redevelopment of Yellow River flooded area in Honan, China.
    11、Barnett Lrving, UNRRA in China:a case study in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mphasis on agricultural programs),1956.
    12、Micah S.Muscolino, "Refugees, Land Reclamation, and Militarized Landscapes in Wartime China:Huanglongshan,Shaanxi,1937-45 ",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69, No.2(May,2010).
    (1)《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月刊》(全部);
    (2)《行总周报》;
    (3)《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周报》(又名《河南善救分署周报》);
    (4)《水利通讯》(第1~5期);
    (5)《水利委员会月刊》(第1-2卷);
    (6)《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第3卷第2期;
    (7)《水利委员会汇刊》第1辑:
    (8)《水利》第14卷第2期;
    (9)《救灾会刊》;
    (10)《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丛刊》;
    (11)《东方杂志》第35卷第15号;
    (12)《安徽政治》1938年第1卷;
    (13)《金融周报》;
    (14)《观察》第1、3卷;
    (15)《平汉半月刊》第1卷。
    (1)《人公报》(汉口版)(1938年)、《大公报》(上海版)(1946-1947年)、《大公报》(重庆版)(1946年);
    (2)《申报》(1946-1947年)
    (3)《民国日报》(1945-1947年);
    (4)《新华日报》(1938-1947年);
    (5)《解放日报》(1946-1947年);
    (6)《中央日报》(1946-1947年)。
    (1)《黄河堵口工程》,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年7月;
    (2)《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总报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译处编纂,1948年4月30日出版;
    (3)《中国善后救济计划》,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印,1944年12月版;
    (4)《行总河南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概述》,1947年;
    (5)《两年的善后救济》,1948年;
    (6)《河南省临时参议会第三届第四次大会汇编》,1946年;
    (7)《抗战建国纲领宣传指导大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印,1938年6月出版;
    (8)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地政类》,重庆北碚:商务日报馆印刷,1940年10月出版;
    (9)《国民政府公报》第132册,渝字第29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8年3月9日;
    (10)《国民政府公报》第134册,渝字第62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8年7月3日;
    (11)《国民政府公报》第136册,渝字第93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8年10月19日;
    (12)《国民政府公报》第140册,渝字第151号,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印行,1939年5月10日。
    (1)韩启桐南钟万:《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纂委员会中 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编印,1948年版;
    (2)张含英编:《黄河志》(第3篇水文工程),上海:国立编译馆,1936年11月初版;
    (3)陈诚著:《八年抗战之经过》,[版权不详];
    (4)何应钦著:《八年抗战之经过》,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6年出版;
    (5)张秉辉著:《抗战与救济事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主编,1938年2月第3版;
    (6)周承澍:《难民移垦问题》(上),《国是公论》第18期,1938年出版;
    (7)刘纵弌:《抗战中之西北建设问题》,《国是公论》第18期,1938年出版;
    (8)林嵘:《难民移垦资金与方式之商榷》,《合作月刊》1939年第9-10期,重庆:中国合作学社,1939年10月出版:
    (9)李文浩:《西北经济建设与抗战建国》,《思潮月刊》第5期,1941年出版。
    (1)《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
    (2)《河南文史资料》;
    (3)《郑州文史资料》(花园口掘堵专辑)暨第2辑;
    (4)《扶沟文史资料》:
    (5)《周口文史资料》;
    (6)《中牟文史资料》;
    (7)《尉氏文史资料》;
    (8)《太康文史资料》;
    (9)《鲁山文史资料》第10、12辑;
    (10)《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7、48辑:
    (11)《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12)《安徽文史资料》第17辑。
    (1)《黄河水利史述要》,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年6月版;
    (2)《河南黄河志》,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内部发行,1986年4月印;
    (3)《黄河科学研究志》,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4)《邓州市志》,邓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版;
    (5)《西华县志》,西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月版。
    (1)王传忠丁龙嘉主编:《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第1、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三)》,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年9月初版;
    (4)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四),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年9月初版;
    (5)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二)》第97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3年12月版;
    (6)《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7)《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下卷),北京: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9月版:
    (9)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10)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4册(第27-33卷1937-1943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1)《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日伪政权》,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6月版;
    (12)《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2版;
    (1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7月版;
    (14)[日]土肥原贤二刊行会编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土肥原秘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1月版;
    (15)《历代治黄文选》(下册),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16)《民国黄河大事记》,黄河水利委员会编,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7)强重华主编:《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1931-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8)蒋纬国总编著:《国民革命战史·3·抗日御侮》(第5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
    (19)《抗日战史》第12册,台北:国民党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4年版。
    (1)渠长根著:《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王德春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与中国1945—194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4)苏新留著:《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与乡村社会》,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9月版;
    (5)孙艳魁著:《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桂林: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6)蔡勤禹著:《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7)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6月版:
    (8)邢汉三著;《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3月版;
    (9)毕春富:《抗战江河掘口秘史》,台北:明文书局文海出版社,1995年版;
    (10)[美]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著:《改变中国囡》,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版;
    (11)[美]孔华润(沃论·I.科恩)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2)[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合编:《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年):欧洲重组》(上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13)[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学府纪闻 国立河南大学》,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10月版;
    (15)陶述曾著:《陶述曾治水言论集》,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
    (16)徐福龄、胡一三编:《黄河埽工与堵口》,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6月版;
    (17)杨天石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Ⅱ》,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6月版;
    (18)[美]陶涵著:《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19)梅桑榆著:《血战与洪祸:1938年黄河花园口掘堤纪实》,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9月版;
    (20)李矗森:《东方大浩劫—黄河花园口堵复事件内幕揭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1)董显光著:《蒋总统传》,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年3月增订版第3版;
    (22)张其昀主编:《蒋总统集》,台北:“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版;
    (1)谢培屏:《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共区的救济》,台北:《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3期,1997年12月出版:
    (2)马仲廉:《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4期;
    (3)田照林:《正面战场作战史料的选用——兼论花园口决堤对抗日战争的影响》,《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4)王法星:《关于花园口决河事件的思考》,《河南史志论丛》第3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版:
    (5)陈传海丁福利:《花园口掘堤事件再评价》,《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6)席承潘 程伯容 曾昭顺:《黄泛区土壤与复耕》,(《土壤季刊》第6卷;
    (7)罗来兴:《1938—1947年间的黄河南泛》,《地理学报》19卷2期,1953年12月:
    (8)徐有礼、朱兰兰:《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
    (9)王质彬的《泛区面积及受灾人口考》(《郑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10月版;
    (10)周伯强:《周恩来同志在黄河问题上同国民党的斗争》,《江汉论坛》1980年第1期;
    (11)李书华:《围绕黄河“堵口归故”问题上的一场斗争》,《河南地方志征文资料选》1983年第4期;
    (12)蒋晓涛:《解放战争初期关于黄河堵口复堤的斗争情况》,《历史教学》1986年第6期;
    (13)王喜成、杨贵生:《试论1946-1947年关于黄河花园口堵口问题国共双方的斗争》,《中州学刊》1989年第3期:
    (14)王廷荣:《试析中共在黄河归故斗争中的策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董必武与黄河归故》,《中州古今》1997年第2期;《黄河归故——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第5期,计3篇;
    (15)杨明清:《围绕黄河的较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打破国民党“黄河战略”的斗争及决策艺术》,《理论学刊》1996年第5期;
    (16)王肇槐:《周恩来领导花园口堵口工程》,《党史博采》2001年第11期;
    (17)苗印:《黄河花园口“堵复”阴谋大揭秘》,《档案时空》2003年第9期;
    (18)党德信:《黄河归故过程中国共两党的尖锐斗争》,《河南文史资料》2003年第4辑暨总第88辑,2003年12月版;
    (19)郝福基:《段君毅在黄河归故中》,《党史博览》2004年第11期;
    (20)肖铭:《论1938-1945年豫东黄泛区的社会救助》,2004年度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朱光彩:《有关黄河堵口中合龙几件趣事》,《中央日报》1979年10月18日,第10版;《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中原文献》1970年第2期;《黄河花园口堵工程重要记述》,《中原文献》1976年第7期;《黄河花园口堵口有关文献》,《中原文献》1977年第1期;《黄河花园口堵口部份有关文献补述》,《中原文献》1979年第11期,计5篇;
    (22)毛寿彭:《花园口堵口工程回顾》,《台湾水利》第32卷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